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6613A -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6613A
CN104996613A CN201510503609.5A CN201510503609A CN104996613A CN 104996613 A CN104996613 A CN 104996613A CN 201510503609 A CN201510503609 A CN 201510503609A CN 104996613 A CN104996613 A CN 104996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minutes
tea
dark brownish
tea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36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玛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036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6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6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6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铁观音鲜叶→晒青→摇青→杀青→包揉→烘焙→成品,其中,摇青是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3分钟,然后摊青放置60~9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7~9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0~1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17~2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80~21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50~6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00~135分钟。依照本发明的工艺所制得的茶叶能够在常温下至少存放12个月而不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甚至在高温下存放一周,茶叶外观也基本不发生变化;而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茶汤的品质反而有所提升;使得茶叶产量因存放条件的限制性得到有效改善。

Description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叶是我国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传统农作物之一。而铁观音茶叶则是福建安溪最具代表性的茶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现有的铁观音制作工艺所制得的铁观音茶叶,其存放多通过真空包装并将茶叶冷藏,若非如此存放,则茶叶将很快氧化,韵香型铁观音亦是如此。若在常温且非真空包装的茶叶,放置一至两周,则茶叶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黄绿色,时间更长则颜色变化为黄黑色;茶汤味道也随着颜色变化逐步发生变化,甚至饮用时没有铁观音的清香味道。若在常温且真空包装的茶叶,相对无真空包装的茶叶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半个月至一个月后茶叶也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茶叶品质直线下降。由此可见,现有的铁观音茶叶的保存需要冷藏和真空包装条件,不但使得茶叶存放成本大幅提高,该部分成本则由茶叶销售上和茶叶消费者承担,也使得茶叶产量受到严重制约,使得茶叶价格很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以克服现有的铁观音茶叶成品存放成本高、制约茶叶产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5%以上;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3分钟,然后摊青放置60~9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7~9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0~1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17~2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80~21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50~6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00~135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50~285℃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e.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f.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45~58℃,烘焙55~90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60~75℃,烘焙250~270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更进一步地:
步骤b晒青中,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步骤c摇青完成的茶青进行摘除顶芽处理后再进行步骤d的杀青处理。
进一步地:所摘除的顶芽按红茶或者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红茶、绿茶。可进行以下两种方式的拼配:其一,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2~25的比例均匀混合,且优选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100:5~13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红茶;这样的铁观音红茶既具有铁观音的强烈韵香,也略有红茶的醇香,且使得茶叶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适合饮用,对胃的刺激性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二,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1~15的比例均匀混合,且优选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100:2~11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绿茶,这样的铁观音绿茶具有良好的消食、软化血管的功用,能够很好地降低过高的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并能防止和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依照本发明的工艺所制得的茶叶能够在常温下至少存放半年之久而不质变(如颜色、气味不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茶汤的会愈加甘醇,韵味深厚;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茶叶存放的成本,使得茶叶产量因存放条件的限制性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的铁观音茶青;茶青为海拔为600~800、黄土或者红土壤种植且采用牛粪或/和羊粪作肥料的红芯歪尾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7%左右;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70~8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8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40~15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20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90~20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60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10~125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65~270℃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e.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f.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48~53℃,烘焙70~75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65~70℃,烘焙260~265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依照本发明的工艺所制得的茶叶能够在常温下至少存放12个月而不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甚至在70~90℃条件下存放一周,茶叶外观也基本不发生变化;而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茶汤的品质反而有所提升;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茶叶存放的成本,使得茶叶产量因存放条件的限制性得到有效改善。
实施方式二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茶青;茶青为适合制作乌龙茶的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7%左右;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80~9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9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0~14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2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80~19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50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00~110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摘芽:摇青完成的茶青进行摘除顶芽处理后再进行步骤e的杀青处理;该步骤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铁观音茶汤的苦涩度,同时茶汤更为清澈,饮用者的口感更好,茶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e.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50~255℃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f.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g.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53~58℃,烘焙55~65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70~75℃,烘焙250~260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h.拼配:所摘除的顶芽按红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红茶,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5~13的比例均匀混合,这样的铁观音红茶既具有铁观音的强烈韵香,也略有红茶的醇香,且使得茶叶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适合饮用,对胃的刺激性得到很好的改善;或者,所摘除的顶芽按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绿茶,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2~11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绿茶,这样的铁观音绿茶具有良好的消食、软化血管的功用,能够很好地降低过高的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并能防止和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
实施方式三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茶青;茶青为海拔为600~800、黄土或者红土壤种植且采用牛粪或/和羊粪作肥料的红芯歪尾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7%左右;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3分钟,然后摊青放置60~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7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50~1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17分钟,然后摊青放置200~21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6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5~135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摘芽:摇青完成的茶青进行摘除顶芽处理后再进行步骤e的杀青处理;该步骤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铁观音茶汤的苦涩度,同时茶汤更为清澈,饮用者的口感更好,茶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e.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50℃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f.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g.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45~48℃,烘焙80~90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60~65℃,烘焙265~270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h.拼配:所摘除的顶芽按红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红茶,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13~25的比例均匀混合;或者,所摘除的顶芽按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绿茶,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11~15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绿茶。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9)

1.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3分钟,然后摊青放置60~9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7~9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0~1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17~2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80~21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50~6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00~135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50~285℃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e.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f.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45~58℃,烘焙55~90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60~75℃,烘焙250~270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摇青完成的茶青进行摘除顶芽处理后再进行步骤d的杀青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摘除的顶芽按红茶的制作工艺制成红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2~25的比例均匀混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5~13的比例均匀混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摘除的顶芽按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绿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1~15的比例均匀混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2~11的比例均匀混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晒青中,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CN201510503609.5A 2015-08-17 2015-08-17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Pending CN104996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3609.5A CN104996613A (zh) 2015-08-17 2015-08-17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3609.5A CN104996613A (zh) 2015-08-17 2015-08-17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6613A true CN104996613A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6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3609.5A Pending CN104996613A (zh) 2015-08-17 2015-08-17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661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1310A (zh) * 2016-06-17 2016-08-10 安溪县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6260136A (zh) * 2016-08-22 2017-01-04 连建设 一种多韵鲜香型铁观音生产加工方法
CN108208213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炭焙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9619220A (zh) * 2018-12-29 2019-04-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铁观音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1057A (zh) * 2006-08-14 2007-02-14 江崇焕 北方乌龙茶制作方法
CN101878826A (zh) * 2010-06-30 2010-11-10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铁观音茶的工艺流程
CN101978842A (zh) * 2010-09-02 2011-02-23 陈荣发 鲜香型铁观音紧压制作工艺及其制得产品
CN102894110A (zh) * 2012-09-28 2013-01-30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红茶副产品的铁观音及其制作工艺
CN104255961A (zh) * 2014-09-04 2015-01-07 洪治 一种正味花香柔和甘甜铁观音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19518A (zh) * 2015-03-13 2015-06-24 贵州江口县梵行仁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铁观音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1057A (zh) * 2006-08-14 2007-02-14 江崇焕 北方乌龙茶制作方法
CN101878826A (zh) * 2010-06-30 2010-11-10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铁观音茶的工艺流程
CN101978842A (zh) * 2010-09-02 2011-02-23 陈荣发 鲜香型铁观音紧压制作工艺及其制得产品
CN102894110A (zh) * 2012-09-28 2013-01-30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红茶副产品的铁观音及其制作工艺
CN104255961A (zh) * 2014-09-04 2015-01-07 洪治 一种正味花香柔和甘甜铁观音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19518A (zh) * 2015-03-13 2015-06-24 贵州江口县梵行仁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铁观音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宝丰等: "《茶饮料制品607例》", 31 December 200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1310A (zh) * 2016-06-17 2016-08-10 安溪县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6260136A (zh) * 2016-08-22 2017-01-04 连建设 一种多韵鲜香型铁观音生产加工方法
CN108208213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炭焙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9619220A (zh) * 2018-12-29 2019-04-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铁观音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6613A (zh)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CN103385324A (zh) 桂花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01897372B (zh) 桂花铁观音的生产方法
CN104798918A (zh)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1744061A (zh) 富含锌硒乌龙茶生产工艺
CN103583720A (zh)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CN103222514A (zh) 醇香型铁观音的生产方法
CN102940058A (zh)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4996612A (zh) 便于常温存放的清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CN104970127A (zh) 一种陈香兰花香单丛茶的制茶工艺
CN103504029A (zh) 铁观音一品红茶的制作方法
JP2006246714A (ja) 呈味強化発酵茶葉および該茶葉を利用した濃厚呈味烏龍茶飲料
CN103478313B (zh) 一种壮乡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4171052A (zh) 一种兰花香型黑茶的制作方法
CN104430956A (zh) 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86688B (zh) 浓香韵味清香水色铁观音的制作方法
CN101897373A (zh) 一种乌龙茶的拼配方法
CN104782712B (zh) 一种低糖低脂青钱柳叶饼干
CN105076569A (zh) 韵香型精制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CN102813025A (zh) 一种神秘果复合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5959A (zh) 一种古树金花菌紧压茶及制作方法
CN104996611A (zh) 常温不易氧化的清香型精制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CN104920680A (zh) 浅度发酵的红砖茶的生产方法
CN102077880A (zh) 一种梅占或奇兰茶叶的红茶加工工艺
CN107232333A (zh) 一种绿茶叶的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