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22591U - 雨伞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雨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1U
CN202222591U CN2011203262262U CN201120326226U CN202222591U CN 202222591 U CN202222591 U CN 202222591U CN 2011203262262 U CN2011203262262 U CN 2011203262262U CN 201120326226 U CN201120326226 U CN 201120326226U CN 202222591 U CN202222591 U CN 202222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button
handle
umbrella cover
fixed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62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祐群
王恬恬
陈彦君
韩晴予
徐钰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k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k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k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k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262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22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22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225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结构,其包含一雨伞及一雨伞套。雨伞包含一握把、一伞面及一支架。握把包含一第一按钮,第一按钮自握把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雨伞套用以容置该雨伞且包含一第一定位孔。第一按钮在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定位孔在雨伞套上的位置,且第一按钮及第一定位孔互相配合而将雨伞及雨伞套加以组合,使雨伞结构呈一收纳状态或一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雨伞结构,便于携带且便于握持。

Description

雨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雨伞结构,尤其关于一种便于携带且便于握持的雨伞结构。
背景技术
于目前市售的雨伞中,有些雨伞在贩售或收藏时,在伞面外面多会套设一软性布料的伞套来包覆具有收折式支架的雨伞,借以使雨伞便于携带。然而,随着雨伞的支架愈做愈轻便,公知用软性布料的伞套并不足以防护内部支架受到外力的碰撞进而导致的变形。
此外,有些雨伞则是在雨伞的最前端,设有收折式雨伞套。图1显示一公知雨伞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雨伞结构100包含一支架110、一伞面120、一收折式雨伞套130及一握把140。伞面120及握把140分别设于支架110的两相对侧,而收折式雨伞套130设于支架110的顶端,当雨伞结构100呈收纳状态时,收折式雨伞套130呈展开状态,且伞面120被套于已展开的收折式雨伞套130内。收折式雨伞套130除了可以收纳伞面120之外还可能收集雨水,使其不会滴落于室内,造成室内地面潮湿的困扰。
另外,为使雨伞结构100便于携带,使其体积会愈来愈小,尤其希望使其长轴的长度变得短,雨伞结构100的握把140能受握持的部分也需面临压缩体积的必要,虽然小体积的雨伞便收纳于背包或行李之中,然而在使用雨伞结构100时,容易因握把140的长度或体积过小,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此外,因为设计有收折式雨伞套130,使得雨伞结构100的长轴的长度不易变短。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雨伞结构,以期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伞结构。尤其是一种便于携带且便于握持的雨伞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结构,包含一雨伞及一雨伞套。雨伞包含一握把、一伞面及一支架。握把包含一第一按钮,第一按钮自握把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支架包含一第一端及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伞面设于支架的第一端而握把设于支架的第二端。雨伞套用以容置雨伞且包含一第一定位孔。第一按钮在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定位孔在雨伞套上的位置,且第一按钮及第一定位孔互相配合而将雨伞及雨伞套加以组合,使雨伞结构呈一收纳状态或一使用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雨伞结构的收纳状态下,雨伞被置于雨伞套内,且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朝向一第一方向,且第一按钮更自雨伞套的内侧壁面穿过第一定位孔而突出于雨伞套的外侧壁面。
于一实施例中,于雨伞结构的使用状态下,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朝向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
于一实施例中,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一定位槽,设于雨伞套的内侧壁,且从第一定位孔延伸至雨伞套的顶面,用以供第一按钮沿着第一定位槽移动。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更包含一定位突点,其自握把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槽,设于雨伞套的顶侧的内侧壁并向雨伞套的底侧的方向延伸,且定位突点在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定位槽在雨伞套上的位置。较佳的情况是当第一按钮到达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后,定位突点到达第二定位槽的底端。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更包含一外壳、一第一固定杆及一弹性体。第一固定杆设于外壳内。弹性体设于外壳内,且第一固定杆连接于弹性体及第一按钮之间,在第一按钮被接压时,弹性体提供一弹性力。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更包含一第二按钮。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孔,且第二按钮在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定位孔在雨伞套上的位置,且第二按钮及第二定位孔互相配合而将雨伞及雨伞套加以组合。
于一实施例中,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槽,设于雨伞套的内侧壁,且从第二定位孔延伸至雨伞套的顶面,用以供第二按钮沿着第二定位槽移动。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更包含一外壳、一第一固定杆、一弹性体、一第二固定杆及一连杆。第一固定杆设于外壳内。弹性体设于外壳内,且第一固定杆连接于弹性体及第一按钮之间,在第一按钮被接压时,弹性体提供一弹性力。第二固定杆设于外壳内,且第二按钮连接第二固定杆。连杆设于外壳内。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分别设于连杆的两相对端,且连杆枢接于一支点,用以使连杆相对支点转动。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按钮及第二按钮分别位于握把的两相对侧,且当第一固定杆朝一第一侧面方向移动时,第二固定杆会朝相反于第一侧面方向的一第二侧面方向移动。
于一实施例中,雨伞套的顶面包含有一凹陷部,用于在收纳状态下,露出握把的至少一部分。较佳的情况是,握把更包含多个条纹,设于握把的被凹陷部露出的至少一部分,即条纹设于握把的被凹陷部露出的部分。
依据本实用新型,由雨伞套与握把经由组合后,会使雨伞结构呈现一收纳状态或一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下,让使用者能够握持雨伞套,增加使用者能握持的部分。而当进入到室内或无需使用雨伞的时候,可将伞面收合,并将雨伞置于雨伞套内,使雨伞结构在收纳状态下,其外侧仅露出握把底侧及雨伞套,因此能够将雨伞结构收置于行李或背包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公知雨伞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收纳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使用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握把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    雨伞结构
110    支架
120    伞面
130    收折式雨伞套
140    握把
200    雨伞结构
201    雨伞
210    支架
220    伞面
230    雨伞套
231    定位孔
232    定位槽
233    定位槽
236    凹陷部
240    握把
241    按钮
243    定位突点
246    条纹
251    外壳
261    第一固定杆
262    第二固定杆
263    连杆
265    支点
270    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雨伞结构200包含一雨伞201及一雨伞套230。雨伞201包含支架210、一伞面220及一握把240。伞面220及握把240分别设于支架210的两相对侧。更具体而言,握把240设于支架210的底端(第二端),而伞面220的顶端设于支架210的顶端(第一端)。当雨伞201呈收纳状态时,伞面220自支架210的顶端向支架210的底端延伸并包覆支架210。
雨伞套230为中空用以容置雨伞201。当要将雨伞201置于雨伞套230内,使雨伞201的长轴朝下(即支架210的顶端朝下),支架210的顶端至底端的方向朝向一第一方向,使支架210及伞面220置于雨伞套230的容置空间内,而握把240位于雨伞套230的顶侧。于一实施例中,握把240的底面与雨伞套230的顶面可以位于一水平面。于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握把240的底面高于雨伞套230的顶面。
于本实施例中,握把240包含一按钮241,其自握把240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雨伞套230包含一定位孔231。定位孔231设于雨伞套230的顶侧,按钮241在握把240上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孔231在雨伞套230上的位置,因此当雨伞201被收纳于雨伞套230时,按钮241更自雨伞套230的内侧壁面穿过定位孔231而突出于雨伞套230的外侧壁面,即该按钮及该定位孔互相配合而将该雨伞及该雨伞套加以组合。
于一实施例中,雨伞套230包含一定位槽232。定位槽232设于雨伞套230的内侧壁,且从定位孔231延伸至雨伞套230的顶面。当要将雨伞201收纳于雨伞套230时,可以使按钮241沿着定位槽232向下移动,而到达定位孔231的位置后,再穿过定位孔231,达到定位的功能,方便使用者收纳雨伞201。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240更包含一定位突点243,其自握把240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且较佳的情况是定位突点243位于按钮241的相对侧。雨伞套230包含另一定位槽233。定位槽233设于雨伞套230的顶侧的内侧壁并向下延伸,定位突点243在握把240上的位置相对于定位槽233在雨伞套230上的位置。当要将雨伞201收纳于雨伞套230时,可以更使定位突点243沿着定位槽233向下移动。较佳的情况是当按钮241到达定位孔231的位置后,定位突点243到达另一定位槽233的底端,如此能够达到定位的功能,方便使用者收纳雨伞201,同时能够加强雨伞201置于雨伞套230时的定位效果。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要使用雨伞201时,使雨伞201的长轴朝上(即支架210的顶端朝上),支架210的顶端至底端的方向朝向相反于前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使握把240的底面置于雨伞套230内,且使握把240的底面低于雨伞套230的顶面。由于按钮241在握把240上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孔231在雨伞套230上的位置,因此当雨伞结构200呈使用状态时,按钮241更自雨伞套230的内侧壁面穿过定位孔231而突出于雨伞套230的外侧壁面。且于一实施例中,可以更使按钮241沿着定位槽232向下移动,而到达定位孔231的位置后,再穿过定位孔231,达到定位的功能,方便使用者收纳雨伞201。且于一实施例中,可以更使定位突点243沿着定位槽233向下移动。较佳的情况是当按钮241到达定位孔231的位置后,定位突点243到达另一定位槽233的底端。
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而因雨伞套230与握把240经由组合,让使用者能够握持雨伞套230,增加使用者能握持的部分。而当进入到室内或无需使用雨伞的时候,可将伞面220收合,且为避免收起的伞面220凌乱松散占据空间不利携带,则可将雨伞201置于雨伞套230内,雨伞结构200的外侧仅露出握把240底侧及雨伞套230,因此能够将雨伞结构200收置于行李或背包之中,十分便利且兼具美观。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握把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当要组装握把240及雨伞套230时,如图4所示,握把240更包含一外壳251、一第一固定杆261及一弹性体270。弹性体270,设于该外壳251内,其可以为一弹簧。第一固定杆261,设于该外壳251内,其连接于弹性体270及按钮241之间,当按钮241被接压时弹性体270提供一弹性力。于操作时,使用者按压按钮241,使按钮241透过弹性体270的弹性力,而抵靠于定位槽232的底部壁面,再按钮241沿着定位槽232向下移动,而到达定位孔231的位置后,再透过弹性体270的弹性力穿过定位孔231,而使按钮241突出至雨伞套230的外侧表面。当要拆卸握把240及雨伞套230时,如前所述,使用者按压按钮241,使按钮241脱离定位孔231,再沿定位槽232向上移动进而使握把240及雨伞套230分离。
于一实施例中,握把240可以更包含另一按钮242及一第二固定杆262、一连杆263,该第二固定杆262、连杆263设于该外壳251内,且该按钮242连接该第二固定杆262。第一固定杆261及第二固定杆262分别设于连杆263的两相对端,连杆263的中间部分枢接于一支点265,使得连杆263能够相对支点265转动。且当第一固定杆261朝一第一侧面方向移动时,第二固定杆262会朝相反于第一侧面方向的第二侧面方向移动。此外,雨伞套230亦可以更设置有另一定位孔及另一定位槽(未图示)。另一定位孔及另一定位槽可以依前述定位孔231及定位槽232的方式相对应地设置,因此以下省略其相关说明。
当要组装握把240及雨伞套230时,使用者按压按钮241或另一按钮242其中之一,使按钮241或另一按钮242透过弹性体270的弹性力,而分别抵靠于定位槽232及另一定位槽的底部壁面,再使按钮241及另一按钮242沿着定位槽232及另一定位槽向下移动,而到达定位孔231及另一定位孔的位置后,再透过弹性体270的弹性力,使按钮241及另一按钮242分别穿过定位孔231及另一定位孔,而使它们两个分别突出至雨伞套230的外侧表面。当要拆卸握把240及雨伞套230时,如前所述,使用者按压按钮241或另一按钮242,使按钮241及另一按钮242脱离定位孔231及另一定位孔,如此即可使握把240及雨伞套230分离。
依据本实施例,由于按钮241及另一按钮242间是连动的,因此仅需按压两者其一,即可使握把240及雨伞套230脱离,且于组装状态下能够透过按钮241及另一按钮242同时定位于雨伞套230,而能够使雨伞结构200更加稳固。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雨伞结构呈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雨伞201已被置于雨伞套230内,仅露出握把240的底侧部分。于本实施例中,雨伞套230的顶面包含有一凹陷部236。当握把240及雨伞套230组合在一起时,凹陷部236能够使握把240的侧面露出,当要分离握把240及雨伞套230时,适于供使用者手握握把240被凹陷部236露出的部分。相较于没有设置凹陷部236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更方便使用者拆卸握把240及雨伞套230。于一实施例中,握把240的被凹陷部236露出的部分更设有多个条纹246,用以增加使用者的手指与握把240间的摩擦力。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由于握把240及雨伞套230能够透过正扣方式及反扣方式,而呈现两种状态,亦即一收纳状态或一使用状态。于收纳状态下,除了方便使用者收纳雨伞201外,在下雨天使用雨伞201将进入室内空间时,能够将雨伞201置于雨伞套230中,雨伞套230会收集留在雨面240上的雨滴,不使雨滴掉落于室内的地面上。于使用状态下,能够增加雨伞201的把持部分,便于使用者把持,且不需要额外收纳雨伞套230,因此雨伞套230亦较不易丢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能呈一收纳状态或一使用状态的该雨伞结构包含:
一雨伞,包含:
一握把,包含一第一按钮,该第一按钮自该握把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
一伞面;
一支架,包含一第一端及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伞面设于该支架的第一端,而该握把设于该支架的第二端;
一能容置该雨伞的雨伞套,包含一第一定位孔,其中该第一按钮在该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该第一定位孔在该雨伞套上的位置,且该第一按钮及该第一定位孔能互相配合而将该雨伞及该雨伞套加以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雨伞于该雨伞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能置于该雨伞套内,且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的方向朝向一第一方向,且该第一按钮能自该雨伞套的内侧壁面穿过该第一定位孔而突出于该雨伞套的外侧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的方向于该雨伞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朝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设于该雨伞套的内侧壁,且从该第一定位孔延伸至该雨伞套的顶面,该第一按钮能沿着该第一定位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更包含一定位突点,该定位凸点自该握把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出,该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设于该雨伞套的顶侧的内侧壁并向该雨伞套的底侧的方向延伸,且该定位突点在该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该第二定位槽在该雨伞套上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突点于该第一按钮到达该第一定位孔的位置时能到达于该第二定位槽的底端。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更包含:
一外壳;
一第一固定杆,设于该外壳内;
一在该第一按钮被接压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体,设于该外壳内,且该第一固定杆连接于该弹性体及该第一按钮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更包含一第二按钮,该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孔,且该第二按钮在该握把上的位置相对于该第二定位孔在该雨伞套上的位置,且该第二按钮及该第二定位孔能互相配合而将该雨伞及该雨伞套加以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雨伞套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设于该雨伞套的内侧壁,且从该第二定位孔延伸至该雨伞套的顶面,该第二按钮能沿着该第二定位槽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更包含:
一外壳;
一第一固定杆,设于该外壳内;
一在该第一按钮被接压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体,设于该外壳内,且该第一固定杆连接于该弹性体及该第一按钮之间;
一第二固定杆,设于该外壳内,且该第二按钮连接该第二固定杆;
一连杆,设于该外壳内,其中该第一固定杆及该第二固定杆分别设于该连杆的两相对端,且该连杆能转动的枢接于一支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钮及该第二按钮分别位于该握把的两相对侧,且该第二固定杆于该第一固定杆朝一第一侧面方向移动时能朝相反于该第一侧面方向的一第二侧面方向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雨伞套的顶面包含有一能在该收纳状态下露出至少一部分该握把的凹陷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更包含多个条纹,所述条纹设于该握把的被该凹陷部露出的部分。
CN2011203262262U 2011-08-24 2011-08-24 雨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22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62262U CN202222591U (zh) 2011-08-24 2011-08-24 雨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62262U CN202222591U (zh) 2011-08-24 2011-08-24 雨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22591U true CN202222591U (zh) 2012-05-23

Family

ID=46073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622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22591U (zh) 2011-08-24 2011-08-24 雨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22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1413B1 (en) Foldable electric motorcycle structure
CN105008637A (zh) 折叠遮蔽物
CN202222591U (zh) 雨伞结构
CN102845957A (zh) 附有清洁装置的伞具
CN105292358A (zh) 一种折叠手柄
CN202108307U (zh) 与房车配套使用的快速收放型便携式帐篷
CN102869282B (zh) 阳伞
TWM488431U (zh) 置物車
CN207168114U (zh) 一种多功能野外携行包
CN205168782U (zh) 一种折叠手柄
CN204775764U (zh) 一种折叠把手
KR102291003B1 (ko) 접이식 목발
CN201013099Y (zh) 篷顶支撑结构
CN203864886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结构
CN104013168B (zh) 一种新型无鸡眼雨伞骨及应用该雨伞骨的雨伞
CN208080688U (zh) 一种易折叠收纳的遮阳罩
CN203884898U (zh) 一种新型无鸡眼雨伞骨及应用该雨伞骨的雨伞
CN220587668U (zh) 一种直骨伞骨架结构
JP3081951U (ja) 多折傘のスライド装置構造
CN204299281U (zh) 一种帐篷的屋檐结构
CN210783196U (zh) 一种可立式雨伞
CN202603846U (zh) 带脚伞的雨伞
CN103622231B (zh) 雨伞
CN202774556U (zh) 一种雨伞
CN106263407A (zh) 能够增大内部空间的折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