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0803B -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0803B
CN104940803B CN201510279401.XA CN201510279401A CN104940803B CN 104940803 B CN104940803 B CN 104940803B CN 201510279401 A CN201510279401 A CN 201510279401A CN 104940803 B CN104940803 B CN 104940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oil
water
prepared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94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0803A (zh
Inventor
倪永良
杨宝翠
刘铁军
戎艳艳
庞丽华
陈光辉
蔡向杰
杨斯斯
宋娜娜
王娇
高晗
关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armaceutical Group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armaceutical Group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armaceutical Group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armaceutical Group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794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0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0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0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该按摩软膏由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冰片、丁香油、樟脑十二味中药制备而成。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该凉性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2)制备油相、(3)制备水相及(4)合相等步骤。本发明按摩软膏更适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本发明按摩软膏制备方法具有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重现性好,成品率高的特点,且其制备的按摩软膏具有乳液粒径较小,粒径分布均匀,透皮吸收率较高,药效发挥的更充分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外来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骨膜、关节囊、滑膜囊等软组织的损伤,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其病理变化以局部急性炎症和修复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性障碍、青紫瘀斑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常因瘀血滞留而发热以致瘀热互结,有“血瘀发热”的病机,故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筋脉阻滞是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机。因此,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应以清热消肿,化瘀止痛之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可使淤血速去、肿胀疼痛尽快消除。
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对于损伤早期出现的肿胀疼痛,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吸收由炎症反应所致的渗出、充血和水肿,减轻对游离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提高痛阈值,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及红细胞外漏,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和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组织细胞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记载了一种按摩软膏(按摩乳),该按摩软膏是一种水包油型(O/W)乳膏,乳膏中含有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水杨酸甲酯等十二味具有舒筋活血、袪湿止痛的中草药成份,具有活血化瘀、和络止痛之功效,临床上用于运动劳损,肌肉酸痛,跌打扭伤,无名肿痛等,患者反馈使用效果较好。
药典记载的按摩软膏虽然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但是该药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病理特点突出,由于微小血管损伤和撕裂,血液、组织液渗出和回流障碍,导致损伤组织进行性肿胀,组织缺血缺氧,继而产生炎症因子,出现炎症反应,具体表现为肿胀、疼痛,皮肤瘀斑、皮肤变红和皮温升高。此时现代医学通常用物理冷却法使局部降低温度,使微小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液和组织液的渗出,从而减轻组织肿胀。在此时,若以中药热洗或外用热敷,显然不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病理特点和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采用热敷、按摩的治疗手段,会加快损伤部位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组织液渗出,出血也会随之加重。而药典记载的按摩软膏在临床使用10~15分钟时,按摩部位即有温热感,因此不能使受损部位的微小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液和组织液的渗出。换而言之,药典按摩软膏仅可对其“血瘀”之症有治疗作用,而不能对其“发热”之症有所改善,且有加强之势,无法实现“血瘀”与“发热”同治的效果。因此,如何更快速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期疼痛、肿胀、促进功能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药典按摩软膏给出的制备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缺陷。该药典方法的特点是原辅料混合后加入中药浸提液,加水,加热,搅拌,乳化,该方法的缺陷是工艺可操作性差,产品重现性不好,乳化后易出现耐寒性和耐热性油水分离现象,且离心试验分层现象,产品的成品率有待提高。另外,采用该法制备的乳膏粒径较大,且粒径分布均匀性较差,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按摩软膏不能充分发挥药效。因此,如何提高按摩软膏的成品率、质量稳定性,及增加产品药效是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且疗效更好的凉性按摩软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芸香浸膏0.5~5份、颠茄流浸膏0.5~5份、乳香0.1~2份、没药0.1~2份、乌药0.1~2份、川芎0.1~2份、郁金0.1~2份、水杨酸甲酯1~50份、薄荷脑10~100份、樟脑1~10份、丁香油1~10份、冰片1~50份、硬脂酸10~10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0~100份、十八醇10~100份、氮酮1~50份、乳酸薄荷酯1~50份、薄荷酰胺1~50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10~100份、二甲基硅油10~100份、甘油10~100份、三乙醇胺1~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30份、薄荷油10~150份、水400~1000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按摩软膏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芸香浸膏1~3份、颠茄流浸膏1~3份、乳香0.5~1份、没药0.5~1份、乌药0.5~1份、川芎0.5~1份、郁金0.5~1份、水杨酸甲酯10~30份、薄荷脑20~80份、樟脑2~7份、丁香油2~7份、冰片10~30份、硬脂酸20~8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20~80份、十八醇20~80份、氮酮5~20份、乳酸薄荷酯5~20份、薄荷酰胺5~20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20~80份、二甲基硅油20~80份、甘油20~80份、三乙醇胺2~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20份、薄荷油30~120份、水450~900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按摩软膏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芸香浸膏1份、颠茄流浸膏1份、乳香0.5份、没药0.5份、乌药0.5份、川芎0.5份、郁金0.5份、水杨酸甲酯15份、薄荷脑30份、樟脑3份、丁香油3份、冰片15份、硬脂酸3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0份、十八醇30份、氮酮8份、乳酸薄荷酯8份、薄荷酰胺8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30份、二甲基硅油30份、甘油30份、三乙醇胺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薄荷油50份、水470份。
乳化软膏的乳化方法,目前的现有技术有三种:(1)水油分相法:将油、水相各成份(包括乳化剂等)分别加热至约85℃,在搅拌下两相混合,搅拌乳化;(2)混合加热法:将所有原料共置于同一容器内,搅拌下加热至约85℃,再搅拌乳化;(3)后加乳化剂法:除乳化剂外的所有原料共置于同一容器内,搅拌下加热至约85℃,加入乳化剂,再搅拌乳化。本发明按摩软膏可以上述三种现有技术方法制备。
本发明按摩软膏按(2)混合加热法制备时,可以参考药典方法,也即将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加70%的乙醇,浸渍提取二次,每次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过滤,滤液调整相对密度为0.83~0.87(20℃);其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混匀,加至滤液中,加热,搅拌,乳化。也即除中药浸提液所含中药之外的所有原辅料混合后,加入中药浸提液,加水,加热,搅拌,乳化。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优选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按摩软膏:(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加药材总量1~10倍量的50~100%乙醇,浸渍提取1~5次,每次1~10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9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70~90℃,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55~6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至乳化完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按摩软膏,在所述的(1)制备中药浸提液过程中,优选用药材总量1~6倍量的70%乙醇浸提,优选浸渍提取2次,每次7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按摩软膏,在所述的(2)制备油相,其油相优选保持85℃备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按摩软膏,在所述的(3)制备水相,其水相优选保持80℃备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按摩软膏,在所述的(4)合相,水相加入油相过程中温度优选保持在80~85℃。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按摩软膏,在所述的(4)合相,优选温度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质量稳定、成品率高且疗效更好的凉性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按摩软膏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加药材总量1~10倍量的50~100%乙醇,浸渍提取1~5次,每次1~10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9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70~90℃,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55~6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至乳化完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加药材总量1~6倍量的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每次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9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至乳化完全。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记载的按摩软膏(按摩乳)相比,本发明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按摩软膏更适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可以实现“血瘀”与“发热”同治的效果,药效更优。
(2)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具有乳液粒径较小,粒径分布均匀,透皮吸收率较高,药效发挥的更充分的特点。
(3)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按摩软膏质量具有更稳定的特点,在耐热、耐寒及离心实验中不会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4)本发明按摩软膏制备方法具有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重现性好,成品率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案
下述是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和实验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部分:本发明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5倍量的50%乙醇,浸渍提取5次,每次10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70℃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7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进行冷却,温度缓慢降至6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7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2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85%乙醇,浸渍提取3次,每次5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2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3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1倍量90%乙醇,浸渍提取4次,每次2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90℃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9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5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4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6倍量75%乙醇,浸渍提取3次,每次6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9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8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5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10倍量100%乙醇,浸渍提取1次,浸渍1天,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90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5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2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6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5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7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6倍量75%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4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7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2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8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5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9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100~14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0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10
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85℃备用;(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80℃备用;(4)合相:搅拌条件下(速度为2800~3400r/min)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85℃,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速度为2800~3400r/min)至乳化完全。(水油分相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14μm,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5倍量的50%乙醇,浸渍提取5次,每次10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其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混匀,加至滤液中,加水,加热至85℃,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混合加热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45μm,粒径分布不均匀。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85%乙醇,浸渍提取3次,每次5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备用;(2)其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混匀,加至滤液中,加水,加热至85℃,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混合加热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48μm,粒径不均匀。
实施例13
实施例13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饮片,加饮片药量2倍量70%乙醇,浸渍提取2次,浸渍7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5备用;(2)其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混匀,加至滤液中,加水,加热至85℃,搅拌(速度为100~140r/min)至乳化完全。(混合加热法)
检查: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未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及粒度分布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适量,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乳液粒径≤40μm,粒径分布较均匀。
第二部分水油分相法“中药浸提液”加入方法的筛选实验
混合加热法的操作工艺比较简单,而对于水油分相法,发明人对中药浸提液加入方法进行了多方考察。
本发明按摩软膏为中药复方按摩乳,其中药复方分为两部分,即由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樟脑、丁香油及冰片六味药组成的脂溶性药物和由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七味药制备而成的“中药浸提液”。发明人在制备按摩软膏过程中将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樟脑、丁香油及冰片六味脂溶性成份加入油相中,而对“中药浸提液”的加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发明人对“中药浸提液”的加入方法曾经考察过若干个方案,具体为:1.“中药浸提液”浓缩干燥成浸膏粉,加入油相中,再在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制备成乳膏;2.在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制备成乳膏,“中药浸提液”浓缩干燥成浸膏粉,加入乳膏中,搅拌至冷凝;3.在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制备成乳膏,“中药浸提液”浓缩干燥成浸膏粉,用乙醇研磨成糊状,加入乳膏中,搅拌至冷凝;4.在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制备成乳膏,“中药浸提液”浓缩为流浸膏(流浸膏:调整浓度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的制剂),加入乳膏中,搅拌至冷凝。在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参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上述方案制备的按摩软膏与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相比,在离心实验、耐温实验及耐寒实验中软膏的稳定性得到都不同程度改善。
经分析,上述结果与上述方案均采用了“转相乳化法”相关。“转相乳化法”是将连续相加入到分散相中,在混合的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例如,在本发明中,水相在搅拌下加到油相中,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水加入时,乳剂粘度继续增加,直至W/O乳剂水相的体积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度,乳剂粘度降低,发生转型而成O/W型乳剂,使得内相(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从而提高了乳液体系的稳定性。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改善按摩软膏的质量稳定性,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均对“中药浸提液”进行了浓缩干燥处理或浓缩到流浸膏状态,增加了工艺操作步骤,且增加了能源消耗,不利于省时节能,方便生产。再考虑到,本发明“中药浸提液”在本发明按摩软膏中的重量比很小,大概仅在1%~5%左右,“中药浸提液”浓缩与否对按摩软膏的整体稠度影响不大。因此,发明人仅对“中药浸提液”的密度进行控制,不进行浓缩处理,重点对不进行浓缩处理的“中药浸提液”的加入方式进行探索。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水相与油相混合乳化后,不进行浓缩处理的“中药浸提液”加入温度的选择对于本发明按摩软膏的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在合相、乳化的温度下直接加入中药浸提液,容易导致水相和油相平衡打破,使乳膏剂导致破乳,离心试验出现分层现象,耐寒性、耐热性油水分离。
本发明以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9所述按摩软膏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了“中药浸提液”、“水相”、“油相”,并分别按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9所述方法合相,只是在合相时分别在80℃、75℃、70℃、65℃、60℃、55℃、50℃、45℃的条件下加入“中药浸提液”,分别考察各温度条件下加入“中药浸提液”制备而成的按摩乳的质量稳定性及乳液粒径及分布情况。
质量稳定性考察实验条件:
(1)耐热实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40℃保持24小时,观察是否有油水分离现象。
(2)耐寒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于-5℃保持24小时,恢复室温后,观察是否有油水分离现象。
(3)离心试验
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样品10ml,置离心管中,于40℃±1℃恒温箱内放置1小时,取出,置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2000转/分钟),观察是否有油水分离现象。
(4)粒度
按《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ⅸ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考察了每个批次产品的粒径及分布情况。
实施例1实验结果见表1,实施例2实验结果见表2,实施例9实验结果见表3。
表1 实施例1“中药浸提液”加入温度考察实验结果明细
注:“-”无变化,“±”边缘模糊,“+”分层,“++”水层占总体积1/10
表2 实施例2“中药浸提液”加入温度考察实验结果明细
注:“-”无变化,“±”边缘模糊,“+”分层,“++”水层占总体积1/10
表3 实施例9“中药浸提液”加入温度考察实验结果明细
注:“-”无变化,“±”边缘模糊,“+”分层,“++”水层占总体积1/10
结论:由表1、表2及表3可知,水油合相后,在温度降至65~5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可以得到质量稳定、粒径小且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的按摩软膏。
第三部分本发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的对比试验
一、工艺可重复性对比试验及粒度对比试验
为了获得不同方法制备按摩软膏的工艺可重复性的对比数据,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按实施例11、12、13(混合加热法)与实施例1、2、9的方法分别制备20个批次的产品(其中实施例11与实施例1处方相同制备方法不同、实施例12与实施例2处方相同制备方法不同、实施例13与实施例9的处方相同制备方法不同),分别对每个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在耐热性实验、耐寒性实验及离心实验中均无水油分离现象的产品为合格产品,计算产品成品率,其中:
产品成品率=合格产品批次数/总批次数。
质量稳定性考察实验方法同“第二部分中药浸提液加入方法的筛选实验”部分相关内容。具体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本发明按摩乳20批次产品对比数据
由上述实验可知,对于同种处方的按摩软膏采用混合加热法制备的产品成品率较低,三个处方的成品率分别为50%(实施例11)、55%(实施例12)、70%(实施例13);而采用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三个处方的成品率均为100%(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9)。可见,水油分相法制备方法可操作性远高于混合加热法。
乳膏粒度是评价乳剂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膏微粒越小,膏体越稳定。平均粒径较小、粒径分布均匀,是乳膏成品质量和储存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可以借助微粒大小客观的反应乳膏的内在质量。因此,发明人也对混合加热法和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的粒径及均匀度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其中按实施例11、12、13与实施例1、2、9的方法分别制备20个批次的产品,采用同“第二部分中药浸提液加入方法的筛选实验”部分相关内容相同方法检测乳膏粒径及分布情况。具体明细见表5:
表5 本发明按摩软膏20批次产品粒径及分布
由表5可知,对于同种处方的按摩软膏采用混合加热法制备的产品批次间平均粒径较大,粒径分布不均的批次较多;而采用水油分相法的按摩软膏平均粒径较小,每个批次产品的粒径分布较均匀或均匀。另外,上述研究结果也与混合加热法和水油分相法每个批次产品的膏体细腻度及光泽度相对应。
二、体外透皮试验的对比性研究
本发明采用改良Franz体外扩散池,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模拟体内环境,计算药物透过率,以评价本发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的药物疗效。本发明按摩软膏含量较大的活性成份包括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丁香酚及龙脑等,因此本试验仅以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丁香酚及龙脑五种成份的透皮吸收率为指标,考察本发明水油分相法按摩软膏及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乳膏的透皮吸收情况。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及丁香酚四种成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记载的“按摩软膏(按摩乳)”相应的内容进行检测;龙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记载的“冰片(合成龙脑)”给出的含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离体皮肤制备:取雄性大鼠(体重200±20g),大鼠尾静脉注射空气针处死,剃除腹部绒毛,取腹部皮肤,将取下的腹部皮肤平铺于干净的玻璃板上,角质层朝下。小心剔除皮下的脂肪组织及粘连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实验时取出,室温下自然解冻。每次实验前目视检查皮肤的完整性,不能有任何破损。
实验装置: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该扩散池由上下两只筒状玻璃管对合而成,夹于其间的贴片将上下分为两室。上室为扩散室,下室为接收室,在接收室的右部连接一个取样管,供进样、取样及排除气泡用。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方法:采用改良Franz装置(接收室体积为17.0mL,接收室有效接触面积为1.54cm2),固定装置,在接收室中加入预温32℃的20%乙醇生理盐水。于冰箱中取出离体鼠皮,以生理盐水洗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将实施例11、12、13与实施例1、2、9按摩乳膏各1g涂于皮肤角质层面,然后将其夹在接收室与扩散室之间,涂药面朝向扩散室,另一面朝向接收室。然后置于温度32℃±0.5℃恒温水浴中,电磁恒速搅拌,搅拌速度300r·min-1。鉴于通常外用制剂习惯和方便的用法为早晚各一次,相隔时间大约为12小时,所以设定样品取样时间为12小时。
表6 本发明按摩软膏活性成份透过率
结论:由表6可知,对于同种处方按摩乳膏,水油分相法制备的产品的活性成份透过率普遍高于混合加热法产品。由于乳化制剂中粒径大小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乳液的粒径越小,生物利用度越好,因此估计水油分相法制备按摩软膏的活性成份透过率较高与其乳液粒径较小有关。
三、药效学试验
1、本发明按摩软膏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
选取雄性健康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市售按摩软膏(神威药业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9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实施例13组,每组12只,各实验组小鼠每日在右耳涂按摩软膏给药1次,连续3次,末次给药后1h,除去按摩软膏,右耳涂二甲苯0.05mL/只,左耳作对照,15min后处死小鼠,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分别称重,计算右耳肿胀度。统计学处理采用用SPSS3.1统计学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市售按摩软膏组、水油分相法制备按摩软膏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9组)和采用混合加热法制备按摩软膏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实施例13组)这三种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且三种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本发明按摩软膏组(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组和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组)的抗炎镇痛作用略好于市售按摩软膏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对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重量的影响(n=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市售按摩软膏与本发明按摩软膏处方不同,与市售按摩软膏相比本发明按摩软膏含有氮酮、乳酸薄荷酯及薄荷酰胺,并将肉桂油替换为冰片,属于凉性按摩乳膏。在本实验中本发明按摩软膏(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和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与市售按摩软膏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按摩软膏中添加薄荷脑、氮酮、乳酸薄荷酯及薄荷酰胺等凉性成份,并将肉桂油替换为冰片对软膏的抗炎作用影响不大。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组对小鼠炎症的抑制率普遍高于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组,可能与该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粒径较小,活性成份能够有效渗透充分发挥药效有关。
2、本发明按摩软膏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选取雄性健康小鼠96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组、市售按摩软膏(神威药业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9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实施例13组,每组12只。实验前,剃去小鼠腹部毛,腹部涂药,1h后分别重复给药一次,然后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小鼠的扭体反应,以典型的后肢伸展,腹部扭曲,腹肌收缩为标准,记录15min内各组动物的扭体次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3.1统计学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市售按摩软膏、采用混合加热法制备按摩软膏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实施例13组)和水油分相法制备按摩软膏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9组)这三种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且三种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市售按摩软膏组和混合加热法制备按摩软膏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对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具体如表8所示。
表8 对小鼠醋酸致痛扭体次数的影响(n=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市售按摩软膏组比较:#p<0.05。
结论:市售按摩软膏与本发明按摩软膏处方不同,与市售按摩软膏相比本发明按摩软膏含有氮酮、乳酸薄荷酯及薄荷酰胺,并将肉桂油替换为冰片,属于凉性按摩乳膏。在本实验中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实施例11、实施例12及实施例13)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好于市售按摩软膏,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估计因为在按摩软膏中添加薄荷脑、氮酮、乳酸薄荷酯及薄荷酰胺等凉性成份,凉性成份的加入会对疼痛起到缓解作用;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与市售按摩软膏及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对小鼠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法制备的按摩软膏粒径较小,活性成份能够有效渗透充分发挥药效及凉性成份双重作用有关。
3、本发明按摩软膏对急性软组织模型大鼠的影响
选取SD大鼠132只,体重20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市售按摩软膏(神威药业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5组、实施例6组、实施例9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实施例13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造模,造模前将大鼠右小腿去毛,然后固定在鼠板上,将直径为6mm的钢棒自20cm高处通过钢管自由落在大鼠相同外侧,连续打击两次,建立大鼠小腿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给药组大鼠患处涂药,每日两次,连续2天。
本实验运用激光多普勒仪测量各组大鼠不同时点的血流灌注量。各组检测指标和时点相同,检测指标是局部血流灌注量,检测时点定在造模后、第一天末次给药2小时后、第二天末次给药2小时后。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3.1统计学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表9 对急性软组织模型大鼠的影响(n=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重物管道落体法造模组经皮血流灌注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第1天和第2天各给药组均可以降低造模部位的血流灌注量,但本发明按摩软膏(实施例1、2、5、6、9、11、12、13)减少血流灌注量的效果更加明显(P<0.01),效果优于市售按摩软膏(P<0.05)。通过本实验证明本发明按摩软膏可显著减少造模后大鼠造模部位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减轻造模部位组织肿胀和疼痛,比市售按摩软膏更加适用于防治早期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肿胀、疼痛和炎症反应。
本发明按摩软膏通过在软膏中添加凉性成份,制备成凉性软膏,在使用中除了利用按摩软膏中中药活性成份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外,还能同时降低损伤组织局部温度,使周围动脉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降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止血、防肿、止痛、退热的作用,因此在损伤早期使用,可以使局部损伤的小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血液和组织液渗出,达到减轻早期肿胀和止痛的目的,有利于急性软组织损伤部位的恢复。
总结:上述药效试验表明,本发明混合加热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在小鼠二甲苯致炎、对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中与市售按摩软膏相比,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突出的治疗优势;但本发明油水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对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中效果优于市售按摩软膏。估计是与油水分相法制备的按摩软膏乳液粒径小,活性成份渗透率较高,并于凉性成份相互协同,药效发挥的更充分有关。
本发明混合加热法及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乳膏在急性软组织模型大鼠的药效试验中与市售按摩软膏相比,均体现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提示该药效优势是与本发明按摩软膏的处方改进有关,而与其制备方法的相关性不大。
另外,在急性软组织模型大鼠的药效试验中,本发明水油分相法制备的按摩乳膏的药效优于混合加热法按摩软膏,也进一步印证了乳液粒径大小对按摩软膏药效具有一定的影响。

Claims (8)

1.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
芸香浸膏 0.5~5份 颠茄流浸膏 0.5~5份
乳香 0.1~2份 没药 0.1~2份
乌药 0.1~2份 川芎 0.1~2份
郁金 0.1~2份 水杨酸甲酯 1~50份
薄荷脑 10~100份 樟脑 1~10份
丁香油 1~10份 冰片 1~50份
硬脂酸 10~100份 单硬脂酸甘油酯 10~100份
十八醇 10~100份 氮酮 1~50份
乳酸薄荷酯 1~50份 薄荷酰胺 1~50份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10~100份 二甲基硅油 10~100份
甘油 10~100份 三乙醇胺 1~10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5~30份 薄荷油 10~150份
水 400~1000份;
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中药浸提液:取乳香、没药、乌药、川芎、郁金加药材总量1~10倍量的50~100%乙醇,浸渍提取1~5次,每次1~10天,合并浸提液,加入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搅匀,滤过,滤液调整至20℃时相对密度为0.8~0.9备用;
(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薄荷油、氮酮、樟脑、丁香油、冰片、乳酸薄荷酯、薄荷酰胺、二甲基硅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
(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加热混匀,保持70~90℃备用;
(4)合相:搅拌条件下使水相加入油相,加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70~90℃,加入完毕后温度缓慢降至55~65℃时,加入中药浸提液,继续搅拌至乳化完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
芸香浸膏 1~3份 颠茄流浸膏 1~3份
乳香 0.5~1份 没药 0.5~1份
乌药 0.5~1份 川芎 0.5~1份
郁金 0.5~1份 水杨酸甲酯 10~30份
薄荷脑 20~80份 樟脑 2~7份
丁香油 2~7份 冰片 10~30份
硬脂酸 20~80份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80份
十八醇 20~80份 氮酮 5~20份
乳酸薄荷酯 5~20份 薄荷酰胺 5~20份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20~80份 二甲基硅油 20~80份
甘油 20~80份 三乙醇胺 2~7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20份 薄荷油 30~120份
水 450~900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软膏,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辅料制成的:
芸香浸膏 1份 颠茄流浸膏 1份
乳香 0.5份 没药 0.5份
乌药 0.5份 川芎 0.5份
郁金 0.5份 水杨酸甲酯 15份
薄荷脑 30份 樟脑 3份
丁香油 3份 冰片 15份
硬脂酸 30份 单硬脂酸甘油酯 30份
十八醇 30份 氮酮 8份
乳酸薄荷酯 8份 薄荷酰胺 8份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30份 二甲基硅油 30份
甘油 30份 三乙醇胺 3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份 薄荷油 50份
水 470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 制备中药浸提液过程中,优选用药材总量1~6倍量的70%乙醇浸提,优选浸渍提取2次,每次7天。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 制备油相,其油相优选保持85℃备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 制备水相,其水相优选保持80℃备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 合相,水相加入油相过程中温度优选保持在80~8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 合相,优选温度降至60℃时,加入中药浸提液。
CN201510279401.XA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940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9401.XA CN104940803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9401.XA CN104940803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0803A CN104940803A (zh) 2015-09-30
CN104940803B true CN104940803B (zh) 2018-05-01

Family

ID=5415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9401.XA Active CN104940803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080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71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奇华顿股份有限公司 清凉组合物
CN103536961A (zh) * 2013-11-07 2014-01-29 邢文 一种医用冷湿敷绷带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71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奇华顿股份有限公司 清凉组合物
CN103536961A (zh) * 2013-11-07 2014-01-29 邢文 一种医用冷湿敷绷带及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凉味剂的研究进展;吴奇林等;《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1231(第06期);33-39 *
薄荷酰胺在牙膏中的应用;沈萼芮等;《牙膏工业》;20061231(第01期);28-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0803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7063B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947B (zh) 温补肾阳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温肾暖脐膏
CN103169928B (zh) 治疗痛经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47533B (zh) 一种活血化瘀止痛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2740B (zh) 娑罗子提取物在制备药物化妆品中的用途
CN105168063A (zh) 一种具有祛痘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495A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094B (zh) 用于降血压的保健茶
CN100353996C (zh) 一种用于治疗筋腱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846824B (zh) 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892B (zh)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热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309B (zh) 树莓多糖降血糖的用途
CN104645077A (zh) 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1081B (zh) 防皲裂中药组合物及含有该中药组合物的化妆品
CN104940803B (zh)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凉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9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42902B (zh) 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09362A1 (zh) 一种藿香正气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3006681A (zh) 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113B (zh)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5050A (zh) 治疗腹泻的儿科外用按摩软膏配方、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36060B (zh) 一种腰痛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681A (zh)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3606B (zh) 一种用以治疗失眠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0822A (zh) 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