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0778A -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0778A
CN104940778A CN201510414506.1A CN201510414506A CN104940778A CN 104940778 A CN104940778 A CN 104940778A CN 201510414506 A CN201510414506 A CN 201510414506A CN 104940778 A CN104940778 A CN 104940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herba
medicine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4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145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0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0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君须、地椒、谷芽、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睡菜、回心草、草柏枝、花叶子、乌金草、牛角藓、蓬蘽、酢浆草、糯稻根须、尖山橙、玉竹、银耳、甘草、猴头菌、红香树、金橘叶、秦艽、江珧柱、头发七、角盘兰、雪人参、水田七、虎掌草和雪乌。本发明具有健脾养心、补肺和胃、舒肝益胆、滋阴补肾、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脏腑失调型盆腔炎。本发明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效果好,疗效快,不复发,没有毒副作用,重视整体观念,疗效显著,没有副作用,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由于输卵管,卵巢统称附件,且输卵管发炎时常波及近邻的卵巢。因此,又有附件炎之称。
临床表现: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症状体征: 
症状:(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诊断: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 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急性盆腔炎有急性感染病史,下腹隐痛,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有心率快,发热,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有味,小腹胀痛,压痛,腰部酸痛等;有腹膜炎时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有脓胀形成时,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致腹泻。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不孕症。
症状表现:1.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有时还可能伴有肛门坠胀不适,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所引起。2.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白带增多,月经增多,痛经等症状;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3.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4.妇科检查时,如果是附件炎,可在子宫的一侧或两侧扪到增粗的条索状物或片块状物,并伴有轻度压痛;如已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囊肿,则可触及囊性包块;若是盆腔结缔组织炎,则子宫两侧可呈片状增厚并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治疗方式: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2.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3.其他药物治疗 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4.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中医辨证分为:1.湿毒蕴盛型:经行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色黄或臭,小便黄赤,大便不调。苔黄腻,舌红,脉滑。2.气滞血瘀型: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月经失调,盆腔有包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3.脏腑失调型: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西医治疗方式毒副作用较大,与之相比,中医治疗更加生态没有毒副作用,有更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药物,具有健脾养心、补肺和胃、舒肝益胆、滋阴补肾、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脏腑失调型盆腔炎。本发明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效果好,疗效快,不复发,没有毒副作用,重视整体观念,疗效显著,没有副作用,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君须、地椒、谷芽、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睡菜、回心草、草柏枝、花叶子、乌金草、牛角藓、蓬蘽、酢浆草、糯稻根须、尖山橙、玉竹、银耳、甘草、猴头菌、红香树、金橘叶、秦艽、江珧柱、头发七、角盘兰、雪人参、水田七、虎掌草和雪乌。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0-20重量份、地椒2-4重量份、谷芽15-25重量份、山药12-26重量份、打碗花10-16重量份、鹭鸶兰7-15重量份、高良姜10-20重量份、蕨麻15-20重量份、睡菜12-24重量份、回心草7-13重量份、草柏枝10-20重量份、花叶子12-20重量份、乌金草6-12重量份、牛角藓5-10重量份、蓬蘽4-9重量份、酢浆草1-3重量份、糯稻根须10-20重量份、尖山橙13-24重量份、玉竹7-15重量份、银耳15-20重量份、甘草15-25重量份、猴头菌5-10重量份、红香树6-12重量份、金橘叶10-15重量份、秦艽5-9重量份、江珧柱4-8重量份、头发七10-13重量份、角盘兰6-10重量份、雪人参5-8重量份、水田七1-2重量份、虎掌草2-4重量份和雪乌1-3重量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5-20重量份、地椒2-4重量份、谷芽15-20重量份、山药12-20重量份、打碗花10-16重量份、鹭鸶兰7-10重量份、高良姜15-20重量份、蕨麻15-20重量份、睡菜12-20重量份、回心草7-10重量份、草柏枝15-20重量份、花叶子12-20重量份、乌金草6-12重量份、牛角藓5-10重量份、蓬蘽4-9重量份、酢浆草1-3重量份、糯稻根须10-20重量份、尖山橙13-24重量份、玉竹7-15重量份、银耳15-20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猴头菌5-10重量份、红香树6-12重量份、金橘叶10-15重量份、秦艽5-9重量份、江珧柱4-8重量份、头发七10-13重量份、角盘兰6-10重量份、雪人参5-8重量份、水田七1-2重量份、虎掌草2-4重量份和雪乌1-3重量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2重量份、地椒3重量份、谷芽18重量份、山药22重量份、打碗花14重量份、鹭鸶兰9重量份、高良姜16重量份、蕨麻16重量份、睡菜17重量份、回心草9重量份、草柏枝15重量份、花叶子18重量份、乌金草8重量份、牛角藓7重量份、蓬蘽5重量份、酢浆草1重量份、糯稻根须15重量份、尖山橙17重量份、玉竹12重量份、银耳16重量份、甘草23重量份、猴头菌6重量份、红香树7重量份、金橘叶13重量份、秦艽6重量份、江珧柱6重量份、头发七12重量份、角盘兰7重量份、雪人参6重量份、水田七1重量份、虎掌草2重量份和雪乌2重量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7重量份、地椒2重量份、谷芽16重量份、山药15重量份、打碗花13重量份、鹭鸶兰8重量份、高良姜16重量份、蕨麻17重量份、睡菜14重量份、回心草8重量份、草柏枝17重量份、花叶子16重量份、乌金草9重量份、牛角藓6重量份、蓬蘽7重量份、酢浆草2重量份、糯稻根须16重量份、尖山橙17重量份、玉竹9重量份、银耳16重量份、甘草18重量份、猴头菌7重量份、红香树8重量份、金橘叶12重量份、秦艽7重量份、江珧柱6重量份、头发七12重量份、角盘兰7重量份、雪人参6重量份、水田七1重量份、虎掌草2重量份和雪乌2重量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1~0.3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液剂,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3g,加入氯化钠40~70g,加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250ml,灭菌即可得到注射液剂。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剂,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和睡菜按比例混合,用醇浓度为70%~80%的甲醇作为溶剂,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并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a,所加入的甲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b;
第三步,加入相对于第二步获得的粉末b质量3~6倍的蒸馏水,煎煮2~4小时,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2小时,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浓缩出去2/3~3/4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使浓度达到70%~80%,静置12~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c;
第四步,将粉末a和粉末c混合,加相对于粉末质量3~5倍量的蒸馏水,0.1~0.3倍的蔗糖,0.01~0.02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糖衣片剂、软胶囊滴剂、口含剂、颗粒剂、肠溶衣片剂、冲剂、蜜丸剂、口服液、溶液剂、丹剂、栓剂、糖浆剂、注射剂、散剂、涂抹剂、喷雾剂、滴剂、贴剂和擦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健脾养心、补肺和胃、舒肝益胆、滋阴补肾、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脏腑失调型盆腔炎。本发明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效果好,疗效快,不复发,没有毒副作用,重视整体观念,疗效显著,没有副作用,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具有健脾养心、补肺和胃、舒肝益胆、滋阴补肾、消炎止痛的功效,选用以下原料药材:老君须、地椒、谷芽、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睡菜、回心草、草柏枝、花叶子、乌金草、牛角藓、蓬蘽、酢浆草、糯稻根须、尖山橙、玉竹、银耳、甘草、猴头菌、红香树、金橘叶、秦艽、江珧柱、头发七、角盘兰、雪人参、水田七、虎掌草和雪乌。
其中,老君须、地椒、谷芽、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睡菜、回心草、草柏枝、花叶子、乌金草、牛角藓健脾养心;蓬蘽、酢浆草、糯稻根须、尖山橙、玉竹、银耳、甘草、猴头菌补肺和胃;红香树、金橘叶、秦艽舒肝益胆;江珧柱、头发七、角盘兰、雪人参滋阴补肾;水田七、虎掌草、雪乌消炎止痛。各味药材相互辅佐,科学配比,达到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效果。
以下为各原料药材的药理:
老君须:【性味】辛,平。①《草木便方》:"辛,温。"②《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辛,性平。"【功能主治】 补肾,健脾,化毒。治虚痨久嗽,浮肿,白带,月经不调,瘰疬,疮疥。
地椒:【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主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牙痛;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疮痈肿痛。
谷芽:【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打碗花:【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
鹭鸶兰:【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味甘。"②《云南中草药选》:"甘,平。"【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①《滇南本草》:"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②《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血。治外伤出血。"
高良姜:性味辛,温。①《别录》:"大温。"②《本草拾遗》:"味辛,温。"【归经】入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⑦《本草新编》:"入心与膻中、脾、胃四经。"【功能主治】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⑥《珍珠囊》:"温通脾胃。"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蕨麻:【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
睡菜:【性味】①《纲目》:"甘微苦,寒,无毒。"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心膈邪热,不得眠。"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治胃炎,胃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心神不安。"
回心草:【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草柏枝:【性味】性平,味辛苦。【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血。治心脏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带血。
花叶子:【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心安神。主治麻疹,肺炎,神经衰弱。
乌金草:【性味】甘;微苦;性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平肝阳;养心安神;养血调经。主头晕;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贫血;月经不调。
牛角藓:【性味】淡;微涩;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
蓬蘽:【性味】甘酸,温。①《本经》:"酸,平。"②《别录》:"咸,无毒。"③《食性本草》:"甘酸,微热。"【功能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①《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②《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③《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④《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⑤《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酢浆草:【性味】酸,寒。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②《履巉岩本草》:"味酸。"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归经】《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①《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食之解热渴。"②《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③《滇南本草》:"治久泻肠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④《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⑤《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⑥《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
糯稻根须:【性味】甘,平。①《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平,无毒。"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甘,寒,无毒。"【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①《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②《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清肺,健脾,退虚热。"③《药材资料汇编》:"止盗汗。"④《药材学》:"补肺健脾,养胃津。"
尖山橙: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补肺,通乳。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玉竹:【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银耳:性味甘;淡;平;无毒。【归经】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滋补生津;润肺养胃。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
甘草: 【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猴头菌:【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养胃;安神;抗癌。主体虚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
红香树:【性味】涩微苦,凉。【功能主治】 健胃,舒肝,退热。治消化不良,肠炎,肝炎。
金橘叶:【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归经】入肝、脾、肺三经。【功能主治】舒肝郁肝气,开胃气,散肺气。治嗝噎、瘰疬。
秦艽:【性味】苦辛,平。①《本经》:"苦,平。"②《别录》:"辛,微温,无毒。"【归经】入肝、胃、胆经。①《汤液本草》:"手阳明经。"②《本草蒙筌》:"入手太阳经。"③《纲目》:"手、足阳明经,兼入肝、胆。"【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江珧柱:【性味】甘咸,平。①《本草从新》:"甘咸,微温。"②《本草求原》:"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滋阴补肾,调中。①《本草从新》:"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②《本草求原》:"滋真阴,止小便。"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肾。与淡菜同。"
头发七:【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收敛止汗。用于头晕,洗净,肾虚体弱,遗精,盗汗;外用治黄水疮。
角盘兰:【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养胃,调经。用于神经衰弱,头晕失眠,烦躁口渴食欲不振,须发早白,月经不调。
雪人参:性味甘苦,温。①《贵州民间药物》:"甘微苦,平。"②《云南中草药》:"涩微苦,温。"【功能主治】补虚,活血,固脱。治崩漏,久痢,跌打,风湿,溃疡久不收口。①《贵州民间方药集》:"补虚弱开力,肾亏,阴虚。"②《负州民间药物》:"滋阴、补肾,调经,活血。"③《云南中草药》:"活血止痛,舒筋活络。治崩漏,跌打,风湿,肝硬化,疳积,痢疾。"
水田七:性味甘苦,凉。①《广西中药志》:"苦,寒。"②《云南中草药》:"苦,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炎止痛。治消化道溃疡,肠炎,肺结核,百日咳,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咽痛,痈肿,牙痛。
虎掌草:【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胃痛,急、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雪乌:【性味】性寒,味麻。【归经】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消炎。
所述药物优选的仅有上述药物制得。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颗粒剂
配方:老君须12份、地椒2份、谷芽22份、山药18份、打碗花13份、鹭鸶兰9份、高良姜16份、蕨麻17份、睡菜23份、回心草12份、草柏枝18份、花叶子15份、乌金草8份、牛角藓6份、蓬蘽5份、酢浆草1份、糯稻根须16份、尖山橙17份、玉竹9份、银耳17份、甘草24份、猴头菌7份、红香树8份、金橘叶13份、秦艽5份、江珧柱6份、头发七13份、角盘兰8份、雪人参6份、水田七1份、虎掌草2份和雪乌2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15倍的蔗糖粉和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2 注射液剂
配方:老君须12份、地椒3份、谷芽18份、山药22份、打碗花14份、鹭鸶兰9份、高良姜16份、蕨麻16份、睡菜17份、回心草9份、草柏枝15份、花叶子18份、乌金草8份、牛角藓7份、蓬蘽5份、酢浆草1份、糯稻根须15份、尖山橙17份、玉竹12份、银耳16份、甘草23份、猴头菌6份、红香树7份、金橘叶13份、秦艽6份、江珧柱6份、头发七12份、角盘兰7份、雪人参6份、水田七1份、虎掌草2份和雪乌2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6℃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50分钟,获得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2g,加入氯化钠50g,加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250ml,灭菌即可得到注射液剂。
实施例3 口服液剂
配方:老君须17份、地椒2份、谷芽16份、山药15份、打碗花13份、鹭鸶兰8份、高良姜16份、蕨麻17份、睡菜14份、回心草8份、草柏枝17份、花叶子16份、乌金草9份、牛角藓6份、蓬蘽7份、酢浆草2份、糯稻根须16份、尖山橙17份、玉竹9份、银耳16份、甘草18份、猴头菌7份、红香树8份、金橘叶12份、秦艽7份、江珧柱6份、头发七12份、角盘兰7份、雪人参6份、水田七1份、虎掌草2份和雪乌2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和睡菜按比例混合,用醇浓度为75%的甲醇作为溶剂,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并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50目成粉末a,所加入的甲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4倍;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过350目成粉末b;
第三步,加入相对于第二步获得的粉末b质量5倍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倍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浓缩出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使浓度达到70%,静置12小时,滤过,减压浓缩,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50目成粉末c;
第四步,将粉末a和粉末c混合,加相对于粉末质量4倍量的蒸馏水,0.2倍的蔗糖,0.01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
毒性试验
①急性毒性试验:
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为对象,临床日用量的150倍给白鼠大肠内投药,观察7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本发明的药物没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②长期毒性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口服液剂对小鼠按8、16和40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试验
病例选择: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盆腔炎患者为200例。其中,20岁以下的20例,20-35岁患者数量100人,35岁以上患者数量80人。临床表现: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确诊为脏腑失调型盆腔炎。将该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划分为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的“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A.低热,疲乏: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B.下腹坠胀疼痛或腰孤部胀痛:为临床主要症状。因慢性炎症形成子宫、输卵管粘连或盆腔癖血所致,疼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C.白带增多:呈黄色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D.月经不调:以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多见,因慢性炎症导致盆腔癖血,或影响卵巢功能所致。E.不孕:因慢性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所致。
3.体征: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扣及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能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4.辅助检查:A.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B.B超检查: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C.阴道或子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有异常或检出病原菌。D.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粘连病灶或盆腔炎性包块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5.脏腑失调型: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治疗方法: 
实施例1组:本组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颗粒剂进行治疗。口服一日2次,每次5g,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实施例2组:本组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注射液剂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静脉滴注。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实施例3组:本组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口服液剂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口服10ml。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左氧氟沙星(500mg/次,1次/日,连服14日)或氧氟沙星(4O0mg/次,1次/日,连服14日),同时加或不加甲硝哇(500mg/次,2次/日,连服14日)。
疗效评价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尼莫地平法)
疗效指数N二((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能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证候、体征疗效指数N)95%。停药1月内未复发。
2.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能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证候、体征疗效指数N)7既,<95%。
3.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能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证候、体征疗效指数N)30%,<70%。
4.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骸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体征疗效指数N<30%。
治疗结果
表1为各组的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实施例1组 49(98%) 1(2%) 0(0%) 0(0%)
实施例2组 49(98%) 1(2%) 0(0%) 0(0%)
实施例3组 50(100%) 0(0%) 0(0%) 0(0%)
对照组 20(40%) 10(20%) 15(30%) 5(10%)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实施例组的治疗情况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治疗效果好,疗效确切。
表2为各组的治愈的治疗时间对比 
组别 痊愈人数 第一个疗程 第二个疗程
实施例1组 49 24(49%) 25(51%)
实施例2组 49 29(59.2%) 20(40.8%)
实施例3组 50 28(56%) 22(44%)
对照组 20 8(40%) 12(60%)
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实施例组的第一个疗程治愈的治愈人数要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治疗速度快,见效快。
典型病例:李某,女,38岁,患盆腔炎已有两年年,症状表现为: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确诊为脏腑失调型盆腔炎。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口服液剂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口服10ml。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服药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出现,痊愈,并发症全部消除。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君须、地椒、谷芽、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睡菜、回心草、草柏枝、花叶子、乌金草、牛角藓、蓬蘽、酢浆草、糯稻根须、尖山橙、玉竹、银耳、甘草、猴头菌、红香树、金橘叶、秦艽、江珧柱、头发七、角盘兰、雪人参、水田七、虎掌草和雪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0-20重量份、地椒2-4重量份、谷芽15-25重量份、山药12-26重量份、打碗花10-16重量份、鹭鸶兰7-15重量份、高良姜10-20重量份、蕨麻15-20重量份、睡菜12-24重量份、回心草7-13重量份、草柏枝10-20重量份、花叶子12-20重量份、乌金草6-12重量份、牛角藓5-10重量份、蓬蘽4-9重量份、酢浆草1-3重量份、糯稻根须10-20重量份、尖山橙13-24重量份、玉竹7-15重量份、银耳15-20重量份、甘草15-25重量份、猴头菌5-10重量份、红香树6-12重量份、金橘叶10-15重量份、秦艽5-9重量份、江珧柱4-8重量份、头发七10-13重量份、角盘兰6-10重量份、雪人参5-8重量份、水田七1-2重量份、虎掌草2-4重量份和雪乌1-3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5-20重量份、地椒2-4重量份、谷芽15-20重量份、山药12-20重量份、打碗花10-16重量份、鹭鸶兰7-10重量份、高良姜15-20重量份、蕨麻15-20重量份、睡菜12-20重量份、回心草7-10重量份、草柏枝15-20重量份、花叶子12-20重量份、乌金草6-12重量份、牛角藓5-10重量份、蓬蘽4-9重量份、酢浆草1-3重量份、糯稻根须10-20重量份、尖山橙13-24重量份、玉竹7-15重量份、银耳15-20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猴头菌5-10重量份、红香树6-12重量份、金橘叶10-15重量份、秦艽5-9重量份、江珧柱4-8重量份、头发七10-13重量份、角盘兰6-10重量份、雪人参5-8重量份、水田七1-2重量份、虎掌草2-4重量份和雪乌1-3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2重量份、地椒3重量份、谷芽18重量份、山药22重量份、打碗花14重量份、鹭鸶兰9重量份、高良姜16重量份、蕨麻16重量份、睡菜17重量份、回心草9重量份、草柏枝15重量份、花叶子18重量份、乌金草8重量份、牛角藓7重量份、蓬蘽5重量份、酢浆草1重量份、糯稻根须15重量份、尖山橙17重量份、玉竹12重量份、银耳16重量份、甘草23重量份、猴头菌6重量份、红香树7重量份、金橘叶13重量份、秦艽6重量份、江珧柱6重量份、头发七12重量份、角盘兰7重量份、雪人参6重量份、水田七1重量份、虎掌草2重量份和雪乌2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君须17重量份、地椒2重量份、谷芽16重量份、山药15重量份、打碗花13重量份、鹭鸶兰8重量份、高良姜16重量份、蕨麻17重量份、睡菜14重量份、回心草8重量份、草柏枝17重量份、花叶子16重量份、乌金草9重量份、牛角藓6重量份、蓬蘽7重量份、酢浆草2重量份、糯稻根须16重量份、尖山橙17重量份、玉竹9重量份、银耳16重量份、甘草18重量份、猴头菌7重量份、红香树8重量份、金橘叶12重量份、秦艽7重量份、江珧柱6重量份、头发七12重量份、角盘兰7重量份、雪人参6重量份、水田七1重量份、虎掌草2重量份和雪乌2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1~0.3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液剂,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3g,加入氯化钠40~70g,加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250ml,灭菌即可得到注射液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剂,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山药、打碗花、鹭鸶兰、高良姜、蕨麻和睡菜按比例混合,用醇浓度为70%~80%的甲醇作为溶剂,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并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a,所加入的甲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b;
第三步,加入相对于第二步获得的粉末b质量3~6倍的蒸馏水,煎煮2~4小时,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2小时,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浓缩出去2/3~3/4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使浓度达到70%~80%,静置12~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干燥,获得干膏,粉碎过300-400目成粉末c;
第四步,将粉末a和粉末c混合,加相对于粉末质量3~5倍量的蒸馏水,0.1~0.3倍的蔗糖,0.01~0.02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糖衣片剂、软胶囊滴剂、口含剂、颗粒剂、肠溶衣片剂、冲剂、蜜丸剂、口服液、溶液剂、丹剂、栓剂、糖浆剂、注射剂、散剂、涂抹剂、喷雾剂、滴剂、贴剂和擦剂。
CN201510414506.1A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40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4506.1A CN104940778A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4506.1A CN104940778A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0778A true CN104940778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5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4506.1A Pending CN104940778A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07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7246A (zh) * 2016-05-11 2016-07-06 烟台民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寒湿泄泻型犊牛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353A (zh) * 2014-05-13 2014-10-01 杜仁波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353A (zh) * 2014-05-13 2014-10-01 杜仁波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德英等: "《一百天学中医妇科》", 30 September 200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龙喜英: "中医辨证论治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7246A (zh) * 2016-05-11 2016-07-06 烟台民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寒湿泄泻型犊牛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7403C (zh) 治疗癌症的中药
CN102293975B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781A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701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07011B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术后并发症的中药药物
CN104056099A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611B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727117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5718B (zh) 一种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920238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78A (zh) 一种治疗脏腑失调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569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40672A (zh) 一种治疗胆囊结石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7496765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696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制剂
CN105963586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657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阴虚火旺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65A (zh) 一种麻醉科用于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499A (zh)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67815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肾两虚型哮喘的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638A (zh)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075A (zh)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403A (zh) 一种治疗血虚阴亏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0122B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