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392A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30392A CN105030392A CN201510436632.7A CN201510436632A CN105030392A CN 105030392 A CN105030392 A CN 105030392A CN 201510436632 A CN201510436632 A CN 201510436632A CN 105030392 A CN105030392 A CN 1050303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ck body
- overlay film
- far
- film frame
- described 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开放,远端为膜状闭合结构或网条和生物膜相结合的闭合结构,远端并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支架主体为圆管状,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本发明同时提供其在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支架便于治疗分叉处不同角度和形态的动脉瘤,更好地封闭动脉瘤,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动脉瘤治疗后的复发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膨胀性疾病。脑动脉瘤属于周围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产生的瘤样突起,突起的动脉瘤瘤壁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变薄并最终破裂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症状重、无明显先兆,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但外科手术夹闭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以及恢复时间都很长,不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随着微创性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也逐渐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主导技术。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主要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使得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合并达到解剖治愈。对于位于动脉分叉处的宽颈动脉瘤而言,单纯弹簧圈不容易栓塞,往往需要支架辅助栓塞(如图1);这时,需要分别置入两个支架进入血管的两个主要分支内,才能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共有三步:第一步,置入第一个支架(图1中的标号7);第二步,交叉置入第二个支架(图1中的标号8);第三步,将微导管通过交叉置入的两个支架放入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图1中的标号9)栓塞。这样的步骤操作比较繁琐,支架对血管的影响范围也广,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分支血管管壁增生、狭窄甚至闭塞;在置入操作时,复杂的操作也可能引发血栓形成,造成不必要的栓塞并发症。另外,如果只植入一个支架,又不能很好地封闭动脉瘤口部、进行安全治疗。以上这种支架以及操作方法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的支架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的血管支架及其应用,便于放置和治疗分叉处动脉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术中用微导丝或微导管进行瘤腔栓塞而人为刺破动脉瘤发生大出血,提高分叉处动脉瘤的治愈率,降低治疗后动脉瘤的复发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开放,远端覆膜为闭合结构;所述支架主体为圆管状,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为生物相容性膜或网条和生物相容性膜共同组成的封闭结构;当生物相容性膜和网条同时存在时,网条位于生物相容性膜的远端面或近端面;即生物相容性膜和网条为双层结构,生物相容性膜的近端面为生物相容性膜靠近支架主体近端一侧的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倾斜形成不同的角度,即闭合结构所在平面与圆管状的支架主体的轴线成锐角,以配合不同形态和角度的动脉瘤。
更优的,所述生物相容性膜中央设置中心孔,便于微导丝的通过和导引;生物相容性膜的中央即为支架主体的轴线与生物相容性膜相交的点所在位置。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尾部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或丝状材料编织。
优选的,本发明的支架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外沿设置环形金属丝,提高覆膜结构的稳定性,有效保护生物相容性膜不受损坏。
本发明顶端覆膜支架的支架主体为钛丝、钨丝、镍钛合金丝、钽丝、不锈钢丝、金合金丝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或选择可吸收材料或医用材料,如:聚碳酸酯、聚酸酐共聚物、凝胶或镁合金。
所述生物相容性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本发明同时提供该顶端覆膜支架的应用,其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本发明的支架释放时,将微导丝通过顶端生物相容性膜的中心孔,置于分叉处的动脉分支内,将支架沿着导丝送到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口,释放支架。
本发明顶端覆膜支架与导引导丝、输送微导管、输送杆、导引导管配合使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顶端覆膜支架的支架主体具有收缩性,释放状态下外形为网状圆筒形,与动脉瘤处的脑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输送状态下收缩固定于微导管内,并在导引导丝的导引下经导引导管输送至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处,释放而封堵动脉瘤。
所述远端的膜状闭合结构在释放状态下具有封堵动脉瘤血管壁开口的封堵面,为了提高封堵效果,封堵面具有与血管匹配的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支架主体与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可以在分叉处增大对血管的附着力,防止支架脱落,并很好地封堵动脉瘤的口部。
(2)支架远端为生物膜状物或网条与生物膜相结合的封闭结构,只需将支架释放于动脉分叉处,让支架远端覆膜处正对于动脉瘤口部,覆膜就可以直接封闭动脉瘤,使血液无法进入动脉瘤腔内,随时间瘤腔内的血液凝固而闭合动脉瘤,这样的方法更加简单便捷。
(3)支架远端为膜状闭合结构可直接封闭于动脉瘤口部,这优于交叉植入两个支架治疗分叉部脑动脉瘤。同时,这样的操作不仅简化了当前植入一个或两个支架后再将微导丝和微导管伸入动脉瘤腔内进行弹簧圈栓塞的技术,而且一切操作都是在血管内进行,无需将微导丝和微导管伸入到动脉瘤腔内植入弹簧圈进行栓塞,从而避免了微导丝或微导管人为刺破动脉瘤壁引起术中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危险。
(4)支架远端封堵面倾斜形成一定的角度,封堵面具有与血管匹配的倾斜角度,可以用于治疗不同角度的分叉处动脉瘤,并且能够更好地封闭动脉瘤腔,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
(5)生物相容性膜中央的中心孔方便导丝穿过,便于支架的放置。
(6)近端开放,使得血液可以正常通过支架进入远端分支血管。
(7)近端和远端闭合结构的金属标记物便于定位放置位点,当释放支架时,让支架远端的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物位于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口部,固定支架输送杆,逐渐回撤微导管,支架便可以释放于适当位置。此时连接电源,使用电解脱将输送杆从支架解脱并撤出输送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治疗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方法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释放后封闭动脉瘤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释放后封闭动脉瘤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释放后封闭动脉瘤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支架的释放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1支架主体,2生物相容性膜,3网条,4中心孔,5金属标记物,6环形金属丝,7第一个支架,8第二个支架,9弹簧圈,10动脉瘤,11微导丝,12输送杆,13微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实施例1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为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的近端开放,远端为网条3和生物相容性膜2相结合的闭合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为圆管状,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
所述生物相容性膜2中央设置中心孔4。
所述支架主体1近端尾部设置两个金属标记物5。
实施例1支架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所述远端的闭合结构设置两个金属标记物5。
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外沿设置环形金属丝6,提高覆膜结构的稳定性,有效保护生物相容性膜2不受损坏。
本发明可回收支架的支架主体为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本发明可回收支架与导引导丝、微导管、输送杆以及导引导管配合使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可回收支架的支架主体1具有收缩性,释放状态下外形为网状圆筒形,与动脉瘤10处的脑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输送状态下收缩固定于微导管内,并在微导丝的导引下输送至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处。
如图4所示,实施例1在使用时,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的闭合结构在释放状态下作为封堵动脉瘤10血管壁开口的封堵面,中心孔供导丝穿过便于放置,同时便于在动脉瘤10内放置弹簧圈进行治疗。支架主体1的远端外扩,增大了远端的直径,便于卡置在血管分叉处,使支架不易脱落。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远端的闭合结构为生物相容性膜2。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实施例3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为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的近端开放,远端为网条3和生物相容性膜2相结合的闭合结构,所述支架远端覆膜所在平面与支架主体的轴线成75.58°锐角。所述支架主体1为圆管状,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
所述生物相容性膜2中央设置中心孔4。
所述支架主体1近端尾部设置两个金属标记物5。
实施例3的支架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的闭合结构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5。
本发明顶端覆膜支架的支架主体1为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所述生物相容性膜2为聚四氟乙烯膜。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支架主体1远端为无网条的膜状闭合结构,即为生物相容性膜2形成的闭合结构。
如图7所示,当瘤口处分支动脉夹角为75.58°(90°-14.42°)时,实施例4远端封闭结构所在平面与支架主体的轴线的夹角为7558°(90°-14.42°),提高封闭端对瘤口的贴合封闭性。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所在平面与支架主体的轴线成67.22°锐角。
如图10所示,支架主体的远端在支架处于垂直位时呈倾斜状;远端有网条3和生物相容性膜2相结合的闭合结构,用于封闭动脉瘤10口,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这样的操作在治疗动脉分叉形成不同角度的动脉瘤时,避免了弹簧圈植入的操作,只要植入一个顶端覆膜的支架就行了,进一步简化了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手续,降低了可能的人为刺破动脉瘤壁引起大出血的并发症。
当瘤口处分支动脉夹角为67.22°(90°-22.78°)时,实施例5远端封闭结构所在平面与支架主体的轴线的夹角为67.22°(90°-22.78°),提高封闭端对瘤口的贴合封闭性。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支架主体1远端为无网条的膜状闭合结构,即为生物相容性膜2形成的闭合结构。
支架释放方法
如图11所示,在顶端覆膜支架释放时,首先将微导丝11送入动脉分叉处的一个分支动脉,再沿着微导丝11将包含支架的微导管13送至动脉分叉处,撤出微导丝11。然后将支架远端向前推送置于分叉处动脉瘤口处,根据支架主体远端的金属标记物5加以判断位置是否正确;再固定输送杆12,缓慢回撤微导管13,支架便逐渐释放于动脉瘤口处,支架主体远端的生物相容性膜或网条和生物膜的结合结构就顶在动脉瘤口。根据支架远端的金属标记物5的位置,在支架未完全释放时略微调节支架的位置,待位置优良后再完全释放支架,并通电解脱支架,撤出输送杆12和微导管13,完成治疗过程。这样的操作不仅简化了当前植入两个支架后再将微导丝和微导管伸入动脉瘤腔内进行弹簧圈栓塞的技术,而且一切操作都是在血管内进行,没有将微导丝或微导管伸入动脉瘤腔内操作,避免了人为刺破动脉瘤壁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同时,顶端的覆膜结构能够更好地封闭动脉瘤腔,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本发明支架主体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增加了支架主体在动脉分叉处附着血管壁的力,使支架不易脱落。而且,支架顶端封闭面形成不同的倾斜角度,与分叉处的血管角度相匹配,可以更好地封堵动脉瘤口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为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的近端开放,远端覆膜成闭合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为圆管状,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为生物相容性膜(2)或网条(3)和生物相容性膜(2)共同组成的封闭结构;当生物相容性膜(2)和网条(3)同时存在时,网条(3)位于生物相容性膜(2)的远端面或近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所在平面与支架主体(1)的轴线成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膜(2)中央设置中心孔(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近端尾部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或丝状材料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覆膜的闭合结构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5)。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顶端覆膜支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支架释放时将微导丝通过生物相容性膜的中心孔,置于分叉处的动脉分支内,将支架导引到分叉处加以释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6632.7A CN105030392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6632.7A CN105030392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30392A true CN105030392A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443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36632.7A Pending CN105030392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3039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9401A (zh) * | 2016-04-28 | 2016-07-20 | 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 一种用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特型边支球囊支架系统 |
CN107374688A (zh) * | 2017-07-17 | 2017-11-24 | 湖南瑞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管腔内封堵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319533A1 (en) * | 2007-06-22 | 2008-12-25 | Neurovasx, Inc. | Aneurysm occlusion assist device |
CN102762156A (zh) * | 2009-09-04 | 2012-10-31 | 帕尔萨维斯库勒公司 | 用于封闭解剖开口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764170A (zh) * | 2012-07-18 | 2012-11-07 | 吕文峰 | 一种复合功能的血管内支架 |
US20120316632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3 | Bulang Gao | Retrievable covered stent for bifurcation aneurysms |
CN104736071A (zh) * | 2012-08-22 | 2015-06-24 | 菲诺克斯有限公司 | 植入物 |
CN204814292U (zh) * | 2015-07-23 | 2015-12-02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 |
-
2015
- 2015-07-23 CN CN201510436632.7A patent/CN1050303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319533A1 (en) * | 2007-06-22 | 2008-12-25 | Neurovasx, Inc. | Aneurysm occlusion assist device |
CN102762156A (zh) * | 2009-09-04 | 2012-10-31 | 帕尔萨维斯库勒公司 | 用于封闭解剖开口的系统及方法 |
US20120316632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3 | Bulang Gao | Retrievable covered stent for bifurcation aneurysms |
CN102764170A (zh) * | 2012-07-18 | 2012-11-07 | 吕文峰 | 一种复合功能的血管内支架 |
CN104736071A (zh) * | 2012-08-22 | 2015-06-24 | 菲诺克斯有限公司 | 植入物 |
CN204814292U (zh) * | 2015-07-23 | 2015-12-02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9401A (zh) * | 2016-04-28 | 2016-07-20 | 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 一种用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特型边支球囊支架系统 |
CN107374688A (zh) * | 2017-07-17 | 2017-11-24 | 湖南瑞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管腔内封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74754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eurysms | |
US10898203B2 (en) | Embolic containment | |
US20200206005A1 (en) | Protuberant aneurysm bridging device deployment method | |
JP6110427B2 (ja) | 解剖学的開口部を密閉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206641951U (zh)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 | |
US8808361B2 (en) | Protuberant aneurysm brid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
CN105662647B (zh) | 血栓过滤器 | |
CN205597963U (zh) | 一种局部密网覆膜支架 | |
JP2010510021A (ja) | 大動脈瘤修復のための分岐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 |
KR102501552B1 (ko) | 외과적 대동맥 수복용 하이브리드 장치 | |
CN205885483U (zh) | 用于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支架 | |
CN110461278A (zh) | 用于分叉支架的递送系统 | |
GB2538492A (en) | Aneurysm treatment assembly | |
CN204814292U (zh)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 | |
CN207604981U (zh) | 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 |
CN105030392A (zh)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顶端覆膜支架及其应用 | |
CN204971706U (zh) | 一种用于动脉瘤的局部密网支架 | |
WO2023165295A1 (zh) | 用于主动脉全长的支架、支架套件及支架递送系统 | |
CN204814282U (zh)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 |
CN105055047A (zh)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管支架及其应用 | |
CN105943107A (zh) | 用于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支架及其应用 | |
US20230301806A1 (en) | Implant For Treating Aneurysms | |
CN209847474U (zh) | 支架快速输送释放模块及支架快速输送释放器 | |
CN205758649U (zh) | 用于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护翼漏斗型支架 | |
US20230233347A1 (en) | Insertion System for Implants for 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Aneurys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