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784B -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784B
CN104936784B CN201480002003.7A CN201480002003A CN104936784B CN 104936784 B CN104936784 B CN 104936784B CN 201480002003 A CN201480002003 A CN 201480002003A CN 104936784 B CN104936784 B CN 104936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value
concentration
scale
sca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0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784A (zh
Inventor
山崎宪司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M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 M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82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940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82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61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8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61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 M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 M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14Applications of messenger or other moving transf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04Arrangements for inking roller bearings, forks or supports
    • B41F31/307Sliding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 B41F31/36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1/00Inking devices; Recovering printing ink
    • B41P2231/10Axially segmented ducter rollers

Abstract

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不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浓度的微调整,能够准确地供给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浓度的油墨量。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34)具有: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53),其根据印刷物的规定数量的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54),其使用浓度预测值及浓度目标值求出量表变动值;和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55),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和量表变动值求出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控制用量表值。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从墨斗经由墨斗辊、传墨辊及多个匀墨辊向印刷面供给油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油墨供给装置,公知有如下油墨供给装置: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被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各传墨辊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独立地切换,通过控制装置,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并传出油墨,对每个传墨辊,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直至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上述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的控制通过控制从输出对传墨辊的朝向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直至输出朝向非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为止的时间来进行。
在该装置中,从墨斗内向墨斗辊的表面流出的油墨,在传墨辊切换到传墨位置的期间,移到该传墨辊,移到各传墨辊的油墨在传墨辊切换到非传墨位置的期间,移到匀墨辊。并且,通过对每个传墨辊控制传出的油墨的周长,按每个传墨辊来控制向匀墨辊即印刷面供给的油墨量。
像这样对每个传墨辊控制油墨量的原因在于,由于印刷物的图案不同而导致最佳油墨量会因宽度方向位置而不同,相对于各传墨辊的油墨量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率来设定。
油墨量的目标值作为按每种颜色且按每个传墨辊的“量表值(graph value)”,以%来显示,并基于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率而预先设定的“量表值”,来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具体而言,使各传墨辊移动的切换阀的开/关时间)。
在上述现有的油墨供给装置中,印版更换时,在进行颜色更换的情况下,清洗后,通过供给与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相应的油墨,来进行恰当的印刷。印版更换时,在没有进行颜色更换的情况下,存在进行清洗的情况,也存在不进行清洗的情况。在没有进行颜色更换的印版更换时,在进行清洗的情况和不进行清洗的情况下均通过供给与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相应的油墨来进行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3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416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中,使油墨供给装置根据印刷物和印刷条件而以最佳输出来动作,但实际上存在各种印刷物和印刷条件,无法通过现状控制来覆盖所有的印刷物和印刷条件,因而最终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微调整。
在此,存在因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差异等而使微调整的时间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最终浓度存在差异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即使进行了微调整也无法得到适宜的浓度因而频繁地重复微调整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现有的油墨供给装置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在印刷时使浓度为适宜值,使量表值上升或下降来进行调整,但在使量表值上升或下降的时候,浓度不会立刻稳定,例如在提高量表值时,由于印刷机的辊的油墨保有量缓慢增加,与之相伴浓度逐渐上升,所以从提高量表值后直至浓度稳定为止花费时间。
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在没有进行颜色更换的印版更换时,对于没有进行清洗的情况,当使其与进行清洗的情况同样地、也通过供给与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相应的油墨来进行印刷时,存在直至浓度稳定为止花费时间的倾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并不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浓度微调整且能够准确地供给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浓度的油墨量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使量表值变化时缩短直至浓度稳定为止的时间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印版更换后的印刷时的浓度稳定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划分的多个传墨辊,各传墨辊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独立地切换,通过控制装置并基于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而设定的量表值,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而传出油墨,对于每个传墨辊,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直至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由此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该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具有: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其根据印刷物的规定数量的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其使用浓度预测值及浓度目标值来求出量表变动值;和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和量表变动值来求出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控制用量表值。
在现有的油墨供给装置中,进行与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相应的控制,在所得到的浓度值从目标值偏离的情况下,操作者以修正浓度值的方式进行油墨量的增减。在该发明中,代替操作者作业而通过控制装置自动地修正浓度。
对所有的传墨辊单元的所有传墨辊分别测定浓度值。将得到的浓度值按照印刷的顺序输入到设置在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上的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中。在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中,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在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中,根据浓度预测值与浓度目标值的差求出浓度值差,进而求出与该浓度值差相对应的量表变动值。在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中,作为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与量表变动值的差而求出变更后的量表值,该变更后的量表值作为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控制用量表值而使用。
像这样,通过控制装置对各传墨辊单元的所有传墨辊进行浓度测定及量表值的变更,由此,传墨辊单元的各传墨辊之间的偏差变小,并且浓度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因此,不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浓度的微调整,并能够准确地供给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浓度的油墨量。
控制用量表值优选通过下式求出。
使第n次的测定值为Xn、n次的平均值为Xa、n次的标准偏差为σ、第n次的测定值的偏差值为T、浓度预测系数为α、浓度目标值为K、油墨的过量和不足的比率为L、量表变动值为Gs、量表值修正系数为β,则n次测定时的预测值Y为,
Y=Xn+{T×︱Xn-Xa︱×α},T={10×(Xn-Xa)/σ},σ2={(X1-Xa)2+(X2-Xa)2+……+(Xn-Xa)2}/n,但是在n=1的情况及n次均为相同测定值的情况下,Y=Xn
L=(Y-K)×100/k(%)
Gs=Gb×L×β÷100(%)
Ga=Gb+Gs
例如只要使α及β为1或与1接近的值即可,能够通过改变α的值调整预测值,并能够通过改变β的值调整量表变动值。
上述中,在将量表值从Gb变更为Ga(Gs=Ga-Gb)时,暂定使量表值为Gz1,在进行规定的暂定周期数的输出后,使Ga为所输出的值,使浓度修正系数为γ、ε为自然数,根据Gz1=Ga+{(γ×Gs)/ε}来求出1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更优选的是,
(1).在Gz1为正、且小于传墨辊一周量Gm的情况下,在暂定周期数S=ε的期间,使Gz1=Ga+{(γ×Gs)/ε},
(2).在Gz1超过传墨辊一周量Gm的情况下,在暂定周期数S=(γ×Gs)/(Gm-Ga)的期间,使Gz1=Gm,
(3).在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为负的情况下,在暂定周期数S=(γ×Gs)/Ga的期间,使Gz1=0%。
在使量表值变化的情况下,直至辊的油墨保有量变化为止不会反映到浓度上。因此,在现有的控制中,浓度不会立刻变化而经过足够的时间后达到作为目标的浓度。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中,在使量表值变化时,以使辊的油墨保有量立刻变化的方式,在增加油墨量的情况下,仅在一定时间急剧地供给差值以上的油墨量,在减少油墨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停止传墨辊的输出。由此,能够在使量表值变化时缩短直至浓度稳定为止的时间。
另外,上述中,在印版更换时,对所有的传墨辊进行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与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的比较,在印版更换后图案面积增加的情况下,追加匀墨,在印版更换后图案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使传墨辊的动作停止一定时间,使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为A%、使印版更换前的保有油墨量(%)为Y+AZ、使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为B%、使印版更换后的保有油墨量(%)为Y+BZ,根据印版更换前后的差值(B-A)Z(%)的正负,优选进行以下的操作。
在(B-A)Z>0的情况下,进行Z次的追加匀墨。
在(B-A)Z<0的情况下,停止(A-B)Z/B次的传墨。
作为在印版更换时直至颜色稳定为止花费时间的原因,可以考虑如下:在印版更换前的印版的图案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辊组(传墨辊及多个匀墨辊)上所保有的油墨量较多,所以印刷浓度较浓,缓慢地降低到稳定浓度,在印版更换前的印版的图案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由于辊组上所保有的油墨量较少,所以印刷浓度较淡,缓慢地上升到稳定浓度。
因此,将印版更换前辊组上所保有的油墨量、和印版更换后辊组所需的油墨量进行比较,在印版更换后的油墨量增加的情况下,暂时追加供给油墨,在印版更换后的油墨量减少的情况下,暂时停止油墨的供给,由此能够缩短印版更换后直至达到稳定浓度为止的时间。
若将传墨辊与墨斗辊接触后直至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称为“接触旋转角度”,则接触旋转角度的控制通过控制从对传墨辊输出朝向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接触指令)到输出朝向非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非接触指令)为止的时间来进行。
可以考虑到,印刷稳定时传墨辊上所保有的油墨是从传墨辊的一端到另一端厚度整体均匀的油墨(为Y)、和与印刷物的图案面积成比例的厚度的油墨(使比例定数为Z)重合的状态。因此,当使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为A%时,印版更换前所保有的油墨量(%)成为Y+AZ(%),当使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为B%时,印版更换后的保有油墨量(%)成为Y+BZ(%)。因此,印版更换前后的差值成为(B-A)Z(%)。
由于存在B>A的情况及B<A的情况,所以差值为正或负。在此,根据差值的正负,进行不同的操作。
在差值(B-A)Z>0的情况下,进行使匀墨次数为比例次数Z次的追加匀墨。匀墨的百分比为(B-A)(%)。由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浓度稳定。
另一方面,在(B-A)Z<0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停止传墨。使停止传墨的条件为停止(A-B)Z/B次的传墨。由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像这样,在印版更换时,对于差值(B-A)Z>0的情况及(B-A)Z<0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印版更换后的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优选的是,进行在每个传墨时刻均进行传墨的通常动作、和与通常动作相比减少了传墨次数的间歇动作,在B为间歇动作百分比以下且(B-A)Z<0的情况下,停止{(A-B)Z/B}×C/B次的传墨。
由此,即使在进行间歇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印版更换后的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如上述那样地测定与各传墨辊相对应的浓度值并反馈到各传墨辊的控制,因此,不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浓度的微调整,并能够准确地供给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浓度的油墨量。
另外,如上所述,在使量表值变化时,以使油墨保有量立刻变化的方式,在增加油墨量的情况下,仅在一定时间急剧地供给差值以上的油墨量,在减少油墨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停止传墨辊的输出,由此,能够在使量表值变化时缩短直至浓度稳定为止的时间。
而且,如上所述,对印版更换前辊组上所保有的油墨量、和印版更换后辊组所需的油墨量进行比较,在印版更换后的油墨量增加的情况下,暂时追加供给油墨,在印版更换后的油墨量减少的情况下,暂时停止油墨的供给,由此,即使印版更换前后的差值为正或负,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印版更换后的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的移墨辊单元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3是图2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说明浓度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的第1主要部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的第2主要部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2)印刷机
(3)油墨供给装置
(15)传墨辊
(34)控制装置
(41)墨斗辊
(42)墨斗
(53)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
(54)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
(55)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地表示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左视图,图2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局部剖切俯视图,图3是图2的放大横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使图1及图3的右侧(图2的下侧)为前,图1及图3的左侧(图2的上侧)为后,使从前方观察时的左右为左右。
如图1所示,以接近墨斗部件(40)的后端部的方式配置有墨斗辊(41),通过这些部件构成墨斗(42),在墨斗部件(40)的后端部与墨斗辊(41)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具有规定间隙的油墨通路(43)。
在墨斗辊(41)的后方,配置有多个匀墨辊(44)(46)中的最前的匀墨辊(44),在墨斗辊(41)与该匀墨辊(44)之间,与两者接近地配置有传墨辊单元(45)。如图2所示,辊单元(45)是被沿辊(41)(44)的轴向分割的多个(图示为7个)传墨辊(15)的集合体,这些传墨辊(15)沿轴向隔开较小间隔地配置。这些辊(15)(41)(44)的轴相互平行,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墨斗辊(41)和匀墨辊(4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印刷机的框架(7)上,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以彼此同步的规定转速沿图1的箭头方向连续旋转。例如,墨斗辊(41)的转速为匀墨辊(44)的转速的1/10左右。
与辊(41)(44)平行的直线状的支承部件(6)的左右两端部固定在框架(7)上,在支承部件(6)的周围安装有多个可动部件(8)。支承部件(6)呈与上下宽度相比前后宽度稍大的棱柱状。可动部件(8)呈短圆柱状,在可动部件(8)上形成有将可动部件(8)沿轴向贯穿的较大的棱状的孔(9)。在以相对状固定在框架(7)上并被支承部件(6)贯通的一对短圆柱状的固定部件(10)之间,沿轴向排列有多个可动部件(8),在这些可动部件(8)的孔(9)内穿插有支承部件(6)。可动部件(8)的孔(9)的上下宽度与支承部件(6)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孔(9)的上下两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上下两表面滑动接触。另外,孔(9)的前后宽度比支承部件(6)的前后宽度稍大,可动部件(8)相对于支承部件(6),能够在孔(9)的后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后表面接触的前端位置、和孔(9)的前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接触的后端位置之间沿前后移动。在与支承部件(6)滑动接触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上表面,在可动部件(8)的全长范围内形成有棱槽(11)。
可动部件(8)如后述那样地相对于支承部件(6)而沿轴向定位,在可动部件(8)彼此之间及与两端的固定部件(10)之间,沿轴向设置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各可动部件(8)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6)独立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各可动部件(8)的外周上固定有作为滚动轴承的球轴承(12)的内圈。在各球轴承(12)的外圈的外周上固定有金属制套筒(14),在套筒(14)的外周上固定有橡胶制厚壁圆筒状的传墨辊(15)。
在相邻的可动部件(8)的外周彼此之间,嵌套有短圆柱状的防尘部件(16)。防尘部件(16)由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适当的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在其两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向内侧稍微伸出的凸缘部(16a)。并且,这些凸缘部(16a)嵌入在环状槽(17)中,其中该环状槽(17)形成在可动部件(8)的靠左右两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由此,防尘部件(16)固定在可动部件(8)上。在左右两端的可动部件(8)和与之相邻的固定部件(10)的外周彼此之间,也嵌套有同样的防尘部件(16)。
在各可动部件(8)与支承部件(6)之间的支承部件(6)侧,如下地设有切换传墨辊(15)的位置的辊位置切换装置(19)。
在与可动部件(8)的轴向中央部相对应的支承部件(6)的部分上,通过形成从前表面稍向后方延伸的孔而形成有滚筒部(20),并且形成有从后表面稍向前方延伸的弹簧收纳孔(21)。滚筒部(20)的中心和弹簧收纳孔(21)的中心位于前后方向的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位于可动部件(8)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附近。在滚筒部(20)内经由O型环(23)前后滑动自如地插入有短圆柱状的活塞(22)。在弹簧收纳孔(21)内前后滑动自如地插入有作为弹压部件的滚珠(24),并且插入有将滚珠(24)向后弹压的压缩螺旋弹簧(25)。
在与活塞(22)的中心相对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前表面及与滚珠(24)的中心相对的孔(9)的后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凹部(26)(27)。各凹部(26)(27)的沿可动部件(8)轴向的宽度固定。各凹部(26)(27)的与可动部件(8)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截面形状是一样的,呈以与上述轴线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在与凹部(26)相对的活塞(22)的端面的中心上形成有尖细锥状的突起(22a),该突起(22a)嵌入在凹部(26)中。此外,活塞(22)的除去突起(22a)以外的部分的长度比滚筒部(20)的长度稍短,即使在活塞(22)退入到滚筒部(20)的最内部的状态下,突起(22a)的大部分与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相比也会突出。另一方面,滚珠(24)的外周的一部分嵌入在凹部(27)中。
在支承部件(6)的后部,滚珠(24)通常通过弹簧(25)的弹性力而被压接在可动部件(8)的孔(9)的后表面,滚珠(24)的外周的一部分嵌入在凹部(27)中并被压接在凹部(27)的前后的缘部上。另一方面,在支承部件(6)的前部,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或活塞(22)被压接在可动部件(8)的孔(9)的前表面,活塞(22)的突起(22a)的大部分嵌入在凹部(26)中。并且,像这样通过使活塞(22)的突起(22a)的大部分和滚珠(24)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在凹部(26)(27)中,来进行可动部件(8)相对于支承部件(6)的轴向的定位。
在支承部件(6)上,形成有从其左端沿轴向延伸并在右端附近封闭的横截面为圆形的进气孔(28),该孔(28)的左端开口端经由适当的配管而与压缩空气源(29)连接。
在面向可动部件(8)的槽(11)的支承部件(6)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切换阀(电磁阀)(30),该切换阀(30)的两个端口经由形成在支承部件(6)上的连通孔(31)(32)分别与进气孔(28)和滚筒部(20)连通。另外,切换阀(30)的电线(33)从槽(11)的部分通过并向外部引出,而与控制装置(34)连接。
在向切换阀(30)通电的状态(打开状态)下,滚筒部(20)经由切换阀(30)与进气孔(28)连通,在停止通电的状态(关闭状态)下,滚筒部(20)经由切换阀(30)与大气连通。并且,控制装置(34)独立地切换各切换装置(19)的切换阀(30)的通电状态,由此能够独立地切换各传墨辊(1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
当切换阀(30)切换到关闭状态时,由于滚筒部(20)与大气连通,所以活塞(22)成为能够在滚筒部(20)内自由移动的状态。因此,可动部件(8)通过弹簧(25)经由滚珠(24)向后侧移动。其结果为,可动部件(8)及传墨辊(15)切换到后端位置(非传墨位置),传墨辊(15)从墨斗辊(41)分离并压接到匀墨辊(44)上。
当切换阀(30)切换到打开状态时,由于滚筒部(20)与进气孔(28)连通并经由进气孔(28)与压缩空气源(29)连通,所以向滚筒部(20)供给压缩空气。因此,活塞(22)抵抗弹簧(25)的力而从支承部件(6)向前方突出,由此可动部件(8)向前侧移动。其结果为,可动部件(8)及传墨辊(15)切换到前端位置(传墨位置),传墨辊(15)从匀墨辊(44)分离并压接到墨斗辊(41)上。
在与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滑动接触的支承部件(6)的下表面,埋入式地固定有由磁传感器构成的位置切换检测传感器(35),在与该位置切换检测传感器(35)相对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上,埋入式地固定有永磁铁(36)。传感器(35)的下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或与之相比稍位于内侧(上侧)。永磁铁(36)的上表面与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面为同一平面,或与之相比稍位于内侧(下侧)。在可动部件(8)切换到后端位置的状态下,传感器(35)与永磁铁(3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相对,在可动部件(8)切换到前端位置的状态下,传感器(35)从永磁铁(36)向后方偏离。因此,根据可动部件(8)的位置不同而传感器(35)的输出发生变化,根据传感器(35)的输出可知可动部件(8)即传墨辊(15)位于哪个位置。
墨斗(42)内的油墨从油墨通路(43)通过而流出到墨斗辊(41)的外周表面。流出到墨斗辊(41)的表面的油墨的膜厚与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相对应,通过调节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来调节流出到墨斗辊(41)的表面的油墨的膜厚。通常,以对于所有的传墨辊(15)使油墨的膜厚相等的方式调节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流出到墨斗辊(41)的外周表面的油墨在传墨辊(15)切换到前端位置的期间,移到该传墨辊(15),移到各传墨辊(15)的油墨在传墨辊(15)切换到后端位置的期间,移到匀墨辊(44)。而且如图3所示,移到匀墨辊(44)的油墨再经由其他多个匀墨辊(46)而向印刷面供给。另外,根据传感器(35)的输出,检测传墨辊(15)的位置切换是否正常,在传墨辊(15)没有正常切换的情况下,发出警报。
在上述印刷机中,通过控制装置(34),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出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15)的位置并传出油墨,对于每个传墨辊(15),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41)接触直至分离为止的墨斗辊(41)的旋转角度(接触旋转角度),来控制从墨斗辊(41)向传墨辊(15)传出的油墨的周长,其结果为,通过其宽度方向的位置来调节向印刷面供给的油墨量。
接触旋转角度的控制通过控制从输出对传墨辊(15)的朝向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接触指令)到输出朝向非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非接触指令)为止的时间(接触指令时间)来进行。
当所要印刷的图案被示出时,通过使用图案面积读取装置读取图案面积率,来计算出与油墨供给量相对应的量表值,将该量表值换算成传墨辊(15)和墨斗辊(41)的接触长度,并使用于上述的油墨供给的控制。量表值为表示对于各传墨辊(15)以何种程度使用规定颜色的油墨的油墨量目标值,在不使用规定颜色的情况下为0%,在最大限度使用的情况下为100%,以百分数%来显示。因此,根据各传墨辊(15)所对应的部位的图案面积而设定成30%、40%、10%等。基于该以百分数%显示的量表值,控制传墨辊(15)的传墨时间(墨斗辊(41)与传墨辊(15)的接触时间即切换阀(30)打开的时间)。若所使用的颜色为八种颜色,则使用八个印版滚筒(八个传墨辊单元(45)),量表值按各颜色(各印版滚筒=传墨辊单元(45))且按各传墨辊(15)来设定。
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各颜色的浓度无论在哪个位置均应是恒定的,但在实际中,浓度值成为按各传墨辊(15)而不同的值。因此,优选的是,在浓度较淡的部位上,提高向该部位供给油墨的各传墨辊(15)的量表值,在浓度较浓的部位上,降低向该部位供给油墨的各传墨辊的量表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以下那样,通过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34)来反馈浓度值,由此将浓度值维持于适宜的值。
图4以框图示出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34)。在图4中,在印刷机上设有浓度测定装置(50),来测定印刷物的浓度。
对于测定浓度,只要将浓度测定用色标(patch)设置在印刷的印版上并测定与该色标相对应的部分的浓度即可。浓度测定装置(50)只要使用公知的装置即可,浓度值能够求出为视作浓度测定部位的部分的RGB成分的相加平均值。在上述的油墨供给装置中,与多种颜色相对应地使用多个印版滚筒,与各印版滚筒相对应地分别设置作为多个传墨辊(15)的集合体的传墨辊单元(45),由此,对所有的传墨辊单元(45)的所有的传墨辊(15)分别测定浓度值。浓度测定优选在线测定,但也可以离线测定。总之,所得到的浓度值按照印刷的顺序反馈到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中。
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34)具有:浓度目标值设定机构(51)、量表值设定机构(52)、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53)、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54)、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55)、和切换阀开/关机构(56)。
量表值设定机构(52)及切换阀开/关机构(56)是以往就具有的部分,在量表值设定机构(52)中按每个传墨辊(15)设定有各颜色的量表值,切换阀开/关机构(56)基于量表值来控制切换阀(30)(参照图2及图3)的打开时间。
以往,基于存储在量表值设定机构(52)中的量表值Gb,以成为该量表值Gb的方式来确定切换阀开/关机构(56)中的切换阀(30)的打开时间,并将该开/关信号输出到切换阀(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在量表值设定机构(52)中的量表值Gb通过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56)而变更,并根据该变动后的量表值Ga来确定切换阀开/关机构(56)中的切换阀(30)的打开时间。
变动后的量表值Ga基于由浓度测定装置(50)求出的浓度测定值Xn以如下的方式求出。
首先,在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53)中,基于多个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预测值Y。浓度例如如图5所示那样地变化。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随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而浓度逐渐变小的过程,在该阶段中,尚不明确以1.85收敛还是以1.80收敛或是以1.75收敛。在目标值为1.80的情况下,若第n次(最终)的浓度预测值Y为1.85,只要以浓度变淡的方式降低量表值即可,若浓度预测值Y为1.75,只要以浓度变浓的方式提高量表值即可。
浓度预测值通过获取一个或多个测定值并使用这些多个测定值通过运算而求出。
在以两次以上(n次)测定浓度的情况下,浓度预测值以如下方式求出。
首先,使用n次测定的所有的测定值(X1、X2、……、Xn),求出标准偏差σ。使n次的平均值为Xa
σ2={(X1-Xa)2+(X2-Xa)2+……+(Xn-Xa)2}/n
接着,根据标准偏差σ,计算出n次测定中的最终(第n次)测定值的偏差值T。
T={10×(Xn-Xa)/σ}
通过计算该T,能够判别最终(第n次)测定的浓度在n次测定的整体中为何种程度的浓度。
接着,使用浓度预测系数α计算出浓度预测值Y。
Y=Xn+{T×|Xn-Xa|×α}
此外,在n次均为相同测定值的情况下,使Y=X1=(X2=Xn)。另外,在测定一次的情况下,也使Y=X1
在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54)中,使用浓度预测值Y,如以下方式求出量表值,
当使油墨的浓度目标值(基准值)为K时,油墨的盈亏的比率L根据下式计算出。
L=(Y-K)×100/K(%)
在此,使用量表值来修正系数β,计算出量表变动值Gs。使变更前的量表值为Gb。
则Gs=Gb×L×β÷100(%)。
在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55)中,通过Ga=Gb+Gs来求出变更后的量表值Ga。该变更后的量表值Ga代替预先设定的量表值Gb而作为控制用量表值来使用,基于该控制用量表值Ga来控制切换阀(30)的打开时间。
使浓度预测系数α及量表值修正系数β例如为1,只要根据经验设定成适宜的值即可。能够通过改变α的值来调整预测值,能够通过改变β的值来调整量表变动值。关于β,也可以在浓度预测值Y>浓度目标值K时和在浓度预测值Y<浓度目标值K时使其为不同的值。
通过上述的浓度修正,使浓度收敛于目标值。在此,根据情况而存在收敛需要时间、直至得到适宜浓度为止的时间较长(多次产生不是适宜浓度的印刷物)的问题。因此,在上述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55)中,在成为变更后的量表值Ga之前,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以规定的暂定周期数S次输出。
图6的流程图中示出用于将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以规定的暂定周期数S次输出的控制程序的主要部分。
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在进行量表值的变更的控制时,当存在量表值的变更的指示时(S1),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为Gz1及执行该量表值的周期数为S,使用变更前的量表值Gb、变更后的量表值Ga及浓度修正系数γ,以Gs=Ga-Gb求出变更前后的量表值差值Gs,以Gr=γ×Gs求出增幅油墨量Gr,以Gz=Ga+Gr=Ga+(γ×Gs)求出暂定量表值Gz(S2)。
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将增幅油墨量Gr分为ε个周期而输出,并通过Gz1=Ga+{(γ×Gs)/ε}来求出(S3)。
Gs=Ga-Gb,由于Ga<Gb及Ga>Gb的任一情况均可能存在,所以Gz1也会成为正值或负值,在正值的情况下,暂定量表值=增幅量表值,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一个周期量的供给油墨量,成为比Ga大的值。一个周期量的供给油墨量无法超过由传墨辊(15)的一周所供给的油墨量Gm。因此,在Gz1为正值的情况下,需要通过Gz1是否超过由传墨辊(15)的一周所供给的油墨量Gm来区分情况。在Gz1为负值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负的油墨量供给,所以使油墨量的供给量为0%,根据Gz1的值,计算以几个周期进行0%油墨量的供给量。
因此,首先判定是否为Gz1≥0(S4),若Gz1<0,则移动到步骤(S7),若Gz1≥0,则判定是否为Gz1≤Gm(S5)。并且,若Gz1≤Gm,则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为已经求出的Gz1=Ga+{(γ×Gs)/ε},将其以ε个周期量输出(S6)。由此,暂定地对输出进行增幅的步骤完成,之后,转移到作为与以往同样的输出的变更后量表值(S9)。
在判定是否为Gz1≤Gm的步骤(S5)中,在不为Gz1≤Gm的情况下,即Gz1>Gm,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为能够供给的最大量即由传墨辊(15)的一周所供给的油墨量Gm(Gz1=Gm)。在该情况下,由于一个周期所供给的油墨量的增幅部分为(Gm-Ga),增幅所需的油墨量总计为Gr=γ×Gs,所以通过S=(γ×Gs)/(Gm-Ga)来求出增幅所需的周期数S(S8)。由此,暂定地对输出进行增幅的步骤完成,之后,转移到作为与以往同样的输出的变更后量表值(S9)。
在判定是否为Gz1≥0的步骤(S4)中Gz1<0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0。在该情况下,由于一个周期所使用的(减少的)油墨量为Ga,减少所需的油墨量为Gr=γ×Gs,所以通过S=(γ×Gs)/Ga来求出减少所需的周期数S。由此,暂定地对输出进行增幅(对减少量进行增幅)的步骤完成,之后,转移到作为与以往同样的输出的变更后量表值(S9)。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墨供给装置中,对于以往的……Gb→Ga……Ga……这种输出,使其为……Gb→Gz1……Gz1→Ga……Ga……这种输出。并且,划分成三种情况,并通过上述运算来求出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及与之相对应的暂定周期数S,由此,无论是在增加油墨量的情况下,还是在减少油墨量的情况下,均能够在使量表值变化时缩短直至浓度稳定为止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流程图中,将Gz1=0的情况包含在Gz1≥0中,将Gz1=Gm的情况包含在Gz1≤Gm中,但即使将Gz1=0的情况包含在Gz1≤0中,将Gz1=Gm的情况包含在Gz1≥Gm中,也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Gz1及S的值相同)。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34)将与图案面积相对应的油墨量的指令值作为量表值提供给各传墨辊,通过提高规定的传墨辊的量表值来增加该传墨辊的浓度,并通过降低规定的传墨辊的量表值来减少该传墨辊的浓度。
并且,在更换印版的情况下,通常各量表值会变化,但通过发出新的指令值,最终成为与指令值相对应的浓度,由此,以往没有进行印版更换后的特别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中追加有以往没有的印版更换后的浓度指令值的控制程序。在图7的流程图中示出该程序的主要部分。
如图7的流程图所示,在进行印版更换后的浓度指令值的控制时,在实施无颜色更换的印版更换时(S1),对所有的传墨辊进行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和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的比较(S2),在印版更换后图案面积增加的情况(S3)下,追加匀墨(S4),在印版更换后图案面积减少的情况(S6)下,在一定时间停止传墨辊的动作(S6)。
可以考虑到,印刷稳定时传墨辊上所保有的油墨是从传墨辊的一端到另一端厚度整体均匀的油墨(为Y)、和与印刷物的图案面积成比例的厚度的油墨(使比例常数为Y)重合的状态。因此,当使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为A%时,印版更换前所保有的油墨量(%)为Y+AZ(%),当使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为B%时,印版更换后的保有油墨量(%)为Y+BZ(%)。印版更换前后的差值为(B-A)Z(%)。
由于存在B>A的情况及B<A的情况,所以差值为正值或负值。在此,根据差值的正负,进行不同的操作。
首先,在差值(B-A)Z>0的情况下,由于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所需油墨量)较多,所以油墨不足,显示需要追加匀墨。例如,在图案面积从30%变更为40%时,发出使油墨量为40%的指令,由此实际的油墨量为30%+α,但直至达到40%为止的时间较长。因此,进行使匀墨次数为比例次数Z次的追加匀墨。匀墨的百分比为(B-A)(%)。由此,若是以往,浓度逐渐增加而达到新的指令值的浓度,相对于此,本发明能够在浓度急剧增加而达到指令值附近的值后,再达到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另一方面,在(B-A)Z<0的情况下,表示油墨余出。例如,在图案面积从40%变更为30%时,发出使油墨量为30%的指令,由此实际的油墨量为40%-α,但直至达到30%为止的时间较长。因此,在规定的期间,停止传墨。停止传墨的条件为停止(A-B)Z/B次的传墨。由此,若是以往,浓度逐渐减少而达到新的指令值的浓度,相对于此,本发明能够使浓度减少量大幅增加,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指令值的浓度,从而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像这样,根据该油墨供给装置,在印版更换时,使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为A%,使印版更换前的保有油墨量(%)为Y+AZ,使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为B%,使印版更换后的保有油墨量(%)为Y+BZ,根据印版更换前后的差值(B-A)Z(%)的正负,在(B-A)Z>0的情况下,进行Z次的追加匀墨,并且在(B-A)Z<0的情况下,停止(A-B)Z/B次的传墨,由此,对于差值(B-A)Z>0的情况及(B-A)Z<0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能够在较短时间达到印版更换后的指令值的浓度,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在进行上述的油墨供给时,在所需的油墨量较少的情况下,代替在每个传墨时刻均进行传墨的通常动作,而进行与通常动作相比减少了传墨次数的间歇动作。
在间歇动作中,在与所需的油墨量相对应的控制接触长度不足能够控制最小接触长度的情况下,以与在每个传出时刻均进行传墨的情况相比减少传墨次数、且使控制接触长度的平均值成为与所需的油墨量相对应的控制接触长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间歇动作时,在B为间歇动作百分比以下且(B-A)Z<0的情况下,优选停止{(A-B)Z/B}×C/B次的传墨。即,在B为间歇动作百分比以下且(B-A)Z<0的情况下,由于仅停止(A-B)Z/B次的传墨无法消耗足够的油墨,所以以与C/B相当的量来增加停止传墨的次数。
由此,即使在进行间歇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印版更换后的指令值的浓度,使印刷的浓度稳定。
上述中,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构成及油墨量的控制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宜变更。另外,印刷物可以是纸也可以是罐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由于不需要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浓度的微调整,并能够准确地供给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浓度的油墨量,所以能够对印刷精度的提高及印刷机的省人工化有所贡献。

Claims (3)

1.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具有:构成墨斗的墨斗辊;与墨斗辊接近地配置且被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将各传墨辊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独立地切换的切换装置;以及控制油墨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基于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而设定的量表值,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独立地对切换装置的切换阀的通电状态进行切换,由此,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所述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有: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其根据印刷物的规定数量的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其使用浓度预测值及浓度目标值求出量表变动值;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和量表变动值求出控制用量表值;和切换阀开/关机构,其基于控制用量表值对切换阀的通电状态的开/关进行切换,
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使第n次的测定值为Xn、n次的平均值为Xa、n次的标准偏差为σ、第n次的测定值的偏差值为T、浓度预测系数为α,则将n次测定时的浓度预测值Y求出为
Y=Xn+{T×|Xn-Xa|×α},T={10×(Xn-Xa)/σ},σ2={(X1-Xa)2+(X2-Xa)2+……+(Xn-Xa)2}/n,但是在n=1的情况及n次均为相同测定值的情况下,Y=Xn
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使量表变动值为Gs、n次测定时的浓度预测值为Y、浓度目标值为K、油墨的过量和不足的比率为L、设定量表值为Gb、量表值修正系数为β,则求出为
L=(Y-K)×100/K(%)
Gs=Gb×L×β÷100(%)
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求出控制用量表值Ga为Ga=Gb+Gs。
2.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具有:构成墨斗的墨斗辊;与墨斗辊接近地配置且被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将各传墨辊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独立地切换的切换装置;以及控制油墨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基于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而设定的量表值,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独立地对切换装置的切换阀的通电状态进行切换,由此,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所述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有: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其根据印刷物的规定数量的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其使用浓度预测值及浓度目标值求出量表变动值;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和量表变动值求出控制用量表值;和切换阀开/关机构,其基于控制用量表值对切换阀的通电状态的开/关进行切换,
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在将量表值从设定量表值Gb变更为控制用量表值Ga时,其中Gs=Ga-Gb,在暂定地使量表值为Gz1并对切换阀开/关机构进行规定的暂定周期数的输出后,使Ga为所输出的值,
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使浓度修正系数为γ、ε为自然数,通过Gz1=Ga+{(γ×Gs)/ε}求出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并且
若Gz1≤Gm,则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为既已求出的Gz1=Ga+{(γ×Gs)/ε},并将其向切换阀开/关机构输出ε个周期量,若Gz1>Gm,则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为能够供给的最大量即通过传墨辊的一周量供给的油墨量Gm,即Gz1=Gm,并且,对于增幅所需要的周期数S,以S=(γ×Gs)/(Gm-Ga)求出,在Gz1<0的情况下,使一个周期量的暂定量表值Gz1=0,并且使减少所需要的周期数S以S=(γ×Gs)/Ga求出。
3.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具有:构成墨斗的墨斗辊;与墨斗辊接近地配置且被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将各传墨辊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独立地切换的切换装置;以及控制油墨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基于根据印刷物的图案面积而设定的量表值,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独立地对切换装置的切换阀的通电状态进行切换,由此,控制从墨斗辊向传墨辊传出的油墨的周长,所述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有:浓度预测值运算机构,其根据印刷物的规定数量的浓度测定值求出浓度稳定时的浓度预测值;量表变动值运算机构,其使用浓度预测值及浓度目标值求出量表变动值;控制用量表值运算机构,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设定量表值和量表变动值求出控制用量表值;和切换阀开/关机构,其基于控制用量表值对切换阀的通电状态的开/关进行切换,
切换阀开/关机构使印版更换前的图案面积为A%、印版更换前的保有油墨量(%)为Y+AZ、印版更换后的图案面积为B%、印版更换后的保有油墨量(%)为Y+BZ,
则在(B-A)Z>0的情况下,输出开/关信号以进行Z次的追加匀墨,
在(B-A)Z<0的情况下,输出开/关信号以停止(A-B)Z/B次的传墨。
CN201480002003.7A 2013-09-25 2014-09-16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Active CN104936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8237 2013-09-25
JP2013-198222 2013-09-25
JP2013198237A JP6209407B2 (ja) 2013-09-25 2013-09-25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013-198225 2013-09-25
JP2013198222A JP6286166B2 (ja) 2013-09-25 2013-09-25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013198225A JP6286167B2 (ja) 2013-09-25 2013-09-25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PCT/JP2014/074446 WO2015045967A1 (ja) 2013-09-25 2014-09-16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784A CN104936784A (zh) 2015-09-23
CN104936784B true CN104936784B (zh) 2018-01-19

Family

ID=52743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003.7A Active CN104936784B (zh) 2013-09-25 2014-09-16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46581B2 (zh)
EP (3) EP3184303B1 (zh)
KR (1) KR102162420B1 (zh)
CN (1) CN104936784B (zh)
ES (3) ES2708816T3 (zh)
MY (1) MY171681A (zh)
WO (1) WO2015045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1126B2 (ja) 2016-07-04 2020-03-11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版胴駆動装置を備える印刷機
WO2018025514A1 (ja) * 2016-08-01 2018-02-08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ダクターローラを備える印刷機、補正装置、及び印刷機の補正方法
BR112020006301A2 (pt) * 2017-12-14 2020-10-06 I.Mer Co., Ltd. rolo tinteiro de impressora e membro de proteção de válvula eletromagnética embutido no rolo tinteiro
US11413859B1 (en) 2021-02-12 2022-08-16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Ductor roll assembly, ink station assembly and can decorator employing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7050A (en) * 1998-10-02 1999-10-19 Quad/Tech, Inc. Markless color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EP1566270A1 (en) * 2004-02-20 2005-08-2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nk feeding method for a printing machine
CN202640983U (zh) * 2012-05-31 2013-01-02 福州环宇包装设计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机械的墨量自动补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4448C1 (de) * 1983-07-07 1985-02-28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Farbdosiereinrichtung für Buch- und Offsetdruckmaschinen
JP3084546B2 (ja) * 1994-10-25 2000-09-04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ローラ
JPH10128956A (ja) * 1996-10-28 1998-05-19 Komori Corp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US6318260B1 (en) * 1997-05-05 2001-11-20 Quad/Tech, Inc. Ink key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including lateral ink spread, ink saturation, and back-flow compensation
US5967049A (en) * 1997-05-05 1999-10-19 Quad/Tech, Inc. Ink key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including lateral ink spread, ink saturation, and back-flow compensation
JP3008026B1 (ja) 1998-11-09 2000-02-14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003001799A (ja) * 2001-06-26 2003-01-08 Ryobi Ltd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5588651B2 (ja) 2009-10-02 2014-09-10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7050A (en) * 1998-10-02 1999-10-19 Quad/Tech, Inc. Markless color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EP1566270A1 (en) * 2004-02-20 2005-08-2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nk feeding method for a printing machine
CN202640983U (zh) * 2012-05-31 2013-01-02 福州环宇包装设计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机械的墨量自动补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62420B1 (ko) 2020-10-06
US9446581B2 (en) 2016-09-20
KR20160061900A (ko) 2016-06-01
ES2698425T3 (es) 2019-02-04
EP2896503A4 (en) 2016-09-14
EP2896503A1 (en) 2015-07-22
ES2708816T3 (es) 2019-04-11
US20150183212A1 (en) 2015-07-02
EP3187336B1 (en) 2018-11-14
MY171681A (en) 2019-10-23
WO2015045967A1 (ja) 2015-04-02
ES2656700T3 (es) 2018-02-28
EP3184303B1 (en) 2018-09-05
EP2896503B1 (en) 2017-11-08
CN104936784A (zh) 2015-09-23
EP3184303A1 (en) 2017-06-28
EP3187336A1 (en)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784B (zh)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CN107138537B (zh) 一种采用电动和液压压下的铝板热轧机厚度控制方法
CN204622614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自动调平装置
CN107774994B (zh) 自动调节金属3d打印机供粉量的方法
CN103586310B (zh) 矫直机标定方法
CN107283844A (zh) 一种可调节张紧力的3d打印机送丝机构
CN207942695U (zh) 激光3d打印用平衡调节装置
CN109332393B (zh) 一种板带连续轧制厚度控制方法
CN1023464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EP3486184B1 (de) Durchflussmessung bei leimversorgung
EP2463102A3 (en) Closed loop color control of selected regions using solid color regions within images
PL2067414T3 (pl) Urządzenie do kształtowania pasma maszyny stosowanej w przemyśle tytoniowym
EP1778489A1 (en) Dampening control for a printing press
JP6209407B2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KR20150016235A (ko)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201033855Y (zh) 浸胶机含胶量定量控制装置
JP2001260321A (ja) 印刷機の印刷ユニットの選択された部位にあるインキ層のパラメータを制御する方法
US10946665B2 (en) Determining an out-of-liquid condition
KR102082595B1 (ko) 덕터 롤러를 구비한 인쇄기, 보정 장치, 및 인쇄기의 보정 방법
JP6286167B2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5371219B2 (ja) 印刷機
CN204451527U (zh) 高灵敏度的纸带张力自动控制系统
US9242453B2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deflection of an ink fountain in printing presses
JP2007044913A (ja) カレンダ装置及びそのロール間隔調整方法
JP2002248406A (ja) 塗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