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8511B -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8511B
CN105078511B CN201510231022.3A CN201510231022A CN105078511B CN 105078511 B CN105078511 B CN 105078511B CN 201510231022 A CN201510231022 A CN 201510231022A CN 105078511 B CN105078511 B CN 105078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region
amount
movement
reception sig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10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8511A (zh
Inventor
高木也
高木一也
武田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78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8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8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8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53Display arrangements
    • G01S7/52057Cathode ray tube displays
    • G01S7/5206Two-dimensional coordinated display of distance and direction; B-scan display
    • G01S7/52063Sector scan disp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69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 A61B8/5276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due to 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33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 A61B8/0841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for locat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3Tomography
    • A61B8/14Echo-tom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07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raw data to produce diagnostic data, e.g. for generating an im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1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8/5223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extracting a diagnostic or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from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1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8/523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 A61B8/5246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combining image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e.g. color Doppler and B-mode
    • A61B8/5253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combining image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e.g. color Doppler and B-mode combining overlapping images, e.g. spatial compou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4Control of the diagnostic devi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7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on of unwanted signals, e.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88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5/89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5/8906Short-range imaging systems; Acoustic microscope systems using pulse-echo techniques
    • G01S15/8909Short-range imaging systems; Acoustic microscope systems using pulse-echo techniques using a static transducer configuration
    • G01S15/8915Short-range imaging systems; Acoustic microscope systems using pulse-echo techniques using a static transducer configuration using a transducer arra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46Techniques for image enhancement involving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7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G01S7/520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with integration of processing functions inside probe or scanhea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ology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的同时防止穿刺针的伪增强所引起的画质降低。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移动量计算步骤(S201),根据在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步骤(S202),将每个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在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步骤(S204),基于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步骤(S205),基于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1个帧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使用了穿刺针的超声波图像诊断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进行将穿刺针插入作为被检体的患者的生物体内而采集组织或体液,对其进行诊断的生物体组织诊断。此外,在麻醉科、集中治疗室、疼痛门诊科中,在实施使用了穿刺针的麻醉治疗。在这些诊断中,医生等的操作者观看由超声波探头取得的被检体内的超声波图像而确认穿刺针的位置,并实施穿刺针的穿刺。此时,需要能够在监视器上确认穿刺针、尤其是其前端部的位置,要求提高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
尤其,在穿刺针以锐角刺入被检体的情况下等、超声波束和穿刺针的角度小的条件下,由穿刺针反射而由超声波探头接收的反射超声波变弱,穿刺针的可视化变得不充分。因此,面向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提高,正在进行各种研究。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在超声波诊断装置中,计算超声波断层图像帧数据的时间差,将空间变化对超声波断层图像帧数据进行加法处理(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9339号公报
但是,超声波诊断装置是从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束并将被反射的反射超声波可视化的方法。因此,若对由金属构成的穿刺针等折射率与生物体组织大不相同的物质照射超声波束,则存在超声波束在穿刺针和生物体的边界被强烈反射,超声波束不能充分到达比穿刺针更深处的情况,伴随于此的画质降低成为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在超声波图像诊断中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且防止穿刺针的影响所引起的画质降低,方便使用。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是,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的步骤;移动量计算步骤,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的步骤。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是,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接收信号取得部,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移动量计算部,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增强量计算部,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以及接收信号增强部,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减轻对于穿刺针的伪增强(擬似強調),在超声波图像诊断中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且能够防止穿刺针的影响所引起的画质降低。因此,能够提高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增强处理部6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了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增强量计算部62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了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深度方向上的穿刺针的移动量和移动量累积值的测定结果。
图5是表示了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了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B模式图像增强部63中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输入亮度和输出亮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7是由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取得的B模式图像。
图8是由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取得的B模式图像。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增强处理部6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由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取得的穿刺针被增强的B模式图像。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A的功能框图。
图13是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的功能框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中的增强处理部6X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由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取得的B模式图像。
图16是由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取得的B模式图像。
图17(a)至图17(d)是用于说明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中的伴随着穿刺针增强处理的穿刺针阴影部分的伪增强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X 超声波探头
2、2X 超声波发送接收部
3、3X 发送接收控制部
4、4X B模式图像生成部(接收信号生成部)
5、5X B模式图像取得部(接收信号取得部)
5A 音响线信号取得部(接收信号取得部)
6、6A、6Y 增强处理部
7、7X 显示控制部
8、8X 显示器
10、10A、10X 超声波诊断装置
61、61A、61X 移动量计算部
62、62X 增强量计算部
63、63X B模式图像增强部(接收信号增强部)
63A 音响线信号增强部(接收信号增强部)
64 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
65 增强校正量计算部
S201、S201X 移动量计算步骤
S202、S202A 计算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
S2021A 沿着第一方向计算第二方向的移动量最大值的步骤
S2022A 将第二方向的移动量最大值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累积的步骤
S203 计算增强校正量的步骤
S204 计算增强量的步骤
S205、S202X 增强帧B模式图像信号(接收信号)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实现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经过》
发明人们为了在超声波图像诊断中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进行了各种研究。图13是表示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的结构的框图。超声波诊断装置10X由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X、发送接收控制部3X、B模式图像生成部4X、B模式图像取得部5X、增强处理部6X以及显示控制部7X构成。增强处理部由移动量计算部61X、增强量计算部62X、B模式图像增强部63X构成。此外,构成为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X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X上能够连接超声波探头1X,在显示控制部7X上能够连接显示器8X。
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0X的动作。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X基于来自发送接收控制部3X的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发送处理,该发送处理对超声波探头1X提供用于使其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的脉冲状的发送超声波信号。进一步,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X进行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该时序的超声波扫描在将基于从超声波探头1X取得的反射超声波的超声波信号进行放大之后AD变换的RF信号进行整相相加,从而生成沿着深度方向连续的音响线信号,并输出到B模式图像取得部5X。并且,在每次进行超声波扫描时,时序地将音响线信号输出到B模式图像生成部4X。
B模式图像生成部4X对音响线信号实施包络线检波、对数压缩等的处理而进行亮度变换,并将该亮度信号坐标变换为正交坐标系,从而生成B模式图像信号。由B模式图像生成部4X生成的B模式图像信号在每次进行超声波扫描时,时序地发送到B模式图像取得部5X并存储。B模式图像取得部5X是存储B模式图像信号的缓冲器。
接着,在增强处理部6X中,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图14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10X中的增强处理部6X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X中,移动量计算部61X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X读出当前帧和当前帧之前的帧的2个帧的B模式图像信号,并按每个像素求帧间差。帧间差是指,当前帧的B模式图像信号表示的亮度与从被检体的同一位置取得的当前帧之前的帧的B模式图像信号表示的亮度之差,与表示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大致成正比。通过使用上述帧间差等,能够提取表示穿刺针的移动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部分。
在步骤S202X中,增强量计算部62X基于移动量而计算增强量,B模式图像增强部63X按每个像素,基于增强量而增强B模式图像信号,并将增强B模式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控制部7X,在显示器8X中显示B模式图像。能够在帧间差表示的移动量越大则对于该B模式图像信号的增强量越大的条件下,确定对于像素的增强量。
图15以及图16是由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取得的B模式图像。在图15以及图16中,位于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上方的白色斑点状的部分是被增强的穿刺针的显示图像。此外,在区域A内的穿刺针的显示图像的下方存在染成白色的部分。这是穿刺针的阴影被伪增强的部分,认为是伴随着穿刺针增强处理的噪声。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穿刺针阴影的伪增强的发生理由。
图17是用于说明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X中的伴随着穿刺针增强处理的穿刺针阴影部分的伪增强的示意图。在使用了穿刺针的超声波诊断中,穿刺针刺入从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束的扫描范围(图17(a))。此时,伴随着穿刺针的刺入,在穿刺针的下方产生超声波束不能被充分照射的阴影区域(图17(b))。如上所述,通过根据当前和例如紧接之前的2个帧的B模式图像信号中的每个像素的帧间差而导出的移动量,计算出各像素的增强量。因此,在图17(b)中,伴随着穿刺针的刺入而新成为阴影的部分,由于在与紧接之前的帧的对比中被识别为亮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检测出与亮度变化量对应的移动量(图17(c))。其结果,对伴随着穿刺针的刺入而新成为阴影的部分的像素被分配与亮度变化对应的增强量,该像素的B模式图像信号被增强(图17(d))。
由于这样的、穿刺针阴影的伪增强是本来在测定对象中不存在的虚像,在有效率且适当地进行诊断的方面并不好。因此,发明人们对在B模式图像的穿刺针增强处理中实施对于穿刺针的增强处理时防止发生伪增强的技术进行专心研究,想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是,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的步骤;移动量计算步骤,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的步骤。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将所述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在计算所述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通过所述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将所述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在计算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在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计算所述增强量的步骤中,计算所述增强量,使得若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增加,在对于所述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超过了预定基准值时,若超过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减少。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计算所述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超声波束的发送接收方向进行累积。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基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与通过取得了该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超声波扫描之前的超声波扫描取得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之差来确定,若该差越大则所述移动量越大。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增强量越大,则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越被放大。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颜色基于所述增强量而被变更。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增强量越大则越增加对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效果时间。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一种计算机能够读取的非临时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执行上述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程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是,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接收信号取得部,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移动量计算部,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增强量计算部,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以及接收信号增强部,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将所述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通过所述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将所述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在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计算所述增强量,使得若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增加,在对于所述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超过了预定基准值时,若超过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减少。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整体结构>
1.超声波诊断装置10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功能框图。超声波诊断装置10由控制电路100构成,该控制电路100包括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发送接收控制部3、B模式图像生成部4、B模式图像取得部5、增强处理部6以及显示控制部7。
构成控制电路100的各元素分别通过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lication SpecificIngegrated Circuit))等的硬件电路而实现。或者,也可以是由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或GPGPU(通用计算图形处理单元(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on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处理器等的可编程设备和软件实现的结构。这些结构元素既能够设为一个电路部件,也能够设为多个电路部件的集合体。此外,既能够将多个结构元素进行组合而设为一个电路部件,也能够设为多个电路部件的集合体。此外,构成为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上能够连接超声波探头1,在显示控制部7上能够连接显示器8。图1表示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上连接了超声波探头1、显示器8的状态。
接着,说明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上从外部连接的各元素。
2.超声波探头1
超声波探头1具有例如沿着一维方向(以下,设为“振子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振子(未图示)。超声波探头1将从后述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提供的脉冲状的电信号(以下,设为“发送超声波信号”)变换为脉冲状的超声波。超声波探头1在使超声波探头1的振子侧外表面接触到被检体的皮肤表面的状态下,将从多个振子发出的由多个超声波构成的超声波束向测定对象发送。然后,超声波探头1接收来自被检体的多个反射超声波,由多个振子将这些反射超声波分别变换为电信号(以下,设为“接收超声波信号”),并将接收超声波信号提供给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具有沿着一维方向排列的多个振子的超声波探头1,但能够使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1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沿着二维方向排列振子的二维排列振子、使沿着一维方向排列的多个振子机械地摇动而取得三维的断层图像的摇动型超声波探头,能够根据测定而适当区分使用。
此外,超声波探头1也可以将后述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的一部分的功能设置在超声波探头侧。例如,也可以在超声波探头侧设置如下功能:基于用于生成从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输出的发送电信号的控制信号(以下,设为“发送控制信号”),在超声波探头1内生成发送电信号,并将该发送电信号变换为超声波。此外,也可以在超声波探头侧设置如下功能:在将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变换为接收电信号之后,基于该接收电信号而生成后述的接收信号。
3.显示器8
显示器8是所谓的图像显示用的显示装置,将来自后述的显示控制部7的图像输出显示在显示画面。在显示器8中,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CRT、有机EL显示器等。
<各部分结构>
接着,说明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包含的各块的结构。
1.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
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连接到超声波探头1。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是基于来自发送接收控制部3的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对超声波探头1提供用于使其产生超声波束的脉冲状的发送超声波信号的发送处理的电路。具体而言,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例如包括时钟产生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延迟电路。时钟产生电路是产生决定超声波束的发送定时的时钟信号的电路。脉冲产生电路是用于产生驱动各振子的脉冲信号的电路。延迟电路是用于按每个振子对超声波束的发送定时设定延迟时间,使超声波束的发送延迟延迟时间而进行超声波束的聚焦或转向的电路。
此外,进一步,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在将基于从超声波探头1取得的反射超声波的接收超声波信号进行放大之后进行AD变换的RF信号进行整相相加,从而生成沿着深度方向连续的音响线信号。并且,进行接收处理,即按照副扫描的顺序,按照时序将音响线信号输出到B模式图像生成部4。
RF信号例如由多个信号构成,该多个信号由振子排列方向、和超声波的发送方向即与振子排列垂直的方向构成,各信号是将从反射超声波的振幅变换的电信号进行了A/D变换的数字信号。
音响线信号是构成整相相加处理后的RF信号的沿着深度方向连续的数据。深度方向是,发送超声波信号从被检者的体表向体内前进的方向。音响线信号构筑由多个信号构成的帧,该多个信号例如由振子排列方向、和超声波的发送方向即与振子排列垂直的方向构成。将通过一次超声波扫描而取得的音响线信号称为帧音响线信号。另外,“帧”是指构筑一张断层图像所需的一个成批的信号的单位。
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重复连续地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
2.发送接收控制部3
发送接收控制部3是生成发送控制信号以及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的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送控制信号以及接收控制信号中,表示发送接收的定时等的信息输出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
3.B模式图像生成部4
B模式图像生成部4是将帧内的各个音响线信号变换为对应于其强度的亮度信号,并将该亮度信号坐标变换为正交坐标系,从而生成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电路。B模式图像生成部4按每个帧逐次进行该处理,并将生成的断层图像输出到B模式图像取得部5。具体而言,B模式图像生成部4对音响线信号实施包络线检波、对数压缩等的处理而进行亮度变换,并将该亮度信号坐标变换为正交坐标系,从而生成B模式图像信号。即,B模式图像信号是由亮度来表示了超声波接收信号的强度的信号。由B模式图像生成部4生成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在每次进行超声波扫描时按时序发送到B模式图像取得部5。
4.B模式图像取得部5
B模式图像取得部5是包括缓冲器的电路,该缓冲器将由B模式图像生成部4生成的B模式图像信号作为输入,存储在每次进行超声波扫描时按时序发送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成为生成B模式图像信号的基础的音响线信号总称为接收信号(超声波接收信号)。
5.增强处理部6
增强处理部6由移动量计算部61、增强量计算部62、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以及B模式图像增强部63构成。
(5.1)移动量计算部61
移动量计算部61是通过对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取得的多个帧的B模式图像信号表示的亮度取帧间差,从而计算表示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的电路。这里,“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是指,像素区域的图像表示的被检体的组织或刺入被检体的组织的穿刺针等的人工物。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表示穿刺针的移动的移动量。具体而言,帧增强量图制作部62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读出包括当前帧的2个以上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在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个像素区域间取例如亮度信息的帧间差。并且,在该帧间差的值越大则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同一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的条件下,计算移动量。在计算出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输出到增强量计算部62以及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
(5.2)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
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是如下电路:将每个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这里,“与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以后,设为“第一方向”)是指,与B模式图像显示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的角度为±45度以下的方向。此外,“超声波束发送方向”是指,B模式图像显示上的音响线信号的深度方向。例如,在正交坐标上显示了B模式图像时,在B模式图像上任意地设定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中、与B模式图像中的音响线信号的深度方向构成的角度小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通过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进行该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在计算出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输出到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
(5.3)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
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是基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的电路。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使得在超过了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预定基准值时,超过量越大则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越减少。计算出的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输出到增强量计算部62。
(5.4)增强量计算部62
增强量计算部62是从移动量计算部61取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取得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并基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而计算对于各像素的增强量的电路。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使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对于该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增强量越增加,且基于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而增强量减少。
(5.5)B模式图像增强部63
B模式图像增强部63是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取得帧B模式图像信号,从增强量计算部62取得对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并对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的电路。此时,B模式图像增强部63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使得增强量越大则对象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越被放大。被增强的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控制部7。
6.显示控制部7
显示控制部7是使外部连接的显示器8显示基于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B模式图像的电路。
<关于动作>
说明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动作。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增强处理部6的动作的流程图。
1.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根据多个帧B模式图像信号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根据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帧间差,检测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对象物的移动量。具体而言,帧增强量图制作部62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读出包括当前帧的2个以上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在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个像素区域间例如取亮度信息的帧间差。这里,帧间差是,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表示的亮度与在其之前取得的1个以上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表示的亮度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之间的差。在像素区域由多个像素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多个像素的平均亮度而计算像素区域间的亮度之差。此外,也可以是在使用3个以上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而取帧间差的情况下,例如计算在2个帧间进行的多个帧间差的结果的平均值或方差值的结构。并且,计算移动量,使得该计算值越大则当前B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同一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
2.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将通过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和与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各位置进行该处理,并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进行该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3.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基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使得在超过了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预定基准值时,超过量越大则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越减少。
4.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增强量计算部62基于从移动量计算部61提供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从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提供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计算对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的增强量。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使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对于该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增强量越增加,且基于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而增强量减少。
5.步骤S205
B模式图像增强部63基于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提供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和从增强量计算部62提供的对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对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此时,B模式图像增强部63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使得增强量越大则对象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越被放大。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各位置上进行该处理(S206),生成被增强的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
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控制部7,在显示器8中显示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在每次进行超声波扫描时进行更新而显示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的处理。
<关于穿刺针增强处理中的伪增强的防止>
接着,使用附图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穿刺针增强处理中的伪增强的防止效果。
图3是表示了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增强量计算部62中的、作为输入的移动量和计算出的增强量k1的关系的特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设为增强量k1与移动量成比例关系的结构。
接着,研究了在穿刺针刺入被检体时取得的B模式图像信号中的、移动量和移动量累积值在音响线信号的深度方向上的分布。图4是表示了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深度方向的穿刺针的移动量和移动量累积值的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移动量(虚线)在有穿刺针的深度(40像素附近)上有峰,且还分布在比穿刺针深的范围(超过40像素且至180像素附近)。比穿刺针深的范围中的移动量的分布受到穿刺针的阴影的影响。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伴随着穿刺针的刺入而新成为超声波束照射中的穿刺针的阴影区域的部分,由于在与前帧的对比中被认为亮度发生了变化,所以被认为有与亮度变化量对应的移动量。
移动量累积值(实线)的分布是将该移动量分布沿着深度方向进行积分而获得的。移动量累积值如下分布:在有穿刺针的深度(40像素附近)中急剧上升,若超过深度40像素则倾斜变得平缓,在渐增直到深度120像素附近之后饱和。此外,根据发明人们的实验,穿刺针存在的深度中的移动量累积值的上升量,即使在改变了深度的情况下也成为大致一定。其理由在于,由于穿刺针是表面光滑的金属,其粗细也被基准限定在规定范围,所以在将穿刺针刺入了被检体时的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亮度变化、以及从亮度变化导出的移动量也成为一定。因此,通过检测移动量累积值的上升,能够正确地检测穿刺针的刺入深度。
图5是表示了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中的、作为输入的移动量累积值和作为输出的增强校正量k2的关系的特性图。如图5所示,增强校正量k2是0至1的范围的系数,预定基准值m是想要留下穿刺针的增强的移动量累积值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增强校正量k2在移动量累积值为直到预定基准值m为止的范围中为1,若移动量累积值超过预定基准值m则向0减少的结构。移动量累积值的预定基准值m能够根据图4等的实验结果来确定。例如,预定基准值m优选设为稍微超过在有穿刺针的深度(图4中的40像素附近)中的急剧的上升后的值的移动量累积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在6至1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在6至8的范围中包含的值。
由此,计算增强量(k1×k2),使得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增强量越增加,在对于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超过了预定基准值时,超过量越大则增强量越减少。
图6是表示了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B模式图像增强部63中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输入亮度和输出亮度的关系的特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对于B模式图像信号的增强处理中,输入信号基于增强量(k1×k2)而被放大后输出。
接着,关于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的穿刺针增强处理中的伪增强的防止效果,显示B模式图像而进行了评价。图7以及图8是由超声波诊断装置10取得的B模式图像。在图7以及图8中,位于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上方的白的部分是被增强的穿刺针的显示图像。可知与作为由超声波诊断装置10X取得的B模式图像的图15同等地,穿刺针被增强。另一方面,可知在区域A内的穿刺针的显示图像的下方染成白色的部分,与图15相比被减轻显得不明显。图15中看到的上述染成白色的部分是,穿刺针的阴影被伪增强的部分且是伴随穿刺针增强处理的噪声。由此,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可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伴随着穿刺针增强处理的穿刺针阴影的伪增强被减轻。
<小结>
以上,如所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减轻对于穿刺针的伪增强。因此,在超声波图像诊断中能够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且防止穿刺针的影响所引起的画质降低,能够提高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中,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设为如下结构:将通过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通过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进行该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但是,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只要将每个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即可,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2中,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设为如下结构:将在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第一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通过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进行该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除了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各元素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的结构的示意图。如本图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将移动量,沿着第一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的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因此,在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而是构成一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在脱离了位于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的部分的位置中,移动量累积值减少,对于该部分的增强校正量减少。
因此,存在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超出位于从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穿刺针的第一方向的下方的部分,对超出的部分进行伪增强的课题。图9(a)的位于扇形状内的右下方的白色斑是残留了伪增强的部分。
此外,即使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和第一方向平行,在超声波束为向涡中侧扩展的形状的波束的情况下,有时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也会超过从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区域,存在同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图9(b)、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的结构的示意图。如本图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在各垂直方向(第一方向)的位置上,沿着水平方向(第二方向)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的最大值(图9(b))。并且,将该最大值,沿着第一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的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图9(c))。通过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进行该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由此,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量累积值成为将第二方向上的各第一方向位置中的移动量的最大值沿着第一方向进行了累积的值。因此,即使是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位于脱离了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中的移动量累积值也成为与位于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时相同的值。因此,能够防止对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中、从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超出的部分进行伪增强的情况。
<关于动作>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增强处理部6的动作的流程图。
1.步骤S201
步骤S201与实施方式1相同。根据多个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帧间差,检测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的对象物的移动量。
2.步骤S202A
步骤S202A具有子步骤S2021A以及子步骤S2022A。
在子步骤S2021A中,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计算在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作为第二方向的移动量最大值。
在子步骤S2022A中,将第二方向的移动量最大值,沿着第一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通过对在当前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全部像素区域进行以上的处理,从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3.步骤S203
步骤S203与实施方式1相同。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基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
4.步骤S204
步骤S204与实施方式1相同。增强量计算部62基于从移动量计算部61提供的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从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提供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校正量,计算对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的增强量。
5.步骤S205
B模式图像增强部63与实施方式1相同。基于从B模式图像取得部5提供的帧B模式图像信号和从增强量计算部62提供的对于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对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生成被增强的增强完毕帧B模式图像信号,并经由显示控制部7显示在显示器8中。
<关于伪增强的防止效果>
接着,从B模式图像显示评价了实施方式2中的伪增强的防止效果。图11是由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取得的B模式图像。图8是由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取得的B模式图像。在图8中,位于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右下方的虚线附近的白色斑是,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从B模式图像上的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区域超出而被伪增强的部分。相对于此,在图11中,位于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内的白色斑被淡化而变得不明显。即,可知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对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中、从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超出的部分进行基于移动量累积值的增强校正,在实施方式1中产生的伪增强被减轻。
<小结>
以上,如所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除了实施方式1中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和第一方向不平行而是构成一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存在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从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穿刺针向沿着第一方向的下方超出,对超出的部分进行伪增强而残留伪增强的课题。在超声波束为向涡中侧扩展的形状的波束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课题。
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如上述的结构,对上述的超出的部分也计算出基于移动量累积值的增强校正量,能够减轻在实施方式1中产生的伪增强。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基于根据在多个帧B模式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而计算出的移动量,计算对于像素区域的B模式图像信号的增强量,从而增强帧B模式图像信号的结构。
但是,只要基于根据在多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而计算出的特性值,计算对于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进行对于多个帧接收信号的增强处理即可,实施增强处理的对象能够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3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A中,其特征点在于设为如下结构:基于根据在多个帧的音响线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像素区域的音响线信号而计算出的移动量,计算对于像素区域的音响线信号的增强量,从而对帧的音响线信号进行增强处理。
<结构>
以下,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0A的结构。图12是实施方式3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A的功能框图。超声波诊断装置10A由控制电路100A构成,该控制电路100A包括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发送接收控制部3、B模式图像生成部4、音响线信号取得部5A、增强处理部6A、以及显示控制部7。其中,关于除了音响线信号取得部5A、增强处理部6A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各元素相同,省略说明。
1.音响线信号取得部5A
音响线信号取得部5A是包括缓冲器的电路,该缓冲器将由超声波发送接收部2生成的音响线信号作为输入,存储在每次进行扫描时按时序发送的帧音响线信号。帧音响线信号输出到增强处理部6A。
2.增强处理部6A
增强处理部6A由移动量计算部61、增强量计算部62、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增强校正量计算部65、以及音响线信号增强部63A构成。其中,除了音响线信号增强部63A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说明。此外,在音响线信号增强部63A中,除了增强处理的对象从模式图像信号置换为音响线信号之外,结构以及动作相同。
音响线信号增强部63A是从音响线信号取得部5A取得帧音响线信号,从增强量计算部62取得对于帧音响线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增强量,并对帧音响线信号的各像素区域的音响线信号实施增强处理的电路。被增强的增强完毕帧音响线信号输出到B模式图像生成部4。增强完毕帧音响线信号变换为B模式图像信号,并经由显示控制部7显示在显示器8中。
超声波诊断装置10A中的增强处理动作除了在图2的流程图中B模式图像信号置换为音响线信号以外相同。
<小结>
以上,如所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0A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0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0A中,基于根据在多个帧的音响线信号中包含的像素区域的音响线信号而计算出的特性值,制作每个像素区域的增强量。由此,通过对音响线信号而不是对B模式图像信号进行增强处理,能够排除在B模式图像生成时包含的操作者固有的画质调整的影响而在音响线信号的阶段决定对于穿刺针的增强量。因此,能够决定不依赖操作者固有的调整的增强量。
此外,如上所述,在帧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和第一方向不平行而是构成一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存在在穿刺针的超声波束发送方向下游侧产生的阴影区域的一部分从B模式图像信号上的穿刺针的第一方向下方区域超出,对超出的部分进行伪增强的课题。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上述的结构,由于计算移动量累积值的第一方向成为音响线信号的方向,所以第一方向和超声波束的发送方向始终平行。因此,不存在超出的部分本身,也不产生对该部分进行伪增强的课题。因此,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处理方法,也能够消除伪增强。
<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能够基于实施方式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B模式图像增强部63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使得增强量越大则对象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越被放大的结构。但是,增强量的显示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设为B模式图像增强部63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使得基于增强量并基于对象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在显示器中显示的颜色被变更的结构。此外,也可以设为按时序对B模式图像信号实施增强处理,使得增强量越大则越增加对于对象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效果时间的结构。由此,能够更加显著地表现增强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超声波探头表示了多个压电元件一维方向排列的超声波探头结构。但是,超声波探头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用多个压电变换元件二维排列的超声波探头。在使用了二维排列的超声波探头的情况下,通过单独改变对压电变换元件提供电压的定时或电压的值,能够控制所发送的超声波束的照射位置或照射方向。
此外,超声波探头也可以包括发送接收处理部的一部分的功能。例如,基于用于生成从发送接收处理部输出的发送电信号的控制信号,在超声波探头内生成发送电信号,并将该发送电信号变换为超声波。能够一并采用将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变换为接收电信号,在超声波探头内基于接收电信号而生成接收信号的结构。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包含的各处理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它们既可以单独进行单片化,也可以包括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进行单片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各块作为基于独立的硬件的结构而说明。但是,构成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各块不需要一定由独立的硬件构成,例如,也可以是由根据需要而将各块进行一体的CPU以及软件来实现其功能的结构。
此外,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各功能块也可以将各个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它们既可以单独进行单片化,也可以包括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进行单片化。另外,LSI根据集成度的差异,也有被称为IC、系统LSI、超(Super)LSI、超级(Ultra)LSI的情况。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在LSI制造后,也可以利用能够进行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能够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leProcessor)。
进一步,若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而出现置换为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则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
此外,也可以通过由CPU等的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进一步,本发明也可以是上述程序,也可以是记录有上述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当然能够经由互联网等的传输介质而流通。
此外,框图中的功能块的分割是一例,也可以将多个功能块作为一个功能块而实现,或者将一个功能块分割为多个,或者将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其他的功能块。此外,也可以将具有类似的功能的多个功能块的功能由单一的硬件或者软件并行或者时分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执行上述的步骤的顺序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发明而例示的,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顺序。此外,上述步骤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其他的步骤同时(并行)执行。
此外,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以及其变形例的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组合。
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实施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范围内的变更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总结》
以上,如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是,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的步骤;移动量计算步骤S201,根据在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将每个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S202;基于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的步骤S204;以及基于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1个帧接收信号的步骤S20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是,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接收信号取得部5,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移动量计算部61,根据在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4,将每个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增强量计算部62,基于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以及接收信号增强部63,基于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1个帧接收信号。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将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3将通过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63将在存在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第一方向,从位于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减轻对于穿刺针的伪增强,能够在超声波图像诊断中提高穿刺针的视觉辨认性,且防止穿刺针的影响所引起的画质降低。因此,能够提高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便利性。
《补充》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的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元素、结构元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工序、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宗旨。此外,关于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元素中、没有记载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工序,作为构成进一步优选的方式的任意的结构元素而说明。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发明,有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的各附图的结构元素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此外,本发明并非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记载所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进一步,在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在基板上还存在电路部件、引线等的构件,但由于电布线、电路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的公知常识而实施各种方式,与本发明的说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省略说明。此外,上述示出的各附图是示意图,并非是严格图示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对于操作者而言,能够提高便利性。因此,能够在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了该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广泛地活用。
在2014年5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97181号中包含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援用到本申请中。

Claims (31)

1.一种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所述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的步骤;
移动量计算步骤,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
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
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在将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
在计算所述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通过所述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在将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
在计算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在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在计算所述增强量的步骤中,计算所述增强量,使得若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增加,并且在对于所述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超过了预定基准值时,若超过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减少。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在计算所述移动量累积值的步骤中,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超声波束的发送接收方向进行累积。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基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与通过取得了该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超声波扫描之前的超声波扫描取得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之差来确定,若该差越大则所述移动量越大。
7.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若所述增强量越大,则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亮度越被放大。
8.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表示的颜色基于所述增强量被变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增强量越大则越增加对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效果时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增强量越大则越增加对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效果时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穿刺针被刺入所述被检体中的所述扫描范围中,
所述增强量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的示出穿刺针的像素区域中大。
19.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帧接收信号是帧B模式图像信号或者帧音响线信号中的其中一个。
27.一种计算机能够读取的非临时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6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的程序。
28.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对帧接收信号进行校正,该帧接收信号基于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被检体内的扫描范围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反射超声波的时序的超声波扫描而生成,所述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
接收信号取得部,取得时序地生成的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
移动量计算部,根据在所述2个以上的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由1个或者多个像素构成的同一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按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计算表示1个帧接收信号中的该像素区域中的对象物的移动的移动量;
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每个所述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并将在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作为所述关注像素区域而计算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增强量计算部,基于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和所述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计算对于在所述帧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像素区域的接收信号的增强量;以及
接收信号增强部,基于所述增强量,按每个像素区域增强所述1个帧接收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中,
在将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
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通过所述关注像素区域且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中,
在将与所述超声波束发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
移动量累积值计算部将在存在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像素区域中移动量最大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位于所述超声波束上游侧端部的像素区域至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位置进行累积,从而计算所述关注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
31.如权利要求28至30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中,
计算所述增强量,使得若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增加,在对于所述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域的移动量累积值超过了预定基准值时,若超过量越大则所述增强量越减少。
CN201510231022.3A 2014-05-08 2015-05-08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Active CN105078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181 2014-05-08
JP2014097181A JP6274001B2 (ja) 2014-05-08 2014-05-08 超音波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超音波診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8511A CN105078511A (zh) 2015-11-25
CN105078511B true CN105078511B (zh) 2017-11-10

Family

ID=5305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1022.3A Active CN105078511B (zh) 2014-05-08 2015-05-08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8609B2 (zh)
EP (1) EP2942640A1 (zh)
JP (1) JP6274001B2 (zh)
CN (1) CN1050785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7071B2 (ja) * 2013-12-11 2019-0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超音波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71246B1 (ja) * 2016-02-09 2017-08-02 本多電子株式会社 超音波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CN111329585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图像处理方法及超声成像设备
CN113379664B (zh) * 2021-06-23 2022-11-25 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图像中超声穿刺针的增强方法、超声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154A (zh) * 2005-02-23 2008-02-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肝脏损伤的超声诊断成像系统和方法
CN101527034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帧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66239A (zh) * 2010-06-04 2011-12-07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335618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磁共振和超声参数化图像融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3181A (en) * 1975-04-18 1977-08-23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ltrasonic pulse-echo apparatus
JP2001269339A (ja) 2000-03-27 2001-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3711335B2 (ja) * 2001-12-04 2005-11-02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画像処理装置及び超音波エコー信号処理装置
US7583828B2 (en) * 2004-08-18 2009-09-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cumulation imaging
EP1982654B1 (en) * 2006-03-31 2018-10-03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Ultrasound diagnost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ultrasound diagnostic device
JP5645628B2 (ja) * 2010-12-09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6000569B2 (ja) * 2011-04-01 2016-09-28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642592B2 (en) 2013-01-03 2017-05-09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Needle enhancement in diagnostic ultrasound imag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154A (zh) * 2005-02-23 2008-02-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肝脏损伤的超声诊断成像系统和方法
CN101527034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帧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66239A (zh) * 2010-06-04 2011-12-07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335618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磁共振和超声参数化图像融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2640A1 (en) 2015-11-11
CN105078511A (zh) 2015-11-25
JP6274001B2 (ja) 2018-02-07
US20150320401A1 (en) 2015-11-12
US10568609B2 (en) 2020-02-25
JP2015213578A (ja)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5914B2 (en) Ultrasonic diagnosis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4314035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925438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730196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超音波画像処理装置、超音波画像生成方法
CN105078511B (zh) 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US11701091B2 (en) Ultrasound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ssue elasticity and viscosity based on the hormonic signals
JP7130352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23126415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7104526A (ja) 解析装置
US11576656B2 (en) Ultrasou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ultrasound diagnostic device using same
JP6686850B2 (ja) 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JP6358192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706380B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超声波图像处理方法
WO2020149191A1 (ja) 画像解析装置
JP7343342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447071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超音波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44990B2 (ja) 超音波画像撮像装置及び超音波画像撮像方法
JP6044749B1 (ja) 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JP7292896B2 (ja) 解析装置、及び解析方法
JP7490387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3244138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音速表示方法
JP2002291743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