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3178B -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3178B
CN104993178B CN201510283295.2A CN201510283295A CN104993178B CN 104993178 B CN104993178 B CN 104993178B CN 201510283295 A CN201510283295 A CN 201510283295A CN 104993178 B CN104993178 B CN 104993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acid accumulator
increase
exciting agent
volume exc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32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3178A (zh
Inventor
李纯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eycomb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jin Yi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jin Yi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jin Yi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832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3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3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42Regeneration of electrolyte or react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由气相二氧化硅、固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固化剂包括无水硫酸钠、四硼酸锂、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二丁基二月桂酸锡、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锡、聚丙烯酸钠。还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包括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还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通过增容系统采集、处理和换算数据,并调整到合理的紊流状态。该增容技术能够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使蓄电池恢复容量而重新利用。

Description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涉及铅酸蓄电池的增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其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其电解液为硫酸溶液。自法国人普兰特于1895年发明铅酸蓄电池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产品种类和产品电气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铅酸蓄电池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比如交通运输、电信电力、车站码头、矿山井下、航天航海、自然能系统、银行、学校、商场、医院、计算机系统、旅游娱乐和国防军工等。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量平均以每年约20%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铅酸蓄电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比能量、循环寿命和高低温适应性等问题已有所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至今没有解决,而这些技术难题影响着铅酸蓄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铅酸蓄电池生极板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硫酸铅,硫酸铅的导电性很差,在内化成过程中充电接受能力极弱,因而大部分电能无法转变为化学能,而是变成热能消耗掉,即电池在内化成过程中温度特别高,如果不采用强制降温技术,那么铅酸蓄电池的外壳由于温度过高而变形,生极板由于温度过高而钝化,无法再次激活而成为合格的铅酸蓄电池。蓄电池在外部环境温度过高、过充电、过放电、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和蓄电池本身的离散性等因素造成极板硫酸盐化,使蓄电池容量衰减而报废。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技术,以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从而恢复蓄电池容量而重新利用。
公开号为CN106844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废极板再生多性剂及处理工艺,虽然可以防止极板硫酸盐化,起到增容作用,但是增容效果不显著,无法达到新电池的国家标准。
公开号为CN120416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容的硫酸固化剂,虽然可以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增容效果不显著,无法达到新电池的国家标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目的在于:通过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以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从而恢复蓄电池容量而重新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由气相二氧化硅、固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所述固化剂包括无水硫酸钠、四硼酸锂、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二丁基二月桂酸锡、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锡、聚丙烯酸钠。
气相二氧化硅具有化学惰性和特殊的触变性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固水、饱水功能,能够确保内化成激发剂中的水不挥发。
固化剂能够降低电解液的黏度,同时能够增加容量,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收能力。
本发明的固化剂采用了四硼酸锂、无水硫酸钠、硫酸亚锡等金属盐,特别是添加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这些物质既能够对固化剂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又能够减少电解质的电阻。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四硼酸锂等能够加速活化铅酸蓄电池的极板,减少逸出功,加大铅酸蓄电池的电容量,增强充电接收能力。
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0-20%、无水硫酸钠0.2-2.5%、四硼酸锂0.2-2.5%、十二烷基硫酸钠0.03-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1.5%、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3-1.5%、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03-1.5%、聚丙烯酰胺0.03-1.5%、硫酸亚锡0.01-4.0%、聚丙烯酸钠0.01-4.0%,余量为去离子水。
气相二氧化硅具有化学惰性和特殊的触变性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固水、饱水功能,能够确保内化成激发剂中的水不挥发,如果含量低于1.0%,固水性能降低,电池循环寿命将降低10%以上,如果含量高于20%,固水性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将延长,但是蓄电池的容量会降低10%以上。
固化剂能够降低电解液的黏度,同时能够增加容量,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收能力。如果含量低于下限值,容量提升无效果,如果高出上限值,四硼酸锂、无水硫酸钠、硫酸亚锡等在蓄电池中析出金属盐,容易造成短路,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含量过高会增加电解液的黏度,损害离子流动性能,降低低温放电性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5-15%、无水硫酸钠0.5-2.0%、四硼酸锂0.5-2.0%、十二烷基硫酸钠0.1-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1-1.0%、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1-1.0%、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1-1.0%、聚丙烯酰胺0.1-1.0%、硫酸亚锡1.0-3.0%、聚丙烯酸钠1.0-3.0%,余量为去离子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相二氧化硅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末。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将所述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混合,形成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5-20。蓄电池根据用户要求,一般2V开路电压在2.13-2.24之间,开路电压的计算方法为:开路电压=电解液比重+0.845(常数)。因为增容激发剂中的含水量是固定的,为了确保蓄电池开路电压符合用户要求,必须调整电解液的比重,即电解液中硫酸的含量,为了调整硫酸的含量,所以要调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同时由于各个单位所配出的硫酸电解液中硫酸的含量有所不同,所以选择1:5-20的范围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铅酸蓄电池。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硫酸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硫酸混合而成。所述硫酸为分析纯硫酸。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还包括硫酸。分析纯硫酸和化学纯硫酸里面含有的对蓄电池有害的金属离子较少,对蓄电池造成自放电的因素降低。工业硫酸含有的金属离子杂质较多,不适合铅酸蓄电池使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硫酸的重量百分比为10-4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硫酸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
硫酸含量范围的选择主要根据增容激发剂的生产工艺操作可行性和蓄电池增容工艺操作的可行性来确定。若增容激发剂中的硫酸含量低于10%,则容易造成电池增容所需硫酸电解液中的硫酸含量过高,造成生产安全隐患,不利于生产操作;若增容激发剂中的硫酸含量高于45%,则容易增加增容激发剂的黏度,对增容激发剂的反应搅拌装置要求极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优选的是10-30%。
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配制简单,原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廉,功能显著,可均匀快速的分布在极板活性物质的内部,能够把改善电导率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渗透到极板内部和隔板内,增大导电面积,减小电流密度,降低界面电阻,改善蓄电池极组的导电性能,提高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接收能力,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使蓄电池再次恢复容量而重新利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包括铅酸蓄电池,还包括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超声波换能器可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发射出去,再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将超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超声波数据换算器可将超声波换能器采集、处理的数据换算出电化学内阻数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铅酸蓄电池连接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所述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包括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反馈装置和电动机。控制器按照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的给定值与通过反馈装置检测的实际运行值的差,调节控制量。功率驱动装置作为系统的主回路,一方面按照控制量的大小将电网中的电能作用到充电电源上,调节充电电源的大小,另一方面按照充电电源的要求把恒压恒频的电网供电转换为蓄电池所需要的直流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紊流系统包括紊流发生器和交直流转换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将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所述紊流系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直流电通过所述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200g/2V/AH。铅酸蓄电池根据使用要求,有长寿命储能电池和UPS电源,此类型电池要求活性物质利用低,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对电解液水消耗的百分含量要求范围大,因此可以扩大加酸量,有些是富液电池,对单位容量的水含量要求更大,防止电池失水过量,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只能通过降低电解液硫酸含量来实现满足后期水损失对电池的寿命影响,因此电解液的加入量达到200g/2V/AH的上限值要求,如果上限值再高,则需求电解液总量会偏高,由于蓄电池容量限制无法加进去,不能满足当前蓄电池类型体积要求。对于大功率电池的使用要求,极板比较薄,电池装配比较紧,留给电解液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提高电解液硫酸含量来实现电化学反应所有硫酸量,因此电解液加入量达到1g/2V/AH的下限值要求,如果下限值再低,则硫酸含量会偏高,电池开路电压也偏高,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50-150g/2V/AH。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为上述任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
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极板硫酸盐化,造成蓄电池在使用时不能正常地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储备直流电源供应用电器使用,丧失蓄电池的基本性能而报废。报废的蓄电池只能通过回炉炼铅而利用。
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向蓄电池内注入含有上述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可准确捕捉电池内部的液位数据,根据测量反馈的数据,自动分析当前电池充电状态所产生的电化学内阻数据,通过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合理调整电流在电池内部的紊流状态。同时通过紊流的不同状态,增容激发剂有效的分布在极板活性物质内部,增大活性物质的电流总面积,提高活性物质的导电性能,使极板的硫酸铅再次成为可以充电和放电的活性物质而进行二次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新电池的制造成本,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增容系统中的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步骤二: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采集和处理数据,并换算出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
步骤三:通过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换算出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并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紊流系统;
步骤四:根据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铅酸蓄电池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与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超声波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穿过空气介质,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换能器接收超声波并转换为电信号;电子检测部件检测到电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液位信号进行显示并输出;测量出超声波由发射到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并接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换算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
由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原理可知,若介质的压力、温度、密度和湿度等条件一定,则超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当测量出超声波由发射到遇到液面时被反射并接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则可换算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即得到了液位的数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路程与电流数据调节转换器,将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换算出对应的电流数值;电流数值调整转换为雷诺数值;雷诺数值达到临界雷诺数值时,改变紊流状态。电流自动调整紊流状态,有效降低了热能产生的消耗。
紊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当流速逐渐增加时,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状的摆动,摆动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体的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紊流。
流体流动状态的变化可用雷诺数值来量化。当雷诺数值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当雷诺数值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流体流动状态转变时的雷诺数值称为临界雷诺数值。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系统为上述任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为上述任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
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利用了本发明开创的增容激发剂的两性原理和增容循环再利用技术,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反馈的电化学内阻,及时调整充电电流的紊流状态,使增容激发剂的有效成分均匀快速的分布在蓄电池活性物质内部,能够把改善电导率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渗透到极板内部和隔板内,增大导电面积,减小电流密度,降低界面电阻,改善蓄电池极组的导电性能,提高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接收能力,使充电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比率大大提高。在正常充电条件下不能充电的蓄电池,通过本发明的增容方法能够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使蓄电池再次恢复容量而重新利用。
本发明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均为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在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适量的增容激发剂,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和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进行处理,使蓄电池重新活化而循环利用。已报废蓄电池的容量恢复、各项性能和使用寿命均可达到同型号电池的国家标准。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两种增容方式:一种方式为,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容量衰减而没有达到报废标准仍在使用的蓄电池,通过加入弱碱式碳酸盐,碳酸盐与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冲刷掉极板表面的硫酸铅,使极板容量短期内恢复部分容量,延长使用时间;另一种方式为,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容量衰减而没有达到报废标准仍在使用的蓄电池,采用正负大电流脉冲设备,使大颗粒硫酸铅破碎,增加蓄电池的导电面积,使蓄电池容量短期内部分恢复,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这两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外界或者制造原因造成的断路电池,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增容;由于外界或者制造原因造成的短路电池,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增容;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电池变形或者外壳破损的报废电池,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对外观进行增容。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针对已经报废的铅酸蓄电池,使其重新增容恢复,达到新电池的国家标准,彻底有效地解决铅酸蓄电池材料循环利用的过程污染问题。本发明针对的是已经报废的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恢复,而非容量衰减正在使用的蓄电池的容量恢复;本发明针对的是蓄电池增容效果符合相关的国家或企业标准,而非容量相对提高,寿命相对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的实施例,其由气相二氧化硅、固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所述固化剂包括无水硫酸钠、四硼酸锂、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二丁基二月桂酸锡、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锡、聚丙烯酸钠。
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0%、无水硫酸钠1.5%、四硼酸锂1.5%、十二烷基硫酸钠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5%、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5%、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5%、聚丙烯酰胺0.5%、硫酸亚锡2.0%、聚丙烯酸钠2.0%,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气相二氧化硅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末,所述固化剂为响应状态的固化剂。将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混合,形成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10。硫酸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硫酸混合而成,所述硫酸为分析纯硫酸。
如图1所示,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铅酸蓄电池,还包括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所述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所述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超声波换能器可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发射出去,再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将超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超声波数据换算器可将超声波换能器采集、处理的数据换算出电化学内阻数据。铅酸蓄电池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与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包括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反馈装置和电动机。控制器按照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的给定值与通过反馈装置检测的实际运行值的差,调节控制量。功率驱动装置作为系统的主回路,一方面按照控制量的大小将电网中的电能作用到充电电源上,调节充电电源的大小,另一方面按照充电电源的要求把恒压恒频的电网供电转换为蓄电池所需要的直流电。
所述紊流系统包括紊流发生器和交直流转换器。
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将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紊流系统;直流电通过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00g/2V/AH,该增容激发剂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的实施例,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增容系统中的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步骤二: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采集和处理数据,并换算出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
步骤三:通过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换算出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并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紊流系统;
步骤四:根据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
所述步骤一中,增容系统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00g/2V/AH,该增容激发剂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铅酸蓄电池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与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所述步骤二中,超声波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穿过空气介质,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换能器接收超声波并转换为电信号;电子检测部件检测到电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液位信号进行显示并输出;测量出超声波由发射到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并接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换算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由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原理可知,若介质的压力、温度、密度和湿度等条件一定,则超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当测量出超声波由发射到遇到液面时被反射并接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则可换算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即得到了液位的数据。
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路程与电流数据调节转换器,将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换算出对应的电流数值;电流数值调整转换为雷诺数值;雷诺数值达到临界雷诺数值时,改变紊流状态。电流自动调整紊流状态,有效降低了热能产生的消耗。流体流动状态的变化可用雷诺数值来量化。当雷诺数值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当雷诺数值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流体流动状态转变时的雷诺数值称为临界雷诺数值。
本实施例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技术,利用了本实施例开创的增容激发剂的两性原理和增容循环再利用技术,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反馈的电化学内阻,及时调整充电电流的紊流状态,使增容激发剂的有效成分均匀快速的分布在蓄电池活性物质内部,能够把改善电导率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渗透到极板内部和隔板内,增大导电面积,减小电流密度,降低界面电阻,改善蓄电池极组的导电性能,提高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接收能力,使充电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比率大大提高。在正常充电条件下不能充电的蓄电池,通过本实施例的增容方法能够消除极板硫酸盐化现象,使蓄电池再次恢复容量而重新利用。
本实施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均为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在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适量的增容激发剂,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和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进行处理,使蓄电池重新活化而循环利用。已报废蓄电池的容量恢复、各项性能和使用寿命均可达到同型号电池的国家标准。
实施例二: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0%、无水硫酸钠2.5%、四硼酸锂2.5%、十二烷基硫酸钠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5%、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1.5%、聚丙烯酰胺1.5%、硫酸亚锡4.0%、聚丙烯酸钠4.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20。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200g/2V/AH。
实施例三: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20%、无水硫酸钠0.2%、四硼酸锂0.2%、十二烷基硫酸钠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3%、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03%、聚丙烯酰胺0.03%、硫酸亚锡0.01%、聚丙烯酸钠0.01%,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5。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g/2V/AH。
实施例四: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5%、无水硫酸钠2.0%、四硼酸锂2.0%、十二烷基硫酸钠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0%、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0%、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1.0%、聚丙烯酰胺1.0%、硫酸亚锡3.0%、聚丙烯酸钠3.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8。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50g/2V/AH。
实施例五: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5%、无水硫酸钠0.5%、四硼酸锂0.5%、十二烷基硫酸钠0.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1%、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1%、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1%、聚丙烯酰胺0.1%、硫酸亚锡1.0%、聚丙烯酸钠1.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15。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50g/2V/AH。
实施例六: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还包括硫酸。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8%、无水硫酸钠1.0%、四硼酸锂1.0%、十二烷基硫酸钠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3%、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3%、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3%、聚丙烯酰胺0.3%、硫酸亚锡1.5%、聚丙烯酸钠1.5%、硫酸2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9。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80g/2V/AH。
实施例七: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2%、无水硫酸钠1.8%、四硼酸锂1.8%、十二烷基硫酸钠0.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8%、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8%、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8%、聚丙烯酰胺0.8%、硫酸亚锡2.5%、聚丙烯酸钠2.5%、硫酸15%,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12。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20g/2V/AH。
实施例八: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8%、无水硫酸钠0.4%、四硼酸锂0.4%、十二烷基硫酸钠0.0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8%、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8%、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08%、聚丙烯酰胺0.08%、硫酸亚锡3.5%、聚丙烯酸钠3.5%、硫酸1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6。向已报废 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35g/2V/AH。
实施例九: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3%、无水硫酸钠2.3%、四硼酸锂2.3%、十二烷基硫酸钠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2%、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1.2%、聚丙烯酰胺1.2%、硫酸亚锡0.06%、聚丙烯酸钠0.06%、硫酸3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18。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60g/2V/AH。
实施例十: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0%、无水硫酸钠2.2%、四硼酸锂0.5%、十二烷基硫酸钠0.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2%、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6%、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6%、聚丙烯酰胺0.6%、硫酸亚锡1.6%、聚丙烯酸钠2.4%、硫酸25%,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16。向已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80g/2V/AH。
实施例十一: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3%、无水硫酸钠1.8%、四硼酸锂1.5%、十二烷基硫酸钠1.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8%、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2%、聚丙烯酰胺0.08%、硫酸亚锡2.4%、聚丙烯酸钠2.4%、磷酸二氢钾2.8%、三氧化二铝2.8%、硫酸45%,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22。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24g/2V/AH。
实施例十二: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8%、无水硫酸钠1.8%、四硼酸锂1.8%、十二烷基硫酸钠0.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9%、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1%、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1.1%、聚丙烯酰胺1.4%、硫酸亚锡2.6%、聚丙烯酸钠2.2%、磷酸二氢钾0.5%、三氧化二铝0.5%、硫酸40%,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22。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6g/2V/AH。
实施例十三:
按照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增容激发剂的配方、增容系统的设计、增容方法的步骤和增容技术的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7%、无水硫酸钠2.5%、四硼酸锂2.5%、十二烷基硫酸钠0.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9%、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4%、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1.4%、聚丙烯酰胺0.9%、硫酸亚锡0.9%、聚丙烯酸钠2.1%、磷酸二氢钾2.1%、三氧化二铝2.1%、硫酸35%,余量为去离子水。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22。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33g/2V/AH。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由气相二氧化硅、固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1.0-20%,固化剂包括无水硫酸钠0.2-2.5%、四硼酸锂0.2-2.5%、十二烷基硫酸钠0.03-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1.5%、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3-1.5%、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03-1.5%、聚丙烯酰胺0.03-1.5%、硫酸亚锡0.01-4.0%、聚丙烯酸钠0.01-4.0%,余量为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中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气相二氧化硅5-15%、无水硫酸钠0.5-2.0%、四硼酸锂0.5-2.0%、十二烷基硫酸钠0.1-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1-1.0%、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1-1.0%、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0.1-1.0%、聚丙烯酰胺0.1-1.0%、硫酸亚锡1.0-3.0%、聚丙烯酸钠1.0-3.0%,余量为去离子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二氧化硅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混合,形成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与硫酸电解液的配比为1:5-2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硫酸混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中还包括硫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中硫酸的重量百分比为10-4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激发剂中硫酸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
10.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包括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所述增容激发剂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数据换算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连接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所述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包括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反馈装置和电动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系统包括紊流发生器和交直流转换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将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所述紊流系统。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电通过所述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1-200g/2V/AH。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内注入的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为50-150g/2V/AH。
21.一种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增容系统中的铅酸蓄电池、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和紊流系统依次连接;
步骤二:通过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采集和处理数据,并换算出电化学内阻数据传输至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
步骤三:通过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换算出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并将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传输至紊流系统;
步骤四:根据紊流调整系数参考数据,紊流发生器将直流转换为紊流,并将紊流传输至铅酸蓄电池;
步骤一中,向铅酸蓄电池内注入含有增容激发剂的电解液,所述增容激发剂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数据换算器,铅酸蓄电池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的两端,超声波数据换算器连接在超声波换能器与动态反馈直流伺服系统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超声波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穿过空气介质,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换能器接收超声波并转换为电信号;电子检测部件检测到电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液位信号进行显示并输出;测量出超声波由发射到遇到电解液面时被反射并接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换算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路程与电流数据调节转换器,将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换算出对应的电流数值;电流数值调整转换为雷诺数值;雷诺数值达到临界雷诺数值时,改变紊流状态。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系统为权利要求10-20中任一项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增容系统。
CN201510283295.2A 2015-05-29 2015-05-29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Active CN104993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3295.2A CN104993178B (zh) 2015-05-29 2015-05-29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3295.2A CN104993178B (zh) 2015-05-29 2015-05-29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3178A CN104993178A (zh) 2015-10-21
CN104993178B true CN104993178B (zh) 2017-06-27

Family

ID=5430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3295.2A Active CN104993178B (zh) 2015-05-29 2015-05-29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31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805B (zh) * 2019-08-07 2021-02-02 内蒙古华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修复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16940B (zh) * 2020-07-17 2021-09-07 福建煜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纳米再生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86646B (zh) * 2020-10-12 2022-01-07 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37372B (zh) * 2021-06-21 2023-04-25 河南润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铅酸电池的修复方法、修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208A (zh) * 2004-05-08 2005-01-26 安阳成翔电器有限公司 阀控式全密封胶体电解质铅酸蓄电池
CN1747216A (zh) * 2005-07-13 2006-03-15 扬州华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混合胶体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79783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钟发平 一种高能量的胶体铅布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978507A (zh) * 2006-11-24 2007-06-13 江苏鑫华富能源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用高分子纳米聚合物电解液及其配制方法
CN102468517A (zh) * 2010-11-12 2012-05-23 陈清利 一种蓄电池新型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208A (zh) * 2004-05-08 2005-01-26 安阳成翔电器有限公司 阀控式全密封胶体电解质铅酸蓄电池
CN179783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钟发平 一种高能量的胶体铅布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747216A (zh) * 2005-07-13 2006-03-15 扬州华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混合胶体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78507A (zh) * 2006-11-24 2007-06-13 江苏鑫华富能源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用高分子纳米聚合物电解液及其配制方法
CN102468517A (zh) * 2010-11-12 2012-05-23 陈清利 一种蓄电池新型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3178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3178B (zh) 铅酸蓄电池增容激发剂、增容系统及其增容方法
Ito et al. Zinc morphology in zinc–nickel flow assisted batteries and impact on performance
CN104319401B (zh) 一种双壳层胶囊状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58032B (zh) 一种通过掺杂镍元素提高铁酸锌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及应用
CN106549155A (zh) 一种钾钠锰铁基普鲁士蓝类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6577A (zh) 一种大功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9818093A (zh)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化成系统、锂离子电池和电动车辆
CN103280574A (zh) 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293A (zh) 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微纳结构硫化锑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4636B (zh) 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5829A (zh) 一种MXene@C@Co9S8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9218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钛酸锂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94979B (zh) 纳米胶体蓄电池电解液
CN107978790A (zh) 一种电池补锂方法和装置
CN106972162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磷硫双掺硬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267A (zh) 利用多模板剂制备纳米级薄片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7732200A (zh) 一种利用光伏产业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2983378A (zh) 一种利用超声波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86924A (zh) 预嵌钾负极、制备方法和应用、钾基双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电设备
CN103311593A (zh) 超声蓄电池
CN110797599A (zh) 一种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方法
CN111029664B (zh) 一种铅蓄电池再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再生方法
CN108899509A (zh) 一种三元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06033821A (zh) 一种电极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771A (zh) 一种锌锑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30

Address after: 102488 Second Floor, Block D, No. 2 Yanshanggang North Road,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2002

Patentee after: Chuangshi Kai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9, Building 21, 26 Million Villag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7

Co-patentee before: Li Chunzhe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JIN YIRO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2

Address after: 315000 room 703, building 025, No. 7, Qingyi Road, high tech Zone,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honeycomb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88 2002, 2f, block D, No. 2, yanshangang North Road,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uangshi Kai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8

Address after: 453000 Room 201, floor 2, building 1, Yudong industrial cluster, Xinx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xiang honeycomb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room 703, building 025, No. 7, Qingyi Road, high tech Zone,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honeycomb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Qiu Ai Zhen Hui Tou Cu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101

Patentee after: Ningbo honeycomb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3000 Room 201, floor 2, building 1, Yudong industrial cluster, Xinx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xiang honeycomb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