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734B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734B
CN105101734B CN201410163227.8A CN201410163227A CN105101734B CN 105101734 B CN105101734 B CN 105101734B CN 201410163227 A CN201410163227 A CN 201410163227A CN 105101734 B CN105101734 B CN 105101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oad
heat
exchanger fin
distribu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32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734A (zh
Inventor
夏再忠
方雯
唐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32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1734B/zh
Priority to EP15164421.8A priority patent/EP2938174B1/en
Priority to US14/693,449 priority patent/US952877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101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28D9/006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flow direction of one heat exchange medium, e.g. using deflecting z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cabinets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air-to-air heat-exchang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多个换热片,多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逆流道、导流道及第一出口叉流道;第一逆流道与导流道并排设置,且二者隔离;导流道通过第一出口叉流道连通至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第二通道包括第二逆流道与第二入口叉流道,第一逆流道与第二逆流道相对设置以进行逆流换热;第一出口叉流道与第二入口叉流道相对设置以进行叉流换热;与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同第二通道之间设有隔离结构。进入到第一通道内的第一流体一部分进入第一逆流道与第二逆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主要进行逆流热交换,另一部分进入经导流道快速进行叉流换热,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另,还提供一采用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设备噪声要求越来越高,设备噪声不但成为产品市场准入的一大条件,而且成为产品竞争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电子设备(IT设备、通信设备等)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冷却控温。目前最常用的冷却方式是通过热交换器。而常见的热交换器主要是板式热交换器,由换热芯和必要的结构空间,加上风扇组成。换热芯通常由一系列换热片组成,换热片的两侧分别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气流,一般来说,内循环的流体温度高,流经换热片的一侧,将热量传递到换热片。换热片通过传导,将热量传递到换热片的另一侧。外循环的冷流体,流经换热片,将热量带走,进而起到换热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板式换热效率有限,无法满足发热量越来越大的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换热片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片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及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分置于所述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换热片相互隔离并进行换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收容第一流体,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收容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用于流动传递热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逆流道、导流道、及第一出口叉流道;所述第一逆流道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 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逆流道与所述导流道并排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一隔离凸肋隔离设置;所述导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入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逆流道与第二入口叉流道,所述第二逆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逆流道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相对设置,且二者相互平行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向相反进行逆流换热;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互交叉进行叉流换热;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将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同所述第二通道隔离,以避免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流体通过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数目相等或相差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沿多个所述换热片的排布方向交替排布设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的两换热片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0.5mm-4mm。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形成所述第二通道的两换热片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mm-4mm。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逆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凸肋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以将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一逆流道隔离;所述第一逆流道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直线状;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或者
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均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一出口 叉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的入口二者开口朝向相反。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结构为凸块,所述隔离结构填充在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或者,
所述隔离结构为环形凸肋,包围在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四周。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入口叉流道,所述导流道和/或所述第一逆流道通过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第二出口叉流道,所述第二逆流道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交叉进行叉流换热。
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的出口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或者
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为直线状。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式中,多个所述换热片分为两种:第一换热片及第二换热片;所述隔离凸肋固定在第一换热片上,所述隔离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片上,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分置于第一和第二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一换热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片交替排布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片与其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该第一换热片与其另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为独立部件,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之间;或者,
所述多个换热片分为两种:第三换热片及第四换热片;所述第三换热片与所述第四换热片交替排布,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三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四换热片为平板状;所述第三换热片上设有所述隔离凸筋的 一侧与一所述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换热片上设有所述隔离结构的一侧与另一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件及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均为片状,且二者贴合并热耦合在一起;所述隔离凸筋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件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换热件的一侧,所述隔离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件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换热件的一侧;相邻两所述换热片的结构相互对称,相邻两所述换热片的隔离凸肋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另外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的隔离结构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式中,所述第一流体为液体或气体;所述第二流体为液体或气体。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式中,所述换热片为钣金件,所述隔离凸肋及所述第一边凸肋冲压形成于所述换热片上。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柜,所述机柜包括柜体及如前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柜体,用于为所述机柜内的元件散热;
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通道与所述机柜的内部连通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将机柜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的换热片上;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二通道相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连通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将所述换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机柜外;或者,
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二通道与所述机柜的内部连通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将机柜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的换热片上;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通道相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连通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将所述换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机柜外。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进入到第一通道内的第一流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一逆流道与第二逆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主要进行逆流热交换,另一部分进入通过导流道快速传送到位于第一通道出口处的第一出口叉流道,并与第二入口叉流道中的第二流体进行叉流换热,由于该第二入口叉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亦未进行过换热,故该第一出口叉流道中第一流体与该第二入口叉流道中第二流体之间的温差大,换热效果好,进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由于该散热装置同时具备逆流换热及叉流换热,利用叉流换热可 以获得更有效的换热,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柜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机柜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散热装置的的第一换热片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散热装置的的第二换热片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换热片换热时换热片两侧的流体的走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换热时换热片两侧的流体的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装置换热时换热片两侧的流体的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机柜,机柜包括柜体200及散热装置100。散热装置100安装于柜体200,用于对柜体200内的元件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机柜为室外通信设备柜,散热装置100安装于柜体200的侧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机柜也可以是室内通信设备柜,散热装置100亦可安装于柜体200的顶面、或安装于柜体200的柜门上。
如图2至图5所示,散热装置100包括多个换热片1、2、3,多个换热片1、2、3沿换热片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多个换热片1、2、3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通道10及至少一个第二通道20,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分置于换热片的两侧,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通过换热片相互隔离并进行换热。第 一通道10用于收容第一流体,第二通道20用于收容第二流体,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用于流动传递热量。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均为多个,且二者依次交替排布于多个换热片1、2、3之间。第一通道10与机柜200的内部连通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将机柜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片上;第二通道20与机柜200的外部连通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将换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机柜外,从而对机柜内部进行散热。第一流体为液体或气体,第二流体为液体或气体。
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换热片1、2、3可以为三个,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分别为一个,两个换热片1、3形成一第一通道10,两个换热片1、3中的一个换热片1与另外一换热片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0,即使得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分别设置在处于中间位置的换热片1的两侧。可以理解的,在第一通道10或第二通道20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的数目相等或相差一个,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沿多个换热片的排布方向交替排布设置,以便进行换热。另外,第一通道10可以与机柜外部连通外循环通道连通进行外循环,第二通道20相应与机柜内部连通内循环通道连通进行内循环。
形成第一通道10的两换热片1、3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0.5mm-4mm,形成第二通道20的两换热片1、2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mm-4mm,可保证有一定量的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分别通过两通道,且使得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可与换热片1、2进行充分接触,以进行换热。
结合图3至图5所示,第一通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第一通道10包括第一逆流道101、导流道102、及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第一逆流道101的两端分别连通至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第一逆流道101与导流道102并排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一隔离凸肋11隔离设置。导流道102的一端连通至第一入口、另一端通过第一出口叉流道103连通至第一出口。
第二通道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第二通道20包括第二逆流道201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第二逆流道201的一端连通至第二出口、另一端通过一第二入口叉流道203连通至第二入口。第一逆流道101与第二逆流道201相对设置,且二者相互平行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流向相反进行逆流换热。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互交叉进行叉流换热。第二逆流道201 通过一第二入口叉流道203连通至第二通道20的入口。与导流道102相对设置的换热片1、2、3另一侧空间区域同第二通道20之间设有隔离结构21,以使得第二通道20的第二流体不会经过该空间区域。
进入到第一通道10内的第一流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一逆流道101与第二逆流道201中的第二流体主要进行逆流热交换。另一部分进入导流道102,由于与导流道102相对的换热片1另一侧空间区域与第二通道20之间通过隔离结构21隔离,在该空间区域内不会有第二流体经过,因此导流道102主要起到输送一部分第一流体的作用,其所输送的第一流体产生的热交换较小,能够基本保持原有温度快速传送到位于第一通道10出口处的第一出口叉流道103,并与位于第二通道20的入口处的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中流体进行叉流换热,由于该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中的流体亦未进行过换热,故该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中第一流体与该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中第二流体之间的温差大,根据傅立叶定律,在导热系数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差越大,传热速率越快,从而换热效果越好,进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由于该散热装置100同时具备逆流换热及叉流换热,利用叉流换热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换热,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换热片1、2、3为长条形,第一逆流道101、第二逆流道201、及导流道102均沿换热片1、2、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出口及入口分别位于换热片的两端处,第二通道20的出口及入口相应分别位于换热片另一侧的两端处,以提高第一流体、第二流体流经换热片的时间,从而充分进行换热。
第一逆流道101的横截面大于导流道102的横截面,由于相邻的换热片1、3相互平行设置,可使得,第一逆流道101所对应的换热片1的表面面积大于导流道102所对应的换热片1的表面面积,以减小不进行换热的导流道102所占用的换热片1的表面积,从而利于第一逆流道101与第二逆流道201中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换热,在图3中具体体现为,导流道102的宽度小于第一逆流道101的宽度,导流道102为靠近换热片1一边沿的狭长区域,而第一逆流道101为靠近换热片1另一相对边沿的较宽的长条区域。由于第一流体在导流道102中基本不进行换热,导流道102宽度较窄,第一流体可在导流道102中低阻力通过。
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的横截面大于导流道102的横截面,由于相邻的换热片1、2、3相互平行设置,可使得,第一出口叉流道103所对应的换热片1的表面 面积大于导流道102所对应的换热片1的表面面积,以利于从导流道102流出的第一流体在第一出口叉流道103处进行充分的叉流换热。
隔离凸肋11一端延伸至第一出口处,以将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与第一逆流道101隔离,第一逆流道101延伸至第一出口处。避免第一出口叉流道103处的流体与第一逆流道101中的流体相互干涉而影响散热效果。
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逆流道201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直线状;第一出口叉流道103延伸呈弧状,以改变从第一逆流道101流出的第一流体流向,从而使得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与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中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流向相交叉,以进行叉流交换。弧状的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亦可使得第一流体流向改变更为顺畅。更具体地,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的出口开设在换热片1的长边一端处,以便将第一逆流道101中的第一流体流向由换热片1的长度方向改变为宽度方向;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的入口开设在换热片2的短边处,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与第二逆流道201的延伸方向均为换热片1的长度方向,第一出口与第二通道20的入口开口朝向相互垂直,同时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均延伸呈弧状,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的出口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的入口二者开口朝向相反,例如,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的出口开设在换热片1的长边一端处,第二入口差道的入口开设在换热片1另一长边端部处,同样可使得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的延伸方向相交叉,以实现叉流换热。
所述隔离结构21为凸块,隔离结构21填充在与导流道102相对设置的换热片1一侧空间区域,从而使得第二通道20内的第二流体无法通过该空间区域,从而实现该空间区域与第二通道20之间的隔离。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隔离结构21为环形凸肋,包围在导流道102相对设置的换热片1另一侧空间区域四周,从而将该空间区域与第二通道20隔离;此时,可将与该空间区域处的换热片1镂空,将该空间区域与导流道102连通,以使得导流道102中的第一流体可以通过该空间区域,即扩大导流道102的体积,从而提高导流道102中的流体流量。
第二通道20内设有定位凸肋22,定位凸肋22沿第二通道2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通道20横截面上的中间位置,用于保证第二通道20两侧的两换 热片1、3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第二通道20的空间不会变形缩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还包括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第一入口叉流道104连通导流道102至第一出口。第二通道20还包括第二出口叉流道204,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与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交叉进行叉流换热,通过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可使得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再次发生叉流换热,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位于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中的流体携带柜体200中的热量在此处发生第一次热交换,其温度处于最高状态;第二通道20为外循环通道的一部,其中的流体经过第二入口叉流道203、第二逆流道201进行换热后温度升高,但仍低于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中的液体温度,从而可再次利用第二通道20内的流体进行换热,进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的横截面大于导流道102的横截面,可便于流体进入到导流道102中,可提高导流道102对流体的分流比例,使得具有较多的流体能够在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中进行叉流换热。
第一入口叉流道104延伸呈弧状,第二出口叉流道204延伸呈弧状,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的入口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的出口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中流体流向相交叉,以进行叉流换热。弧状的第一入口叉流道104及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亦可使得流体流向改变更为顺畅。更具体地,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的入口开设在换热片1长边的端部处,第二出口叉流道204的出口位于在换热片1另一长边的端部处。从而使得二者开口朝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多个换热片1、2、3分为两种:第一换热片1及第二换热片2、3,隔离凸肋11固定在第一换热片1上,隔离结构21固定在第二换热片2、3上,隔离凸肋11与隔离结构21分置于第一和第二换热片的两侧。第一换热片1与第二换热片2、3交替排布设置,第一换热片1与其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3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0,该第一换热片1与另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0,从而在多个换热片1、2、3之间形成交替排布的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隔离凸肋11与隔离结构21分别固定于第一换热片1与第二换热片2,可便于加工制备以及二者之间的装配。由于第一换热片1与第二换热片2、3交替排布设置,本实施例中,隔离凸肋11与隔离 结构21即分置于第一换热片1的两侧,也是分置在第二换热片2的两侧。
第一换热片1上设有两第一边凸肋12、13,两第一边凸肋12、13分别沿第一通道10的两边沿延伸设置,以限定第一通道10的范围。第二换热片2上设有第二边凸肋23,第二边凸肋23沿第二通道20的边沿设置,第二边凸肋23与隔离凸肋11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限定第二通道20的范围。第一边凸肋11、12与第二边凸肋23均位于换热片的边缘处,以充分利用换热片的表面积进行换热。
第一换热片1及第二换热片2均为钣金件,隔离凸肋11及第一边凸肋12、13冲压形成于第一换热片1,隔离结构21、定位凸肋22、及第二边凸肋23冲压形成于第二换热片2。更具体地,隔离结构21为冲压形成的中空凸块。以利于第一换热片1及第二换热片2、3的加工制备。
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一换热片1及第二换热片2、3的结构相同,如均为平板状,隔离凸肋11、隔离结构21、定位凸肋22、第一边凸肋12、13及第二边凸肋23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夹持固定在第一换热片1与第二换热片2、3之间。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多个换热片1、2、3分为两种:第三换热片及第四换热片,第三换热片与第四换热片交替排布,隔离凸肋11与隔离结构21分别固定在第三换热片的两侧,且可以均冲压形成在换热片上;第四换热片为平板状,第三换热片上设有隔离凸筋的一侧与一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三换热片上设有隔离结构21的一侧与另一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0。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件及第二换热件,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均为片状,且二者贴合并热耦合在一起,隔离凸筋固定在第一换热件上相对远离第二换热件的一侧,隔离结构固定在第二换热件上相对远离第一换热件的一侧,相邻两换热片的结构相互对称,相邻两换热片的隔离凸肋11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另外相邻两个换热片的隔离结构21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0。另外,散热装置100还可包括壳体,多个换热片位于壳体中,换热片的边缘贴合于壳体的内表面,以限定第一通道10及第二通道20的范围,而无需设置第一边凸肋12、13及第二边凸肋23。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100,将进入第一通道10的流体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换热,在第一逆流道101中流体进行逆流交换,虽然相对现有 同体积的散热装置100完全进行逆流换热减小了流量,然而可以通过保持流速不便,依然可以获得同现有换热片差不多的换热能力;位于第一通道10出口位置的第一出口叉流道103由于温差较大,可进行充分的叉流换热,从而获得更有效的换热,整体上提升了换热能力。
由于散热装置100的阻力主要来自换热片,在相同的风量下,由于部分流体在导流道102中不进行换热,快速通过,从而减小了阻力,风扇的工作点发生变化,流量提升,增强了换热能力,能够在原来有限的散热装置100体积尺寸下,提升流量和换热能力,进而节约了占地面积,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由于换热能力的提升,输入风量可以适当减小,从而相对现有的散热装置100的噪音更小。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区别在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与第二逆流道201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沿换热片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仍为弧状,以延伸方向与第一逆流道101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入口叉流道104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中的流体流向相交叉,同样可进行叉流换热。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区别在于,第二出口叉流道204的出口朝向换热片上设有隔离结构21的一侧边缘,隔离凸肋11延伸至第一入口处,将第一入口叉流道104分为两部分104a、104b,分别连通第一逆流道101及导流道102至第一入口,可分别进行叉流换热。当然,此处隔离凸肋11亦可不延伸至第一入口处,而不将第一入口叉流道104进行分割,第一入口叉流道104直接连通至第一逆流道101及导流道102。
另外,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出口叉流道204的出口朝向换热片上远离隔离结构21的一侧边缘,第一入口叉流通道仅连通至第一逆流道101,进入到导流区的流体不会经过叉流换热,进一步提高在第一出口叉流道103中流体与第二入口叉流道203中流体之间的温差,以提高换热效果。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逆流通道直接呈直线状延伸至第一入口处,第二逆流通道直接呈直线状延伸至第一出口处,从而在第一入口处不会形成第一入口叉流道104,同时不会在第二通道20的出口处形成第二出口叉流道204,使得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20之间仅存在一处叉流换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换热片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片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及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分置于所述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换热片相互隔离并进行换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收容第一流体,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收容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用于流动传递热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逆流道、导流道、及第一出口叉流道;所述第一逆流道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逆流道与所述导流道并排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一隔离凸肋隔离设置;所述导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入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逆流道与第二入口叉流道,所述第二逆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逆流道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相对设置,且二者相互平行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向相反进行逆流换热;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互交叉进行叉流换热;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将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同所述第二通道隔离,以避免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流体通过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数目相等或相差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沿多个所述换热片的排布方向交替排布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的两换热片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0.5mm-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通道的两换热片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mm-4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凸肋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以将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一逆流道隔离;所述第一逆流道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直线状;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或者
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均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一出口叉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入口叉流道的入口二者开口朝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为凸块,所述隔离结构填充在与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或者,
所述隔离结构为环形凸肋,包围在所述导流道相对设置的换热片另一侧空间区域四周。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入口叉流道,所述导流道和/或所述第一逆流道通过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第二出口叉流道,所述第二逆流道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相对设置,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流向相交叉进行叉流换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导流道的横截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的出口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或者
所述第一入口叉流道延伸呈弧状,所述第二出口叉流道与所述第二逆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为直线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片分为两种:第一换热片及第二换热片;所述隔离凸肋固定在第一换热片上,所述隔离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片上,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分置于第一和第二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一换热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片交替排布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片与其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该第一换热片与其另一侧的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为独立部件,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之间;或者,
所述多个换热片分为两种:第三换热片及第四换热片;所述第三换热片与所述第四换热片交替排布,所述隔离凸肋与所述隔离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三换热片的两侧;所述第四换热片为平板状;所述第三换热片上设有所述隔离凸筋的一侧与一所述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换热片上设有所述隔离结构的一侧与另一第四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件及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均为片状,且二者贴合并热耦合在一起;所述隔离凸筋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件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换热件的一侧,所述隔离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件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换热件的一侧;相邻两所述换热片的结构相互对称,相邻两所述换热片的隔离凸肋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另外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的隔离结构能够相互贴合并在该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为液体或气体;所述第二流体为液体或气体。
15.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柜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柜体,用于为所述机柜内的元件散热;
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通道与所述机柜的内部连通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将机柜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的换热片上;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二通道相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连通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将所述换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机柜外;或者,
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二通道与所述机柜的内部连通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将机 柜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的换热片上;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通道相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连通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将所述换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机柜外。
CN201410163227.8A 2014-04-22 2014-04-22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Active CN105101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3227.8A CN105101734B (zh) 2014-04-22 2014-04-22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EP15164421.8A EP2938174B1 (en) 2014-04-22 2015-04-21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cabinet body having the same
US14/693,449 US9528774B2 (en) 2014-04-22 2015-04-22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cabinet body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3227.8A CN105101734B (zh) 2014-04-22 2014-04-22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734A CN105101734A (zh) 2015-11-25
CN105101734B true CN105101734B (zh) 2017-12-05

Family

ID=5318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3227.8A Active CN105101734B (zh) 2014-04-22 2014-04-22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8774B2 (zh)
EP (1) EP2938174B1 (zh)
CN (1) CN105101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2182A (zh) * 2016-08-31 2018-03-09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种流体换热的换热器芯部
CN106592180A (zh) * 2016-10-28 2017-04-26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06941771A (zh) * 2017-01-23 2017-07-11 合肥凯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变频器的散热安装箱
GB2560946A (en) * 2017-03-29 2018-10-03 Hieta Tech Limited Heat exchanger
EP3490352B1 (de) * 2017-11-24 2020-11-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iederspannungsschaltgerät mit einer asymmetrisch geführten luftstromkühlung
CN112351633B (zh) * 2019-08-07 2022-09-2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81270B (zh) * 2021-02-22 2022-12-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半导体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589A (en) * 1981-01-21 1984-10-09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exchanger device
CN1544874A (zh) * 2003-11-14 2004-11-10 洪 张 注塑装配成型的逆流或交叉流平板式空气热量交换器
CN1788187A (zh) * 2003-06-05 2006-06-14 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203053293U (zh) * 2013-01-31 2013-07-10 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边形换热器用传热板片
CN103673415A (zh) * 2013-12-13 2014-03-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三股流冷凝器芯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1110A (en) * 1936-08-25 1943-06-08 Servel Inc Heat exchanger
US4041591A (en) * 1976-02-24 1977-08-16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multiple flow path body
US4141412A (en) * 1977-01-27 1979-02-27 Culbertson Donald L Air-to-air heat recuperating unit
US4298059A (en) * 1978-09-23 1981-11-03 Rosenthal Technik Ag Heat exchanger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IL114613A (en) * 1995-07-16 1999-09-22 Tat Ind Ltd Parallel flow condenser heat exchanger
FR2824895B1 (fr) * 2001-05-18 2005-12-16 Air Liquide Ailette ondulee a persiennes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aques, et echangeur a plaques muni de telles ailettes
US6684653B2 (en) * 2001-11-21 2004-02-03 Nicholas H. Des Champs Air-conditioner and air-to-air heat exchange for closed loop cooling
BRPI0418955A (pt) * 2004-07-16 2007-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rocador de calor
JP200625037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Yamato Kobo:Kk 全熱交換器
CN2798023Y (zh) * 2005-04-06 2006-07-1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空气热交换装置
WO2006110458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Velocys, Inc. Flow control through plural, parallel connecting channels to/from a manifold
EP1901599B1 (en) * 2005-09-20 2011-07-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oler for heater-containing box
DE102006018709B3 (de) * 2006-04-20 2007-10-11 Nft Nanofiltertechnik Gmbh Wärmetauscher
US7992628B2 (en) * 2006-05-09 2011-08-09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passing liquid cooled charge air cooler with coolant bypass ports for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JP4816517B2 (ja) * 2006-09-28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
JP2008128574A (ja) * 2006-11-21 2008-06-05 Toshiba Corp 熱交換器
US8376036B2 (en) 2007-11-02 2013-02-19 Az Evap, Llc Air to air heat exchang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589A (en) * 1981-01-21 1984-10-09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exchanger device
CN1788187A (zh) * 2003-06-05 2006-06-14 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544874A (zh) * 2003-11-14 2004-11-10 洪 张 注塑装配成型的逆流或交叉流平板式空气热量交换器
CN203053293U (zh) * 2013-01-31 2013-07-10 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边形换热器用传热板片
CN103673415A (zh) * 2013-12-13 2014-03-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三股流冷凝器芯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38174A1 (en) 2015-10-28
US20150305195A1 (en) 2015-10-22
CN105101734A (zh) 2015-11-25
EP2938174B1 (en) 2017-10-04
US9528774B2 (en)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1734B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US20150041111A1 (en) Heat Exchang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abinet
CN100545569C (zh)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片式空气热交换器
CN204514160U (zh) 油冷却器
CN104752374B (zh)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器组
CN209263735U (zh) 高效板翅式冷却器
EP3023727B1 (en) Fluid guide plate and associat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14144034B (zh) 一种仿蛛网分流式微通道液冷装置
CN104602469B (zh) 机柜
CN109470068A (zh) 高效板翅式冷却器
CN103841791A (zh) 换热装置及机柜
CN202885629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换热翅片
CN105066750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1615715U (zh) 一种垂直结构的隔离式逆流空气换热装置
CN201081593Y (zh)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空气热交换器
CN205049024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0976724Y (zh) 一种通讯机柜的热交换器
CN210089079U (zh) 一种空气换热器芯体
CN104519713B (zh) 散热装置
CN203340505U (zh)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N103837032B (zh) 换热器的翅片及换热器
CN202262191U (zh) 一种箱式机柜内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
CN105757923B (zh) 环保节能吸热器
CN109556441A (zh) 异形板翅式冷却器
CN104582443B (zh) 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