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3303B -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3303B
CN105073303B CN201480010922.9A CN201480010922A CN105073303B CN 105073303 B CN105073303 B CN 105073303B CN 201480010922 A CN201480010922 A CN 201480010922A CN 105073303 B CN105073303 B CN 105073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or
melt
die assembly
ca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0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3303A (zh
Inventor
姜昌汐
金宁赞
崔世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filed Critical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Publication of CN105073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3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8/00Pressure casting; Vacuum casting
    • B22D18/02Pressure casting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pressure devices, e.g. cast-fo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9/00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 B22D19/0054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rotors, stators for electrical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d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子铸造装置(10)包括:模具组件(100),其供转子(R)的磁芯(C)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中;排气单元(200),其在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模具组件(100)的模具腔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及加压部组件(300),其对填充到模具组件(100)的熔化液进行加压。本发明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

Description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铸造装置及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转子(Rotor)为电动机或发电机的旋转部分的统称,参照图1及图2,对这样的转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般的转子的磁芯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磁芯上,通过铝熔化液并用铸造技术而形成了上下端环的转子的概念图。
如图1所示,磁芯C通过层叠多个形成有多个槽C2的铁芯C1而构成。将这样的磁芯C安装到规定的模具(未图示)之后注入熔化液,使熔化液通过槽C2而硬化,由此形成图2所示的转子R。此时,如图2所示,转子R形成在铁芯C1的上下部形成上部端环C3和下部端环C4的形状,或者形成没有上部端环C3和/或下部端环C4的形状。
作为铸造转子R的以往的方法,具有利用离心铸造机的离心铸造法、利用垂直式注入方法的立式高压铸造法、利用水平式注入方式的卧式高压铸造法等。
利用了离心铸造法的转子制造方法具有较高的填充率及优异的效率,但存在不能广泛使用的问题。
并且,利用垂直式注入方法的立式高压铸造法具备较高的生产能力,因此目前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注入熔化液的输入门集中于一侧,在转子中没有输入门的部分上气泡被孤立地分布,从而发生转子的不均衡,产生振动噪音,导致效率下降。另外,由于流道的量非常多,因此所消耗的铝的量较多,导致再熔费用上升等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另外,在利用了水平式注入方式的卧式高压铸造法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廉价的装置,并且所消耗的铝的量较少,因此能够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制造出转子,但是与其他制造方法相比,存在填充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技术课题解决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该转子铸造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其供转子的磁芯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中;排气单元,其在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及加压部组件,其对填充到上述模具组件中的熔化液进行加压,上述转子铸造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单元包括:真空泵,其将上述模具组件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气阀,其选择性地对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进行封闭;结合部件,其与上述排气阀结合;及杆,其一侧与上述结合部件连接,另一侧以自由端的方式位于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的熔化液注入部,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进行移动,通过杠杆原理而使上述结合部件及上述排气阀进行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模具组件包括:中空的模具主体,其供上述磁芯插入;第一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一侧而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一侧面;及第二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随着上述排气阀的动作而进行移动,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另一侧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加压部组件包括:取出汽缸,其推动铸造完成的转子而取出铸造完成的转子;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取出汽缸,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包括供上述排气阀的一部分插入的排气阀插入孔。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排气阀包括:圆锥部,其具有插入到上述排气阀插入孔内的外径,向上述排气阀插入孔外延伸,并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而在周围面形成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通道,其供上述取出汽缸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排气阀还包括插入槽,该插入槽供上述结合部件的一侧端部插入而进行结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结合部件包括:一对桥部件,它们分别插入到上述插入槽内而被固定;及插入部,其供上述杆的一侧端部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杆在一侧端部插入到上述插入部内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销而进行了铰链结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插入部和上述杆分别具有彼此之间球面接触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分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下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分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加压部组件还包括多个挤压筒,该多个挤压筒通过上述驱动部而进行驱动,进行加压,以提高上述上部端环的填充率,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还包括多个挤压筒插入孔,供上述多个挤压筒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包括:密封部件,其对上述模具主体的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注入孔,其贯通上述密封部件,使熔化液注入到上述模具主体侧;及空气排放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转子通过如上述构成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而铸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使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其中,该连通线是通过将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的;利用通过上述熔化液的注入压而动作的上述排气单元,由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对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进行密封;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而进行加压,铸造出上述转子;及上述取出汽缸向前行进而取出上述转子。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般的转子的磁芯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磁芯上,通过铝熔化液并用铸造技术而形成了上下端环的转子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铸造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构成关系的结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
图6及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排气单元的构成关系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图8至图1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而铸造转子的顺序的概念图。
图8表示能够对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进行排放的排气单元的动作前状态。
图9表示通过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执行的排气单元的动作而可铸造的状态。
图10表示随着注入熔化液而被填充的状态。
图11表示为了提高填充率而使挤压筒动作的状态。
图12表示熔化液注入部被分离的状态。
图13表示由取出汽缸取出所铸造的转子的过程。
图14及图15是分别通过以往的铸造方法和本发明的铸造方法而铸造的转子的上部端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铸造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铸造装置设于由多个分割模具构成的铸造机1的内部而构成。但是,这样的铸造机1具备一般化的结构,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以设于其内部的转子铸造装置的结构关系为主进行说明。
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构成关系的结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图6及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排气单元的构成关系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铸造装置10包括:模具组件100,其供转子R的磁芯C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100中;排气单元200,其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模具组件100的模具腔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加压部组件300,其对填充到模具组件100的熔化液进行加压。
模具组件100由如下部件构成:供磁芯C插入的中空的圆筒状的模具主体110;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其设于模具主体110的一侧而用于形成转子R的一侧面;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其设于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而用于形成转子R的另一侧面。
关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其密封模具主体110的一侧而紧贴于磁芯C的一侧面,用来形成转子R的一侧面,在以在其紧贴部分具备一定空间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还用作形成转子R的下部端环C4的用途。即,第一端部形成部120还起到下部端环形成部的作用。
并且,关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其选择性地对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进行密封并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用来形成转子R的另一侧面,在以在其紧贴部分具备一定空间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还用作形成转子R的上部端环C3的用途。即,第二端部形成部130还起到上部端环形成部的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能够铸造具备下部端环C4及上部端环C3的转子R的构成关系的一例进行说明。
为此,加压部组件300包括: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多个挤压筒320;推动所铸造的转子R而取出所铸造的转子R的取出汽缸330;用于对取出汽缸330及多个挤压筒320进行驱动的驱动部310。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挤压杆突出形成在转子R的一部分区域(在该实施例中为上部端环),然后由挤压筒320对挤压杆加压而提高熔化液的填充效率。为此,挤压筒320仅插入到不贯通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一部分区域,并向其剩余区域注入所填充的熔化液,由此形成挤压杆。之后,挤压筒320对挤压杆进行加压。对此,将后述。
另外,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包括:圆筒状的插入部主体131,其对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排气阀插入孔133,其以贯通插入部主体131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以使后述的排气单元200的排气阀210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及多个挤压筒插入孔132,其在插入部主体131的中央部周边以贯通插入部主体131的方式形成,以使多个挤压筒320能够插入。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模具主体110具备中空的圆筒状,并形成为左右侧末端部分被开放的管状。并且,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具备用于覆盖模具主体110的图中的右侧开放部的插入部主体131。此时,挤压筒插入孔132及排气阀插入孔133贯通插入部主体131。
但是,如上所述,形成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目的在于在使挤压筒320及取出汽缸330插入的同时,封住模具主体110的一侧面,而只要能够达成这样的目的,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与模具主体110一体形成的情况或具备其他形状的情况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表示以如下方式形成的情况:在形成从插入部主体131向模具主体110侧方向突出而插入到模具主体110的内部的短突起131a之后,挤压筒插入孔132及排气阀插入孔133贯通短突起131a。
此时,如上所述,挤压筒320并不是插入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全部区域(换言之,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模具主体110侧末端部分为止),而是仅插入一部分区域(例如,中间地点),剩余区域则空着。在此,向空着的剩余区域注入熔化液而形成挤压杆,由挤压筒320对所形成的挤压杆加压。
并且,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包括:密封部件121,其对模具主体110的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注入孔122,其贯通密封部件121而使熔化液注入到模具主体110侧;及空气排放孔123。此时,密封部件121以其内侧部分具备一定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并利用填充于此处的熔化液而形成转子R的下部端环C4。但是,在不需要下部端环C4的转子R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21由圆盘状的磁盘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密封部件121覆盖模具主体110的附图上的左侧开放部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6个注入孔122和1个空气排放孔123贯通密封部件121而形成的例子。
但是,如上所述,形成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目的在于,使熔化液注入到模具主体110侧,并形成转子R的一侧面,而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便在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密封部件121如例示地与模具主体110分离地形成或与模具主体110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注入孔122可形成4个至12个。
上述排气单元200作为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将模具组件100的模具腔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的单元,由如下部件构成:真空泵(未图示),其将模具组件100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气阀210,其选择性地对模具组件100的内部与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密封;与排气阀210结合的结合部件220;及杆230,其一侧与结合部件220连接,另一侧以自由端位于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的熔化液注入部240,并通过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动,利用杠杆原理而使排气阀210进行移动。
上述排气阀210以插入到模具组件100的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内的状态一体地动作。因此,排气阀210构成为具有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排气阀插入孔133的外径,并且在其端部侧具备圆锥部211,在其内部具备供取出汽缸330移动的通道212。并且,排气阀210在其表面具备供结合部件220的一侧端部插入并结合的插入槽213。
在此,圆锥部211从排气阀插入孔133的末端部向磁芯C侧方向延伸而固定磁芯C。由此,在圆锥部211的周围形成填满熔化液而形成转子R的上部端环C3的空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随着在排气阀210的端部侧具备从排气阀插入孔133的末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圆锥部211,圆锥部211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但是,在不具备圆锥部211的情况下,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芯C。
如上所述,设置上述圆锥部211的目的在于,将磁芯C加压而固定的同时,在其周围提供用于形成转子R的上部端环C3的空间,而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便圆锥部211具备其他形状,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上述结合部件220具备插入到排气阀210的插入槽213并固定的一对桥部件221和供杆230的一侧端部插入的插入部222。在此,插入部222及杆230优选具备彼此之间能够球面接触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杆230的端部插入插入部222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销而铰链结合并连接的状态。
另外,设置结合部件220的目的在于,响应于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动的杆230而移动,并通过杠杆原理使排气阀210移动,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便结合部件220具备其他形状,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除了杆230的一侧端部与结合部件220之间的连接部位插入到插入部222的连接方式之外,还可以各种方式构成。
关于上述杆230,在其一侧插入结合部件220的插入部222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销而铰链结合,另一侧以自由端位于熔化液注入部240。此时,杆230的另一侧端部向熔化液注入部240插入一定长度。因此,杆230移动与插入到熔化液注入部240内的另一侧端部的长度相应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移动,结合部件220进行移动。并且,通过结合部件220的移动,排气阀210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同时移动,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紧贴于模具主体110而密封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部分,排气阀210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芯C。
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真空泵而进行模具组件100内部的排气。在此,真空泵的排气线由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空气排放孔123、磁芯C中央的通孔及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之间的间隙形成。由此,通过真空泵进行的排气是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即在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不紧贴的状态下实现的,而随着注入熔化液,利用如上述的动作原理,在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紧贴的状态下则不能实现排气。即,本发明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将内部的空气排放,在注入熔化液的时刻,以利用杠杆原理而能够铸造的形状将各个构成要件紧贴。
另外,加压部组件300的驱动部310包括驱动取出汽缸330及挤压筒320的致动器(未图示)和收纳致动器的壳体311。在此,致动器是能够使取出汽缸330及挤压筒320向前行进和向后退进动作的机器的总称。例如,可使用通常使用的液压或气压的汽缸致动器。或者可以使用与各个汽缸320,330啮合而使汽缸320,330向前行进和向后退进的如齿轮这样的机械致动器。或者可以使用如马达这样的电气致动器。
因此,关于本发明的致动器,只要能够使各个汽缸320,330向前行进和向后退进,则与其种类无关地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致动器内置于厚度后的圆盘形状的壳体311内的情况。但是,这仅仅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例如在致动器不内置于壳体311而安装在壳体311的外侧的情况下,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能够在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10而将模具组件100内部的空气排放的状态下铸造出转子R。
下面,参照图8至图13,对利用本发明的铸造装置10而铸造转子R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8至图1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而铸造转子的顺序的概念图,图8表示能够进行模具腔内部的空气排放的排气单元的动作前状态,图9表示通过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的排气单元的动作而可铸造的状态,图10表示随着注入熔化液而被填充的状态,图11表示为了提高填充率而使挤压筒动作的状态,图12表示熔化液注入部被分离的状态,图13表示由取出汽缸取出所铸造的转子的过程。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转子铸造方法是利用具备本发明的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10而铸造转子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转子铸造装置10在初期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之间不紧贴的状态下形成。
本发明包括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使内部的空气排放的排气步骤(参照图8)。为此,通过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空气排放孔123、磁芯C中央的通孔及和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之间的间隙连接的排气线,利用真空泵而使空气排放。
接着,当熔化液被注入熔化液注入部的信号被传递到真空泵时,真空泵不再动作,另外,杆230通过注入到熔化液注入部240的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动,通过这样的移动,结合部件220进行移动。并且,通过结合部件220的移动,排气阀210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同时移动,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紧贴于模具主体110而密封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部分,排气阀210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芯C(参照图9)。即,在排气步骤之后,执行如上述的密封步骤。
另外,在执行排气步骤之前,可执行将磁芯C插入模具主体110的预备步骤。另外,还可包括在执行通过真空泵而使空气排放的排气步骤之前制造熔化液的熔化液制造步骤。此时,通过诸多实验结果证明,熔化液优选使用纯度为99.5%以上的铝,熔融的铝的熔化液温度为700℃至750℃。
另外,本发明包括将挤压筒320插入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一部分区域为止的插入步骤(参照图9)。此时,如上述,可将挤压筒320仅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挤压筒插入孔132的一部分区域,并利用剩余空间而形成挤压杆。
另外,在图9中表示挤压筒320插入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一部分区域为止,剩余区域130a则空着的情况。向剩余区域130a注入熔化液而形成后述的挤压杆。
在执行插入步骤之后,执行向模具主体110填充熔化液来形成下部端环C4和上部端环C3的端环形成步骤(参照图10)。在执行这样的端环形成步骤之后,执行将填充的熔化液注入到在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中插入挤压筒320之后剩余的区域130a而在上部端环C3上形成挤压杆SB的挤压杆形成步骤(参照图11)。
如上所述,挤压筒320仅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挤压筒插入孔132的一部分区域,而剩余区域130a被空着(参照图10),因此在剩余区域130a中填充熔化液而最终形成挤压杆SB(参照图11)。然后,执行分离熔化液注入部,使挤压筒320)向前行进而对挤压杆SB(参照图11)加压来铸造转子R的步骤(参照图12)。换言之,形成比原来的转子R体积更大体积的挤压杆之后,通过对挤压杆加压,从而能够补偿通常所发生的冷却压缩,提高铸造质量。
另外,通过诸多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在形成挤压杆SB之后,在0.05秒至3秒之后使挤压筒320向前行进,从而对挤压杆SB加压。并且,挤压杆SB形成在转子R的上部端环C3(参照图11),并形成为从上部端环C3具备2mm至10mm的高度和1mm至15mm的直径的圆筒状。
并且,在执行对挤压杆加压的步骤之后,执行使取出汽缸330向前行进而取出转子R的取出步骤。此时,在取出汽缸330向前行进时,在通过如上述的排气阀210的通道212之后,推动转子R而使转子R从模具主体110脱离,从而取出转子。
通过如上述的本发明的转子铸造方法,能够提高熔化液的填充率而容易提高铸造质量。
下面,对通过本发明而铸造的情况与通过以往的铸造方法而铸造的情况进行比较来说明。
图14是利用以往技术而铸造的上部端环的剖面照片,图15是利用本发明而铸造的上部端环的剖面照片。如图14所示,在利用以往技术而铸造的情况下,因未能排放的空气,熔化液的填充率为约79%,组织不够紧密,在有些地方发生气孔。但是,如图15所示,在利用本发明而铸造的情况下,随着在注入熔化液之前对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进行排放,从而熔化液的填充率为约98%,组织紧密。
以上说明的只不过是通过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而这些变更范围也具备本发明的技术精神。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因此在制造家电及产业用的AC感应电动机转子等时非常有用。

Claims (13)

1.一种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该转子铸造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其供转子的磁芯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中;排气单元,其在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及加压部组件,其对填充到上述模具组件中的熔化液进行加压,
上述转子铸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排气单元包括:真空泵,其将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气阀,其选择性地对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进行封闭;结合部件,其与上述排气阀结合;及杆,其一侧与上述结合部件连接,另一侧以自由端的方式位于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的熔化液注入部,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进行移动,通过杠杆原理而使上述结合部件及上述排气阀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具组件包括:中空的模具主体,其供上述磁芯插入;第一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一侧而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一侧面;及第二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随着上述排气阀的动作而进行移动,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另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组件包括:取出汽缸,其推动铸造完成的转子而取出铸造完成的转子;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取出汽缸,
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包括供上述排气阀的一部分插入的排气阀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气阀包括:圆锥部,其具有插入到上述排气阀插入孔内的外径,向上述排气阀插入孔外延伸,并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而在周围面形成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及通道,其供上述取出汽缸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气阀还包括插入槽,该插入槽供上述结合部件的一侧端部插入而进行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部件包括:一对桥部件,它们分别插入到上述插入槽内而被固定;及插入部,其供上述杆的一侧端部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在一侧端部插入到上述插入部内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销而进行了铰链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部和上述杆分别具有彼此之间球面接触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分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下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分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组件还包括多个挤压筒,该多个挤压筒通过上述驱动部而进行驱动,进行加压,以提高上述上部端环的填充率,
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还包括多个挤压筒插入孔,该多个挤压筒插入孔供上述多个挤压筒插入。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包括:密封部件,其对上述模具主体的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注入孔,其贯通上述密封部件,使熔化液注入到上述模具主体侧;及空气排放孔。
13.一种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方法,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而铸造出转子,
该转子铸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使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其中,该连通线是通过将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的;
利用通过上述熔化液的注入压而动作的上述排气单元,由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对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进行密封;
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而进行加压,铸造出上述转子;及
上述取出汽缸向前行进而取出上述转子。
CN201480010922.9A 2013-12-17 2014-08-06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Active CN105073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56840A KR101551810B1 (ko) 2013-12-17 2013-12-17 지렛대 제어식 벤트 기능을 갖는 회전자 주조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 주조방법
KR10-2013-0156840 2013-12-17
PCT/KR2014/007283 WO2015093708A1 (ko) 2013-12-17 2014-08-06 지렛대 제어식 벤트 기능을 갖는 회전자 주조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 주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3303A CN105073303A (zh) 2015-11-18
CN105073303B true CN105073303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403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0922.9A Active CN105073303B (zh) 2013-12-17 2014-08-06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17427B2 (zh)
KR (1) KR101551810B1 (zh)
CN (1) CN105073303B (zh)
WO (1) WO20150937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0202A (zh) * 2016-11-11 2018-12-21 艾科塔·侯赛因·G·米斯特里 新型交流电动机用铜转子压铸机及压铸工艺
CN117399574B (zh) * 2023-12-13 2024-03-01 泰州市华盛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管件的铸造模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396A (zh) * 2003-05-16 2005-02-02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真空铸造用模具
KR20070049480A (ko) * 2005-11-08 2007-05-1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저압 주조금형의 가스 배출장치
KR101071280B1 (ko) * 2009-08-12 2011-10-07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스퀴즈 바 가압 방식의 회전자 주조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 주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60757U (zh) * 1987-10-09 1989-04-18
JP2953990B2 (ja) * 1995-05-19 1999-09-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電動機の籠形回転子の導体鋳造装置
JP3942769B2 (ja) * 1998-07-21 2007-07-11 株式会社ダイ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金型鋳造用ガス抜き装置
JP4738638B2 (ja) * 2001-05-30 2011-08-0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モータロータ用ガイカスト装置
KR101001340B1 (ko) 2008-07-23 2010-12-14 (주)선양기계금속 알루미늄 회전자 원심주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396A (zh) * 2003-05-16 2005-02-02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真空铸造用模具
KR20070049480A (ko) * 2005-11-08 2007-05-1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저압 주조금형의 가스 배출장치
KR101071280B1 (ko) * 2009-08-12 2011-10-07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스퀴즈 바 가압 방식의 회전자 주조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 주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7427B2 (ja) 2017-04-19
KR101551810B1 (ko) 2015-09-09
KR20150070526A (ko) 2015-06-25
CN105073303A (zh) 2015-11-18
JP2016516588A (ja) 2016-06-09
WO2015093708A1 (ko)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9573B (zh) 一种集成低压充型和挤压凝固的铸造装置及方法
KR20100008304A (ko) 이색 사출물 성형 금형 및 성형 방법
KR101994062B1 (ko) 주조 장치 및 주조 방법
US20090229781A1 (en) Multiple ca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073303B (zh)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转子铸造方法
CN205818375U (zh) 带有锁模机构的模具
CN105008067B (zh) 具备滑动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CN102756101A (zh) 一种重型卡车压缩机缸盖的生产方法
CN102434524A (zh) 往复柱塞增力油缸
CN110103381B (zh) 一种定子线圈热模压机以及区间式定子线圈热模压工艺
CN107932811A (zh) 一种干式套管绝缘体真空加气浇注系统及其浇注方法
KR101742953B1 (ko) 고압주조용 오버플로우 벤팅 시스템
CN108326107A (zh) 无充液式异型管液压成形方法及装置
CN204799926U (zh) 基板渗金属设备
CN207547362U (zh) 一种汽车车身零件单止口的成型装置
CN107627533B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的制造方法及门体、制冷设备
KR101071280B1 (ko) 스퀴즈 바 가압 방식의 회전자 주조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 주조방법
CN103747895A (zh) 压铸机以及压铸方法
JP2012020460A (ja) 樹脂製電池ケースの成形方法
CN205154959U (zh) 一种制动器励磁线圈
CN207013700U (zh) 一种震动消泡压铸机注料器
CN106697643B (zh) 一种撑货器脚垫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61482A (ja) ピストンの鋳造方法
CN202070742U (zh) 4500吨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
CN207013695U (zh) 一种压铸机注熔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