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611A -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0611A
CN104980611A CN201510160883.7A CN201510160883A CN104980611A CN 104980611 A CN104980611 A CN 104980611A CN 201510160883 A CN201510160883 A CN 201510160883A CN 104980611 A CN104980611 A CN 104980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compounding machine
file
yes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08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山由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80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59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for 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ored data
    • H04N1/32464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pages or documents, e.g. for producing pages to be b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57Compiling jobs, e.g. for batch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机即使多个原稿组的页数不同,也能够将利用原稿读取部对这多个原稿组各自进行读取而得到的多个文件通过1次通信发送至1个地址。复合机具备:原稿读取部;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发送处理部和通信部);和根据用户操作将复合机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设定部。上述发送部在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

Description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机(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和复合机中的文件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复合机中,有能够通过进行将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利用电子邮件(E-mail)发送的处理的功能或互联网传真功能,来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的复合机。
在这样的复合机的电子邮件发送处理中,利用扫描器一次读取多张原稿,将读取的数据形成为1个图像文件,将该1个图像文件附在电子邮件中发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35420号公报)。该图像文件的格式是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标签图像文件格式)或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便携文档格式)等。
但是,在以日本特开2011-135420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在向1个地址发送页数相同或不同的多个资料(原稿组)的情况下,需要对每个原稿组重新选择地址和设定内容,进行多次发送操作。也就是说,在以往的复合机中,在向同一地址发送页数相同或不同的多个文件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多次发送操作,花费工夫。
此外,当利用按每规定页生成文件这样的功能时,虽然能够将一次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形成为多个文件进行发送,但是因为各个文件的页数被固定,所以不能应对具有任意页数的多个原稿组的同时发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复合机和该复合机中的文件发送方法,该复合机即使在多个原稿组的页数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利用原稿读取部对这多个原稿组各自进行读取而得到的多个文件通过1次通信发送至1个地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根据用户操作将该复合机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上述发送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上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该多个原稿组分别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划分识别部,该划分识别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对由上述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识别被进行了用户指定的上述原稿组之间的页划分;和页分割部,该页分割部根据由上述划分识别部识别出的上述页划分,从在上述原稿读取部通过上述原稿束的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以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上述多个文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在每次进行上述原稿组的读取时显示用于催促进行下一个上述原稿组的读取的用户界面图像,直至由上述原稿读取部进行的上述原稿束的读取结束,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根据上述用户界面图像,按每个上述原稿组划分地进行读取操作而进行的指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上述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尺寸而进行的指定,上述划分识别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上述原稿束从而取得上述图像数据,从上述图像数据检测上述尺寸的不同,将产生了上述尺寸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上述页划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上述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载置方向而进行的指定,上述划分识别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上述原稿束从而取得上述图像数据,从上述图像数据检测上述载置方向,将产生了上述载置方向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上述页划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用于使用户输入上述原稿束中包含的上述原稿组的组数和各原稿组的页数的用户界面图像,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显示上述用户界面图像的状态下输入上述组数和上述页数而进行的指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上述原稿组之间另外插入规定颜色的用纸而进行的指定,上述划分识别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上述原稿束从而取得上述图像数据,从上述图像数据检测上述规定颜色的用纸,将上述规定颜色的用纸的位置识别为上述页划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预约设定部,该预约设定部对于由上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得到的文件,预约设定执行由上述发送部附在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的发送处理的日期和时间,上述发送部,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当向与发送预约文件的地址相同的地址发送由上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得到的其他文件的情况下,将上述发送预约文件和上述其他文件附在上述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其中,上述发送预约文件为作为上述发送处理的对象的文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文件发送方法,其是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的复合机中的文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复合机的设定部根据用户操作将上述复合机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步骤;和在上述复合机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发送部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上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该多个原稿组分别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复合机的操作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用于对在图3的复合机中由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E-mail)功能执行的第一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A是接着图4的流程图。
图5B是接着图5A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在图3的复合机中从图2的UI图像选择电子邮件(E-mail)功能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B是表示在图6A的UI图像中选择其他功能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表示在图5A的来自ADF的原稿读取处理中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是表示在图5B的来自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处理中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接着图4的第二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9A是接着图4的第三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9B是接着图9A的流程图。
图10A是用于对在图3的复合机中由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E-mail)功能执行的第四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B是接着图10A的流程图。
图10C是接着图10B的流程图。
图11A是表示在图6B的UI图像中多个文件发送键被选择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B是表示与图11A不同的输入例的图。
图12是接着图4的第五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MFP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14是用于对在图13的复合机中由互联网传真(Internet FAX)功能执行的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3的复合机中在图14的处理中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复合机是至少搭载有原稿读取功能(扫描功能)和电子邮件发送功能的设备,因为发送读取到的图像的文件,所以能够说是图像发送装置。电子邮件发送功能包括在互联网传真(Internet FAX)功能和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中。本发明的复合机还能够搭载其他功能,例如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合机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MFP)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图2是表示图1的MFP的操作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本实施方式的MFP 1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原稿读取部12;和附上文件来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邮件发送部)。此外,MFP 1具备:控制MFP 1整体的控制部10;和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的操作部11。
原稿读取部12设置在载置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用纸)的原稿台的下表面,是以光学方式读取载置在原稿台上的用纸上的原稿图像的部位,也被称为扫描部。另外,MFP 1也能够在原稿台上设置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稿器)。ADF是用于自动输送原稿的装置,自动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被原稿读取部12读取。当然,也可以在ADF另外设置原稿读取部12。在此,作为ADF,也包括被称为SPF(Single Pass Feeder:单面进稿器)或RSPF(Reversing Single PassFeeder:双面进稿器)等的装置。
上述发送部由发送处理部13和通信部14例示。通信部14例如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连接,是经由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数据的通信和互联网传真的通信的通信接口。互联网传真是将表示发送接收内容的文件附在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接收。发送处理部13是制作发送对象的电子邮件,通过通信部14进行发送处理的部位。
控制部10在程序保存区域存储用于控制MFP 1整体的控制程序(固件(firmware)),通过使该控制程序工作来进行各种控制。例如,控制部10能够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作为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存储有上述控制程序以及各种设定内容的存储装置等控制器件构成,也能够作为集成电路/IC(Intergrated Circuit)芯片组搭载。作为该存储装置,可以列举闪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也能够利用用于保存图像的HDD等存储部(未图示)。
操作部11如在图2中例示的那样具有按键操作部11a和触摸面板部11b。用户能够从操作部11在使用MFP 1时输入设定值等,或使MFP 1执行处理。
按键操作部11a是用于接受用户操作的硬件按键,在图2中,列举了设置有电源按键、节电按键、和转移至主画面的转移按键(主画面转移键)11c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用于开始复印的开始键和用于输入数字的数字键组等其他按键。
触摸面板部11b由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部、和对用户在该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上的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触摸传感器部构成。作为触摸传感器部设置的传感器,例如可以列举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和电阻膜方式的传感器等。
在该显示部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图像,在由传感器部检测到对所显示的UI图像的触摸的情况下,执行与其触摸位置对应的UI图像内的图像表示的处理,并且根据需要进行UI图像的转变。作为在初始画面上显示的UI图像,例如可以列举图2所示的UI图像20。
UI图像20中,以用户能够选择的方式显示有复印功能选择键(复印模式选择键)21、电子邮件(E-mail)功能选择键22、传真(FAX)功能选择键23、互联网传真(Internet FAX)功能选择键24等用于使用在MFP 1中设置的功能的按键。此外,例如能够构成为,如主画面转移键11c那样,也能够通过硬件按键的按下操作,来进行UI图像的转变等。另外,为了利用由复印模式选择键21、传真功能选择键23选择的功能,只要MFP 1分别具备未图示的印刷部、通过电话线路等发送接收传真图像的传真通信部即可。
MFP 1还具备根据用户操作将MFP 1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设定部10a。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是指执行后述的处理内容的模式。在图1中列举了设定部10a设置在控制部10内,输入来自操作部11的用户操作,执行设定的例子。当然,设定部10a也可以设置在控制部10外。
发送处理部13,在MFP 1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原稿读取部12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文件可以以例如PDF或TIFF格式等生成。如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上述多个原稿组可以是能一次读取的原稿束,也可以不是。
发送处理部13,将这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通过通信部14发送至该电子邮件的地址。此外,地址只要由操作部11在发送前接收即可。
换言之,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是指,存在多个原稿组(各原稿组的页数可以不同),将与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通过1封电子邮件发送的模式(以下,称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另外,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能说是将原稿束分成多次读入,以分开的状态通过1封电子邮件发送的模式。例如,当使电子邮件功能选择键22被选择后的UI图像、或互联网传真功能选择键24被选择后的UI图像显示用于选择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按键时,能够由用户选择多个文件发送模式。
通过上述那样的处理,本实施方式的MFP 1能够将对页数不同的多个原稿组(或页数相同的多个原稿组)各自进行扫描而得到的多个文件利用1次通信发送至1个地址。因此,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这样的附有多个文件的互联网传真通信的接收者,能够利用连接的打印机按每个文件执行打印,即,能够执行所谓的“分章节”打印。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FP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MFP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特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均同步地被原稿读取部12读取。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省略说明。
如在图3中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MFP 1a中,图1的MFP 1中的发送处理部13具有划分识别部13a和页分割部13b。划分识别部13a,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对于由作为原稿读取部12的读取对象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识别被进行了用户指定的原稿组之间的页划分。此外,页划分并不限于1处,可以存在2处以上。
上述用户指定,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容许在各个原稿组页数不同而接收。即,划分识别部13a,作为页划分,能够识别在前后为不同页数的页划分,能够说具有识别这样的页划分的能力。
页分割部13b根据由划分识别部13a识别出的页划分,从由原稿读取部12通过原稿束的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以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上述多个文件。然后,发送处理部13将由页分割部13b生成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通过通信部14发送。
通过上述那样的处理,本实施方式的MFP 1a,能够将对于由页数不同的多个原稿组(或页数相同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同步地扫描各个原稿组而得到的多个文件,利用1次通信发送至1个地址。
以下,对于使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的情况和使用互联网传真(Internet FAX)功能的情况,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各种处理例进行说明。
<<第一处理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MFP 1a的第一处理例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由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不是一次而是分多次(原稿组数)被原稿读取部12读取。
本处理例中的MFP 1a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在每次进行原稿组的读取时显示用于催促进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的UI图像(为方便起见,称为第一UI图像),直至由原稿读取部12进行的原稿束的读取结束为止。该显示部能够由触摸面板部11b的显示部例示。本处理例中的上述用户指定,是根据第一UI图像,按每个原稿组划分进行读取操作的指定,划分识别部13a识别被进行了该用户指定的划分。
对于使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的情况,一并参照图4~图7B对本处理例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对在图3的MFP中由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执行的第一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5A是接着图4的流程图,图5B是接着图5A的流程图。另外,图6A是表示在图3的MFP中从图2的UI图像选择电子邮件(E-mail)功能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B是表示在图6A的UI图像中选择其他功能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7A是表示在图5A的来自ADF的原稿读取处理中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B是表示在图5B的来自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处理中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此外,在本处理例以及其他处理例中,即使在省略说明的情况下,用户操作也从按键操作部11a或触摸面板部11b进行,UI图像也通过来自控制部10的控制被显示在触摸面板部11b。
首先,当在图2的UI图像20中用户选择了电子邮件(E-mail)功能选择键22的情况下,显示图6A所例示的UI图像60。UI图像60中显示有用于显示地址簿而选择地址的地址簿按键61、用于显示软键盘而直接输入地址的地址输入栏62、其他功能键63、开始键64、复位键(reset key)65、和功能改变下拉菜单66等。
在用户选择了其中的其他功能按键63的情况下,图6B所例示的UI图像67代替UI图像60被显示,或者与UI图像60重叠在一起被显示。UI图像67中显示有其他功能的一览,其中也包括多个文件发送键68。
在用户选择了多个文件发送键68的情况下,设定部10a将MFP 1a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再次显示UI图像60。在进行这样的设定后,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的处理按从图4开始的步骤执行。
首先,控制部10判定是否为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步骤S1)。当在步骤S1中为“否”(NO)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定是否为其他功能(步骤S4)。在步骤S4中,判定是否已经通过功能改变下拉菜单66设定为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也简称为电子邮件(E-mail)功能),或者是否主画面转移键11c被选择而已经成为未选择任何功能的状态。控制部10当在步骤S4中为“是”(YES)时,执行其功能(步骤S5),返回至步骤S1,当在步骤S4中为“否”(NO)时,直接返回至步骤S1,等待电子邮件(E-mail)功能的选择。
当在步骤S1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定是否已设定地址(步骤S2),在为“否”(NO)的情况下,判定取消键(复位键65或主画面转移键11c)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6)。控制部10,当在步骤S6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当在步骤S6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解除电子邮件(E-mail)功能(步骤S7),返回至步骤S1。
当在步骤S2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3),当为“否”(NO)时,判定取消键(复位键65)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8)。控制部10,当在步骤S8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3,等待开始键64的按下,当在步骤S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清除地址设定(步骤S9),返回至步骤S2。
当在步骤S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执行图5A和图5B的处理。首先,控制部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ADF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11),在“是”(YES)的情况下,在利用ADF自动输送原稿的同时,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12)。原稿读取部12根据来自上述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读取是否已经全部结束,即是否ADF上已经没有原稿(步骤S13),继续进行步骤S12的原稿读取处理直至成为“是”(YES)。由此,用户载置在ADF上的1个原稿组的读取结束。
当在步骤S1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是否已经结束。然后,页分割部13b从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分割(提取)与该1个原稿组对应的图像数据,生成(制作)PDF文件等1个文件(步骤S14),存储该文件(步骤S15)。此外,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依次存储于在发送处理部13内设置的(或者另外设置)的缓冲器(buffer)中。另外,被文件化的内容(被制作成文件的内容)被存储于同样设置在发送处理部13内的(或者另外设置)的保存区域。
在步骤S15之后,显示图7A的UI图像70(步骤S16)。UI图像70显示有催促用户载置下一个原稿组并按下开始键64的消息,并且显示有在使原稿读取处理结束的情况下选择的读取结束键71。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17),当在步骤S17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21),当在此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7,等待选择。
当在步骤S21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用户已在ADF上载置下一个原稿组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2,对该原稿组执行同样的原稿读取处理。
当在步骤S17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发送处理部13制作1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地址的电子邮件(步骤S18),在该电子邮件中附上在该时刻已存储的全部文件(步骤S19),通过通信部14发送该电子邮件(步骤S20),结束处理。在电子邮件(E-mail)功能中,可以使得也能够输入电子邮件的正文,因此,也可以在步骤S18的处理之前接收正文的输入。此外,在步骤S19中,当在步骤S21和后述的步骤S26中1次也没有经过为“是”(YES)的情况时,即使是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仅附上1个文件进行发送。
当在步骤S11中为“否”(NO)的情况下,表明原稿已载置在原稿台上,因此,执行如图5B所示的原稿台上的原稿读取处理。此外,在原稿台上也没有载置原稿的情况下,可以显示催促载置原稿的消息。
首先,控制部10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来自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22)。接着,显示图7B的UI图像72(步骤S23)。UI图像72显示有催促用户载置下一个原稿并按下开始键64的消息,并且显示有在使原稿读取处理结束的情况下选择的读入结束键71、和在作为下一个文件读入原稿的情况下选择的读入下一个文件按键(称为下一个文件按键)73。
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24),当在步骤S24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判定下一个文件按键73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26),当在步骤S26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28)。
当在步骤S2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用户已将下一个原稿载置在原稿台上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22,对该原稿执行同样的原稿读取处理。用户这样对包含在1个原稿组中的原稿反复进行向原稿台上的载置和开始键64的按下,执行1个原稿组的读取。当在步骤S28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4。
当在步骤S26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已结束。然后,页分割部13b从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分割与该1个原稿组对应的图像数据来制作1个文件(PDF文件等),并存储(步骤S27)。步骤S27之后返回至步骤S22,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
另外,当在步骤S24为“是”(YES)的情况下,页分割部13b从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分割与该1个原稿组对应的图像数据(提取剩余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PDF文件等),并存储(步骤S25)。
然后,在步骤S25之后,进入步骤S18,将在此之前存储的全部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该电子邮件。这样,对于来自原稿台的读取处理,执行该原稿组的原稿读取处理,直至下一个文件按键73被按下,在下一个文件按键73已被按下的阶段在文件化(制作成文件)后,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然后,执行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键73被按下。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例中,在按每个原稿组进行UI图像70或UI图像72那样的询问的同时,将原稿束分多次(按每个原稿组)执行读入,最后发送附有全部文件的1封电子邮件。例如在想发送内容不同的3份(3组)原稿组的情况下,生成3个文件,将该3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
此外,虽然没有提及文件名和电子邮件的主题,但是,就文件名而言,例如对于从UI图像60的文件名输入栏输入的文件名,在存在多个原稿组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顺序给对应的文件赋予分支编号。在没有文件名的输入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赋予连续编号的文件名,在存在多个文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它们赋予分支编号。另外,电子邮件的主题,例如可以使用从UI图像60的主题输入栏输入的主题,在没有主题的输入的情况下,可以为无主题或者任意地赋予连续编号的主题等。关于文件名和电子邮件的主题,在后述的其他处理例中也是同样。另外,不限于本处理例,在后述的处理例中也是,省略对于使用互联网传真功能的情况的说明,但是基本上能够以同样的考虑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处理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MFP 1a的第二处理例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由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基本上由原稿读取部12一次读取得到,并且使原稿用纸的尺寸不同。以下,对本处理例进行说明,但是省略与第一处理例同样的方面的说明。
在本处理例中,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尺寸而进行的指定。划分识别部13a,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原稿读取部12连续地读取原稿束从而取得图像数据,从该图像数据检测尺寸的不同,将产生了尺寸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页划分。页分割部13b根据由划分识别部13a识别出的页划分,将由原稿读取部12对原稿束进行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分割,以与原稿束中包含的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多个文件。
对本处理例,参照图8对使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接着图4的本处理例的流程图。在本处理例中,在图4中在步骤S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执行图8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ADF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31),在“是”(YES)的情况下,还检测该原稿用纸的尺寸(步骤S32)。通过将多个原稿检测传感器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能够实现步骤S32。接着,控制部10在利用ADF自动输送原稿的同时,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33)。
接着,划分识别部13a判定是否为第一张原稿(步骤S34),在“是”(YES)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8。此外,在该例子中,列举仅原稿用纸的单面为读取对象的例子,在原稿用纸的双面为读取对象的情况下,只要使上述判定为是否为第一页的判定即可。不限于本处理例,在其他处理例中也基本上仅以单面为前提进行说明,但是在为双面的情况下,只要将“张”置换成“页”就能够进行说明。
在步骤S38中,原稿读取部12根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读取是否已经全部结束。当在步骤S38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32。当在步骤S34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根据步骤S32中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尺寸是否已改变(步骤S35),在为“否”(NO)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8。
当在步骤S35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已经结束。然后,页分割部13b根据至一张前为止的未文件化原稿组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PDF等)(步骤S36),并存储(步骤S37)。步骤S37之后前进至步骤S38。当在步骤S3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页分割部13b根据在该时刻未文件化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步骤S39),并存储(步骤S40)。
接着,发送处理部13制作1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地址的电子邮件(步骤S41),将已存储的全部文件附在该电子邮件中(步骤S42),通过通信部14发送该电子邮件(步骤S43),结束处理。此外,在步骤S42中,当在步骤S35和后述的步骤S47中1次也没有经过为“是”(YES)的情况时,即使是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仅附上1个文件进行发送。
此外,当在步骤S38中为“是”(YES)的情况后紧接着使得显示图7A的UI图像70那样的用于确认读取是否结束(进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入)的UI图像时,能够如第一处理例中那样分多次利用ADF进行读取。在该情况下,每次按下开始键64时1次读取的对象,可以是伴随尺寸改变的原稿组群(document set group,多个原稿组),也可以是不伴随尺寸改变的1个原稿组。
当在步骤S31中为“否”(NO)的情况下,表明原稿已载置在原稿台上,因此,控制部10检测原稿台上的原稿用纸的尺寸(步骤S44)。接着,控制部10使原稿读取部12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步骤S45)。接着,划分识别部13a判定是否为第一张原稿(步骤S46)。
当在步骤S47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已经结束,页分割部13b与步骤S36、S37同样地根据至一张前为止的未文件化原稿组制作1个文件,并存储(步骤S48、S49)。
当在步骤S46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47中为“否”(NO)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49之后,显示图7A的UI图像70(步骤S50)。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51),在“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52)。当在步骤S52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51。此外,在本处理例中以一次读取为前提,对于来自原稿台的读取,将直至选择读取结束键71为止的一连串的读取看作一次读取进行了说明。
当在步骤S52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表明用户已在原稿台上载置下一个原稿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44,对该原稿执行同样的尺寸检测和原稿读取处理。当在步骤S51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由全部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的读取已经结束,因此,前进至步骤S39,最后根据作为尺寸变更后的原稿组的未文件化原稿组制作1个文件。
这样,关于来自原稿台的读取处理,该原稿组的原稿读取处理通过按下开始键64继续进行,直至检测出尺寸改变为止,在尺寸改变后的阶段,在文件化后,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然后,继续进行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键71被按下。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例中,按每个原稿尺寸进行文件化,最后发送附有全部文件的1封电子邮件。例如在以由A4尺寸的原稿3张构成的原稿组和由B4尺寸的原稿2张构成的原稿组的合计2份(2组)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为发送对象的情况下,只通过1次读取这2组,就会生成由A4尺寸的3页构成的文件和由B4尺寸的2页构成的文件合计2个文件,并将这2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
<<第三处理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MFP 1a的第三处理例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由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基本上由原稿读取部12一次读取得到,并且使原稿用纸的载置方向不同。以下,对本处理例进行说明,但是,省略与第一处理例、第二处理例同样的方面的说明。
在本处理例中,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载置方向(纵向/横向)而进行的指定。划分识别部13a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原稿读取部12连续地读取原稿束从而取得图像数据,从该图像数据检测载置方向的不同,将产生了载置方向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页划分。页分割部13b根据由划分识别部13a识别出的页划分,将由原稿读取部12对原稿束进行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分割,以与原稿束中包含的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多个文件。
对本处理例,参照图9A和图9B对使用电子邮件(E-mail)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A是接着图4的本处理例的流程图,图9B是接着图9A的流程图。在本处理例中,在图4中在步骤S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执行图9A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ADF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61),在“是”(YES)的情况下,还检测该原稿用纸的载置方向(步骤S62)。通过将多个原稿检测传感器配置在适当的部位,能够实现步骤S62。接着,控制部10在利用ADF自动输送原稿的同时,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63)。
接着,划分识别部13a判定是否为第一张原稿(步骤S64),在“是”(YES)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0。在步骤S70中,原稿读取部12根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读取是否已经全部结束。当在步骤S70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62。当在步骤S64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根据步骤S62中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否进行了方向改变(步骤S65),当在此为“否”(NO)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0。
当在步骤S65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已经结束。然后,页分割部13b判定是否制作偶数文件(即,读取第偶数个原稿组而得到的文件)(步骤S66)。在此,在根据步骤S65的判定结果发生了奇数次方向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制作偶数文件。
当在步骤S66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表明是用户以识别划分为目的而横向放置的原稿组,因此,页分割部13b使至一张前为止的未文件化原稿组的图像数据旋转90度(步骤S67),然后,根据其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PDF等)(步骤S68),并存储(步骤S69)。在步骤S69之后,前进至步骤S70。
此外,以最初的原稿组纵向放置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横向放置,只要改变为在步骤S66和后述的步骤S71、S82中判定是否制作奇数文件,也能够应对。另外,即使在最初没有对是纵向放置还是横向放置指定规则的情况下,也可以接收原稿尺寸检测结果来判定最初的原稿组的载置方向,根据其判定结果来改变处理。
当在步骤S70中为“是”(YES)的情况下,页分割部13b根据在该时刻未文件化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步骤S73),并存储(步骤S74)。但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73之前,通过与步骤S66、S67同等的处理(步骤S71、S72),根据需要实施90度旋转。
接着,发送处理部13制作1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地址的电子邮件(步骤S75),将已存储的全部文件附在该电子邮件中(步骤S76),通过通信部14发送该电子邮件(步骤S77),结束处理。此外,在步骤S76中,当在步骤S65和后述的步骤S81中1次也没有经过为“是”(YES)的情况时,即使是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仅附上1个文件进行发送。
此外,当在步骤S70中为“是”(YES)的情况后紧接着使得显示图7A的UI图像70那样的用于确认读取是否结束(进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入)的UI图像时,能够如第一处理例中那样分多次利用ADF进行读取。在该情况下,每次按下开始键64时1次读取的对象,可以是伴随方向改变的原稿组群,也可以是不伴随方向改变的1个原稿组。
当在步骤S61中为“否”(NO)的情况下,表明原稿已载置在原稿台上,因此,代替利用ADF的处理,而进行利用原稿台的处理。首先,控制部10检测原稿台上的原稿的载置方向(步骤S78),使原稿读取部12读取该原稿(步骤S79)。
接着,执行与步骤S64~S69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原稿台上进行读入)(步骤S78~85)。当在步骤S80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81中为“否”(NO)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85之后,显示图7A的UI图像70(步骤S86)。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87),在“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88)。当在步骤S88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87。此外,在此以一次读取为前提,关于来自原稿台的读取,将直至选择读取结束键71为止的一连串的读取看作一次读取进行了说明。
当在步骤S8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表明用户已在原稿台上载置下一个原稿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78,对该原稿执行同样的方向检测和原稿读取处理。当在步骤S87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由全部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的读取已经结束,因此,前进至步骤S71即可。
这样,对于来自原稿台的读取处理,该原稿组的原稿读取处理通过按下开始键64继续进行,直至检测出载置方向的改变为止,在载置方向改变后的阶段进行文件化后,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继续进行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键71被按下为止。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例中,按每个载置方向进行文件化,最后发送附有全部文件的1封电子邮件。例如在想将A4尺寸的原稿以3张和5张分章的情况下,在其分界处改变载置方向,以由A4尺寸的原稿3张构成的原稿组和由A4R尺寸的原稿(A4尺寸的横向放置原稿)5张构成的原稿组合计2份(2组)的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为发送对象,只要将这2组保持纵向放置和横向放置不变1次读入即可。由此,生成由A4尺寸的3页构成的文件和由A4尺寸的5页构成的文件合计2个文件,将这2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
<<第四处理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MFP 1a的第四处理例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由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基本上由原稿读取部12一次读取得到,并且用户输入了原稿组的组数和各个原稿组的页数。以下,对本处理例进行说明,但是省略与第一~第三处理例同样的方面的说明。
本处理例中的MFP 1a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用于使用户输入原稿束中包含的原稿组的组数和各个原稿组的页数的UI图像(为方便起见,称为第二UI图像)。该显示部能够由触摸面板部11b的显示部例示。本处理例中的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显示第二UI图像的状态下输入上述组数和上述页数而进行的指定,划分识别部13a识别被进行了该用户指定的划分。页分割部13b根据由划分识别部13a识别出的页划分,将由原稿读取部12对原稿束进行读取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分割,以与原稿束中包含的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多个文件。
对本处理例,参照图10A~图11B对使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E-mail)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A是用于对在图3的MFP中利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执行的第四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0B是接着图10A的流程图,图10C是接着图10B的流程图。另外,图11A是表示在图6B的UI图像中选择了多个文件发送键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B是表示与图11A不同的输入例的图。
首先,执行与图4的步骤S1~S7同样的处理(步骤S91~S97)。当在步骤S93中为“否”(NO)的情况下,设定部10a判定张数设定键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98)。
张数设定键,例如可以是在图6B的UI图像67中选择了多个文件发送键68的情况下显示的UI图像中包含的键、或者多个文件发送键68自身。不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某些操作显示能够设定各原稿组的张数的UI图像(图11A的UI图像110等)即可。
在此,对上述张数设定键为多个文件发送键68自身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多个文件发送键68已被用户选择的情况下(在步骤S9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设定部10a将MFP 1a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并且显示UI图像110。
UI图像110中显示有组数输入栏111和张数输入栏112,并且还显示有确定键(OK键)114。组数输入栏111是能够接受组数(份数)的用户输入的栏,与作为组数被输入的数值的数量相应地,张数输入栏112成为能够输入的状态。在该例子中,作为组数被输入“3”,其结果,张数输入栏112中的第一~第三组用的张数能够输入。此外,UI图像110中还显示有复选框(check box)113,该复选框113用于设定是否添加记载有固定格式文字的封面(发送单)。此外,上述固定格式文字中通常包含从地址簿读入的地址的接收人名称等数据。
通过由用户选择确定键(OK键)114,设定部10a根据从UI图像110输入的信息,完成划分张数的设定、即组数和张数的设定(步骤S101)。另外,在通过选择复选框113选择了封面的情况下,将封面换算为1个原稿组,因此,如在图11B的UI图像115中例示的那样,也可以没有份数(组数)的输入。
当在步骤S98中为“否”(NO)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定取消键(复位键65)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99)。控制部10,当在步骤S99中为“否”(NO)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01之后,返回至步骤S93等待开始键64的按下,当在步骤S99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清除地址设定(步骤S100),返回至步骤S92。
当在步骤S9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0B和图10C的处理。首先,划分识别部13a根据设定内容来判定有无封面设定(步骤S102)。在有封面设定的情况下(“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使变量T为0(步骤S103),在表0中设定1(步骤S104)。在此,变量T是表示表的编号的变量,表(table)是被设定为原稿组的张数的值的存储区域。在步骤S104中封面被设定为1张。
在步骤S104之后,划分识别部13a根据设定内容来判定是否对该表0进行了张数设定(步骤S105),在“否”(NO)的情况下,封面以外的原稿组为1个,因此,在表1中设定0(步骤S106)。当在步骤S102中为“否”(NO)的情况下(无封面的情况下),使变量T为1(步骤S118)。在步骤S106之后、在步骤S118之后、以及在步骤S105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将变量M初始化为0(步骤S107)。在此,变量M是已读取的张数的计数值。
在步骤S107之后,控制部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ADF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108),在“是”(YES)的情况下,在利用ADF自动输送原稿的同时,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109)。
接着,划分识别部13a使变量M增加(步骤S110),判定表T的值是否为0(步骤S111),当为“否”(NO)时,判定表T的值是否为M(步骤S112)。当在步骤S112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原稿组已达到设定张数,因此,页分割部13b在该时刻根据未文件化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步骤S113),并存储(步骤S114)。然后,划分识别部13a转移至下一个表的处理(下一个原稿组的处理),因此,使变量T增加(步骤S115),将变量M初始化为0(步骤S116)。
在步骤S116之后、在步骤S111中为“是”(YES)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12中为“否”(NO)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17。在步骤S117中,原稿读取部12根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读取是否已经全部结束,在“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09。
当在步骤S117中为“是”(YES)的情况下,页分割部13b判定在该时刻是否存在未文件化的图像数据(步骤S129),在“是”(YES)的情况下,根据该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步骤S130),并存储(步骤S131)。在有封面并且无原稿组的张数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29中为“是”(YES)。
在步骤S131之后、以及在步骤S129中为“否”(NO)的情况下,发送处理部13制作1封在步骤S92中设定的地址的电子邮件(步骤S132),将已存储的全部文件附在该电子邮件中(步骤S133),通过通信部14发送该电子邮件(步骤S134),结束处理。此外,在步骤S133中,当在步骤S102中为“否”(NO)的情况下并且在步骤S114中的存储处理之后,在步骤S117中1次也没有为“否”(NO)的情况等情况下,即使是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仅附上1个文件进行发送。
此外,当在步骤S117中为“是”(YES)的情况后紧接着使得显示图7A的UI图像70那样的用于确认读取是否结束(进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入)的UI图像时,能够如第一处理例中那样分多次利用ADF进行读取。
当在步骤S108中为“否”(NO)的情况下,表明原稿已载置在原稿台上,因此,代替利用ADF的处理,而进行利用原稿台的处理。首先,控制部10使原稿读取部12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步骤S119)。
接着,执行与步骤S110~S116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原稿台上进行读入)(步骤S120~S126)。在步骤S126之后、在步骤S121中为“是”(YES)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22中为“否”(NO)的情况下,显示图7A的UI图像70(步骤S127)。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128),在“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135)。当在步骤S135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28。此外,在此以1次读取为前提,关于从原稿台进行的读取,将直至选择读取结束键71为止的一连串的读取看作1次读取进行了说明。
当在步骤S135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表明用户已在原稿台上载置下一个原稿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19,对该原稿执行同样的原稿读取处理。当在步骤S128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由全部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的读取结束,因此,前进至步骤S129即可。
这样,关于从原稿台进行的读取处理,该原稿组的原稿读取处理通过开始键64的按下继续进行,直至成为设定内容所表示的划分为止,在划分通过后的阶段进行文件化后,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然后,继续进行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键71被按下为止。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例中,根据设定内容按每个原稿组进行文件化,最后发送附有全部文件的1封电子邮件。利用图11A的UI图像110所示的设定例进行说明,以由2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由3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和由2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合计3份(3组)的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为发送对象的情况下,只通过将这3组直接1次(在原稿台的情况下,逐张载置)读入,就会生成与各原稿组对应的合计3个文件,将这3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在添加封面的情况下,还附有1个与封面的原稿组对应的文件。
此外,在实际的原稿读取结果的张数与设定的组数和各组的张数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中止处理自身并将此情况告知用户,或者输出要求变更的消息等,使用户追加原稿或变更设定内容。
<<第五处理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MFP 1a的第五处理例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由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基本上由原稿读取部12一次读取得到,并且在原稿用纸之间插入了彩色纸。以下,对本处理例进行说明,但是省略与第一~第四处理例同样的方面的说明。
在本处理例中,上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原稿组之间另外夹入(插入)规定颜色的用纸(没有打印任何内容的用纸)而进行的指定。划分识别部13a,在MFP 1a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原稿读取部12连续地读取原稿从而取得图像数据,从该图像数据检测上述规定颜色的用纸,将上述规定颜色的用纸的位置识别为页划分。页分割部13b根据由划分识别部13a识别出的页划分,将通过原稿读取部12读取原稿束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分割,以与原稿束中包含的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多个文件。但是,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中的上述规定颜色的用纸的图像数据删除。
对本处理例,参照图12对使用扫描至电子邮件(Scan to E-mail)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接着图4的本处理例的流程图。在本处理例中,在图4中在步骤S3中为“是”(YES)的情况下,执行图12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ADF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141),在“是”(YES)的情况下,在利用ADF自动输送原稿的同时,使原稿读取部12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142)。
接着,划分识别部13a判定是否为第一张原稿(步骤S143),在“是”(YES)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47。在步骤S147中,原稿读取部12根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读取是否已经全部结束。当在步骤S147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42。当在步骤S143中为“否”(NO)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在该页检测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颜色,根据其结果来判定该页全部是否为预先决定的规定颜色(步骤S144),在“否”(NO)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47。
当在步骤S144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划分识别部13a判定当前的原稿组的读入已经结束。然后,页分割部13b根据至一张前为止的未文件化原稿组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PDF等)(步骤S145),并存储(步骤S146)。但是,在步骤S146的阶段或步骤S145的阶段,将在步骤S144中判定为“是”(YES)的原来的规定颜色的用纸的图像数据删除。步骤S146之后前进至步骤S147。
当在步骤S147中为“是”(YES)的情况下,页分割部13b在该时刻根据未文件化的图像数据制作1个文件(步骤S148),并存储(步骤S149)。此外,以原稿束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不是规定颜色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第一张和/或最后一张也是规定颜色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同样的考虑方式改变处理流程来进行说明。
接着,发送处理部13制作1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地址的电子邮件(步骤S150),将已存储的全部文件附在该电子邮件中(步骤S151),通过通信部14发送该电子邮件(步骤S152),结束处理。此外,在步骤S151中,当在步骤S144和后述的步骤S155中1次也没有经过为“是”(YES)的情况时,即使是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也仅附上1个文件进行发送。
此外,当在步骤S147中为“是”(YES)的情况后紧接着使得显示如图7A的UI图像70那样的用于确认读取是否结束(进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入)的UI图像时,能够如第一处理例中那样分多次利用ADF进行读取。在该情况下,每次按下开始键64时1次读取的对象,可以至少在最后包含规定颜色的用纸。
当在步骤S141中为“否”(NO)的情况下,表明原稿已载置在原稿台上,因此,代替利用ADF的处理而进行利用原稿台的处理。首先,控制部10使原稿读取部12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步骤S153)。
接着,执行与步骤S143~S146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原稿台上进行读入)(步骤S154~S157)。在步骤S154中为“是”(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155中为“否”(NO)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57之后,显示图7A的UI图像70(步骤S158)。控制部10判定读取结束键71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159),在“否”(NO)的情况下,判定开始键64是否已被选择(步骤S160)。当在步骤S160中为“否”(NO)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59。此外,在此以一次读取为前提,关于从原稿台进行的读取,将直至选择读取结束键71为止的一连串的读取看作一次的读取进行了说明。
当在步骤S160中为“是”(YES)的情况下,表明用户已在原稿台上载置下一个原稿并按下开始键64,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53,对该原稿执行同样的方向检测和原稿读取处理。当在步骤S159中为“是”(YES)的情况下,由全部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的读取已经结束,因此,前进至步骤S148即可。
这样,关于从原稿台进行的读取处理,该原稿组的原稿读取处理通过按下开始键64继续进行,直至检测出规定颜色的用纸为止,在检测出规定颜色的用纸的阶段在进行文件化后,执行下一个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然后,继续进行原稿组的读取和文件化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键71被按下为止。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例中,按每个原稿组进行文件化,最后发送附有全部文件的1封电子邮件。例如,以由2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由3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和由2张原稿构成的原稿组合计3份(3组)的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为发送对象的情况下,只通过在这些原稿组之间的合计2处夹入规定颜色(例如粉红色或黄色)的用纸的状态下,将3组直接1次读取(在原稿台的情况下,逐张载置),就会生成与各原稿组对应的合计3个文件,将这3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FP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图14是用于对在图13的MFP中由互联网传真功能执行的处理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在图13的MFP中由图14的处理显示的U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MFP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特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作为附加对象的多个文件各自对应的多个原稿组中的至少1个原稿组,由原稿读取部12在不同时期读取并被预约发送。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方面的说明。
如在图13中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MFP 1b中,图1的MFP1中的控制部10不仅具有设定部10a,而且具有预约设定部10b。预约设定部10b也可以设置在控制部10外。预约设定部10b,对于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得到的1个或多个文件,预约设定执行由发送处理部13和通信部14附在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的发送处理的日期和时间。该预约设定,可以通过来自操作部11或另外连接的外部PC的用户操作来进行。可以将由预约设定部10b进行了预约设定的文件存储于设置在MFP 1b中的存储部15中。
发送处理部13,在MFP 1b被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在向与发送预约文件的地址相同的地址发送由原稿读取部12读取得到的其他文件的情况下,将上述发送预约文件和上述其他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其中,上述发送预约文件为作为上述发送处理的对象的文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前读入的1个或多个文件和已预约的1个或多个文件合计至少2个以上的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另外,预约对象、非预约对象(未预约的读取对象)的任意原稿组的文件,也可以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取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发送处理部13的上述1封电子邮件的发送也能够预约,换言之,上述其他文件也能够进行发送预约。即,最终发送处理部13将上述发送预约文件和上述其他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但是优选使得能够在预约设定部10b中设定上述1封电子邮件的发送日期和时间。
该发送日期和时间,可以在读入上述其他文件的时刻由用户指定,也可以是发送上述发送预约文件的预定的日期和时间。但是,在上述其他文件已由用户进行了预约设定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和上述发送预约文件存在2个以上的日期和时间的情况,因此,优选自动设定为多个中的最早的日期和时间。
接着,参照图14对这样的处理例进行说明。
首先,例如,显示包含未图示的预约设定键的UI图像,使得能够接受地址的输入和预约设定键的按下。在该状态下,包括预约设定部10b的控制部10,根据是否与预约设定键的按下一起接受了地址的输入,来判定在电子邮件(E-mail)功能或互联网传真(Internet FAX)功能中是否进行了发送预约的设定(步骤S171)。在步骤S171中成为“是”(YES)的阶段,原稿读取部12才执行从ADF或原稿台进行的原稿读取处理(步骤S172),在原稿读取处理结束的时刻预约完成(步骤S173)。
接着,预约设定部10b判定在存储部15内是否有已存在的发送预约文件(预约作业)(步骤S174),在“是”(YES)的情况下,判定该预约作业是否与在步骤S172中读入的文件的地址为相同的地址(步骤S175)。
当在步骤S175中为“是”(YES)的情况下,预约设定部10b使得显示在图15的UI图像150中例示的询问用UI图像,询问是否将相同地址的文件作为1个作业同时利用一封电子邮件发送(步骤S176)。UI图像150中显示有在同时发送的情况下选择的“是”按键151和在不同时发送的情况下选择的“否”按键152。
在用户选择“是”按键151,步骤S176为“是”(YES)的情况下,预约设定部10b将向相同地址发送的文件全部附在在最早的时刻发送的电子邮件中,由此作为1个作业(步骤S177)。然后,发送处理部13或预约设定部10b判定该作业的预约开始时刻(日期和时间)是否已经到来(步骤S178),成为“是”(YES)之后,发送处理部13才进行该作业的发送,即,发送附有相同地址的全部文件的电子邮件(步骤S179)。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4、S175、S176中的任一个为“否”(NO)的情况下,不经过步骤S177而前进至步骤S178。此外,因为以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为前提,所以,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76的询问和判定处理,另外,也可以总是进行步骤S176的询问,在“是”按键151被选择的时刻设定为多个文件发送模式。
作为一个例子,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作为已存在的预约作业,存在预定10:50发送的发送至aaatest的作业和预定11:00发送的发送至bbbtest的作业,并且在步骤S171中,以预定11:10发送,设定了发送至aaatest的发送预约(称为预约Y)。在该情况下,在读入该原稿后,在使预约Y的登记正式完成(登记)之前,当对是否有相同地址的预约作业进行检索时,已存在的作业中有1个相同地址的作业。
由此,在用户选择“是”按键151,步骤S176为“是”(YES)的情况下,将预约Y的作业删除,并且已被作为1个作业的预定10:50发送的发送至aaatest的作业(附上已存在的文件和本次读入的文件)和原来的预定11:00发送的发送至bbbtest的作业保留,各自当到达预约开始时刻时进行互联网传真发送。另一方面,在用户选择“否”按键152,步骤S176为“否”(NO)的情况下,预约Y的作业(附上已存在的文件)、原来的预定11:00发送的发送至bbbtest的作业、和预定11:10发送的发送至aaatest的作业(附上本次读入的文件)保留,各自当到达预约开始时刻时进行互联网传真发送。
此外,上述发送预约文件(相同地址)原来存储有多个的情况也是同样,在该情况下,对于上述其他文件,即使用户不进行预约设定,也可以自动地自动设定为多个中的最早的日期和时间,也可以在上述其他文件的读入等结束的时刻立即发送。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例>
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作为发送对象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的情况,本发明的MFP能够进行这样的处理即可。因此,也能够构成为,采用例如碳复印(carbon copy)的发送或群邮件(group mail)发送等发送方法,向大量的地址发送附有上述多个文件的电子邮件。另外,对多个文件发送模式的设定,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使得能够从任何的显示画面执行。
另外,说明了图1、图3、图13中例示的MFP中的控制部10也能够作为集成电路/IC芯片组搭载的情况,但是发送处理部13也是同样。即,控制部10和发送处理部13例如能够通过微处理器(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总线、接口等周边装置等硬件、和能够在这些硬件上执行的软件(上述的控制程序)来实现。上述硬件的一部分能够作为集成电路/IC芯片组搭载,在该情况下,上述软件可以存储在该存储器中。另外,也能够利用硬件构成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全部,在该情况下,同样也能够将该硬件的一部分作为集成电路/IC芯片组搭载。
另外,也能够通过向MFP供给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通过MFP内的微处理器或DSP等计算机执行程序代码,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本发明能够采用作为程序代码、或记录有该程序代码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的方式。作为该记录介质,例如可以列举CD-ROM或DVD-ROM等光盘、存储卡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各种记录介质。另外,程序代码也能够从互联网下载而执行,或者从广播接收而执行。
另外,以上,对本发明的MFP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对其处理步骤进行说明的那样,本发明也能够作为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的MFP中的文件发送方法的方式采用。该文件发送方法包括:MFP的设定部根据用户操作将MFP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步骤;和在MFP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发送部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上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的步骤。关于其他应用例,也如对MFP所说明的那样,省略其说明。
此外,上述程序代码自身,换言之,是用于使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的MFP的控制部计算机执行该文件发送方法的文件发送处理的程序。在此,上述文件发送处理包括:根据用户操作将MFP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步骤;和在MFP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上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上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的步骤。关于其他应用例,也如对MFP所说明的那样,省略其说明。
以上,根据本发明,在复合机中,即使多个原稿组的页数不同,也能够将利用原稿读取部对这多个原稿组各自进行读取而得到的多个文件通过1次通信发送至1个地址。

Claims (9)

1.一种复合机,其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根据用户操作将该复合机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所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该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划分识别部,该划分识别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对由所述多个原稿组构成的原稿束,识别被进行了用户指定的所述原稿组之间的页划分;和
页分割部,该页分割部根据由所述划分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页划分,从在所述原稿读取部通过所述原稿束的读取而取得的图像数据,以与所述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方式生成所述多个文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在每次进行所述原稿组的读取时显示用于催促进行下一个所述原稿组的读取的用户界面图像,直至由所述原稿读取部进行的所述原稿束的读取结束,
所述用户指定是通过根据所述用户界面图像,按每个所述原稿组划分地进行读取操作而进行的指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所述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尺寸而进行的指定,
所述划分识别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所述原稿束从而取得所述图像数据,从所述图像数据检测所述尺寸的不同,将产生了所述尺寸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所述页划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连续的所述原稿组改变原稿用纸的载置方向而进行的指定,
所述划分识别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所述原稿束从而取得所述图像数据,从所述图像数据检测所述载置方向,将产生了所述载置方向的不同的部位识别为所述页划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用于使用户输入所述原稿束中包含的所述原稿组的组数和各原稿组的页数的用户界面图像,
所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显示所述用户界面图像的状态下输入所述组数和所述页数而进行的指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指定是通过在所述原稿组之间另外插入规定颜色的用纸而进行的指定,
所述划分识别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原稿读取部连续地读取所述原稿束从而取得所述图像数据,从所述图像数据检测所述规定颜色的用纸,将所述规定颜色的用纸的位置识别为所述页划分。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预约设定部,该预约设定部对于由所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得到的文件,预约设定执行由所述发送部附在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的发送处理的日期和时间,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当向与发送预约文件的地址相同的地址发送由所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得到的其他文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发送预约文件和所述其他文件附在所述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其中,所述发送预约文件为作为所述发送处理的对象的文件。
9.一种文件发送方法,其是具备原稿读取部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部的复合机中的文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复合机的设定部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复合机设定为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步骤;和
在所述复合机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将对于容许页数分别不同而准备的多个原稿组利用所述原稿读取部执行读取而得到的、与该多个原稿组各自对应的多个文件附在1封电子邮件中发送的步骤。
CN201510160883.7A 2014-04-07 2015-04-07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Pending CN1049806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8486 2014-04-07
JP2014078486A JP2015201710A (ja) 2014-04-07 2014-04-07 複合機及びファイル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611A true CN104980611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1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0883.7A Pending CN104980611A (zh) 2014-04-07 2015-04-07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88841A1 (zh)
JP (1) JP2015201710A (zh)
CN (1) CN10498061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4149A (ja) * 1987-12-19 1989-06-28 Fujitsu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507261A (zh) * 2002-12-11 2004-06-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传真机
US20110267658A1 (en) * 2010-04-28 2011-11-03 Toshiyuki Maeshim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20127544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3115706A (ja) * 2011-11-30 2013-06-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4149A (ja) * 1987-12-19 1989-06-28 Fujitsu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507261A (zh) * 2002-12-11 2004-06-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传真机
US20110267658A1 (en) * 2010-04-28 2011-11-03 Toshiyuki Maeshim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20127544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3115706A (ja) * 2011-11-30 2013-06-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88841A1 (en) 2015-10-08
JP2015201710A (ja)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7520B2 (ja)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EP1742165B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product suite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mong a plurality of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es
US9521279B2 (en) Image reproducing method and digital processing machine using such method
JP6191674B2 (ja)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52300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08916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to generate image data and registering template for transmitting to a folder named by a character string
US201602417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pecify destinations for docum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N103493066B (zh) 数据处理设备和用于控制数据处理设备的方法
JP200630356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8634112B2 (en)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1089316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6085902B2 (ja) 画像データ配信装置、画像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データ配信方法
US10175904B2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electing a memory area
JP2008092451A (ja) スキャナシステム
CN115134472A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980611A (zh) 复合机和文件发送方法
JP2011086996A (ja) 画像処理複合機
JP2009005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イルの自動出力方法並びにファイルの自動出力プログラム。
JP200714864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5053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6772770B2 (ja) 情報処理端末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8022083A (ja) 廃棄原稿判別装置および廃棄判別方法
JP6724386B2 (ja) プログラム、携帯端末、及びシステム
JP2016052050A (ja) 文書管理装置、文書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116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