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9589A - 两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两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09589A CN105109589A CN201510565398.8A CN201510565398A CN105109589A CN 105109589 A CN105109589 A CN 105109589A CN 201510565398 A CN201510565398 A CN 201510565398A CN 105109589 A CN105109589 A CN 1051095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wheeled vehicle
- mounting blocks
- support frame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机动车,包括后尾框以及安装在后尾框上的后挡泥板,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后挡泥板通过所述安装座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上述两轮机动车为后挡泥板提供了一种新的安装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后挡泥板的整体长度变短、安装点更少、安装更为快捷、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
背景技术
两轮机动车的后挡泥板位于两轮机动车后车轮的后方,当两轮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后挡泥板可以遮挡住飞起的石子以及沙砾,以防止飞溅的沙砾或者石子损伤或弄脏两轮机动车。
请参见图1及图2,现有的后尾框11整体呈水平的U形结构,其U形开口朝向两轮机动车车头方向,在U形后尾框11的尾部安装有尾灯,在U形后尾框1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后挡泥板的安装孔12。现有的两轮机动车的后挡泥板分为前半段101和后半段102,前半段101和两轮机动车的后尾框11相接,即将后挡泥板的前半段101嵌入U形后尾框11的半围合空间内,在后挡泥板的前半段101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2一一匹配的若干穿孔,通过若干螺栓将后挡泥板的前半段101安装在后尾框11上,后半段102位于两轮机动车后车轮12的后方。采用上述的U形后尾框11,需要加长后挡泥板的整体长度,才能够很好地将后挡泥板安装到U形后尾框11上,起到遮挡石子及沙砾的作用。较长的后挡泥板整体较重,而U形后尾框11的边框较窄,承力较小,不能够很好的对后挡泥板进行支撑;较长的后挡泥板自身体积较大,导致安装在U形后尾框11上的安装点较多,装配较为困难,增加了装配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增大了原材料的使用、模具成型难度更大、模具投入更高,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后挡泥板整体被加工成型后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挡泥板拆装方便、减少后挡泥板整体长度的两轮机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包括后尾框以及安装在后尾框上的后挡泥板,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后挡泥板通过所述安装座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
作为优化,所述后尾框包括一底板以及由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侧板,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底板的尾端的下表面。
作为优化,所述安装座整体呈外凸于底板的下表面的V形结构,该V形安装座的两凸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挡泥板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安装座形状相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V形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
作为优化,所述安装座为内凹于底板的下表面的V形槽,该V形槽的两槽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挡泥板的前端具有与所述V形槽形状相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V形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
作为优化,所述后挡泥板包括一支撑骨架以及罩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后挡泥板本体;在所述支撑骨架的前端连接有两第一安装块,两第一安装块整体呈V形,在所述后挡泥板本体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两第一安装块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块,当所述后挡泥板本体罩于所述支撑骨架上时,所述第二安装块正好罩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两第一安装块以及第二安装块形成上述的V形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对应的位置处,位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同一位置处的第二安装孔的孔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一主骨架、设于主骨架两侧的副骨架、分别设于副骨架两侧的侧翼以及设于主骨架后端且用于安装牌照的牌照安装座,在所述两侧翼以及副骨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后挡泥板本体连接的若干连接孔。
本方案中,主骨架的支撑强度远大于副骨架的支撑强度,设计侧翼和副骨架,并且它们的厚度薄于主骨架的厚度,主要是为了方便在副骨架和侧翼上设计连接孔,使支撑骨架整体的形状与后挡泥板本体的形状相匹配,节约原材料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牌照安装座呈V形,其包括两固定块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块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端与所述主骨架的后端相连,两固定块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的两侧端相连,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在所述两固定块以及连接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牌照的固定孔;所述两轮机动车还包括牌照,在所述牌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牌照安装座形状相匹配的牌照安装件,所述牌照安装件通过所述牌照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挡泥板的后端。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由副骨架两侧边向远离后挡泥板本体方向延伸的侧沿,所述两侧翼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沿上;所述两侧沿使得主骨架呈向后挡泥板本体方向的拱起状。
作为优化,在副骨架以及侧翼上设置有减重孔。
作为优化,所述后挡泥板本体的外周向支撑骨架的方向延伸有一侧围,所述侧围和后挡泥板本体之间形成一用于笼罩所述支撑架的笼罩空间。
上述两轮机动车,将后挡泥板与后尾框的安装点设计在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后挡泥板可以省去与现有的U形后尾框嵌合的前半段,因而后挡泥板的整体长度缩短至传统的后挡泥板整体长度的1/2或者更短,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开模投入资金,降低了制造成本,后挡泥板自身结构更不容易变形;改良后的后尾框,其强度更高,后挡泥板安装在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后,后挡泥板的长期使用不会导致后尾框断裂,增加了它的使用寿命;后挡泥板通过上述的安装座进行安装,安装点更少,安装更为方便、快捷,增加了工作效率,安装座与后挡泥板的安装件凹凸配合,整个安装结构更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后挡泥板增设了支撑骨架,进一步增加了后挡泥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后尾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后挡泥板与后尾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的装配拆解图。
图4是图3中后尾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后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后尾框与后挡泥板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3至图6,本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包括后尾框2以及安装在后尾框2上的后挡泥板3,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安装座4;所述后挡泥板3通过所述安装座4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
本方案中,前端或者前部是指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或者一部分,尾端或者尾部是指朝向车尾方向的一端或者一部分。
所述后尾框2的结构如下:
所述后尾框2包括一底板21以及由底板2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侧板22,所述安装座4设于所述底板21的尾端的下表面。底板21的前端的下表面具有一个向内凹的不规则凹陷槽23,该凹陷槽23为一让与空间,尾框2通过它可与车辆上的相关部件更好的配合。两侧板22与底板21一体成型,增加了后尾框2的整体强度,使其承受力更好。两侧板22和底板21之间形成一个半围合空间24,该半围合空间24的尾部用于装配后尾灯51,前部用于与两轮机动车的车架52装配。具体为在两侧板22上对称设置有车架安装孔25,后尾框2通过该车架安装孔25与车架52可拆卸安装,当后尾框2安装于车架52上后,在车架52上依次安装座垫底板53以及座垫54。将后尾框2设计为上述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U形框结构而言,本方案中的后尾框2整体性得到大大的增强,设计了车架52、座垫54安装空间,使空间利用更合理,整体性、一致性和紧凑性更好;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底面,高强度的后尾框2不容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增加后尾框2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不需要嵌入到后尾框2中,因此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前半段的长度,仅需要将后挡泥板3的长度设计为现有技术中后挡泥板3后半段的长度即可,大大地减少了原材料、开模投入更小,制作成本得到了降低。
所述安装座4为内凹于底板21的下表面的V形槽。其包括两槽体,两槽体的后端相汇合,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上述V形槽。在所述该V形槽的两槽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出),本例中,在两槽体内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位于每一槽体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沿该槽体的长方方向设置并相互间隔。本实施例的安装座4设计为内凹V形槽,主要是为了配合后挡泥板3的形状,使后挡泥板3的前端通过该V形安装座4安装时,与后尾框2的下表面接触的部位容置于V形安装槽内后,不凸出于后尾框2的下表面。如此设计,在后尾框2腾出安装空间,使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下底面上时不占用两轮机动车的其它空间,使两轮机动车的整体设计更紧凑。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4还可以是整体呈外凸于底板21的下表面的V形结构,该V形安装座4的两凸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设计方式可以与上述方式相同或相似。安装座4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或者结构,例如方形板状结构、圆形座体结构,更甚至可以是直接在后尾框2上开设多个第一安装孔等等。
本实施例的后挡泥板3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它的前端仅需要通过上述安装座4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因此它的长度更短。所述后挡泥板3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后挡泥板3包括一支撑骨架32以及罩于所述支撑骨架32上的后挡泥板本体31。在所述支撑骨架32的前端形成或者连接有两第一安装块321,两第一安装块321整体呈V形,在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两第一安装块321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块311,当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罩于所述支撑骨架32上时,所述第二安装块311正好罩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21上,两第一安装块321以及第二安装块311形成与上述V形安装座4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V形安装件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安装孔匹配的第二安装孔(图未示出),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对应的位置处,位于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同一位置处的第二安装孔的孔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在安装时,通过四个安装螺栓分别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上的第二安装孔、安装座4上的第一安装孔后进行锁紧。
所述支撑骨架32包括一主骨架322、设于主骨架322两侧的副骨架323、由副骨架323两侧边向远离后挡泥板本体31方向延伸的侧沿324、分别设于副骨架323两侧的侧翼325以及设于主骨架322后端且用于安装牌照55的牌照安装座,在所述两侧翼325以及副骨架32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的若干连接孔。其中:
所述两侧沿324使得主骨架322呈向后挡泥板本体31方向的拱起状,所述两侧翼325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沿324上,两侧翼325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侧沿324相连,另一端向相反的方向横向延伸。在两副骨架323以及两侧翼325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减重孔326。上述的两第一安装块321分别由两副骨架323的前端面继续向前延伸,以使得两第一安装块321与主骨架322的前端面整体呈V形。
所述牌照安装座呈V形,其包括两固定块61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块61的连接块62,所述连接块62的前端与所述主骨架322的后端相连,两固定块61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62的两侧端相连,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在所述两固定块61以及连接块6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牌照55的固定孔63。本实施例中,所述两轮机动车还包括牌照55,在所述牌照55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牌照安装座形状相匹配的牌照安装件551,所述牌照安装件551通过所述牌照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挡泥板3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32呈向后挡泥板本体31拱起状,后挡泥板本体31与它配合时,也需呈相应的拱起状,因此,使得整个后挡泥板3呈向外拱起的弧状。后挡泥板3的弧度可以设计为与后车轮相匹配,此处便不再过多限制。
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即在侧翼325、副骨架323上设置多个连接孔,在后挡泥板本体3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多个匹配的螺栓连接点,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螺栓连接点进行配合后将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固定。当然,支撑骨架32与可以与后挡泥板本体31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等。
上述支撑骨架32仅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后挡泥板本体31,加强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安装连接强度。两轮机动车在颠簸或者行走抖动过程中,后挡泥板3容易随两轮机动车的抖动而动作,长时间、高频率的动作使后挡泥板3自身受损机率更大、使用寿命更短,因此,设置上述支撑件可以延长后挡泥板3的使用寿命,增强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连接强度,使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连接处不容易被损坏。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骨架32的形状、结构还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上述的减重孔326主要是起到减重的作用,增加两侧翼325可以使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的接触点更多,使支撑力更均匀,达到更好的效果,将牌照安装座设计为V形,结构更简单、用材更少的同时,安装点可以更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它们均可以省去或者可改变不同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骨架32的正投影面积,由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的外周向支撑骨架32的方向延伸有一侧围,所述侧围和后挡泥板本体31之间形成一用于笼罩所述支撑骨架32的笼罩空间。如此设计,当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后,可以使支撑骨架32整体容置在所述笼罩空间中,不外突于笼罩空间,使后挡泥板3整体性、一致性更好,结构更紧凑。
本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在安装后挡泥板3时,若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3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方式,则首先将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进行安装,然后将后挡泥板3整体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若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3采用的是固定连接方式,则直接将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
在将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时,先将四个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上的第二安装孔;然后将带有螺栓的后挡泥板3置于安装座4的正下方,使四个螺栓对准安装座4的四个第一安装孔;而后,将四个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安装孔后进行安装配合。
在安装后尾框2时,即将安装好后挡泥板3的后尾框2安装在两轮机动车的车架52上时,首先将两轮机动车的车架52置于上述后尾框2的半围合空间24内,使车架52的两侧靠近后尾框2的两侧板22,安装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侧板22上的车架安装孔25后,与所述车架52上的预留安装孔进行安装配合,从而将后尾框2固定于车架52上;其次,依次安装后尾灯51、座垫底板53和座垫54。
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将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安装点设计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后挡泥板3可以省去与现有的U形后尾框2嵌合的前半段,因而后挡泥板3的整体长度缩短至传统的后挡泥板3整体长度的1/2或者更短,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开模投入资金,降低了制造成本,后挡泥板3自身结构更不容易变形;改良后的后尾框2,其强度更高,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后,后挡泥板3的长期使用不会导致后尾框2断裂,增加了它的使用寿命;后挡泥板3通过上述的安装座4进行安装,安装点更少,安装更为方便、快捷,增加了工作效率,安装座4与后挡泥板3的安装件凹凸配合,整个安装结构更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后挡泥板3增设了支撑骨架32,进一步增加了后挡泥板3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两轮机动车,包括后尾框以及安装在后尾框上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后挡泥板通过所述安装座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尾框的尾端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框包括一底板以及由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侧板,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底板的尾端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整体呈外凸于底板的下表面的V形结构,该V形安装座的两凸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后挡泥板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安装座形状相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V形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内凹于底板的下表面的V形槽,该V形槽的两槽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后挡泥板的前端具有与所述V形槽形状相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V形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包括一支撑骨架以及罩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后挡泥板本体;
在所述支撑骨架的前端连接有两第一安装块,两第一安装块整体呈V形,在所述后挡泥板本体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两第一安装块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块,当所述后挡泥板本体罩于所述支撑骨架上时,所述第二安装块正好罩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两第一安装块以及第二安装块形成上述的V形安装件;
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对应的位置处,位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同一位置处的第二安装孔的孔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一主骨架、设于主骨架两侧的副骨架、分别设于副骨架两侧的侧翼以及设于主骨架后端且用于安装牌照的牌照安装座,在所述两侧翼以及副骨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后挡泥板本体连接的若干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牌照安装座呈V形,其包括两固定块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块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端与所述主骨架的后端相连,两固定块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的两侧端相连,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两固定块以及连接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牌照的固定孔;
所述两轮机动车还包括牌照,在所述牌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牌照安装座形状相匹配的牌照安装件,所述牌照安装件通过所述牌照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挡泥板的后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由副骨架两侧边向远离后挡泥板本体方向延伸的侧沿,所述两侧翼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沿上;所述两侧沿使得主骨架呈向后挡泥板本体方向的拱起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副骨架以及侧翼上设置有减重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本体的外周向支撑骨架的方向延伸有一侧围,所述侧围和后挡泥板本体之间形成一用于笼罩所述支撑架的笼罩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65398.8A CN105109589B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两轮机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65398.8A CN105109589B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两轮机动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09589A true CN105109589A (zh) | 2015-12-02 |
CN105109589B CN105109589B (zh) | 2018-01-23 |
Family
ID=5465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653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9589B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两轮机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0958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340A (zh) * | 2002-01-11 | 2003-09-17 | 铃木株式会社 | 摩托车以及该摩托车的后车体结构 |
CN2830221Y (zh) * | 2005-10-11 | 2006-10-25 |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总成 |
US20090079156A1 (en) * | 2007-09-21 | 2009-03-26 | Fumio Ichihara | Motorcycle rear fender assembly |
CN102161360A (zh) * | 2010-12-31 | 2011-08-24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摩托车 |
CN102343956A (zh) * | 2010-07-23 | 2012-02-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CN202863630U (zh) * | 2012-09-20 | 2013-04-10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其摩托车 |
CN203199097U (zh) * | 2013-03-22 | 2013-09-18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JP5630366B2 (ja) * | 2011-04-26 | 2014-11-2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リアフェンダ構造体 |
CN204956755U (zh) * | 2015-09-08 | 2016-01-1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
2015
- 2015-09-08 CN CN201510565398.8A patent/CN1051095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340A (zh) * | 2002-01-11 | 2003-09-17 | 铃木株式会社 | 摩托车以及该摩托车的后车体结构 |
CN2830221Y (zh) * | 2005-10-11 | 2006-10-25 |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总成 |
US20090079156A1 (en) * | 2007-09-21 | 2009-03-26 | Fumio Ichihara | Motorcycle rear fender assembly |
CN102343956A (zh) * | 2010-07-23 | 2012-02-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CN102161360A (zh) * | 2010-12-31 | 2011-08-24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摩托车 |
JP5630366B2 (ja) * | 2011-04-26 | 2014-11-2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リアフェンダ構造体 |
CN202863630U (zh) * | 2012-09-20 | 2013-04-10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其摩托车 |
CN203199097U (zh) * | 2013-03-22 | 2013-09-18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CN204956755U (zh) * | 2015-09-08 | 2016-01-1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09589B (zh) | 2018-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66421B (zh) | 一种车灯与车灯框架连接结构 | |
CN204956757U (zh) |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 | |
CN207523618U (zh) | 一种前桥总成及汽车 | |
CN104709061A (zh) | 一种越野汽车大马力发动机悬置 | |
CN204956755U (zh) | 摩托车 | |
CN105109588B (zh) |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两轮机动车 | |
CN105109589A (zh) | 两轮机动车 | |
CN204956756U (zh) | 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 | |
CN105151176A (zh) | 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两轮机动车 | |
CN105799483B (zh) | 一种发动机支撑梁 | |
CN102514656A (zh) | 摩托车尾灯及后转向灯安装总成及其摩托车 | |
CN202508238U (zh) | 摩托车车架尾部支撑结构总成及其摩托车 | |
CN205149434U (zh) | 一种汽车悬架下摆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悬架 | |
CN103085879A (zh) | 工程车车架总成及其工程车 | |
CN203727309U (zh) | 一种轿车蓄电池安装支架 | |
CN210101787U (zh) | 一种塑料翼子板 | |
CN201872848U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CN204955970U (zh) | 下推力杆支座、车辆行驶系统及车辆 | |
CN203047489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 |
CN221418486U (zh) | 轻量化车辆侧盖 | |
CN204472913U (zh) | 一种汽车前挡泥板 | |
CN220130105U (zh) | 一种前制动盘挡泥板 | |
CN219584312U (zh) | 一种车用挡泥板支架结构 | |
CN210882343U (zh) | 一种防脱防转动的汽车双后桥中间挡泥板支架 | |
CN107914782B (zh) |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