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5377A - 提升阀 - Google Patents

提升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5377A
CN104995377A CN201480008254.6A CN201480008254A CN104995377A CN 104995377 A CN104995377 A CN 104995377A CN 201480008254 A CN201480008254 A CN 201480008254A CN 104995377 A CN104995377 A CN 104995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apering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ng component
ax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8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5377B (zh
Inventor
胜间田正司
原田健一
友田桂树
杉山敏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9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3/00Lift-valve,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Part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 F01L3/12Cooling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3/00Lift-valve,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Part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 F01L3/06Valve members or valve-seat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or deflecting the medium controlled thereby, e.g. producing a rotary motion of the drawn-in cylinder 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9/00Means in or on valv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升阀,配备有锥部(11)和从该锥部(11)延伸的轴部(10)。该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的至少一部分隔着隔热空间(21)被罩(14)覆盖。在罩(14)与锥部(11)之间配置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经由热传导率比锥部(11)低的橡胶(18)将罩(14)支承于锥部(11)。

Description

提升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内燃机的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提升阀。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设置有开闭进气口的进气门、开闭排气口的排气门等提升阀。由于这些阀因燃烧室的热而变成高温,所以,当燃料或油附着到该阀上时,其挥发成分气化,生成沉积物。并且,当这样的沉积物堆积到提升阀的锥部时,例如,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量减少,或者排气从燃烧室流出时的流动阻力增加。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提升阀中,设置有覆盖锥部的锥部背面的罩,抑制燃料或油向该锥部背面的附着。另外,通过在该罩或提升阀之间设置隔热空间,减少从提升阀向罩传递的热量,抑制罩温度上升。借此,抑制沉积物向罩的堆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124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提升阀中,罩被支承部支承在锥部,但是锥部的热会通过与锥部接触的支承部传递给罩。因此,不能充分抑制罩的温度的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阀,所述提升阀能够有效地抑制罩的温度上升,降低该罩的沉积物堆积量。
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提升阀,具有基端及顶端,并且,配备有:锥部,所述锥部设置在所述顶端,具有锥部背面;和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提升阀还配备有: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所述锥部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罩与所述锥部之间,经由热传导率比所述锥部低的隔热材料将所述罩支承于所述锥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罩经由热传导率比锥部低的构件被支承,所以,使从锥部传递给罩的热量减少,可以有效地抑制罩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附着到罩的表面上的燃料或油的挥发成分的气化,可以降低罩的沉积物堆积量。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提升阀,配备有: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具有基端及顶端,包含有:设置在所述顶端并具有锥部背面的锥部、和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的轴部。提升阀还配备有: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包含所述锥部背面及所述轴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罩与所述阀本体之间,经由热传导率比该阀本体低的隔热构件支承所述罩。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罩经由热传导率比阀本体低的构件被支承,所以,可以减少从阀本体传递给罩的热量,有效地抑制罩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附着于罩的表面的燃料或油的挥发成分的气化,可以降低罩的沉积物堆积量。
另外,如果利用与罩不同的材料形成隔热构件,则由于在隔热构件与罩的接合部分形成因材料种类不同而形成的界面,所以,可以减少通过该界面传递给罩的热量,可以抑制罩的温度上升。
另外,如果将上述支承部配置在罩的分别位于靠近提升阀(或者阀本体)的基端及靠近顶端的位置的两端部,则将罩组装到提升阀上时的稳定性提高。
另外,在将上述支承部配置于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端部的情况下,优选地,在锥部的周向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上述支承部。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罩的位于靠近提升阀(或者阀本体)的顶端的位置的端部,将流入隔热空间的燃料或油从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支承部之间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而生成沉积物。
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承部位于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端部的情况下,如果沿着锥部或者轴部的周向方向的全周配置该支承部,则例如,燃料或油沿着轴部的表面流入隔热空间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而生成沉积物。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提升阀,具有基端及顶端,并且,配备有:锥部,所述锥部设置在所述顶端,具有锥部背面;和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提升阀还配备有: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所述锥部背面及所述轴部,并且,所述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部分被直接固定于所述轴部;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顶端的部分,经由热传导率比所述锥部低的隔热构件将所述罩支承于所述锥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罩经由热传导率比锥部低的构件被支承,所以,可以减少从锥部传递给罩的热量,可以有效地抑制罩的温度上升。另外,由于罩的位于靠近提升阀的基端的位置的部分例如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被直接固定于轴部,所以,罩相对于提升阀被稳定地支承。从而,抑制附着到罩的表面的燃料或油的挥发成分的气化,可以降低罩的沉积物堆积量。
另外,在这种提升阀中,优选地,在锥部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上述支承部。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位于靠近提升阀的顶端的位置的罩的端部,将流入隔热空间的燃料或油从在周向方向上邻接的支承部之间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在隔热空间内滞留而生成沉积物。
另外,在上述提升阀中,优选地,将位于靠近提升阀的基端的位置的罩的部分以在轴部的周向方向全周上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该轴部。
根据上述结构,燃料或油沿着轴部的表面向隔热空间的流入得到抑制。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在隔热空间内滞留而生成沉积物。
另外,优选地,上述支承部包含有:从锥部或者轴部和罩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突出的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另一个上并与凸部嵌合的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设置在锥部或轴部和罩之中的一个上的凸部与设置在另一个上的凹部嵌合,将罩组装到锥部背面的所希望的位置。因此,罩和提升阀的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提升阀为进气门的情况下,优选地,隔热构件包含有被罩覆盖的被覆部和从该罩中露出的露出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在进气行程中进气流入燃烧室时,由于露出部与进气接触而被冷却,所以,可以抑制隔热构件的温度上升,提高耐久性。
另外,如果罩的表面和露出部的表面处于同一面,则可以抑制沿着罩的表面流动的进气在罩的表面和露出部的表面的连接部分剥离。因此,可以减少通过进气门的周围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抑制伴随着设置罩而引起的进气效率的降低。
另外,优选地,将支承部配置在位于靠近提升阀的顶端的位置的罩的端部,使露出部的表面和锥部的阀座接触面处于同一面。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抑制沿着露出部的表面流动的进气在露出部的表面与锥部的阀座接触面的连接部分剥离。因此,可以减少通过进气门的周围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抑制伴随着设置罩而引起的进气效率的降低。另外,在这种结构中,进而,优选地,罩的表面与露出部的表面处于同一面。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进气沿着罩的表面、露出部的表面、阀座接触面顺畅地流动,所以,进气的流动方向不会急剧变化。因此,可以减少通过进气门的周围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进一步抑制伴随着设置罩而引起的进气效率的降低。
另外,如果利用弹性材料形成支承部的隔热构件,则可以抑制在提升阀就位于气缸盖时的冲击经由支承部传递给罩。另外,即使在罩或提升阀上存在形状误差,也可以通过隔热构件弹性变形来吸收形状误差,将两者稳定地组装起来。
另外,即使在利用不容易挠曲的材料构成隔热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隔热构件制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获得与利用弹性材料构成该隔热构件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例如,也可以将隔热构件制成具有在轴部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且沿着该周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呈波形的结构,利用位于靠近提升阀的顶端的位置的罩的端部和锥部背面夹持该隔热构件。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沿着波形的上下方向推压时的隔热构件的弹性变形量大,所以,即使在罩或者提升阀中存在着形状误差,也可以通过隔热构件弹性变形来吸收形状误差,将两者稳定地组装起来。
另外,在这种隔热构件中,优选地,其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截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隔热构件的截断部分的间隙扩大,隔热构件的弹性变形量进一步变大,所以,即使在罩或者提升阀的形状误差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者稳定地组装起来。
另外,在上述提升阀中,也可以利用多孔质材料形成隔热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隔热构件中,使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接近隔热空间的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
在利用多孔质材料形成隔热构件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气孔率,可以提高隔热构件的隔热性。另一方面,当这样提高气孔率时,燃料或油容易侵入到隔热构件的内部。并且,当燃料或油这样侵入隔热构件的内部时,存在隔热构件的隔热性降低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多孔质材料形成隔热构件,并且,使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接近隔热空间的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即,通过相对地降低容易附着燃料或者油的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更致密地组成该部分。由此,燃料或油难以侵入隔热构件的内部,可以抑制由于这种燃料或油的侵入引起的隔热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5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6(a)、(b)是提升阀的透视图。
图7(a)、(b)是提升阀的锥部的放大图。
图8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11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12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13是将罩的上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4(a)、(b)是将罩的上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5是将罩的上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6是将罩的上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7是将罩的下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8是将罩的下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9是将罩的下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20是将罩的下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21是将罩的下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22是将罩的上端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23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图24是提升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对于将提升阀作为内燃机的进气门而具体化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进气门配备有气门本体,所述气门本体具有轴部10和连接到该轴部10的下端的锥部11。锥部11的与轴部10的轴向方向正交的横截面呈大致圆形,越靠近气门顶面12越被扩径。该进气门(气门本体)例如由铁形成。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进气门(气门本体)中,将设置有锥部11的端部作为顶端,将与该顶端相反侧的端部作为基端。因而,轴部10从设置在进气门(气门本体)的顶端的锥部11向进气门(气门本体)的基端延伸。
在进气门设置有覆盖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的大致圆筒状的罩14。罩14例如由铝形成,沿着锥部背面13的形状越接近于顶端越被扩径。
罩14具有位于靠近进气门(气门本体)的基端的位置的上端部15和位于靠近进气门(气门本体)的顶端的位置的下端部16。橡胶17、18例如通过硫化粘结分别固定于这些端部15、16的内周面。更详细地说,在罩14的上端部15,粘接有在其内周面的全周延伸的环状的橡胶17,在罩14的下端部16,在其内周面的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粘接有多个橡胶18。这些橡胶17、18是热传导率比气门本体、即轴部10及锥部11的热传导率低的耐热性的橡胶。
另一方面,在轴部10中与罩14的上端部15对向的部分设置有槽19,所述槽19是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延伸的环状的凹部。另外,在锥部11中与罩14的下端部16对向的部分,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凹部20。并且,通过橡胶17嵌合于槽19,并且,橡胶18嵌合于凹部20,罩14以从锥部背面13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被支承于轴部10及锥部11。即,橡胶18及凹部20起着作为将罩14支承于锥部11(气门本体)的支承部的作用,橡胶17及槽19起着作为将罩14支承于轴部10(气门本体)的支承部的作用。并且,借此,在罩14与锥部背面13之间设置有隔热空间21。
如图2所示,当罩14被组装到进气门(气门本体)上时,变成隔热空间21的上端、即罩14的上端部15与轴部10之间被橡胶17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隔热空间21的下端、即罩14的下端部16与锥部11之间,在周向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间隙22。
其次,对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进气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门中,由于经由热传导率比轴部10及锥部11(气门本体)低的耐热性的橡胶17、18将罩14支承于轴部10及锥部11(气门本体),所以,从轴部10及锥部11向罩14传递的热量减少。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罩14经由热传导率比轴部10及锥部11低的橡胶17、18被支承,所以,可以减少从轴部10及锥部11向罩14传递的热量,有效地抑制罩14的温度上升。从而,可以抑制附着到罩14的表面上的热量或油的挥发成分的气化,降低罩14的沉积物堆积量。
(2)由于作为隔热构件使用橡胶17、18,所以,在橡胶17、18和罩14的接合部分形成由异种材料构成的界面,可以减少通过该界面传递给罩14的热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罩14的温度上升。
(3)由于在罩14的两端部15、16分别配置支承部,所以,将罩14组装于气门本体时的稳定性提高。
(4)由于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位于罩14的下端部16的支承部,所以,可以将流入气门本体与罩14之间的隔热空间21的燃料或油在罩14的下端部16上从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支承部之间的间隙22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21而生成沉积物。
(5)由于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的全周配置位于罩14的上端部15处的支承部,利用橡胶17将罩14的上端部15与轴部10之间密封,所以,例如,燃料或油沿着轴部10的表面向隔热空间21的流入得到抑制。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21而生成沉积物。
(6)由于支承部包含有作为粘接到罩14上且向轴部10及锥部11突出的凸部的橡胶17、18、和与形成在轴部10及锥部11上且与橡胶17、18嵌合的槽19及凹部20,所以,通过将它们嵌合,可以将罩14组装到锥部背面13的所希望的位置。因此,罩14和气门本体的组装变得容易。
(7)由于作为隔热构件使用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17、18,所以,可以抑制进气门在气缸盖上就位时的冲击经由支承部向罩14传递。另外,即使在罩14或锥部11以及轴部10存在着形状误差,也可以通过橡胶17、18弹性变形来吸收形状误差,将它们稳定地组装起来。进而,可以提高罩14和橡胶17之间以及轴部10和橡胶17之间的密封性。因此,例如,可以进一步抑制燃料或油沿着轴部10的表面流入隔热空间21,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而生成沉积物。
(第二种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对于提升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进气门的罩14上,例如,通过硫化粘接固定有在其上端部15的内周面的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耐热性的橡胶17。另外,在罩14的下端部16,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向锥部11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3。
另一方面,在轴部10中与罩14的上端部15对向的部分上,设置有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槽19。另外,在锥部11中与罩14的突出部23对向的部分上,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凹部24。凹部24的内周面,例如,被具有陶瓷制的隔热层的隔热被膜(TBC:Thermal Barrier Coating,隔热涂层)25覆盖。并且,通过罩14的突出部23与这些凹部24配合,罩14的下端部16被支承于锥部11。即,罩14的突出部23经由隔热被膜25与锥部11的凹部24配合。另外,通过固定到罩14的橡胶17与设置在轴部10的槽19嵌合,罩14的上端部15被支承于轴部10。即,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3、凹部24以及隔热被膜25起着作为将罩14支承于锥部11上的支承部的作用,橡胶17及槽19起着作为将罩14支承于轴部10上的支承部的作用。
借助以上说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也可以获得和第一种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三种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对于提升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铆接罩14的上端部15而将该罩14固定到轴部10上这一点上、以及设置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支承部的结构,与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罩14,其上端部15相对于轴部10被铆接,以在周向方向的全周上与该轴部10接触的状态直接固定到该轴部10上。另外,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例如通过硫化粘接将耐热性的橡胶26固定到该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在橡胶26上设置有阶梯差部27,罩14的下端部16触及阶梯差部27。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罩14和橡胶26被粘接起来。从而,罩14的下端部16被橡胶26支承于锥部11。
另外,橡胶26具有覆盖罩14的被覆部28和从该罩14露出的露出部29。另外,所谓露出部29是在罩14的延伸方向上从罩14向外侧突出的部分。阶梯差部27的高度尺寸与罩14的厚度大致相同。因此,在橡胶26和罩14被粘接起来的状态下,橡胶26的露出部29的表面及罩14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另外,橡胶26的露出部29的表面及阀座接触面30也处于同一面上。从而,橡胶26的露出部29的表面及罩14的表面及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相互处于同一面上。即,露出部29的表面及罩14的表面及阀座接触面30处于同一平面上。
其次,对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进气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门中,由于在橡胶26上设置有从罩14露出的露出部29,所以,在进气行程中,进气流入燃烧室时,进气与露出部29接触,橡胶26被冷却。
另外,由于罩14的表面及露出部29的表面以及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相互在同一面上,所以,沿着罩14的表面流动的进气在罩14的表面和露出部29的表面的连接部分处的剥离、以及沿着露出部29的表面流动的进气在露出部29的表面和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的连接部分处的剥离得到抑制。因此,进气沿着罩14的表面、露出部29的表面、阀座接触面30顺畅地流动,进气的流动方向不会急剧地变化。
另外,由于罩14的上端部15相对于轴部10被铆接,以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相接触的状态直接固定到轴部10上,所以,燃料或油沿着轴部10的表面向隔热空间21的流入得到抑制。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1)~(4)、以及(7)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8)由于将罩14的上端部15以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的全周上相接触的状态直接固定到该轴部10上,所以,例如,燃料或油沿着轴部10的表面向隔热空间21的流入得到抑制。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或油滞留在隔热空间21而生成沉积物。
(9)在橡胶26上设置有从罩14露出的露出部29,通过使该露出部与进气接触来进行冷却。因此,可以抑制橡胶26的温度上升,提高耐久性。
(10)由于罩14的表面和露出部29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所以,可以减少通过进气门的周围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抑制伴随着设置罩14而引起的进气效率的降低。
(11)由于露出部29的表面和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处于同一面上,所以,可以减少在进气门的周围流动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
(12)由于罩14的表面及露出部29的表面及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相互处于同一面上,所以,沿着罩14的表面、露出部29的表面、阀座接触面30流动的进气的流动方向不会急剧地变化。因此,可以减少通过进气门的周围流入燃烧室的进气的流动阻力,可以进一步抑制伴随着设置罩14而引起的进气效率的降低。
(第四种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于提升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隔热部件的结构与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和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6(a)所示,在罩14与锥部11之间设置隔热构件31。隔热构件31例如由陶瓷或树脂等不容易挠曲的材料构成,具有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隔热构件31的沿着轴部10的周向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波形,在该隔热构件31的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截断。该隔热构件31例如可以如下面那样组装到气门本体上。即,如图6(a)所示,将隔热构件31配置在锥部11与罩14之间。并且,如图6(b)所示,从上方被覆罩14,以便将隔热构件31推压到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上。隔热构件31当这样在波形的上下方向上被推压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隔热构件31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罩14的上端部15相对于轴部10铆接,将罩14与轴部10固定。借此,利用罩14的下端部16的背面和锥部背面13在周向方向上的全周上夹持隔热构件31。
其次,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制造罩、气门本体时,由于产生形状误差,所以,存在着在将罩组装到气门本体上时的罩与锥部的间隙的大小在周向方向上部分地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利用不容易挠曲的材料形成隔热构件,经由该隔热构件将罩固定于锥部,也存在着在周向方向的全周上不能利用锥部及罩夹持隔热构件,不能稳定地将罩固定的担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隔热构件31的在周向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波形,所以,在波形的上下方向被推压时,隔热构件31弹性变形。因此,如图7(a)及(b)所示,即使由于罩14、锥部11的形状误差而使它们的间隙的大小L变化时,这种变化也通过隔热构件31弹性变形而被吸收。即,如图7(b)所示,隔热构件31的上部31a及下部31b分别与罩14及锥部11在其全周上接触。
另外,由于隔热构件31的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截断,所以,通过隔热构件31的截断部分的间隙扩大,隔热构件31的弹性变形量变得更大。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除了和上述(1)~(4)及(8)同样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3)将隔热构件31制成环形,将沿着周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制成波形。并且,利用锥部背面13和罩14的下端部16的背面从波形的上下方向夹持该隔热构件31。因此,在将罩14经由隔热构件31组装到锥部11上时,隔热构件31弹性变形,罩14及气门本体的形状误差被吸收。其结果是,可以稳定地将罩14组装到气门本体上。
(14)由于隔热构件31的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截断,所以,隔热构件31的弹性变形量进一步变大。因此,即使在罩14及气门本体的形状误差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地将两者组装起来。
(第五种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及图9对于提升阀的第五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隔热构件的结构与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和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罩14的下端部16与锥部11之间,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设置有隔热构件32。如图9所示,隔热构件32具有环形形状,由多孔质金属形成。隔热构件32的外周侧的部分(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接近于隔热空间21的内周侧的部分(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
其次,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利用多孔质金属形成隔热构件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气孔率,可以提高隔热构件的隔热性。另一方面,当提高隔热构件的气孔率时,燃料或油容易侵入到隔热构件的内部。这样,由于当燃料或油侵入到隔热构件的内部时,变成气孔被燃料或油充满的状态,所以,存在着隔热构件的隔热性降低的情况。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多孔质金属形成隔热构件32,并且,使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接近隔热空间21的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即,通过使燃料或油附着的外侧部分的气孔率相对地低,更致密地组成该外侧部分。因此,燃料或油不容易侵入隔热构件32的内部,由这种燃料或油的侵入引起的隔热性的降低得到抑制。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除了和上述(1)~(4)及(8)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进一步获得以下的效果。
(15)由于利用多孔质金属形成隔热构件32,并且,使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接近隔热空间21的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所以,可以抑制由于燃料或油侵入隔热构件32的内部而引起的隔热性能的降低。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那样进行变更来实施。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适当地组合来实施。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凸部的橡胶17、18固定到罩14上,在锥部11设置槽19、凹部20。也可以代之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在罩14的上端部15的内周面,遍及全周或者部分地设置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槽33。另外,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内周面,在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凹部34。并且,将例如通过硫化粘接固定到轴部10及锥部11上的橡胶17、18分别嵌合于上述槽33、凹部34,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罩14设置槽33和多个凹部34,在进气门设置槽19及多个凹部20,通过将橡胶17嵌合于槽19、33,将橡胶18分别嵌合于凹部20、34,将罩14组装于锥部11。另外,在上述图10及图11所示的结构中,表示出了变更了在罩14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两者的支承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只对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中的一方采用上述结构。另外,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对于罩14的上端部15的支承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0及图11所示的结构。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7)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内周面,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个橡胶18。也可以代替这种结构,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内周面配置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环状的橡胶,将隔热空间21的下端部封闭。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代替设置在锥部11的多个凹部20,例如,设置在周向方向的全周延伸的槽,将环形的橡胶嵌合于该槽。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3)及(5)~(7)同样的效果。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将橡胶17固定于罩14的上端部15,并且,在轴部10设置嵌合该橡胶17的槽19,但是,也可以将橡胶17固定于轴部10,在罩14的上端部15的内周面,在全周或者部分地设置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槽,将橡胶17嵌合于该槽。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罩14的下端部16设置突出部23,在锥部11设置凹部24,但是,也可以在锥部11设置突出部23,在罩14设置与该突出部23嵌合的凹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利用隔热被膜25覆盖设置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凹部的内周面。借助这种结构,可以获得和上述(1)~(7)同样的效果。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罩14的下端部16,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突出部23,但是,也可以在罩14的下端部16的内周面设置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环状的突出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也可以代替配置在锥部11的多个凹部24,而例如设置在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槽,将环状的突出部嵌合于该槽。另外,优选地,该槽的内周面被环形的隔热被膜覆盖。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3)及(5)~(7)同样的效果。
·第二种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那样变更。另外,在图12中,对于和第二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在进气门的罩14上,在其下端部16设置有多个突出部23。另外,在锥部11所锥部背面13与突出部23对向的部分被隔热被膜25覆盖。并且,利用粘接剂等将该隔热被膜25和突出部23粘接起来。
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4)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代替在轴部10设置环状的槽19,而利用环状的隔热被膜覆盖该轴部10中的与罩14的上端部15对向的部分,将该隔热被膜粘接到罩14的上端部15的内周面。
·在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传导率比锥部11低的隔热构件,使用橡胶17、18,但是,也可以使用陶瓷或者树脂等其它隔热构件。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6)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罩14的上端部15的内周面配置橡胶17。但是,只要可以将隔热空间21的上端密封,例如也可以将这种结构以图13~图15所示的方式进行变更。另外,图13~图15是将罩14的上端部15放大的剖视图,在该图13~图15中,对于和各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符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将环状的橡胶35固定到罩14的上端部15,以便覆盖罩14的顶端。橡胶35的内径比轴部10的外径稍小。因此,当轴部10被插入到环状橡胶35的孔36中时,借助弹性力的作用,橡胶35的内周面与轴部10贴紧。
另外,在图14(a)、(b)所示的例子中,罩14的上端部15向离开轴部10的方向(径向方向外侧)弯曲。环状的橡胶37被固定于该上端部15的上表面。橡胶37的内径比轴部10的外径小。如图14(b)所示,在轴部10上设置有在其全周上延伸的槽38。并且,当轴部10被插入环状的橡胶37的孔39时,橡胶37的内周侧弹性变形,橡胶37的内周缘部与轴部10的槽38嵌合。其结果是,以隔热空间21的上端被封闭的状态将罩14组装到轴部10上。
另外,如图15所示,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省略轴部10的槽38。即,也可以借助通过橡胶37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橡胶37和轴部10贴紧。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隔热空间21的上端被橡胶35、27封闭,所以,可以获得与上述(1)~(5)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罩14的上端部15经由橡胶17被支承于轴部10,但是,在轴部10的温度没有变得那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在轴部10的全周直接固定罩14的上端部15。这时,例如,可以将罩14的上端部15铆接而固定于轴部10,也可以通过焊接将罩14的上端部15固定于轴部10。借助这种结构,由于在进气门,经由橡胶18或隔热被膜25将罩14支承于温度高的锥部11,所以,可以获得和上述(1)~(5)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罩14的上端部15的内周面,配置在其周向方向的全周上延伸的环状的橡胶17,但是,也可以在罩14的上端部15,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橡胶。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4)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了在罩14的两端部15、16分别配置经由橡胶将罩14支承于气门本体(轴部10及锥部11)上的支承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罩14的两端部15、16以外的部分配置这种支承部。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及(2)同样的效果。
·第三种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像17~图21那样变更。另外,图17~图21是将罩14的下端部16放大的剖视图,在该图17~图21中,对于和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支承罩14的橡胶40上形成向锥部11突出的凸部41,在锥部11上形成有与该凸部41嵌合的凹部42。并且,通过这些凸部41及凹部42嵌合,将橡胶40固定于锥部11。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橡胶40和锥部11的组装更加容易。另外,即使在锥部11设置向橡胶40突出的凸部且在橡胶40上形成有与该凸部嵌合的凹部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和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罩14经由橡胶43被支承于锥部背面13,但是,橡胶43的露出部44的表面和罩14的表面也可以不在同一面上。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4)、(7)~(9)以及(1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橡胶45的露出部46的表面和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不在同一面上。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4)及(7)~(10)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图20及图21所示,橡胶47、49的露出部48、50和罩14的表面及锥部11的阀座接触面30也可以不在同一面上。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4)及(7)~(9)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17~图21所示的例子中,代替作为隔热构件的橡胶40、43、45、47,也可以使用陶瓷或树脂等隔热构件制成同样的结构。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在其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橡胶26,但是,也可以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的全周上配置环状的橡胶,将隔热空间21的下端部封闭。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1)~(3)、及(7)~(11)同样的效果。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罩14的上端部15相对于轴部10铆接,将该罩14直接固定于轴部10,但是,也可以使用焊接等其它方法将罩14直接固定到轴部10。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将罩14的上端部15直接固定于轴部10,但是,例如,也可以像图22所示的那样变更。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罩14的上端部15经由环状的橡胶51被固定于轴部10。在橡胶51上设置阶梯差部52,将罩14的上端部15固定于该阶梯差部52。阶梯差部52的高度尺寸与罩14的厚度大致相同,在橡胶51及罩14被固定的状态下,橡胶51的露出部53的表面和罩14的表面位于同一面。
根据这种结构,沿着进气门的轴部10流动的进气在露出部53的表面与罩14的表面的连接部分的剥离被抑制,可以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代替橡胶51而使用陶瓷或树脂等构成的隔热构件。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将罩14的上端部15以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的全周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该轴部10,但是,也可以将罩14的上端部15以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个部位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轴部10。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将隔热构件31制成环状,将沿着其周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制成波浪状,由此赋予其弹性,但是,为了赋予这种弹性,例如,也可以采用图23及图24所示形状的隔热构件。另外,在图23及图24中,对于和第四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共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3所示,隔热构件54被夹持在罩14的下端部16与锥部11之间。隔热构件54例如由陶瓷或树脂等不容易挠曲的材料制成,具有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在隔热构件54中与锥部11对向的面上,设置有凹坑55。另外,这些锥部11、隔热构件54、罩14通过与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被组装起来。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在隔热构件54上设置有凹坑55,所以,当利用罩14将隔热构件54推压到锥部背面13上时,隔热构件54弹性变形,锥部11及罩14的形状误差被吸收。从而,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图24所示,隔热构件56具有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具有向隔热空间21突出的凸部57。在隔热构件56上,借助该凸部57形成阶梯差部58,罩14被固定于该阶梯差部58。另外,隔热构件56,例如,由陶瓷或树脂等不容易挠曲的材料构成。这些锥部11、隔热构件56、罩14通过与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被组装起来。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经由隔热构件56将罩14组装到锥部11上时,凸部57弹性变形,吸收罩14、锥部11的形状误差。因此,借助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和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23及图24所示的例子中,将隔热构件54、56制成环形形状,在锥部11的周向方向的全周设置隔热构件54、56,但是,也可以在周向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个隔热构件。这种情况下,优选地,预先将隔热构件固定于锥部11及罩14中的一个上,之后,组装锥部11及罩14中的另一个。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将罩14的上端部15以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的全周上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该轴部10,但是,也可以将罩14的上端部15以在轴部10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个部位接触的状态固定到轴部10上。
·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多孔质材料使用多孔质金属的例子。但是,只要是多孔质材料即可,也可以使用陶瓷或树脂等其它材料。
·在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隔着隔热空间21利用罩14覆盖锥部11的锥部背面13及轴部10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只利用罩覆盖轴部10的结构。在上述情况下,只要是经由热传导率比轴部低的构件支承罩,就可以减少从气门本体传递给罩的热量,可以有效地抑制罩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附着到罩的表面上的燃料或油的挥发成分的气化,可以降低罩的沉积物堆积量。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如果在罩14的表面涂布沉积物抑制处理剂,则可以进一步抑制沉积物向罩14的堆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抑制罩14的温度的上升,沉积物抑制处理剂的热负荷减轻,所以,可以提高沉积物抑制处理剂的耐久性。
·在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对于除为了利用进气冷却隔热构件将其一部分从罩中露出的结构之外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排气门。
附图标记说明
10···轴部,11···锥部,12···气门顶面,13···锥部背面,14···罩,15···上端部,16···下端部,17、18。26、35、37、40、43、45、47、49、51···橡胶,19、33···槽,20、24、34···凹部,21···隔热空间,22···间隙,23···突出部,25···隔热被膜,27、52、58···阶梯差部,28···被覆部,29、44、46、48、50、53···露出部,30···阀座接触面,31、32、54、56···隔热构件,31a···上部,31b···下部,36、39···孔,38···槽,41···凸部,42···凹部,55···凹坑,57···凸部。

Claims (18)

1.一种提升阀,具有基端及顶端,所述提升阀配备有:
锥部,所述锥部设置在所述顶端,具有锥部背面;
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
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所述锥部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罩与所述锥部之间,经由热传导率比所述锥部低的隔热构件将所述罩支承于所述锥部。
2.一种提升阀,配备有:
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具有基端及顶端,所述阀本体包含有:设置在所述顶端并具有锥部背面的锥部、以及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的轴部;
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包含所述锥部背面及所述轴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罩与所述阀本体之间,经由热传导率比所述阀本体低的隔热构件支承所述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由与所述罩不同的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支承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端部及靠近所述顶端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顶端的端部,并且,在所述锥部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支承部。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端部,并且,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所述锥部或所述轴部的周向方向的全周。
7.一种提升阀,具有基端及顶端,所述提升阀配备有:
锥部,所述锥部设置在所述顶端,具有锥部背面;
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锥部向所述基端延伸;
罩,所述罩隔着隔热空间覆盖所述锥部背面及所述轴部,并且,所述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部分被直接固定于所述轴部;以及
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顶端的部分,经由热传导率比所述锥部低的隔热构件将所述罩支承于所述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升阀,在所述锥部的周向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支承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提升阀,所述罩的靠近所述基端的部分以与所述轴部的周向方向的全周抵接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轴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支承部包含有从所述锥部或所述轴部和所述罩之中的一个向另外一个突出的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另外一个上并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提升阀是进气门,
所述隔热构件包含有被所述罩覆盖的被覆盖部和从所述罩露出的露出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升阀,所述罩的表面和所述露出部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提升阀,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罩的靠近所述顶端的端部,所述露出部的表面和所述锥部的阀座抵接面处于同一面。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4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具有在所述轴部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所述隔热构件的沿着所述周向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波形,所述隔热构件被所述罩的靠近所述顶端的端部和所述锥部背面夹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的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断开。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阀,所述隔热构件由多孔质材料构成,所述隔热构件具有接近所述隔热空间的内侧部分和与之相反侧的外侧部分,外侧部分的气孔率比内侧部分的气孔率低。
CN201480008254.6A 2013-02-15 2014-01-07 提升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5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7987 2013-02-15
JP2013-027987 2013-02-15
PCT/JP2014/050076 WO2014125843A1 (ja) 2013-02-15 2014-01-07 ポペットバル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5377A true CN104995377A (zh) 2015-10-21
CN104995377B CN104995377B (zh) 2018-01-02

Family

ID=5135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82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5377B (zh) 2013-02-15 2014-01-07 提升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6055B2 (zh)
JP (1) JP6070816B2 (zh)
CN (1) CN104995377B (zh)
DE (1) DE112014000833T5 (zh)
WO (1) WO201412584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470A (zh) * 2017-04-17 2018-04-20 赵毛兴 一种带隔热套的防止高温失效的发动机气门
CN10839725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阀
WO2018191951A1 (zh) * 2017-04-17 2018-10-25 赵毛兴 一种带隔热套的防止高温失效的发动机气门
CN112222669A (zh) * 2020-12-09 2021-01-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焊缝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5077B2 (en) 2013-03-08 2015-03-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alvetrain impact absorber
CN104481623A (zh) * 2014-11-26 2015-04-01 镇江维纳特气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密封层的气门
US9706607B2 (en) * 2014-12-10 2017-07-11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ple types of micro-coating layers
JP6402680B2 (ja) * 2015-05-15 2018-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弁
CN106121760B (zh) * 2016-07-22 2019-04-02 山东大学 产生进气涡流的带螺旋通道的进气门及内燃机
US10746062B2 (en) * 2018-04-04 2020-08-18 Freudenberg Sealing Technologies S.A.S. Di Externa Italia S.R.L.U. Gasket with an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y for a val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458342B2 (ja) * 2021-03-24 2024-03-29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4957A (en) * 1977-11-23 1979-08-2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Oil-cooled engine valve
DE102006061128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Gaswechselventil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JP2009150247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内燃機関及びそのバルブ
CN101535604A (zh) * 2006-11-14 2009-09-16 瓦特西拉芬兰有限公司 用于活塞发动机的阀座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6741A (en) * 1968-04-03 1969-02-11 Thomas E Haagen Diesel engine poppet valve
FR1587911A (zh) 1968-09-16 1970-04-03
JPS5273306U (zh) * 1975-11-29 1977-06-01
JPS5414897A (en) 1977-07-04 1979-02-03 Toshiba Corp Apparatus for bindling leaves of paper
US4300492A (en) 1978-05-22 1981-11-17 Eaton Corporation Thermal barrier valve
JPS5847205Y2 (ja) 1978-05-25 1983-10-28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弁
JPS5649212U (zh) * 1979-09-25 1981-05-01
US4351291A (en) * 1980-10-02 1982-09-28 Champion Spark Plug Company Glow plug
US4351292A (en) * 1980-10-03 1982-09-28 Eaton Corporation Poppet valve shield
US4346870A (en) * 1980-11-26 1982-08-31 Eaton Corporation Thermal barrier for poppet valve
JP2547429B2 (ja) * 1987-12-04 1996-10-2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製バルブ
JPH0373603U (zh) * 1989-11-17 1991-07-24
JPH07119422A (ja) * 1993-10-28 1995-05-09 Nittan Valve Kk 内燃機関用弁構造
WO2002061242A1 (de) 2001-01-31 2002-08-08 Trw Deutschland Gmbh Einlassventil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2003307105A (ja) * 2002-04-12 2003-10-31 Fuji Oozx Inc エンジンバルブ
KR101638799B1 (ko) 2009-11-05 2016-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 간 슬립 사이클 설정을 협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4957A (en) * 1977-11-23 1979-08-2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Oil-cooled engine valve
CN101535604A (zh) * 2006-11-14 2009-09-16 瓦特西拉芬兰有限公司 用于活塞发动机的阀座圈
DE102006061128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Gaswechselventil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JP2009150247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内燃機関及びそのバルブ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25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阀
CN108397253B (zh) * 2017-02-08 2021-04-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阀
CN107939470A (zh) * 2017-04-17 2018-04-20 赵毛兴 一种带隔热套的防止高温失效的发动机气门
WO2018191951A1 (zh) * 2017-04-17 2018-10-25 赵毛兴 一种带隔热套的防止高温失效的发动机气门
CN112222669A (zh) * 2020-12-09 2021-01-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焊缝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22669B (zh) * 2020-12-09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焊缝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25843A1 (ja) 2017-02-02
JP6070816B2 (ja) 2017-02-01
WO2014125843A1 (ja) 2014-08-21
CN104995377B (zh) 2018-01-02
US20150369091A1 (en) 2015-12-24
DE112014000833T5 (de) 2015-11-05
US9726055B2 (en)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5377A (zh) 提升阀
US9625038B2 (en) Gasket for a val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533446B2 (ja) 内燃機関
KR102031255B1 (ko) 배기가스 터보차저의 베어링 하우징
CN101371011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凸轮轴支撑结构
CN101761416A (zh) 内燃机用的活塞设备
CN110785553B (zh) 双通道钢制活塞
JP2010513775A (ja) 多層ガスケット
JP6522611B2 (ja) ピストンリング
CN104395652A (zh) 金属垫片
US20130269647A1 (en) Valve seat insert
CN104514608B (zh) 用于将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外壳联接的连接器
JP5136808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02464B (zh) 汽缸盖衬垫
US20120227698A1 (en) Multilayer gasket with extended rim labyrinth feature
JP4681440B2 (ja) 合成樹脂製カバー類のフランジ構造
JP2014034917A (ja) 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構造
KR20150129037A (ko) 엔진 스페이서 플레이트 개스킷
JP2016512310A (ja) 溶接ハイブリッドリングを備え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CN204783316U (zh) 一种进气管密封垫片
JP6195928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ピストン
CN203248238U (zh) 用于发动机的垫片及发动机
JP6250366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弁温度抑制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203770630U (zh) 复合密封件以及包括该密封件的机动车排气背压传感器
CN202884917U (zh) 三环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