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547A -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547A
CN105093547A CN201510515045.7A CN201510515045A CN105093547A CN 105093547 A CN105093547 A CN 105093547A CN 201510515045 A CN201510515045 A CN 201510515045A CN 105093547 A CN105093547 A CN 105093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rol signal
grating
gauge tap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50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547B (zh
Inventor
杨明
董学
陈小川
杨盛际
卢鹏程
王倩
高健
牛小辰
王磊
许睿
刘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150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47A/zh
Priority to US15/327,647 priority patent/US10523927B2/en
Priority to EP15892063.7A priority patent/EP3351998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8485 priority patent/WO201702843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arrays of controllable light sources; using moving apertures or moving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4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e.g.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eft and right shu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04N13/31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the parallax barriers being placed behind the display panel, e.g. between backlight an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由于光栅中亮光栅单元与暗光栅单元之间的对比度低所引起的3D画面串扰较大的问题。其中所述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和显示面板,所述光栅包括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所述光栅包括衬底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所述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在施加工作电压时发光,形成所述亮光栅单元。前述3D显示装置用于显示3D画面。

Description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3D(三维)显示技术快速发展,3D显示技术能够使画面变得立体逼真,图像不再局限于显示屏的平面上,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D显示技术包括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其中裸眼式3D显示技术由于无需佩戴眼镜,相比于眼镜式3D显示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更多关注。
裸眼式3D显示装置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光栅与显示屏,其中光栅包括交替排列的暗光栅单元与亮光栅单元。在光栅的作用下,观察者的左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画面,从而在观察者的大脑中形成3D显示效果。
目前,裸眼式3D显示装置的光栅常采用液晶光栅,液晶光栅包括上下基板及封装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分子,其中上基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条形电极,下基板上设置有面电极。对于初始状态为白态的液晶光栅,通过给条形电极和面电极上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促使条形电极下方的液晶分子偏转,阻止光线透过,形成暗光栅单元;条形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液晶分子仍然保持初始状态,允许光线全部通过,形成亮光栅单元。
但是由于液晶分子偏转不到位等原因,液晶光栅中的暗光栅单元往往具有一定的亮度,造成亮光栅单元与暗光栅单元之间的对比度较低,进而造成所显示的3D画面串扰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解决由于光栅中亮光栅单元与暗光栅单元之间的对比度低所引起的3D画面串扰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和显示面板,所述光栅包括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所述光栅包括衬底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所述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在施加工作电压时发光,形成所述亮光栅单元。
上述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OLED发光器件,通过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因此亮光栅单元为自发光结构,能够达到较高的亮度,并且与现有的液晶光栅中由液晶分子偏转形成的暗光栅单元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中的3D显示装置由光栅中不发光的区域形成暗光栅单元,因此暗光栅单元的亮度得以降低,其亮度几乎为零,从而提高了亮光栅单元与暗光栅单元之间的对比度,降低了3D显示装置画面的串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向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所包括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施加工作电压,使被施加工作电压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
由于上述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驱动的3D显示装置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因此该驱动方法具有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一种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在一种驱动方法下的第二种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在另一种驱动方法下的第二种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三种平面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四种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二种截面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的第三种截面结构图;
图9为图8所示出的光栅的平面分解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和三中所述的一种光栅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和三中所述的另一种光栅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的第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的第二种截面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的光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重复单元;Td-驱动开关管;
Tc-控制开关管;C-电容;
D-OLED发光器件;Vdd-电源电压;
Ctrol、Ctrol1~Ctrol5-控制信号线;Ctrol1′~Ctrol5′-第一控制信号线;
Ctrol1″~Ctrol5″-第二控制信号线;Data1~Data5-数据信号线;
2-亮光栅单元层;3-暗光栅单元层;
4-第一光栅形成层;5-第二光栅形成层;
6-绝缘层;10-第一电极层;
20-第二电极层;30-第三电极层;
40-第四电极层;50、60-发光层;
V1-第一电压信号;V2-第二电压信号;
V3-第三电压信号;7-亮光栅单元;
7′-第一交叠部分;7″-第二交叠部分;
8-暗光栅单元;100-光栅;
200-液晶显示面板;300-光学胶;
101-衬底基板;102-OLED发光器件所在膜层;
103、202-封框胶;104-光栅封装基板;
201-TFT阵列基板;203-液晶层;
204-CF基板;205-第一偏光片;
206-第二偏光片;L-显示左眼图像的像素;
R-显示右眼图像的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和显示面板,其中光栅包括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该光栅包括衬底基板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所述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在施加工作电压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
相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3D显示装置,该驱动方法包括:向3D显示装置的光栅所包括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施加工作电压,使被施加工作电压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光栅中不发光的区域形成暗光栅单元。
上述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通过在3D显示装置的光栅的衬底基板上设置OLED发光器件,使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因此亮光栅单元为自发光结构,能够达到较高的亮度,并且与现有的液晶光栅中由液晶分子偏转形成的暗光栅单元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的3D显示装置由光栅中不发光的区域形成暗光栅单元,因此暗光栅单元的亮度得以降低,其亮度几乎为零,从而提高了亮光栅单元与暗光栅单元之间的对比度,降低了3D显示装置画面的串扰。
本实施例中,光栅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可为白光OLED发光器件,且显示面板包括一色阻层,该色阻层至少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以实现彩色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OLED发光器件具体可为层叠结构,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上施加工作电压,能够使阳极中的空穴和阴极中的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从而激发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辐射出光线。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的光栅具体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重复单元、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每个重复单元内设置有控制开关管和OLED发光器件,控制开关管的输出端与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相连,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接地;控制信号线沿横向延伸,控制信号线与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控制控制开关管导通或关断;数据信号线沿纵向延伸,数据信号线与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用于使控制开关管向OLED发光器件输出电压信号。
需要时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开关管的输出端与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相连”既包括直接相连的情况,也包括间接相连的情况。
上述光栅中,利用控制信号线使控制开关管导通或关断,进而控制何时向OLED发光器件施加电压,同时利用数据信号线向控制开关管输入电压信号,进而实现向OLED发光器件施加电压的目的,采用前述结构和方法能够实现对各OLED发光器件较灵活的控制,增大光栅的适用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光栅的结构和驱动方法进行示例性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Ctrol1、Ctrol3、Ctrol5表示奇数行控制信号线,Ctrol2、Ctrol4表示偶数行控制信号线;在图4中Ctrol1′、Ctrol3′、Ctrol5′表示奇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Ctrol2′、Ctrol4′表示偶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Ctrol1″、Ctrol3″、Ctrol5″表示奇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Ctrol2″、Ctrol4表示偶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在图5中Ctrol1′、Ctrol2′表示第一控制信号线,Ctrol1″、Ctrol2″表示第二控制信号线。在图1~图5中,Data1、Data3、Data5表示奇数列数据信号线,Data2、Data4表示偶数列数据信号线;D表示OLED发光器件。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重复单元1排成一行,且控制信号线Ctrol的数量为一条,该控制信号线Ctrol与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位置的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位置的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该光栅中控制信号线Ctrol和重复单元1的数目很少,更具体来说为用于驱动重复单元1的驱动电路的数量很少,因此光栅的结构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奇数位置”是指在一行控制开关管Tc中,序号为奇数的控制开关管;同理,所谓“偶数位置”是指在一行控制开关管Tc中,序号为偶数的控制开关管。
另外,在图1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各重复单元1的具体形状可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其长度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同;相应的,重复单元1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也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长度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重复单元1呈阵列式排布,且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奇数行控制信号线与奇数行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控制信号线与偶数行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该光栅中重复单元1呈矩阵式排布,多条控制信号线对各重复单元1进行控制,因此重复单元1的面积较小,也就是说,每个控制开关管Tc所控制的OLED发光器件的面积较小,从而控制开关管Tc所输出的数据信号能够及时地传输至整个OLED发光器件上,信号延迟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各重复单元1的具体形状可为正方形;相应的,重复单元1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也为正方形,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小每个控制开关管Tc所控制的OLED发光器件的面积,减小信号的延迟。
并且,各重复单元1的具体形状也可为长方形,其长度小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应的,重复单元1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也为长方形,其长度小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长度。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信号的延迟,并且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技术方案,这种设计能够使控制信号线和重复单元1的数量均有所减少,从而用于驱动重复单元1的驱动电路的数量有所减少,使得光栅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
在驱动图1和图2所示出的光栅时,可采用有源驱动的方式,向全部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对于图1所示出光栅,即为向一条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对于图2所示出光栅,即为向奇数行和偶数行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并向奇数条或偶数条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奇数列或偶数列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其余列的OLED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如图10所示,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
基于上述驱动方法,对于分辨率较小的3D显示装置,所需要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宽度较大,此时可全部数据信号线平均分为多组,向奇数组或偶数组的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并向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使奇数组或偶数组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其余组的OLED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再次参见图10,所形成的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3D显示装置分辨率的大小,确定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的宽度,进而确定每个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各自需要同时点亮的重复单元的数目,即确定每组数据信号线中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线的数量。通过这种驱动方式能够使光栅适用于不同分辨率的3D显示装置,增大了光栅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图10所示的光栅,3D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为:向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从而显示面板与图10所示的光栅相配合,产生3D显示效果。
特别地,如图3所示,光栅结构与图2所示出的光栅结构相同,驱动其时同样采用有源驱动的方式,因此能够实现对每个重复单元1的单独控制,即在一个驱动周期内能够控制单个重复单元1的开启与关闭。具体的,在一个驱动周期内,逐行向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在每一条控制信号线的扫描时间内,向奇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该行中奇数位置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或者向偶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该行中偶数位置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例如:当向Ctrol1输入控制信号时,向奇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从而使位于第一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位于第一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当向Ctrol2输入控制信号时,向偶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从而使位于第二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位于第二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
在图3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各重复单元1的具体形状为正方形;相应的,重复单元1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也为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如图11所示,采用图3所示出的光栅结构及上述驱动方法,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正方形结构,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这种光栅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结构相同,从而可使3D显示装置在横屏和竖屏的情形下均能够实现3D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重复单元1包括存储电容C,因此在一个驱动周期内,可保证各重复单元1的OLED发光器件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即保持发光或不发光的状态,从而使光栅整体保持图11所示出的光栅画面。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重复单元1呈阵列式排布,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且一行重复单元1对应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奇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奇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
在驱动图4所示出的光栅时,可向奇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并向奇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并且向偶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并向偶数列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和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重复单元1呈阵列式排布,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且一行重复单元1对应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各条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且各条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各条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且各条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Tc的控制端相连;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Tc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在驱动图5所示出的光栅时,可向全部第一控制信号线输入控制信号,并向全部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使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和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和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OLED发光器件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
如图11所示,采用图4和图5所示出的光栅结构及上述各自的驱动方法,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正方形结构,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这种光栅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结构相同,从而可使3D显示装置在横屏和竖屏的情形下均能够实现3D显示效果。并且,相对于图4所示出的光栅结构,图5所示出的光栅结构相当于使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重复单元1和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重复单元1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重复单元1和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重复单元1共用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从而第一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均减少了一半,降低了光栅结构的复杂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所示出的光栅中,各重复单元1的具体形状可为正方形;相应的,重复单元1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的形状也为正方形,以使光栅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结构完全相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图11所示的光栅,3D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为:向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从而显示面板与图11所示的光栅相配合,产生3D显示效果。
上述各光栅中,形成暗光栅单元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不向暗光栅单元8对应的数据信号线施加数据信号,使用于形成暗光栅单元8的OLED发光器件上没有电压,从而不发光;另一种是向暗光栅单元8对应的数据信号线施加低压数据信号,使用于形成暗光栅单元8的OLED发光器件上电压不能达到其工作电压,从而不足以驱动OLED发光器件发光,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暗光栅单元8的亮度,从而提高亮光栅单元7与暗光栅单元8的对比度。
并且,在上述各光栅中,每个重复单元1中均包括一用于驱动该重复单元1的驱动电路,前面所述的控制开关管Tc和OLED发光器件即为该驱动电路中的元件。每个重复单元1中的驱动电路除包括控制开关管Tc和OLED发光器件,还可包括其它元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举例来说,图1~图5所示出的驱动电路的结构为2T1C结构,即每个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开关管和1个电容,两个开关管分别为控制开关管Tc和驱动开关管Td;其中,驱动开关管Td的控制端与控制开关管Tc的输出端相连,驱动开关管Td的输入端与电源电压Vdd相连,驱动开关管Td的输出端与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相连,也就是说,控制开关管Tc的输出端与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通过驱动开关管Td间接相连,电容C的两端分别并接在驱动开关管Td的控制端和输出端上。
此外,需要说明一点,本实施例中的光栅各重复单元所包括的OLED发光器件之间相互绝缘,以相对独立地对每个OLED发光器件进行控制。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为采用无源驱动方式的光栅。
本实施例中的光栅的具体结构为: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电极层、发光层和电极层,且这两个电极层分别与两个用于提供电压信号的电压信号端相连。
上述光栅中,OLED发光器件的两个电极层分别与两个电压信号端相连,利用两个电压信号端直接向两个电极层提供电压,无需设置用于控制OLED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的控制结构,因此光栅的结构和驱动方法都非常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对采用无源驱动方式的光栅的结构和驱动方法进行示例性的介绍。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10、发光层50和第二电极层20。其中,第一电极层10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条形电极,所述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第二电极层20包括一面状电极,所述面状电极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发光层50的结构与第一电极层10的结构相同,包括多个条形发光材料层,该条形发光材料层与第一电极层10所包括的条形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条形发光材料层与条形电极重叠,以在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形成亮光栅单元。发光层50也可为面状结构,这种结构无需构图工艺形成,相比于条形发光材料层的结构,这种面状结构工艺更加简单。
并且,第一电极层10中的各条形电极的长度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同,各条形电极的宽度和相邻两个条形电极之间间隔的宽度可根据光栅所应用的3D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确定。
在驱动图6所示出的光栅时,可向第一电极层10的各条形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V1,并向第二电极层20面状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V2,各条形电极对应的发光层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各条形电极之间间隔的区域形成暗光栅单元。如图10所示,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亮光栅单元层2、绝缘层6和暗光栅单元层3,亮光栅单元层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0、发光层50和第二电极层20,暗光栅单元层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30、发光层60和第四电极层40。其中,第一电极层10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一条形电极,第一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第三电极层30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二条形电极,第二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第二条形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条形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沿横向交替排布;第二电极层20和第四电极层40均包括一面状电极,面状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三电压信号V3的第三电压信号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发光层50的结构与第一电极层10的结构相同,包括多个条形发光材料层,该条形发光材料层与第一电极层10所包括的第一条形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条形发光材料层与第一条形电极重叠,以在第一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形成亮光栅单元。发光层60的结构与第三电极层30的结构相同,包括多个条形发光材料层,该条形发光材料层与第三电极层10所包括的第二条形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条形发光材料层与第二条形电极重叠,以在第二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形成暗光栅单元。发光层50和60也可为面状结构,这种结构无需构图工艺形成,制造更加简单。
并且,第一电极层10中的各第一条形电极的长度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同,第三电极层30中的各第二条形电极的长度与需要形成的暗光栅单元的长度相同,各第一条形电极的宽度和各第二条形电极的宽度可根据光栅所应用的3D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确定。
在驱动图7所示出的光栅时,可向第一电极层10中的第一条形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V1,并向第二电极层20所包括的面状电极施加第三电压信号V3,使第一条形电极对应的发光层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向第三电极层30中的第二条形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V2,并向第四电极层40所包括的面状电极施加第三电压信号V3,使第二条形电极对应的发光层不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如图10所示,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采用向第三电极层30施加第二电压信号V2,并向第四电极层40施加第三电压信号V3的方式形成暗光栅单元8,能够进一步降低暗光栅单元8的亮度,从而提高亮光栅单元7与暗光栅单元8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图10所示的光栅,3D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为:向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从而显示面板与图10所示的光栅相配合,产生3D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光栅形成层4、绝缘层6和第二光栅形成层5,第一光栅形成层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0、发光层50和第二电极层20,第二光栅形成层5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30、发光层60和第四电极层40。其中,第一电极层10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一条形电极,第一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第二电极层20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二条形电极,第二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第三电极层30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三条形电极,第三条形电极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第四电极层40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四条形电极,第四条形电极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
如图9中的(a)所示,第一电极层10的第一条形电极与第二电极层20的第二条形电极的交叠部分为第一交叠部分7′;如图9中的(b)所示,第三电极层30的第三条形电极与第四电极层40的第四条形电极的交叠部分为第二交叠部分7″。第一光栅形成层4和第二光栅形成层5在平行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一交叠部分7′和第二交叠部分7″相互错开,二者不处于同一行也不处于同一列,即第一交叠部分7′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交叠部分7″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所示出的光栅结构中,发光层50可仅存在于第一交叠部分7′所对应的区域,发光层50包括多个正方形的发光材料层,以在第一交叠部分7′所对应的区域内形成一部分亮光栅单元。发光层60可仅存在于第二交叠部分7″所对应的区域,发光层60包括多个正方形的发光材料层,以在第二交叠部分7″所对应的区域内形成另一部分亮光栅单元。发光层50和60也可为面状结构,这种结构无需构图工艺形成,制造更加简单。
并且,第一交叠部分7′的边长与第二交叠部分7″的边长相等,即第一条形电极的宽度、第二条形电极的宽度、第三条形电极的宽度和第四条形电极的宽度相等,该宽度值与需要形成的亮光栅单元的边长相等,可根据光栅所应用的3D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确定。
在驱动图8所示出的光栅时,可向第一电极层10中的第一条形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V1,并向第二电极层20中的第二条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V2,使第一交叠部分7′对应的发光层发光,形成一部分亮光栅单元;向第三电极层30中的第三条形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V1,并向第四电极层40中的第四条形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V2,使第二交叠部分7″对应的发光层发光,形成另一部分亮光栅单元。第一交叠部分7′处的一部分亮光栅单元和第二交叠部分7″处的另一部分亮光栅单元形成全部的亮光栅单元,第一交叠部分7′和第二交叠部分7″以外的区域不能发光,形成暗光栅单元。如图11所示,最终所得到的光栅中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均为正方形结构,且亮光栅单元7和暗光栅单元8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这种光栅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结构相同,从而可使3D显示装置在横屏和竖屏的情形下均能够实现3D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图11所示的光栅,3D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为:向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从而显示面板与图11所示的光栅相配合,产生3D显示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采用无源驱动方式的光栅中,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20中一个为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个为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且二者的位置可互换。第三电极层30和第四电极层40中一个为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个为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且二者的位置可互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中光栅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且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由于光栅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且能够发出光线,因此光栅能够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进行画面显示所必需的光线,从而替代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作用,极大地减薄了3D显示装置整体厚度。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中,光栅100除包括衬底基板101和OLED发光器件外,还可包括设置于OLED发光器件所在的膜层102周围的封框胶103和覆盖OLED发光器件所在的膜层102的光栅封装基板104;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和CF(ColorFilm,彩膜)基板204,夹设于TFT阵列基板201和CF基板204之间的液晶层203,包围液晶层203的封框胶202,贴附于TFT阵列基板201外侧的第一偏光片205,及贴附于CF基板外侧的第二偏光片206;光栅1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通过光学胶300粘接。
为了进一步减薄3D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可使光栅1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共用一块基板。如图13所示,该3D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第一偏光片205具体可为一线栅偏振器,该线栅偏振器的主要结构包括多个条状图形,设置于TFT阵列基板201的外侧(即TFT阵列基板201背向液晶层203的一侧),TFT阵列基板201同时用作光栅100的光栅封装基板104。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3D显示装置显示3D画面的基本原理为:如图1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0中一半像素显示左眼图像,另一半像素显示右眼图像,其中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别,并且显示左眼图像的像素L与显示右眼图像的像素R交替排列。液晶显示面板200与光栅100叠加,由于光栅100包括交替排列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并且观察者的左眼与右眼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左眼与右眼之间存在视差,因此左眼只能接收到经过L像素的光,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接收到经过R像素的光,看到右眼图像。由于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之间存在空间差别,因此经过大脑的计算与合成,会在大脑中形成3D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和显示面板,所述光栅包括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衬底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所述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在施加工作电压时发光,形成所述亮光栅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重复单元、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
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内设置有控制开关管和OLED发光器件,所述控制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相连,所述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接地;
所述控制信号线沿横向延伸,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所述数据信号线沿纵向延伸,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用于使所述控制开关管向所述OLED发光器件输出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排成一行,且所述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一条;
所述控制信号线与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位置的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位置的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呈阵列式排布,且所述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
奇数行控制信号线与奇数行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控制信号线与偶数行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呈阵列式排布,所述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所述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且一行重复单元对应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
奇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奇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偶数行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呈阵列式排布,所述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所述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且一行重复单元对应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
各条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各条第一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各条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奇数行且偶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各条第二控制信号线与位于偶数行且奇数列的控制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奇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奇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偶数列数据信号线与偶数列控制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电极层、发光层和电极层,两个所述电极层分别与两个用于提供电压信号的电压信号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条形电极,所述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一面状电极,所述面状电极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亮光栅单元层、绝缘层和暗光栅单元层,所述亮光栅单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暗光栅单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发光层和第四电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一条形电极,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
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二条形电极,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沿横向交替排布;
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均包括一面状电极,所述面状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三电压信号的第三电压信号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光栅形成层、绝缘层和第二光栅形成层,所述第一光栅形成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光栅形成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发光层和第四电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一条形电极,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二条形电极,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均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二条形电极与所述第一条形电极的交叠部分为第一交叠部分;
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三条形电极,所述第三条形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相连;
所述第四电极层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且间隔排布的第四条形电极,所述第四条形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相连,所述第四条形电极与所述第三条形电极的交叠部分为第二交叠部分,所述第二交叠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交叠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中的OLED发光器件为白光OLED发光器件,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至少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且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TFT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夹设于所述TFT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TFT阵列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线栅偏振器。
14.一种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装置,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向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所包括的多个OLED发光器件中至少一部分OLED发光器件施加工作电压,使被施加工作电压的OLED发光器件发光,形成亮光栅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向所述3D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
所述光栅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所述亮光栅单元和所述暗光栅单元沿横向交替排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向所述3D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的一半子像素施加左眼图像信号,并向另一半子像素施加右眼图像信号,被施加左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与被施加右眼图像信号的子像素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
所述光栅的亮光栅单元和暗光栅单元均为正方形结构,所述亮光栅单元和所述暗光栅单元沿横向交替排布且沿纵向交替排布。
CN201510515045.7A 2015-08-20 2015-08-20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5093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045.7A CN105093547B (zh) 2015-08-20 2015-08-20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5/327,647 US10523927B2 (en) 2015-08-20 2015-12-23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EP15892063.7A EP3351998B1 (en) 2015-08-20 2015-12-23 3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5/098485 WO2017028439A1 (zh) 2015-08-20 2015-12-23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045.7A CN105093547B (zh) 2015-08-20 2015-08-20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547A true CN105093547A (zh) 2015-11-25
CN105093547B CN105093547B (zh) 2019-06-07

Family

ID=5457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5045.7A Active CN105093547B (zh) 2015-08-20 2015-08-20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927B2 (zh)
EP (1) EP3351998B1 (zh)
CN (1) CN105093547B (zh)
WO (1) WO2017028439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3559A (zh) * 2015-12-03 2016-0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681778A (zh) * 2016-01-05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200204A (zh) * 2016-09-12 2016-12-0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WO2017028439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7092397A1 (zh) * 2015-12-03 2017-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950636A (zh) * 2017-04-20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栅偏振片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4837A (zh) * 2017-10-20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显示装置
US11340473B2 (en) * 2017-04-01 2022-05-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D display panel, ME1HOD for driv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6033B2 (en) * 2016-04-13 2018-05-0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etection device for display panel
CN106842601B (zh) * 2017-03-06 2019-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7436500B (zh) * 2017-08-25 2020-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及制备方法、驱动方法、裸眼三维显示系统
WO2021013463A1 (en) * 2019-07-23 2021-01-28 Lumileds Holding B.V.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95299U (zh) * 2012-09-12 2013-03-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US20130076724A1 (en) * 2011-09-22 2013-03-28 L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385518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三维切换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345466A (zh) * 2014-11-11 2015-02-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成像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4536145A (zh) * 2015-01-21 2015-04-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4795425A (zh) * 2015-03-30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242A (zh) * 2002-04-26 2005-09-07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场致发光显示屏的驱动电路
US6670772B1 (en) * 2002-06-27 2003-12-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surface plasmon outcoupling
WO2004100118A1 (ja) * 2003-05-07 2004-11-1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0451748C (zh) * 2005-03-03 2009-0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三维显示器
JP2008197132A (ja) * 2007-02-08 2008-08-28 Seiko Epson Corp 指向性表示ディスプレイ
FR2954590B1 (fr) * 2009-12-23 2012-07-1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electrode a nanostructures metallique et dielectrique pour le filtrage colore dans une oled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oled.
TW201219949A (en) * 2010-11-12 2012-05-16 J Touch Corp presen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no matter the display device is rotated as horizontal or vertical
KR20130030406A (ko) 2011-09-19 2013-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8705177B1 (en) * 2011-12-05 2014-04-22 Google Inc. Integrated near-to-eye display module
CN102692722B (zh) * 2012-05-07 2014-07-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视差屏障的 2d/3d可切换自动立体显示设备和方法
CN102749717B (zh) * 2012-07-27 2017-12-08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式立体显示装置
CN102830555B (zh) * 2012-08-31 2015-01-0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液晶光栅及3d触控显示装置
CN103700686B (zh) * 2013-12-16 2016-0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景深效果的3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CN104167177A (zh) * 2014-08-15 2014-11-2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60520A (zh) 2014-11-18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60232825A1 (en) * 2015-02-11 2016-08-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100783B (zh) * 2015-08-19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3d显示方法
CN105093547B (zh) * 2015-08-20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6724A1 (en) * 2011-09-22 2013-03-28 L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02795299U (zh) * 2012-09-12 2013-03-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5518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三维切换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345466A (zh) * 2014-11-11 2015-02-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成像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4536145A (zh) * 2015-01-21 2015-04-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4795425A (zh) * 2015-03-30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8439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523927B2 (en) 2015-08-20 2019-12-3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432924B2 (en) 2015-12-03 2019-10-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92397A1 (zh) * 2015-12-03 2017-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7092453A1 (zh) * 2015-12-03 2017-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353559A (zh) * 2015-12-03 2016-0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477193B2 (en) 2015-12-03 2019-11-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10317689B2 (en) 2016-01-05 2019-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681778A (zh) * 2016-01-05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200204A (zh) * 2016-09-12 2016-12-0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CN106200204B (zh) * 2016-09-12 2023-09-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US11340473B2 (en) * 2017-04-01 2022-05-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D display panel, ME1HOD for driv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950636A (zh) * 2017-04-20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栅偏振片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4837A (zh) * 2017-10-20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1998A4 (en) 2019-07-17
US10523927B2 (en) 2019-12-31
EP3351998B1 (en) 2021-02-03
EP3351998A1 (en) 2018-07-25
CN105093547B (zh) 2019-06-07
US20170214906A1 (en) 2017-07-27
WO2017028439A1 (zh)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3547A (zh) 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37206C (zh) 显示装置
US11508321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a storage capacitor formed by a data line and a potential line
CN104756177B (zh)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2629607B (zh) 阵列基板和双视场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6674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34104A (zh) 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US92617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425554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4678668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WO2017118058A1 (zh) 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37439A (zh) 有机发光显示板以及包含这种显示板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03700686B (zh) 具有景深效果的3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CN104134683A (zh) 透明显示面板
US8384834B2 (en)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60727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三维显示方法
CN10609433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50060134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5679232A (zh) 触控式立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5576005A (zh) 轻薄低耗3d触控式oled显示装置
US20120162208A1 (en) 2d/3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3472650B (zh) 液晶透镜及3d显示装置
KR20240055702A (ko) 표시 장치
CN1059117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995047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nd converter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