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0947A -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0947A
CN105010947A CN201410172679.2A CN201410172679A CN105010947A CN 105010947 A CN105010947 A CN 105010947A CN 201410172679 A CN201410172679 A CN 201410172679A CN 105010947 A CN105010947 A CN 105010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luisant
ganoderme
sucrose
mi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26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丽
刘随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726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0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0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0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稻子或谷子放入到60℃中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后,捞出沥干稻子或谷子的表面水分;将蔗糖用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再加水至湿度在63%~67%时堆焖;将上述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密封,进行高压灭菌;将培养好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稻子或谷子上,进行暗室培养;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稻子或谷子烘干;将烘干后的稻子或谷子去外壳,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稻谷。本发明能够满足人们对灵芝营养价值追求的同时,使灵芝的营养价值能普及化,方便食用并且能够与稻谷的营养价值相结合,使得营养价值得到互补,有利于人们对营养价值和保健的需求。

Description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和保健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全世界灵芝科真菌有120种以上,其中有80多种分布在我国境内,我国是世界上灵芝科真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通常所称的灵芝是狭义上的灵芝,俗称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丹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等。灵芝性微温、气特殊、味微苦涩。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分类、气味和主治等进行了详细论述,曰:“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所含有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及核苷类等活性物质,使灵芝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如镇咳止喘、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保肝解毒、降低胆固醇、强心健体、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减缓衰老、抗放射、抗病毒、抑制细菌等。临床应用灵芝制剂对多种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神经衰弱、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目前由于灵芝自然寄生率低、生长周期长、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所以野生资源非常有限。近年来又由于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使得栽培灵芝的原材料如木屑等被重视和利用,但是不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日渐激化。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灵芝与生产原材料的矛盾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能够解决灵芝与原材料的矛盾问题,提高灵芝菌丝的利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该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稻子或谷子放入到60℃中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后,捞出沥干稻子或谷子的表面水分;
将蔗糖用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再加水至湿度在63%~67%时堆焖;
将上述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密封,进行高压灭菌;
将培养好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稻子或谷子上,进行暗室培养;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稻子或谷子烘干;
将烘干后的稻子或谷子去外壳,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稻谷。
其中,所述浸泡的预定时间为8~15小时。
其中,所述蔗糖加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中,具体的,所述加水溶解后的蔗糖与所述稻糠粉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20。
其中,所述堆焖的时间为10小时。
其中,所述进行高压灭菌具体为:将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装入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灭菌2小时。
其中,所述暗室培养具体为:在环境温度为22~25摄氏度且环境湿度为65%的暗室中培养25~40天。
其中,所述培养好的灵芝菌种具体为通过固态培养基或液态培养基培养出的灵芝菌种。
其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98,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88,麸皮10,蔗糖1,石膏1;或木屑40,棉籽壳50,麸皮8,蔗糖1,石膏1;或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并且,所述固态培养基中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1.4。
其中,所述液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马铃薯100,红糖12,葡萄糖12,麦麸40,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维生素B1,水1000。
本发明通过将灵芝与稻谷相结合,制作成灵芝稻谷,从而能够满足人们对灵芝营养价值追求的同时,使灵芝的营养价值能普及化,并且能够与稻谷的营养价值相结合,使得营养价值得到互补,有利于人们对营养价值和保健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稻子或谷子放入到60℃中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后,捞出沥干稻子或谷子的表面水分;
步骤S103,将蔗糖用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再加水至湿度在63%~67%时堆焖;
步骤S105,将上述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密封,进行高压灭菌;
步骤S107,将培养好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稻子或谷子上,进行暗室培养;
步骤S109,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稻子或谷子烘干;
步骤S1011,将烘干后的稻子或谷子去外壳,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稻谷。
其中,所述浸泡的预定时间为8~15小时。
其中,所述蔗糖加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中,具体的,所述加水溶解后的蔗糖与所述稻糠粉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20。
其中,所述堆焖的时间为10小时。
其中,所述进行高压灭菌具体为:将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装入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灭菌2小时。
其中,所述暗室培养具体为:在环境温度为22~25摄氏度且环境湿度为65%的暗室中培养25~40天。
其中,所述培养好的灵芝菌种具体为通过固态培养基或液态培养基培养出的灵芝菌种。
其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98,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88,麸皮10,蔗糖1,石膏1;或木屑40,棉籽壳50,麸皮8,蔗糖1,石膏1;或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并且,所述固态培养基中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1.4。
其中,所述液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马铃薯100,红糖12,葡萄糖12,麦麸40,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维生素B1,水1000。
为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灵芝小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3%的小米谷子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5%稻糠粉和1%的蔗糖(或红糖),蔗糖(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5%堆焖。
将浸泡好的小米谷子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小米谷子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小米谷子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小米谷子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小米。
实施例二:灵芝高粱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0%高粱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15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8%的稻糠粉和1%蔗糖(红糖),蔗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6%堆焖。
将浸泡好的高粱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高粱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高粱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高粱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高粱米。
实施例三:灵芝黑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3%的黑稻子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13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5%的稻糠粉和1%蔗糖(或红糖),蔗糖(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4%堆焖。
将浸泡好的黑稻子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黑稻子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黑稻子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黑稻子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黑米。
实施例四:灵芝紫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3%的紫稻子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13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5%的稻糠粉和1%蔗糖(或红糖),蔗糖(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4%堆焖。
将浸泡好的紫稻子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紫稻子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紫稻子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紫稻子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紫米
实施例五:灵芝荞麦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0%的荞麦果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13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8%的稻糠粉和1%蔗糖(或红糖),蔗糖(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7%堆焖。
将浸泡好的荞麦果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荞麦果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荞麦果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荞麦果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荞麦米。
实施例六:灵芝大米的制作方法
按比例称取83%的稻子后放入6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提前10小时按比例称取15%稻糠粉和1%的蔗糖(或红糖),蔗糖(或红糖)用水溶解后拌入稻糠粉,加水调至湿度在65%堆焖。
将浸泡好的稻子与预湿的稻糠粉混合均匀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维持2小时即可
取1%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稻子上,置于黑暗、22~25摄氏度的环境中培养35~40天长满菌种瓶即可。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稻子放在烘干机上,设置温度55摄氏度后保持6小时即可烘干。
将烘干的稻子脱去外壳,便可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大米。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灵芝与稻谷相结合,制作成灵芝稻谷,从而能够满足人们对灵芝营养价值追求的同时,使灵芝的营养价值能普及化,并且能够与稻谷的营养价值相结合,使得营养价值得到互补,有利于人们对营养价值和保健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稻子或谷子放入到60℃中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后,捞出沥干稻子或谷子的表面水分;
将蔗糖用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再加水至湿度在63%~67%时堆焖;
将上述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密封,进行高压灭菌;
将培养好的灵芝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稻子或谷子上,进行暗室培养;
将长满灵芝菌丝的稻子或谷子烘干;
将烘干后的稻子或谷子去外壳,碾成富含灵芝营养的稻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的预定时间为8~15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加水溶解后放入到稻糠粉内并搅拌均匀中,具体的,所述加水溶解后的蔗糖与所述稻糠粉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焖的时间为1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高压灭菌具体为:将泡好的稻子或谷子与堆焖后的稻糠粉混合后装入玻璃瓶子,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温度控制在128摄氏度时灭菌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培养具体为:在环境温度为22~25摄氏度且环境湿度为65%的暗室中培养25~40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好的灵芝菌种具体为通过固态培养基或液态培养基培养出的灵芝菌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98,蔗糖1,石膏1;或棉籽壳88,麸皮10,蔗糖1,石膏1;或木屑40,棉籽壳50,麸皮8,蔗糖1,石膏1;或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所述固态培养基中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1.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马铃薯100,红糖12,葡萄糖12,麦麸40,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维生素B1,水1000。
CN201410172679.2A 2014-04-28 2014-04-28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5010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2679.2A CN105010947A (zh) 2014-04-28 2014-04-28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2679.2A CN105010947A (zh) 2014-04-28 2014-04-28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0947A true CN105010947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2679.2A Pending CN105010947A (zh) 2014-04-28 2014-04-28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094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318A (zh) * 2017-06-22 2017-10-2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灵芝红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0855A (zh) * 2017-06-22 2017-11-21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猴头菇养胃红糖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78A (zh) * 1998-08-01 2000-02-09 刘瑞林 用真菌培植的方便食品的生产方法
CN102132881A (zh) * 2011-03-29 2011-07-27 胡海波 一种灵芝稻谷食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78A (zh) * 1998-08-01 2000-02-09 刘瑞林 用真菌培植的方便食品的生产方法
CN102132881A (zh) * 2011-03-29 2011-07-27 胡海波 一种灵芝稻谷食品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胜友: "《黑木耳段木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 28 February 201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318A (zh) * 2017-06-22 2017-10-2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灵芝红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0855A (zh) * 2017-06-22 2017-11-21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猴头菇养胃红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869A (zh) 一种利用桑树枝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03598012A (zh) 一种灵芝菌丝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0300A (zh) 一种用稻谷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04350952B (zh) 一种提高银耳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01991045A (zh) 一种北虫草米及其固体发酵制备方法
CN105248150A (zh) 一种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的方法
CN109337895A (zh) 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6867865A (zh) 一种白及醋的制作方法
CN104541977A (zh) 一种牛樟芝的杉木板培方法
CN104641944A (zh) 一种用未脱壳的小麦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03704017A (zh) 一种虫草培养基的高营养配方
CN105010947A (zh) 灵芝稻谷的制作方法
CN105010948A (zh) 羊肚菌稻谷的制作方法
CN105010949A (zh) 猴头菇稻谷的制作方法
CN106146106A (zh) 一种灵芝培养基
KR101234162B1 (ko) 복토와 바크의 사용이 없는 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배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TWI654297B (zh) 可提高白樺茸之三萜類化合物含量的培養基及其製備方法
CN110973599A (zh) 一种长根菇发酵法制备长根菇营养粉的方法
TWI583789B (zh) 木黴菌之固態培養基及製備方法
CN113892395B (zh) 一种用于长根菇生长的菌芝粉、栽培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5493888A (zh) 利用未脱壳的稻谷谷粒栽培北虫草
JP7006988B2 (ja) 冬虫夏草菌の発芽胞子の生成促進におけるメチルファルネシルエステルの用途
CN102696689A (zh) 一种利用三七渣发酵生产木霉生防制剂的方法
CN107619326A (zh) 滑菇栽培用培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285333A (ja) 籾殻発酵分解堆肥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Suiji

Inventor before: Li Xiaoli

Inventor before: Liu Suij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