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576A - 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576A
CN104943576A CN201510134281.4A CN201510134281A CN104943576A CN 104943576 A CN104943576 A CN 104943576A CN 201510134281 A CN201510134281 A CN 201510134281A CN 104943576 A CN104943576 A CN 10494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hild
main body
child seat
safety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42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576B (zh
Inventor
藤田森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18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characterised by guiding means for children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10)。该儿童座椅(10)配置在配备有安全带(7)的车辆的座椅(5)上。儿童座椅具有儿童座椅主体(20),该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基座(70),其配置在车辆的座椅上;座椅主体部(30),其设置在基座上。在基座和座椅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朝前方和两侧方开口的间隙(22)。基座在间隙内具有引导安全带的引导面(71)。

Description

儿童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配备有安全带的车辆的座椅上的儿童座椅,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在使用安全带的车辆上且十分小型的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配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以保证孩子(婴儿、幼儿及儿童等少年)安全乘车。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69702A公开所示,许多儿童座椅在适用于月龄较小的孩子时,于就坐的孩子(脸部)朝向车辆后方的“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上。作为能够在朝后状态下设置的儿童座椅,有如下一种儿童座椅,即,在座椅主体部的椅座部下方形成有锁扣能够穿过的较大的通孔。通过将车辆用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这两者穿过该通孔,从而使该儿童座椅能够固定在车辆的座椅上。作为能够在朝后状态下设置的儿童座椅,还有如下一种儿童座椅,即,该儿童座椅通过肩带穿过座椅主体部的椅背部后方、腰带穿过椅座部上方的方式,固定在车辆的座椅上。
但是,如果在座椅主体部的椅座部下方形成锁扣能够穿过的通孔的话,则会使椅座面的位置变高,导致儿童座椅大型化。另外,当腰带穿过椅座部上方时,需要防止就坐的孩子与安全带接触。因此,安全带的腰带被配置在座椅主体部和用于罩住座椅主体部的罩部件之间。但是,在拆装儿童座椅时,每次都要进行罩部件的拆卸以及安装的话很麻烦。另外,即使观察安装有罩部件的儿童座椅,即正常状态下的儿童座椅,也很难凭直觉掌握将该儿童座椅安装在车辆上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在使用安全带的车辆上且十分小型的儿童座椅。
本发明的儿童座椅配置在配备有安全带的车辆的座椅上,
所述儿童座椅具有儿童座椅主体,所述儿童座椅主体具有:基座,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座椅上;座椅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座椅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朝前方和两侧方开口的间隙,
所述基座在所述间隙内具有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引导面。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基座和所述座椅主体部在所述间隙的后方相互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引导面朝前上方倾斜。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基座具有向后方延伸出来的引导突出部,在所述引导突出部和所述引导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安全带的路径。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位于所述引导突出部和所述引导面之间的空间朝后方开口。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引导突出部相对于引导面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偏移配置。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引导突出部和所述座椅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引导面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2个,所述座椅主体部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2个引导面之间,并且朝所述基座向所述间隙内突出。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引导面的前方。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引导面或者所述引导面的延长面相交。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儿童座椅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儿童座椅主体上的孩子用安全带,所述座椅主体部形成用于收装所述孩子用安全带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通过形成所述凹部,而形成朝所述基座向所述间隙内突出的所述凸出部。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座椅主体部具有:椅座部,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椅背部,其位于所述椅座部的后方;侧部,其分别位于所述椅座部和所述椅背部的两侧方,所述侧部具有保持所述安全带的挂钩部件,在所述侧部形成有用于将挂在所述挂钩部件上的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侧部具有折回部件和多个肋部件,其中,所述折回部件具有:基端部,其由所述椅背部向前方延伸出来;顶端部,其由所述基端部向后方折回,所述多个肋部件设置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用于将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形成于所述折回部件内的位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的所述多个肋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侧部具有折回部件和多个肋部件,其中,所述折回部件具有:基端部,其由所述椅座部向上方延伸出来;顶端部,其由所述基端部向下方折回,所述多个肋部件设置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用于将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形成于所述折回部件内的位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的所述多个肋部件上。
采用本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儿童座椅的大型化,还能够容易地将儿童座椅安装在车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也是表示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由后上方观察儿童座椅时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第1朝前状态下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2朝前状态下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孩子用安全带被拆下来的状态下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由后方观察儿童座椅的下方部分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由前方观察儿童座椅的下方部分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儿童座椅的收装凹部的侧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儿童座椅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安全带引导部件的图。
图14是表示儿童座椅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儿童座椅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儿童座椅的前方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锁止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锁止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锁止装置被拆下来的状态下的儿童座椅的局部立体图。
图20是表示锁止装置被拆下来的状态下的儿童座椅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示的儿童座椅10配置在车辆上,例如配置在汽车的座椅5上使用。儿童座椅10用于使孩子(婴儿、幼儿及儿童等少年)舒适且安全地乘坐具有为大人而设计的座椅(车辆座椅)5和安全带7的车辆。此处所说明的儿童座椅10能够以“朝后状态”、“第1朝前状态”及“第2朝前状态”这三种状态,安装在座椅5上。如图3~图5所示,在“朝后状态”下,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孩子朝向(面向)车辆后方。如图6所示,“第1朝前状态”是指如下状态,即,安全带7在座椅部40的后方穿过儿童座椅10,使该儿童座椅10固定在座椅5上,坐在座椅部40上的孩子朝向前方,被孩子用安全带90保持住(固定住)。如图7所示,“第2朝前状态”是指如下状态,即,将孩子用安全带90从儿童座椅主体20上拆下来,由安全带7将坐在儿童座椅10和座椅部40上的朝向前方的孩子保持(固定)在座椅5上。
另外,此处,安全带7为三点式安全带,其具有:肩带7a,其从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肩部向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腰部延伸;腰带7b,其从一侧的腰部向另一侧的腰部延伸。该安全带7由一根带状部件构成,且插入锁舌8a中。锁舌8a通过使该一根带状部件弯曲,从而将安全带7分为肩带7a和腰带7b。另外,在座椅5的另一侧还设置有锁扣8b。通过将锁舌8a卡止在锁扣8b中(锁舌与锁扣这二者锁合),从而使坐在座椅5上的人的身体被安全带7固定在该座椅5上。
在本说明书中,针对儿童座椅10及其结构要素所使用的“前”、“后”、“右”、“左”、“横向”、“上”以及“下”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示时,分别指以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孩子为基准而设定的“前”、“后”、“右”、“左”、“横向”、“上”以及“下”。儿童座椅10及其结构要素的“宽度方向”为连接“左”和“右”的方向,即,“横向方向”。儿童座椅10及其结构要素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还有,儿童座椅10及其结构要素的“前后方向”为连接“前”和“后”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其与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者“行驶方向”一致。
如附图所示,儿童座椅10具有:儿童座椅主体20,其包括座椅部40,孩子坐在座椅部40上或者被安放在该座椅部40中;孩子用安全带90,其安装在儿童座椅主体20上;罩部件99,其安装在儿童座椅主体20的座椅部40上且能够从该座椅部40上拆下来。其中,罩部件99由布质材料等形成,具有适当的弹性。罩部件99仅在图1和图8中有所表示,在其他附图中则被省略。另外,孩子用安全带90仅在图1、图2、图14~图16中有所表示。
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基座70,其配置在车辆的座椅5上;座椅主体部30,其固定在基座70上;锁止部件80及盖部件89,这二者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其中,座椅主体部30具有座椅部40和一对加强臂部65,其中,该一对加强臂部65在宽度方向上相离(隔开间隔)配置。另外,儿童座椅主体20还具有:带部件110,其具有安装部110a,该安装部件110a安装在基座70或者座椅主体部30上;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其保持在带部件110上。如图7所示,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在第2朝前状态下引导安全带7的肩带7a。下面,对儿童座椅主体2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之后,在对与孩子用安全带90相关的儿童座椅主体2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同时,对孩子用安全带90进行说明。另外,如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0的整体结构为,以穿过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面(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为中心大致对称。
[儿童座椅主体20]
(基座70)
首先对基座70进行说明。基座70是用于从下方支承座椅主体部30的部位。基座70具有前表面70a、与前表面70a连接的第1下表面70b、位于第1下表面70b的后方的第2下表面70c。第2下表面70c相对于第1下表面70b倾斜。具体来说,第2下表面70c向后上方倾斜。在从侧面观察儿童座椅10时,第2下表面70c和前表面70a大致相互垂直。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1朝前状态和第2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第1下表面70b与座椅5的椅座面接触。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第2下表面70c主要与座椅5的椅座面接触,并且前表面70a与座椅5的椅背抵接。因此,支承在基座70上的座椅主体部30相对于座椅5的倾斜角度在第1朝前状态及第2朝前状态与朝后状态之间变化。具体来说,座椅主体部30所具有的座椅部40的椅背部50在朝后状态下的倾斜程度(倾倒程度)大于在第1朝前状态和第2朝前状态下的倾斜程度。如图10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形成有相离的一对前表面70a。
另外,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在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形成有安全带7能够穿过的间隙22。并且,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用于收装小物件的收装凹部25。该收装凹部25主要由基座70形成,位于座椅主体部30和该基座70之间。下面,在对座椅主体部30进行说明之后,会对与间隙22和收装凹部25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座椅主体部30]
接下来,对座椅主体部3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座椅主体部30具有座椅部40和加强臂部65。首先,对其中的座椅部40进行说明。
[座椅部40]
如上所述,孩子坐在座椅主体部30的座椅部40上或者被安放在该座椅部40中。座椅部40具有椅座部45、椅背部50以及分别位于该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两侧方的侧部55。椅座部45由下方与孩子的臀部相对。椅背部50由后方与孩子的背部相对。如图1、图2、图7、图14及图15所示,在椅背部50上形成有孩子用安全带90能够穿过的孩子用安全带用孔51。在图示的例子中,孩子用安全带用孔51在上下方向上相离形成有三对。另外,在孩子用安全带用孔51的上方位置形成有比孩子用安全带用孔51大的引导部件用插孔54。引导部件用插孔54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一对,安全带引导部件100能够穿过该引导部件用插孔54。另外,各侧部55具有呈夹子形的夹形部件60。如图7所示,夹形部件60在第2朝前状态下,和安全带引导部件100一起沿规定的路径对安全带7的肩带7a进行引导。还有,各侧部55具有呈钩状的挂钩部件59。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挂钩部件59作为沿规定的路径引导安全带7的引导部件发挥作用。
各侧部55位于孩子的两侧。如图4~图7所示,在各侧部55上形成有切口56a。该切口56a位于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连接位置附近。如图7所示,在第2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切口56a用于沿规定的路径引导安全带7。如图7所示,当儿童座椅10在第2朝前状态下安装在车辆的座椅5上时,由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侧)延伸出来的安全带7的肩带7a被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切口56a支承。腰带7b被两侧的两个切口56a支承。并且,在该状态下,锁舌8a被插入锁扣8b中。在图7所示的第2朝前状态下,利用安全带7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座椅5上,同时,利用车辆的安全带7将孩子固定在儿童座椅10上。即,在第2朝前状态下,不使用安装在儿童座椅主体20上的孩子用安全带90(参照图7)。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侧部55上形成有用于将挂在挂钩部件59上的安全带7引导至间隙22的路径。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在侧部55的位于椅背部50侧方的部分,具有折回部件57和多个肋部件58,其中,折回部件57具有基端部57a和顶端部57b,该基端部57a由椅背部5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向前方延伸出来,该顶端部57b由基端部57a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然后向后方折回;多个肋部件58设置在基端部57a和顶端部57b之间。另外,如图10所示,在侧部55的位于椅座部45的侧方的部分,具有折回部件57和多个肋部件58,其中,折回部件57具有基端部57a和顶端部57b,该基端部57a由椅座部45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出来,该顶端部57b由基端部57a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然后向下方折回;多个肋部件58设置在基端部57a和顶端部57b之间。并且,用于将安全带7引导至间隙22的路径形成于折回部件57内的位于基端部57a和顶端部57b之间的多个肋部件58上。
[加强臂部65]
接下来,对加强臂部65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一对加强臂部65设置在座椅部40的后方。一对加强臂部65呈左右对称的结构。各加强臂部6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各加强臂部65的上端部65a与座椅部40的椅背部50的内表面连接,而且各加强臂部65的下端部65b也与座椅部40的椅背部50的内表面连接。加强臂部65的位于上端部65a和下端部65b之间的部位与座椅部40相离设置。即,在各加强臂部65和座椅部40之间形成有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该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6所示,在第1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安全带7在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内穿过。各加强臂部65在其下方部分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部66。前方突出部66在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的下方划分出安全带引导用间隙61a。
[锁止装置80]
在如上述那样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座椅主体部30后方的各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的上端部分,分别设置有锁止装置80。如图19所示,各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的用于划分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的上端部分的三方架32上。下面,在说明座椅主体部30的三方架32的同时,对锁止装置80进行说明。另外,一对锁止装置80和一对三方架32分别呈对称结构。
锁止装置80具有细长的切口80a,该80a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较长的长度。该切口80a朝该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开口。安装在车辆上的安全带7能够通过该开口部插入切口80a内。如图18所示,锁止装置80具有摆动片82。摆动片82能够以与切口80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线sd为中心,相对于锁止装置80摆动。摆动片82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例如,扭簧)施加朝向规定的摆动方向的力。摆动片82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把持(保持)住穿过切口80a的安全带7。即,锁止装置80能够把持住在切口80a内穿过的安全带7。如图6所示,在第1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使用锁止装置80。另外,在图18以外的附图中,摆动片82的图示被省略。
如图17和图18所示,锁止装置80具有:装置主体部81,其形成有切口80a;凸缘部84,其从装置主体部81延伸出来。凸缘部84配置为,不封住切口80a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开口。具体来说,凸缘部84由装置主体部81向切口80a不开口的三个方向延伸出来。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座椅部40和加强臂部65之间形成有三方架32。由三方架32从三个方向包围而形成槽33。因此,该槽33朝一个方向开口。具体来说,槽33形成位于座椅部40和加强臂部65之间的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的上端部分。三方架32具有:前方支架部32a,其划分槽33的前方位置;后方支架部32b,其划分槽33的后方位置;上方支架部32c,其划分槽33的上方位置。因此,槽33朝下方开口。该槽33形成为没有底部的槽,其在宽度方向上贯通。通过对比图20和图3可得知,锁止装置80配置为,装置主体部81位于槽33内。并且,切口80a沿槽33延伸,朝安全带穿过用间隙61的内侧向下方开口。
锁止装置80还具有爪片85和突片86,三方架32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夹持在爪片85和凸缘部84之间,突片86设置在装置主体部81或者凸缘部84上。在本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爪片85具有:基端延伸部85a,其沿宽度方向从凸缘部84的下端部延伸出来;顶端爪部85b,其从基端延伸部85a向上方延伸出来。该爪片85与三方架32中的后方支架部32b相卡合。
另外,突片86在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状态下,沿与槽33平行的方向延伸。该突片86插入设置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保持孔39内。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保持孔39形成于加强臂部65的上端部65a,或者形成于加强臂部65和座椅主体部30的连接部。突片86设置在凸缘部84的位于切口80a上方的部分上。更具体来说,突片86从装置主体部81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出来。
通过装置主体部81在槽33内朝上方移动,能够使具有上述结构的锁止装置80相对于三方架32配置在规定位置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并且,在锁止装置80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状态下,利用由前方侧向后方侧穿过座椅部40的侧部55的紧固部件和由后方侧向前方侧穿过加强臂部65的紧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优选在锁止装置80和座椅主体部30的与该锁止装置80相对的部分的一侧设置有保持凸出部,而在另一侧形成有保持该保持凸出部的保持凹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座椅部40上形成有保持凸出部53,在锁止装置80的凸缘部84上形成有保持凹部84a。通过保持凸出部53和保持凹部84a的卡合,能够准确地相对于座椅主体部30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另外,保持凸出部53的突出方向与槽33的长度方向相交,具体来说为垂直。因此,通过保持凸出部53和保持凹部54a的卡合,能够在利用紧固部件对锁止装置80进行固定之前,相对于座椅主体部30将锁止装置80暂时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因此,能够非常容易地利用紧固部件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
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座椅主体部30上设置有三方架32,由该三方架32形成槽33,该槽33用于将锁止装置80的装置主体部81安装在其内部。并且,锁止装置80具有爪片85,三方架32在宽度方向上被夹持在爪片85和凸缘部84之间。通过利用爪片85和凸缘部84,能够容易地沿宽度方向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在座椅主体部30上设置有三方架32,由该三方架32形成槽33,该槽33用于将锁止装置80的装置主体部81安装在其内部。并且,锁止装置80具有设置在装置主体部81或者凸缘部84上的突片86。在锁止装置80被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状态下,该突片86沿与槽33平行的方向由装置主体部81或者凸缘部84突出出来,插入形成于座椅主体部30上的保持孔39内。利用突片86和保持孔39,能够容易地沿宽度方向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
还有,利用由前方侧向后方侧穿过座椅部40的紧固部件和由后方侧向前方侧穿过加强臂部65的紧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紧固部件87(参照图7),能够将锁止装置80稳定地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例如,不需要使用沿宽度方向穿过锁止装置80的凸缘部84的紧固部件。此时,能够防止因紧固部件87的设置而破坏容易被看到的锁止装置80的凸缘部84的设计。
但是,在此处所说明的儿童座椅10中,作为用于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紧固部件,不排除使用沿宽度方向穿过锁止装置80的凸缘部84的紧固部件。即,可以使用沿宽度方向穿过锁止装置80的紧固部件,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还有,也可以使用如下紧固部件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该紧固部件沿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例如沿与锁止装置80的切口80a平行的方向(例如,由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
另外,通过利用爪片85和凸缘部84与三方架32的卡合,或者突片86与保持孔39的卡合,能够减少紧固部件87的数量。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利用爪片85和凸缘部84与三方架32的卡合,还能够利用突片86与保持孔39的卡合,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紧固部件87的数量,更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装置80可以具有多个相离配置的爪片85。采用该结构例时,通过多个爪片85的各个爪片85与三方架32的卡合,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座椅部40的椅背部50上形成有紧固部件用孔52。并且,如图18所示,在锁止装置80的装置主体部81上形成有紧固部件用孔80b,该紧固部件用孔80b与该紧固部件用孔52相对。并且,例如由螺钉构成的紧固部件87穿过紧固部件用孔52,进入紧固部件用孔80b内。即,紧固部件87由前方侧向后方侧穿过座椅部40的椅背部50,与紧固部件80的位于切口80a前方的部分相卡合。另外,由图19可知,锁止装置80的爪片85设置在锁止装置80的位于装置主体部81后方的部分上。换言之,爪片85和凸缘部84与三方架32的后方支架部32b相卡合,而且紧固部件87使锁止装置80固定在三方架32的前方支架部32a上。
即,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紧固部件87能够将锁止装置80中作为切口80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通过爪片85和凸缘部84与三方架32的卡合,能够将锁止装置80中作为切口80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因此,锁止装置80在朝下方开口的切口80a的两侧,与座椅主体部30连接。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并且能够防止锁止装置80发生变形。另外,如图1所示,由前方侧向后方侧穿过座椅部40的紧固部件87被罩部件99罩住。因此,能够防止该紧固部件87破坏儿童座椅10的美感和设计。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突片86和保持孔39的卡合,锁止装置80的位于切口80a上方的部分与座椅主体部30相卡合。即,锁止装置80与由三个方向围成槽33的三方架32的各部32a、32b、32c相卡合。因此,能够使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时保持稳定状态。从而能够减少用于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紧固部件的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用孔52和紧固部件用孔80b分别设置在保持凸出部53和保持凹部84a上。因此,通过保持凸出部53和保持凹部84a的卡合,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此时,能够以高精度将保持凸出部53和保持凹部84a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利用紧固部件87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作为用于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紧固部件87,仅设置有由前方侧向后方侧穿过座椅部40的紧固部件87。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仅利用一个紧固部件87,就能够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因此,能够非常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1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使用锁止装置80。如图6所示,当儿童座椅10在第1朝前状态下安装在车辆的座椅5上时,安全带7的肩带7a由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锁止装置80把持,并且支承在另一侧的安全带引导用间隙61a内。腰带7b支承在两侧的安全带引导用间隙61a内。并且,在该状态下,锁舌8a被插入锁扣8b中。
[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和带部件110]
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在第2朝前状态下与配备在车辆上的安全带7的肩带7a相卡合,以调节该安全带7的肩带7a的位置。如图13所示,安全带7的肩带7a穿过形成于安全带引导部件100上的引导空间(引导孔)105且能够滑动,其经由该引导空间(引导孔)105延伸。从而,如图13所示,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可以根据配置在车辆的座椅5上的儿童座椅10上坐着的孩子的体格,将安全带7的肩带7a引导至适当的位置。
如图13所示,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引导孔(引导空间)105形成为具有细长的外轮廓的开口,其形状与安全带7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在安全带引导部件100上还形成有与引导孔105相连通的切口106。如图13所示,切口106的间隙(宽度)大于安全带7的厚度。由于能够在引导空间105内使安全带7弯曲或者对安全带7进行弯折、并且使其穿过切口106,因而能够将安全带7插入引导空间105内,而且能够将该安全带7从该引导空间105内取出来。
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安全带引导部件100上形成有带部件110能够穿过的三个细长孔101、102、103。带部件110首先穿过离引导孔105最远的细长孔101,接着穿过引导孔105,之后折回。然后,穿过离引导孔105最近的细长孔103,之后,穿过相邻的细长孔102,离开安全带引导部件100。这样使带部件110保持住安全带引导部件100。采用像这样的方法,能够通过带部件110稳定地保持安全带引导部件100,并且利用带部件110容易地对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保持位置进行调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详细所述,带部件110的安装部110a安装在基座70上。
[儿童座椅主体20的间隙22]
如上所述,儿童座椅主体20由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构成,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在该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形成有安全带7能够穿过的间隙22。接下来,对间隙22以及与该间隙22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在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形成有朝前方和两侧方开口的间隙22。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在间隙22的后方相互固定在一起。如图9所示,基座70具有引导安全带7的引导面71。引导面71朝前上方倾斜。另外,基座70具有引导突出部72,该引导突出部72由基座70的前方部分向后方延伸出来。如图3~图5所示,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的空间朝后方开口,该空间用于划分安全带的路径。另外,引导突出部72由引导面71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一对引导面71。并且,在各引导面7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引导突出部72。另外,座椅主体部30具有凸出部47,该凸出部47朝基座70向间隙22内突出。凸出部47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2个引导面71之间。如图5所示,凸出部4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引导面71的前方。并且,如图5所示,在从侧面观察儿童座椅10时,凸出部47与引导面71或者引导面71的延长面ep相交。此处的“延长面”是指连续延长引导面71而形成的假想面。
另外,例如如图14所示,在座椅部40的椅座部45上,于由椅座面所形成的表面上形成有锁扣收装凹部46。锁扣收装凹部46收装孩子用安全带90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扣收装凹部46形成为收装锁扣93的凹部。并且,由椅座部45向间隙22内突出的凸出部47与锁扣收装凹部46相对应。即,与用于形成锁扣收装凹部46的凹处相对应,形成有朝基座70突出的凸出部47。
如图3~图5所示,当儿童座椅10在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的座椅5上时,安全带7的肩带7a首先通过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挂钩部件59改变行进方向(折回)后,进入间隙22内。如上所述,在挂钩部件59和间隙22之间,于侧部55的折回部件57内引导肩带7a(参照图3、图5、图9及图10)。肩带7a穿过基座70的引导突出部72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由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进入间隙22内。然后,被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引导面71支承,并且穿过该引导面71和引导突出部72之间,从间隙22内延伸出来(参照图4)。另外,腰带7b被一侧的引导面71支承,并且穿过该引导面71和引导突出部72之间,进入间隙22内(参照图3)。然后,腰带7b与肩带7a汇合,两者被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引导面71支承,并且穿过该引导面71和引导突出部72之间,从间隙22内延伸出来(参照图4)。从间隙22内向另一侧延伸出来的锁舌8a被插入锁扣8b中。
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通过使车辆的安全带7穿过形成于儿童座椅主体20的座椅主体部30和基座70之间的间隙22的内部,从而能够在朝后状态下将儿童座椅主体2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安全带7所穿过的间隙22朝前方和两侧方开口。因此,不需要使锁舌8a穿过该间隙22的内部。只要将薄而软的腰带7b和肩带7a从前方插入间隙22内,并且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横向穿过该间隙22,就能够将儿童座椅10安装在车辆的座椅5上。即,即使间隙22较小(较薄),也足够完成该操作,因此,能够防止儿童座椅10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看到间隙22,因而(操作者)凭直觉就能够掌握固定儿童座椅10的方法,即,将安全带7插入该间隙22内,从而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还有,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安全带7插入间隙22内的插入操作。由此,采用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防止儿童座椅10的大型化,还能够容易地将儿童座椅10安装在车辆上。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在间隙22的后方固定在一起。因此,容易对儿童座椅主体20进行操作。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将儿童座椅10安全在车辆的座椅5上。另外,能够更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引导面71朝前上方倾斜。因此,被插入位于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的间隙22内的安全带7与基座70的引导面71相抵接。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另外,如上所述,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儿童座椅10以其前方部分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伴随与此,被拉向下方的车辆的安全带7在更稳定的状态下与基座70的引导面71相抵接。从而能够稳定地在朝后状态下对儿童座椅进行设置。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引导突出部72,在该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形成有安全带7的路径(引导路径)。因此,通过引导突出部71和安全带7的卡合,能够更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另外,采用引导突出部72能够从视觉上对操作者进行提示,使之了解用于安装该儿童座椅10的安全带7的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在车辆上安装儿童座椅10的安装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的空间朝后方开口。从而,不仅能够容易地将安全带7配置在形成于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的路径上,还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安全带7在不经意间脱离形成于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的路径。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引导突出部72从引导面71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偏移配置。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安全带7配置在形成于引导突出部72和引导面71之间的路径上。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2个引导面71在宽度方向上相离配置,座椅主体部30具有凸出部47,该凸出部47位于2个引导面71之间。因此,通过凸出部47和安全带7的卡合,能够更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另外,采用凸出部47能够从视觉上对操作者进行提示,使之了解用于安装该儿童座椅10的安全带7的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在车辆上安装儿童座椅10的安装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凸出部47位于引导面71的前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间隙22内位于凸出部47的后方的安全带7在不经意间从该间隙22中脱落。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凸出部47与引导面71或者该引导面71的延长面ep相交。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配置在间隙22内的安全带7在不经意间越过凸出部47从间隙22中脱落。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在座椅主体部30的椅座部45上形成有锁扣收装凹部46,该锁扣收装凹部46收装孩子用安全带9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部47作为与锁扣收装凹部46的收装锁扣93的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朝基座70向间隙22突出。即,利用锁扣收装凹部46形成用于防止安全带7脱落的凸出部47,因而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挂钩部件59来调整安全带7的配置,能够对由安全带7施加给儿童座椅10的力的方向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另外,能够由挂钩部件59朝间隙22稳定地配置安全带7。因此,能够使由安全带7施加给儿童座椅10的力保持稳定。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将儿童座椅10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
[儿童座椅主体20的收装凹部25]
如上所述,儿童座椅主体20由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构成,在基座70和座椅主体部30之间形成有用于收装小物件的收装凹部25。接下来,对收装凹部25以及与该收装凹部25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收装凹部25形成于一对加强臂部65之间。采用该收装凹部25,能够收装根据所就坐的孩子的月龄而从儿童座椅10上拆下来的附属部件以及用于孩子护理的护理用品等。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具有收装部的儿童座椅,该收装部专门用于收装儿童座椅所附带的孩子用安全带。但是,该收装部不能够充分收装用于套住安全带部件的安全带套等孩子用安全带的所有部分。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有收装凹部25,从而能够将孩子用安全带等附属品全部收装在儿童座椅10中。即,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0能够对小物件进行良好的安置,从而能够改善儿童座椅10的便利性。另外,该收装凹部25配置在一对加强臂部65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儿童座椅10大型化,并且能够在不使儿童座椅10原本所具有的操作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设置收装凹部25。
如图2所示,能够从座椅主体部30的后方接触到该收装凹部25。即,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从座椅主体部30的后方侧将物品收装在收装凹部25内或者将物品从收装凹部25内取出,其中,后方侧为与孩子所乘坐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不会对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孩子造成影响,换言之,能够在孩子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状态下,将物品收装在收装凹部25内或者将物品从收装凹部25内取出。因此,该收装凹部25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够大幅改善儿童座椅10的便利性。
另外,如图2、图11及图12所示,基座70具有前壁面73a、后壁面73b、一对侧壁面73c以及底面73d,其中,前壁面73a和后壁面73b相向配置;一对侧壁面73c连接前壁面73a和后壁面73b;底面73d与前壁面73a、后壁面73b、一对侧壁面73c相连接。收装凹部25由前壁面73a、后壁面73b、一对侧壁面73c以及底面73d形成。并且,如图2所示,位于各加强臂部65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面65c以与基座70的侧壁面73c相连续的方式与该侧壁面73c连接。即,位于各加强臂部65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面65c由侧方形成收装凹部25。换言之,由座椅主体部30的加强臂部65和由下方支承座椅主体部30的基座70形成收装凹部25。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儿童座椅10的大型化,形成具有足够深度的收装凹部25。另外,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收装凹部25。
图11表示出了形成收装凹部25的前壁面73a和后壁面73b。在图11中,表示出了在朝后状态下倾斜的儿童座椅10。如上所述,在朝后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儿童座椅10以其前方部分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并且,当儿童座椅10在朝后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上时,后壁面73b朝前上方倾斜。因此,当儿童座椅10在第1朝前状态或者第2朝前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上时,后壁面73b以更大的倾斜角度,朝前上方倾斜。采用像这样的收装凹部25,能够有效地防止收装凹部25内的物件随着车辆的移动或者停止而自后方从收装凹部25中掉出来。从而能够稳定地将物品保管在收装凹部25内。
另外,如图2和图12所示,在底面73d和前壁面73a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凸部7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主体部30和基座70分别独立形成,图12是省略座椅主体部30后仅表示基座70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凸部77由底面73d沿前壁面73a向上方延伸出来。另外,凸部77由前壁面73a沿底面73d向后方延伸出来。凸部77不仅具有提高基座70的强度的功能,还具有划分收装凹部25的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收装凹部25的使用性。
还有,如图11所示,在底面73d和后壁面73b连接的位置上也形成有凸部78。位于后壁面73b一侧的凸部78在前后方向上与位于前壁面73a一侧的凸部77相对配置。与凸部77相同,凸部78不仅具有提高基座70的强度的功能,还具有划分收装凹部25的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收装凹部25的使用性。另外,上述的带部件110的安装部110a安装在凸部78的顶面上。
另外,如图2、图9、图11和图12所示,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独立于收装凹部25而形成的保管部23。保管部23在前后方向上隔着后壁面73b与收装凹部25排列配置。作为一个例子,保管部23可以作为用于保管带部件110被收卷的状态下的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空间来使用。由于安全带引导部件100与安全带7相卡合,因而优选用于保持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带部件110的安装部110a固定在儿童座椅主体20上。因此,优选用于保管带部件110和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空间设置在儿童座椅主体20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保管部23上设置有一对保持肋23a,该一对保持肋23a在宽度方向上相离配置。各保持肋23a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示的例子所示,当安全带引导部件100的收卷带部件110的部位位于一对保持肋23a之间时,利用该保持肋23a能够稳定地将收卷带部件110的状态下的安全带引导部件100收装在保管部23内。
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保管部23可以作为用于保管使用说明书的空间来使用。采用该例子,能够不受收装凹部25内的物品的保管状况的影响,从保管部23中取出使用说明书或者将使用说明书收装在保管部23内。换言之,在使用收装凹部25时,不用在意使用说明书,从而使该收装凹部25具有非常良好的操作性。
[孩子用安全带90]
接下来,对安装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儿童座椅主体20上的孩子用安全带90以及儿童座椅主体20的与该孩子用安全带90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此处所说明的儿童座椅10可以被配备在车辆上的安全带7固定在车辆的座椅5上。并且,在朝后状态或者第1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时,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孩子的身体能够被专用的孩子用安全带90固定在该儿童座椅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孩子用安全带90安装在座椅部4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孩子用安全带90为具有裆带、腰带及肩带的五点式安全带,其实孩子用安全带90也可以为具有裆带和肩带的三点式安全带。
如图1和图14所示,孩子用安全带90具有第1安全带部件91和第2安全带部件92。第1安全带部件91发挥裆带的作用。第2安全带部件92发挥肩带92a和腰带92b的作用。第1安全带部件91的一端固定在椅座部45的大致中央。在第1安全带部件91的另一端安装有锁扣93。并且,在第1安全带部件91上设置有安全带套97。另外,第2安全带部件92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一对。第2安全带部件92从位于腰部区域37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端部区域37a分别延伸出来,该腰部区域37包括座椅部40中的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连接位置。另外,一对第2安全带部件92可以在椅座部45的内部或者背面相连接。各第2安全带部件92穿过锁舌94后延伸出来,并且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锁舌94折返,从而区分出肩带92a和腰带92b。
如图1和图2所示,第2安全带部件92的位于肩带92a一侧的端部穿过椅背部50的孩子用安全带用孔51,与带长调节机构96相连接。如图2、图14及图15所示,带长调节机构96具有安装有肩带92a的连接金属件96a、与该连接金属件96a相连接的调节带96b以及设置在椅座部45的前方部分上的调节带夹头96c。调节带夹头96c用于把持调节带96b。通过由调节带夹头96c来改变调节带96b的把持位置,能够对由第2安全带部件92的一部分构成的腰带92b和肩带92a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使用像这样的孩子用安全带90时,首先使孩子坐在儿童座椅10上,将锁舌94卡止在锁扣93内。接着,利用带长调节机构96调节腰带92b和肩带92a的长度,通过孩子用安全带90能够将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孩子固定在该儿童座椅10上。
如上所述,在图7所示的第2朝前状态下设置儿童座椅10上时,不使用孩子用安全带90。因此,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部40上形成有锁扣收装凹部46。锁扣收装凹部46形成于座椅部4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且位于该座椅部40的前方位置。带长调节机构96的调节带夹头96c配置在该锁扣收装凹部46内。另外,带长调节机构96的调节带96b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收装在锁扣收装凹部46内。同样,第1安全带部件91和锁扣93在不使用时也可以收装在锁扣收装凹部46内。并且,第1安全带部件91所穿过的安全带套97和带长调节机构的连接金属件96a既可以收装在锁扣收装凹部46内,又可以收装在上述收装凹部25内。
另外,如图14所示,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以各第2安全带部件92延伸出来的位置(端部区域37a中的伸出第2安全带部件92的位置)作为凹部底面28的一部分的收装凹部27。一对收装凹部27与各第2安全带部件92对应设置。各收装凹部27能够收装不使用时的所对应的第2安全带部件92。如上所述,第2安全带部件92从腰部区域37内的一对端部区域37a分别延伸出来,该腰部区域37包括座椅部40中的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连接位置。与该第2安全带部件92的配置相对应,各收装凹部27分别配置在包括座椅部40中的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连接位置的腰部区域37内的一对端部区域37a上。
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收装第2安全带部件92的各收装凹部27形成于座椅部40上,并且以其所对应的第2安全带部件92延伸出来的位置作为凹部底面28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折叠不使用时的第2安全带部件92,以良好的折叠外观将其收装在收装凹部27内。另外,与第2安全带部件92延伸出来的位置相对应,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2个收装凹部27。各收装凹部27位于包括座椅部40中的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连接位置的腰部区域37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因此,收装凹部27从隔着儿童座椅10的罩部件99主要承受孩子自身重量的部位向宽度方向外侧且向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偏移配置。因此,该收装凹部27不会使儿童座椅10的乘坐舒适度恶化。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使用具有较大面积的较深的凹部,便能够以良好的外观收装不使用时的孩子用安全带。另外,第2安全带部件92所穿过的锁舌94既可以收装在收装凹部27内,又可以收装在上述收装凹部25内。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儿童座椅主体20具有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的一对盖部件89。另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座椅主体部30的腰部区域37的各端部区域37a上形成有端部凹部37b。并且,各盖部件89以分别盖住位于所对应一侧的端部凹部37b的方式配置。如图15所示,座椅主体部30具有一对用于支承各第2安全带部件92的安全带支承部件34。各安全带支承部件34分别配置在位于所对应一侧的端部凹部37b内。另外,在各端部凹部37b内设置有加强肋35。在各端部凹部37b内,至少有一个加强肋35与安全带支承部件34相连接。各盖部件89在所对应的安全带支承部件34的周围盖住端部凹部37b。并且,在各盖部件89中的各安全带支承部件34所处的部分上形成有能够收装第2安全带部件92的收装凹部27。
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加强肋35能够增强儿童座椅主体20的刚性。另外,通过盖部件89对加强肋35进行遮掩,能够改善外观。并且,当盖部件89由树脂等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形成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儿童座椅主体20的刚性。另外,当盖部件89的整体或者构成其表面的一部分由聚苯乙烯泡沫或者橡胶等较软的材料形成时,能够极为有效地防止因收装凹部27而导致的乘坐舒适度的恶化。尤其是,当在端部凹部37b内设置加强肋35,并且利用较软的材料形成盖部件89时,不仅能够提高刚性,还能够改善乘坐舒适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装凹部27包括安全带支承部件34的端面,将该端面作为凹部底面28的一部分。更具体来说,安全带支承部件34呈筒状。第2安全带部件92由筒状的安全带支承部件34的一侧的开口延伸出来。并且,筒状的安全带支承部件34的一侧的端面(顶面)形成凹部底面28的一部分。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第2安全带部件92的支承状态保持稳定。
还有,采用本实施方式,各端凹部37b沿着侧部55与椅座部45及椅背部50这两者的连接位置形成于椅座部45和椅背部50的表面上。采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确保侧部55的强度,从而保持儿童座椅10的刚性,还能够折叠不使用时的第2安全带部件92,以良好的收装外观将其收装在收装凹部27内。
[变形例]
另外,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下面对其中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锁止装置80的爪片85具有:基端延伸部85a,其沿宽度方向从凸缘部84延伸出来;顶端爪部85b,其从基端延伸部85a向上方延伸出来,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爪片85可以具有设置在装置主体部81上且向前方或者后方延伸出来的顶端爪部。在该结构例中,能够使装置主体部81在槽33内滑动,从而将锁止装置80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锁止装置80安装在座椅主体部30上。
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紧固部件87可以从后方侧向前方侧穿过加强臂部65,与锁止装置80的位于切口80a后方的部分相卡合。在该结构例中,爪片85可以设置在锁止装置80的位于切口80a前方的部分上。在该变形例中,通过紧固部件87能够将锁止装置80中作为切口80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通过爪片85和凸缘部84与三方架32的卡合,能够将锁止装置80中作为切口80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定位在座椅主体部30上。即,锁止装置80在朝下方开口的切口80a的两侧,与座椅主体部30连接。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锁止装置80固定在座椅主体部30上。并且能够防止锁止装置80发生变形,使该锁止装置80稳定地把持安全带7。

Claims (13)

1.一种儿童座椅,配置在配备有安全带的车辆的座椅上,其特征在于,
具有儿童座椅主体,所述儿童座椅主体具有:基座,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座椅上;座椅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座椅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朝前方和两侧方开口的间隙,
所述基座在所述间隙内具有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引导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和所述座椅主体部在所述间隙的后方相互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朝前上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向后方延伸出来的引导突出部,
在所述引导突出部和所述引导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安全带的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引导突出部和所述引导面之间的空间朝后方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突出部相对于引导面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偏移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在宽度方向上相离设置有2个,
所述座椅主体部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2个引导面之间,并且朝所述基座向所述间隙内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引导面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引导面或者所述引导面的延长面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儿童座椅主体上的孩子用安全带,
所述座椅主体部上形成有用于收装所述孩子用安全带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由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部分朝所述基座向所述间隙内突出,形成所述凸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主体部具有:椅座部,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椅背部,其位于所述椅座部的后方;侧部,其分别位于所述椅座部和所述椅背部的两侧方,
所述侧部具有保持所述安全带的挂钩部件,
在所述侧部形成有用于将挂在所述挂钩部件上的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具有折回部件和多个肋部件,其中,
所述折回部件具有:基端部,其由所述椅背部向前方延伸出来;顶端部,其由所述基端部向后方折回,
所述多个肋部件设置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
用于将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形成于所述折回部件内的位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的所述多个肋部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具有折回部件和多个肋部件,其中,
所述折回部件具有:基端部,其由所述椅座部向上方延伸出来;顶端部,其由所述基端部向下方折回,
所述多个肋部件设置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
用于将所述安全带引导至所述间隙的路径形成于所述折回部件内的位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之间的所述多个肋部件上。
CN201510134281.4A 2014-03-27 2015-03-25 儿童座椅 Active CN104943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6946A JP6366974B2 (ja) 2014-03-27 2014-03-27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14-066946 2014-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76A true CN104943576A (zh) 2015-09-30
CN104943576B CN104943576B (zh) 2018-10-09

Family

ID=5415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4281.4A Active CN104943576B (zh) 2014-03-27 2015-03-25 儿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66974B2 (zh)
KR (1) KR102305202B1 (zh)
CN (1) CN104943576B (zh)
TW (1) TWI6541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8055A (zh) * 2019-02-25 2021-10-15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的覆盖物、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以及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823556U (zh) 2021-02-18 2021-11-23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幼儿载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0654U (zh) * 1987-12-09 1989-06-14
CN2209069Y (zh) * 1994-02-04 1995-10-04 北京天下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EP0732235B1 (en) * 1995-02-18 1999-09-29 BRITAX RÖ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Child safety seat
US6017088A (en) * 1996-12-27 2000-01-25 Evenflo Company, Inc. Convertible infant carrier/restraint system
US20030057753A1 (en) * 2001-09-27 2003-03-27 Combi Corporation Child seat
CN103153696A (zh) * 2010-10-18 2013-06-12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2858B2 (ja) * 2008-07-02 2013-10-09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EP2308716A4 (en) * 2008-07-02 2013-06-26 Combi Corp CHILD SEAT
JP5840502B2 (ja) * 2012-01-06 2016-01-0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0654U (zh) * 1987-12-09 1989-06-14
CN2209069Y (zh) * 1994-02-04 1995-10-04 北京天下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EP0732235B1 (en) * 1995-02-18 1999-09-29 BRITAX RÖ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Child safety seat
US6017088A (en) * 1996-12-27 2000-01-25 Evenflo Company, Inc. Convertible infant carrier/restraint system
US20030057753A1 (en) * 2001-09-27 2003-03-27 Combi Corporation Child seat
CN103153696A (zh) * 2010-10-18 2013-06-12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用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8055A (zh) * 2019-02-25 2021-10-15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的覆盖物、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以及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4102B (zh) 2019-03-21
CN104943576B (zh) 2018-10-09
KR20150112822A (ko) 2015-10-07
JP2015189295A (ja) 2015-11-02
JP6366974B2 (ja) 2018-08-01
TW201545919A (zh) 2015-12-16
KR102305202B1 (ko)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1934B2 (en) Vehicle seat
CN105539232B (zh) 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
CN100493953C (zh) 儿童座椅
CN103153696B (zh) 儿童用座椅
EP3034353B1 (en) Vehicle seat
CN106183934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20150352982A1 (en) Seat device
CN104108324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4379412B (zh) 具有安全带带扣的车辆座椅
CN104943576A (zh) 儿童座椅
CN110027447A (zh) 车辆座椅
CN204659499U (zh) 儿童座椅
CN204701484U (zh) 儿童座椅
CN104943575A (zh) 儿童座椅
CN100493954C (zh) 儿童座椅
NZ588062A (en) Child safety seat where the harness is in a path of variable length on a rear side of the back portion
CN102343845A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及汽车用儿童座椅
JP2015020597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17119463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ショルダアンカ取付け構造
KR101382280B1 (ko) 차량용 뒷좌석 시트벨트의 웨빙 루트 조절장치
KR101574442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 웨빙 조절장치
EP4074577A1 (en) Stroller
CN110191819B (zh) 车用座椅及盖部件
JP2010030462A (ja) 車両のリヤシート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9194125A1 (ja) シートへの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