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2243B -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2243B
CN104952243B CN201410112816.3A CN201410112816A CN104952243B CN 104952243 B CN104952243 B CN 104952243B CN 201410112816 A CN201410112816 A CN 201410112816A CN 104952243 B CN104952243 B CN 104952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point
section
gps track
floating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2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2243A (zh
Inventor
兰阿居
胡润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navi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navi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navi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12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2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2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2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avig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确定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针对各浮动车,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根据第二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到达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根据该时间点将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浮动车一般是指安装了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装置,并行驶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公交汽车和出租车。浮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按照预设的采样周期采集浮动车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其中,浮动车采集地理坐标的时间点可以称为GPS采集时间点,浮动车采集地理坐标时所处位置可以称为GPS轨迹点。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一般采用下述方式统计浮动车在各路链中的通行时长:
针对浮动车定位出的任意两个相邻的GPS轨迹点,找到一条连通这两个GPS轨迹点的最优路径,并在预先规划的路链列表中查找组成该最优路径的路链。如图1A所示,若这两个GPS轨迹点(GPS轨迹点A和GPS轨迹点B)位于同一路链(路链L1)上,则将这两个GPS轨迹点对应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该路链;若这两个GPS轨迹点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路链,如图1B所示,则需要将浮动车在这两个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现有技术中,一般按照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间的距离进行分配,例如,如图1B所示,GPS轨迹点A与GPS轨迹点B相邻,且轨迹点A位于路链L1,轨迹点B位于路链L2,轨迹点A与轨迹点B对应的通行时长为T,轨迹点A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为P1,轨迹点B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为P2,将浮动车在轨迹点A与轨迹点B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分配给路链L1的通行时长为T*P1/(P1+P2),分配给路链L2的通行时长为T*P2/(P1+P2)。
通过上述方式,就能够统计出浮动车在各路链中的通行时长。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路链交点处可能设置有信号灯或设置有人行横道,浮动车在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前的行驶速度与在通过信号灯或人行横道之后的行驶速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例如,如图2所示,路链L1和路链L2的交点处设置有信号灯,浮动车的行驶方向为由左至右,即L1→L2,浮动车可以采用不同的采样周期采集地理坐标,当采样周期为30秒时,可以直观的看出由于信号灯的影响,路链L1的末端存在较多的GPS轨迹点,浮动车在路链L1末端的行驶速度较低,且存在波动,行驶速度不平稳,路链L2的前端存在较少的GPS轨迹点,浮动车在路链L2前端的行驶速度较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将路链L1的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与路链L2的第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1和路链L2时,如果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配,将会使得分配给路链L1的通行时长小于实际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2的通行时长大于实际通行时长。
由上可见,现有技术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确定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考虑到路链交点处设置的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如果浮动车位于路链的畅行段,则可以认为浮动车的行驶速度比较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可以预先确定出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在分配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时,若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且浮动车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首先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由于浮动车在畅行段的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根据确定出的上述距离以及预先确定出的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可以确定出浮动车到达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根据该时间点就可以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分配通行时长时,不是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直接进行分配,而是考虑了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统计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根据该平均行驶速度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具体包括:
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将该路链的起始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缓行段。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根据浮动车在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将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因此划分出的畅行段和缓行段能够体现浮动车的行驶速度以及平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具体包括: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
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
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 束。
优选的,所述确定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具体包括:
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优选的,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具体包括: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该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该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采集到的所述瞬时行驶速度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直接将浮动车在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的瞬时行驶速度作为浮动车在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分配通行时长的效率。
优选的,通过下述方式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其中,ts为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t2为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l2为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v2为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优选的,通过下述方式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ΔT1=ts-t1
ΔT2=t2-ts
其中,ΔT1为分配给第一路链的通行时长;
ts为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t1为第一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ΔT2为分配给第二路链的通行时长;
t2为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行时长分配装置,包括:
畅行段划分单元,用于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速度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畅行段划分单元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距离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时间点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距离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通行时长分配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时间点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考虑到路链交点处设置的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如果浮动车位于路链的畅行段,则可以认为浮动车的行驶速度比较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可以预先确定出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在分配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时,若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且浮动车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首先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由于浮动车在畅行段的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根据确定出的上述距离以及预先确定出的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可以确定出浮动车到达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根据该时间点就可以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分配通行时长时,不是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直接进行分配,而是考虑了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统计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根据该平均行驶速度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畅行段划分单元具体包括:
索引段划分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索引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分界位置点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 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畅行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该路链的起始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缓行段。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根据浮动车在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将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因此划分出的畅行段和缓行段能够体现浮动车的行驶速度以及平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
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
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束。
优选的,所述速度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第二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该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该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采集到的所述瞬时行驶速度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直接将浮动车在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的瞬时行驶速度作为浮动车在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分配通行时长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相邻GPS轨迹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1B为现有技术中,相邻GPS轨迹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2为现有技术中,浮动车采用不同的采样周期采集地理坐标时,定位出的GPS轨迹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通行时长分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路链中的畅行段和缓行段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匹配处理前各GPS轨迹点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匹配处理后各GPS轨迹点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GPS轨迹点的遍历方向与GPS轨迹点的示意 图一;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GPS轨迹点的遍历方向与GPS轨迹点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将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将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将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根据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划分畅行段和缓行段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通行时长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若浮动车定位出的相邻GPS轨迹点分别位于相邻的路链,则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将浮动车在这两个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路链交点处可能设置有信号灯或设置有人行横道,浮动车在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前的行驶速度与在通过信号灯或人行横道之后的行驶速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采用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分配通行时长时,分配的准确性较低。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考虑到路链交点处设置的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如果浮动车位于路链的畅行段,则可以认为浮动车的 行驶速度比较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可以预先确定出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在分配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时,若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且浮动车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首先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由于浮动车在畅行段的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根据确定出的上述距离以及预先确定出的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可以确定出浮动车到达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根据该时间点就可以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分配通行时长时,不是根据GPS轨迹点与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直接进行分配,而是考虑了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对浮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预先统计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根据该平均行驶速度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将浮动车在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两个路链时的准确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通行时长分配方法流程示意图,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31,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若两个相邻路链的路链交点处设置有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则受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影响,浮动车在路链交点前的行驶速度一般比较低,且存在波动,行驶速度不平稳,而经过路链交点后,浮动车的行驶速度比较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可以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路链的畅行段一般位于路链的前段,缓行段一般位于路链的后段,如图4所示,浮动车在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比较 高,且波动小,行驶速度较平稳,而在缓行段,浮动车的行驶速度比较低,且存在波动,行驶速度不平稳。
划分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具体过程将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在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之前,可以先对各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包含浮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定位出的GPS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以及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此外,还可以包含浮动车在到达各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对各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可以依次进行留新处理、去重处理以及匹配处理,下面分别对具体的处理过程进行介绍。
1、留新处理:
由于浮动车采集的数据主要用于获取实时路况信息,因此考虑到实时性要求,可以只保留各浮动车最近采集到的数据,具体的,针对每个浮动车,分别在该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中,保留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小于设定时间间隔的数据,删除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的数据,例如,上述设定时间间隔为30分钟,则针对每个浮动车,只保留该浮动车最近30分钟内采集到的数据。
2、去重处理:
浮动车采集数据时,可能会在某个GPS采集时间点,重复进行多次数据采集,那么该GPS采集时间点就对应多个相同的经纬度坐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在完成留新处理后,可以在各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中删除重复采集的数据。
3、匹配处理:
由于浮动车在采集数据时,可能存在一些采集误差,采集到的某些地理坐标可能与所在路链并不匹配,使得对应的GPS轨迹点并不在浮动车所在的路链中,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在完成留新处理和去重处理后,可以将GPS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与浮动车所在的路链进行匹配处理,如图5A所示, 在匹配处理前,某些GPS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与路链并不匹配,如图5B所示,经过匹配处理后,各GPS轨迹点均位于浮动车所在路链中。
在完成上述预处理后,可以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分配通行时长。
步骤32,确定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由于浮动车在畅行段的行驶速度较平稳,因此预先统计出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后续可以根据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分配浮动车的通行时长。
在确定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时,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设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匀速行驶,首先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然后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若vij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中的行驶速度,N为浮动车的数目,则畅行段j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为:
其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确定浮动车在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首先判断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即判断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到达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将采集到的、浮动车到达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直接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其中,可以根据浮动车在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的地理坐标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的地理坐标,确定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 迹点之间的距离。
若浮动车并未采集到到达在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ΔTij=Tijn-Tij1
其中,vij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中的行驶速度,Lij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ΔTij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ij1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Tijn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定位出的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n为浮动车i在畅行段j定位出的GPS轨迹点的数目。
步骤33,针对各浮动车,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可以根据第二GPS轨迹点的地理坐标和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的地理坐标,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该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在为各浮动车分配通行时长时,可以按照浮动车的行驶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各GPS轨迹点,若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下一个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为上述第一GPS轨迹点,下一个GPS轨迹点为上述第二GPS轨迹点。如图6A所示,第一路链为路链L1,第二路链为路链L2,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A,下一个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B,GPS轨迹点A位于路链L1,GPS轨迹点B位于路链L2的畅行段,则GPS轨迹点A为上述第 一GPS轨迹点,GPS轨迹点B为上述第二GPS轨迹点。
此外,也可以按照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各GPS轨迹点,若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位于第二路链的畅行段,下一个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二路链相邻的第一路链,则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为上述第二GPS轨迹点,下一个GPS轨迹点为上述第一GPS轨迹点。如图6B所示,第一路链为路链L1,第二路链为路链L2,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A,下一个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B,GPS轨迹点A位于路链L2的畅行段,GPS轨迹点B位于路链L1,则GPS轨迹点A为上述第二GPS轨迹点,GPS轨迹点B为上述第一GPS轨迹点。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在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可以先判断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是否设置有信号灯或人行横道,若设置有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若没有设置有信号灯或人行横道,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此外,若浮动车采集数据的采样周期较短,也就是说相邻GPS轨迹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那么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时的分配误差就比较小,为了提高分配通行时长的效率,可以在浮动车采集数据的采样周期较长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而在浮动车采集数据的采样周期较短时,直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因此,在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可以先判断第一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设定的时间间隔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出,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比较高,则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时的分配误差就比较小,为了提高分配通行时长的效率,可以在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比较低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而在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比较高时,直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分配通行时长。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先确定各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然后根据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确定该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判断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与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是否低于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是否低于该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若判断结果均为是,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否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例如,第一路链为路链L1,第二路链为路链L2,第一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A,第二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B,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为V12,浮动车在GPS轨迹点A与GPS轨迹点B之间的行驶速度为vAB,路链L2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为v2,在确定GPS轨迹点B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判断vAB是否低于v2,以及vAB是否低于V12,若判断结果均为是,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GPS轨迹点B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否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GPS轨迹点A和GPS轨迹点B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1和路链L2。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在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先确定各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 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然后根据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确定该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判断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与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是否低于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和该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中的较大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否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例如,第一路链为路链L1,第二路链为路链L2,第一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A,第二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B,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为V12,浮动车在GPS轨迹点A与GPS轨迹点B之间的行驶速度为vAB,路链L2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为v2,在确定GPS轨迹点B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前,判断vAB是否低于Max(v2,V1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继续执行确定GPS轨迹点B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否则,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将浮动车在GPS轨迹点A和GPS轨迹点B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1和路链L2。
其中,确定各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的过程将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进行介绍。
确定出各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后,可以在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中,选取出最大的通行速度,然后将最大的通行速度与设定系数的乘积,确定为该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例如,选取出的最大的通行速度为Vmax,设定系数为1.5,则路链交点对应的额定通行速度为1.5*Vmax
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与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可以由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例如,第一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A,第二GPS轨迹点为GPS轨迹点B,浮动车在GPS轨迹 点A与GPS轨迹点B之间的行驶速度为vAB,LAB为GPS轨迹点A与GPS轨迹点B之间的距离,ΔTAB为GPS轨迹点A与GPS轨迹点B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A为GPS轨迹点A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TB为GPS轨迹点B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则:
ΔTAB=TB-TA
步骤34,根据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如图7所示,ts为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路链L1)和第二路链(路链L2)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t1为第一GPS轨迹点(GPS轨迹点A)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t2为第二GPS轨迹点(GPS轨迹点B)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l1为GPS轨迹点A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l2为GPS轨迹点B与路链L1和路链L2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v2为路链L2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确定ts
步骤35,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如图7所示,GPS轨迹点A和GPS轨迹点B之间包含路链L1中缓行段的一部分以及路链L2中畅行段中的一部分,在分配GPS轨迹点A和GPS轨迹点B之间的通行时长时,需要将GPS轨迹点A和路链交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1,将路链交点和GPS轨迹点B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路链L1,即:
ΔT1=ts-t1
ΔT2=t2-ts
其中,ΔT1为分配给路链L1的通行时长,ΔT2为分配给第二路链的通行时长。
实施例二
下面详细介绍将路链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具体过程。
针对各路链,分别按照如图8所示的流程划分畅行段和缓行段,具体的:
步骤81,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在划分索引段时,可以从路链的起始位置点开始划分,路链的最后一个索引段的长度可能小于上述预设的索引段长度。
例如,如图9所示,预先设置的索引段长度为20米,该路链长度为110米,从路链的起始位置点开始划分索引段,最后能够划分出6个索引段,前5个索引段的长度为20米,第6个索引段的长度为10米。
划分出各索引段后,可以为各索引段赋索引号,如图9所示。
步骤82,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浮动车的停车行为是指浮动车在短距离内逗留较长时间的行为,这段距离内定位出的GPS轨迹点都属于该浮动车的停车轨迹点,通过这些停车轨迹点就可以得到浮动车在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因此,在确定浮动车在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时,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束。
下面给出更为详细的确定过程。
按照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定位出的各GPS轨迹点,记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为轨迹点Pk,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轨迹点Pk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例如10米),且两个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例如60秒)的GPS轨迹点,若未查找到相应的GPS轨迹点,则可以认为当前遍历的轨迹点Pk并不是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结束位置点,因此可以按照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继续遍历下一个GPS轨迹点;若查找到相应的GPS轨迹点,则可以认为查找到的这些GPS轨迹点均为末次停车行为中的停车轨迹点,此时,可以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轨迹点Pk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将当前遍历的轨迹点Pk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结束位置点,流程结束。
按照上述过程,对所有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各浮动车在每个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和停车结束位置点。
步骤83,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若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为轨迹点Pi,轨迹点Pi所处的索引段为索引段Ii,则可以将索引段Ii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步骤84,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在路链的各索引段中,首先查找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以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点位置点,作为划分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点。
步骤85,将该路链的起始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 该路链的缓行段。
如图10A所示,路链L1中包含6个索引段,其中,第1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0,第2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0,第3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0,第4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1,第5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6,第6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为5,由上可见,第5个索引段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因此第5个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Pm即为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如图10B所示,路链L1中的畅行段包含第1~4个索引段,缓行段包含第5~6个索引段。
下面介绍确定浮动车在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的过程。
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是指浮动车在第一路链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结束位置点到第二路链的第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首先,在第一路链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结束位置点之后、且所处路链与该停车结束位置点所处路链相邻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距离该停车结束位置点最近的GPS轨迹点,根据查找到的GPS轨迹点与该停车结束位置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对应的时间间隔,确定浮动车在该停车结束位置点与查找到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行驶速度,将确定出的行驶速度确认为浮动车在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
按照上述过程,对所有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每个路链交点对应的通行速度列表,通行速度列表中包含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交点处的通行速度。
实施例三
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通行时长分配装置,其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
畅行段划分单元111,用于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 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速度确定单元112,用于确定畅行段划分单元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距离确定单元113,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时间点确定单元114,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距离确定单元113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通行时长分配单元115,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时间点确定单元114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优选的,所述畅行段划分单元111具体包括:
索引段划分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索引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分界位置点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畅行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该路链的起始 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缓行段。
优选的,所述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
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
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束。
优选的,所述速度确定单元112具体包括:
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第二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该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该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采集到的所述瞬时行驶速度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 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确定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具体包括:
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将该路链的起始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缓行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具体包括: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
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
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具体包括:
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具体包括: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该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该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采集到的所述瞬时行驶速度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其中,ts为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t2为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l2为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v2为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ΔT1=ts-t1
ΔT2=t2-ts
其中,ΔT1为分配给第一路链的通行时长;
ts为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t1为第一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ΔT2为分配给第二路链的通行时长;
t2为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
8.一种通行时长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畅行段划分单元,用于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将各路链分别划分为畅行段和缓行段;
速度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畅行段划分单元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距离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若该浮动车定位出的第一GPS轨迹点位于第一路链,依次定位出的第二GPS轨迹点位于与第一路链相邻的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则确定所述第二GPS轨迹点与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之间的距离;
时间点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距离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距离、第二路链的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以及所述第二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确定该浮动车到达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的路链交点时的时间点;
通行时长分配单元,用于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时间点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时间点,将该浮动车在第一GPS轨迹点和第二GPS轨迹点之间的通行时长分配给第一路链和第二路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畅行段划分单元具体包括:
索引段划分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按照预设的索引段长度,将该路链划分为若干个索引段;
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定位出的GPS轨迹点,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
索引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所处的索引段,确认为该末次停车行为对应的索引段;
分界位置点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在该路链的各索引段中,将对应的末次停车行为的数目最多的索引段的起始位置点,确认为该路链中畅行段和缓行段的分界位置点;
畅行段确认子单元,用于针对各路链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将该路链的起始位置点与所述分界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畅行段,以及将所述分界位置点与该路链的末端位置点之间的路段确认为该路链的缓行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起始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按照该浮动车的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依次遍历该浮动车定位出的、位于该路链中的各GPS轨迹点;
在位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后的各GPS轨迹点中,查找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且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与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时间间隔阈值的GPS轨迹点;
在查找到的各GPS轨迹点中,将距离当前遍历的GPS轨迹点最远的GPS轨迹点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路链中的末次停车行为的停车起始位置点,流程结束。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分别确定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第二速度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出的各畅行段分别执行下述操作:根据各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确定该畅行段对应的平均行驶速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度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浮动车,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该浮动车是否采集到到达在该畅行段中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时的瞬时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采集到的所述瞬时行驶速度确认为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定位出的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之间的距离、首个GPS轨迹点和最后一个GPS轨迹点分别对应的GPS采集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该浮动车在该畅行段中的行驶速度。
CN201410112816.3A 2014-03-25 2014-03-25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952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816.3A CN104952243B (zh) 2014-03-25 2014-03-25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816.3A CN104952243B (zh) 2014-03-25 2014-03-25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2243A CN104952243A (zh) 2015-09-30
CN104952243B true CN104952243B (zh) 2019-05-07

Family

ID=5416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2816.3A Active CN104952243B (zh) 2014-03-25 2014-03-25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2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296B (zh) * 2016-10-12 2019-01-0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稀疏轨迹点数据的细粒度旅行时间分配方法
CN110736462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条规划路线比较方法及装置
CN111986487B (zh) * 2020-09-11 2022-02-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路况信息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2346095A (zh) * 2020-10-29 2021-02-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用户处于快速移动状态的方法及装置、智能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466A (zh) * 2009-09-25 2010-03-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信号控制下的浮动车信息处理方法
CN101794513B (zh) * 2009-12-30 2012-01-04 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浮动车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845794B2 (ja) * 2011-10-11 2016-0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軌跡補間装置、移動軌跡補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92446B (zh) * 2012-03-13 2014-11-26 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浮动车定位数据计算城际道路旅行时间的方法
CN103226892B (zh) * 2013-04-08 2016-02-03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优化型的道路拥塞状态发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2243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3428B (zh) 路况信息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3914988B (zh) 一种交通路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53842B (zh) 导航路径的规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21202B (zh) 一种地图匹配方法及设备
CN108053661B (zh) 一种交通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83256B (zh) 行进车队的地图匹配方法
CN104952243B (zh) 通行时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389080A (zh) 一种车辆路径导航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23321A (zh) 一种车辆导航实时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08603763A (zh) 行驶计划生成装置、行驶计划生成方法和行驶计划生成程序
CN104616520A (zh) 一种导航轨迹动态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2446B (zh) 利用浮动车定位数据计算城际道路旅行时间的方法
CN103258440B (zh) 一种基于道路属性和实时路况的行车轨迹还原算法
JP2018087764A (ja) 誘導経路設定装置および誘導経路設定方法
CN104574945B (zh) 快速公交车辆在停站时间变化时的指挥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06781466A (zh) 一种车辆停靠点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575059A (zh) 一种能引导brt按照时刻表精准运行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71967A (zh) 一种交通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903468A (zh) 道路拥堵时间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5636850A (zh) 移动支持设备、移动支持方法和驱动支持系统
CN104648443B (zh) 一种停站时间变化时能精确到秒的地铁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340190A (zh) 用于确定红绿灯配时方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24377A (zh)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驾驶车辆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0423657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23431B (zh) 一种确定交通限行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4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508, floor 5, building 4, No. 699, Wangsha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baba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8, No., Changshe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China. 1-5

Patentee before: AUTONAVI SOFTWA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