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7432B - 晶圆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圆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7432B CN105097432B CN201410196551.XA CN201410196551A CN105097432B CN 105097432 B CN105097432 B CN 105097432B CN 201410196551 A CN201410196551 A CN 201410196551A CN 105097432 B CN105097432 B CN 1050974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processed
- telltale mark
- processing method
- wafer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包括: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并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通过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所述晶圆处理方法使硅通孔的形成工艺简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圆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程中,能够将表面已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晶圆(Wafer)切割为多个芯片,之后再对各个芯片进行封装,以形成所需的集成电路或芯片器件。以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afer Level Chip Size Packaging,WLCSP)技术为例,对晶圆进行封装测试后再切割得到单个成品芯片,封装后的芯片尺寸与裸片完全一致。经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封装后的芯片尺寸能够达到高度微型化,芯片成本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和晶圆尺寸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而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目前的二维封装结构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芯片集成度需求,因此三维封装技术成为跨越芯片集成瓶颈的关键技术。
基于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的三维堆叠技术是现有的三维封装技术中的一种,所述基于硅通孔的三维堆叠技术是提高芯片集成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有的形成硅通孔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器件层;使半导体衬底第一表面通过器件层与承载基底键合;在键合工艺之后,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在减薄工艺之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暴露出承载基底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即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所述导电插塞用于使堆叠设置的半导体衬底之间能够实现电互连,从而使形成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半导体器件能够构成集成电路。
然而,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工艺成本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晶圆处理方法,使形成硅通孔的工艺简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包括: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基底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
可选的,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结构、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形成工艺包括: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第二衬底,直至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为止;在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层,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表面为止。
可选的,所述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内。
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包括: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第二修边工艺,在第一修边工艺之后、或在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进行,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完全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
可选的,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
可选的,所述修边侧壁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且所述顶角为直角。
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采用刀具自待处理基底的边缘朝向中心进给,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
可选的,所述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包括光刻胶层。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的光刻胶层。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在形成掩膜层之前,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
可选的,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
可选的,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通孔之后,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内形成导电插塞。
可选的,所述承载基底包括第一衬底,所述定位标记位于第一衬底表面,且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
可选的,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
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5毫米~8毫米,所述第二距离为3毫米~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晶圆处理方法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能够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采用所述完全暴露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能够形成图形和位置精确的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节省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其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被完全暴露,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则通过所述掩膜层刻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再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后,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所述修边工艺能够精确地停止于定位标记表面,因此不会损伤所述定位标记,能够使暴露出的定位标记图形形貌精确。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晶圆处理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减少工艺成本。
经过研究发现,在减薄半导体衬底之后,需要采用刻蚀工艺自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刻蚀,以此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然而,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较为复杂。如图1至图4所示,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和承载基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0具有器件层101,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第一表面110通过器件层101与承载基底200键合,所述承载基底200与器件层101相接触的表面具有定位标记201。
请参考图2,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所述第二表面120与第一表面110相对,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暴露出与定位标记201位置对应的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
请参考图3,以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如图2所示)为掩膜,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完全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在暴露出定位标记201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
请参考图4,在去除第一光刻胶层102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标记201的定位,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暴露出部分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以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为掩膜,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为止,形成通孔104。
由上述过程可知,为了形成能够定义通孔104位置的第二光刻胶层103,需要首先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以所述定位标记201控制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暴露出的区域图形和位置。然而,为了形成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需要在形成通孔104之前,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如图2所示),以第一光刻胶层102为掩膜,刻蚀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暴露出定位标记201为止,并且需要在刻蚀工艺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以便之后能够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因此,为了形成所述通孔104,需要采用两次光刻工艺分别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和第二光刻胶层103,除了形成通孔104的刻蚀工艺之后,还需要采用刻蚀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201,所述形成通孔104的工艺复杂、工艺成本较高、工艺时间较长。
而且,由于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时,难以使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精确定位,因此容易造成所述定位标记201未被完整暴露,继而容易造成后续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时的定位不准确,则所形成的通孔104位置不准确,影响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其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以所述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以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而且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5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晶圆处理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提供承载基底300,所述承载基底300具有第一表面310,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定位标记301,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L1。
所述承载基底300用于支撑待处理基底,以便对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处理。所述承载基底300包括第一衬底(未标示),所述第一衬底为硅衬底、硅锗衬底、碳化硅衬底、绝缘体上硅衬底、绝缘体上锗衬底或玻璃衬底或III-V族化合物衬底(例如氮化镓衬底或砷化镓衬底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为硅衬底。
本实施例中,后续需要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硅通孔结构,在将所述承载基底300与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相互固定之后,能够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而且,由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的支撑,使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在减薄过程中发生碎裂。
由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用于在后续减薄待处理基底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因此需要使所述承载基底300与待处理基底进行键合加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第一绝缘层,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二绝缘层,通过键合工艺能够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固定在一起。
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与待处理基底相接触,而位于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用于定位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掩膜层,因此,后续需要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以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
所述定位标记301相对于所述承载基底300内的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凸起于第一衬底表面,而且,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还具有第一绝缘层(未标示),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标记301的表面齐平,使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平坦,以便后续在所述第一表面310键合待处理基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301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等不透光材料,在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形成定位标记之后,采用涂布工艺或沉积工艺在第一衬底和定位标记301表面形成绝缘膜,再对所述绝缘膜进行平坦化工艺,直至暴露出定位标记301表面为止。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且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则后续能够以光学器件对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进行检测并定位,而且所述光学器件不会受到第一绝缘层的影响。
所述定位标记301位于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区域,即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距离L1较小,所述定位标记301与后续相键合的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位置对应,则后续在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时,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所述第一距离L1为所述定位标记301最靠近承载基底300边缘的边界到所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L1为5毫米~8毫米。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实施例的定位标记30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图形呈“回”形,后续通过检测所述定位标记301,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精确定位。
请参考图7,提供待处理基底400,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具有第一表面410、以及与第一表面410相对的第二表面420,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具有器件区I、以及包围器件区I的边缘区II。
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包括:第二衬底401、以及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的器件层(未标示),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
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硅锗衬底、碳化硅衬底、绝缘体上硅衬底、绝缘体上锗衬底或玻璃衬底或III-V族化合物衬底(例如氮化镓衬底或砷化镓衬底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
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的器件结构(未示出)、以及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第二绝缘层402。所述器件结构包括半导体器件、以及使所述半导体器件之间实现电互连的导电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用于使半导体器件和导电结构之间电隔离。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为器件层的第二绝缘层402表面,后续通过使所述第二绝缘层402和承载基底300表面的第一绝缘层之间相互熔接,能够实现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与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的键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器件层内的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400的器件区内I,而位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定位标记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位置对应,则后续以修编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时,不会破坏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器件结构。
请参考图8,将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和承载基底300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301位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内。
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300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位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300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具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退火工艺中,能够实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熔接,从而将待处理基底40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
通过将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能够提高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强度,从而在后续形成硅通孔结构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在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减薄工艺时,造成待处理基底400碎裂的问题。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9是图10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L2,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所述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距离L1。
对于晶圆(Wafer)来说,在晶圆的形成过程中,刚切下来的晶圆边缘很锋利,尤其是单晶硅材料是脆性材料,更容易发生边角崩裂的问题,继而影响晶圆强度,破坏晶圆表面光洁,而且会对后工序带来污染颗粒,因此,在晶圆表面形成器件结构之前,需要对晶圆进行圆边(Edge Profiling)工艺,以此对晶圆的边缘形状、以及外径尺寸进行修整,使得晶圆的边缘呈圆角。
然而,由于晶圆边缘形成圆角的部分不适宜形成器件结构,因此,在对已形成器件结构的晶圆进行切割之前,需要对所述晶圆进行修边(Trimming),去除所述晶圆边缘具有圆角的区域,以便对剩下的形成有器件结构的区域进行切割和封装,形成芯片。
所述承载基底300和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均具有圆角,因此,在将待处理基底40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之后,需要采用所述修边工艺去除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边缘具有圆角的区域,以便后续进行切割和封装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修边工艺包括: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L2,以去除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第二修边工艺,用于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以完全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301。
所述第二修边工艺能够在进行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或者,所述第二修边工艺能够在完成第一修边工艺之后进行。所述修边工艺采用绕中心轴线旋转的修边刀具,自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朝待处理基底400的圆心方向进给,且所述修边刀具垂直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表面。在第一修边工艺中,修边刀具的进给量为第二距离L2。
所述第二距离L2为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平行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宽度尺寸,因此,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缩小第二尺寸L2,即能够去除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本实施例中,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平行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宽度尺寸为3毫米~5毫米,则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半径缩小的第二距离L2为3毫米~5毫米。
然而,由于所述定位标记301形成于承载基底300表面,且所述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具有圆角,因此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第一距离L1大于圆角区域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宽度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圆角区域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宽度尺寸也为第二距离L2,因此,所述定位标记300到所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在进行第二修边工艺时,需要使修边刀具的进给量大于第一距离L1,直至定位标记301被完全暴露为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修边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所述修边工艺的进给量以及进给深度能够精确控制,使得第一修边工艺和第二修边工艺的进给量均能够精确控制,从而避免对待处理基底400的器件区I造成损害。
其中,所述进给深度为所述修边刀具的顶端到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的距离,因此所述进给深度由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决定,以保证所述修边刀具的顶端恰好落在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从而保证了在修边工艺之后,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形貌完整、且不会受到损伤,则后续以所述定位标记301定位的掩膜层位置更为精确。
请参考图10,图10是图9的俯视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403。所述修边侧壁403垂直于待处理基底表面,而且,所述修边侧壁403还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角为直角。形成所述凹陷且具有顶角的修边403侧壁方法简单,仅需使修边刀具向待处理基底的圆心方向进给预设量即能够形成,使得第二修边工艺易于操作。在其它实施例中,修边侧壁403的顶角还能够为其它角度,例如85°或95°。
请参考图11,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H1。
经过所述减薄工艺之后,能够减小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以便后续刻蚀贯通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用于形成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即所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薄工艺为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所述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在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所述待处理基底400预设厚度H1为3微米~400微米,即经过减薄工艺之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在所述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由于具有承载基底300的支撑,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稳定性提高,不易发生碎裂等问题。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减薄工艺还能够为物理抛光工艺。
请参考图12,在所述减薄工艺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标记301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掩膜层404,所述掩膜层404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420的开口405。
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为光刻胶层。所述掩膜层404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400的光刻胶层。
由于所述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被去除,使所述定位标记301被完整暴露,而且所述定位标记301的形貌完整精确,因此,以所述定位标记301进行定位而形成的图形化的光刻胶层的图形成尺寸和位置更为精确,使后续形成与待处理基底400内的导电插塞的尺寸为位置精确。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400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则在通过定位标记301定位时,不会因硬掩膜的阻挡而影响定位精确度。
请参考图13,以所述掩膜层404为掩膜,刻蚀开口405底部的第二衬底401,直至暴露出第二绝缘层402表面为止,在第二衬底401内形成通孔406a。
所述刻蚀第二衬底401的工艺为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所形成的通孔406a的侧壁所对于第二衬底401表面垂直,由于所述第二衬底401与第二绝缘层402之间具有刻蚀选择性,因此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能够停止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2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包括:刻蚀气体包括SF6,流量为20标准毫升每分钟~200标准毫升每分钟,偏置功率大于或等于100瓦,刻蚀腔室的压力为2毫托~200毫托,刻蚀时间为5秒~60秒。
请参考图14,在暴露出第二绝缘层402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404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为止,在待处理基底400内形成通孔406。
所述刻蚀第二绝缘层402的工艺为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所形成的通孔406的侧壁所对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402为氧化硅,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包括:刻蚀气体包括CF4、CHF3、CH2F2中的一种或多种,流量为20标准毫升每分钟~200标准毫升每分钟,偏置功率大于或等于100瓦,刻蚀腔室的压力为2毫托~200毫托,刻蚀时间为5秒~60秒。
请参考图15,在形成所述通孔406(如图14所示)之后,在所述通孔406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406内形成导电插塞407。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导电插塞407之前,去除所述掩膜层40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为光刻胶层,去除掩膜层404的工艺为灰化工艺或湿法去胶工艺。
所述导电插塞407贯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即所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所述导电插塞407的材料为铜、铝、钨、氮化钛、钽、氮化钽、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插塞407的形成工艺包括:在所述通孔406内和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填充满通孔406的导电层;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420的部分导电层,形成的导电插塞407。其中,所述导电插塞407的形成工艺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
本实施例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能够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采用所述完全暴露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能够形成图形和位置精确的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节省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其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被完全暴露,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则通过所述掩膜层刻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再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后,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所述修边工艺能够精确地停止于定位标记表面,因此不会损伤所述定位标记,能够使暴露出的定位标记图形形貌精确。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
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
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
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包括:
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第二修边工艺,在第一修边工艺之后、或在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进行,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
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
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基底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结构、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成工艺包括: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第二衬底,直至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为止;在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层,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表面为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边侧壁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且所述顶角为直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边工艺采用刀具自待处理基底的边缘朝向中心进给,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包括光刻胶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的光刻胶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在形成掩膜层之前,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通孔之后,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内形成导电插塞。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底包括第一衬底,所述定位标记位于第一衬底表面,且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5毫米~8毫米,所述第二距离为3毫米~5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96551.XA CN105097432B (zh) | 2014-05-09 | 2014-05-09 | 晶圆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96551.XA CN105097432B (zh) | 2014-05-09 | 2014-05-09 | 晶圆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7432A CN105097432A (zh) | 2015-11-25 |
CN105097432B true CN105097432B (zh) | 2019-03-12 |
Family
ID=5457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96551.XA Active CN105097432B (zh) | 2014-05-09 | 2014-05-09 | 晶圆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74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06479B2 (ja) * | 2016-08-08 | 2019-11-13 |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 マスク保持装置 |
CN109425301A (zh) * | 2017-08-21 | 2019-03-05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膜层厚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DE102017131322B4 (de) | 2017-12-27 | 2019-07-04 |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 Verwenden von bestückfähigen Markierungsbausteinen für ein stufenweises Bestücken eines Trägers mit Bauelementen |
CN113394092B (zh) * | 2020-03-13 | 2022-08-09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3864A (zh) * | 2009-03-31 | 2010-10-06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晶片键合方法 |
CN102194667A (zh) * | 2010-03-02 | 2011-09-21 | S.O.I.Tec绝缘体上硅技术公司 | 使用热机械作用通过修整制造多层结构的过程 |
CN203085526U (zh) * | 2013-01-11 | 2013-07-24 | 陆伟 | 一种键合后的晶圆 |
CN203085527U (zh) * | 2013-01-11 | 2013-07-24 | 陆伟 | 一种具有对准标识的键合晶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76165B2 (en) * | 2009-04-01 | 2013-07-02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Method for thinning a bonding wafer |
JP2013008915A (ja) * | 2011-06-27 | 2013-01-10 | Toshiba Corp | 基板加工方法及び基板加工装置 |
-
2014
- 2014-05-09 CN CN201410196551.XA patent/CN1050974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3864A (zh) * | 2009-03-31 | 2010-10-06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晶片键合方法 |
CN102194667A (zh) * | 2010-03-02 | 2011-09-21 | S.O.I.Tec绝缘体上硅技术公司 | 使用热机械作用通过修整制造多层结构的过程 |
CN203085526U (zh) * | 2013-01-11 | 2013-07-24 | 陆伟 | 一种键合后的晶圆 |
CN203085527U (zh) * | 2013-01-11 | 2013-07-24 | 陆伟 | 一种具有对准标识的键合晶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7432A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3022B (zh) | 半导体芯片分离方法 | |
JP6422484B2 (ja) | ウエハの裏側及び表側からのウエハダイシング | |
CN105097432B (zh) | 晶圆处理方法 | |
TWI635569B (zh) | 用於高晶粒破裂強度及平滑側壁之雷射劃線及電漿蝕刻 | |
US9275902B2 (en) | Dicing processes for thin wafers with bumps on wafer backside | |
US8198705B2 (en) | Ultra-thin di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CN106206423B (zh) | 芯片封装侧壁植球工艺 | |
US11688639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 |
JP2016004835A (ja) | 積層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JP2017500740A (ja) | ウエハをダイシ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キャリア | |
CN105551945B (zh) | 晶圆键合工艺中减小界面应力的方法 | |
CN105206506B (zh) | 晶圆的处理方法 | |
WO201417283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ough-silicon vias reveal | |
CN104658880B (zh) | 晶圆处理方法 | |
CN105529303A (zh) | 键合工艺中去除气泡区域的方法 | |
CN104377180B (zh) | 硅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
WO2021082337A1 (zh) | 改善尖端放电缺陷的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 |
US11011601B2 (en) | Narrow gap device with parallel releasing structure | |
US8389404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5990166B (zh) | 晶圆键合方法 | |
US10106399B1 (en) | Multi-layer single chip MEMS WLCSP fabrication | |
WO2021208855A1 (zh)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
CN105551975A (zh) | Cmp工艺制作焊盘的方法 | |
US7544592B2 (en) | Method for increasing etch rate during deep silicon dry etch | |
CN106158726B (zh) |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