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2862B - 稳定器衬套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2862B
CN104972862B CN201510162175.7A CN201510162175A CN104972862B CN 104972862 B CN104972862 B CN 104972862B CN 201510162175 A CN201510162175 A CN 201510162175A CN 104972862 B CN104972862 B CN 104972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containment member
stabilizer
clip member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21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2862A (zh
Inventor
今津荣
今津荣一
才原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72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2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2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2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14Torsion springs consisting of bars or tubes
    • F16F1/16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3Torsion spring
    • B60G2202/135Stabiliser bar and/or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2Middle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橡胶状弹性体发生疲劳老化时,也能够确保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的稳定器衬套。若夹子构件(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的外周面,则通过该夹子构件(200)的紧固力,向密封构件赋予弹性嵌合时所需的过盈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夹子构件(200)具备通过切断夹子构件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来形成的开口部,并且由金属材形成为具有比密封构件(120)的外径小的内径且呈大致C字形状,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即使在橡胶状弹性体(密封构件(120))发生疲劳老化时,夹子构件(200)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缩径。由此,可以向密封构件(120)继续赋予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

Description

稳定器衬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器(stabilizer)衬套,尤其涉及一种即使在橡胶状弹性体发生疲劳老化(fatigue)时,也可确保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的稳定器衬套。
背景技术
稳定器衬套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筒状,并通过外嵌于稳定器杆(stabilizerbar)来将稳定器杆弹性支撑在车身。此时,若左右两侧车轮上下反相位移,则从稳定器杆向稳定器衬套施加倾斜方向的力,从而在稳定器杆的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若异物进入该间隙,则会引起由滑动性的恶化及异物引起的异音。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用热固性的粘合剂来粘合稳定器杆的外周面和橡胶衬套(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之间,从而抑制异物进入这些内外周面之间的技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粘合剂的涂布或乾燥会增加工时,并且导致设备大型化,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产品的成本也相应增加。针对该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密封唇从稳定器衬套的轴向端面突出,并且将该密封唇以规定的过盈量而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从而抑制异物进入这些内外周面之间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69234号公报(例如,段落0008、第3图等)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2-197056号公报(例如,段落0018、第6图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其是仅通过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密封唇的弹性力来赋予弹性嵌合所需的过盈量的结构,因此若橡胶状弹性体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疲劳老化,则存在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减少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当进行使用粘合剂的粘合工艺时,通过将箍紧带卷绕于在橡胶衬套的轴向的两外侧设置的橡胶圈部并进行紧固,由此能够使橡胶衬套的内周面(尤其是轴向的两外侧)容易紧贴于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从而抑制粘合不良的发生。
在此,这些箍紧带和橡胶圈部为在结束粘合工艺后被分离去除的部分(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1及第4图),假设,即使尝试利用该箍紧带和橡胶圈部来抑制异物进入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与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之间,由于箍紧带的内径为固定值,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在橡胶状弹性体(橡胶圈部)发生疲劳老化时,过盈量也会相应减少。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橡胶状弹性体发生疲劳老化时,也能够确保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的稳定器衬套。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若夹子构件外嵌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则通过该夹子构件的紧固力,向密封构件赋予弹性嵌合时所需的过盈量。其结果,密封构件的内周面紧贴于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从而抑制了异物进入稳定器杆的外周面和主体构件的内周面之间。
在该情况下,由于夹子构件具备通过切断夹子构件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来形成的开口部,并且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具有比密封构件的外径小的内径且呈大致C字形状,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即使在橡胶状弹性体(密封构件)发生疲劳老化时,夹子构件会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缩径。由此,能够向密封构件继续赋予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
根据实施方式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密封构件具有连设部凹槽,所述连设部凹槽凹陷设置在密封构件与主体构件的连结设置部分的外周面,并且延伸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因此能够使密封构件与主体构件的连结设置部分的厚度相应地减少该连设部凹槽的凹陷设置大小。由此,能够使密封构件独立于主体构件(即,使密封构件难以受到主体构件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3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连设部凹槽的槽底侧以截面呈圆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并且槽宽增大,因此通过应力松弛效果来减少了应力集中,从而能够抑制在连设部凹槽的槽底侧发生龟裂。
根据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密封构件具有被外嵌凹槽,所述被外嵌凹槽凹陷设置在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夹子构件外嵌于所述被外嵌凹槽,因此能够通过被外嵌凹槽的内壁来限制夹子构件的位移,从而抑制脱落的情况。
尤其是,在本发明中,若夹子构件外嵌于被外嵌凹槽,则通过夹子构件的紧固力,被外嵌凹槽的内壁倒向内侧(被折入),因此,不仅限制朝向夹子构件轴向的位移,还通过倒向内侧的内壁来能够限制朝向夹子构件径向外侧的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5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以被外嵌凹槽内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夹子构件外嵌于被外嵌凹槽并施加紧固力,由此使被外嵌凹槽的内壁进一步倒向内侧,从而能够确保与夹子构件的重叠量。其结果,可进一步确切地限制夹子构件朝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6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5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从被外嵌凹槽的内壁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顶端,在夹子构件的紧固力未起到作用的状态下,与夹子构件具有重叠量,因此,能够确保从被外嵌凹槽的内壁朝内侧突出的突出顶端和夹子构件的重叠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确切地限制夹子构件朝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7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的内壁具有突出内壁,所述突出内壁是将包括与切开部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的规定范围部分地朝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的,因此,在使夹子构件外嵌于密封构件的状态下,当打开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的切开部和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并且使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外嵌于稳定器杆时,通过突出内壁来限制夹子构件向开口部(切开部)的相反侧弹出,从而能够抑制其脱落。
另一方面,突出内壁在规定范围内部分地形成。由此,与突出内壁在整个圆周上形成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将夹子构件外嵌于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的操作受到突出内壁的阻碍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其操作性。
根据实施方式8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将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定位在与密封构件的切开部相同相位的位置,因此,在夹子构件外嵌于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的状态下,能够使密封构件的切开部和夹子构件的开口部的相位一致。
由此,当打开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的切开部和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并且使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外嵌于稳定器杆时,无需使夹子构件的开口部的位置与切开部对准,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安装到车辆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定位部与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卡合,能够限制夹子构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即,由于能够使夹子构件的开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维持在来自稳定器杆的倾斜方向的力难以起到作用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夹子构件的开口部被从稳定器杆施加的倾斜方向的力打开,由此夹子构件从密封构件脱落的情况。
根据实施方式9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8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具有一对弯曲部,所述弯曲部通过将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弯曲来形成,并且定位部从被外嵌凹槽的底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且其尺寸设定成比与弯曲部相对置的间隔更小的尺寸,因此,当打开稳定器衬套的切开部时,以及在稳定器衬套安装到车辆的使用状态下,夹子构件在圆周方向上发生位移时,能够使弯曲部的平坦面抵接于定位部。由此,当夹子构件在圆周方向上位移时,能够确保弯曲部与定位部抵接的面积,因此,能够分散作用于定位部的来自夹子构件的应力。由此,抑制了应力集中在定位部的一部分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在定位部发生龟裂。
根据实施方式10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9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在定位部和夹子构件的弯曲部的相对置的空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确保夹子构件朝向紧固方向发生变形时的变形量。由此,能够使夹子构件容易朝向紧固方向变形。
根据实施方式1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由截面呈横长方形的平板状体而形成,因此抑制从夹子构件施加于密封构件的紧固力偏向一部分的情况,能够提高密封构件的耐久性。
根据实施方式1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由截面呈横长方形的平板状体而形成,因此抑制了从夹子构件施加于密封构件的紧固力偏向一部分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构件的耐久性。
根据实施方式13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由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而形成,因此密封构件被夹子构件约束的约束区域是限定的,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由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而形成,因此密封构件被夹子构件约束的约束区域是限定的,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5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3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多个夹子构件在密封构件的轴向以彼此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外嵌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因此,可兼顾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的动作的效果及抑制异物进入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6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多个夹子构件在密封构件的轴向以彼此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外嵌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因此,可兼顾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的动作的效果及抑制异物进入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7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6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密封构件具有突设部,所述突设部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且介入安装在多个夹子构件之间,因此,通过该突设部的侧壁,不仅能够限制夹子构件朝轴向位移,而且能够限制朝径向位移,其结果,能够抑制夹子构件从密封构件脱落。
此外,在实施方式17中,“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对应于“被外嵌凹槽的底壁”。即,突设部从被外嵌凹槽的底壁突出设置。
根据实施方式18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7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突设部以其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将夹子构件外嵌于被外嵌凹槽而赋予紧固力,能够使突设部的侧壁倒向外侧,并能够确保与夹子构件的重叠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确切地限制夹子构件朝径向外侧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19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具有卷绕部及辅助部,其中所述卷绕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卷绕部外嵌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部分被切断;所述辅助部从卷绕部的被切断的部分朝向卷绕部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环状,因此,当打开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的切开部和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并且使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外嵌于稳定器杆时,能够通过辅助部来使夹子构件容易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容易进行打开夹子构件的开口部的操作,并能够提高安装到稳定器杆的操作性。另外,当打开夹子构件的开口部时,夹子构件的变形难以到达塑性区域,从而能够抑制规定的紧固力无法起到作用的情况。
根据实施方式20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实施方式8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起到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夹子构件具有卷绕部及辅助部,其中,所述卷绕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卷绕部外嵌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部分被切断,所述辅助部从卷绕部的被切断的部分朝向卷绕部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环状,因此,当打开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的切开部与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并且使主体构件及密封构件外嵌于稳定器杆时,能够通过辅助部来使夹子构件容易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容易进行打开夹子构件的开口部的操作,并能够提高安装到稳定器杆的操作性。另外,当打开夹子构件的开口部时,夹子构件的变形难以到达塑性区域,从而能够抑制规定的紧固力无法起到作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
图2(a)是从图1(b)的箭头IIa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的侧视图,图2(b)是从图1(b)的箭头IIb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1(a)的III-III线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a)是沿图3的IVa-IVa线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b)是沿图3的IVb-IVb线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第三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b)是第四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100、3100、4100 稳定器衬套
110 主体构件
120 密封构件
125、3125 连设部凹槽
121 被外嵌凹槽
122 第一突出内壁(内壁的一部分)
123 第二突出内壁(突出内壁)
102 切开部
124 定位部
4126 突设部
200、2200、4200 夹子构件
201、4201 卷绕部
2203 辅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100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100的主视图。另外,图2(a)是从图1(b)的箭头IIa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100的侧视图,图2(b)是从图1(b)的箭头IIb方向看时的稳定器衬套100的侧视图。
此外,在图2(a)及图2(b)中,稳定器衬套100的一部分以部分剖视的状态示出。另外,在下面使用上下方向的概念来进行说明,该说明中的上下方向是为便于说明稳定器衬套100的形状而使用的,其与车辆中的上下方向相反。
如图1及图2所示,稳定器衬套100是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具有保持孔101的筒状的构件,打开通过切割该筒状体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来形成的切开部102,并且使稳定器杆(未图示)贯穿至保持孔101,从而使稳定器衬套100外嵌于该稳定器杆。
具体来说,稳定器衬套100包括:筒状的主体构件110;筒状的密封构件120,其一体连结设置于该主体构件110的轴向端面(图1(a)下侧面);金属制的夹子构件200,其外嵌于该密封构件120。保持孔101贯通主体构件110及密封构件120而形成,切开部102形成在主体构件110及密封构件120的轴向(图2(b)的左右方向)的全长上。
在主体构件110的除了下面(图1(b)下侧面)之外的外周面,凹陷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凹部。该凹部配合托架配件(安装构件)的内周面的形状而形成,通过使用安装于车身的托架配件来保持主体构件110的外周面,从而将稳定器衬套100固定于车身。
密封构件120形成为与保持孔101同心的圆筒状,夹子构件200具有小于密封构件120外径的内径,并且通过朝向径向内侧的紧固力来向密封构件120赋予规定的过盈量。在此,参照图3及图4,对密封构件120及夹子构件2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沿图1(a)的III-III线的稳定器衬套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a)是沿图3的IVa-IVa线的稳定器衬套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b)是沿图3的IVb-IVb线的稳定器衬套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主体构件110的图示。另外,在图3及图4中,示出夹子构件200的紧固力未作用于密封构件120的状态(密封构件120未变形,并且夹子构件200与初期形状相比在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
如图3及图4所示,密封构件120主要包括:被外嵌凹槽121,其凹陷设置于密封构件120的外周面;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其形成于所述被外嵌凹槽121的内壁;定位部124,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划分所述被外嵌凹槽121;连设部凹槽125,其凹陷设置于主体构件110侧。
被外嵌凹槽121是凹陷设置于密封构件120外周面的凹槽,其沿着密封构件120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被外嵌凹槽121的宽度尺寸(图4(a)的左右方向尺寸)大于夹子构件200的宽度尺寸(图4(a)的左右方向尺寸),从而夹子构件200可外嵌于被外嵌凹槽121的底壁。此外,底壁形成为与保持孔101同心的圆筒面。
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是,从被外嵌凹槽121的、互相对置的内壁朝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的部分,第二突出内壁123的朝向内侧的突出量(参照图4(a))大于第一突出内壁122的朝向内侧的突出量(参照图4(b))。
第二突出内壁123部分地形成在包括与切开部102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的规定范围(在本实施方案中,图3中以保持孔101的轴为中心的中心角大致为15度的范围),第一突出内壁122以如下方式形成:其一端与第二突出内壁123连接,并且另一端在与定位部124具有一定间隙(可配置夹子构件200的弯曲部202的间隙)的范围内连续地形成于圆周方向上。
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形成在被外嵌凹槽121的开放侧(底壁的相反侧,图4(a)及图4(b)的上侧)。另外,本实施方案中,在夹子构件200的紧固力未起到作用的状态下,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的突出顶端在轴向(图4(a)及图4(b)的左右方向)上,与夹子构件200具有重叠量。
由此,能够通过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来限制外嵌于被外嵌凹槽121的夹子构件200朝向径向外侧(图4(a)及图4(b)的向上方向)位移,从而,能够抑制夹子构件200从密封构件120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朝向内侧的突出量大的第二突出内壁123仅在被外嵌凹槽121的一部分以部分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将夹子构件200外嵌于被外嵌凹槽121时的操作性。
在该情况下,若夹子构件200外嵌于被外嵌凹槽121,则通过朝向夹子构件200的径向内侧(图4(a)及图4(b)的向下方向)的紧固力,能够使被外嵌凹槽121的内壁倒向内侧(使其折入)。由此,以内壁倒向内侧的大小而增大了重叠量,从而能进一步确切地限制夹子构件200朝向径向外侧位移(从密封构件120脱落)。另外,在进行夹子构件200的外嵌之前,由于内壁彼此之间的间隔(图4(a)及图4(b)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变大,因此,从该角度来看,能够提高将夹子构件200外嵌于被外嵌凹槽121时的操作性。
尤其是,夹子构件200具有开口部、且形成为大致C字形状,因此在橡胶状弹性体(密封构件120)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疲劳老化时,夹子构件200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来缩径,从而能够继续赋予朝向径向内侧的紧固力。即,在橡胶状弹性体发生的疲劳老化越严重,内壁的弹性力越弱,当无法限制夹子构件20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位移时,在橡胶状弹性体发生的疲劳老化越严重,夹子构件200越缩径,从而能够使内壁倒向内侧,其结果,能够容易抑制夹子构件200从密封构件120脱落。
另外,由于朝向内侧的突出量大的第二突出内壁123配置在与切开部102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图3的左侧),因此在夹子构件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的状态(图3的状态)下,当打开切开部102,并且使稳定器杆(未图示)贯穿至保持孔101时,通过第二突出内壁123,能够限制夹子构件200向与切开部102相反的方向(图3的向左方向)弹出。其结果,在将稳定器衬套100外嵌于稳定器杆时,能够抑制夹子构件200脱落。
定位部124从被外嵌凹槽121的底壁朝向径向外侧(图3的向右方向)突出设置,并被切开部102切割。该定位部124与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卡合。由此,当打开切开部102,并且使稳定器杆(未图示)贯穿至保持孔101时,通过打开切开部102的操作时,也能同时打开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
另外,定位部124的厚度尺寸(图3的上下尺寸)设定成比夹子构件200的初始形状时的、与弯曲部202相对置的空间的间隔(图3的上下方向尺寸)更小的尺寸,并且所述定位部124能够与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与弯曲部202相对置的空间)卡合。
由此,能够将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通过定位部124来定位在与切开部102相同相位的位置。另外,通过在定位部124和夹子构件200的弯曲部202相对置的空间形成间隙,能够容易使夹子构件200朝向紧固方向(缩径方向)发生变形。
连设部凹槽125是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截面呈U字状的凹槽,并且其凹陷设置在密封构件120与主体构件110的连结设置部分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案中,连设部凹槽125的形成位置设定在,一侧(图4(a)及图4(b)的右侧)的内壁与主体构件110的轴向端面在同一面上相连的位置。
这样地,通过将连设部凹槽125凹陷设置在密封构件120与主体构件110的连结设置部分,能够部分地减少(变薄)密封构件120的厚度尺寸(图4(a)及图4(b)的上下方向尺寸)。由此,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与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之间。
即,就主体构件110而言,其外周面由托架配件(未图示)保持,并且在其位移被约束时,能够使密封构件120独立于该主体构件110(即,密封构件120难以受到主体构件110的影响),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120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由此,即使在从稳定器杆施加倾斜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和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能够抑制异物的进入。
夹子构件200是,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截面呈横长方形的平板带状体沿着其长尺寸方向卷绕成环状,并且切割环状中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开口部,由此形成为大致C字形状的构件,并且所述夹子构件200具备卷绕部201及弯曲部202。
卷绕部201是从轴向看时除开口部以外的部分呈圆形形状的部分,其内径尺寸设定成,比密封构件120的被外嵌凹槽121底壁的外径尺寸更小的尺寸(小径)。由此,通过将夹子构件200(卷绕部201)外嵌于密封构件120(被外嵌凹槽121的底壁)的外周面,向密封构件120赋予紧固力,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弹性嵌合(以规定的过盈量紧贴)于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外周面。
弯曲部202是将卷绕部201的被切断处(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图3的向右方向)弯曲而形成的部分,并形成为相互平行的一对。由此,在打开切开部102时、以及在安装于车辆上的使用状态下夹子构件200向圆周方向位移时,能够使弯曲部202的平坦面抵接于定位部124,从而能够抑制在该定位部124发生龟裂。
接着,说明基于稳定器衬套100的稳定器杆(未图示)对车身的弹性支撑方法。就本实施方案中的稳定器衬套100而言,例如零部件制造商进行使夹子构件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的ASSY工艺,该ASSY品例如搬运至汽车制造商的组装工艺。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密封构件120形成有第一及第二突出内壁122、123,因此能够抑制在搬运过程中夹子构件200从密封构件120脱落。
在组装工艺中,使夹子构件200发生弹性变形,并打开切开部102且使稳定器杆贯穿至保持孔101,从而将稳定器衬套100外嵌于稳定器杆。接着,在保持稳定器衬套100的外周面的同时,将托架配件(未图示)安装在车身上。由此,稳定器杆(未图示)经由稳定器衬套100弹性支撑于车身。
由此,在ASSY工艺(例如,零部件制造商)中,即使预先将夹子构件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由于夹子构件200具有开口部(即,形成为大致C字形状),因此在组装工艺(例如,汽车制造商)中,也能够使稳定器衬套100外嵌于稳定器杆。据此,在组装工艺中,无需进行将夹子构件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其生产效率。即,能够提高稳定器衬套100的商品价值。
在该情况下,在密封构件120的被外嵌凹槽121形成有与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卡合的定位部124,由此能够使密封构件120的切开部102与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的相位一致。由此,在组装工艺中,当打开切开部102,并且使稳定器衬套100外嵌于稳定器杆(未图示)时,无需使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的位置与切开部102对准,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在安装于车辆上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定位部124与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卡合,能够限制夹子构件20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即,由于能够将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维持在来自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倾斜方向的力难以起到作用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夹子构件200的开口部被从稳定器杆施加的倾斜方向的力打开,由此夹子构件200从密封构件120脱落的情况。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100,通过外嵌于密封构件120外周面的夹子构件200的紧固力,向密封构件120赋予弹性嵌合时所需的过盈量。其结果,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紧贴于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外周面,从而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到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与主体构件110的内周面之间。
在该情况下,由于夹子构件200形成为具有比密封构件120的外径更小的内径且具有开口部的大致C字形状,因此,橡胶状弹性体(密封构件120)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疲劳老化时,能够使夹子构件200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来缩径,其结果,能够对密封构件120继续赋予弹性嵌合于稳定器杆时所需的过盈量。
接着,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2100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2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其对应于图1(a)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案的夹子构件2200还具有辅助部2203。具体来说,就夹子构件2200而言,与卷绕部201的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部分被切断,并且辅助部2203与该卷绕部201的被切断部分连接。辅助部2203形成为从轴向看时呈纵长的椭圆形形状的大致环状,并且其配置于卷绕部201的径向外侧(图5的左侧)。
另外,辅助部2203的宽度尺寸(图5纸面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设定成与卷绕部201及弯曲部202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另外,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省略了第二突出内壁123的形成。
由此,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2100,当打开夹子构件2200的开口部,并且将该夹子构件2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时,或者打开切开部102,并且将稳定器杆(未图示)贯穿至保持孔101时,通过辅助部2203能够使夹子构件2200容易发生变形。
由此,由于能容易地进行打开夹子构件2200的开口部(切开部102)的操作,因此,能够提高将夹子构件2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时的操作性、或将稳定器衬套2100外嵌于稳定器杆时的操作性。
另外,这样地,在与切开部102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形成有辅助部2203,从而,例如夹子构件2200的开口部因操作者的操作不当而打开过大时,也能够使夹子构件2200的变形难以达到塑性区域,因此能够相应地抑制无法发挥规定的紧固力的情况。
接着参照图6(a),对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稳定器衬套3100进行说明。图6(a)是第三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3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其对应于沿图3的IVa-IVa线的剖视图。另外,与所述各实施方案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a)所示,就第三实施方案的连设部凹槽3125而言,槽底侧(图6(a)的下侧)形成为截面呈圆形的形状,并且其槽宽(图6左右方向的尺寸)增大。由此,能够容易发挥使密封构件120独立于主体构件110的(即,密封构件120难以受到主体构件110的影响)效果,并且且能够使密封构件120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同时,通过应力松弛效果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能够抑制连设部凹槽3125的槽底侧发生龟裂。
接着参照图6(b),对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稳定器衬套4100进行说明。图6(b)是第四实施方案的稳定器衬套4100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其对应于沿图3的IVa-IVa线的剖视图。另外,与所述各实施方案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b)所示,第四实施方案的夹子构件4200是,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沿着其长尺寸方向卷绕成环状,并且切断环状中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开口部,由此形成为大致C字形状的构件。即,第四实施方案的夹子构件420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夹子构件4200,除截面形状不同以外,其他结构相同。
由此,夹子构件4200具备卷绕部4201及弯曲部(未图示),就卷绕部4201而言,其以从轴向(图6(b)左右的方向)看时其除开口部以外的部分呈圆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并且卷绕部4201的内径尺寸设定成比密封构件120的被外嵌凹槽121底壁的外径尺寸更小的尺寸(小径)。从而,通过将夹子构件4200(卷绕部4201)外嵌于密封构件120(被外嵌凹槽121的底壁)的外周面,向密封构件120赋予紧固力,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弹性嵌合(以规定的过盈量紧贴)于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外周面
由此,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夹子构件4200由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而形成,因此密封构件120被夹子构件4200约束的约束区域是限定的,从而能够使密封构件120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由此,即使在从稳定器杆施加朝向倾斜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与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之间难以形成间隙,其结果,能够抑制异物的进入。
另外,在被外嵌凹槽121,两个夹子构件4200在轴向(图6(b)的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设。由此,可兼顾使密封构件120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的效果及抑制异物进入的效果。
在该情况下,被外嵌凹槽121包括突设部4126,所述突设部4126从所述被外嵌凹槽121的底壁朝径向外侧(图6(b)的向上方向)突出设置,同时连续形成在圆周方向上且设置在两个夹子构件4200之间。与上述被外嵌凹槽121的内壁的情况相同地,当外嵌夹子构件4200时,通过其紧固力,能够使突设部4126的侧壁倒向内侧(使其弯入),因此,不仅能够限制夹子构件4200的轴向(图6(b)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也能够限制夹子构件4200的朝径向(图6(b)向上方向)上的位移,其结果,能够抑制夹子构件4200脱落的情况。
以上,基于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任何实施方案,能够容易的推测出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夹子构件200、2200以截面呈横长方形状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作为其他截面形状,例如可举出圆形形状或椭圆形状、多角形状。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省略了以下说明,为确保保持孔101的内周面上的润滑性,可配设有特氟龙(Teflon)(注册商标)纤维,或者,可进行涂层的涂布。
在该情况下,对于在主体构件110形成的保持孔101及在密封构件120形成的保持孔101而言,可以使这些内周面的摩擦特性互不相同。例如,通过使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低摩擦特性(或高摩擦特性)的方式,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由此在从稳定器杆施加倾斜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和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在被外嵌凹槽121的内壁分别设置具有不同突出量的突出部分(第一突出内壁122及第二突出内壁1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除了定位部124以外的整个圆周上仅设置第一突出内壁122或第二突出内壁123中的任意一个也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仅在主体构件110侧的轴向端面连结设置密封构件1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分别在主体构件110两侧的轴向端面连结设置密封构件120。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在组装工艺中,将夹子构件200、2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状态下的稳定器衬套安装在稳定器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将主体构件110及密封构件120预先安装在稳定器杆,之后将夹子构件200、2200外嵌于密封构件120也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连设部凹槽125沿着圆周方向以相同截面形状的方式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截面形状根据圆周方向位置不同也可。
例如,例示了:将位于上下方向(从稳定器杆施加倾斜方向的力的方向)的连设部凹槽125的截面形状的截面积大于位于与上下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连设部凹槽125的截面形状的截面积的方案。具体来说,增大连设部凹槽125的宽度尺寸或深度尺寸的任意一个或两者。
由此,使密封构件容易追随稳定器杆(未图示)的动作,由此在从稳定器杆施加倾斜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密封构件120的内周面和稳定器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所述各实施方案中,对连设部凹槽125一侧的内壁与主体构件110的轴向端面在同一面上相连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从主体构件110的轴向端面隔开距离的位置形成连设部凹槽125也可。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案中,对夹子构件2200的辅助部2203以从轴向看时呈纵长的椭圆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环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作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举出圆形形状或横长的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等。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案中,对省略第二突出内壁123的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形成第二突出内壁123,并且使该第二突出内壁123插通(卡合)于夹子构件2200的辅助部2203也可。由此,能够确切地抑制夹子构件2200从密封构件120脱落。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案中,对夹子构件4200配设数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配设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分别在各夹子构件4200之间配设突设部4126。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案中,对突设部4126的高度尺寸(从被外嵌凹槽121底壁的突出设置高度)设定成与夹子构件4200的直径大致相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突设部4126的高度尺寸能够设定成任意尺寸。例如,也可以使突设部4126的高度尺寸与被外嵌凹槽121的深度尺寸(从密封构件120的外周面的凹陷设置深度)相同。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案中,对突设部4126的侧壁形成为平坦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与被外嵌凹槽121的内壁相同地,在突设部4126的侧壁形成第一突出内壁122或(及)第二突出内壁123也可。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案中,对突设部4126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突设部4126在圆周方向上间断地形成也可。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案中,对夹子构件4200具备卷绕部4201及弯曲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在与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具备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辅助部2203相同形状的部分。

Claims (18)

1.一种稳定器衬套,其是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筒状并外嵌于稳定器杆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主体构件,其外周面由安装构件保持并安装于车身侧;密封构件,其一体连结设置于所述主体构件的轴向端面,并且弹性嵌合于所述稳定器杆的外周面,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夹子构件,所述夹子构件外嵌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且用于向所述密封构件赋予使所述密封构件弹性嵌合于所述稳定器杆的外周面时所需的紧固力,
所述夹子构件具备切断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开口部,并且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具有比密封构件的外径小的内径且呈大致C字形状,
所述密封构件具有被外嵌凹槽,所述被外嵌凹槽凹陷设置在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其所述夹子构件外嵌于所述被外嵌凹槽,
所述主体构件及所述密封构件具有通过切割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开部,
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被外嵌凹槽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以可以与所述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卡合的方式形成,并且用于将所述夹子构件的开口部定位在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切开部相同相位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具有连设部凹槽,所述连设部凹槽凹陷设置在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主体构件的连结设置部分的外周面,并且延伸设置在圆周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设部凹槽的槽底侧以截面呈圆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并且槽宽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以所述被外嵌凹槽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被外嵌凹槽的内壁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顶端,在所述夹子构件的紧固力未起到作用的状态下,与所述夹子构件具有重叠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构件及所述密封构件具有切开部,所述切开部通过切割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来形成,
所述密封构件的被外嵌凹槽的内壁具有突出内壁,所述突出内壁是将包括与切开部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的规定范围,部分地朝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具有一对弯曲部,所述弯曲部通过将所述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弯曲来形成,
所述定位部从被外嵌凹槽的底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且其尺寸设定成比与所述弯曲部相对置的空间的间隔更小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夹子构件的弯曲部的相对置的空间形成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由截面呈横长方形的平板状体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由截面呈横长方形的平板状体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由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由截面呈圆形形状的线状体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夹子构件在所述密封构件的轴向上以彼此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外嵌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夹子构件在所述密封构件的轴向上以彼此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外嵌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具有突设部,所述突设部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且介入安装在多个所述夹子构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设部以其侧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具有卷绕部及辅助部,其中所述卷绕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卷绕部外嵌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所述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部分被切断;所述辅助部从所述卷绕部的被切断的部分朝向所述卷绕部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环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构件具有卷绕部及辅助部,其中所述卷绕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卷绕部外嵌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所述开口部相差180度相位的部分被切断;所述辅助部从所述卷绕部的被切断的部分朝向所述卷绕部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环状。
CN201510162175.7A 2014-04-11 2015-04-07 稳定器衬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2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1678 2014-04-11
JP2014081678A JP6284410B2 (ja) 2014-04-11 2014-04-11 スタビライザーブッシ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2862A CN104972862A (zh) 2015-10-14
CN104972862B true CN104972862B (zh) 2017-05-31

Family

ID=5426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21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2862B (zh) 2014-04-11 2015-04-07 稳定器衬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36966B2 (zh)
JP (1) JP6284410B2 (zh)
CN (1) CN104972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8656B2 (ja) * 2013-04-19 2014-12-1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用ブッシュ
JP6368728B2 (ja) * 2016-02-26 2018-08-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接着タイプの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6824704B2 (ja) * 2016-11-16 2021-02-03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7224807B2 (ja) 2018-08-10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9094315A (zh) * 2018-08-16 2018-12-28 安徽奥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组合橡胶衬套
DE102019202306A1 (de) * 2019-02-20 2020-08-20 Thyssenkrupp Ag Stabilisatorschelle, Stabilisator-Stabilisatorschell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tabilisatorschel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4656A (en) * 1968-01-31 1969-09-02 Emerson Electric Co Hubring
JP2006069234A (ja) * 2004-08-31 2006-03-1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の製造方法
CN1766362A (zh) * 2004-10-29 2006-05-03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横向稳定杆衬套
CN1875204A (zh) * 2004-12-13 2006-12-06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JP2012197056A (ja) * 2011-03-23 2012-10-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1910A (ja) * 1997-02-20 1998-09-0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変速機構付き減速機
JP2002002249A (ja) * 2000-06-21 2002-01-0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スタビライザ
US6513801B1 (en) * 2002-07-24 2003-02-04 The Pullman Company Hinged/split reinforced clam shell bushing
DE102006002749A1 (de) * 2006-01-20 2007-09-20 Dr.Ing.H.C. F. Porsche Ag Lagerelement
JP4759399B2 (ja) * 2006-01-30 2011-08-3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2013087902A (ja) * 2011-10-20 2013-05-13 Nhk Spring Co Ltd ブーツバン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4656A (en) * 1968-01-31 1969-09-02 Emerson Electric Co Hubring
JP2006069234A (ja) * 2004-08-31 2006-03-1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の製造方法
CN1766362A (zh) * 2004-10-29 2006-05-03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横向稳定杆衬套
CN1875204A (zh) * 2004-12-13 2006-12-06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JP2012197056A (ja) * 2011-03-23 2012-10-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36966B2 (en) 2017-05-02
US20150290997A1 (en) 2015-10-15
CN104972862A (zh) 2015-10-14
JP6284410B2 (ja) 2018-02-28
JP2015202714A (ja) 2015-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2862B (zh) 稳定器衬套
CN105051402B (zh) 弹簧橡胶座和烛式独立悬架
CN104704719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隔振安装件
US8502079B2 (en) Grommet
CN104769346A (zh) 用于环形空间的密封系统
EP3330565B1 (en) Diaphragm damper device, holding member theref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diaphragm damper device
CN105074241B (zh) 具有卡止件的滚动轴承保持架和具有嵌入在保持架上的外圈的滚针轴承
US9109448B2 (en) Grommet for gas turbine vane
CN101566184B (zh) 夹子
CN104930051A (zh) 张力辊或者卷筒装置
CN107654570B (zh) 用于曲轴阻尼器盖的系统
KR20210021603A (ko) 밀봉 장치
CN109690126A (zh) 防振装置主体及防振装置
US20150176627A1 (en) Method for captive application of a support washer on the shaft of a screw
CN105308361B (zh) 带安装工具
CN104395635B (zh) 缓冲器
US10808785B2 (en) Bellows assembly and bellows for vehicles
CN105745466A (zh) 制动器安装支架装置
CN105074269B (zh) 转矩杆
CN101924404B (zh) 马达及马达的磁铁固定用弹簧
US20180313421A1 (en) Coil spring pad fo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05765255B (zh) 弹性铰接体
CN104443001B (zh) 保护套
JP2010007752A (ja) ブーツバンド
US9371886B2 (en) Dual mass flyw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