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7940A - 变形钢筋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形钢筋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47940A CN104947940A CN201410371221.XA CN201410371221A CN104947940A CN 104947940 A CN104947940 A CN 104947940A CN 201410371221 A CN201410371221 A CN 201410371221A CN 104947940 A CN104947940 A CN 1049479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tched bars
- hole
- press member
- fixed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变形钢筋和变形钢筋端部对准,而坚固地连接并接合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壳,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和固定孔;一对弧形施压部件,插入所述外壳内,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并在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弧形垫子,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内侧面;一对弧形分隔部件,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并在外侧面突出形成有多个突起;及固定部件,通过所述固定孔以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接触,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及分隔部件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接合而固定有变形钢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变形钢筋和变形钢筋端部对准,用于更坚固地连接接合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变形钢筋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建筑,在钢筋的表面形成突起而很好地粘结混凝土。一种变形钢筋表面带肋或条等突起的棒钢,为符合KSD3504规定的变形钢筋或与此同等品质和形状的钢筋,粘结强度比其它圆形钢筋高2倍以上。
当前,在钢筋混凝土建筑过程中,为了连接既定长度的变形钢筋,对变形钢筋层叠之后,使用了用绳子(Wire)捆绑接合(Joint)连接方式,压接变形钢筋的端部,即焊接等连接的压接连接方式,及使用螺纹套筒(Coupler)而连接变形钢筋接合的方式。该连接方式分为平板(Slab)或梁等水平连接方式和墙壁或柱子等垂直连接方式。水平连接方式,与钢筋的粗细无关地最常用的接合连接方式,除该发电厂或堤坝或桥梁等大规模土木工程的基础工程和承台工程等之外,因一般使用直径22mm以下的钢筋,从作业时间和费用方面来说,接合连接比压点连接方式或螺纹套筒连接方式更合适。并且,使用直径25mm以上的横梁作业中,很难容易地进行外形狭小的处的压点连接或螺纹套筒连接作业。尤其,压点连接和螺纹套筒连接在水平连接方式下,将负重分散至接合连接部分,但负重集中至螺纹套筒连接部分。因此,在直径22mm以下的变形钢筋的水平连接方式下,适合接合连接。
并且,对于直径25mm以上的变形钢筋的螺纹套筒连接的垂直连接方式,螺纹套筒连接或压点连接比接合连接更适合。实际上,在建筑现场同时使用上述三种连接方式,但突出有各种问题。
首先,接合连接因作业时间最快而被使用,但必须相互层叠接合连接的连接长度(直径*60),即D25为150cm、D29大约为180cm、S32大约为195cm、D35为210cm以上,发生损耗大量材料且难以抵抗垂直振动。并且压接连接必须考虑各种外部原因,存在因加热而造成接合部位发生弹性变形,而难以抵抗垂直振动。由此,在垂直连接方式下,螺纹套筒连接方式比所述接合连接或压接连接更合适。
但,螺纹套筒连接在实际作业现场的必要条件,即作业场周边环境下,变形钢筋,例如D25*8ra1号的重量大约为30~40Kg进行垂直竖立,而从地面提起2m左右,在半空中且必须在准确的垂直线上进行连接,但为螺纹式螺纹套筒时,螺纹并非为准确的垂直线上时,无法连接,由此,准确的垂直连接存在如下缺点,根据作业者的作业态度或熟练程度,而难以垂直连接,且由此延长作业时间。
因此,接合连接在布置变形钢筋时,连接最快且连接加工费最小化,但发生变形钢筋越粗连接长度越长而需要大量材料的浪费问题。并且,压接连接减少钢筋的浪费且使加工费用或物流费用最小化,但产生压接专家和压接工程的费用,压接时,需要大量时间,并因加热钢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需要螺纹加工的螺纹套筒连接能够使钢筋的浪费达到最小化,但为非准确的水平或垂直线上时,不容易连接,由此需要大量作业时间,并因在连接作业之前,需要在钢筋端部进行螺纹加工,增加加工的时间、费用及物流费用,且螺纹加工发生不良时,存在需再次加工或重新订购的缺点。另外,无需螺纹加工的螺纹套筒连接能够使钢筋的浪费和加工费用或物流费用达到最小化,但不熟练者难以将钢筋准确地以水平或垂直地连接至螺纹套筒,由此,存在延长作业时间且螺纹套筒结构复杂或增加部件而使作业繁琐的问题。
由此,与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在钢筋端部形成螺纹,公开有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1-0019536号、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2-0072879号及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1199848号,简单的插入固定式,公开有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3-0046659号,由螺纹及/或楔子式等复合结构构成,公开有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4-0063505号、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265990号、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286101号及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317137号。并且,利用螺纹套筒的热套配合或形成螺纹,公开有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6-0034572号、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0443594号、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9-0105609号及韩国注册专利文献第10-0973437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1-0019536号
(专利文献0002)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2-0072879号
(专利文献0003)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1199848号
(专利文献0004)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3-0046659号
(专利文献0005)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4-0063505号
(专利文献0006)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265990号
(专利文献0007)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286101号
(专利文献0008)韩国注册实用新型文献第20-0317137号
(专利文献0009)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6-0034572号
(专利文献0010)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0443594号
(专利文献0011)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9-0105609号
(专利文献0012)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097343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所述问题而研发,其目的为通过连接变形钢筋的螺纹套筒连接方式,使浪费的钢筋消耗最小化,稳固并快速进行钢筋连接,以能够进行作业。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为通过不在钢筋端部形成螺纹的螺纹套筒连接方式,在作业现场直接适用半组装的螺纹套筒,由此,节省作业时间及施工费用,熟练者及非熟练者都可以容易地连接及组装变形钢筋。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涉及连接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壳,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形成有多个通孔和固定孔;一对弧形施压部件,插入所述外壳内,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并在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弧形垫子,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内侧面;一对弧形分隔部件,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并在外侧面突出形成有多个突起;及固定部件,通过所述固定孔以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接触,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及分隔部件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接合而固定有变形钢筋。
并且,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外壳,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和固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孔之间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一对弧形施压部件,插入所述外壳内,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弧形垫子,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内侧面;一对弧形分隔部件,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并在外侧面中央形成有突起;固定部件,通过所述固定孔以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接触;螺母形部件,在内部具有第2通孔,用于插入所述固定部件;插入部件,形成于所述螺母形部件的对侧;圆形部件,形成为环状,与所述插入部件固定接合,借助形成于所述分隔部件而通过所述通孔突出的支撑部件支撑,并固定于所述螺母形部件的两侧面,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及分隔部件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接合固定有变形钢筋。
并且,在所述外壳中央、施压部件中央及垫子中央分别贯通形成有用于观察变形钢筋的插入状态的观察孔。
并且,在所述分隔部件内侧面中央横向突出形成有限制插入变形钢筋的限位器。
并且,在所述突起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用于接合使通过外壳的通孔突出的突起固定于外壳表面的卡环。
并且,在所述施压部件内侧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内侧倾斜既定角度的倾斜面,并在倾斜面和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突出的钳口,所述分隔部件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内侧倾斜既定角度的倾斜面。
并且,在所述突起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用于接合使通过所述贯通孔而突出的突起固定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卡环。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变形钢筋端部不加工螺纹等,而能够节省加工所需的时间、费用及物流费用,因以半组装状态提供,能够节省组装零件的时间,而且,不会发生在组装时因不注意而丢失零件问题,使浪费达到最小化,熟练者或非熟练者都能容易地进行变形钢筋的坚固的连接作业,从而,节省建筑费用和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接合剖视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分离剖视图;
图3a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平面图,图3b为横向截面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接合有变形钢筋的剖视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接合有变形钢筋的纵向截面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组装过程的截面图;
图8为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接合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一侧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另一侧面图;
图11为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横向截面图;
图12为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装置(第1实施例) 2:连接装置(第2实施例)
10:外壳 11:通孔
12:固定孔 13、22、31:观察孔
20:施压部件 21:固定凹槽
23、44:突缘 24、45:倾斜面
25:钳口 30:垫子
40:分隔部件 41:突起
42:接合凹槽 43:限位器
46:卡环 50:固定部件
51:支撑部件 52:插入部件
53:开放型部件 54:第2通孔
55:圆形部件 100、101:变形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对变形钢筋连接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中,连接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1在圆筒形的外壳10内,内置有一对施压部件20和一对分隔部件40,施压部件20的内侧面接合有垫子30,并接合有固定部件50,从外部对施压部件20施加压力,而将变形钢筋固定至施压部件20之间。
在图2,外壳10为既定直径的圆筒,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11和固定孔12。通孔11分别形成于上部和下部,以大约为180度的角度相对地贯通形成于外周面。固定孔12分别形成于上部和下部,以大约为180度的角度相对地贯通形成于外周面。因此,通孔11和固定孔12以大约为90度的角度形成于外周面。并且,在外壳10的上部和下部的固定孔12之间,即中央部分,以大约为180度的角度,在外周面相对地贯通形成有椭圆形的观察孔13。
一对施压部件20为弧形,上部及下部分别突出形成有突缘23。施压部件20外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固定凹槽21。一对弧形施压部件20插入外壳10内。在施压部件20内侧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内侧倾斜既定角度的倾斜面24,倾斜面24和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突出的钳口25。并且,在施压部件20中央贯通形成有与在外壳10形成的观察孔13相同形状的观察孔22。
弧形垫子30接合于施压部件20内侧面并具有弹性。垫子30适用橡胶或合成树脂等材质。垫子30与变形钢筋100、101表面接触而作用摩擦力和压力。垫子30中央形成有与在外壳形成的观察孔13和在施压部件20形成的观察孔22相同形状的观察孔31。
一对分隔部件40为弧形,上部及下部分别突出形成有突缘23。分隔部件40插入一对施压部件20之间。
分隔部件40外侧面大约突出形成有多个突起41。突起41大约为圆筒形,贯通外壳10的通孔11而突出。突起41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42,接合有卡环46。因此,贯通外壳10的通孔11突出的突起41通过接合卡环46而使分隔部件40坚固且固定于外壳10内侧面。并且,在分隔部件40内侧面中央部横向突出形成有限制插入变形钢筋的限位器43。即,限位器43为接触被从上部插入或从下部插入的变形钢筋的端部的部分。并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外壳10中央、施压部件20中央及垫子30中央的观察孔13、22、31用于观察变形钢筋的插入状态。即,能够容易地从外部通过观察孔13、22、31确认变形钢筋是否从上部或下部插入并抵至限位器43。
固定部件50通过形成于外壳10的固定孔12借助螺丝接合,端部与施压部件20的固定凹槽21接触。固定部件50通过螺栓等通过固定孔12,在外部通过螺丝接合时,固定部件50的端部与施压部件20的固定凹槽21接触,将施压部件20推向外壳10内侧,使变形钢筋的外周面坚固地与接合于施压部件20的垫子30接触。
图3a中,在外壳10内相对地插入有一对施压部件20,在施压部件20之间相对地插入有一对分隔部件40。分别突出形成于被插入外壳10内的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的上部及下部的突缘23、44挂卡于外壳10端部,由此,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不与外壳10分离。
并且,图3b中,通过形成于外壳10的固定孔12,固定部件50通过螺丝接合至固定凹槽21内侧面,通过形成于外壳10的通孔11,而突出分隔部件40的突起41的状态下,通过卡环46进行固定。并且,垫子30接合于施压部件20内侧面。分隔部件40内侧中央突出形成有限位器43。
在图4中,外壳10内部左右侧插入有施压部件20,外壳10内部前后插入有分隔部件40。并且通过外壳10的固定孔12,通过螺丝而接合有固定部件50,通过外壳10的通孔11突出的突起41借助卡环46而被固定接合。外壳10的观察孔13和施压部件20的观察孔22,并且垫子30的观察孔31保持一致,通过观察孔13、22、31,能够确认分隔部件40的限位器43位置。
在图5中,通过组装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1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变形钢筋100、101。从上部插入的变形钢筋100被插入于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下部插入的变形钢筋101也被插入于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此时,插入外壳10内的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上部及下部内侧形成有倾斜面24、45,能将变形钢筋100、101容易地插入于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
在图6a中,在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上部插入有变形钢筋100,变形钢筋100的端部位于分隔部件40的限位器43上端面,在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下部插入有变形钢筋101,变形钢筋100的端部位于分隔部件40的限位器43下端面。
在图6b中,在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变形钢筋100、101之后,通过螺丝接合固定部件50时,固定部件50端部进入外壳10内侧,并推动施压部件20的固定凹槽21,使得接合于施压部件20内侧面的垫子30坚固地紧密接合于变形钢筋100、101外周面。
因此,在组装于外壳10内的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变形钢筋100、101之后,通过螺丝接合固定部件50时,因变形钢筋100、101被坚固地固定于施压部件20之间,熟练者或非熟练者都能容易地连接而接合上部变形钢筋100和下部变形钢筋101。
另外,在图7中,显示变形钢筋连接装置1的组装,在图7a中,在使一对施压部件20相对而紧密接合于外壳10内的状态下插入,在图7b中,将各个施压部件20紧密接合于外壳10内侧。并且,在图7c中,将分隔部件40分别插入施压部件20之间。并且,在图7d中,将固定部件50分别通过螺丝接合于外壳10的固定孔12。此时,优选地,固定部件50以能够使变形钢筋容易地插入及分离于施压部件20的接合的垫子30之间的程度而通过螺丝接合。尤其,分隔部件40使得因施压部件20通过固定部件50的螺丝接合而不过分地推至内侧。
第2实施例
所述第2实施例的结构性特征,包括:圆筒形外壳,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和固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孔之间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一对弧形施压部件,插入所述外壳内,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弧形垫子,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内侧面;一对弧形分隔部件,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且外侧面中央突出形成有突起;固定部件,通过所述固定孔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接触;螺母形部件,在内部具有第2通孔,用于插入所述固定部件;插入部件,形成于所述螺母形部件对侧;圆形部件,形成为环状,与所述插入部件固定接合,借助形成于所述分隔部件而通过所述通孔突出的支撑部件支撑,并固定于所述螺母形部件的两侧面,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及分隔部件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结合而固定有变形钢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与所述第1实施例的结构重复的说明和附图的图示。
如图8所示,连接第2实施例的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2,在圆筒形的外壳10内,内置有一对施压部件20和一对分隔部件40,在所述施压部件20的内侧面接合有垫子30,接合有从外部对施压部件20施加压力,而用于将变形钢筋固定于施压部件20之间的固定部件50与第1实施例相同,但并非在两侧形成有固定部件50,并在固定部件50的对面形成有插入部件52。并且,所述固定部件50插入至内部,具有进行螺丝接合的空间即形成有第2通孔54的螺母形部件53。
并且,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位置,在外壳10的外围贯通形成多个通孔11和固定孔12,所述通孔11和所述固定孔12之间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附图标记11、12参照图2)。
参照图8至图10时,所述突起41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42,用于接合使通过外壳10的所述贯通孔突出的突起41固定于所述外壳10表面的卡环46,与第1实施例(形成有两个突起41;参照图2)不同,本第2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在弧形分隔部件40的中间部位仅形成有一个突起41。
并且,形成有环(Ring)状圆形部件55,与所述插入部件52固定接合,借助形成于所述分隔部件40而通过所述通孔11突出的支撑部件51支撑,固定于所述螺母形部件53的两侧面,环绕所述外壳10。
所述圆形部件55为中空型的圆形管部件,所述插入部件52和所述螺母形部件53焊接接合于所述圆形部件55。优选地,所述圆形部件55具有一点弹力。
如附图所示,所述圆形部件55为借助分别以180°间距形成的两侧的支撑部件51支撑的形状。
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对第2实施例的运行关系进行说明。
参照图11,与第1实施例相同,外壳10内相对地插入有一对施压部件20,施压部件20之间相对地插入有一对分隔部件40。突出形成于在外壳10内插入的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的上部及下部的各个突缘23、44(参照图8)挂卡于外壳10的端部,由此,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不从外壳10分离。
并且,通过形成于外壳10的固定孔12,将固定部件50通过螺母形部件53接合时,使得通过螺丝接合至固定凹槽21内侧面,垫子30接合于施压部件20的内侧面,在分隔部件40内侧中央突出形成有限制插入变形钢筋100、101的限位器43。
在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上部插入有变形钢筋100,变形钢筋100的端部位于分隔部件40的限位器43上端面,在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下部插入有另外的变形钢筋101,变形钢筋100的端部位于分隔部件40的限位器43下端面。
如图11所示,分别插入变形钢筋100、101,并通过螺丝接合在外壳10的一侧形成的固定部件50时,固定部件50的端部通过螺母形部件53的第2通孔54插入至外壳10的内侧,仍通过固定孔12,推动施压部件20的固定凹槽21,使得接合于施压部件20内侧面的垫子30坚固地紧密接合于变形钢筋100、101的外周面。
此时,与所述圆形部件55焊接接合而形成于对侧的插入部件52也因所述固定部件50的螺丝接合,而与圆形部件55焊接而形成的螺母形部件53发生移动,并因发生引力,插入部件52仍通过固定孔12插入,推动固定凹槽21,因推动邻接的施压部件20,使得内侧面的垫子30坚固地紧密接合于变形钢筋100、101的外周面,从而,由两侧支撑变形钢筋100、101。
因此,与所述圆形部件55和焊接接合的插入部件52因螺丝部件50的接合作用,与外壳10内部的施压部件20和垫子30接触,而推动钢筋100、101,由此,能够实现相互坚固地紧密接合于内部的钢筋100、101。
最后,与必须分别接合在外壳10的两侧形成的固定部件50的所述第1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不同,在本第2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中,只通过将固定部件50接合至焊接形成于圆形部件55的螺母形部件53内部的动作,也能容易地接合变形钢筋100、101,从而,具有节省作业时间和减少人工成本,而提高作业生产力的优秀效果。
因此,在组装于外壳10内的施压部件20和分隔部件40之间,从上部及下部插入变形钢筋100、101之后,通过借助螺丝接合固定部件50的接合的简单动作,使变形钢筋100、101坚固地固定于施压部件20之间,从而,能够容易地连接接合上部变形钢筋100和下部变形钢筋101。
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1的组装为图7中的(a)(b)(c)(d)的顺序,图7的(d)中外壳10的两侧形成有固定部件50,但除只第2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在相同位置的一侧形成有固定部件50和螺母形部件53,另一侧形成有插入部件52的情况之外都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1、2具有如下优点:连接已为半组装的连接装置,使容易地插入及固定于接合的变形钢筋之间,从而,谋求作业的便利性和变形钢筋之间的坚固的接合,缩短用于变形钢筋的连接的作业时间。
如上说明所示,对本发明的两种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及说明,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的发明的思想及领域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了解各种改善及变化。
Claims (7)
1.一种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作为一种连接变形钢筋(100、101)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圆筒形外壳(10),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11)和固定孔(12);
一对弧形施压部件(20),插入于所述外壳(10)内,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23),并在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21);
弧形垫子(30),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20)内侧面;
一对弧形分隔部件(40),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20)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44),并在外侧面突出形成有多个突起(41);及
固定部件(50),通过所述固定孔(12)以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21)接触,
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20)及分隔部件(40)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接合而固定有变形钢筋(100、101)。
2.一种变形钢筋的连接装置,作为一种连接变形钢筋(100、101)的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圆筒形外壳(10),形成为既定直径,在外围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11)和固定孔(12),所述通孔(11)和所述固定孔(12)之间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一对弧形施压部件(20),插入所述外壳(10)内,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23),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固定凹槽(21);
弧形垫子(30),具有弹性,接合于所述施压部件(20)内侧面;
一对弧形分隔部件(40),插入所述一对施压部件(20)之间,上部及下部形成有突缘(44),且外侧面中央突出形成有突起(41);
固定部件(50),通过所述固定孔(12)以螺丝接合,端部与所述固定凹槽(21)接触;
螺母形部件(53),在内部具有第2通孔(54),用于插入所述固定部件(50);
插入部件(52),形成于所述螺母形部件(53)对侧;
圆形部件(55),形成为环状,与所述插入部件(52)固定接合,借助形成于所述分隔部件(40)而通过所述通孔(11)突出的支撑部件(51)支撑,并固定于所述螺母形部件(53)的两侧面,
其中,在所述一对施压部件(20)及分隔部件(40)之间,分别从上部及下部插入结合而固定有变形钢筋(10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10)中央、施压部件(20)中央及垫子(30)中央分别贯通形成有用于观察变形钢筋(100、101)的插入状态的观察孔(13、2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部件(40)内侧面中央横向突出形成有用于限制插入变形钢筋的(100、101)限位器(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41)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42),用于接合使通过外壳(10)的通孔(11)突出的突起(41)固定于外壳(10)表面的卡环(4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施压部件(20)内侧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内侧倾斜既定角度的倾斜面(24),并在倾斜面(24)和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突出的钳口(25),所述分隔部件(40)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内侧倾斜既定角度的倾斜面(4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41)外缘形成有接合凹槽(42),用于接合使通过所述贯通孔突出的突起(41)固定于所述外壳(10)表面的卡环(4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34158 | 2014-03-24 | ||
KR1020140034158A KR20140136373A (ko) | 2013-05-20 | 2014-03-24 | 이형 철근 이음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7940A true CN104947940A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9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1221.XA Pending CN104947940A (zh) | 2014-03-24 | 2014-07-30 | 变形钢筋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47940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52063A (zh) * | 2016-06-28 | 2016-09-21 | 青岛森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对中装置 |
CN106836655A (zh) * | 2017-03-14 | 2017-06-13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单环自锁式钢筋连接装置 |
CN106930430A (zh) * | 2017-05-03 | 2017-07-07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露筋槽观察孔的墙体结构 |
CN107604899A (zh) * | 2017-09-05 | 2018-01-19 | 方菱桥隧模架(福州)有限公司 | 钢筋笼安装导向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110480505A (zh) * | 2019-09-05 | 2019-11-22 | 青岛盛福精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砂光机的机架结构以及卡扣预紧紧固联接结构 |
-
2014
- 2014-07-30 CN CN201410371221.XA patent/CN10494794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52063A (zh) * | 2016-06-28 | 2016-09-21 | 青岛森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对中装置 |
CN106836655A (zh) * | 2017-03-14 | 2017-06-13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单环自锁式钢筋连接装置 |
CN106930430A (zh) * | 2017-05-03 | 2017-07-07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露筋槽观察孔的墙体结构 |
CN106930430B (zh) * | 2017-05-03 | 2023-12-08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露筋槽观察孔的墙体结构 |
CN107604899A (zh) * | 2017-09-05 | 2018-01-19 | 方菱桥隧模架(福州)有限公司 | 钢筋笼安装导向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110480505A (zh) * | 2019-09-05 | 2019-11-22 | 青岛盛福精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砂光机的机架结构以及卡扣预紧紧固联接结构 |
CN110480505B (zh) * | 2019-09-05 | 2024-04-30 | 青岛盛福精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砂光机的机架结构以及卡扣预紧紧固联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47940A (zh) | 变形钢筋连接装置 | |
US10808393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 plurality of beams connected in series | |
RU2643387C2 (ru) | Модуль многократ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й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ой части стены сооружения, поддающейся неоднократной разборке | |
JP4926255B2 (ja) |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連結固定構造 | |
KR101439488B1 (ko) | 슬래브 성형용 탈형 데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 |
KR101396229B1 (ko) | 스페이스 프레임의 연결장치 | |
KR20170021267A (ko) | 파일커플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일 체결방법 | |
KR101895661B1 (ko) | 철근 원터치 커플러 | |
KR101611763B1 (ko) | 토보드 연결구 | |
KR101858024B1 (ko) | 철근이음장치 | |
CN110158829B (zh) |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 |
KR101773434B1 (ko) | 콘크리트 파일과 강관 파일 결합용 이음장치 | |
KR101375346B1 (ko) | 철근 커플링용 철근 서포트 지그 | |
KR102221614B1 (ko) | 철근 연결용 원터치 커플러 | |
KR20190004575A (ko) | 매직 철근 커플링 및 매직 철근 커플링 결합방법 | |
JP2008190175A (ja) |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梁部材同士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 |
KR101677423B1 (ko) | 빔 연결 고정 장치 | |
KR102135481B1 (ko) | 철근 연결용 커플러 | |
KR101597895B1 (ko) | 흙막이 벽체 지지용 버팀보의 연결구조 및 그 연결방법 | |
KR101994467B1 (ko) |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연결장치 | |
KR101877907B1 (ko) | 다축 연결용 조인트 | |
JP6057516B2 (ja) | 柱部材連結構造及び接合部材 | |
JP6024983B2 (ja) | 柱同士の接合構造及び柱同士の接合方法 | |
KR101992938B1 (ko) | 봉 형태 부재 연결장치 | |
JP6204540B1 (ja) | 端太材および型枠構造体並びに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