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2138A -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2138A
CN105022138A CN201410178682.5A CN201410178682A CN105022138A CN 105022138 A CN105022138 A CN 105022138A CN 201410178682 A CN201410178682 A CN 201410178682A CN 105022138 A CN105022138 A CN 105022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ens
correlative value
distant positions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86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2138B (zh
Inventor
黄裕程
张文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merocryst Semiconductor Ltd Co
Al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lomerocryst Semiconductor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merocryst Semiconductor Ltd Co filed Critical Glomerocryst Semiconductor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4101786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2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2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2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21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多镜头以及集合多种对焦方式以兼顾快速以及准确性的对焦系统。特别是利用多个镜头同时移动进行对焦以减少所需的对焦时间。

Description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多镜头以兼顾快速以及准确性的对焦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为现今摄像机,例如数字照相机或者数字摄影机,的重要功能之一。透过自动对焦功能,摄像机用户可快速地找到镜头组的焦距,提高拍摄结果的成功率,提高影像的质量。此外,自动对焦功能也能够正确的追踪快速移动的对象,以降低摄像或摄影的技术门坎。
在习知技艺中,自动对焦功能之基本运作系透过摄像机系统自动化地控制透镜的移动,使得对象的影像清晰地成像在感光单元上。当对象的位置远近不同,其透镜组的对焦位置也会不同。每一次进行拍摄时都必须重新移动透镜以进行对焦,因此,对焦速度的快慢便是影响使用者拍摄感受的一项重要因素,各家厂商便经常以快速对焦的功能来宣传凸显其产品的优点。
目前常见的自动对焦方式分成二维对焦以及三维对焦。二维对焦系多次移动透镜,并根据每一次移动后感光单元接收的影像之清晰程度判断透镜的对焦状况。一般来说,当透镜聚焦尚未成功之前,感光单元上的成像会较模糊,因此影像上的对比值较低。因此,可预先设定一对焦区域,每一次移动透镜后便以图像处理计算感光单元接收的影像中对焦区域内的对比值(Contract value),其可代表影像之清晰程度,而取得多个对比值后,便可估算出一对比值曲线,接着以对比值曲线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对焦位置,将透镜移动到此对焦位置便完成对焦。
而另一种对焦方式是三维对焦。当摄像机具有两组透镜与感光单元时,每一次拍摄都可产生两张影像,并且可根据此两张影像计算出影像中一对象的深度,其代表所述对象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根据此深度,摄像机系统可将透镜移动到对应此深度的位置,以完成对焦。
二维对焦需要移动透镜多次以取得多个对比值,造成所需的对焦时间较长。相较之下,因为三维对焦只需要计算一次对象的深度便可完成对焦,所以三维对焦仅需要大约二维对焦十分之一的时间便可完成对焦,有速度上的优势。
然而,习知技艺的三维对焦有一缺点,如果两个镜头的影像中对焦区域内出现重复图案时,容易造成深度计算失准,而不正确的深度亦会使得对焦失败。
因此,目前所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善用三维对焦速度快的优点又能避免对焦失败的自动对焦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以提高对焦的速度以及准确度。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以消除重复图案对对焦的影响。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以善用多镜头的优势来改良传统对焦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适用于具有一第一镜头、一第二镜头、一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一第二镜头驱动模块的一影像捕获设备。此自动对焦系统包含一对比值计算模块以及一对焦控制模块。对比值计算模块计算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所撷取之影像的对比值。对焦控制模块产生第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移动到近位置以及远位置,并控制对比值计算模块计算对应近位置以及远位置的一第一组对比值,接着根据第一组对比值中较大值产生一第二组近位置与远位置,其中第二组中的近位置或远位置系位于前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之间,其中对焦控制模块重复上述流程而产生K组近位置与远位置以及相对应的K组对比值,而K为大于2的正整数,并根据K组对比值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移动以进行对焦。
优选地,本发明之自动对焦系统更包含一对比度校正模块,用以分别产生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的一对比度校正参数。
优选地,第一组之近位置为一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四分之一,而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四分之三。
优选地,当第一组之近位置之对比值大于第一组之远位置之对比值,则第二组之近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一,而第二组之远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三。
优选地,当第一组之近位置之对比值小于第一组之远位置之对比值,则第二组之近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五,而第二组之远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七。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种一种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适用于具有一第一镜头、一第二镜头、一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一第二镜头驱动模块的一影像捕获设备。此自动对焦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产生第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b)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分别移动到第一组之近位置以及远位置;(c)计算对应第一组之近位置以及远位置的一组对比值;(d)根据第一组对比值中较大值产生一下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而且下一组中的近位置或远位置之一系位于上一组之近位置与远位置之间;(e)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d),而产生K组近位置与远位置以及相对应的K组对比值,而K大于1的正整数,并根据K组对比值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移动以进行对焦。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一实施例之方块图。
图2是为根据本发明之对比值曲线之示意图。
图3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二实施例之方块图。
图4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一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
图5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二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
图6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三实施例之方块图。
图7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三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
图8是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三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一实施例之方块图。图中,自动对焦系统11适用于具有一第一镜头20、一第二镜头30、一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一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的一影像捕获设备10。
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包含步进马达以及连动机构,连动机构系连接步进马达以及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内的光学镜片组,所以可透过控制步进马达转动的方向以及步数来驱动光学镜片组移动,进而改变光学镜片组在影像传感器(sensor)上的成像效果。为方便说明,以下系简称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驱动第一镜头20以及第二镜头30移动以进行对焦来代替上述的驱动方式。
自动对焦系统11包含一重复图案判断模块40、一第一对焦模块50以及第二对焦模块60。第一对焦模块50系为一以对焦深度为基础(depth based)的方式进行对焦,而第二对焦模块60系为一以对比值为基础(contract value based)的方式进行对焦,由于两种不同的对焦方式各有优缺点,而自动对焦系统11结合两种对焦方式的优点并消除缺点,以达到最佳的功效。
重复图案判断模块40分别从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接收第一影像21以及第二影像31,并判断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默认对焦区域41内是否有重复图案42存在。实施上,默认对焦区域41系位于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之中央。
因为影像捕获设备10具有设置在不同位置的第一镜头20以及第二镜头30,所以能够同时撷取不同视角的第一影像21以及第二影像31以有效地计算影像中特定对象的深度。由于对焦的操作便是移动镜头内的光学镜片组使得特定对象的光学讯号能聚焦在影像传感器上,使得此特定对象的影像清晰。所以,如果可以得知要对焦的特定对象的深度,则可推算出相对应的光学镜片组之位置,而只须移动光学镜片组一次便可完成对焦,可大幅缩短对焦时间。
但是,如果特定对象上有重复的图案时,深度的计算容易错误。所以,进行对焦之前,重复图案判断模块40会先判断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默认对焦区域41内是否有重复图案42存在。
当重复图案判断模块40判断重复图案42不存在时,代表此时计算的深度较为准确,可用以深度为基础的对焦方式。所以第一对焦模块50根据第一影像21以及第二影像31计算对焦深度51,并根据对焦深度5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进行对焦。根据深度进行对焦的技术为此领域之技术者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当重复图案判断模块40判断重复图案42存在时,代表此时计算的深度较不准确,利用深度来对焦会有失败的风险,因此改用以对比值为基础的对焦方式,由第二对焦模块60进行对焦。
第二对焦模块60系多次驱动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移动并计算每一次移动后所撷取的第一影像21或第二影像31之对比值61(contract value),例如图2所示,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被驱动移动8次,并计算出8个对比值61,即c1~c8。对比值61可代表影像内容的锐利性以及清晰程度,所以最大对比值的位置通常被选作为对焦位置63。
实施上,可以直接以对比值c1~c8中最大值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对焦位置63,在此例中即是对比值c6所对应的位置;或者,第二对焦模块60可根据复数个对比值61产生一对比值曲线62,其为一元多次方程式,如图2所示。接着,以对比值曲线62中的峰值所对应的位置作为一对焦位置63,在此例中即为位置P。
如此,便可根据所计算的复数个对比值6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到对焦位置63以完成对焦。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第二对焦模块60的对焦方式不受重复图案的影响,所以本发明之自动对焦系统11可结合两种对焦方式的优点,当没有重复图案时,自动对焦系统11可利用深度快速对焦;当有重复图案时,自动对焦系统11可利用以对比值为基础的对焦方式进行对焦。
参阅图3,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二实施例之方块图。图中,自动对焦系统12适用于具有一第一镜头20、一第二镜头30、一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一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的一影像捕获设备10。自动对焦系统12包含一深度计算模块53以及一对焦控制模块64。
深度计算模块53分别从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接收第一影像21以及第二影像31,并根据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默认对焦区域41计算对焦深度51或复数个候选深度52。实施上,默认对焦区域41可位于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之中央。
实施上,因为影像是由多个像素所组成,而深度计算模块53系以像素为单位或是多个像素为一计算单位,所以深度计算模块53针对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默认对焦区域41会先产生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且每一候选深度52具有一信赖度55。
信赖度55越高,表示此候选深度52越准确;然而,如果所有的信赖度55中的最大值没有高于一预设门坎值,或是所有的信赖度55中有多个较高的信赖度55接近时,则不容易判断哪一个候选深度52才是正确的。所以,深度计算模块53根据一信赖度判断条件54从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中决定对焦深度51,例如,信赖度判断条件54可包含:候选深度52之信赖度55高于预设门坎值,最高信赖度55比第二高信赖度55多一定比例,如此,此候选深度52才足以作为对焦深度51。
然而,如果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默认对焦区域41出现重复图案时,容易出现所有的信赖度55皆未高过预设门坎值,或是有多个相接近的信赖度55,而不容易判断何者为正确。所以,当深度计算模块53根据信赖度判断条件54无法决定对焦深度51时,深度计算模块53系输出复数个候选深度52。
对焦控制模块64电性连接深度计算模块53。当深度计算模块53输出对焦深度51时,对焦控制模块64启动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分别控制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对焦深度51的位置。
当深度计算模块53输出复数个候选深度52时,表示需要其他信息才能判断对焦位置,所以对焦控制模块64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复数个候选深度52之复数个位置,并分别取得复数个对比值61。
之所以无法从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中决定出对焦位置,是因为被重复图案的特征影响所导致;而对比值的计算不会受到重复图案的影响,所以对焦控制模块64再分别计算出每一候选深度52所对应的对比值61,然后再以对比值61最大的候选深度52作为对焦位置63。对焦控制模块64再分别控制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对焦深度51的位置。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当本发明之自动对焦系统11之深度计算模块53无法决定出一对焦深度51时,表示影像中可能有重复图案,此时坚持以深度进行对焦会有对焦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之自动对焦系统11再结合对比度之计算不受重复图案影像的特性,以根据对比度从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中找出较佳的候选深度52作为对焦深度51,以兼顾快速对焦以及高准确度。
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二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图中,此自动对焦方法系搭配图1之自动对焦系统10来进行说明,其包含下列步骤。
在步骤S11,分别使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撷取一第一影像21以及一第二影像31。在步骤S12,判断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一默认对焦区域41内是否有一重复图案42存在。实施上,默认对焦区域41系位于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之中央。
在步骤S13,当判断重复图案42不存在,根据第一影像21以及第二影像31计算一对焦深度51,并根据对焦深度5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进行对焦。在步骤S14,当判断重复图案42存在,多次驱动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移动,并计算每一次移动后所撷取第一影像21或第二影像31之一对比值61,并根据所计算的复数个对比值6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以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以进行对焦。
实施上,根据复数个对比值61产生一对比值曲线62,接着以对比值曲线62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位置作为一对焦位置63,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到对焦位置63以完成对焦。
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二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图中,此自动对焦方法系搭配图2所示之自动对焦系统来进行说明,其包含下列步骤。
在步骤S21,分别使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撷取一第一影像21以及一第二影像31。在步骤S22,根据第一影像21与第二影像31中的一默认对焦区域41以产生复数个候选深度52,每一候选深度52具有一信赖度55。
在步骤S23,根据一信赖度判断条件54以及复数个信赖度55从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中决定一对焦深度51。并在步骤S23判断是否能决定出对焦深度51。如果能决定出对焦深度51,则执行步骤S25,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对焦深度51的位置。
如果无法决定对焦深度51,则执行步骤S26,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复数个候选深度52之位置,并分别取得复数个对比值61。
接着,在步骤S27,并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至对应复数个候选深度52中对比值61最大的候选深度52之位置。
参阅图6以及图7,图6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三实施例之方块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三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图中,自动对焦系统13适用于具有一第一镜头20、一第二镜头30、一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一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的一影像捕获设备10。自动对焦系统13包含一对比值计算模块80、一对焦控制模块90以及一对比度校正模块81。
对比值计算模块80计算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所撷取之影像的对比值61。对比度校正模块81用以分别产生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的一对比度校正参数82。因为第一镜头20以及第二镜头30可能是不同的镜头,例如不同分辨率或是不同光学特性的镜头,而对焦控制模块90会进行第一镜头20以及第二镜头30所撷取之影像的对比度的比较,为了维持比较的正确性,第一镜头20以及第二镜头30所撷取之影像的对比度可分别乘上对比度校正参数82以进行正规化。
对焦控制模块90产生第一组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例如图7中的近位置N1以及远位置F1,其分别为镜头移动全距离AD的四分之一以及四分之三。由于影像捕获设备10具有两个镜头,而且也有对比度校正模块81提供校正对比度校正参数82,所以两个镜头可分别作动,以节省对焦所需的时间。
对焦控制模块90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到近位置N1以及远位置F1,并控制对比值计算模块80计算对应近位置N1以及远位置F1的一第一组对比值61。
接着,根据第一组对比值61中较大值产生一第二组近位置N2与远位置F2,而且第二组中的近位置N2或远位置F2系位于前一组近位置N1与远位置F1之间。例如,在图7中,假设近位置N1所对应的对比值大于远位置F1所对应的对比值,此代表最大的对比值出现在近位置N1附近的可能性大于在远位置F1附近,所以决定近位置N2以及远位置F2系在近位置N1两侧,而远位置F2在近位置N1与远位置F1之间,近位置N2为镜头移动全距离AD的八分之一,而远位置F2为镜头移动全距离AD的八分之三。
相反地,如果近位置N1所对应的对比值小于远位置F1所对应的对比值,则会是由近位置N2在近位置N1与远位置F1之间,而近位置N2为镜头移动全距离AD的八分之五,而远位置F2为镜头移动全距离AD的八分之七。
接着,假设近位置N2所对应的对比值小于远位置F2所对应的对比值,则再决定近位置N3以及远位置F3的位置系在远位置F2的两侧,且近位置N3在近位置N2与远位置F2之间,较佳的是在近位置N1与远位置F2之间。
对焦控制模块64重复上述流程而产生N组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以及相对应的N组对比值61,而N为大于2的正整数。图7系绘示重复三次的结果,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上述流程中,第一镜头20系移动至近位置N1~N3,而第二镜头30系移动至远位置F1~F3,两个镜头分别移动三次。
对焦控制模块64再根据N组对比值6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以进行对焦。例如,对焦控制模块64可根据N组对比值61产生一对比值曲线62,以取得对焦位置63。
综上所述,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三实施例系以对比度为基础来进行对焦,所以第三实施例之对焦方式也可以应用于自动对焦系统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对焦模块。
参阅图8,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三实施例之步骤流程图。图中,自动对焦方法搭配图6以进行说明,其包含下列步骤。在步骤S31,产生第K组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K初始设定为1。
在步骤S32,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分别移动到第K组之近位置92以及远位置93。在步骤S33,计算对应第K组之近位置92以及远位置93的第K组对比值61。
在步骤S34,根据第K组对比值61中较大值产生下一组(即K+1)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而且第K+1组中的近位置92或远位置93之一系位于第K组之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之间。在步骤S35,将K累加1。
重复执行步骤S32至步骤S35,而产生M组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以及相对应的M组对比值61,而M大于1的正整数。而M组近位置92与远位置93的举例与图7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36,根据M组对比值61控制第一镜头驱动模块70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71分别驱动第一镜头20与第二镜头30移动以进行对焦19。
实施上,自动对焦方法之第三实施例更包含执行一对比度校正程序,以维持第一镜头20或第二镜头30之对比值61的一致性。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其例示性实施例而特别地显示及描述,将为所属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理解的是,于不脱离以下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效物所定义之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下可对其进行形式与细节上之各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适用于具有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的影像捕获设备,所述自动对焦系统包含: 
对比值计算模块,系计算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所撷取之影像的对比值; 
对焦控制模块,系产生第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控制所述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移动到所述近位置以及所述远位置,并控制所述对比值计算模块计算对应所述近位置以及所述远位置的第一组对比值,接着根据所述第一组对比值中较大值产生第二组近位置与远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组中的所述近位置或所述远位置系位于前一组所述近位置与所述远位置之间,其中所述对焦控制模块重复上述流程而产生K组近位置与远位置以及相对应的K组对比值,而K为大于2的正整数,并根据所述K组对比值控制所述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移动以进行对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更包含对比度校正模块,用以分别产生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的对比度校正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近位置为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四分之一,而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四分之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近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大于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则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近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一,而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远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近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小于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则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近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五,而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远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七。 
6.一种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适用于具有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镜头驱动模块的影像捕获设备,所述自动对焦方法包含: 
(a)产生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 
(b)控制所述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镜头驱动模块驱动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分别移动到所述组之近位置以及所述远位置; 
(c)计算对应所述组之所述近位置以及所述远位置的一组对比值; 
(d)根据所述组对比值中较大值产生另一组近位置与远位置,其中所述另一组中的所述近位置或所述远位置之一系位于所述组之所述近位置与所述远位置之间; 
(e)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d),而产生K组近位置与远位置以及相对应的K组对比值,而K大于1的正整数,并根据所述K组对比值控制所述第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镜头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移动以进行对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在步骤(a)之前,更包含: 
执行对比度校正程序,以维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之对比值的一致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近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大于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则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近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一,而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远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多镜头之自动对焦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近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小于所述第一组之所述远位置之所述对比值,则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近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五,而所述第二组之所述远位置为所述镜头移动全距离的八分之七。 
CN201410178682.5A 2014-04-30 2014-04-30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2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8682.5A CN105022138B (zh) 2014-04-30 2014-04-30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8682.5A CN105022138B (zh) 2014-04-30 2014-04-30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2138A true CN105022138A (zh) 2015-11-04
CN105022138B CN105022138B (zh) 2018-03-23

Family

ID=5441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86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2138B (zh) 2014-04-30 2014-04-30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213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0548A (zh) * 2016-09-05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8157A (zh) * 2016-05-25 2017-12-05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获取装置及其渐进式对焦方法
CN108810370A (zh) * 2018-05-30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的调节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8779A (en) * 2004-08-09 2006-03-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capture device
CN101089719A (zh) * 2006-06-13 2007-12-19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的对焦方法
CN102385235A (zh) * 2010-08-25 2012-03-2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投影装置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3019001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方法与装置
EP2670127A1 (en) * 2012-06-01 2013-12-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digital camera having improved autofoc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8779A (en) * 2004-08-09 2006-03-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capture device
CN101089719A (zh) * 2006-06-13 2007-12-19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的对焦方法
CN102385235A (zh) * 2010-08-25 2012-03-2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投影装置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3019001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方法与装置
EP2670127A1 (en) * 2012-06-01 2013-12-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digital camera having improved autofoc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157A (zh) * 2016-05-25 2017-12-05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获取装置及其渐进式对焦方法
CN107438157B (zh) * 2016-05-25 2020-04-07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获取装置及其渐进式对焦方法
CN106210548A (zh) * 2016-09-05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10548B (zh) * 2016-09-05 2019-07-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10370A (zh) * 2018-05-30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的调节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2138B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4879A (zh)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CN103747179B (zh) 一种基于聚焦评价值反馈调节的变倍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1470324B (zh) 照相机的自动聚焦设备和方法
CN104175031B (zh) 一种具有自主纠偏能力的焊接机器人系统进行焊接的方法
CN101344702B (zh) 自动对焦系统及自动对焦方法
TW201520633A (zh) 自動對焦方法、其自動對焦裝置和其影像擷取裝置
CN104469168A (zh) 摄像模组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3986877A (zh) 一种图像获取终端和图像获取方法
CN105635571B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及拍照系统
CN104469169A (zh) 相位测距摄像模组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US7796875B2 (en) Focu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resolution of an optical system
US20140022636A1 (en) Optical apparatus used in 3d image pickup system
CN105635564A (zh) 用于同步自动聚焦的多相机装置和方法
CN103837828A (zh) 一种摄像模组马达的行程曲线测试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022138A (zh)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TWI515471B (zh) 使用多鏡頭的自動對焦系統及其方法
JP2011081186A (ja) 撮像装置
CN105578053A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和装置、自拍杆、移动终端及自拍系统
CN105022137A (zh) 使用多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及其方法
CN101371179B (zh) 可变焦距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US90202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focus direction under various lighting conditions
CN101038414A (zh) 自动对焦方法及使用上述方法的影像撷取装置
CN10570437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US20150116486A1 (en) Terminal device, image measu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inspection of workpiece
CN106375671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