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949A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0949A CN104980949A CN201510372905.6A CN201510372905A CN104980949A CN 104980949 A CN104980949 A CN 104980949A CN 201510372905 A CN201510372905 A CN 201510372905A CN 104980949 A CN104980949 A CN 104980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ubscriber equipment
- different
- request
- frequency mea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100408296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2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proximity to another 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AC控制;所述方法包括:所述AC接收到用户认证请求;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场景中,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英文:offload)。
若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为了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以测量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切换阈值,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目前在启动异频测量时,由所述第一基站设置启动阈值,并将所述启动阈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启动阈值时,启动异频测量。显然,这种启动方式使得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导致所述用户设备无法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不能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用户设备无法切换接入设备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C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AC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AC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AC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C,所述AC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所述AC控制;所述AC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启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AC通过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是由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启动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启动异频测量,而是当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时,认为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因此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所述AC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认证请求,由所述AC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从而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频网络和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C的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C的另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场景中,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例如,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小基站,在所述宏基站的热点区域部署所述小基站,以对所述宏基站进行负载分流。此外,所述小基站还可以起到补盲的作用。
若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为了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以测量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切换阈值,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目前在启动异频测量时,由所述第一基站设置启动阈值,并将所述启动阈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启动阈值时,启动异频测量。显然,这种启动方式使得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导致所述用户设备无法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不能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从而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更容易启动异频测量以切换到接入设备,更好地发挥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然而这种方式,由于设置了较高的启动阈值,会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频繁启动异频测量,而在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之外启动异频测量时并不会切换接入设备,不仅由于频繁启动异频测量而导致所述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增大,而且还会影响传输数据的吞吐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用户设备无法切换接入设备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区域。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或者“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的一种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即说明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部分或者全部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即说明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其中,所述异频网络中的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简称: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说明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AP的距离较近。例如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0.5米。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英文:AccessController,简称:AC)控制,具体地,所述AC可以控制所述AP的接入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也可以为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可以为小基站。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21,所述第二基站为小基站22,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小于0.5米,AC24用于控制AP23。其中,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具体可以为小基站22距离AP23最近的一点与AP23距离小基站22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离。AP23和AC24构成无线接入系统。
本实施例包括:
101:所述AC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
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用户设备能够发现所述AP,并向控制所述AP的所述AC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因此所述AC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后,会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AP。
其中,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具体可以为可扩展认证协议(英文:Extensibleauthentication protocol,简称:EAP)—客户识别模块(英文: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简称:SIM)/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英文: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简称:AKA)认证请求。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为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统一标识,即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英文: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简称:IMSI)。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MSI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又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网络协议(英文:InternetProtocol,简称:IP)地址。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P地址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
102: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例如,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
103:所述AC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即说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可以认为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基本重合。因此,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所述AC根据102中获取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后,会启动异频测量,并进一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决定是否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若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则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后,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不再是由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启动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启动异频测量,而是当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时,认为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即进入了所述重叠区域,因此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所述AC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认证请求,由所述AC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从而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此外,这种方式不需要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从而不会由于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而导致所述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增大以及影响传输数据的吞吐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打开无线保真(英文: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功能,因此能够在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比较近。其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可以集成为同一个设备。举例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集成在一个壳体中,具有相同的供电电源和相同的传输接口。
由于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很有可能并不是完全重合,而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可能出现一些误判。为了能够减少这种误判,更加精确地判断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二距离阈值,当所述用户设备距离所述AP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时,即所述用户设备距离所述AP较近时,说明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时所述AC才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具体地,103中的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所述AC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可以由所述AP测出。此外,可以由所述AP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并通知所述AC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也可以由所述AP将测出的所述距离发送至所述AC,由所述AC确定出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由于所述A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连接的连接通道,因此,所述AC可以根据已存在的连接通道,例如所述AC和基站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以及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连接通道,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具体地,103中的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所述AC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AC还会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使得所述基站设备能够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下面分别以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英文: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网络、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网络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在UMTS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无线网络控制器(英文:Radio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所述AC通过所述RN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LTE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演进型基站(英文: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简称:eNodeB),所述AC通过所述eNodeB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GSM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基站控制器(英文: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所述AC通过所述BS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也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基站设备生成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生成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AC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时,可以是由所述AC直接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也可以由所述AC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AP,由所述AP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再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
上面从所述AC侧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将从所述用户设备侧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的另一种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即说明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部分或者全部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即说明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其中,所述异频网络中的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与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说明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AP的距离较近。例如所述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0.5米。所述AP由AC控制,具体地,所述AC可以控制所述AP的接入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也可以为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可以为小基站。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21,所述第二基站为小基站22,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小于0.5米,AC24用于控制AP23。其中,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具体可以为小基站22距离AP23最近的一点与AP23距离小基站22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离。AP23和AC24构成无线接入系统。
本实施例包括:
301: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
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用户设备能够发现所述AP,并向控制所述AP的所述AC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因此所述AC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后,会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AP。
其中,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具体可以为EAP-SIM/AKA认证。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为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统一标识,即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MSI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又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P地址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使得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并且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
302: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303: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即说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可以认为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基本重合。因此,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所述AC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后,会启动异频测量,并进一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决定是否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若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则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后,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不再是由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启动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启动异频测量,而是当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时,认为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即进入了所述重叠区域。因此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并接收到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并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此外,这种方式不需要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从而不会由于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而导致所述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增大以及影响传输数据的吞吐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打开Wi-Fi功能,因此能够在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比较近。其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可以集成为同一个设备。举例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集成在一个壳体中,具有相同的供电电源和相同的传输接口。
由于所述A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连接的连接通道,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已存在的连接通道,例如所述AC和第一基站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连接通道,接收所述A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具体地,302中的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AC还会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使得所述第一基站设备能够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下面分别以UMTS网络、LTE网络和GSM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在UMTS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RNC,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RN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LTE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eNodeB,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eNodeB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GSM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BSC,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BS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也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设备生成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生成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在启动异频测量后,还可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切换接入设备。具体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的方法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下面将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C和用户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AC的一种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所述AC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即说明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部分或者全部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即说明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其中,所述异频网络中的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与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说明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AP的距离较近。例如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0.5米。所述AP由所述AC控制,具体地,所述AC可以控制所述AP的接入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也可以为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可以为小基站。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21,所述第二基站为小基站22,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小于0.5米,AC24用于控制AP23。其中,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具体可以为小基站22距离AP23最近的一点与AP23距离小基站22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离。AP23和AC24构成无线接入系统。
本实施例的所述AC包括:接收单元401、获取单元402和发送单元403。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
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用户设备能够发现所述AP,并向控制所述AP的所述AC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因此所述AC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后,会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AP。
其中,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具体可以为EAP—SIM/AKA认证请求。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为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统一标识,即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MSI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又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P地址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
获取单元402用于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例如,获取单元402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
发送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即说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可以认为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基本重合。因此,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发送单元403根据获取单元402获取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后,会启动异频测量,并进一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决定是否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若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则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后,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不再是由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启动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启动异频测量,而是当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时,认为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即进入了所述重叠区域,因此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接收单元401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认证请求,由获取单元402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单元403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从而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此外,这种方式不需要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从而不会由于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而导致所述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增大以及影响传输数据的吞吐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打开Wi-Fi功能,因此能够在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比较近。其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可以集成为同一个设备。举例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集成在一个壳体中,具有相同的供电电源和相同的传输接口。
由于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很有可能并不是完全重合,而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可能出现一些误判。为了能够减少这种误判,更加精确地判断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二距离阈值,当所述用户设备距离所述AP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时,即所述用户设备距离所述AP较近时,说明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时所述AC才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具体地,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发送单元403具体用于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可以由所述AP测出。此外,可以由所述AP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并通知发送单元403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也可以由所述AP将测出的所述距离发送至所述AC,由发送单元403确定出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由于所述A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连接的连接通道,因此,所述AC可以根据已存在的连接通道,例如所述AC和基站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以及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连接通道,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具体地,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发送单元403具体用于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发送单元403还会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使得所述基站设备能够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下面分别以通用UMTS网络、LTE网络和GSM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在UMTS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RNC,发送单元403通过所述RN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LTE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eNodeB,发送单元403通过所述eNodeB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GSM网络中,所述基站设备可以为BSC,发送单元403通过所述BS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发送单元403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也可以由发送单元403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基站设备生成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生成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发送单元403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时,可以是由发送单元403直接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也可以由发送单元403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AP,由所述AP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再将所述标识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
上面从所述AC侧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下面将从所述用户设备侧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户设备的一种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即说明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部分或者全部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因此当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进入所述重叠区域时,需要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即说明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负载分流。其中,所述异频网络中的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与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说明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AP的距离较近。例如所述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0.5米。所述AP由AC控制,具体地,所述AC可以控制所述AP的接入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也可以为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可以为小基站。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21,所述第二基站为小基站22,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小于0.5米,AC24用于控制AP23。其中,小基站22与AP23的距离具体可以为小基站22距离AP23最近的一点与AP23距离小基站22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离。AP23和AC24构成无线接入系统。
本实施例的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501、接收单元502和启动单元503。
发送单元501用于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
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所述用户设备能够发现所述AP,并由发送单元501向控制所述AP的所述AC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因此所述AC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后,会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AP。
其中,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具体可以为EAP-SIM/AKA认证。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为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统一标识,即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MSI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又例如,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AC和所述第一基站均可以根据所述IP地址识别出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使得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并且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
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启动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即说明所述AP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可以认为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基本重合。因此,当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因此所述AC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因此接收单元502在接收到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后,会启动异频测量,所述用户设备进一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决定是否切换接入设备以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若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则所述启动单元503启动异频测量后,所述用户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不再是由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启动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启动异频测量,而是当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较近时,认为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即进入了所述重叠区域。因此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发送单元501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接收单元502接收到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单元503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可见,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启动阈值时不会启动异频测量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更好地发挥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分流作用。此外,这种方式不需要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从而不会由于设置较高的启动阈值而导致所述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增大以及影响传输数据的吞吐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打开Wi-Fi功能,因此能够在进入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时,由发送单元501发送所述用户认证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距离比较近。其中,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可以集成为同一个设备。举例说明,所述AP和所述第二基站集成在一个壳体中,具有相同的供电电源和相同的传输接口。
由于所述A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连接的连接通道,因此,接收单元502可以根据已存在的连接通道,例如所述AC和第一基站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连接通道,接收所述A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具体地,当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时,接收单元502具体用于接收所述AC通过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其中,所述AC还会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使得所述第一基站设备能够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下面分别以UMTS网络、LTE网络和GSM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在UMTS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RNC,接收单元502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RN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LTE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eNodeB,接收单元502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eNodeB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在GSM网络中,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可以为BSC,接收单元502接收所述AC通过所述BSC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接收单元502;也可以由所述AC向所述第一基站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设备生成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生成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发送至接收单元5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在启动异频测量后,还可以根据异频测量的结果,切换接入设备。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切换单元;发送单元501还用于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接收单元5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C和用户设备进行描述。下面将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C和用户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AC的另一种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AC600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所述AC控制。
本实施例的AC 600具体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602、存储器(memory)603和通信总线604。
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通过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程序605。
具体地,程序605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6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603,用于存放程序605。存储器6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605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程序605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单元的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户设备的另一种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700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700具体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702、存储器(memory)703和通信总线704。
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程序705。
具体地,程序705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7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程序705。存储器7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705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程序705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参见图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单元的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区域。
Claims (12)
1.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C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AC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AC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AC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AC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4.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AC通过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7.一种接入控制器AC,其特征在于,所述AC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AP由所述AC控制;所述AC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C,其特征在于,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出所述AP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AC,其特征在于,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基站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异频网络中,所述异频网络中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基站的接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不同的频点;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与无线接入点AP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AP由接入控制器AC控制;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AP的信号覆盖区域,向所述AC发送用户认证请求,所述用户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接入所述AP,所述用户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所述异频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动异频测量;
启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异频测量请求,启动异频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接收所述AC发送的异频测量请求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AC通过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所述异频测量请求;所述第一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异频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设备发送的切换设备请求,所述切换设备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设备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设备为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72905.6A CN104980949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JP2018505521A JP6551897B2 (ja) | 2015-06-30 | 2016-06-22 | 周波数間測定を開始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EP16817183.3A EP3261378B1 (en) | 2015-06-30 | 2016-06-22 | Method for star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
KR1020177027679A KR101986273B1 (ko) | 2015-06-30 | 2016-06-22 | 주파수 간 측정을 시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
PCT/CN2016/086729 WO2017000819A1 (zh) | 2015-06-30 | 2016-06-22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5/842,578 US10362518B2 (en) | 2015-06-30 | 2017-12-14 | Method for star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72905.6A CN104980949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0949A true CN104980949A (zh) | 2015-10-14 |
CN104980949B CN104980949B (zh) | 2018-10-19 |
Family
ID=5427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72905.6A Active CN104980949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62518B2 (zh) |
EP (1) | EP3261378B1 (zh) |
JP (1) | JP6551897B2 (zh) |
KR (1) | KR101986273B1 (zh) |
CN (1) | CN104980949B (zh) |
WO (1) | WO201700081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0819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248375A (zh) * | 2019-07-25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
CN110290473A (zh) * | 2018-03-19 | 2019-09-27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与装置 |
WO2020097752A1 (en) * | 2018-11-12 | 2020-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ing positioning |
CN112243272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54658B2 (en) * | 2017-12-29 | 2020-02-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Bootstrapping and adaptive interface |
CN113473506B (zh) * | 2021-07-06 | 2024-03-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测量指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WO2024201583A1 (ja) * | 2023-03-24 | 2024-10-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エリア検知装置、無線エリア検知方法、制御回路および記憶媒体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7628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小区重选的测量启动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2711167A (zh) * | 2012-05-25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ue与基站之间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
CN103813375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处理方法及终端、小基站 |
CN104244283A (zh) * | 2013-06-06 | 2014-12-24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
US20150056995A1 (en) * | 2013-08-20 | 2015-0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porting performance and controlling mo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021544D0 (en) * | 2000-09-01 | 2000-10-18 | Nokia Networks Oy | Broadcas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4064541A (ja) * | 2002-07-30 | 2004-02-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受信品質測定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JP4485545B2 (ja) * | 2007-05-21 | 2010-06-2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周波間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
US20100111035A1 (en) * | 2008-11-05 | 2010-05-06 | Suat Eskicioglu | Location-based handovers from a macrocell to a femtocell using periodic measurement reporting |
US20100113035A1 (en) * | 2008-11-05 | 2010-05-06 | Suat Eskicioglu | Location-based handovers from a macrocell to a femtocell using event-triggered measurement reporting |
JP5456695B2 (ja) * | 2008-12-15 | 2014-04-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 |
US8837427B2 (en) * | 2009-08-14 | 2014-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ual radio terminals |
WO2011041754A1 (en) * | 2009-10-02 | 2011-04-0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o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868084B2 (en) | 2009-11-30 | 2014-10-21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8954051B2 (en) | 2010-04-23 | 2015-0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quely identifying target femtocell to facilitate femto-assisted active hand-in |
WO2011142710A1 (en) * | 2010-05-10 | 2011-1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
US9137713B2 (en) * | 2010-09-16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hand-in to a femto node |
US20130079007A1 (en) * | 2011-03-25 | 2013-03-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ighbor cell list based on handover message |
MX2013013995A (es) * | 2011-06-13 | 2014-03-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mediciones de tiempo incrementadas que implican enlances de radio multiples. |
JP5882493B2 (ja) * | 2011-11-15 | 2016-03-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セルラ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ノード検出 |
CN103220702B (zh) * | 2012-01-19 | 2016-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KR101436427B1 (ko) * | 2012-04-23 | 2014-09-02 | 주식회사 애드라 | 모바일 메신저를 이용한 광고 콘텐트 제공 방법 |
KR102091469B1 (ko) | 2012-04-26 | 2020-03-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서킷 스위치 폴백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3162342A1 (ko) * | 2012-04-27 | 2013-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을 위한 운영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9980247B2 (en) * | 2012-10-26 | 2018-05-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imary cell signaling for eMBM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111049B2 (en) * | 2012-10-26 | 2018-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band eMBMS enhancement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4142512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of objects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05103631A (zh) * | 2013-04-08 | 2015-11-2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具有重叠带宽的载波执行异频测量 |
US9414301B2 (en) * | 2013-04-26 | 2016-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ccess selection between access networks |
WO2015115956A1 (en) * | 2014-01-31 | 2015-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porting serving cell packet loss rate |
EP3282772B1 (en) * | 2015-04-10 | 2021-05-26 | Kyocera Corporatio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US9380594B1 (en) * | 2015-05-21 | 2016-06-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layer management |
CN104980949B (zh) | 2015-06-30 | 2018-10-19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
2015
- 2015-06-30 CN CN201510372905.6A patent/CN104980949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6-22 EP EP16817183.3A patent/EP326137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KR KR1020177027679A patent/KR10198627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6-22 JP JP2018505521A patent/JP65518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WO PCT/CN2016/086729 patent/WO20170008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
- 2017-12-14 US US15/842,578 patent/US1036251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7628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小区重选的测量启动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2711167A (zh) * | 2012-05-25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ue与基站之间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
CN103813375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处理方法及终端、小基站 |
CN104244283A (zh) * | 2013-06-06 | 2014-12-24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
US20150056995A1 (en) * | 2013-08-20 | 2015-0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porting performance and controlling mo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0819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0362518B2 (en) | 2015-06-30 | 2019-07-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star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
CN110290473A (zh) * | 2018-03-19 | 2019-09-27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与装置 |
CN110290473B (zh) * | 2018-03-19 | 2021-07-27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与装置 |
WO2020097752A1 (en) * | 2018-11-12 | 2020-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ing positioning |
US11844041B2 (en) | 2018-11-12 | 2023-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ing positioning |
CN112243272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2243272B (zh) * | 2019-07-16 | 2022-12-1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0248375A (zh) * | 2019-07-25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
CN110248375B (zh) * | 2019-07-25 | 2021-11-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62518B2 (en) | 2019-07-23 |
JP2018512029A (ja) | 2018-04-26 |
EP3261378A4 (en) | 2018-02-14 |
WO2017000819A1 (zh) | 2017-01-05 |
EP3261378A1 (en) | 2017-12-27 |
EP3261378B1 (en) | 2019-12-04 |
KR20170125912A (ko) | 2017-11-15 |
US20180109984A1 (en) | 2018-04-19 |
JP6551897B2 (ja) | 2019-07-31 |
CN104980949B (zh) | 2018-10-19 |
KR101986273B1 (ko) | 2019-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0949A (zh) | 一种异频测量的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9992803B2 (en) | Wi-Fi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Wi-Fi controller, and Wi-Fi device | |
EP3322217B1 (en) | Wireless hotspot switching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417111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A3025568C (en) | Cell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node | |
WO2021082527A1 (zh) | 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基站、终端 | |
CN107241769B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基于多点协作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
CN116368846A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4205378B (zh) | 物联设备的配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05050146A (zh) | 一种漫游切换方法 | |
US10149163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device identity check in a core network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
CN109561478B (zh) | 用户终端盲重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10602693A (zh) | 无线网络的组网方法和设备 | |
US11758437B2 (en) | Link reconfigu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 |
CN109565724B (zh) |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7896378B (zh) | 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4173336A (zh) | 鉴权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5376816A (zh) | 一种网络覆盖空洞掉话的处理方法、微基站及相关设备 | |
CN114363981B (zh) | 网络连接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7959940B (zh) | 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
US12009897B2 (en) | Layer 1 and layer 3 measurement coordination | |
US20240224138A1 (en)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7959941B (zh) | 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
WO2016020005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er-ue basis traffic steering in wlan-3gpp interworking | |
CN108134989A (zh) | Lte网络驻留结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