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8637A - 折叠遮蔽物 - Google Patents
折叠遮蔽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08637A CN105008637A CN201480009614.4A CN201480009614A CN105008637A CN 105008637 A CN105008637 A CN 105008637A CN 201480009614 A CN201480009614 A CN 201480009614A CN 105008637 A CN105008637 A CN 1050086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apsible
- bar
- veil
- rib
-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28—Umbrella type t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19/00—Special folding or telescoping of umbrellas
- A45B2019/005—Special folding or telescoping of umbrellas without stic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3/00—Other umbrellas
- A45B2023/0006—Portable, self supported sunshades or weather prote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3—Bathing or beach cab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遮蔽物(10),其具有展开姿态和折叠姿态,且包括由无支柱的、从外侧打开的伞状结构(14)构成的顶蓬(12),该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支持装置(40),用于在该可折叠遮蔽物(10)处于展开姿态时将顶蓬(12)保持在相对于地面(S)的倾斜位置,从而在展开姿态时,行进方向(A)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折叠遮蔽物的领域,该可折叠遮蔽物具有对应于使用姿态的展开姿态和对应于存放姿态的折叠姿态,遮蔽物在折叠姿态下进行运输。
背景技术
大体来说,这种类型的可折叠遮蔽物可以由步行者、度假者、沙滩运动员、渔夫使用,主要用来保护他们免受日照,以及免受风吹。
可折叠遮蔽物包括由伞状结构构成的阳伞,该伞状结构具有固定在遮蓬上的顶毂、能够相对于顶毂进行移动的底毂、多个连接到顶毂且承载遮蓬的肋、以及以铰接方式连接到底毂且连接到肋的隔离件。通常,顶毂固定在支柱上,且底毂安装为能够沿该支柱滑动。
阳伞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一旦其进入展开姿态,则使用者需要将支柱插入地面中才能将其立起,而这在地面坚硬时有时会难以进行。一种替代性方案是将阳伞放置在倾斜位置,从而使其周缘在地面上。这样的倾斜位置是有益的,因为这样特别能够得到对于风吹或日照的保护。然而,阳伞的这样的位置并不方便,因为支柱像栅栏一样延伸穿过遮蔽区域的中间而妨碍到使用者。
文献US-2009/065039A1中描述了一种无支柱的可折叠遮蔽物的示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可折叠遮蔽物来改善上述缺点。使用者可以将该可折叠遮蔽物快速安置在任何种类的地面上,该可折叠遮蔽物是可以快捷且容易地展开的,同时比传统阳伞更便于使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因素来实现这样的目的:该可折叠遮蔽物包括由无支柱的伞状结构构成的顶蓬,伞状结构包括遮蓬、固定在遮蓬上的顶毂、底毂、多个以铰接方式连接到顶毂且承载遮蓬的肋,这些肋具有与顶毂相对的远端,该结构还具有多个张开件,每个张开件均具有以铰接方式连接到一个肋的第一端和以铰接方式连接到底毂的第二端,肋和张开件设置为使得底毂可以相对于顶毂沿行进方向移动,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支持装置,用于当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将顶蓬保持在相对于地面的倾斜位置,从而在展开姿态时,行进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支持装置包括以铰接方式从第一肋延伸的第一杆和以铰接方式从第二肋延伸的第二杆,第一肋和第二肋具有共同的端部且在该处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杆构造为当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着地面延伸。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折叠遮蔽物具有无支柱的伞状结构,该结构在处于展开姿态且放置在地面上时是倾斜的,优选以30°到70°范围内的角度倾斜。
换言之,在展开姿态时,这些肋的远端处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平面中。
无支柱的情况具有很多益处。首先,本发明的可折叠遮蔽物的伞状结构比传统阳伞轻。
其次,由于不存在支柱,可以通过消除从倾斜阳伞的中间延伸出的支柱所引起的妨碍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还可以理解,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支持装置用来将伞状结构保持在倾斜位置。支持装置优选固定在伞状结构上,且当可折叠遮蔽物进入其折叠姿态时,支持装置与伞状结构折叠在一起。
还可以理解,底毂相对于顶毂行进的方向是直线方向,肋围绕该直线方向延伸。在传统阳伞中,该行进方向对应于支柱的纵向方向。
在折叠姿态时,本发明的可折叠遮蔽物的肋大致平行于行进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中,通过打开伞状结构来展开可折叠遮蔽物。为此目的,使用者将底毂移向顶毂,例如通过从伞状结构内侧将底毂推向顶毂,或者通过从伞状结构外侧拉动底毂。术语:伞状结构的“内侧”用于意指伞状结构在底毂这边的一侧(即其凹侧),而术语:伞状结构的“外侧”或“背部”用于意指其凸侧。
这样将顶毂带向底毂的移动具有引起肋相对于顶毂进行枢转、从而将它们从行进方向移开的效果。伴随着肋的这样的展开,遮蓬逐渐受到拉力。
通过将底毂带至越过垂直于行进方向且包含肋与张开件之间的铰链的平面,可折叠遮蔽物被优选锁定在展开姿态。穿过该特定平面使得底毂与张开件之间的倾斜角反转并使张开件受到拉力。当底毂位于该平面与底毂之间时,隔离件放松且对底毂上施加推力,底毂随后被自动推向顶毂。在展开姿态时,底毂优选压靠在顶毂上。因此,锁定姿态是稳定姿态。
为了将可折叠遮蔽物从其展开姿态开始带入其折叠姿态,使用者需要将底毂从顶毂移开,例如通过从伞状结构内侧拉动底毂、使得底毂穿过上文描述的平面来将底毂从顶毂移开。
优选地,伞状结构具有沿竖直平面延伸的肋,该肋的远端延伸向伞状结构的底端边缘,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所述底端边缘压靠在地面上。关于这点要说明的是,术语“远端”用于意指肋的距离顶毂最远的端部。术语“近端”用于意指肋的连接到顶毂的端部。
肋是弹性的,且它们可以由例如纤维玻璃制成。
为了将伞状结构保持在倾斜位置,至少第一杆形成倚靠地面的支架。
例如,支架形成杆可以固定在遮蓬上。支架形成杆从伞状结构的一个肋延伸。支架形成杆铰接到伞状结构的方式使得,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折叠姿态时,支架形成杆被设置为平行于肋。这样提高了可折叠遮蔽物的紧密性。
该杆被优选缝合或夹附在伞状结构上。
而且优选地,该杆从所述肋的远端延伸。
为了提高可折叠遮蔽物的稳定性,其至少具有从两个不同肋的远端延伸的两个杆。这两个肋优选关于垂直于地面且包含行进方向的平面呈彼此对称。
在本发明的有益方案中,遮蔽物包括连接到遮蓬且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底板。
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且放置在地面上时,该底板平行于地面。其功能是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特别是在遮蔽物放置在沙滩上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底板优选在连接到两个肋的远端的两个杆之间延伸。该底板可以选择性地仅仅连接到隔离件形成杆,且与遮蓬分开。
根据本发明,支持装置包括从第一肋延伸的第一杆,和从第二肋延伸的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具有将其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的端部,第二杆构造为当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地面延伸。
因此可以理解,第二杆形成隔离件,而第一杆形成支架。
第一杆和第二杆优选被包含在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的平面中,从而提高遮蔽物的稳定性。
有益地,可折叠遮蔽物还至少包括第一侧板,第一侧板连接到遮蓬且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延伸。
第一侧板的益处是形成侧面风障,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第一侧板优选设有内袋。内袋优选设有接纳压载料(例如沙子)的腔。
有益地,第一侧板被固定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的共同的端部上。第一侧板优选缝合在遮蓬上。第一杆和第二杆优选通过缝合在第一侧板和底板上的鞘而固定在第一侧板(当存在时)上。
优选地,第一杆和第二杆从第一肋和第二肋的远端延伸。
有益地,支持装置包括从第三肋延伸的第三杆、和从第四肋延伸的第四杆,第三杆和第四杆具有将其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的端部,第四杆构造为当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地面延伸。
优选地,第三杆、第四杆与第一杆、第二杆关于垂直于地面且包含行进方向的平面呈对称。
优选地,遮蔽物还包括连接到遮蓬且在第三杆与第四杆之间延伸的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类似于第一侧板。优选地,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关于垂直于地面且包含行进方向的平面呈对称。
优选地,第二侧板固定在第三杆和第四杆的共同的端部上。
而且优选地,第三杆和第四杆从第三肋和第四肋的远端延伸。
在优选实施例中,底板在第二杆与第四杆之间延伸,底板还连接到遮蓬。
优选地,底板连接到遮蓬的底端边缘。
优选地,底板还连接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侧板。优选地,底板连接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边缘。
优选地,第二杆(或者根据情况可以是第四杆)接合在鞘中,该鞘固定在第一侧板(或者根据情况可以是第二侧板)以及底板上。
为了使可折叠遮蔽物更容易存放,第一杆和第二杆(以及可能存在的第三杆和第四杆)有益地彼此铰接且还铰接在供第一杆和第二杆从其延伸的肋上,从而使所述杆的位置能够大致平行于肋。
优选地,遮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缝合在一起而形成单一件。优选地,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的制作材料比构成遮蓬的材料更有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有益方案,遮蓬至少包括一个具有周缘的顶部,且周缘的两端连接到第一肋和第三肋的远端,且在展开姿态时,顶部的周缘从包含第一杆和第三杆的第一平面突出。
可以理解,可折叠遮蔽物呈帽形,使其能够具有180°的全景,同时仍然为使用者提供对日照的保护。
优选地,周缘沿第二平面延伸,在垂直于地面且包含行进方向的基准平面中考虑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70°,优选大于90°。该角度相当于可折叠遮蔽物的打开角度和视角。
根据本发明的有益方案,遮蓬包括至少一个顶部,该顶部具有大体上在平面延伸的周缘,支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顶边缘的侧板,在展开姿态,顶边缘和第一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70°,优选地大于90°。优选但不排它地,支持装置包括设置在遮蓬两侧的两个侧板。这样的特定形状提供了良好的可见性,同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侧面风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方案,顶毂具有通孔,该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底毂上且穿过孔的致动元件,从而通过从可折叠遮蔽物外侧在致动元件上施加牵引力而使可折叠遮蔽物进入展开姿态,以使底毂向顶毂移动而使得肋展开。
优选地,致动元件是固定在底毂上的绳索。绳索经由顶毂中的孔穿过伞状结构。绳索的远端优选设有柄环,从而使其更容易操作。
在优选实施例中,肋和隔离件设置为:在展开姿态时,底毂与顶毂邻接;底毂具有延长部,延长部的形状设置为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穿过顶毂,且延长部具有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从遮蓬外侧突出的端部,所述端部构成按压部,使得从遮蔽物外部沿行进方向对所述按压施加的压力具有将底毂从顶毂移开的效果,从而引起肋进行枢转且将可折叠遮蔽物带向其折叠姿态。
一个益处是使可折叠遮蔽物更容易闭合。通过在按压部上进行按压(例如用拇指),底毂从顶毂移开,从而引起其穿过垂直于行进方向且包含铰链的平面。在底毂穿过该平面之后,肋朝向其折叠姿态自由枢转。
有益地,顶毂具有设置在遮蓬外侧上的抓握部,使得使用者在可折叠遮蔽物的展开和闭合操作期间更容易握持住可折叠遮蔽物。
优选地,该抓握部形成与行进方向同轴且环绕底毂的环形槽。为了闭合可折叠遮蔽物,则使用者可以通过将食指和中指伸入环形槽、然后用拇指压在按压部上来握住顶毂。换言之,仅使用单手就可以使可折叠遮蔽物进入折叠姿态。
通过本发明,可以快速且容易地执行打开。使用者一只手握住环形部来使可折叠遮蔽物处于适当位置,并用另一只手拉动绳索以将顶毂拉向底毂,从而引起肋的展开。
为了将可折叠遮蔽物带入展开姿态,使用者拉动绳索,从而展开肋。随着肋的展开,支架形成杆从隔离件形成杆移开,从而使侧板受到拉力以使其呈三角形状。可折叠遮蔽物因此受到拉力而张开。当存在底板时,通过使侧板相对于伞状结构进行枢转,可以将底板拉伸到更大或更小的程度。
附图说明
在阅读对本发明的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且参照附图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可折叠遮蔽物的一个示例的处于展开姿态时的立体图,其中支持装置包括固定在可折叠遮蔽物伞状结构的两个肋上的两个支架形成杆;
图2示出本发明的可折叠遮蔽物的一个示例,其中该遮蔽物还具有形成隔离件的杆,该杆沿着地面在伞状结构与支架形成杆之间延伸;
图3示出图2的可折叠遮蔽物的改型,其中该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与侧板一同连接到隔离件形成杆的底板;
图4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可折叠遮蔽物包括连接到伞状结构的遮蓬的底板,以及连接到底板和遮蓬的侧板;
图5是在没有遮蓬的情况下,伞状结构处于其折叠姿态的视图;
图6示出正在进行展开的可折叠遮蔽物,通过从伞状结构的外侧对底毂施加的牵引力,将底毂拉动而抵靠顶毂;
图8是当可折叠遮蔽物在展开姿态时,伞状结构的侧视图;
图9示出按动底毂的按压部的动作,该动作使可折叠遮蔽物能够闭合;以及
图10是图4中的可折叠遮蔽物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可折叠遮蔽物10的第一实施例,可折叠遮蔽物10包括由无支柱的伞状结构14构成的顶蓬12。
伞状结构14具有遮蓬16、固定在遮蓬16上的顶毂18、以及多个铰接到顶毂18的肋20。换言之,每个肋20均安装为相对于顶毂18进行枢转。
肋20承载遮蓬16。换言之,遮蓬设置在这些肋之上。为此目的,在该示例中,肋的远端(即肋的远离顶毂18的端部)接合在缝在遮蓬16上的鞘中。
伞状结构14还具有多个张开件22。每个张开件22均具有铰接到一个肋20的第一端22a,和与第一端22a相对、且铰接到底毂24的第二端22b。可以看到,存在与肋一样多的张开件。
肋20和张开件22设置为,使得底毂24能够相对于顶毂18沿行进方向A移动。
在该示例中,顶毂18和底毂24在沿行进方向A延伸的共同轴线上。
参见图5,图5示出处于折叠姿态的伞状结构,可以看出,底毂24具有截头锥形的延长部24a,其形状设置为被接纳在顶毂18中的壳体18a中。底毂24还有一端形成按压部24b,按压部24b设置在截头锥部24a的顶上,且执行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功能。
如图6中可见,顶毂18具有在顶毂18的相反侧上轴向向外打开的通孔18b。
为了使其能够打开,伞状结构还具有致动元件26,致动元件26被固定在底毂24上,且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其展开姿态和折叠姿态时都穿过孔18b。在该示例中,致动元件26由绳索28构成,绳索28固定在底毂24的按压部24b上且延伸穿过顶毂18,且其与底毂相反的端部连接到柄环30。
参见图8,可以理解,通过从可折叠遮蔽物10外侧施加在致动元件26上的牵引力,可折叠遮蔽物10进入展开姿态。短语“可折叠遮蔽物外侧”用于意指遮蔽物在伞状结构的凸面部那边的一侧。
为此目的,从图5的折叠姿态开始,使用者向上拉动柄环30来使底毂24移向顶毂18,从而引起肋进行枢转和展开且因此使伞状结构张开。
图8可以看出,在张开件22穿过平面E之后,底毂24与顶毂18自动接触,其中平面E垂直于行进轴线A且大致包含肋20与张开件22之间的铰链23。只要底毂24在使用者不施加额外力的情况下不能再穿过平面E,这样的姿态就是稳定的。
换言之,在图8中,可折叠遮蔽物被锁定在展开姿态。图1至图4中所示的可折叠遮蔽物是以这样的展开姿态展示的。
再次参见图8和图9,可以看出,肋20和张开件22的设置方式使得,在展开姿态时,底毂24抵靠在顶毂18上。还可以看出,底毂24具有延长部24a,延长部24a的形状设置为在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穿过顶毂18。延长部24a具有端部24b,端部24b在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突出到遮蓬外侧。
在该示例中,端部24b突出到顶毂18外。如上所述,这样的延长部24a的端部24b构成按压部P。
该按压部P由使用者致动,从而使可折叠遮蔽物10进入其折叠姿态。
通过图9可以理解,当使用者从可折叠遮蔽物10的外侧对按压部P施加压力时,该压力的方向沿行进方向A,底毂24被从顶毂18移开、移过平面E,从而引起肋20枢转,并且将可折叠遮蔽物10带向其图5的折叠姿态。
为了使该操作更容易,顶毂18具有在遮蓬的外侧的抓握部18c。在该示例中,抓握部18c是与行进方向A同轴的环形槽。
在使用者对底毂24的按压部P施加拇指压力时,该抓握部18c使得伞状结构能够由两个手指来保持。
因此可以理解,抓握部18c使得使用者在展开和闭合操作期间更容易保持住可折叠遮蔽物。
遮蓬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有通气孔(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可折叠遮蔽物10还具有支持装置40,当可折叠遮蔽物10放置在地面上同时处于其展开姿态时,支持装置40用于将顶蓬12保持在倾斜位置。
参见图10,可以理解,在展开姿态时,行进方向A相对于竖直方向V、或者至少相对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以角度β倾斜。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角度β是大约45°。
在图1的示例中,支持装置40包括倚靠在地面S上的两个支架形成杆42、44。杆42、44从伞状结构延伸出。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支架形成杆从肋20中的两个肋延伸出,且被夹附在肋上。
伞状结构14具有附图标记为201至207的7个肋。
每个肋201至207分别具有远离顶毂18的远端201a至207a。
在图2的示例中,并且根据本发明,可折叠遮蔽物10还具有隔离件形成杆46、48,隔离件形成杆46、48在遮蓬16的底边缘161(即,当可折叠遮蔽物在展开姿态时停靠在地面S上的遮蓬的底边缘)以及支架形成杆的底端42a、44a之间沿着地面延伸。
隔离件形成杆46铰接到支架形成杆的底端42a、44a。
在图3的示例中,并且根据本发明,支架形成杆42、44和隔离件形成杆46、48以铰接方式从(支架形成杆42的)的肋202、(隔离件形成杆46的)肋202、(支架形成杆44的)肋203以及(隔离件形成支架48的)肋204的远端延伸。
仍然在图3的实施例中,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底板50,底板50经由遮蓬16的底端边缘161连接到遮蓬16。底板50还固定在隔离件形成杆46、48上,以便在地面上张开。其构成地面垫,地面垫使得使用者不再直接接触沙子从而提升其舒适性。
图3的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侧板52、54,侧板52、54固定在支架形成杆42、44上并构成侧面风障。
因此,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设置在底板50的两侧。另外,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均连接到遮蓬16。然而在该示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并没有连接到底板50,以便留下沿着隔离件形成杆延伸的开口。
参考图4,以下是对本发明的可折叠遮蔽物10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支持装置40包括从第一肋201延伸的第一杆42,以及从第二肋202延伸的第二杆46。可以理解,第一杆42形成支架,而第二杆46形成沿地面延伸的隔离件。可以看出,第二杆46构造为,当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地面S延伸。
第一杆和第二杆42、46具有共同的端部47,它们在端部47处通过第二鞘62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可折叠遮蔽物10在地面上的稳定性,其优选设有固定在第二鞘62上的环63,其目的是用于接纳帐篷桩(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还设有第一侧板52,第一侧板52连接到遮蓬16且在第一杆42与第二杆46之间延伸。第二杆46穿过缝合在第一侧板52和底板50上的第一鞘60。
第一侧板52固定在第一杆42与第二杆46之间的共同的端部47上,更确切地说,第一侧板52缝合在鞘62上,鞘62还缝合在底板50上。
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杆和第二杆42、46以铰接方式从第一肋和第二肋201、202的远端201a、202a延伸。
支持装置40还具有从第三肋203延伸的第三杆44,以及从第四肋204延伸的第四杆48。第三杆和第四杆具有共同的端部49,端部49通过与鞘62类似的鞘将第三杆和第四杆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杆还构造成当可折叠遮蔽物10被放置在地面上、处于展开姿态时沿着地面S延伸。
第三杆和第四杆44、48以铰接方式从第三肋和第四肋203、204的远端203a、204a延伸。
因此可以理解,第三杆和第四杆44、48类似于第一杆和第二杆42、46。
可折叠遮蔽物10还具有第二侧板54,第二侧板54连接到遮蓬16且在第三杆44与第四杆48之间延伸。
按照类似于第一侧板的方式,第二侧板54固定在第三杆与第四杆之间的共同的端部上。
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44、48分别铰接到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和第四肋,以便在可折叠遮蔽物要进行存放时能够用肋来折叠杆。
因此,底板50在第二杆与第四杆46、48之间延伸,在该示例中,底板沿着所述遮蓬的底端边缘161连接到遮蓬16。
底板50还连接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
更确切地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以及底板50被缝合在一起,以便形成单一件。
当展开肋时,第一杆和第二杆42、46(以及第三杆和第四杆44、48)被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侧板52(或者根据情况可以是第二侧板54)受到拉力从而呈大体三角形的形状。
参见图10,图10以侧视图示出图4的可折叠遮蔽物,以下是对本发明的有益方案的描述。
在图10中可以看出,遮蓬16具有至少一个顶部15,顶部15具有周缘17,周缘17具有两个端部17a、17b,端部17a、17b连接到第一肋201的远端201a和第三肋203的远端203a。
在展开姿态时,顶部15的周缘17相对于包含第一杆和第三杆42、44的第一平面Q1突出。换言之,遮蓬在第一与第三之间延伸的部分形成顶部15。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同该顶部15设置在第一平面Q1的两侧。这样的特定结构的作用是,通过倾斜的遮蓬为使用者提供防日照保护,同时还通过侧板为使用者提供防风吹保护。
如图10中可以看出,周缘17大致沿第二平面Q2延伸。
如图10中所示,在垂直于地面S且包含行进方向A的基准平面R中,可以看出第一平面Q1与第二平面Q2之间的、表示可折叠遮蔽物的打开角度和视角的角度α是大的,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广阔的可见性。在该示例中,该角度大于90°。
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折叠遮蔽物10的支持装置可以包括带有或不带有杆的一个或两个侧板,可折叠遮蔽物仍然具有图10中所示的帽状的大体形状。在这些情况下,角度α对应于侧板的顶边缘与第一平面Q1之间的角度。
Claims (19)
1.一种具有展开姿态和折叠姿态的可折叠遮蔽物(10),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包括由无支柱的伞状结构(14)构成的顶蓬(12),所述伞状结构包括遮蓬(16)、固定在所述遮蓬上的顶毂(18)、底毂、多个以铰接方式连接到所述顶毂(18)且承载所述遮蓬的肋(20),所述肋具有与所述顶毂相对的远端,所述伞状结构还具有多个张开件(22),每个张开件均具有以铰接方式连接到所述肋其中之一的第一端和以铰接方式连接到所述底毂的第二端,所述肋(20)和所述张开件(22)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底毂(24)能够相对于所述顶毂(18)沿行进方向(A)移动,所述可折叠遮蔽物还具有支持装置(40),用于当所述可折叠遮蔽物(10)处于展开姿态时将所述顶蓬(12)保持在相对于地面(S)的倾斜位置,从而在展开姿态时,所述行进方向(A)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可折叠遮蔽物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持装置包括以铰接方式从第一肋(201)延伸的第一杆(42)和以铰接方式从第二肋(202)延伸的第二杆,且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具有共同的端部(47)且在该端部处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杆构造为,当所述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地面(S)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杆(42、44)形成用于抵靠地面的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物还包括底板(50),所述底板连接到所述遮蓬(16)且固定在所述支持装置(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遮蔽物还至少包括第一侧板(52),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到所述遮蓬(16)且在所述第一杆(42)与第二杆(46)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2)固定在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的共同的端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42、46)从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201、202)的远端(201a、202a)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装置(40)还包括从第三肋(202)延伸的第三杆(44)、和从第四肋(204)延伸的第四杆(48),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具有将其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的端部,所述第四杆构造为当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沿地面(S)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遮蔽物还包括第二侧板(54),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到所述遮蓬(16)且在所述第三杆(44)与第四杆(48)之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54)固定在所述第三杆与第四杆的共同的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44、48)从所述第三肋和第四肋(203、204)的远端(203a、204a)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3以及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0)在所述第二杆与第四杆(46、48)之间延伸,所述底板还连接到所述遮蓬(16)。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9且结合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0)还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蓬、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52、54)、以及所述底板(50)被缝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单一件。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蓬(16)至少包括一个顶部,所述顶部具有周缘(17),所述周缘(17)的两个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肋和第三肋的远端,且在展开姿态时,所述顶部的周缘(17)从包含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的第一平面(Q1)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缘(17)沿第二平面(Q2)延伸,且在垂直于地面且包含所述行进方向(A)的基准平面(R)中考虑时,所述第一平面(Q1)与所述第二平面(Q2)之间的角度(α)大于70°,优选大于9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蓬(16)至少包括一个顶部,所述顶部具有沿一平面(Q1)延伸的周缘(17),所述支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有顶边缘的侧板,且所述顶边缘与所述第一平面(Q1)之间的角度(α)大于70°,优选大于90°。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毂(8)具有通孔(18b),所述伞状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毂(24)上且穿过所述孔的致动元件(26),从而通过从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外部对所述致动元件施加牵引力,使得所述可折叠遮蔽物(16)进入展开姿态,以便使所述底毂(24)移向所述顶毂(18)并引起所述肋被展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肋(20)和所述张开件(22)设置为使得,在展开姿态时所述底毂(24)与所述顶毂(18)邻接;所述底毂(24)具有延长部(24a),所述延长部的形状设置为当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穿过所述顶毂,且所述延长部(24a)具有当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处于展开姿态时从所述遮蓬外侧突出的端部(24b),所述端部(24b)构成按压部(P),使得从所述遮蔽物外部沿着所述行进方向(A)对所述按压部施加的压力具有将所述底毂(24)从所述顶毂(18)移开的效果,从而引起所述肋进行枢转且将所述可折叠遮蔽物带向其折叠姿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毂(18)具有设置在所述遮蓬外侧上的抓握部(18c),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所述可折叠遮蔽物的展开和闭合操作期间更容易握住所述可折叠遮蔽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351420 | 2013-02-20 | ||
FR1351420A FR3002262B1 (fr) | 2013-02-20 | 2013-02-20 | Abri pliant |
PCT/FR2014/050274 WO2014128382A1 (fr) | 2013-02-20 | 2014-02-12 | Abri plian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8637A true CN105008637A (zh) | 2015-10-28 |
Family
ID=4822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9614.4A Pending CN105008637A (zh) | 2013-02-20 | 2014-02-12 | 折叠遮蔽物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59076A1 (zh) |
CN (1) | CN105008637A (zh) |
BR (1) | BR112015019212A2 (zh) |
FR (1) | FR3002262B1 (zh) |
WO (1) | WO201412838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8679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 包括两个伞式结构的可折叠帐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66948S1 (en) | 2018-09-07 | 2019-11-19 | 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 Umbrella |
US10563423B1 (en) * | 2018-09-12 | 2020-02-18 | Jason Bird | Foldable ground blind |
US11421440B2 (en) | 2018-09-12 | 2022-08-23 | Jason Bird | Foldable shelter |
FR3137701B1 (fr) | 2022-07-05 | 2024-06-07 | Bruno Pluchard | Abri pliant portatif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97099A (en) * | 1995-01-18 | 1996-07-24 | Reginald George Purssord | Umbrella-like shelter |
US20070062569A1 (en) * | 2005-08-10 | 2007-03-22 | Sedo Camping Co., Ltd. | One-touch type foldable tent frame |
US20090065039A1 (en) * | 2001-06-04 | 2009-03-12 | John Livacich | System for rapid concealment and shelter including angular frames and warfighter covers |
CN201714136U (zh) * | 2009-12-31 | 2011-01-19 | 许火煌 | 易收折帐篷结构 |
CN101969805A (zh) * | 2008-06-09 | 2011-02-09 | 詹姆斯·C·埃尔德 | 便携式阳光和天气遮蔽物 |
CN102656327A (zh) * | 2009-10-23 | 2012-09-05 | 约翰·亚历山大·尼科尔斯 | 可折叠的便携式遮蔽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5768A (en) * | 1998-08-19 | 2000-07-11 | Arlotta; Angelo | Portable shade device |
EP1087078A1 (en) * | 1999-09-23 | 2001-03-28 | Goal King Co. Ltd. | A structure of an easy setup tent |
-
2013
- 2013-02-20 FR FR1351420A patent/FR3002262B1/fr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12 CN CN201480009614.4A patent/CN105008637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2-12 WO PCT/FR2014/050274 patent/WO2014128382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12 BR BR112015019212A patent/BR112015019212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2-12 EP EP14708627.6A patent/EP2959076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97099A (en) * | 1995-01-18 | 1996-07-24 | Reginald George Purssord | Umbrella-like shelter |
US20090065039A1 (en) * | 2001-06-04 | 2009-03-12 | John Livacich | System for rapid concealment and shelter including angular frames and warfighter covers |
US20070062569A1 (en) * | 2005-08-10 | 2007-03-22 | Sedo Camping Co., Ltd. | One-touch type foldable tent frame |
CN101969805A (zh) * | 2008-06-09 | 2011-02-09 | 詹姆斯·C·埃尔德 | 便携式阳光和天气遮蔽物 |
CN102656327A (zh) * | 2009-10-23 | 2012-09-05 | 约翰·亚历山大·尼科尔斯 | 可折叠的便携式遮蔽装置 |
CN201714136U (zh) * | 2009-12-31 | 2011-01-19 | 许火煌 | 易收折帐篷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8679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 包括两个伞式结构的可折叠帐篷 |
CN111058679B (zh) * | 2018-10-17 | 2022-05-31 | 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 包括两个伞式结构的可折叠帐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3002262A1 (fr) | 2014-08-22 |
FR3002262B1 (fr) | 2016-07-29 |
EP2959076A1 (fr) | 2015-12-30 |
BR112015019212A2 (pt) | 2018-05-15 |
WO2014128382A1 (fr) | 2014-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08637A (zh) | 折叠遮蔽物 | |
US6612320B2 (en) | Economic double-story umbrella as conveniently anchored | |
US20070051398A1 (en) | Tent and frame for automatic umbrella style canopy tent | |
US20150367717A1 (en) | Shelter for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 |
WO2008096052A2 (fr) | Aire de posé pour engins ou véhicules aériens comprenant des éléments de réception pouvant être déployés | |
JP3200570U (ja) | 逆折り式傘 | |
US20040211452A1 (en) | Two tiered vented canopy wind resistant umbrella | |
CN206654162U (zh) | 船用顶棚 | |
CN111058679B (zh) | 包括两个伞式结构的可折叠帐篷 | |
CN102273780B (zh) | 兼具座椅功能的手杖 | |
CN103541584A (zh) | 一种车顶帐篷 | |
CN102869282B (zh) | 阳伞 | |
CN201328444Y (zh) | 伞 | |
US20150052662A1 (en) | Foldable and Flexible Head Shade | |
KR101504586B1 (ko) | 텐트 겸용 우산 | |
CN208080688U (zh) | 一种易折叠收纳的遮阳罩 | |
TWM522603U (zh) | 自動多折反收傘 | |
CN104138111A (zh) | 伞骨 | |
CN2498887Y (zh) | 可伸缩伞骨的遮阳伞 | |
AU2014206181B1 (en) | Pushrod-type tent frame | |
JP2021083844A (ja) | 簡易笠 | |
CN210114123U (zh) | 一种多折背包伞 | |
CN202222591U (zh) | 雨伞结构 | |
KR101791814B1 (ko) | 간편하게 접을 수 있는 우산 | |
JP3027449U (ja) | 車両用カバ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