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3899B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3899B
CN105013899B CN201510371249.8A CN201510371249A CN105013899B CN 105013899 B CN105013899 B CN 105013899B CN 201510371249 A CN201510371249 A CN 201510371249A CN 105013899 B CN105013899 B CN 105013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bending
control point
arm
bayonet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1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3899A (zh
Inventor
刘金芳
周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1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3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3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3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1)建立弯扭构件BIM模型,并导入3D3S建立世界坐标系,以生成弯扭构件相对测量控制点的绝对坐标;(2)确定构件XOY平面,将绝对坐标系转换为以XOY为平面的相对坐标系;同时选取构件上的若干控制点生成相对坐标,作为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坐标;(3)对待加工构件进行顶弯和扭转加工,使每个控制点达到相对坐标对应的矢高。本发明利用BIM相关软件,建立参数化的三维模型,从中读取每个弯扭构件安装关键点的绝对坐标值,利用坐标转换工艺计算出工厂加工关键点的相对坐标值,辅助全站仪完成弯扭构件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精度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双曲面弯扭构件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钢结构弯扭构件的深化设计及加工制作比较复杂,总体造价很高,但由于其特殊的视觉观赏效果,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具有非规则曲面的大型钢结构建筑中。但是,目前国内大型钢结构制造厂对弯扭构件制作的施工经验并不成熟,也没有开发出任何完整的适用于生产弯扭构件的设备,而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及规程对弯扭构件质量控制均无相关规定,因此对于弯扭构件的制作和安装,质量精度控制是最大的难题。
现有钢结构弯扭构件加工中,主要的加工方式有以下两种:
1、当结构使用构件采用钢管时,因为其本身截面是圆形,因此不需要扭转,只需要单向或多向弯曲即可成为空间曲线,此时构件弯曲一般可以采用拉弯或煨弯。煨弯时采用加热方式,将构件温度升高到较高温度,再进行拉弯或压弯,达到设计所需弧度。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截面较小的构件,较大构件所需温度难以达到。拉弯对于大小构件均可,但其需要从构件两段施加拉力,对于较长构件需要较大的场地。
2、对于矩形截面,目前弯扭构件主要加工方法为,先将构件四个面对应的钢板分别进行弯扭,然后组装焊接成整体。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矩形截面且较大的构件,各组成面钢板弯扭控制主要是四个边的线形,控制要求较高,且因各板变形难以精确控制,因此组装时会存在较大误差。
以上方法仅适用于圆管截面和组合箱形截面,而很多工程涉及的弯扭构件截面为型钢矩形截面,显然此法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本发明特别适合于矩形截面构件的加工,且加工快速、精度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步骤如下,
(1)建立弯扭构件弯扭后BIM模型,将BIM模型导入钢结构-空间结构设计软件3D3S,以弯扭构件所应用的建筑场馆中心点±0.000标高处作为测量控制点建立世界坐标系生成弯扭构件相对测量控制点的绝对坐标,作为现场安装的控制点坐标;
(2)选取构件的三个最低点确定一个平面,即XOY平面;以O点为坐标原点,计算坐标转换,将弯扭构件绝对坐标系坐标值转换为以XOY为平面的相对坐标系;选取构件上的若干控制点生成单个弯扭构件的相对坐标,作为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坐标;
(3)先对待加工构件进行顶弯成型,待加工构件为矩形截面;顶弯成型时,待加工构件两端限位,从中部对待加工构件其中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使构件变弯;
顶推时,实际推进行程按如下方式确定:根据该加工控制点坐标,利用BIM模型计算出构件该控制点需要顶进的理论行程,然后根据理论行程并结合构件变形回弹确定实际推进行程,由动力装置对构件按实际推进行程进行超顶,以保证构件最终成型满足设计要求;
(4)前一个控制点顶推到位后,移动构件使构件下一个需要顶推的控制点对准动力装置的施力部位,同时对构件限位,对构件限位的限位机构位置固定,使构件在不同控制点顶推时构件上不同部位与限位机构作用;按步骤(3)的方法对该下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直到所有的控制点都顶推到位,从而使构件顶弯到位;
(5)对顶弯到位的构件进行扭转加工,扭转加工时,将构件通过间隔均匀的三处卡座限位,中间卡座上的卡口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形状大小匹配使之不能横向晃动,两端卡座上的卡口大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大小以便于扭转时产生活动余量;然后将靠近两端卡座处的构件分别用扭转力臂一端上的卡槽卡住,然后将扭转力臂另一端通过钢丝接卷扬机,通过卷扬机和扭转力臂对构件施加相反方向的扭转力,使构件产生扭转;扭转角度根据BIM模型计算出的控制点相对坐标系坐标值确定,由于扭转力矩使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构件扭转变形后会有一定反弹,最终扭转角度应待构件反弹后确定;在前一个扭转完成后,移动构件使三处卡座对构件不同部位再进行限位,以通过扭转使构件上其它控制点扭转到位。
步骤3)的顶弯成型在顶弯装置上进行,顶弯成型装置包括加工平台,在加工平台上设有限位块、顶弯块和千斤顶支座;限位块为两块并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上,两限位块和顶弯块呈等腰三角形分布,顶弯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所述动力装置为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千斤顶支座上,千斤顶的顶头与顶弯块背向限位块的那面连接在一起以推动顶弯块在加工平台上水平移动,顶弯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两限位块的连线。
所述两限位块通过加强梁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上,加强梁固定在加工平台上,两限位块背向顶弯块的那面固定在加强梁上,两限位块和顶弯块与加工平台表面均存在间隙。
步骤5)的扭转加工在扭曲装置上进行,该扭曲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左卡座、右卡座、中间卡座、左扭转力臂和右扭转力臂,工作平台上具有一导向轨道,所述左卡座、中间卡座和右卡座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所述中间卡座以及左卡座和/或右卡座可沿导向轨道滑动,所述左卡座、中间卡座和右卡座的顶部分别设置卡口,中间卡座上的卡口低于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卡口;所述左扭转力臂和右扭转力臂的一端设置卡槽,左扭转力臂位于左卡座的左侧,左扭转力臂上的卡槽与左卡座上的卡口对应,右扭转力臂位于右卡座的右侧,右扭转力臂上的卡槽与右卡座上的卡口对应。
所述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配重物的配重平台,所述左卡座上的配重平台和右卡座上的配重平台分别位于导向轨道的两侧。
所述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卡口顶部分别设置转动卡臂Ⅰ,所述转动卡臂Ⅰ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Ⅰ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中间卡座上的卡口顶部设置转动卡臂Ⅱ,所述转动卡臂Ⅱ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Ⅱ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BIM相关软件,建立参数化的三维模型,从中读取每个弯扭构件安装关键点的绝对坐标值,利用坐标转换工艺计算出工厂加工关键点的相对坐标值,辅助全站仪完成弯扭构件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精度控制。
2、本发明矩形截面顶弯装置,其原理是利用较大推力的千斤顶作为动力源,对构件两端进行限位,对中部施加推力使其发生变形,最终达到构件弯曲的目的。顶弯采用数控超高压电动分离式千斤顶,电脑数控调节电动泵站压力值来控制千斤顶行程,以准确测量待弯构件的弯曲矢高,提高顶弯精度。千斤顶水平放置在支架平台上,保证工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活塞杆加上弧形模具作为行程端,可起到有效抗偏载及安装固定的作用。设置与待弯构件弯曲方向一致的限位端,限位端可自由更换,满足不同截面、弧度方向构件的顶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制造成本。
3、本发明矩形截面扭曲装置,卡座、扭转力臂的顶部卡住待扭构件,其大小可调节以满足不同截面尺寸构件的需要;卡座高度、位置以及力臂卡座高度均可调节,以满足构件外形(直线或弧形)需要;其中一个扭转力臂可以沿支架长度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长度构件的需要;同时扭转力臂长度也可以调节,以满足不同构件所需力矩大小不同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绝对坐标系测量控制点平面图;
图2-本发明相对坐标系测量控制点平面图;
图3-本发明顶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扭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面向对象、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本发明弯扭构件成型方法正是基于BIM技术而设计,其具体成型步骤如下,
(1)建立弯扭构件弯扭后BIM模型,将BIM模型导入钢结构-空间结构设计软件3D3S,以弯扭构件所应用的建筑场馆中心点±0.000标高处作为测量控制点建立世界坐标系生成弯扭构件相对测量控制点的绝对坐标,作为现场安装的控制点坐标,如图1;
(2)选取构件的三个最低点确定一个平面,即XOY平面;以O点为坐标原点,计算坐标转换,将弯扭构件绝对坐标系坐标值转换为以XOY为平面的相对坐标系;选取构件上的若干控制点(A01~A08,B01~B08,C01~C08,D01~D08)生成单个弯扭构件的相对坐标,作为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坐标,如图2;
(3)先对待加工构件进行顶弯成型,待加工构件为矩形截面;顶弯成型时,待加工构件两端限位,从中部对待加工构件其中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使构件变弯;
顶推时,实际推进行程按如下方式确定:根据该加工控制点坐标,利用BIM模型计算出构件该控制点需要顶进的理论行程,然后根据理论行程并结合构件变形回弹确定实际推进行程,由动力装置对构件按实际推进行程进行超顶,以保证构件最终成型满足设计要求;
(4)前一个控制点顶推到位后,移动构件使构件下一个需要顶推的控制点对准动力装置的施力部位,同时对构件限位,对构件限位的限位机构位置固定,使构件在不同控制点顶推时构件上不同部位与限位机构作用;按步骤(3)的方法对该下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直到所有的控制点都顶推到位,从而使构件顶弯到位;
(5)对顶弯到位的构件进行扭转加工,扭转加工时,将构件通过间隔均匀的三处卡座限位,中间卡座上的卡口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形状大小匹配使之不能横向晃动,两端卡座上的卡口大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大小以便于扭转时产生活动余量;然后将靠近两端卡座处的构件分别用扭转力臂一端上的卡槽卡住,然后将扭转力臂另一端通过钢丝接卷扬机,通过卷扬机和扭转力臂对构件施加相反方向的扭转力,使构件产生扭转;扭转角度根据BIM模型计算出的控制点相对坐标系坐标值确定,由于扭转力矩使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构件扭转变形后会有一定反弹,最终扭转角度应待构件反弹后确定;在前一个扭转完成后,移动构件使三处卡座对构件不同部位再进行限位,以通过扭转使构件上其它控制点扭转到位。
具体顶弯时,利用BIM技术软件将矩形截面构件四个面进行理论分解,通过坐标转换工艺计算出每件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的的坐标,取弯曲曲率较大的面作为主弯曲平面,根据加工控制点坐标计算出主弯曲平面板件内径圆弧线各个控制点的矢高。主弯曲平面利用顶弯设备加工,首先以设备两端限位端作为圆弧的弦长端点,千斤顶行程端位于弦长中点,记录中间控制点的变形矢高,其次逐一顶弯各个控制点,记录矢高,每个控制点顶弯后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理论上要超顶5mm为宜。
扭转时同理,利用BIM技术软件将矩形截面构件四个面进行理论分解,通过坐标转换工艺计算出每件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的的坐标,取弯曲曲率较小的面作为次弯曲平面,根据加工控制点坐标计算出次弯曲平面板件内径圆弧线各个控制点的矢高。次弯曲平面利用扭曲设备加工,首先以设备两端卡座作为圆弧的弦长端点,中间卡座作为弦长中点,记录中间控制点的变形矢高,其次逐一扭转各个控制点,记录矢高,每个控制点扭转后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理论上要超扭5mm为宜。
为了实现对构件的弯扭,使本方法能够顺利实施,本发明专门设计了矩形截面顶弯装置和矩形截面扭转装置,分别介绍如下。
本发明顶弯装置,参见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包括加工平台1,在加工平台1上设有限位块2、顶弯块3和千斤顶卡座4;限位块2为两块并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1上,两限位块2和顶弯块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顶弯块3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所述动力装置为千斤顶5,千斤顶5安装在千斤顶卡座4上,千斤顶5的顶头与顶弯块3背向限位块的那面连接在一起以推动顶弯块3在加工平台1上水平移动,顶弯块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两限位块的连线。
本顶弯装置具有如下特点:一、将限位块与顶弯块以及千斤顶均安放在加工平台上,使得整个顶弯操作均在加工平台上进行,方便那些弯曲率较小(弯曲半径大)的较长构件在加工平台上移动,进行多次顶弯。本加工平台具有较大的刚度,能够承受构件顶弯所带来的较大内力。二、两限位块之间的横向距离始终固定,限位块与顶弯块之间的竖向距离在开始加工时为固定值,当顶弯块顶住构件发生竖向位移时,构件的变形率则可由横向距离与竖向位移之比计算得出,因此方便BIM模型计算出构件需要顶进的理论行程。三、顶弯块是可以活动的,但其活动方向仅为竖向,行程长短受千斤顶控制。
为了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所述两限位块2通过加强梁6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1上,加强梁6固定在加工平台1上(实际加工时一体成型),两限位块2背向顶弯块的那面固定在加强梁6上,两限位块2和顶弯块3与加工平台1表面均存在间隙,保证钢管顶弯块的移动要求。
本发明顶弯装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千斤顶5安装到装置中千斤顶卡座4处,千斤顶的吨位要满足待弯构件截面所需的变形弯矩需要。
(2)将待弯构件7用行车或吊车吊入工作区域。两端贴近限位块2表面,中部顶弯块3顶紧构件。
(3)千斤顶5向前推进,从中部对构件进行顶推,使构件7开始变弯。
(4)根据设计要求弧度,计算出该处构件需要顶进的行程。然后根据计算所得行程对构件进行超顶。因为构件弯曲进入的是弹塑性阶段,并非弯曲的塑性阶段,此时的变形有一部分是要回弹的,因此要对构件进行超顶,以保证构件最终成型满足设计要求。
本发明顶弯装置加工速度快;因为本发明直接对构件整体进行加工,不存在构件重新组装的过程,同时也不需要将构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因此加工速度比较快。
加工精度较高;本发明加工过程中可以对构件受弯变形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因此构件加工精度较高。
本发明针对加工构件的尺寸,利用较大推力的千斤顶作为动力源,对构件两端进行限位,对中部施加推力使其发生变形,最终将直线形的矩形截面钢管加工成为弯弧形构件,达到构件弯曲的目的。
本发明扭曲装置,参见图4,包括工作平台11、左卡座12、右卡座13、中间卡座14、左扭转力臂15和右扭转力臂16,工作平台11上具有一导向轨道17,左卡座12、中间卡座14和右卡座13均安装在导向轨道17上,中间卡座14以及左卡座12和/或右卡座13并可沿导向轨道17滑动,左卡座12、中间卡座14和右卡座13的顶部分别设置卡口18,中间卡座14上的卡口18低于左卡座12和右卡座13上的卡口18。左扭转力臂15和右扭转力臂16的一端设置卡槽19,左扭转力臂15位于左卡座12的左侧,左扭转力臂15上的卡槽19与左卡座12上的卡口18对应,右扭转力臂16位于右卡座13的右侧,右扭转力臂16上的卡槽19与右卡座13上的卡口18对应。从图上可以看出,工作平台为矩形框架结构,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结构简单,用料较省。
左卡座12和右卡座13上的一端部设置配重平台20,左卡座12上的配重平台20和右卡座13上的配重平台20分别位于导向轨道17的两侧。在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扭转时产生的倾覆力矩由此处加堆配重平台20进行平衡。
左卡座12和右卡座13上的卡口18顶部分别设置转动卡臂Ⅰ21,转动卡臂Ⅰ21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18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Ⅰ21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18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中间卡座14上的卡口18顶部设置转动卡臂Ⅱ22,转动卡臂Ⅱ22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18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Ⅱ22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18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左卡座12和右卡座13中一个固定,另一个可以调节高度以及纵横向的位置,保证已经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能够在工作平台11上可靠安放。中间卡座14同样可以在导向轨道17上纵向以及横向调节位置,保证其能卡住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的中部,保证两端的扭曲加工。
使用该矩形截面钢构件扭曲装置时,将顶弯成型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放在左卡座12、中间卡座14和右卡座13上的卡口内,然后转动转动卡臂Ⅰ21和转动卡臂Ⅱ22将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固定在卡口内,左扭转力臂15上的卡槽19卡在顶弯成型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上,右扭转力臂16上的卡槽19卡在顶弯成型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上;再将左扭转力臂15的另一端与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连接,从顶弯成型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的一侧对钢构件施加扭力;同时将右扭转力臂16的另一端与另一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连接,从矩形截面钢构件的另一侧对构件施加扭力;配重平台20设置在左卡座12和右卡座13上远离卷扬机的一端。通过与左扭转力臂15和右扭转力臂16连接的卷扬机对顶弯成型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逐渐施加扭力,直至扭曲成型。若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较长,可分段进行扭曲。开动卷扬机,开始进行扭曲加工,由于扭曲力矩使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因此弯曲后的矩形截面钢构件扭曲变形后会有一定反弹,因此最终扭转角度应待构件反弹后确定。
所有扭曲部件及构件均在工作平台上安设,其主要功能是加工弯曲构件尤其是双向弯曲构件,构件本是空间曲线不能在平面内加工。由于扭曲时构件可能会受到较大反力,因此工作平台要能与地面有较好的锚固。卡座、扭转力臂的顶部卡住待扭构件,其卡口大小可调节以满足不同截面尺寸构件的需要;卡座高度、位置以及力臂的高度均可调节,以满足构件外形(直线或弧形)需要;其中一个扭转力臂和对应卡座及中间卡座可以沿导向轨道长度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长度构件的需要;同时扭转力臂长度也可以调节,以满足不同构件所需力矩大小不同的需要,因此本扭转装置适用范围广。本扭转装置加工方便,该装置直接对整体构件进行加工,不需要对构件进行重新组装,一次成型,效率高。
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发明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建立弯扭构件弯扭后BIM模型,将BIM模型导入钢结构-空间结构设计软件3D3S,以弯扭构件所应用的建筑场馆中心点±0.000标高处作为测量控制点建立世界坐标系生成弯扭构件相对测量控制点的绝对坐标,作为现场安装的控制点坐标;
(2)选取构件的三个最低点确定一个平面,即XOY平面;以O点为坐标原点,计算坐标转换,将弯扭构件绝对坐标系坐标值转换为以XOY为平面的相对坐标系;选取构件上的若干控制点生成单个弯扭构件的相对坐标,作为弯扭构件加工控制点坐标;
(3)先对待加工构件进行顶弯成型,待加工构件为矩形截面;顶弯成型时,待加工构件两端限位,从中部对待加工构件其中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使构件变弯;
顶推时,实际推进行程按如下方式确定:根据该加工控制点坐标,利用BIM模型计算出构件该控制点需要顶进的理论行程,然后根据理论行程并结合构件变形回弹确定实际推进行程,由动力装置对构件按实际推进行程进行超顶,以保证构件最终成型满足设计要求;
(4)前一个控制点顶推到位后,移动构件使构件下一个需要顶推的控制点对准动力装置的施力部位,同时对构件限位,对构件限位的限位机构位置固定,使构件在不同控制点顶推时构件上不同部位与限位机构作用;按步骤(3)的方法对该下一个控制点进行顶推,直到所有的控制点都顶推到位,从而使构件顶弯到位;
(5)对顶弯到位的构件进行扭转加工,扭转加工时,将构件通过间隔均匀的三处卡座限位,中间卡座上的卡口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形状大小匹配使之不能横向晃动,两端卡座上的卡口大于构件对应卡接位置大小以便于扭转时产生活动余量;然后将靠近两端卡座处的构件分别用扭转力臂一端上的卡槽卡住,然后将扭转力臂另一端通过钢丝接卷扬机,通过卷扬机和扭转力臂对构件施加相反方向的扭转力,使构件产生扭转;扭转角度根据BIM模型计算出的控制点相对坐标系坐标值确定,由于扭转力矩使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构件扭转变形后会有一定反弹,最终扭转角度应待构件反弹后确定;在前一个扭转完成后,移动构件使三处卡座对构件不同部位再进行限位,以通过扭转使构件上其它控制点扭转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顶弯成型在顶弯装置上进行,顶弯装置包括加工平台,在加工平台上设有限位块、顶弯块和千斤顶支座;限位块为两块并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上,两限位块和顶弯块呈等腰三角形分布,顶弯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所述动力装置为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千斤顶支座上,千斤顶的顶头与顶弯块背向限位块的那面连接在一起以推动顶弯块在加工平台上水平移动,顶弯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两限位块的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限位块通过加强梁固定安装在加工平台上,加强梁固定在加工平台上,两限位块背向顶弯块的那面固定在加强梁上,两限位块和顶弯块与加工平台表面均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扭转加工在扭曲装置上进行,该扭曲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左卡座、右卡座、中间卡座、左扭转力臂和右扭转力臂,工作平台上具有一导向轨道,所述左卡座、中间卡座和右卡座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所述中间卡座以及左卡座和/或右卡座可沿导向轨道滑动,所述左卡座、中间卡座和右卡座的顶部分别设置卡口,中间卡座上的卡口低于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卡口;所述左扭转力臂和右扭转力臂的一端设置卡槽,左扭转力臂位于左卡座的左侧,左扭转力臂上的卡槽与左卡座上的卡口对应,右扭转力臂位于右卡座的右侧,右扭转力臂上的卡槽与右卡座上的卡口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配重物的配重平台,所述左卡座上的配重平台和右卡座上的配重平台分别位于导向轨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座和右卡座上的卡口顶部分别设置转动卡臂Ⅰ,所述转动卡臂Ⅰ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Ⅰ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卡座上的卡口顶部设置转动卡臂Ⅱ,所述转动卡臂Ⅱ的一端固定在对应卡口顶部的一端,转动卡臂Ⅱ的另一端与对应卡口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CN201510371249.8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Active CN105013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1249.8A CN10501389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1249.8A CN10501389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3899A CN105013899A (zh) 2015-11-04
CN105013899B true CN105013899B (zh) 2017-01-04

Family

ID=5440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1249.8A Active CN10501389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3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7109B (zh) * 2017-01-03 2019-08-02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湿法喷射混凝土构建异形实体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CN107562980B (zh) * 2017-07-14 2020-04-0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几何信息提取方法
CN107999628A (zh) * 2017-12-11 2018-05-08 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顶棚蒙皮压弯成型工装
DE102019106181A1 (de) * 2019-03-12 2020-09-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Biegeprozesses zum Biegen eines Biegekörpers
CN113941628B (zh) * 2021-09-26 2023-01-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点式小曲率成形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3646A1 (de) * 1981-08-26 1983-03-10 Georg 8200 Rosenheim Albersinger Biegemaschine mit biegewinkelanschlag
KR20050036181A (ko) * 2003-10-15 2005-04-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프레임 트위스트 성형 장치
CN102172692B (zh) * 2011-01-06 2013-06-26 周光毅 弯扭构件加工工艺
CN104132855A (zh) * 2014-07-29 2014-11-05 贵州大学 一种结构构件扭转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4259273B (zh) * 2014-07-31 2016-02-0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工程弯扭构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3899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3899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弯扭构件成型方法
CN106989211B (zh)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管线支吊架系统安装方法
CA2857621C (en) Curvature retaining device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curvature retaining method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and curvature forming method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CN107990052A (zh) 一种管线装配式吊架安装方法
CN111472217A (zh) 一种crtsⅲ型轨道板快速智能精调系统及精调方法
CN104895035B (zh) 垂直升船机大型承船厢高效安装方法及安装定位辅助工装装置
CN207495750U (zh) 用于水泥管片圆弧面自动收水抹平系统的龙门架运动装置
WO2014199928A1 (ja) 板状ワークの捩り保持装置および捩り保持方法ならびに捩り成形方法
CN102191815B (zh) 一种多曲率半径弯扭钢管的制作方法
CN113374282A (zh) 采用假定坐标系控制预埋螺栓的方法
CN108762059A (zh) 一种应用于短线法预制桥梁节段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05261990B (zh) 电动型电缆折弯装置
CN103425841A (zh) 跨座式单轨交通多体系梁桥工法指导书生成方法及系统
CN204620741U (zh) 一种电梯导轨用精矫机
CN113718631A (zh) 钢桥梁双曲抛物面薄板密肋板单元及制作方法
CN102941252B (zh) 一种丝杆自动矫直装置及方法
CN107900149A (zh) 一种直线导轨自动校直机
CN110303090B (zh) 型材多点拉弯模具头体自动化调形系统
CN205165427U (zh) 一种钢板矫直机
CN208421548U (zh) 一种应用于短线法预制桥梁节段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18504851U (zh) 大型预制构件预应力张拉机器人
CN208067177U (zh) 一种气动式钢筋折弯装置
CN203061624U (zh) 液压式自动型材校直机
CN21434882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化弯管装置
CN211052355U (zh) 一种钢筋弯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