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05C -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05C
CN1050805C CN92115066A CN92115066A CN1050805C CN 1050805 C CN1050805 C CN 1050805C CN 92115066 A CN92115066 A CN 92115066A CN 92115066 A CN92115066 A CN 92115066A CN 1050805 C CN1050805 C CN 10508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head
head substrate
usefulness
drive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15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97A (zh
Inventor
长畑隆也
白崎利幸
福本博
岸本外喜彦
山口雅义
松本美司
松元尚登
石崎嘉广
岸本由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h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h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6547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013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ohm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h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头,具有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衬底上沿衬底的第一纵边设有一行打印针,沿衬底的第二纵边设有一排驱动用的IC。衬底上还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毗邻第二纵边而配置。该排驱动用的IC设计成使其短于该行打印针,从而打印头衬底两端形成两个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即局部地配置在各空余端部部分中而在打印头衬底的纵向上不与该排驱动用的IC相重叠。

Description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本发明总的说来涉及打印头,包括例如感热式打印头和LED打印头。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连接外部控制电路的电气接线端子仅仅局部地配置在打印头上的行式打印头;本发明还涉及装有这种打印头的打印机。
众所周知,一般感热式行打印头通常有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沿衬底的第一纵边(一个纵边)设有一排加热针,沿衬底的第二纵边(另一个纵边)设有一排驱动用的集成电路(IC),供驱动该加热针之用。打印头衬底还设有梳状的接线端子毗邻着衬底的第二纵边,供接收电源和来自外部控制电路的各种信号。衬底上形成有配线导线图形,以供将各接端子连接到驱动用的各集成电路之用。
打印头衬底通常附设在坚固的支撑板上,该支撑板同时起散热座的作用。支撑板上装有接插件板(往往称之为“软板”即:flexible board),部分地重叠在打印头衬底上。接插件板具有与打印头衬底的各接线端子相对应的梳状接线端子,供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之用,接插件板上也形成有配线导线图形。
此外,支撑板上还固定有一个与打印头衬底基本上等长的压盖,供压住软接插件板的各接线端子,使其与打印头衬底的接线端子紧密地电接触。压盖通常是通过沿支撑板整个长度方向按适当间距配置的螺钉而固定的。
众所周知,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感热式行打印头具有下列缺点。
首先,压盖的设置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感热式打印头的厚度。因此要将打印头的体积充分缩小到现代传真机和打印机所要求的程度有困难。
其次,一般的感热式打印头因所谓“双金属现象”而产生了热弯曲问题,从而严重降低打印的质量。双金属现象是因支撑板和压盖的线性热膨胀不同而引起的,因为支撑板接收直接来自打印头衬底的热量,而压盖则间接通过螺钉接收来自支撑板的热量,接收热量有时间滞后。
颁发给福田(Fukuda)等人的美国专利4,963,886公开了一种经过改进的感热式行打印头,打印头的各接线端子仅仅局部地配置在附在支撑板上的打印头衬底的有限中心部分,因而相应地缩短了软接插件板的长度。这种结构使压盖只需在打印头衬底有限的中心部分压住接插件板,因而压盖两端可沿打印头衬底纵向移动。
然而,上述美国专利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感热式打印头仍然具有下列缺点。
首先,该现有技术的感热式打印头保留了基本结构形式,即压盖将软接插件板压在打印头衬底上。因此,压盖的设置增加了感热式打印头的总厚度。
其次,由于打印头衬底的各接线端子配置在衬底有限的中心部分,因而加热针行的公用电极必须有从打印头衬底两端延伸到其中心部分的一对臂部。这样,公用电极的总长度不可避免地变大,从而增加了沿公用电极的电压降,进而给打印质量带来有害的影响。电压降的问题尤其特别重要,因为公用电极上必然流过较大的电流。
第三,由于形成中心配置的情况,因而打印头衬底的各接线端子需要在驱动用的集成电路排与打印衬底的一个纵边之间配置成条状部分。此外,公用电极的臂部必须在打印头衬底的同一条状部分延伸。这样,必然需要充分地增加条状部分的宽度,才能形成接线端子和连同配线导线图形的公用电极臂部,供将各接线端子连接到驱动用的集成电路排去。结果,尽管希望减少打印头尺寸,打印头衬底的宽度必然不可避免地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度和厚度可以缩减的打印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这种打印头的打印机。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入这种打印头中的驱动用的集成电路(IC)。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打印头包括: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纵边;一行打印针,在打印头衬底上沿第一纵边而设置;一排驱动用的IC,在打印头衬底上沿第二纵边而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在打印头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而形成;和一组配线导线路径图形,在打印头衬底上而形成,供电连接各接线端子与驱动用的IC之用;其中驱动用的IC制造得使其比打印针行短,使打印头衬底一端形成一个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即配置在该空余端部,而在纵向上不与打印头衬底的驱动用的IC排相重叠。
根据上述电路结构,由于驱动用的IC排短于该行打印针,从而使打印头衬底的一端形成空余部分,这个空余部分可被用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安置连接端子从而不用增加打印头衬底的长度和宽度。另外,由于空余部分不妨碍驱动用IC,因此连接端子组可在宽度方向上叠合起来,以保护树脂将驱动用IC封起来,这样,打印头衬底的宽度可进一步减少。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打印头包括: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纵边;一行打印针,在打印头衬底上沿第一纵边而配置;一排驱动用的IC,在打印头衬底上沿第二纵边而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在打印头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而形成;和一组配线导线路径图形,在打印头衬底上而形成,供电连接各接线端子与驱动用的IC之用;其中驱动用的IC制造得使其比打印针行短,使打印头衬底两端形成两个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即配置在各空余端部,而在纵向上不与打印头衬底的驱动用的IC排相重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有上述打印头的打印机。具体地说,该打印机还包括一个控制电路板毗邻着打印头衬底而配置,该控制电路设有多个接线端子,它们电连接到打印头衬底的各接线端子上。
此外,该打印机还可包括打印机主体和一个以枢轴固定的形式与打印机主体连接的摆动构件。打印头衬底连同控制电路板一起可由打印机主体固定支撑着,打印头衬底压在一个压纸卷筒上与该压纸卷筒保持压接,压纸卷筒则由摆动构件支撑着,并且受弹簧装置的作用而被推向打印头衬底。或者,也可以由摆动构件支撑打印头衬底连同控制电路板,受弹簧装置作用的打印头衬底压在由打印机主体所支撑的压纸卷筒上,与该压纸卷筒压接。
下面根据一些优选实施例参照各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打印头实施例的示意的平面图;
图2是打印头左侧端部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图3是同一个打印头中间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图4是同一个打印头右侧端部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图5是将同一个打印头连接到控制电路板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6是将同一个打印头连接到控制电路板的另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7是将同一个打印头连接到控制电路板的又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8是将同一个打印头连接到控制电路板的又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9是将同一个打印头连接到控制电路板的又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打印机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打印机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个打印机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个打印机的片断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又一个打印机的示意的片断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打印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的平面图;
图16是便于装入图15的打印头中的驱动用的IC的平图面;
图17是图15所示的打印头左侧端部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图18是同一个打印头中心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图19则是同一个打印头右侧端部部分的片断平面图。
先参看附图中的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感热式打印头。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LED打印头或其它打印头。
总编号为1的感热式打印头具有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2,该衬底由象陶瓷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打印头衬底2具有第一纵边2a和和第二纵边2b。
打印头衬底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加热电阻器线3沿着衬底的第一纵边2a而纵向延伸,还形成有一排驱动用的IC4,也沿着衬底的第二纵边2b而纵向延伸。电阻器线3可以由厚膜制成,它由驱动用的IC4分段加热,从而形成一行加热针(打印针),各驱动用的IC对应于含预定数目加热针的一个组。驱动用的IC排被封装在保护性的树脂体PRB中。
打印头衬底2的上表面还形成有两组接线端子5,它们配置在衬底毗邻第二纵边2b的各端部部分。打印头衬底的上表面还形成有一个公用电极6,它在第一纵边2a与电阻器线3之间沿衬底的纵向延伸。公用电极6的每一端6a朝第二纵边2b横向延伸,形成对应于端子组5的接线端子。
按照本发明的教导,加热电阻器线3的长度为L1,驱动用的IC排4则被设计成使得其长度L2较小,如图1所示。这样,无需增加衬底2本身的长度就可以在打印头衬底2的各端部部分形成两个空余的区间,利用这些空余的区间可以局部地安置各接线端子组5。因此,各组接线端子5不会在纵向上与衬底2上的驱动用的IC排重叠。
另一方面,各组接线端子5在打印头衬底2的横向与驱动用的IC排的保护性树脂体PRB相重叠,重叠的尺寸为L3。这种可以有效地减小衬底2宽度的横向重叠是可以的,因为上面说过,各组接线端子在衬底2的纵向上没有与驱动用的IC排4重叠。
图2-4示出了感热式打印头1或打印头衬底2的细节。图2和4分别示出了衬底2的左侧和右侧端部部分,图3示出了衬底2的中心部分。
从图2-4可以看到,在打印头衬底2毗邻各驱动用的IC4的上表面,在靠近第一纵边2a的一边上形成有多组的接线焊接垫7。多个专用电极8以略为张开的形式从各组接线焊接垫7延伸到横切过加热电阻器线3的第一列梳状齿9。第二列梳状齿10也横切过电阻器线3,与第一列梳状齿9交错配置,并连接到公用电极6上。这样,各加热针由电阻器线3在这两种梳状齿9、10之间的各部分而形成。
由电阻器线3所形成的加热针分成不同的对应于各驱动用的IC的针群。从图2-4可以看出,中心驱动用的IC与中心加热针群在纵向上对齐(图3),其余的驱动用的IC则相对于相应的加热针群向打印头衬底2的中心偏移(图2和4)。纵向偏移量是逐步朝驱动用的IC排的各端面增加。正是这种纵向偏移使得驱动用的IC的长度L2小于电阻器线3的长度L1。
从图2中可以看到,位于打印头衬底2左侧端部部分的接线端子组5从左至右地包括:公用端子COM、两个电源接地端子PG、热敏电阻接线端子TM、逻辑接地端子LG、数据输入端子DI、选通脉冲端子AEO和逻辑电源端子VDD。两个电源接地端子PG是为使足够大的电流流通而设的。这些电源接地端子PG可以彼此合并在一起。
从图4中可以看到,位于打印头衬底2右侧端部部分的接线端子组5从右至右地包括:公用端子COM、两个电源接地端子PG、热敏电阻接线端子TM、逻辑接地端子LG、选通脉冲端子CLK。
如前所述,各公用端子COM由公用电极6的相应的端部部分6a形成。各电源接地端子PG与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相连接,该路径11则在各驱动用的IC底下沿衬底2的纵向延伸。电源接地导线路经11的分支部分11a朝向在各驱动用的IC处的衬底的第二纵边2b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各驱动用的IC都被分配有这三个分支部分。
各热敏电阻接线端子TM与其靠近的热敏电阻器的安装垫12相连接。安装在垫12上的热敏电阻(未在图中示出)是供监控感热式打印头温度度用的。
由图可见,与各逻辑接地端子LG相连接的逻辑接地导线路径13、与数据输入端DI相连接的数据导线路径14、与各选通脉冲端子AEO连接的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和与各逻辑电源端子VDD相连接的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都沿着衬底2的纵向彼此平行延伸。但是,这些导线路径13-16以弯曲的图形形式绕过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的各分支部分11a,以便于用导线焊接到各驱动用的IC上。
应该理解的是,数据导线路径14在各驱动用的IC的各位置处不是连续的,而是与各驱动用的IC串联连接的,这稍后即将详加说明。因此,数据信号是从单个数据输入端子DI通过驱动用的IC排4依次提供的。数据导线路径14可与数据输出端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但该端子可如所示实施例中那样加以取消的。
位于打印头衬底2右侧端部部分的单个时钟脉冲端子CLK(图4)与时钟脉冲导线路径17相连接,路径17则以稍为弯曲的形式连同导线路径13-16一起沿衬底2的纵向延伸,在左端的驱动用的IC处终止。时钟脉冲导线路径17在各驱动用的IC4处的分支部分17a使得便于用导线焊接到该IC上。
如图3所示,各驱动用的IC4有多个驱动输出垫DRO*,它们毗邻着驱动用的IC的一个纵边成两行配置。这些输出垫用导线焊接到相应各电极8的导线焊接垫7上。
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各驱动用的IC还有多个另外的垫(包括控制信号垫)毗邻着驱动用的IC的另一纵边而配置。这些另外的垫从左至右地包括:两个电源接地垫PG*、数据输入垫DI*、逻辑电源垫VDD*、时钟脉冲垫CLK*、负逻辑选通脉冲垫AEO*、逻辑接地垫LG*、两个附加电源接地垫PG*、另一个逻辑电源垫VDD*、正逻辑选通脉冲垫BEO*、锁定垫LA*、数据输出垫DO*、另一个逻辑接地垫LG*、和另两个电源接地垫PG*。这些附加垫用导线焊接到有关的导线路径11-17。
各驱动用的IC4的六个电源接地垫PG*用导线焊接到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上。同样,两个逻辑接地垫PG*用导线焊接到逻辑接地导线路径13上,两个逻辑电源垫VDD*则用导线焊接到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上。此外,单个时钟脉冲垫CLK*用导线焊接到时钟导线路径17上,单个锁定垫LA*用导线焊接到逻辑接地导线路径13上。应该理解的是,由于锁定信号不是分开提供的,因而逻辑接地垫LG*和锁定垫LA*都连接到同一个逻辑接地导线路径13上。当然,若锁定信号是分开提供的,则锁定垫LA*可以连接到锁定信号导线路径(图中未示出)上。
前面说过,由于数据导线路径将各驱动用的IC4串联连接,因而数据导线路径14不连续。因此,各驱动用的IC4的数据输入垫和数据输出垫DI*、DO*在该不连续处用导线焊接到数据导线路径14上。
当各驱动用的IC4由负逻辑选通信号控制时,负逻辑选通脉冲垫AEO*用导线焊接到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正逻辑选通脉冲垫BEO*则用导线焊接到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上,如图3中的配线实线所示。另一方面,当驱动用的IC由正逻辑选通信号控制时,负逻辑选通垫AEO*用导线焊接到逻辑接地导线通路13上,正逻辑选通脉冲垫BEO*则用导线焊接到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上,如图3中的配线虚线所示。为便于导线焊接的这种选择,逻辑接地导线路径13、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和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它们各自的导线焊接部分(即横切衬底2而延伸的各部分)彼此毗邻配置。
按照所示的实施例,所有导线路径111、13-17基本上是根据所有驱动用的IC4而形成重复的图形,如图2-4所示。这样的重复导线路径图形是有好处的,其原因至少如下。
首先,只要改变各导线路径11、13-17的重复数目(即驱动用的IC4的数目)就不难改变加热电阻器线3的长度L1(即感热式打印头的有效打印宽度),而无需改变路径图形本身。这样就可以使设计上的变动保持在最小程度。
其次,由于导线路径图形是重复的,因而所有驱动用的IC4相对于导线径路径11、13-17导线所作的焊接也是重复的。这样,导线焊接情况无论是用肉眼或是自动化(采用工业电视)的检查方式都可以高效地进行。
前面说过,驱动用的IC排4的长度L2已被缩短得使其小于加热电阻器线3的长度L1,因而无需增加衬底本身的总长度即可在打印头衬底2两端形成空余的安装区间。因此可以把两组接线端子5安置在打印头衬底2的各空余端部部分上。这种配置方式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由于接线端子5在打印头衬底2的纵向上不与驱动用的IC排重叠,因而可以使各接线端子5在衬底的横向方向上与保护性树脂体PRB重叠,如图1中的L3所示。因此这种横向的重叠方式减小了衬底的宽度。由于接线端子5需要全部暴露出来以便与图中未示出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因而若接线端子5位于驱动用的IC排4与衬底的第二纵边2b之间,则保护性树脂体PRB必然在横向上不与接线端子5重叠。
其次,驱动用的IC排与打印头衬底2的第二纵边2b之间的条状部分可以全部用来配置导线路径13-177。这样,即使该条状部分较窄(这是为减少衬底的宽度所需要的),其空间上的局限性对导线路径13-17的形成不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三,由于两组接线端子5配置在打印头衬底的空余端部部分上,因而公用电极6的各端6a可以直接与各接线端子相连接。若接线端子5在打印头衬底2的中心部分纵向配置,则公用电极6必须另外具备两个朝衬底中心沿衬底第二纵边2b而延伸的臂部,从而产生的电压降相当大。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线路径11、13、15-17通常都接到所有的驱动用的IC4上,同时数据导线路径14与所有的驱动用的IC4串联连接。这样就可以充分减小打印头衬底2本身上与这些导线路径11、13-17相连接的接线端子5的数目。
如果接线端子的总数虽经减少而仍然减少得不充分,就需要采用单独的接插件板来进一步减少接线端子在连接到控制电路之前的数目,如美国专利4,963,886中所公开的那样。此外,由于采用这样的接插件板,因而需要采用单独的加压盖,以便将接插件板压住使其与打印头衬底紧密接触。于是,感热式打印头的总厚度因接插件板和加压盖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增加。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接线端子5的总数业已在打印头衬底2本身上充分减少了,因而无需设单独的接插件板。因此,感热式打印头1的总厚度因为无需接插件板和与其相连接的加压盖而可以大大地减小。
按照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接线端子5系配置在打印头衬底2相应的空余端部部分上的。然而,这些接线端子是可以仅仅配置在衬底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
装配时,打印头衬底2可以装在例如以铁或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撑板18上,如图5中所示。支撑板18除增强了较脆弱的衬底外还起散热座的作用。支撑板18可以是由感热式打印头制造厂家在将打印头装运到打印机制造厂家之前与打印头衬底2预先装配好的部件。另外,支撑板18也可以是打印机制造厂家(或传真机制造厂家)制备的打印机的一个部件,而由感热式打印头制造厂家分开供应的打印头衬底2则可以在装配打印机(或传真机)时装在支撑板18上。
打印头衬底2最好只在衬底的纵向中心部分上用粘结剂粘接到支撑板18上。这样,衬底2的各端部部分就可以相对于支撑板18在纵向上移动。于是就可以防止感热式打印头1因衬底2与支撑板18热膨胀程度不同而引起的所谓“双金属现象”,因而产生热弯曲。
从图5中还可以看到,位于打印头衬底2各端部部分的接线端子5借助于线夹式短引线20而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9上装有两组接线端子21。由于衬底2与控制电路板19之间没有单独的接插件板,因而控制电路板19的接线端子21在位置和数目上与衬底2的接线端子5相当。
各线夹式短引线20有一个线夹端与衬底2的第二纵边2b夹紧而接合,以便于以后通过例如焊接而电连接到衬底相应的接线端子5上。线夹式短引线20的另一端可借助于焊接与控制电路板19相应的接线端子21电连接。
前面说过,感热式打印头1无需单独的接插件板就可以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这样就可以把控制电路板19安置得非常靠近打印头衬底2而使布局紧凑,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短引线20而电连接衬底2和控制电路板19。此外,这种紧紧靠近的安置方式和短引线20的应用还有这样的好处,即减少为控制或驱动感热式打印头而采用高频信号时所引起的噪音。
如图6所示,打印头衬底2可借助于非线夹式短引线20’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各引线20’焊接到衬底2上的端子5和控制电路板19相应的接线端子21上。
或者,控制电路板19也可与打印头衬底2部分重叠,如图7所示。衬底2的接线端子5通过焊接导线22与控制电路板19相应的接线端子21电连接。
如图8中所示,可以用支撑板18’来支撑打印头衬底2和控制电路板19。在此实施例中,衬底2与控制电路板19的电连接是借助于线夹式短引线20(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和一对接插式接插件23(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和一对接插式接插件23(图中只示出了一个)进行的。具体地说,各接插件23装在控制电路板19上与电路板19电连接,各引线20连同其与衬底2接合的线夹端插入接插件23相应的孔中。
按照图8的布局方式,引线20与接插件23之间的电连接方式比起使引线20直接焊接到控制电路板19更好。此外,由于引线20的位置可相对于接插件23在预定容差内加以调节,因而可以利用这种位置的可调性来调节衬底2(即加热电阻器线3)相对于图中未示出的压轮的位置。此外,当衬底2和控制电路板19两者中有一个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
或者,线夹式引线20也可以用加压构件24来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如图9所示。加压构件24可用螺钉25可拆卸地固定到支撑板18’上,加压构件24的底侧设有橡皮块26,供压住引线20使其与控制电路板19紧密接触。显然,这种布局基本上具有与图8同样的优点。
图10-14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打印机。在这些图中,只示出了各主要部件,至于供纸机构和其它有关的机构为便于说明起见都没有示出。
图10中,总编号为27的打印机包括主体28和装设在枢轴上的摆动件29,该摆动件29借助于折叶件30与主体28连接。主体28的前端是弯的,与支撑板18a形成一个整体供支撑上述结构的打印头衬底2。衬底2可用粘结剂只在纵向的中心部分粘接到支撑板18a上,如上面所述。
主体28还支撑着装有一对接插件23的控制电路板19。各接插件23中插有多个线夹式短引线20,各引线20的线夹端焊接到衬底2上,从而将衬底2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起来。
另一方面,打印机的摆动件29上装有压纸卷筒31,压缩弹簧32将该压纸卷筒31向下压紧。当摆动件29摆动到闭合位置时,压纸卷筒31就压住打印头衬底2,与衬底2均匀接触。
图11示出了另一种打印机27a,该打印机也有一个主体28和一个摆动件29,摆动件29借助于折叶件30与主体28连接。但该打印机的主体28是用以固定支撑压轮31的,摆动件29则用以支撑打印头衬底2和控制电路板。
具体地说,图11所示的打印头衬底2装设在支撑板18b上,支撑板18b又借助于片簧32’装在摆动件29上。衬底2与线夹式短引线20的各夹线端相连接,各引线20的另一端则焊接到控制电路板19上,从而将衬底2与控制电路板19电连接起来。
在图11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8b最好由可弹性变形的金属板制成。摆动件29摆到闭合位置时,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18b本身再加上片簧32’的弹性就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与台板31均匀接触。因此,即使支撑板18b的表面不严格地平直,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打印质量。
图12示出了与图9的打印机只有两点不同的另一种打印机27b。首先,打印机27b主体28的前端向上凸起,形成了支撑板18C。其次,打印头衬底2与控制电路板19之间的电连接是借助于非线夹式短引线20’而实现的,各引线的两端焊接到衬底2和控制电路板19上。显然,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7b的好处在于,感热式打印头1的厚度可以制成非常小。
图13示出了另一种打印机27C,该打印机有一个主体28(只部分示出),主体28上借助于折叶件30’连接有摆动件29’。摆动件29’支撑着控制电路板19’,电路板19’有一个整体形的延长部分18d,它起着支撑板的作用,供装设打印头衬底2之用。控制电路板19’与衬底2之间的电连接借助于线夹式短引线以上述同样的方式实现。压轮31由主体28支撑在衬底2上,摆动件29’则由压簧32″向上顶起,使衬底与压轮压紧,从而紧密接触。
显然,图13的打印机27C的好处在于,控制电路板19’还起支撑打印头衬底2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元件的总数,简化了打印机的结构。
图14示出了另一种打印机27d,其中打印头衬底2的支撑板18e借助于折叶件30’可摆动地与主体28连接。这样,支撑板18e还有阶梯形的结构,并且也支撑着控制电路板19。图14的打印机27d的其它方面与图13类似。
图15-19示出了本发明感热式打印头的修改方案。
与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图15-19中经修改的感热式打印头1’包括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2b,衬底2有第一纵边2a和第二纵边2b。衬底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加热电阻器线3和一排驱动用的IC4’,前者沿第一纵边2a按衬底的纵向延伸,后者沿第二纵边2b按衬底的纵向延伸。该排驱动用的IC4’封装在保护性树脂体PRB中。
打印头衬底2上表面上也形成有两组接线端子5’,配置在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2b的各端部部分上。打印头衬底的上表面还形成有公用电极6,沿衬底纵向在第一纵边2a与电阻器线3之间延伸。公用电极6的各端6a朝第二纵边2b横向延伸,形成相应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
与图1-4的实施例类似,加热电阻器线3的长度为L1,一排驱动用的IC4的长度L2被设计成使其较小一些,如图15所示。各组接线端子5’局部配置在如此布局所形成的各空余端部部分上。这样,各组接线端子5’沿衬底2的纵向避开驱动用的IC排而配置,然而在横向上打印头衬底2与保护性树脂体PRB重叠,重叠量为L3。
另一方面,驱动用的IC4排内的IC则配置得使两个中心驱动用的IC之间形成更宽的区间,这从图15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此较宽的区间用来在衬底2的纵向中心安装单个热敏电阻器40。热敏电阻器40的这种中心配置方式对温度的精确检测有利,因为衬底2各端部部分的散热必然更有利。
如图17-19所示,在打印头衬底2上较靠近第一纵边2a毗邻各驱动用的IC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成组的配线焊接垫7。多个专用电极8以稍为张开的形式从各组配线焊接垫7延伸到横切加热电阻器线3的第一列梳状齿9。第二列梳状齿10也横切电阻器线3,与第一列梳状齿9交错配置,且与公用电极6相连接。这样,电阻器线3在两种梳状齿9、10之间的各部分形成加热针。
从图17中可以看到,安置在打印头衬底2左侧端部分的一组接线端子5’从左至右地包括:两个公用端子COM、数据输入端子DI、选通脉冲端子AEO、逻辑电源端子VDD、两个热敏电阻接线端子TM、和两个电源接地端子PG。公用端子COM和电源接地端子PG具有多个,以足够地容许大电流通过。
从图19中可以看到,安置在打印头衬底2右侧端部的一组接线端子5’从右至左地包括:两个公用端COM、数据输出端子DO、时钟脉冲端子CLK、选通脉冲端子AEO、逻辑电源端子VDD、和三个电源接地端子PG。
如前面就图1-4的实施例进行的说明那样,数据输出端子DO可以取消。此外,按各种不同的需要而定,可以增加或减少公用端子COM和电源接地端子的数目,并增加其它控制信号的端子数。
将公用端COM与公用电极6的各相应端部部分6a合并。电源接地端子PG与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相连接,路径11’则笔直地在打印头衬底2的第二纵边与驱动用的IC4’之间延伸。在此实施例中,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制造得较宽,使条状部分在第二纵边2b与驱动机构IC’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以便较大的电流可以通过。
其中一个热敏电阻器接线端子TM与在驱动用的IC4’底下基本上笔直延伸的第一热敏电阻器导线路径12’相连接。第一热敏电阻器导线路径12’在衬底2纵向中心处的配线焊接垫12a’(图18)处终止。
另一个热敏电阻器接线端子TM与基本上笔直地在驱动用的IC排4’与电源接地路径11’之间延伸的第二热敏电阻导线路径12″相连接。第二热敏电阻器导线路径12″则在也位于衬底2纵向中心的热敏电阻器安装垫12a″处终止(图18)。热敏电阻40装设在第二热敏电阻导线路径12″的热敏电阻安装垫12a″上,且用导线焊接到第一热敏电阻导线路径12’的导线焊接垫12a’上。
各选通脉冲端子AEO与基本上笔直地在驱动用的IC排4’底下延伸的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相连接。但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通常是在衬底2的纵向中心处被中断的,如图18中所示。因此,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的左半部只供衬底左半部的驱动用的IC4’使用,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的右半部则只供衬底右半部其余的驱动用的IC4’使用。
各逻辑电源端子VDD与也基本上笔直地在驱动用的IC排4’底下延伸的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相连接。但该导线路径16’在衬底2的纵向中心处制成弯曲的形式而绕过热敏电阻40。
位于打印头衬底2右侧端部的单个时钟脉冲端子CLK(图19)与沿衬底2纵向在各驱动用的IC(图17)处终止的时钟脉冲导线路径17’相连接。时钟脉冲导线路径17’在各驱动用的IC4’底下基本上是笔直的,但在适当的位置横向弯曲,形成导线焊接垫17a’。
数据输入端子DI(图17)和数据输出端子DO(图19)同样都与呈弯曲形式绕过其它导线路径的数据导线路径14’相连接。数据导线路径14’在各驱动用的IC4’的各位置不连续,而是与图1-4实施例的情况一样使其与各驱动用的IC4’串联连接。
如图16中所示,各驱动用的IC4’是长方形的,具有第一和第二较长边4a’、4b’和第一和第二较短边4c’、4d’。驱动用的IC有多个驱动输出垫DRO*毗邻着第一较长边4a’成两行配置。这些驱动输出垫通过导线焊接到相应的专用电极8的导线焊接垫7上,如图18中所示。
从图16中还可以看到,各驱动用的IC还有另外的一些垫,即包括三个电源接地垫PG*、数据输入垫DI*、数据输出垫DO*、选通脉冲垫AEO*、逻辑电源垫VDD*、时钟脉冲垫CLK、两个定位垫KEY*和一个测试垫TE*。下面说明这另一些垫的细节。
三个电源接地垫PG*沿着且毗邻着驱动用的IC4’的第二较长边4b’配置。这些电源接地垫用导线焊接到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上(图17-19)。应该理解的是,电源接地垫PG*的数目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它们毗邻驱动用的IC4’的第二较长边4b’,以便于用导线焊接到位于驱动用的IC排与打印头衬底2第二纵边2b之间的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上即可。
数据输入垫DI*毗邻驱动用的IC4’的第一较长边4a’和第一较短边4c’而配置,数据输出垫DO*则毗邻驱动用的IC的第一较长边4a’和第二较短边4d’配置。数据输入垫和数据输出垫DI*、DO*用导线焊接到中断的数据导线路径14’以便实现在各驱动用的IC之间串联连接(图17-19)。
选通脉冲垫AEO*毗邻着驱动用的IC4’的第一较短边4c’配置。选取这样的位置是为了便于在驱动用的IC的纵向上,可用导线焊接到在驱动用的IC底下延伸的选通脉冲导线路径15’上。当然,选通脉冲垫AEO*也可以毗邻驱动用的IC的第二较短边4d’配置。
逻辑电源垫VDD*也是毗邻驱动用的IC4’的第一较短边配置,为的也是便于在驱动用的IC的纵向上用导线焊接到在驱动用的IC底下延伸的逻辑电源导线路径16’上。当然,电源垫VDD*也可以毗邻驱动用的IC的第二较短边4d’配置。
其中的一个定位垫KEY*毗邻着驱动用的IC4的第一较长边4a’和第一较短边4c’配置,另一定位垫则毗邻驱动用的IC的第二较长边4b’和第二较短边4d’配置。这些定位垫只是用以将驱动用的IC精确地相对于打印头衬底2上的预定参考标记RM(图17-19)而安装,从而使它们不会被用导线焊接到任何导线路径上。此外,由于通过驱动用的IC的位置调节可以利用所选取的驱动用的IC的各角来进行,因而这些定位垫可以取消。应该理解的是,为便于说明起见,只在图17和19中示出定位垫而不在图18中示出定位垫。
测试垫TE*毗邻驱动用的IC4’的第二较长边4b’和第一较短边4c’而配置。该测试垫只是用以在驱动用的IC正式安装之前检查驱动用的IC的性能。因此,测试垫不是用导线焊接到任何导线路径上的,因而测试垫的位置无关重要。测试垫与驱动用的IC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必要时可以取消。
显然,若对调数据输入端子DI和数据输出端子DO的位置则可以对调数据输入垫DI*和数输出垫DO*的各位置。同样,如果适当重新配置各有关的导线路径15’-17’连同有关的接线端子AEO、VDD、CLK,则也可以对调选通脉冲垫AEO*、逻辑电源垫VDD*和时脉冲垫CLK*(并加上定位垫KEY*和测试垫TE*)的各位置。重要的是,各控制信号垫(包括例如DI*、DO*、AEO*、VDD*和CLK*)都要毗邻驱动用的IC4’的一个或两个较短边4c’、4d’。
按照图15-19的实施例,接线端子5’配置在打印头衬底2的相应的空余端部部分上,导线路径11’、15’-17’则一般与各驱动用的IC4’相连接。因此,经修改的感热式打印头1’具有与图1-4实施例所述相同的优点。此外,经修改的感热式打印头还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由于各驱动用的IC4’的控制信号垫DI*、DO*、AEO*、VDD*和CLK*毗邻各较短边4c’、4d’配置,因而可将有关的导线路径14’-17’制造得使其在驱动用的IC底下和或靠近驱动用的IC的第一较长边4a’延伸。换句话说,与这些控制信号垫DI*、DO*、AEO*、VDD*和CLK*有关的导线路径14’-17’无需设制在驱动用的IC排与衬底2的第二纵边2b之间的条状部分上。这样,可以利用大部分的条状部分(即使是很窄的)形成其宽度足以让较大电流通过的电源接地导线路径11’,同时使得减小感热式打印头1’的总宽度。
其次,由于控制信号垫DI*、DO*、AEO*、VDD*、和CLK*如上述那样配置,因而可以使有关的导线路径14’-17’连同电源接地路径11’一起尽量笔直延伸。结果,大大简化了这些导线路径图形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生产率。此外,由于减少了弯曲和/或分支的部分,可以尽量缩短导线路径,从而降低电压降和干扰。
至此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显然这些说明是可按许多方式加以修改的。这些修改不应视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都知道,这些修改都是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

Claims (17)

1.一种打印头,包括:
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纵边;
一行打印针,沿第一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一排驱动用的IC,沿第二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多个接线端子,在打印头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而形成;和
配线导线路径图形,在打印头衬底上而形成,用于电连接各接线端子与各驱动用的IC;
其特征在于:
驱动用的IC排被制造成使得其短于该行打印针,从而使打印头衬底的一端形成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配置在该空余部分上,在打印头衬底纵向上不与驱动用的IC重叠。
2.一种打印头,包括:
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纵边;
一行打印针,沿第一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一排驱动用的IC,沿第二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多个接线端子,在打印头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而形成;和
配线导线路径图形,在打印头衬底上而形成,用于电连接各接线端子和各驱动用的IC;
其特征在于:
驱动用的IC排被制造成使得其短于该行打印针,从而在打印头衬底两端形成两个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配置在该各空余部分上,在打印头衬底纵向上不与驱动用的IC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驱动用的IC排被封装在一个保护性树脂体中,各接线端子在横向上与打印头衬底上的保护性树脂体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打印针分成对应于各驱动用的IC的若干群,至少两个最靠近打印头衬底各端的驱动用的IC相对于最靠近打印头衬底各端的相应两个端部打印针群而向打印头衬底的中心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一部分配线路径配置在打印头衬底上处在驱动用的IC排与打印头衬底第二纵边之间的条状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配线导线路径包括在打印头的条状部分中基本上笔直延伸的电源接地导线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经选取的配线导线路径中被选取的路径都与所有的驱动用的IC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各驱动用的IC呈现为具有第一和第二较长边和第一和第二较短边的矩形;所述驱动用的IC具有多个驱动输出垫毗邻着并沿着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第一较长边配置;所述各驱动用的IC还具有控制信号垫,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数据输入垫、一个数据输出垫、一个选通脉冲垫、一个逻辑电源垫和一个时钟垫;控制信号垫毗邻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各较短边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配线导线路径被制造成使得其在所述各驱动用的IC底下基本上笔直地纵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垫在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纵向上被用导线焊接到对应的一个配线导线路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驱动用的IC还有多个电源接地垫毗邻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第二较长边而配置,所述配线导线路径包括一个基本上笔直地在打印头衬底上在驱动用的IC排与打印头衬底的第二纵边之间的条状部分中延伸的电源接地导线路径,所述各驱动用的IC的电源接地垫用导线焊接到电源接地导线路径上。
12.一种打印机,包括
一个细长的打印头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纵边;
一行打印针,沿第一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一排驱动用的IC,沿第二纵边而设在打印头衬底上;
多个接线端子,在打印头衬底上毗邻第二纵边而形成;和
配线导线路径图形,在打印头衬底上而形成,用于电连接各接线端子和各驱动用的IC;
一个毗邻打印头衬底配置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有与打印头衬底各接线端子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驱动用的IC排被制造成使得其短于该行打印针,从而使打印头衬底的两端形成空余部分,各接线端子配置在该各空余部分上,在打印头衬底纵向上不与驱动用的IC排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打印头衬底的接线端子借助于可拆卸地插入装在控制电路板上的接插件装置中的引线而与控制电路板的接线端子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打印头基板上的接线端子通过引线与控制电路板的接线端子电连接,该引线是通过可活动地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加压件而与控制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紧密接触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打印机主体和一个可摆动地与主体相连接的摆动构件,打印头衬底连同控制电路板一起由主体所固定支撑,打印头衬底被一个压纸卷筒压接,压纸卷筒则由摆动构件支撑着,并由弹簧装置将其推顶向打印头衬底。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打印机主体和一个可摆动地与主体相连接的摆动构件,打印头衬底同控制电路板由摆动构件支撑,打印头衬底还被受主体所支撑的一个压纸卷筒压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打印头衬底被弹簧装置将其推顶向压纸卷筒。
CN92115066A 1992-01-31 1992-12-28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54792A JP3101394B2 (ja) 1992-01-31 1992-01-31 プリン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サーマルヘッド
JP16547/1992 1992-01-31
JP16547/92 1992-01-31
JP27623/92 1992-02-14
JP27623/1992 1992-02-14
JP2762392 1992-02-14
US950,651 1992-09-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9126A Division CN1052444C (zh) 1992-02-14 1994-08-17 打印头的驱动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97A CN1078197A (zh) 1993-11-10
CN1050805C true CN1050805C (zh) 2000-03-29

Family

ID=2635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150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05C (zh) 1992-01-31 1992-12-28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7165B2 (en) * 2011-11-21 2013-07-02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expansion based print head alignment
CN102490475B (zh) * 2011-11-30 2014-06-25 山东华菱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头
WO2016114289A1 (ja) * 2015-01-16 2016-07-21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ヘッド
CN113352771B (zh) * 2020-06-24 2022-04-08 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头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8561A (ja) * 1988-10-19 1990-04-20 Rohm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
US4963886A (en) * 1989-05-01 1990-10-16 Rohm Co., Ltd. Thermal printing hea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8561A (ja) * 1988-10-19 1990-04-20 Rohm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
US4963886A (en) * 1989-05-01 1990-10-16 Rohm Co., Ltd. Thermal printing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97A (zh) 199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9791A (zh) 光源装置
KR960012758B1 (ko) 프린트헤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프린터
EP0729839B1 (en) Thermal printing head
CN1834732A (zh) 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热压键合头
CN1340881A (zh) 显示模块与印刷基板的连接结构和半导体装置、显示模块和电子部件
CN1050805C (zh) 打印头和装有打印头的打印机
CN1253077A (zh) 喷墨印头及其制造方法
JPH10211732A (ja) ヘッド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CN110356122B (zh) 热敏打印头
CN1119832C (zh) 增强散热引线框
EP0128760B1 (en) Thermal recording head
CN109383133B (zh) 热敏头
EP0729840B1 (en) Ic for driving printer and print head
JP4135890B2 (ja) フラット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の耐熱性回路基板に対する半田接続方法
JPH1044497A (ja) 記録ヘッド
CN1224532A (zh) 电极间连接结构、电极间连接方法、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安装方法、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EP1057650A1 (en) Driver ic chip and print head
JP3405724B2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
CN114746275B (zh) 热敏头及热敏打印机
JPH02281976A (ja) Ledプリンタヘッド
JP3296760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62234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76700A (ja) Led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0638685Y2 (ja) 印字ヘッド
JP3384696B2 (ja) Ledプリント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