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3328B -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3328B
CN104973328B CN201410137938.8A CN201410137938A CN104973328B CN 104973328 B CN104973328 B CN 104973328B CN 201410137938 A CN201410137938 A CN 201410137938A CN 104973328 B CN104973328 B CN 104973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broken line
cut
clip slo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79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3328A (zh
Inventor
潘乐
吕信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ntek Computer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intek Computer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ntek Computer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Maintek Compute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379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3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提供保护于箱体转角的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包含具有折线、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的本体。折线是自本体的顶面朝底面的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第二边块是沿折线连接第一边块,且部分第二边块是可分离地叠设于第一边块。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可沿折线弯折。当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沿折线弯折使部分第二边块分离于第一边块时,可露出夹槽,夹槽是自底面朝顶面的方向连接折线的一端。

Description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护角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箱体组装时能提高组装效率并减少用料成本的护角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在购买产品及寄送货品时,常见到装箱内填充保护装置,以防止内容物碰撞受损,其材质例如为保丽龙或发泡聚乙烯。特别是包装电子产品、易碎品、饮料等内容物的箱体内更为广泛使用。图1A为传统保护结构10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保护结构10形成为长条状,通常为一片长方块的造型,底部具有多个夹槽的结构。请参见图1B的传统保护结构10与箱体组装的俯视剖面图。如图1B所示,内箱体20的侧壁四周具有外突的延伸部与传统保护结构10结合,再装到外箱体22内。
如图1B所示,传统保护结构10是装设在内箱体20与外箱体22的两侧长边之间。另外,也可在内箱体20与外箱体22的四边都装上传统保护结构10。然而,以上述方式使用传统保护装置10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内箱体20通常需考虑在角落处的保护,以目前在内箱体20两边或四边皆设置传统保护装置10的方式不仅包装用料较多,就仓管而言,传统保护装置10也会占去较多储存的空间。因此,如何设计较佳的保护装置以有效减少用料成本,且可适用于不同的箱体,为现今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护角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以提高组装效率并减少用料成本。
本发明的护角装置包含具有折线、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的本体。折线是自本体的顶面朝底面的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第二边块是沿折线连接第一边块,且部分第二边块是可分离地叠设于第一边块。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可沿折线弯折。当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沿折线弯折使部分第二边块分离于第一边块时,可露出夹槽,夹槽是自底面朝顶面的方向连接折线的一端。
护角装置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自本体的顶面朝第一位置切割本体以形成折线;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切断部分的本体,且第一方向不平行于折线;沿第二方向于第二位置及本体的底面间切断部分的本体;以及依折线弯折本体,折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且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间具有夹槽。
使用上述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包含一箱体,包含:至少一转角,形成于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之间;一延伸部,连接该转角的一外侧,且该延伸部是自该第一侧壁突出于该第二侧壁所在平面;以及一护角装置,用来保护该箱体,该护角装置包含:一顶面;一底面,是位于该顶面的另一面;一第一边块,用来抵靠于该第一侧壁;一第二边块,沿一折线连接该第一边块且该第二边块抵靠于该第二侧壁,该折线是自该顶面朝该底面的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以及一夹槽,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连接该折线的一端,该夹槽是用来容置该延伸部。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B为传统保护结构与箱体组装的俯视剖面图;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护角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A至图4B为护角装置与箱体组装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护角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护角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8A至图8B为护角装置与箱体组装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传统保护结构
20内箱体
22外箱体
100护角装置
101本体
101a第一位置
101b第二位置
102顶面
103抵靠面
104底面
106折线
107凹陷部
108夹槽
110第一边块
111角块
112第一抵靠面
114第一内侧面
116台面
118辅助夹槽
120第二边块
122第二抵靠面
124第一接触面
126挡止块
1261侧端面
200箱体
200c转角
201第一侧壁
202第二侧壁
204延伸部
206交线
208第二延伸部
c1~c4切割线
d间距
w1宽度
w2厚度
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提供保护于箱体转角的护角装置,且护角装置可对应容置自转角侧壁突出的延伸部。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护角装置100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A所示,护角装置100为一本体101,外型大致呈一长方块,本体101具有顶面102、底面104。在顶面102及底面104间沿切割线c1~c3切割本体101后弯折形成如图2B的护角装置100。如图2B所示,护角装置100具有折线106、第一边块110及一第二边块120。折线106是自顶面102朝底面104的方向延伸预定距离,即沿切割线c1的部分是半断结构,以形成折线106。第二边块120是沿折线106连接第一边块110,且部分第二边块120是可分离地叠设于第一边块110上。换言之,本体101弯折前是由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一体成型的立方块,将图2A的本体101沿折线106弯折后,可于折线106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且第二边块120相对第一边块110旋转时,部分第二边块120分离于第一边块110而露出夹槽108。进一步地来说,夹槽108是自底面104朝顶面102的方向连接折线106的一端,即沿切割线c2~c3是将本体全部切断,以形成夹槽108。从另一角度来看,本体101的抵靠面103(标示于图2A)于弯折本体101后,如图2C的护角装置100后视图所示,沿折线106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抵靠面112及第二抵靠面122。折线106则是形成于抵靠面上且沿垂直顶面102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2B所示,第二边块120具有第一接触面124形成于折线106的一侧。第一边块110具有第一内侧面114及台面116,其中,第一内侧面114形成于折线106的另一侧并连接第一接触面124;台面116是位于第一接触面124与第一内侧面114之间,且台面126是连接第一内侧面114于折线106相对顶面102的一端。当本体沿折线106弯折后,原先相互贴合的第一内侧面114与第一接触面124彼此分离,且第一接触面124、第一内侧面114及台面116共同形成凹陷部107,其中台面116与顶面102间具有高度差,即折线106于垂直方向的高度。此外,第一边块110具有角块111自台面116朝底面104延伸形成,如图2A所示,角块111在本体101弯折前是容置于夹槽108中,当第二边块120以折线106相对第一边块110旋转时,角块111从夹槽中露出。
图3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3所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01自本体的顶面朝第一位置切割本体以形成折线。
S103沿第一方向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切断部分的本体。
S105沿第二方向于第二位置及本体的底面间切断部分的本体。
S107依折线弯折本体,折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且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间具有一夹槽。
举例而言,如图2A所示,本体101上相对顶面102一预定距离处具有第一位置101a,自顶面102沿切割线c1朝第一位置101a切割本体101,但不将本体101完全切断而使本体101沿切割线c1两侧仍保持连接,以形成折线106。接着沿第一方向x于第一位置101a及第二位置101b间依切割线c2切断部分的本体101,第一方向x是不平行于折线106。第一位置101a及第二位置101b间的距离(即切割线c2长度)较佳与本体101的宽度w1相等,可使本体101弯折后第一接触面124与台面116的夹边长度一致,这样第二边块120与第一边块110的角块111朝第一方向x的一面为共平面,不会形成落差。接着沿第二方向z于第二位置101b及底面104间依切割线c3切断部分的本体101。切割后依折线106弯折本体101,如图2B所示,折线106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且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间具有夹槽108。此外,第一边块110沿切割线c1~c3大致呈一h型,第二边块120大致呈一L型。第二边块120通过L型的一端叠设于h型的肩部,即叠设于第一边块110的台面116。由此第一边块110与第二边块120在未使用时可形成一体的结构,即两边块收合成一立方体,在使用时沿折线弯折即可利用,不仅使用上操作方便,也容易收纳,在仓储管理上较有弹性。另外,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的外形并不以前述内容为限,其外形会随不同切割路径而改变。
需注意的是,护角结构的形成方式不限于上述切完后旋转的方式,也可用其它制造方式达成护角结构,例如可自一略呈正方块的本体上依图2B图示的结构直接切削成具有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的护角装置。另外,若欲组装的箱体于对应第一边块处具有延伸部,则护角装置的制造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在第一边块挖凿辅助夹槽,使辅助夹槽自底面朝顶面的方向形成。如图2A所示,辅助夹槽118是自底面104朝顶面102的方向形成于第一边块110上。辅助夹槽118朝顶面102的挖凿高度可以视需求调整,例如,挖凿高度较高时可使护角装置100在高度方向上与箱体的卡合更紧密。护角装置100与箱体的组装请参见图4A及图4B。
图4A至图4B为护角装置100与箱体200组装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A所示,护角装置100是装设于箱体200的转角200c,整体构成一包装组件。箱体200是由多数第一侧壁201及多数第二侧壁202嵌合形成。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间具有交线206,且转角200c处具有延伸部204自第一侧壁201突出于第二侧壁202所在平面。如图4B所示,第一边块110抵靠于第一侧壁201,第二边块120沿折线106连接第一边块110且第二边块120抵靠于第二侧壁202。夹槽108朝折线106的一端延伸且容置延伸部204。
另外,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间具有背向转角200c的凹陷部107,凹陷部107是由第二边块120上的第一接触面124,以及第一边块110上的第一内侧面114与台面116共同形成,且第一边块110具有角块111自台面116朝底面104延伸形成,并自外侧遮蔽转角200c。如前所述,折线106是从顶面102朝底面104方向延伸预定距离,换言之,该预定距离可决定第二边块120对应于台面116上方的体积,以及台面116下的角块111的大小。使用者可视箱体200的尺寸决定折线106的长度,调整护角装置100于转角200c与第二侧壁202的尺寸,或是如前所述,护角装置100的形成并不限于切割后旋转,故也可不形成折线106,即形成台面116与两侧顶面102高度齐平,使第一边块110与第二边块120整体相连接的结构。
若从护角装置100的背侧来看,如图4B所示,第一抵靠面112是形成于第一边块110面对第一侧壁201的一面,而第二抵靠面122是形成于第二边块120面对第二侧壁202的一面,且第一抵靠面112与第二抵靠面122沿折线106彼此连接。如图4B中护角装置100的后视图所示,当第一边块110与第二边块120分别抵靠于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时,第一边块110沿折线106的延伸部分是贴附于交线206,由此可使护角装置100紧靠于转角200c,提高保护的效果。
此外,箱体200的转角200c具有第二延伸部208自第二侧壁202突出于第一侧壁201所在平面。第一边块110上则包含辅助夹槽118容置第二延伸部208。如前所述,辅助夹槽118的挖凿高度可调整,以于高度方向上调整护角装置100与箱体200的卡合位置,例如当辅助夹槽118的挖凿高度更高时,可使第一边块110与第二边块120抵靠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的面积增加。若是箱体200高度增加,也可在箱体200上下层八个角落都装设护角装置100。
需注意的是,上述护角装置与箱体的组合关系为方便理解,而采第一边块110对应第二延伸部208,第二边块120对应延伸部204的方式说明,但并不限于上述对应关系,例如于图4B中未图示护角装置的转角上,则可以是第一边块110对应延伸部204,第二边块120对应第二延伸部208的方式。换言之,本发明的护角装置在各个转角或是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形成于不同间隔大小时仍可适用,应用上更具弹性。另外,除上述实施例中以直角的转角与护角装置组合为例外,由于护角装置的第二边块可以折线为轴心旋转,其旋转角度较佳包含0度至95度,因此当箱体侧边具有不同角度的外型时,仍可采用本发明的护角装置。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护角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护角装置100的第二边块120具有挡止块126于夹槽108中朝第一边块110凸设。如图5B所示,挡止块126的结构呈一长方块,但不以此为限。如图6A至图6C的护角装置100第三实施例所示,邻接挡止块126的侧端面1261上下两面略呈楔型面,由此设计,可于本体101弯折时,第二边块120在远离第一边块110的过程中减少挡止块126与角块111内面的接触面积,使用上更加便利。
图7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7所示,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301自本体的顶面朝第一位置切割本体以形成折线。
S303沿第一方向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切断部分的本体。
S305沿第二方向于第二位置及本体的底面间切断部分的本体,并于第二位置及底面间切断本体以形成挡止块,使挡止块朝第一位置凸设,且挡止块的侧端面与折线间于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
S307依折线弯折本体,折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且第一边块及第二边块间具有一夹槽。
其中,步骤S301、S303、S307与S101、S103、S107相同。举例而言,如图6A所示,本体101上相对顶面102一预定距离处具有第一位置101a,自顶面102沿切割线c1朝第一位置101a切割本体101,但不将本体101切断,使本体101于切割处的相对两侧仍保持连接,以形成折线106。接着沿第一方向x于第一位置101a及第二位置101b间依切割线c2切断部分的本体101,第一方向x是不平行于折线106。第一位置101a及第二位置101b间的距离(即切割线c2长度)较佳与本体101的宽度w1相等,可使本体101弯折后第一接触面124与台面116的夹边长度一致,这样第二边块120与第一边块110朝第一方向x的一面为共平面,不会形成落差。
接着沿第二方向z于第二位置101b及底面104间依切割线c3切断部分的本体101,并于第二位置101b及底面104间依切割线c4(C字形线段)切断本体101以形成挡止块126,使挡止块126朝第一位置101a凸设,且挡止块126的侧端面1261与折线106间于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d。换言之,挡止块126的突伸长度须小于第一位置101a及第二位置101b间的距离,使第二边块120旋转后与第一边块110之间形成相隔的间距。切割后依折线106弯折本体101,如图6B所示,折线106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且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间具有夹槽108。在此实施例,第一边块110沿切割线c1~c4大致呈一k型,第二边块120大致呈一F型。第二边块120通过F型的一端叠设于k型上(即叠设于第一边块110的台面116),且挡止块126对应于第一边块110沿切割线c4所形成的凹口。由此两边块在未使用时可收合成一体的结构,在使用时沿折线弯折即可利用,不仅使用上操作方便,也容易收纳,在仓储管理上较有弹性。
图8A至图8B为采用图6A至图6C的护角装置100与箱体200组装的实施例示意图。此实施例与图4A及图4B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当第二边块120相对第一边块110旋转后,延伸部204可选择性地与挡止块126及第一边块110接触。换言之,挡止块126的侧端面1261至第一边块110的距离d(参考图6B)是不大于延伸部204的厚度w2。由此设计,护角装置100不仅可通过第一边块110及第二边块120保护转角200c,挡止部126与第一边块110也可共同夹持延伸部204,提高保护的稳固性。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护角装置,除了使用上操作方便,相较于如长条状的传统保护装置,也可以避免因多数夹槽而容易破损的机率,使组装效率提升,于包装应用上更具优势。另外,本发明的护角装置相较传统保护装置大幅节省用料成本,也减少仓管储料的压力。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折线、一第一边块及一第二边块,该折线是自该本体的一顶面朝一底面的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该第二边块是沿折线连接该第一边块,且部分该第二边块是可分离地叠设于该第一边块;其中,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是能够沿该折线弯折,当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沿该折线弯折使部分该第二边块分离于该第一边块时能够露出一夹槽,该夹槽是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连接该折线的一端;
其中,该第一边块具有一角块容置于该夹槽,该第一边块具有一台面位于该折线相对该顶面的一端,该角块自该台面朝该底面延伸形成,当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以该折线相对旋转时,该角块从该夹槽中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抵靠面,该折线是形成于该抵靠面上且沿垂直该顶面方向延伸,当该本体沿该折线弯折时,该折线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抵靠面及一第二抵靠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块或该第二边块以该折线为轴心的旋转角度包含0度至9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块具有一第一接触面形成于该折线的一侧,该第一边块具有一第一内侧面,该第一内侧面形成于该折线的另一侧并连接该第一接触面,该台面连接该第一内侧面于该折线相对该顶面的一端并位于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一内侧面之间,当该本体沿该折线弯折后,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一内侧面及该台面共同形成一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台面与该顶面间具有一高度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辅助夹槽,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形成于该第一边块上,该辅助夹槽与该第二边块分离于该第一边块处相隔一段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
一第一切割线,自该顶面沿该折线分布;
一第二切割线,接续第一切割线横切该本体;
一第三切割线,接续第二切割线且朝该底面的方向分布;
其中,该本体沿第一切割线,第二切割线,及第三切割线形成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该第一边块以该辅助夹槽以及沿第一切割线,第二切割线,及第三切割线的分布而呈h型,该第二边块沿第一切割线,第二切割线,及第三切割线的分布而呈L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块具有一挡止块于该夹槽中朝该第一边块凸设,当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以该折线相对旋转后,该挡止块与该第一边块之间相隔一间距。
9.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箱体,包含:
至少一转角,形成于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之间;
一延伸部,连接该转角的一外侧,且该延伸部是自该第一侧壁突出于该第二侧壁所在平面;以及
一护角装置,用来保护该箱体,该护角装置包含:
一顶面;
一底面,是位于该顶面的另一面;
一第一边块,用来抵靠于该第一侧壁;
一第二边块,沿一折线连接该第一边块且该第二边块抵靠于该第二侧壁,该折线是自该顶面朝该底面的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以及
一夹槽,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连接该折线的一端,该夹槽是用来容置该延伸部;
其中,该第一边块具有一角块容置于该夹槽,该第一边块具有一台面位于该折线相对该顶面的一端,该角块自该台面朝该底面延伸形成,当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以该折线相对旋转时,该角块从该夹槽中露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一抵靠面,形成于该第一边块面对该第一侧壁的一面;以及
一第二抵靠面,形成于该第二边块面对该第二侧壁的一面,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是沿该折线彼此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间具有一交线,当该第一边块与该第二边块分别抵靠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时,该第一边块沿该折线的延伸部分是贴附于该交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凹陷部,是位于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间且背向该转角,该凹陷部具有:
一第一接触面,形成于该第二边块上且位于该折线的一侧;以及
一第一内侧面,形成于该第一边块位于该折线的另一侧,并连接该第一接触面;-
其中,该台面连接该第一内侧面于该折线相对该顶面的一端并位于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一内侧面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台面与该顶面间具有一高度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块的该角块自外侧遮蔽该转角。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角具有一第二延伸部自该第二侧壁突出于该第一侧壁所在平面,该第一边块包含一辅助夹槽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形成,且该辅助夹槽是用来容置该第二延伸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块是呈h型,该第二边块是呈L型。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块具有一挡止块于该夹槽中朝该第一边块凸设,该延伸部选择性地与该挡止块及该第一边块接触。
18.一种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自一本体的一顶面朝一第一位置切割该本体以形成一折线;
沿一第一方向于该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切断部分的该本体,该第一方向是不平行于该折线;
沿一第二方向于该第二位置及该本体的一底面间切断部分的该本体;以及
依该折线弯折该本体,该折线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边块及一第二边块,且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间具有一夹槽,该夹槽是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连接该折线的一端;
其中,该第一边块具有一角块容置于该夹槽,该第一边块具有一台面位于该折线相对该顶面的一端,该角块自该台面朝该底面延伸形成,当该第一边块及该第二边块以该折线相对旋转时,该角块从该夹槽中露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该第二方向于该第二位置及该本体的该底面间切断部分的该本体的步骤中,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位置及该底面间切断该本体以形成一挡止块,使该挡止块朝该第一位置凸设,且该挡止块的侧端面与该折线间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间距。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于该第一边块挖凿一辅助夹槽,使该辅助夹槽自该底面朝该顶面的方向形成。
CN201410137938.8A 2014-04-08 2014-04-08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Active CN104973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7938.8A CN104973328B (zh) 2014-04-08 2014-04-08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7938.8A CN104973328B (zh) 2014-04-08 2014-04-08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328A CN104973328A (zh) 2015-10-14
CN104973328B true CN104973328B (zh) 2017-10-03

Family

ID=5427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7938.8A Active CN104973328B (zh) 2014-04-08 2014-04-08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33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2954A (en) * 1990-07-09 1990-11-27 Intepac Technologies, Inc. Product supporting shock resistant packaging insert
DE4010047A1 (de) * 1990-03-29 1991-10-02 Hans Dieter Braun Schutzpolster fuer raumecken von zu verpackenden gegenstaenden
CN201276259Y (zh) * 2008-08-22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护角
CN201729388U (zh) * 2010-07-21 2011-02-02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组合式缓冲装置
CN202163719U (zh) * 2011-08-05 2012-03-14 上海大道包装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护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0047A1 (de) * 1990-03-29 1991-10-02 Hans Dieter Braun Schutzpolster fuer raumecken von zu verpackenden gegenstaenden
US4972954A (en) * 1990-07-09 1990-11-27 Intepac Technologies, Inc. Product supporting shock resistant packaging insert
CN201276259Y (zh) * 2008-08-22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护角
CN201729388U (zh) * 2010-07-21 2011-02-02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组合式缓冲装置
CN202163719U (zh) * 2011-08-05 2012-03-14 上海大道包装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护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328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8692A (en) Corner protector
US7913896B2 (en) Board blank for producing a packaging corner, and packaging corner
US7306102B2 (en) Dimension adjustable shock-absorbing package structure
US20070051656A1 (en) Shock absorbing device for air-column sheet
CN105775303A (zh) 包装盒
CN104973328B (zh) 护角装置、护角装置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护角装置的包装组件
US11702235B2 (en) Encapsulating packaging cush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encapsulating packaging cushions
CN110092095B (zh) 缓冲装置
CN207174309U (zh) 包装盒
CN215795178U (zh) 包装组件及台盆的包装结构
JP6684501B2 (ja) 緩衝具付き瓶用包装箱
JP2010208646A (ja) 緩衝機能付包装用箱
KR200492428Y1 (ko) 에어완충 포장재
KR20220000463U (ko) 가변형 판지상자
KR20150024507A (ko) 접이식 충격흡수 패드가 구비되는 포장박스
CN218858946U (zh) 一种可变形缓冲包装结构
JP2007320615A (ja) 包装容器
JP4291103B2 (ja)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の梱包箱用支持具
JP2021046222A (ja) 梱包用段ボールシートおよび梱包方法
CN103662413B (zh) 纸浆模塑缓冲部件及包装箱体
JP2008213887A (ja) 梱包構造
JP2018115017A (ja) 包装容器
CN107298236A (zh) 包装盒
TWI610863B (zh) 包裝箱
KR100533260B1 (ko) 냉장고의 모서리 보호구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패킹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