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9012B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9012B CN104989012B CN201510375553.XA CN201510375553A CN104989012B CN 104989012 B CN104989012 B CN 104989012B CN 201510375553 A CN201510375553 A CN 201510375553A CN 104989012 B CN104989012 B CN 1049890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s
- groove profile
- thin
- profile body
- wal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包括互相垂直布置槽型本体或者槽型本体组,在槽型本体或者槽型本体组的内部设有支撑方块,槽型本体或者槽型本体组的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对应;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上述连接接头、薄壁内翻边C型钢、和打包箍带,薄壁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接头的槽型本体或者槽型本体组上,打包箍带套装在内翻边C型钢外面,将其包扎连接,使用时,先插接,然后打包箍筋,接头上的凹槽和齿形缺口或凹陷能够将插接后的型材固定牢固,不会再产生轴向的抽动,这样安装后的钢结构骨架就十分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弯轻钢型材的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背景技术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由于其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连接形式多样,可适应复杂建筑造型,较少或无湿法作业,适宜工厂化优化设计及模块化生产,施工周期短,房屋格局布置灵活,建筑垃圾少,构件可重复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接近于零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列为底层和中高层建筑中的优选项目。
目前,对新型高强冷弯型钢尤其是薄壁冷弯型钢的开发及应用,成为冷弯型钢领域的新前沿。然而,我国在冷弯薄壁钢结构对产品构件的深加工不够,尚未达到广泛的零件化,模块化生产。习惯于采用外国成型技术,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体系少之又少,缺少自主品牌。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新型结构的房屋需求不断增长,逐渐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钢结构住房也逐渐在农村发展开来,现有的钢结构住房体系结构比较笨重,施工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不利于其推广应用,发明人在去年申请了薄壁钢结构单体型材和组合型材及其薄壁钢结构房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住房体系,本专利申请就是为了配套解决上述专利的快速安装的问题。
专利公布号 CN102359191A提供了“薄壁钢结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采用了连接件与薄壁钢型材之间通过箍紧钢带进行快速对接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短期快速组件薄壁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合理,在无故障条件下强度较高。然而,上述专利技术在投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型材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现有型材成型机相结合,需要专用成型设备,成本高,影响推广应用。在该专利技术中,将管状或槽状型材套装于连接件外侧,再利用连接件上的箍槽作为防脱落固定中心,用箍紧钢带将型材强制压缩在箍槽内。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箍槽两侧翼板的边缘存在台阶和棱边,而薄壁钢型材的厚度非常薄,薄壁型钢厚度通常在0.3mm左右,被箍紧钢带压缩变形后的薄壁钢型材很容易破损,破损后导致型材强度明显降低,甚至会造成整个型材断裂,而且破损后形成的空洞无法进行防腐处理,雨水进入破损缝隙后造成连接结构受到腐蚀问题。所以以上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内翻边的单、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两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该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前面所述的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第一和第二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所述的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与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三打包箍带,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包括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每组槽型本体组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槽型本体组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该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组,第三槽型本体组也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组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前面所述的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分别套装在第一和槽型本体组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组,第三槽型本体组也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组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三打包箍带,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组上,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组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组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的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接头,能够将薄壁内翻边C型钢牢固的连接上,使用时,先插接,然后打包箍筋,接头上的凹槽和齿形缺口或凹陷能够将插接后的型材固定牢固,不会再产生轴向的抽动,这样安装后的钢结构骨架就十分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内翻边的单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内翻边的单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五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实施例六中内翻边的单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七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八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九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十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十一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十二中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槽型本体、102.第二槽型本体、103.支撑方块、104.支撑方块、1-1.凹槽、1-2.齿形缺口、1-3.压痕、1-4.凹坑、105. 第三槽型本体、106.支撑方块、107.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108.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109.第一打包箍带、110.第二打包箍带
201.第一槽型本体组、202.第二槽型本体组、203.支撑方块、204.支撑方块、2-1.凹槽、1-2.齿形缺口、2-3.压痕、2-4.凹坑、205. 第三槽型本体组、206.支撑方块、207.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208.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209.第一打包箍带、210.第二打包箍带、211.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212.第三打包箍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3,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在两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两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二:参见图4,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中的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三:参见图5,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第一和第二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四:该实施例附图未画,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六中所述的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与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三打包箍带,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五:参见图6,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包括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每组槽型本体组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槽型本体组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六:参见图7,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六中所述的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组,第三槽型本体组也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组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实施例七:参见图8,图中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五所述的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分别套装在第一和槽型本体组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八:参见图9,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组,第三槽型本体组也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组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三打包箍带,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组上,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组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组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的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实施例九:参见图10,图10中一种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十中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替换实施例一中的齿形缺口。
实施例十:参见图11,图11中一种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十中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替换实施例二中的齿形缺口。
实施例十一:参见图12,图12中一种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十一中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替换实施例五中的齿形缺口。
实施例十二:参见图13,图13中一种内翻边的双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实施例十二与实施例六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十二中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凹坑,用凹坑替换实施例五中的齿形缺口。
上述实施例十到实施例十二中的接头能够分别对应的应用与实施三、四、七、八中替换相应的接头后能够形成更多的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属于本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
所述的连接接头包括两个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槽型本体和第二槽型本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槽型本体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两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两个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分别套装在第一和第二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与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三打包箍带,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3.一种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结构包括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 第一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一打包箍带、第二打包箍带,
所述的连接接头包括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每组槽型本体组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第一槽型本体组和第二槽型本体组垂直布置并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槽型本体组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每组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
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第一和第二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分别套装在第一和第二槽型本体组上,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所述的打包箍带套装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外,其位置与槽型本体上的凹槽位置对应,薄壁内翻边C型钢在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外凹内凸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一个第三槽型本体组,第三槽型本体组也含有对口布置的两个槽型本体,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一端与上述两个槽型本体组的侧面墙角连接成一体,在该第三次槽型本体组靠近外端头的外表面环绕有凹槽,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每个槽型本体的槽边沿设有与槽边沿平行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在该第三槽型本体组的内部与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支撑方块,该支撑方块与凹槽所在位置的槽型本体的内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方块靠近槽型本体的边沿位置设有缺口,该缺口大小与上述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大小匹配;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第三打包箍带,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包括两个对口布置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该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套装在第三槽型本体组上,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位于所述的缺口内,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内翻边与侧壁分别位于槽型本体的槽边沿两侧,第三打包箍带套装在第三轻钢型材组外,其位置与第三槽型本体组上的凹槽位置对应,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在第三打包箍带的作用下在凹槽位置形成收缩;在第三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的每个薄壁内翻边C型钢的槽边沿和翻边上设有凹陷的压痕,该压痕的大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的第三槽型本体上的齿形缺口或凹坑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75553.XA CN104989012B (zh) | 2015-06-27 | 2015-06-27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75553.XA CN104989012B (zh) | 2015-06-27 | 2015-06-27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9012A CN104989012A (zh) | 2015-10-21 |
CN104989012B true CN104989012B (zh) | 2017-10-03 |
Family
ID=54300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75553.XA Active CN104989012B (zh) | 2015-06-27 | 2015-06-27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890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5634B (zh) * | 2016-03-16 | 2017-12-15 | 唐进丰 | 一种轻质墙板边框的连接接头以及连接结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37268A (en) * | 1951-04-03 | 1956-03-06 | Ralph W Smith | Structural member and connection means therefor |
EP0494781A1 (en) * | 1991-01-09 | 1992-07-15 | Misawa Homes Co. Ltd | Connector for building unit |
CN102304945A (zh) * | 2011-07-27 | 2012-01-04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超薄壁钢结构立柱与水平梁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 |
CN202248291U (zh) * | 2011-07-28 | 2012-05-30 | 吴连祥 | 一种c型钢连接件 |
CN102888895A (zh) * | 2012-09-26 | 2013-01-23 |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 轻型超薄壁钢结构房 |
CN204781436U (zh) * | 2015-06-27 | 2015-11-18 |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
2015
- 2015-06-27 CN CN201510375553.XA patent/CN1049890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37268A (en) * | 1951-04-03 | 1956-03-06 | Ralph W Smith | Structural member and connection means therefor |
EP0494781A1 (en) * | 1991-01-09 | 1992-07-15 | Misawa Homes Co. Ltd | Connector for building unit |
CN102304945A (zh) * | 2011-07-27 | 2012-01-04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超薄壁钢结构立柱与水平梁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 |
CN202248291U (zh) * | 2011-07-28 | 2012-05-30 | 吴连祥 | 一种c型钢连接件 |
CN102888895A (zh) * | 2012-09-26 | 2013-01-23 |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 轻型超薄壁钢结构房 |
CN204781436U (zh) * | 2015-06-27 | 2015-11-18 | 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9012A (zh) | 2015-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3446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合方钢 | |
CN104963447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桁架连接头及组合桁架 | |
CN104963417A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对接式连接头及连接结构 | |
CN104989012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4989020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顶转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4988987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地柱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1641254A (zh) | 用于制造复合材料制成的船的模具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569278B (zh) | 一种复杂双曲造型铝板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4876091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地柱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4989021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脊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781436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墙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781525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顶转角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4988991B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781365U (zh) | 对口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781364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781528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屋脊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104534188A (zh) | 大口径缠绕管及其缠绕方法 | |
CN216392413U (zh) | 食用菌工厂化立体育菇床架 | |
CN105155681B (zh) | 对口的薄壁内翻边c型钢组柱梁连接接头及结构 | |
CN204420343U (zh) | 大口径缠绕管 | |
CN206409876U (zh) | 一种中空超薄壁铝型材 | |
CN204983166U (zh) | 薄壁内翻边c型钢对接式连接头及连接结构 | |
CN205724669U (zh) | 电缆分层分束敷设工装 | |
CN104988986B (zh) | 薄壁钢顶与顶梁连接件及连接结构 | |
CN205777513U (zh) | 一种全钢模板饰面清水混凝土明缝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6 Address after: Zone A, Floor 2, No. 18-3, Yucai Huayuan, Dongfu Road, Dongxing Community, Chengdong Street,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000 Patentee after: Fujian Lvzhu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1 5 Cherry Blossom Street,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atentee before: HENAN OCAR PARKER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