CN105113351B -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3351B
CN105113351B CN201510475568.3A CN201510475568A CN105113351B CN 105113351 B CN105113351 B CN 105113351B CN 201510475568 A CN201510475568 A CN 201510475568A CN 105113351 B CN105113351 B CN 105113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bed
layer
concrete
thickness
be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55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3351A (zh
Inventor
陈德权
张成柏
王俊伟
王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6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6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6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6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55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3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3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3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3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更涉及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路基,其铺设于地面上,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垫层,其铺设于所述路基上,其上涂有防水层;隔热层,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基层,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面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其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红外反射层。方法包括:摊铺路基;碾压路基;铺设垫层;铺设隔热层;铺设基层;铺设面层,并在所述面层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设置防冻胀护道。本发明具有增强寒区路面路基稳定性,路面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混凝土路面,刚度较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轮胎的泵吸作用,在防水层与桥面板界处有法向拉拔应力的产生,路面层在此法向拉拔应力的作用下有可能脱开,造成破坏,同时层内部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引起不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等危害;在高寒地区修筑公路,由于地基上及填筑中的水冻结时体积膨胀,产生的不均匀冻胀会造成线路超限,路基严重变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高寒地区上的冻融现象严重,由于水的渗入造成路基的的反复冻融,使得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冻融问题,现在一般采取抬高路基、碎石块路基、设置热管或保温层等技术。抬高路基是采用的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但是高路基带来了路基下融化夹层增厚,路基沉陷变形加大,为路基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隐患。为了解决防水问题,常用的是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但是由于通常采用的为卷材,不可避免的会水层和混凝土分离,达不到防水的技术效果。
从现有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来看,还没有一种持久耐用、安全稳定且抗冻融的方案,所以亟需一种经久耐用、安全稳定且抗冻融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
路基,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路基由天然砂砾和和碎石混合制成,并且所述路基的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所述防冻胀护道采用PVC塑料板制作,所述防冻胀护道的高度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相同,且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走向平行的方向相同,其中,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之间有10mm的距离,所述天然砂砾与所述碎石的质量比为7∶1,所述防冻胀护道保证了所述路基的稳定性;
垫层,其铺设于所述路基上,所述垫层由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所述垫层上铺设有一层厚度为170mm的由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层,其中,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质量比为16.7∶11.3,以使所述垫层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
隔热层,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所述隔热层采用厚度为80mm的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制成,以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
基层,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所述基层采用厚度为500~700mm的碾压混凝土制成,以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面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且所述面层采用厚度为100mm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面层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厚度为370mm的由红外反射颜料制成的红外反射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优选的是,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以保持所述垫层与路基平整贴合。
优选的是,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为所述路基提供较好的防水性。
优选的是,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以保证所述路基的稳定性。
优选的是,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使得路面得到了较好的延性,改善了路面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摊铺路基,在地面挖掘深度为0.8m的基坑,选取粒径在20~50mm,含泥量不到10%的天然沙砾和碎石,将天然砂砾与碎石混合按所质量比为7∶1混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后的然沙砾和碎石摊铺在基坑的底部,得到松铺层,松铺厚度为100~300mm,以得到初步的路基;
步骤二、碾压路基,用压路机对所述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7min,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松铺层,即得到路基,使路基得到夯实,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
步骤三、铺设垫层,将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按质量比16.7∶11.3混合,得到混合混凝土,将混合混凝土铺设在路基上表面,风干后得到垫层,在所述混凝土表面涂布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防水层的厚度为170mm,其中,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以使所述垫层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
步骤四、铺设隔热层,在所述防水层上表面铺设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隔热层,并在所述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固定隔板,以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
步骤五、铺设基层,在所述隔热层正上方铺设一层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以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步骤六、铺设面层,在所述基层正上方铺设两层钢纤维混凝土符合材料面层,得到面层,每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厚度均为50mm,并且保持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在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风干后,在面层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370m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步骤七、设置防冻胀护道,待所述面层施工完毕后,在距离所述路基两侧10mm处分别设置与所述路基相同高度的PVC塑料板,作为防冻胀护道,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走向平行,所述防冻胀护道保证了所述路基的稳定性。
优选的是,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以保持所述垫层与路基平整贴合。
优选的是,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为所述路基提供较好的防水性。
优选的是,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以保证所述路基的稳定性。
优选的是,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使得路面得到了较好的延性,改善了路面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所述路基两侧设置了防冻胀护道,增强了所述路基稳定性;由于所述基层采用了碾压混凝土材料,减少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厚度,并提高了其防水程度;由于所述面层表面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且所述面层喷涂了红外反射颜料,以减少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吸热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
路基1,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路基1由天然砂砾和和碎石混合制成,并且所述路基1的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11,所述防冻胀护道11采用PVC塑料板制作,所述防冻胀护道11的高度与路基1两侧边坡的高度相同,一方面所述防胀护道11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所述路基1反复冻融,另一方面,所述防胀护道11也能给所述路基1固定形状,防止所述路基1发生变形,和产生水平位移,所述路基1与所述防胀通道11之间形成排水沟,通过在所述防胀通道11上设置排水孔洞排出积水,其中所述路基1厚度为300mm,且所述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两侧边坡的走向平行的方向相同,其中,所述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之间有10mm的距离,所述天然砂砾与所述碎石的质量比为7∶1,所述防冻胀护道11保证了所述路基1的稳定性;
垫层21,其铺设于所述路基1上,所述垫层21由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垫层21宽度与所述路基1宽度相同,所述垫层21厚度为300mm,其上铺设有一层厚度为170mm的由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层22,其中,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质量比为16.7∶11.3,以使所述垫层21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1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1;其中在所述路基1和所述垫层21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12,所述整平层12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50mm,以保持所述垫层21与路基1平整贴合,使所述垫层得以均匀地铺设,保证了路面整体的稳定性;
隔热层3,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22上,所述隔热层3采用厚度为80mm的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制成,其具有高热阻、低线性、膨胀比低的特点,其结构的闭孔率达到了99%以上,形成真空绝热层,确保了保温性能的持久和稳定,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1,使路基温度恒定,防止了冻融现象发生;
基层4,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3上,所述基层4采用厚度为700mm的碾压混凝土制成,其体积小,强度高,且防渗性好,且施工程序简单,有效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面层5,其铺设于所述基层4上,所述面层5宽度比所述基层4窄至少300mm,且所述面层5采用厚度为100mm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制成,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80kg/m2;面层5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厚度为370mm的由红外反射颜料制成的红外反射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5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摊铺路基1,在地面挖掘深度为0.8m的基坑,选取粒径在50mm,含泥量不到10%的天然沙砾和碎石,将天然砂砾与碎石混合按所质量比为7∶1混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后的然沙砾和碎石摊铺在基坑的底部,得到松铺层,松铺厚度为300mm,以得到初步的路基1;
步骤二、碾压路基1,用压路机对所述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7min,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松铺层,即得到路基1,并使路基1得到夯实,增强了路基1的稳定性,其中所述路基1厚度为300mm;
步骤三、铺设垫层21,将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按质量比16.7∶11.3混合,得到混合混凝土,将混合混凝土铺设在路基1上表面,风干后得到垫层21,且诉述垫层21厚度为300mm,并在所述混凝土表面涂布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22,防水层22的厚度为170mm,其中,所述垫层21宽度与所述路基1宽度相同,以使所述垫层21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1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1;其中,在所述路基1和所述垫层21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12,所述整平层12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12的厚度为150mm,以保持所述垫层21与路基1平整贴合;
步骤四、铺设隔热层3,在所述防水层22上表面铺设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隔热层3,并在所述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固定隔板,以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
步骤五、铺设基层4,在所述隔热层3正上方铺设一层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4,以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步骤六、铺设面层5,在所述基层4正上方铺设两层钢纤维混凝土符合材料面层5,得到面层5,每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厚度均为50mm,并且保持所述面层5宽度比所述基层4窄至少300mm,其中所述面层5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80kg/m2;在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风干后,在面层5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370m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步骤七、设置防冻胀护道11,待所述面层施工完毕后,在距离所述路基两侧10mm处分别设置与所述路基1相同高度的PVC塑料板,作为防冻胀护道11,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两侧边坡走向平行,所述防冻胀护道11保证了所述路基1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
路基1,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路基1由天然砂砾和和碎石混合制成,并且所述路基1的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11,所述防冻胀护道11采用PVC塑料板制作,所述防冻胀护道11的高度与路基1两侧边坡的高度相同,一方面所述防胀护道11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所述路基1反复冻融,另一方面,所述防胀护道11也能给所述路基1固定形状,防止所述路基1发生变形,和产生水平位移,所述路基1与所述防胀通道11之间形成排水沟,通过在所述防胀通道11上设置排水孔洞排出积水,其中所述路基1厚度为100mm,且所述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两侧边坡的走向平行的方向相同,其中,所述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之间有10mm的距离,所述天然砂砾与所述碎石的质量比为7∶1,所述防冻胀护道11保证了所述路基1的稳定性;
垫层21,其铺设于所述路基1上,所述垫层21由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垫层21宽度与所述路基1宽度相同,所述垫层21厚度为150mm,其上铺设有一层厚度为170mm的由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层22,其中,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质量比为16.7∶11.3,以使所述垫层21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1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1;其中在所述路基1和所述垫层21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12,所述整平层12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mm,以保持所述垫层21与路基1平整贴合,使所述垫层得以均匀地铺设,保证了路面整体的稳定性;
隔热层3,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22上,所述隔热层3采用厚度为80mm的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制成,其具有高热阻、低线性、膨胀比低的特点,其结构的闭孔率达到了99%以上,形成真空绝热层,确保了保温性能的持久和稳定,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1,使路基温度恒定,防止了冻融现象发生;
基层4,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3上,所述基层4采用厚度为500mm的碾压混凝土制成,其体积小,强度高,且防渗性好,且施工程序简单,有效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面层5,其铺设于所述基层4上,所述面层5宽度比所述基层4窄至少300mm,且所述面层5采用厚度为100mm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制成,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kg/m2;面层5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厚度为370mm的由红外反射颜料制成的红外反射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5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摊铺路基1,在地面挖掘深度为0.8m的基坑,选取粒径在20mm,含泥量不到10%的天然沙砾和碎石,将天然砂砾与碎石混合按所质量比为7∶1混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后的然沙砾和碎石摊铺在基坑的底部,得到松铺层,松铺厚度为100mm,以得到初步的路基1;
步骤二、碾压路基1,用压路机对所述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7min,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松铺层,即得到路基1,并使路基1得到夯实,增强了路基1的稳定性,其中所述路基1厚度为100mm;
步骤三、铺设垫层21,将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按质量比16.7∶11.3混合,得到混合混凝土,将混合混凝土铺设在路基1上表面,风干后得到垫层21,且诉述垫层21厚度为150mm,并在所述混凝土表面涂布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22,防水层22的厚度为170mm,其中,所述垫层21宽度与所述路基1宽度相同,以使所述垫层21具有防水功能,保护路基1免受水的浸入,损坏路基1;其中,在所述路基1和所述垫层21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12,所述整平层12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12的厚度为100mm,以保持所述垫层21与路基1平整贴合;
步骤四、铺设隔热层3,在所述防水层22上表面铺设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隔热层3,并在所述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固定隔板,以防止路面热量传递至路基;
步骤五、铺设基层4,在所述隔热层3正上方铺设一层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4,以减少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并提高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防水程度;
步骤六、铺设面层5,在所述基层4正上方铺设两层钢纤维混凝土符合材料面层5,得到面层5,每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厚度均为50mm,并且保持所述面层5宽度比所述基层4窄至少300mm,其中所述面层5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kg/m2;在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风干后,在面层5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370m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的性能,并有较好延性,保证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因为喷涂有红外反射颜料增强了所述面层的热反射性,有效降低了所述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
步骤七、设置防冻胀护道11,待所述面层施工完毕后,在距离所述路基两侧10mm处分别设置与所述路基1相同高度的PVC塑料板,作为防冻胀护道11,防冻胀护道11与所述路基1两侧边坡走向平行,所述防冻胀护道11保证了所述路基1的稳定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基,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路基由天然砂砾和碎石混合制成,并且所述路基的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所述防冻胀护道采用PVC塑料板制作,所述防冻胀护道的高度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相同,且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走向平行的方向相同,其中,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之间有10mm的距离,所述天然砂砾与所述碎石的质量比为7∶1;
垫层,其铺设于所述路基上,所述垫层由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所述垫层上铺设有一层厚度为170mm的由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层,其中,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质量比为16.7∶11.3;
隔热层,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所述隔热层采用厚度为80mm的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制成;
基层,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所述基层采用厚度为500~700mm的碾压混凝土制成;
面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且所述面层采用厚度为100mm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面层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厚度为370mm的由红外反射颜料制成的红外反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
6.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摊铺路基,在地面挖掘深度为0.8m的基坑,选取粒径在20~50mm,含泥量不到10%的天然沙砾和碎石,将天然砂砾与碎石混合按质量比为7∶1混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后的天然砂砾和碎石摊铺在基坑的底部,得到松铺层,松铺厚度为100~300mm;
步骤二、碾压路基,用压路机对所述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7min,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松铺层,即得到路基;
步骤三、铺设垫层,将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按质量比16.7∶11.3混合,得到混合混凝土,将混合混凝土铺设在路基上表面,风干后得到垫层,在所述混凝土表面涂布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防水层的厚度为170mm,其中,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
步骤四、铺设隔热层,在所述防水层上表面铺设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隔热层,并在所述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固定隔板;
步骤五、铺设基层,在所述隔热层正上方铺设一层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
步骤六、铺设面层,在所述基层正上方铺设两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面层,得到面层,每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厚度均为50mm,并且保持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在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风干后,在面层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370mm;
步骤七、设置防冻胀护道,待所述面层施工完毕后,在距离所述路基两侧10mm处分别设置与所述路基相同高度的PVC塑料板,作为防冻胀护道,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走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
CN201510475568.3A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5113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5568.3A CN105113351B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5568.3A CN105113351B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3351A CN105113351A (zh) 2015-12-02
CN105113351B true CN105113351B (zh) 2017-07-04

Family

ID=5466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5568.3A Active CN105113351B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3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178B (zh) * 2015-12-18 2017-08-25 江苏兆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寒冷地区的加热层路面施工工艺
CN105504843B (zh) * 2016-01-12 2017-09-29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公路沥青路面
CN105908587B (zh) * 2016-04-28 2018-12-11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冻土地区路基保温施工方法
CN108179673A (zh) * 2017-12-20 2018-06-19 张昆 附加隔热降温层的沥青路面结构体及其铺筑方法
CN108193575A (zh) * 2017-12-20 2018-06-22 张昆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的防冻胀结构体及其铺筑方法
CN108864847A (zh) * 2018-04-25 2018-11-23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高寒地区路基防冻融施工方法
CN108797251A (zh) * 2018-04-25 2018-11-13 重庆交通大学 高寒地区路面结构
WO2020199781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佛山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铺装方法
CN111593620B (zh) * 2020-06-11 2021-07-09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的铁路抗冻基座及其施工方法
CN114482003B (zh) * 2022-02-26 2024-01-16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地基平整工艺
CN115110362A (zh) * 2022-07-15 2022-09-27 河南道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0183A (ja) * 2003-09-19 2005-04-07 Sanwa Kako Co Ltd アスファルト舗装の施工方法
CN101824787B (zh) * 2010-03-25 2012-05-23 马银华 防水减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61143A (zh) * 2012-03-09 2012-07-11 河海大学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公路路面结构
CN202730544U (zh) * 2012-08-08 2013-02-1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季节性冻土区防冻胀路基结构
CN103243626B (zh) * 2013-05-23 2015-07-29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耐久性结构
CN103572681A (zh) * 2013-08-14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保温透水路基结构
CN203602982U (zh) * 2013-09-02 2014-05-21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东北地区乡村生态环保型路面
CN204356614U (zh) * 2014-10-13 2015-05-27 吉林市城投筑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隔热路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3351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3351B (zh)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01732U (zh)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防水减振的柔性防护结构
CN103850164B (zh) 一种长寿命通透诱导式排水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06012743B (zh) 适用于高温差地区的半刚性基层抗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631268B (zh) 一种混凝土道路路面结构
CN207210867U (zh) 一种寒区零断面路基防冻胀排水结构
CN107299585A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方法
CN102704379B (zh) 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04499397A (zh) 一种基于协调路基路面变形的沥青路面结构
CN107151961A (zh) 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
CN105040544B (zh) 长大纵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
CA2109452C (en) Method of asphalt paving and pavement
CN108978388A (zh) 一种装配式抗推移耐盐蚀复合块料路面板及施工工艺
CN102561143A (zh) 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公路路面结构
KR100583938B1 (ko)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포장 이음매 균열 방지 방법
US20040003571A1 (en) Thermo-structural base for construction on unstable soils
CN114182595A (zh) 一种长寿命沥青道路的施工方法
CN209686175U (zh) 桩基侧软土地基道路消除摩阻结构
CN113417182A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可减少气泡的沥青路面铺设方法
CN106192645A (zh) 一种风场道路施工方法
RU2283910C2 (ru) Теплоизолирующий слой дорож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KR101725353B1 (ko) 불 투수 아스팔트 혼합물과 그리드를 이용한 도로 l형 측구 시공방법
CN106192659B (zh) 一种同步沥青基布封层
CN102704380A (zh) 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CN21168972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