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7432B - 晶圆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圆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7432B
CN105097432B CN201410196551.XA CN201410196551A CN105097432B CN 105097432 B CN105097432 B CN 105097432B CN 201410196551 A CN201410196551 A CN 201410196551A CN 105097432 B CN105097432 B CN 105097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cessed
telltale mark
processing method
wafer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65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7432A (zh
Inventor
施林波
刘尧
陈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965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7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7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7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包括: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并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通过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所述晶圆处理方法使硅通孔的形成工艺简化。

Description

晶圆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圆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程中,能够将表面已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晶圆(Wafer)切割为多个芯片,之后再对各个芯片进行封装,以形成所需的集成电路或芯片器件。以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afer Level Chip Size Packaging,WLCSP)技术为例,对晶圆进行封装测试后再切割得到单个成品芯片,封装后的芯片尺寸与裸片完全一致。经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封装后的芯片尺寸能够达到高度微型化,芯片成本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和晶圆尺寸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而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目前的二维封装结构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芯片集成度需求,因此三维封装技术成为跨越芯片集成瓶颈的关键技术。
基于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的三维堆叠技术是现有的三维封装技术中的一种,所述基于硅通孔的三维堆叠技术是提高芯片集成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有的形成硅通孔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器件层;使半导体衬底第一表面通过器件层与承载基底键合;在键合工艺之后,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在减薄工艺之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暴露出承载基底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即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所述导电插塞用于使堆叠设置的半导体衬底之间能够实现电互连,从而使形成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半导体器件能够构成集成电路。
然而,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工艺成本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晶圆处理方法,使形成硅通孔的工艺简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包括: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基底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
可选的,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结构、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形成工艺包括: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第二衬底,直至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为止;在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层,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表面为止。
可选的,所述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内。
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包括: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第二修边工艺,在第一修边工艺之后、或在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进行,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完全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
可选的,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
可选的,所述修边侧壁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且所述顶角为直角。
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采用刀具自待处理基底的边缘朝向中心进给,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
可选的,所述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包括光刻胶层。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的光刻胶层。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在形成掩膜层之前,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
可选的,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
可选的,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通孔之后,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内形成导电插塞。
可选的,所述承载基底包括第一衬底,所述定位标记位于第一衬底表面,且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
可选的,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
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5毫米~8毫米,所述第二距离为3毫米~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晶圆处理方法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能够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采用所述完全暴露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能够形成图形和位置精确的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节省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其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被完全暴露,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则通过所述掩膜层刻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再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后,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所述修边工艺能够精确地停止于定位标记表面,因此不会损伤所述定位标记,能够使暴露出的定位标记图形形貌精确。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晶圆处理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减少工艺成本。
经过研究发现,在减薄半导体衬底之后,需要采用刻蚀工艺自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刻蚀,以此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然而,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较为复杂。如图1至图4所示,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和承载基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0具有器件层101,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第一表面110通过器件层101与承载基底200键合,所述承载基底200与器件层101相接触的表面具有定位标记201。
请参考图2,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所述第二表面120与第一表面110相对,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暴露出与定位标记201位置对应的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
请参考图3,以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如图2所示)为掩膜,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完全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在暴露出定位标记201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
请参考图4,在去除第一光刻胶层102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标记201的定位,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暴露出部分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以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为掩膜,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为止,形成通孔104。
由上述过程可知,为了形成能够定义通孔104位置的第二光刻胶层103,需要首先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以所述定位标记201控制所述第二光刻胶层103暴露出的区域图形和位置。然而,为了形成暴露出承载基底200表面的定位标记201,需要在形成通孔104之前,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120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如图2所示),以第一光刻胶层102为掩膜,刻蚀半导体衬底100和器件层101,直至暴露出定位标记201为止,并且需要在刻蚀工艺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以便之后能够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因此,为了形成所述通孔104,需要采用两次光刻工艺分别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和第二光刻胶层103,除了形成通孔104的刻蚀工艺之后,还需要采用刻蚀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201,所述形成通孔104的工艺复杂、工艺成本较高、工艺时间较长。
而且,由于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2时,难以使所述第一光刻胶层102精确定位,因此容易造成所述定位标记201未被完整暴露,继而容易造成后续形成第二光刻胶层103时的定位不准确,则所形成的通孔104位置不准确,影响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其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以所述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以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而且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5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晶圆处理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提供承载基底300,所述承载基底300具有第一表面310,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定位标记301,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L1。
所述承载基底300用于支撑待处理基底,以便对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处理。所述承载基底300包括第一衬底(未标示),所述第一衬底为硅衬底、硅锗衬底、碳化硅衬底、绝缘体上硅衬底、绝缘体上锗衬底或玻璃衬底或III-V族化合物衬底(例如氮化镓衬底或砷化镓衬底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为硅衬底。
本实施例中,后续需要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硅通孔结构,在将所述承载基底300与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相互固定之后,能够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而且,由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的支撑,使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在减薄过程中发生碎裂。
由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用于在后续减薄待处理基底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因此需要使所述承载基底300与待处理基底进行键合加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第一绝缘层,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二绝缘层,通过键合工艺能够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固定在一起。
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与待处理基底相接触,而位于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用于定位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掩膜层,因此,后续需要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以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
所述定位标记301相对于所述承载基底300内的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凸起于第一衬底表面,而且,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还具有第一绝缘层(未标示),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标记301的表面齐平,使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平坦,以便后续在所述第一表面310键合待处理基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301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等不透光材料,在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形成定位标记之后,采用涂布工艺或沉积工艺在第一衬底和定位标记301表面形成绝缘膜,再对所述绝缘膜进行平坦化工艺,直至暴露出定位标记301表面为止。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且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则后续能够以光学器件对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进行检测并定位,而且所述光学器件不会受到第一绝缘层的影响。
所述定位标记301位于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区域,即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距离L1较小,所述定位标记301与后续相键合的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位置对应,则后续在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时,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所述第一距离L1为所述定位标记301最靠近承载基底300边缘的边界到所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L1为5毫米~8毫米。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实施例的定位标记30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301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图形呈“回”形,后续通过检测所述定位标记301,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精确定位。
请参考图7,提供待处理基底400,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具有第一表面410、以及与第一表面410相对的第二表面420,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具有器件区I、以及包围器件区I的边缘区II。
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包括:第二衬底401、以及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的器件层(未标示),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
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硅锗衬底、碳化硅衬底、绝缘体上硅衬底、绝缘体上锗衬底或玻璃衬底或III-V族化合物衬底(例如氮化镓衬底或砷化镓衬底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
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的器件结构(未示出)、以及位于第二衬底401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第二绝缘层402。所述器件结构包括半导体器件、以及使所述半导体器件之间实现电互连的导电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用于使半导体器件和导电结构之间电隔离。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为器件层的第二绝缘层402表面,后续通过使所述第二绝缘层402和承载基底300表面的第一绝缘层之间相互熔接,能够实现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与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的键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器件层内的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400的器件区内I,而位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定位标记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位置对应,则后续以修编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时,不会破坏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器件结构。
请参考图8,将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和承载基底300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301位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内。
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300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位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区II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300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具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具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退火工艺中,能够实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熔接,从而将待处理基底40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
通过将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一表面41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能够提高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强度,从而在后续形成硅通孔结构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在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减薄工艺时,造成待处理基底400碎裂的问题。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9是图10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L2,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300第一表面310的定位标记301,所述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距离L1。
对于晶圆(Wafer)来说,在晶圆的形成过程中,刚切下来的晶圆边缘很锋利,尤其是单晶硅材料是脆性材料,更容易发生边角崩裂的问题,继而影响晶圆强度,破坏晶圆表面光洁,而且会对后工序带来污染颗粒,因此,在晶圆表面形成器件结构之前,需要对晶圆进行圆边(Edge Profiling)工艺,以此对晶圆的边缘形状、以及外径尺寸进行修整,使得晶圆的边缘呈圆角。
然而,由于晶圆边缘形成圆角的部分不适宜形成器件结构,因此,在对已形成器件结构的晶圆进行切割之前,需要对所述晶圆进行修边(Trimming),去除所述晶圆边缘具有圆角的区域,以便对剩下的形成有器件结构的区域进行切割和封装,形成芯片。
所述承载基底300和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均具有圆角,因此,在将待处理基底400固定于承载基底300表面之后,需要采用所述修边工艺去除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边缘具有圆角的区域,以便后续进行切割和封装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修边工艺包括: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L2,以去除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第二修边工艺,用于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以完全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301。
所述第二修边工艺能够在进行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或者,所述第二修边工艺能够在完成第一修边工艺之后进行。所述修边工艺采用绕中心轴线旋转的修边刀具,自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朝待处理基底400的圆心方向进给,且所述修边刀具垂直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表面。在第一修边工艺中,修边刀具的进给量为第二距离L2。
所述第二距离L2为所述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平行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宽度尺寸,因此,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半径缩小第二尺寸L2,即能够去除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本实施例中,待处理基底400边缘的圆角区域平行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的宽度尺寸为3毫米~5毫米,则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半径缩小的第二距离L2为3毫米~5毫米。
然而,由于所述定位标记301形成于承载基底300表面,且所述承载基底300的边缘具有圆角,因此所述定位标记301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第一距离L1大于圆角区域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宽度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底300的圆角区域平行于承载基底300表面的宽度尺寸也为第二距离L2,因此,所述定位标记300到所述承载基底300边缘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在进行第二修边工艺时,需要使修边刀具的进给量大于第一距离L1,直至定位标记301被完全暴露为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修边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所述修边工艺的进给量以及进给深度能够精确控制,使得第一修边工艺和第二修边工艺的进给量均能够精确控制,从而避免对待处理基底400的器件区I造成损害。
其中,所述进给深度为所述修边刀具的顶端到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的距离,因此所述进给深度由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决定,以保证所述修边刀具的顶端恰好落在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从而保证了在修边工艺之后,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形貌完整、且不会受到损伤,则后续以所述定位标记301定位的掩膜层位置更为精确。
请参考图10,图10是图9的俯视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400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403。所述修边侧壁403垂直于待处理基底表面,而且,所述修边侧壁403还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角为直角。形成所述凹陷且具有顶角的修边403侧壁方法简单,仅需使修边刀具向待处理基底的圆心方向进给预设量即能够形成,使得第二修边工艺易于操作。在其它实施例中,修边侧壁403的顶角还能够为其它角度,例如85°或95°。
请参考图11,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对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H1。
经过所述减薄工艺之后,能够减小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以便后续刻蚀贯通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用于形成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即所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薄工艺为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所述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在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进行。所述待处理基底400预设厚度H1为3微米~400微米,即经过减薄工艺之后,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在所述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由于具有承载基底300的支撑,所述待处理基底400的稳定性提高,不易发生碎裂等问题。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减薄工艺还能够为物理抛光工艺。
请参考图12,在所述减薄工艺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标记301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掩膜层404,所述掩膜层404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420的开口405。
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为光刻胶层。所述掩膜层404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301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400的光刻胶层。
由于所述定位标记301表面的待处理基底400被去除,使所述定位标记301被完整暴露,而且所述定位标记301的形貌完整精确,因此,以所述定位标记301进行定位而形成的图形化的光刻胶层的图形成尺寸和位置更为精确,使后续形成与待处理基底400内的导电插塞的尺寸为位置精确。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400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则在通过定位标记301定位时,不会因硬掩膜的阻挡而影响定位精确度。
请参考图13,以所述掩膜层404为掩膜,刻蚀开口405底部的第二衬底401,直至暴露出第二绝缘层402表面为止,在第二衬底401内形成通孔406a。
所述刻蚀第二衬底401的工艺为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所形成的通孔406a的侧壁所对于第二衬底401表面垂直,由于所述第二衬底401与第二绝缘层402之间具有刻蚀选择性,因此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能够停止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2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底401为硅衬底,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包括:刻蚀气体包括SF6,流量为20标准毫升每分钟~200标准毫升每分钟,偏置功率大于或等于100瓦,刻蚀腔室的压力为2毫托~200毫托,刻蚀时间为5秒~60秒。
请参考图14,在暴露出第二绝缘层402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404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绝缘层402,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300的第一表面310为止,在待处理基底400内形成通孔406。
所述刻蚀第二绝缘层402的工艺为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所形成的通孔406的侧壁所对于待处理基底400表面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402为氧化硅,所述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包括:刻蚀气体包括CF4、CHF3、CH2F2中的一种或多种,流量为20标准毫升每分钟~200标准毫升每分钟,偏置功率大于或等于100瓦,刻蚀腔室的压力为2毫托~200毫托,刻蚀时间为5秒~60秒。
请参考图15,在形成所述通孔406(如图14所示)之后,在所述通孔406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406内形成导电插塞407。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导电插塞407之前,去除所述掩膜层40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404为光刻胶层,去除掩膜层404的工艺为灰化工艺或湿法去胶工艺。
所述导电插塞407贯穿所述待处理基底400,即所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所述导电插塞407的材料为铜、铝、钨、氮化钛、钽、氮化钽、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插塞407的形成工艺包括:在所述通孔406内和待处理基底400的第二表面420形成填充满通孔406的导电层;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待处理基底400第二表面420的部分导电层,形成的导电插塞407。其中,所述导电插塞407的形成工艺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
本实施例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能够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采用所述完全暴露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能够形成图形和位置精确的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节省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其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被完全暴露,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则通过所述掩膜层刻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再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后,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所述修边工艺能够精确地停止于定位标记表面,因此不会损伤所述定位标记,能够使暴露出的定位标记图形形貌精确。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
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
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
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包括:
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第二修边工艺,在第一修边工艺之后、或在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进行,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
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
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基底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结构、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成工艺包括: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第二衬底,直至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为止;在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层,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表面为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边侧壁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且所述顶角为直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边工艺采用刀具自待处理基底的边缘朝向中心进给,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包括光刻胶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的光刻胶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在形成掩膜层之前,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通孔之后,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内形成导电插塞。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底包括第一衬底,所述定位标记位于第一衬底表面,且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5毫米~8毫米,所述第二距离为3毫米~5毫米。
CN201410196551.XA 2014-05-09 2014-05-09 晶圆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097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6551.XA CN10509743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晶圆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6551.XA CN10509743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晶圆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7432A CN105097432A (zh) 2015-11-25
CN105097432B true CN105097432B (zh) 2019-03-12

Family

ID=5457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6551.XA Active CN10509743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晶圆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7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6479B2 (ja) * 2016-08-08 2019-11-13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マスク保持装置
CN109425301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膜层厚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DE102017131322B4 (de) * 2017-12-27 2019-07-04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Verwenden von bestückfähigen Markierungsbausteinen für ein stufenweises Bestücken eines Trägers mit Bauelementen
CN113394092B (zh) * 2020-03-13 2022-08-0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864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键合方法
CN102194667A (zh) * 2010-03-02 2011-09-21 S.O.I.Tec绝缘体上硅技术公司 使用热机械作用通过修整制造多层结构的过程
CN203085527U (zh) * 2013-01-11 2013-07-24 陆伟 一种具有对准标识的键合晶圆
CN203085526U (zh) * 2013-01-11 2013-07-24 陆伟 一种键合后的晶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6165B2 (en) * 2009-04-01 2013-07-02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 for thinning a bonding wafer
JP2013008915A (ja) * 2011-06-27 2013-01-10 Toshiba Corp 基板加工方法及び基板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864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键合方法
CN102194667A (zh) * 2010-03-02 2011-09-21 S.O.I.Tec绝缘体上硅技术公司 使用热机械作用通过修整制造多层结构的过程
CN203085527U (zh) * 2013-01-11 2013-07-24 陆伟 一种具有对准标识的键合晶圆
CN203085526U (zh) * 2013-01-11 2013-07-24 陆伟 一种键合后的晶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7432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3022B (zh) 半导体芯片分离方法
JP6422484B2 (ja) ウエハの裏側及び表側からのウエハダイシング
CN105097432B (zh) 晶圆处理方法
US9275902B2 (en) Dicing processes for thin wafers with bumps on wafer backside
TWI635569B (zh) 用於高晶粒破裂強度及平滑側壁之雷射劃線及電漿蝕刻
US8198705B2 (en) Ultra-thin di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6206423B (zh) 芯片封装侧壁植球工艺
US116886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JP2016004835A (ja) 積層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7500740A (ja) ウエハをダイシ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キャリア
CN105551945B (zh) 晶圆键合工艺中减小界面应力的方法
CN105206506B (zh) 晶圆的处理方法
WO20141728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ough-silicon vias reveal
CN104658880B (zh) 晶圆处理方法
CN105529303A (zh) 键合工艺中去除气泡区域的方法
US9130056B1 (en) Bi-layer wafer-level underfill mask for wafer dicing and approaches for performing wafer dicing
WO2021082337A1 (zh) 改善尖端放电缺陷的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US838940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020764A1 (en) Narrow gap device with parallel releasing structure
CN104377180B (zh) 硅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10106399B1 (en) Multi-layer single chip MEMS WLCSP fabrication
US20230055577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6129810B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
WO2021208855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7544592B2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etch rate during deep silicon dry e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