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8991B -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8991B
CN104988991B CN201510376176.1A CN201510376176A CN104988991B CN 104988991 B CN104988991 B CN 104988991B CN 201510376176 A CN201510376176 A CN 201510376176A CN 104988991 B CN104988991 B CN 104988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s
type steel
groove profile
profile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61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8991A (zh
Inventor
汤明
成子桥
卓然
魏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vzhu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usp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usp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Ausp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61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8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8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8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8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包括互相垂直布置槽型本体在槽型本体的内部设有支撑方块,槽型本体的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对应;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上述连接接头、薄壁内翻边C型钢、和打包箍带,薄壁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接头的槽型本体上,打包箍带套装在内翻边C型钢外面,将其包扎连接,使用时,先插接,然后打包箍筋,接头上的凹槽和齿形缺口或凹陷能够将插接后的型材固定牢固,不会再产生轴向的抽动,这样安装后的钢结构骨架就十分牢固。

Description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弯轻钢型材的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新型高强冷弯型钢尤其是薄壁冷弯型钢的开发及应用,成为冷弯型钢领域的新前沿。然而,我国在冷弯薄壁钢结构对产品构件的深加工不够,尚未达到广泛的零件化,模块化生产。习惯于采用外国成型技术,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体系少之又少,缺少自主品牌。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新型结构的房屋需求不断增长,逐渐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钢结构住房也逐渐在农村发展开来,现有的钢结构住房体系结构比较笨重,施工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不利于其推广应用,发明人在去年申请了薄壁钢结构单体型材和组合型材及其薄壁钢结构房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住房体系,本专利申请就是为了配套解决上述专利的快速安装的问题。
专利公布号 CN102359191A 提供了“薄壁钢结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采用了连接件与薄壁钢型材之间通过箍紧钢带进行快速对接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短期快速组件薄壁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合理,在无故障条件下强度较高。然而,上述专利技术在投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型材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现有型材成型机相结合,需要专用成型设备,成本高,影响推广应用。在该专利技术中,将管状或槽状型材套装于连接件外侧,再利用连接件上的箍槽作为防脱落固定中心,用箍紧钢带将型材强制压缩在箍槽内。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箍槽两侧翼板的边缘存在台阶和棱边,而薄壁钢型材的厚度非常薄,薄壁型钢厚度通常在 0.3mm 左右,被箍紧钢带压缩变形后的薄壁钢型材很容易破损,破损后导致型材强度明显降低,甚至会造成整个型材断裂,而且破损后形成的空洞无法进行防腐处理,雨水进入破损缝隙后造成连接结构受到腐蚀问题。所以以上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在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槽型本体和第四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与第四槽型本体位于同一方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分别对应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上述四个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上述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该接头还包括第五槽型本体,第五槽型本体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所处平面垂直设置并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连接成一体,在五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五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五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所述五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五个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该接头还包括第五槽型本体、第六槽型本体,第五槽型本体和第六槽型本体垂直设置在上述四个槽型本体所处平面两侧并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连接成一体,在六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六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六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前面所述的连接接头、六个带内翻边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第六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第六打包箍带,所述的六个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六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六个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六个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每个内翻边C型钢在每个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长度匹配的内槽型本体和带内翻边的槽型套,其特征是:在内槽型本体的靠近两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内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内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内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内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内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内槽型本体横截面的外部尺寸和槽型套横截面的内部尺寸与薄壁内翻边 C 型钢的内外尺寸匹配,所述的槽型套的三个外侧面至少有一个固定连接有外接槽型本体,该外接槽型本体靠近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外接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外接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外接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外接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外接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连接接头、至少两个带内翻边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和至少三个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第一槽型本体上,槽型套套装在第一内翻边C型钢外,所述的第二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外接槽型本体上,
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支撑方块上的缺口内,
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打包箍带套装槽型套的外部,其位置与第一槽型本体上的两个凹槽位置对应,槽型套与第一内翻边C型钢在第一和第二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第一槽型本体的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槽型套与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一槽型本体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支撑方块上的缺口内,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外接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外部,其位置与外接槽型本体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二内翻边C型钢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外接槽型本体的凹槽处形成收缩;在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二槽型本体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接头,能够将带内翻边的内翻边C型钢牢固的连接上,使用时,先插接,然后打包箍筋,接头上的凹槽和齿形缺口或凹陷能够将插接后的型材固定牢固,不会再产生轴向的抽动,这样安装后的钢结构骨架就十分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五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六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七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八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九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十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中内槽型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十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中槽型套与外接槽型本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十一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槽型本体、102.第二槽型本体、103.支撑方块、104.支撑方块、1-1.凹槽、1-2.齿形缺口、1-3.压痕、1-4.凹坑、105. 第三槽型本体、106.支撑方块、107、第四槽型本体、108.支撑方块、109、第五槽型本体、110.支撑方块、121、第六槽型本体、122.支撑方块、111.打包箍带、112. 第一内翻边C型钢、113.打包箍带、114.第二内翻边C型钢、115.打包箍带、116.第三内翻边C型钢、117.打包箍带、118.第四内翻边C型钢、119.打包箍带、120.第五内翻边C型钢、123.打包箍带、124. 第六内翻边C型钢。
301.内槽型本体、302.支撑方块、303.支撑方块、304.槽型套、305.外接槽型本体、306.支撑方块、307.外接槽型本体、308.支撑方块、309.第一内翻边C型钢、310.第一打包箍带、311.第二打包箍带、3-1.凹槽、3-2.齿形缺口、3-3.缺口、3-4.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2,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在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槽型本体和第四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与第四槽型本体位于同一方向,
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二:参见图3,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连接接头、四个带内翻边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的四个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槽型轻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三:参见图4,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
其特征是: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四:参见图5,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对应套装上述的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五:参见图6,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该接头还包括第五槽型本体,第五槽型本体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所处平面垂直设置并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连接成一体,
在五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五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五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六:参见图7,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五中所述的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五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上述的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七:参见图8,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该接头还包括第五槽型本体、第六槽型本体,第五槽型本体和第六槽型本体垂直设置在上述四个槽型本体所处平面两侧并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连接成一体,
在六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六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六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八:参见图9,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 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七所述的连接接头、六个带内翻边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第六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第六打包箍带,所述的六个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六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九:参见图10,图中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九在六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来替换齿形缺口。
鉴于实施例九的启示,实施例一、三、五中的接头也可以在在六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来替换齿形缺口,这样就有更多的实施例。
上述两段中提到的四个用凹坑代替齿形缺口的接头,也可以用于实施例二、四、六、八中替换其中的接头,能够形成更多的实施例,这些都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十:参见图11、图12,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长度匹配的内槽型本体和带内翻边的槽型套,在内槽型本体的靠近两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内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内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内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内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内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内槽型本体横截面的外部尺寸和槽型套横截面的内部尺寸与薄壁内翻边 C 型钢的内外尺寸匹配,所述的槽型套的三个外侧面至少有一个固定连接有外接槽型本体,该外接槽型本体靠近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外接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外接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外接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外接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外接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十一:参见图13,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连接接头、至少两个带内翻边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和至少三个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第一槽型本体上,槽型套套装在第一内翻边C型钢外,所述的第二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外接槽型本体上,
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支撑方块上的缺口内,
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打包箍带套装槽型套的外部,其位置与第一槽型本体上的两个凹槽位置对应,槽型套与第一内翻边C型钢在第一和第二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第一槽型本体的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槽型套与第一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一槽型本体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支撑方块上的缺口内,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外接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外部,其位置与外接槽型本体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二内翻边C型钢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外接槽型本体的凹槽处形成收缩;在第二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二槽型本体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Claims (3)

1.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在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槽型本体和第四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与第四槽型本体位于同一方向,其特征是: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分别对应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上述四个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2.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所述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其特征是:在四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四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四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四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上述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3.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所述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包括四个在同一平面呈十字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第二槽型本体、第三槽型本体、第四槽型本体,该接头还包括第五槽型本体,第五槽型本体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所处平面垂直设置并与上述四个槽型本体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在五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五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五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所述的第一内翻边C型钢、第二内翻边C型钢、第三内翻边C型钢、第四内翻边C型钢、第五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所述五个槽型本体上,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第三打包箍带、第四打包箍带、第五打包箍带对应套装在五个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槽形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CN201510376176.1A 2015-06-27 2015-06-27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Active CN104988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176.1A CN104988991B (zh) 2015-06-27 2015-06-27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176.1A CN104988991B (zh) 2015-06-27 2015-06-27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8991A CN104988991A (zh) 2015-10-21
CN104988991B true CN104988991B (zh) 2017-10-03

Family

ID=54300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6176.1A Active CN104988991B (zh) 2015-06-27 2015-06-27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89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7268A (en) * 1951-04-03 1956-03-06 Ralph W Smith Structural member and connection means therefor
CN202248291U (zh) * 2011-07-28 2012-05-30 吴连祥 一种c型钢连接件
CN102888895A (zh) * 2012-09-26 2013-01-23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轻型超薄壁钢结构房
CN204781364U (zh) * 2015-06-27 2015-11-18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8547A (ja) * 1995-02-15 1996-08-27 Nissho Gurashisu Kk 建物構築物の支持桁材
CN2312981Y (zh) * 1997-10-09 1999-04-07 严国振 可插接组合式活动房
JP3958887B2 (ja) * 1998-11-24 2007-08-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柱と梁との連結部構造および梁
CN201221153Y (zh) * 2008-05-27 2009-04-15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置横隔板的冷弯薄壁卷边槽钢
CN202866323U (zh) * 2012-09-26 2013-04-10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轻型超薄壁钢结构房
CN203412193U (zh) * 2013-07-31 2014-01-29 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c型钢墙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7268A (en) * 1951-04-03 1956-03-06 Ralph W Smith Structural member and connection means therefor
CN202248291U (zh) * 2011-07-28 2012-05-30 吴连祥 一种c型钢连接件
CN102888895A (zh) * 2012-09-26 2013-01-23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轻型超薄壁钢结构房
CN204781364U (zh) * 2015-06-27 2015-11-18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8991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3417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对接式连接头及连接结构
CN104963447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桁架连接头及组合桁架
CN104963446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合方钢
CN104988991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4989012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4989020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顶转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2425256A (zh) 用于多角度隐框系统
CN105113638B (zh) 一种新型箱型拱脚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CN204781364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4988987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地柱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5155681B (zh) 对口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04781365U (zh) 对口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CN104989021B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脊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04781525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顶转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04781528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脊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04876091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地柱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16392413U (zh) 食用菌工厂化立体育菇床架
CN204781436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CN205663295U (zh) 通透式围墙的型材、单元部件
CN211548254U (zh) 转角幕墙无立柱连接结构
CN203654459U (zh) 温室墙梁固定结构
CN204983166U (zh) 薄壁内翻边c型钢对接式连接头及连接结构
CN103741793A (zh) 空间管架预拼装循环倒装法
CN207603127U (zh) 一种电缆托架
CN210827943U (zh) 一种预制快装管线集成内墙体龙骨系统的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Ming

Inventor after: Cheng Ziqiao

Inventor after: Zhuo Ran

Inventor after: Wei Qun

Inventor before: Wei Qu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Zone A, Floor 2, No. 18-3, Yucai Huayuan, Dongfu Road, Dongxing Community, Chengdong Street,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000

Patentee after: Fujian Lvzhu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1 5 Cherry Blossom Street,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atentee before: HENAN OCAR PARK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