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4835B -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 Google Patents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4835B
CN105064835B CN201510467564.0A CN201510467564A CN105064835B CN 105064835 B CN105064835 B CN 105064835B CN 201510467564 A CN201510467564 A CN 201510467564A CN 105064835 B CN105064835 B CN 105064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vehicle
executive component
gea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75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4835A (zh
Inventor
肖平
王刚
高洪
时培成
张伟
于全毅
潘道远
周加冬
唐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675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4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4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4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4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4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包括升降执行元件、动力组件和磁流变阻尼器,升降执行元件是与车辆上的玻璃接触或连接,动力组件是用于产生使升降执行元件上升的驱动力,磁流变阻尼器是设置于升降执行元件的下方,且在升降执行元件下降时对升降执行元件提供阻尼力。本发明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可以实现设于车辆,如大型客车上的车窗玻璃的升降,而且通过设置可在升降执行元件下降时对升降执行元件提供阻尼力磁流变阻尼器,由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作用,可以使车窗玻璃下降更加平稳,从而可以提高车窗玻璃下降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设于车辆上的车窗玻璃升降的玻璃升降器。
背景技术
玻璃升降器是实现车辆上的玻璃升降的重要部件,它是汽车驾驶员或乘员每天都使用,而且使用频次最多的机构之一。无论是从整车,还是从附件方面来说,也都是售后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之一。玻璃升降器的发展,是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开始,人们只是通过人力手动来操纵玻璃的开闭。后来,随着电气工业的发展,从高档豪华车来始,渐渐开始采用电子装置来操控玻璃的开闭。
但是,如今很少在客车等大型客车上安装自动玻璃升降装置的,由于人手动升玻璃,人在玻璃把手上的输入力很不稳定,频繁使用很容易使玻璃把手等升降装置破坏,采用玻璃自动升降器会实现玻璃的快速升降,但玻璃下降时的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如今安全、节能与环保是目前汽车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个能频繁使用的机构里采用节能措施,可想而知,能减少能量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用于实现设于车辆上的车窗玻璃的升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包括:
升降执行元件,其与车辆上的玻璃接触或连接;
动力组件,其用于产生使升降执行元件上升的驱动力;以及
磁流变阻尼器,其设置于升降执行元件的下方,且在升降执行元件下降时对升降执行元件提供阻尼力。
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
缸筒;
活塞杆,其伸出端与所述升降执行元件接触或连接;
活塞总成,设置于缸筒内且与活塞杆连接;以及
阻尼调节装置,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且位于缸筒内的隔磁罩和与隔磁罩连接且用于提供使其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所述活塞总成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本体、设置于活塞本体上的永磁体和设置于活塞本体两端的隔磁盘,永磁体位于两个隔磁盘之间。
所述隔磁盘为圆形,且隔磁盘的外直径与所述活塞本体的外直径相等。
所述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隔磁盘上的密封件。
所述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磁罩内部的导磁罩,导磁罩内部具有容纳所述活塞总成的空腔体。
所述隔磁罩和所述导磁罩的侧壁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通孔。
本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动力组件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升降执行元件的第一传动机构。
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动力传递通断的开关装置。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用于将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能量储存起来的蓄能装置。
本发明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可以实现设于车辆,如大型客车上的车窗玻璃的升降,而且通过设置可在升降执行元件下降时对升降执行元件提供阻尼力磁流变阻尼器,由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作用,可以使车窗玻璃下降更加平稳,从而可以提高车窗玻璃下降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执行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开关装置与蓄能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蓄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第一棘轮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棘轮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磁流变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A-A剖视图;
图12是隔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导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活塞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具有本发明的玻璃升降器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磁流变阻尼器处于无阻尼状态时活塞本体处的放大图;
图18是磁流变阻尼器处于有阻尼状态时活塞本体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
1、玻璃;2、升降执行元件;21、第一升降杆;22、第二升降杆;23、滑槽;3、底板;4、第一传动机构;41、第一齿轮;42、导向杆;43、转臂;44、第一支撑杆;5、动力组件;51、第一拉绳;52、第一护套;53、蓄能装置;531、盖板;532、卷簧;533、第三外齿圈;534、旋转壳体;54、第一棘轮齿轮;541、第一外齿圈;542、第一内旋齿;55、第二棘轮齿轮;551、第二外齿圈;552、第二内旋齿;56、齿条;57、导轨;58、第三齿轮;59、第四齿轮;510、第五齿轮;511、第六齿轮;512、第三支撑杆;513、第四支撑杆;514、顶升弹簧;515、转轴;6、磁流变阻尼器;61、轴;62、键;63、齿轮传动机构;64、缸筒;65、活塞杆;66、活塞本体;67、导磁罩;671、第一罩体;672、第一端盖;673、第一通孔;68、隔磁罩;681、第二罩体;682、第二端盖;683、第二通孔;69、密封件;691、第三罩体;692、第三端盖;693、第三通孔;610、第一隔磁盘;611、第二隔磁盘;612、永磁体;613、阻磁体;614、键;615、外空心轴;616、内空心轴;617、螺母;618、螺母;619、螺母;620、螺母;7、开关装置;71、推杆;72、第二齿轮;73、第一锁止块;74、第二锁止块;75、回位弹簧;76、第二支撑杆;77、第二拉绳;78、第二护套;8、车地板;9、托板;10、悬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用于实现设于车辆上的车窗玻璃的升降。本玻璃升降器包括升降执行元件2、动力组件5和磁流变阻尼器6,升降执行元件2是用于与车辆上的玻璃接触或连接,动力组件5是用于产生使升降执行元件2上升的驱动力,磁流变阻尼器6是设置于升降执行元件2的下方,且在升降执行元件2下降时可以对升降执行元件2提供阻尼力,由于磁流变阻尼器6的阻尼作用,可以使车窗玻璃下降更加平稳,从而可以提高车窗玻璃下降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本玻璃升降器还包括一个底板3和设置于底板3上且用于将动力组件5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升降执行元件2的第一传动机构4,磁流变阻尼器6和动力组件5均设置于底板3上。如图2所示,升降执行元件2包括第一升降杆21和第二升降杆22,第一升降杆21为T型杆,上端横杆部用于在玻璃的下方托住玻璃,第二升降杆22为与第一升降杆21的横杆部相平行的直杆。第一升降杆21的下端竖杆部与下方的第二升降杆22固定连接,形成工字型结构的升降执行元件2。动力组件5产生的驱动力经第一传动机构4传递至升降执行元件2,从而能够驱动升降执行元件2上升,升降执行元件2推动上方的玻璃同步上升,从而能够实现车窗的关闭。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传动机构4包括垂直设置于底板3上的第一支撑杆44、通过横轴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4上的第一齿轮41和垂直设置于第一齿轮41上的转臂43。升降执行元件2由转臂43驱动作直线运动,在第二升降杆22上设有让转臂43插入的滑槽23,滑槽23为沿第二升降杆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第一齿轮41的旋转,可以由转臂43驱动升降执行元件2上升。
如图3所示,第一齿轮41为圆柱齿轮,转臂43的端部与第一齿轮41的侧部固定连接,且转臂43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一齿轮41的一侧伸出。转臂43在第一齿轮41上设置成偏心的状态,第一齿轮41旋转时可带动转臂43同步旋转。第一支撑杆44与第一升降杆21的竖杆部相平行,第一齿轮41的轴线与底板3相平行。转臂43通过第二升降杆22上设置的滑槽23驱动升降执行元件2作直线运动,在底板3上还设有为升降执行元件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的两个导向杆42,导向杆42与第一支撑杆44相平行,第二升降杆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让导向杆42穿过的通孔。第一传动机构4的转臂43插入滑槽23内,与升降执行元件2相配合构成曲柄移动导杆机构。
为了节约能源,本发明的玻璃升降器的动力来自于对车辆悬架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因此本发明的玻璃升降器的动力组件5包括能量采集装置和用于将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能量储存起来的蓄能装置。
如图1和图6所示,能量采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底板3上的导轨57、设置于导轨57下方的顶升弹簧514、竖直设置于导轨57上的齿条56、竖直设置于底板3上的第三支撑杆512和第四支撑杆513、与齿条56啮合的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通过转轴515设置于第四支撑杆513上的第六齿轮511以及设置于第三支撑杆512上的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和第五齿轮510。第一棘轮齿轮54与第三齿轮58通过设置于第三支撑杆512上的横轴连接成一体,第二棘轮齿轮55与第五齿轮510通过设置于第三支撑杆512上的另一根横轴连接成一体,第四齿轮59通过第三根横轴设置于第三支撑杆512上,第二棘轮齿轮55位于第一棘轮齿轮54的下方,第四齿轮59位于第三齿轮58与第五齿轮510之间。第三齿轮58和第四齿轮59与第六齿轮511保持啮合,第四齿轮59与第五齿轮510保持啮合,第六齿轮511的轴线并与第一齿轮41的轴线相平行。导轨57与第三支撑杆512和第四支撑杆513相平行,齿条56在导轨57上为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齿条56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分别进行转动,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分别通过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和第五齿轮510带动第六齿轮511转动,第六齿轮511通过转轴515与蓄能装置连接,将采集的振动能量传递至蓄能装置。
考虑到蓄能装置是通过卷簧532进行蓄能,而齿条56是作升降运动的,因此将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设置成仅对第六齿轮511产生单向的驱动力。顶升弹簧514推动齿条56上升时,齿条56驱动第一棘轮齿轮54顺时针转动,第一棘轮齿轮54通过第三齿轮58带动第六齿轮511转动;齿条56下降时,驱动第二棘轮齿轮55逆时针转动,第二棘轮齿轮55通过第五齿轮510和第四齿轮59带动第六齿轮511转动。通过设置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确保第六齿轮511始终按照同一方向转动,将采集的振动能量传递至蓄能装置。
第一棘轮齿轮54和第二棘轮齿轮55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类似于现有技术的内啮合棘轮,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轮齿轮54的结构如图8所示,第一棘轮齿轮54包括与齿条56啮合的第一外齿圈541和处于第一外齿圈54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三齿轮58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内旋齿542,第一内旋齿54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一外齿圈541的内侧为与第一内旋齿54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一内旋齿54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一外齿圈541只能驱动第一内旋齿54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六齿轮511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如图9所示,第二棘轮齿轮55与第一棘轮齿轮54的结构相同,第二棘轮齿轮55包括与齿条56啮合的第二外齿圈551和处于第二外齿圈55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五齿轮510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内旋齿552,第二内旋齿55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二外齿圈551的内侧为与第二内旋齿55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二内旋齿55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二外齿圈551只能驱动第二内旋齿55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六齿轮511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
如图16所示,本玻璃升降器是设置于车辆内部,主要部分设置于车地板的下方,车辆内部位于非簧载质量和车地板之间具有一托板,本玻璃升降器即设置于该托板上,底板3与托板固定连接,升降执行元件2向上伸出于玻璃相接触或相连接。如图6所示,本玻璃升降器的能量采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拉绳51和套设于第一拉绳51上的第一护套52,第一拉绳51的上端与齿条56固定连接,第一拉绳51的下端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连接,第一护套52的上端抵住底板3的底面,第一护套52的下端抵住悬架弹簧的固定端上部的零件。在车辆行驶时产生振动且悬架弹簧拉伸时,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向下拉动第一拉绳51,第一拉绳51拉动齿条56向下移动,齿条56下降,即可通过第二棘轮齿轮55、第五齿轮510、第四齿轮59和第六齿轮511将采集的振动能量传递至蓄能装置。当悬架弹簧压缩时,第一拉绳51被释放,此时齿条56下方的顶升弹簧514推动齿条56向上移动,齿条56上升,即可通过第一棘轮齿轮54、第三齿轮58和第六齿轮511将采集的振动能量传递至蓄能装置。顶升弹簧514为夹在齿条56与底板3之间的压缩弹簧,且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
如图7所示,蓄能装置包括卷簧532、旋转壳体534、盖板531和第三外齿圈533,旋转壳体534为内部中空的圆形壳体结构,卷簧532设置于旋转壳体534的内部,盖板531用于封闭旋转壳体534的端部开口。转轴515插入旋转壳体534内,且两者同轴,卷簧532的一端与转轴515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壳体534连接。第三外齿圈533与旋转壳体534同轴固定连接,第六齿轮511转动时,通过转轴515带动卷簧532收卷蓄能。卷簧532释放时,可以使旋转壳体534及其上的第三外齿圈533转动,第三外齿圈533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机构4。
本玻璃升降器还包括在动力组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4之间设置且用于控制动力传递通断的开关装置7。当需要车窗玻璃上升时,开关装置7作相应动作,将动力组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线连通,蓄能装置释放能量,产生的动力经第一传动机构4传递至升降执行元件2,最终使玻璃上升。如图4和图5所示,该开关装置7包括竖直设置于底板3上的第二支撑杆76、水平设置于第二支撑杆76上的推杆71和可旋转的设置于推杆71上的第二齿轮72,第二支撑杆76与第一支撑杆44相平行且位置相邻,推杆71与转臂43和转轴515相平行,推杆71并位于第一齿轮41与第三外齿圈533之间。推杆71沿其长度方向为可直线移动的,推杆71移动时能够带动其上的第二齿轮72同步移动。当第二齿轮72移动至第一齿轮41与第三外齿圈533之间时,第二齿轮72与第一齿轮41与第三外齿圈533保持啮合,此时动力传递路线连通。推杆71上还设有一个第一锁止块73和一个第二锁止块74,第二齿轮72位于第一锁止块73与第二锁止块74之间,第一锁止块73和第二锁止块74是用于嵌入第三外齿圈533的齿槽中将第三外齿圈533锁定,避免其转动。第一锁止块73位于推杆71的端部,第二锁止块74位于第二齿轮72与回位弹簧75之间,推杆71可以带动其上的两个锁止块和第二齿轮72移动。当第二锁止块74移动至刚好与第三外齿圈533脱离啮合时,第一锁止块73移动至将要与第三外齿圈533啮合的位置处,此时第二齿轮72还是保持与第三外齿圈533和第一齿轮41啮合状态,卷簧532驱动第三外齿圈533旋转,第三外齿圈533通过第二齿轮72再驱动第一齿轮41旋转,从而使玻璃升降器处于升玻璃状态;当推杆71继续移动使第二齿轮72完全脱离与第三外齿圈533和第一齿轮41啮合时,第一锁止块73嵌入第三外齿圈533的齿槽中,从而锁住第三外齿圈533,使其不能旋转,而第一齿轮41处于自由状态,从而使玻璃能够依靠自身重力进行下降。
实现开关装置7的推杆71的移动,可以通过设置驱动器对推杆71提供驱动力,驱动器可以为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装置7采用拉绳拉动推杆7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拉绳77的一端与推杆71连接,第二拉绳77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车辆内部操纵位置处,通过拉动第二拉绳77,可以使推杆71在第二支撑杆76上进行直线移动。推杆71上设置的回位弹簧75是用于推杆71的复位,回位弹簧75为夹在第二支撑杆76与第二锁止块74之间的压缩弹簧,且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
本发明的玻璃升降器是设置成在玻璃需上升时通过动力组件5产生驱动力,在玻璃下降时动力组件5不产生驱动力,玻璃上升时磁流变阻尼器6只起弱阻尼作用,玻璃下降时磁流变阻尼器6起强阻尼作用,使玻璃下降更平稳,而且可以节能。
磁流变阻尼器6的结构如图10至图15所示,其包括缸筒64、活塞杆65、活塞总成和阻尼调节装置,缸筒64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筒体,缸筒64的内部中空部分为储存有磁流变液的圆柱形的内腔体。活塞总成设置于缸筒64的内腔体中,活塞杆65的下端插入缸筒64内与活塞总成固定连接,活塞杆65的上端伸出于缸筒64外与第二升降杆22连接。阻尼调节装置包括套设于活塞杆65上且位于缸筒64内的隔磁罩68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提供的驱动力使隔磁罩68转动,以调节隔磁罩68的位置。
如图10所示,活塞总成包括套设于活塞杆65上的活塞本体66、设置于活塞本体66上的永磁体612和设置于活塞本体66两端的隔磁盘,永磁体612位于两个隔磁盘之间。活塞本体66为截面呈工字型的回转体,且为柱形体,活塞本体66并与活塞杆65同轴固定连接。活塞本体66的外直径小于缸筒64的内直径。
如图10所示,活塞本体66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永磁体612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在活塞本体66的外壁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形成的环形凹槽。永磁体612即嵌入该定位槽中固定。设置于活塞本体66端部的两个隔磁盘分别为第一隔磁盘610和第二隔磁盘611,第一隔磁盘610和第二隔磁盘611的结构相同,均为圆盘状结构,且第一隔磁盘610和第二隔磁盘611的外直径与活塞本体66的外直径大小相等,且三者为同轴固定连接。活塞本体66各端分别设置一个隔磁盘,在两个隔磁盘的作用下,活塞本体66与缸筒64部分的磁力线将垂直于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运动的方向,从而使阻尼器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
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内置的电磁线圈在阻尼通道内产生磁场,但是会产生故障安全和磁流变液静置沉降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综合性能,本发明玻璃升降器采用的磁流变阻尼器在活塞本体66上设置永磁体612,并采用了隔磁罩68将永磁体612罩住,这样阻尼通道内便没有磁场,于是没有了阻尼力,采用这样的方式调节阻尼力大小。
如图10所示,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隔磁罩68内部的导磁罩67,导磁罩67的内部具有容纳活塞总成的空腔体,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的侧壁并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通孔。如图13所示,导磁罩67为柱形体,包括圆环形的第一罩体671和圆盘状的第一端盖672,第一端盖672与第一罩体67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罩体671的内部为容纳活塞总成的空腔。如图12所示,隔磁罩68为柱形体,包括圆环形的第二罩体681和圆盘状的第二端盖682,第二端盖682与第二罩体68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罩体681的内部为容纳导磁罩67的空腔,隔磁罩68内的空腔的直径与第一罩体671的外直径大小相等,第一罩体671的外圆面与第二罩体681的内圆面相贴合,第一端盖672的外端面与第二端盖682的内端面相贴合,使得导磁罩67和隔磁罩68为同轴固定连接。设置导磁罩67的作用为:如果没有导磁罩67,当隔磁罩68罩在永磁体612上时,由于磁力线必须从N极返回S极,于是磁力线就有可能从隔磁罩68缝隙等处漏到阻尼通道处,而产生阻尼力;当隔磁罩68内使用了导磁罩67后,在隔磁罩68内就由于有导磁罩67的导磁作用,就可以在永磁体612周围产生封闭磁场,于是在隔磁罩68的作用下,其内部磁场不会泄漏到隔磁罩68之外。总而言之,导磁罩67是为了使隔磁罩68更好的隔磁,防止磁泄漏。
如图11和图15所示,永磁体612为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且在活塞本体66的定位槽中沿周向均布有多个,而且在活塞本体66的定位槽中并设有阻磁体613,阻磁体613设置于相邻两个永磁体612之间,阻磁体613也为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与永磁体612结构相同。永磁体612与阻磁体613的厚度相同,阻磁体613的各端端面分别与两侧的永磁体612的端面贴合。如图13所示,导磁罩67的外表面上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第一通孔673,第一通孔673为从一端的第一端盖672的端面开始沿第一罩体671轴线方向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端盖672的端面上,第一通孔673并在第一罩体671的侧壁上形成矩形的开口;如图12所示,隔磁罩68的外表面上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第二通孔683,第二通孔683为从一端的第二端盖682的端面开始沿第二罩体681轴线方向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二端盖682的端面上,第二通孔683并在第二罩体681的侧壁上形成矩形的开口;第一通孔673与第二通孔683的位置对齐且两个通孔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一通孔673和第二通孔683分别在第一罩体671和第二罩体681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并与阻磁体613和永磁体612的个数相同。当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转动时使第一通孔673和第二通孔683与阻磁体613位置对齐,位于同一径向线上时,阻磁体613使第一通孔673和第二通孔683封闭,起到隔磁效果。当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转动时使阻磁体613位于两个相邻第一通孔673之间时,第一通孔673和第二通孔683与永磁体612位置对齐,位于同一径向线上时,磁流变液可以从第一通孔673和第二通孔683穿过。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上的通孔为沿轴向贯穿设置,从而可以在活塞总成的周围形成让磁流变液通过的阻尼通道,阻尼通道使缸筒内腔体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能够连通。设置于各个永磁体612两侧的阻磁体613的作用是起隔磁作用,防止磁泄露,使所有磁力线都从阻尼通道内通过。
如图10所示,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隔磁罩68上的密封件69,该密封件69是用于避免隔磁罩68与缸筒64内壁之间产生能够让磁流变液通过的间隙,确保磁流变液是从隔磁罩68上的第二通孔683中穿过。如图14所示,该密封件69为柱形体,包括圆环形的第三罩体691和圆盘状的第三端盖692,第三罩体691的内部为容纳隔磁罩68的空腔,第三端盖692与第三罩体69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三端盖692将第三罩体691的两端封闭。密封件69的第三罩体691夹在第二罩体681与缸筒的内壁面之间,起到密封效果。另外,密封件69的外表面上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第三通孔693,第三通孔693为从一端的第三端盖692的端面开始沿第三罩体691轴线方向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三端盖692的端面上,第三通孔693并在第第三罩体691的侧壁上形成矩形的开口;第三通孔693与第二通孔683的个数相同且两个通孔的尺寸大小相同,各个第三通孔693分别与一个第二通孔683的位置对齐。
如图10所示,驱动机构包括与隔磁罩68连接的连接轴。磁流变阻尼器6工作产生阻尼力时,活塞杆65是沿轴向直线移动,磁力线要与缸筒64内的磁流变液相作用,因此需使隔磁罩68、导磁罩67和密封件69先转动一定角度,使其上的通孔与阻磁体613错开,转至与永磁体612对齐的位置处。连接轴包括套设于活塞杆65上的内空心轴616和套设于内空心轴616上的外空心轴615,外空心轴615一端插入缸筒64内,另一端伸出于缸筒64外。外空心轴615和内空心轴61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轴,内空心轴616通过键614与外空心轴615滑动连接,外空心轴615通过键614带动内空心轴616同步转动,内空心轴616并能相对外空心轴615沿轴向直线移动,隔磁罩68、导磁罩67和密封件69并与内空心轴616固定连接。
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罩体671的两端分别由一个第一端盖672封闭,且一端的第一端盖672上设置让内空心轴616穿过的孔,另一端的第一端盖672上设置让活塞杆65穿过的孔;第二罩体681的两端分别由一个第二端盖682封闭,且一端的第二端盖682上设置让内空心轴616穿过的孔,另一端的第二端盖682上设置让活塞杆65穿过的孔;第三罩体691的两端分别由一个第三端盖692封闭,且一端的第三端盖692上设置让内空心轴616穿过的孔,另一端的第三端盖692上设置让活塞杆65穿过的孔。如图1所示,导磁罩67、隔磁罩68和密封件69形成的总成由螺母617、620进行固定,螺母617设置于内空心轴616上,螺母620设置于活塞杆65上。如图10所示,活塞总成在活塞杆65上由螺母618、619进行固定,螺母618、619设置于活塞杆65上,且螺母618位于内空心轴616与第一隔磁盘610之间,螺母619位于导磁罩67与第二隔磁盘611之间。
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提供源动力的驱动器,驱动器可以为电机,如图10所示,电机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63与连接轴连接,电机轴通过轴61与齿轮传动机构63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传动机构63的从动齿轮与外空心轴615同轴固定连接。电机运转,通过齿轮传动机构63和连接轴,最终可以驱动隔磁罩68及其上的导磁罩67和密封件69同步转动,并能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转时间来调节隔磁罩68、导磁罩67和密封件69的转动角度,达到调节屏蔽磁场范围的目的。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采用的齿轮传动机构63为圆柱齿轮机构,包括设置于轴63上的主动圆柱齿轮和设置于外空心轴615上的从动圆柱齿轮,外空心轴615在缸筒64上仅能转动,内空心轴616与活塞杆65仅能相对转动。
如图1所示,磁流变阻尼器6在底板3上为竖直设置,磁流变阻尼器6位于两个导向杆42之间,且与两个导向杆42相平行。磁流变阻尼器6的缸筒64下端与底板3固定连接,活塞杆65上端向上伸出与上方的第二升降杆22连接。当玻璃上升不需要磁流变阻尼器6提供阻尼力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的连接轴旋转一定角度,调节隔磁罩68的位置,使隔磁罩68带动导磁罩67转动,当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上的第二通孔683和第一通孔673与各个阻磁体613位置对齐时,此时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上处于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封闭部与各个永磁体612位置对齐,永磁体612产生的磁场被屏蔽,不能对隔磁罩68外的磁流变液产生作用,于是阻尼力减小或者不产生阻尼,如图17所示。当玻璃下降需要磁流变阻尼器6提供阻尼力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的连接轴旋转一定角度,调节隔磁罩68的位置,使隔磁罩68带动导磁罩67转动,当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上的第二通孔683和第一通孔673与各个永磁体612位置对齐时,此时隔磁罩68和导磁罩67上处于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封闭部与各个阻磁体613位置对齐,永磁体612产生的磁场不会被屏蔽,如图18所示,此时磁流变阻尼器6能够对升降执行元件2提供阻尼力,使玻璃平稳下降。
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可以使隔磁罩68上的第二通孔683与永磁体612处于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重叠的状态,永磁体612产生的磁场不会被屏蔽,此时磁流变阻尼器6产生的阻尼力最大;也可以使隔磁罩68上的封闭部与永磁体612处于完全重叠的状态,永磁体612产生的磁场完全被屏蔽,此此时磁流变阻尼器6产生的阻尼力最小,接近于零,如图1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活塞总成的永磁体612和阻磁体613均设有四个,相应的第一通孔673、第二通孔683和第三通孔693也均设有四个。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执行元件,其与车辆上的玻璃接触或连接;
动力组件,其用于产生使升降执行元件上升的驱动力;以及
磁流变阻尼器,其设置于升降执行元件的下方,且在升降执行元件下降时对升降执行元件提供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
缸筒;
活塞杆,其伸出端与所述升降执行元件接触或连接;
活塞总成,设置于缸筒内且与活塞杆连接;以及
阻尼调节装置,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且位于缸筒内的隔磁罩和与隔磁罩连接且用于提供使其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本体、设置于活塞本体上的永磁体和设置于活塞本体两端的隔磁盘,永磁体位于两个隔磁盘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盘为圆形,且隔磁盘的外直径与所述活塞本体的外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隔磁盘上的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磁罩内部的导磁罩,导磁罩内部具有容纳所述活塞总成的空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和所述导磁罩的侧壁设有让磁流变液通过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动力组件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升降执行元件的第一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动力组件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升降执行元件的第一传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动力组件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升降执行元件的第一传动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动力传递通断的开关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动力传递通断的开关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用于将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能量储存起来的蓄能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用于将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能量储存起来的蓄能装置。
CN201510467564.0A 2015-07-29 2015-07-29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Active CN105064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7564.0A CN105064835B (zh) 2015-07-29 2015-07-29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7564.0A CN105064835B (zh) 2015-07-29 2015-07-29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4835A CN105064835A (zh) 2015-11-18
CN105064835B true CN105064835B (zh) 2017-03-08

Family

ID=5449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7564.0A Active CN105064835B (zh) 2015-07-29 2015-07-29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4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2716B (zh) * 2020-10-16 2022-09-06 武汉华中天经通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断电自动收藏装置
CN114249268B (zh) * 2021-11-26 2024-03-29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用于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辅助升降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4993B2 (ja) * 1999-12-24 2006-01-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KR100587936B1 (ko) * 2004-06-28 2006-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어 윈도우 글래스의 승강 완충장치
DE102004062167B4 (de) * 2004-12-17 2007-07-05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Fensterheberanordnung
KR100774418B1 (ko) * 2006-08-10 2007-11-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파워윈도우의 레귤레이터 장치의 도어글래스 지지구조
CN101315011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李振德 手动、电动、遥控、智能控制一体门窗玻璃升降器
CN201883840U (zh) * 2010-12-10 2011-06-29 戴绍国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CN203835129U (zh) * 2014-04-30 2014-09-17 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器
CN204941134U (zh) * 2015-07-29 2016-01-06 安徽工程大学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4835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41134U (zh)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CN105064835B (zh) 适于车辆的玻璃升降器
CN110259233B (zh) 一种吊装旋锁机械结构
CN101214645A (zh) 单滑道套筒机械手
CN107747450A (zh) 双开塞拉门系统
CN201679370U (zh)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
CN202120521U (zh) 可升降显示系统
CN110816330B (zh) 一种隐藏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7728211U (zh) 单开移门系统
CN107740652A (zh) 单开移门系统
CN207686502U (zh) 双开移门系统
CN107762332A (zh) 螺旋驱动控制系统
CN207069807U (zh) 一种管状电机
CN205824145U (zh) 一种助力车的自动换挡装置
CN103590667B (zh) 一种自旋上锁的拉栓式磁力锁
CN206641555U (zh) 一种实验室用计算机教学设备
CN207761494U (zh) 螺旋驱动控制系统
CN102733655B (zh) 一种密码锁执手
CN102765436B (zh) 一种非人力车辆用的可自锁支架装置
CN207686501U (zh) 双开塞拉门系统
CN107724854A (zh) 双开移门系统
CN208784924U (zh) 一种妇产科科室用多功能工作台
CN103806781A (zh) 开关柜活门的控制装置
CN207453745U (zh) 自动门驱动系统的传动组件
CN207668852U (zh) 一种气门嘴自动锁螺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