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130A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130A
CN104936130A CN201510121835.7A CN201510121835A CN104936130A CN 104936130 A CN104936130 A CN 104936130A CN 201510121835 A CN201510121835 A CN 201510121835A CN 104936130 A CN104936130 A CN 104936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p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8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130B (zh
Inventor
富田高弘
高桥智洋
寺崎努
奥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7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according to available power supply, e.g. switching off when a low battery condition is det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在(CE4)中,通信终端(100)发送包含延迟关闭值“1”的数据。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所以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数据后,发送数据。延迟计数值为“2”,延迟关闭计数值为“1”。在(CE5)中,通信终端(100)发送包含延迟关闭值“0”的数据。由于延迟计数值和延迟关闭计数值不为“0”,所以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延迟计数值变为“1”,延迟关闭计数值为“0”。在CE(6)中,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所以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背景技术
主设备作为根据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低功耗(lowenergy)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其接收从作为通信对象无线通信装置的从设备发送的被称为广告的识别信息,并对该从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信号而建立连接,之后就能与该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收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是从设备中,使用纽扣电池这样的容量小的电池作为电源。因此,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各自的收发部通过交替切换动作状态和停止状态,而以一定期间的间隔间歇地进行数据收发,以抑制电力消耗。进一步,从设备可通过进行被称为外设鄙视(SlaveLatency)的控制来抑制电力消耗,在该外设鄙视控制中,在由主设备指定的延迟次数范围内连续不接收从主设备间歇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外设鄙视动作时,实际接收限制次数由从设备决定。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12-142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进行外设鄙视动作时,由于从设备决定是否接收来自主设备的数据,因此,即使在进行外设鄙视动作时主设备中需要高速响应的情况下,也根据从设备所决定的是否接收,来决定从设备的数据发送频度,存在主设备响应速度被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限制 响应速度被限制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据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数据发送部,其根据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接收限制部,其直到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用以限制数据接收的限制次数为止,限制所述数据接收部对数据的接收;设定部,其设定包含在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比所述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以及限制解除部,其在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特定次数时,解除基于所述接收限制部的限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响应速度被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通信终端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收发动作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收发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图2的通信终端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数据包结构及延时关闭值的设定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2的通信终端执行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3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各缓存器的设定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3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执行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收发时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的收发电路的活动期间的图。
符号说明
1 无线通信系统 
100 通信终端(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102 控制部
104 ROM
106 RAM
110 无线通信动作部
112 天线
124 扬声器
126 驱动器
128 显示部
130 触控面板
151 数据发送部(第二数据发送部)
152 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
153 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
154 变更部
200 环境信息测定装置(第一无线通信装置)
202 控制部
204 ROM
206 RAM
210 无线通信动作部
212 天线
220 操作部
226 驱动器
228 显示部
230 传感器
251 数据接收部 
252 数据发送部(第一数据发送部)
253 变更限制部 
254 设定部
255 限制解除部 
256 发送条件判定部
301 头部
302 有效负载部 
311 磁场
312 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构成例的图。
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100(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以及作为与通信终端100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基于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低功耗(lowenergy)(以下成为BLE)相互进行无线通信。BLE是指在称为蓝牙(注册商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中以低耗电为目的制定的标准(模式)。在基于BLE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存在称为主设备(也称为“中央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称为从设备(也称为“外围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主设备是利用由从设备提供的服务(例如,测定的数据等)的装置。另外,从设备是向主设备提供服务(例如,测定的数据等)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100相当于主设备,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相当于从设备。
通信终端100是便携电话机、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可携带的设备,是具有基于BLE的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通信终端由智能手机构成。通信终端100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温度、相对湿度以及WBGT(湿球黑球温度:WetBulbGlobeTemperature)值等数据,根 据接收的数据,将各种信息作为环境信息显示在后述的显示部128,或从扬声器124发出报警等声音。所谓WBGT值是指例如表示劳动环境中的作业者容易中暑的程度的指标值。
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设置于想要测定温度、相对湿度以及WBGT值的场所,例如,工厂或建筑现场、施工现场、体育馆、运动场等。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测定设置场所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测定值计算WBGT值。然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将温度、相对湿度以及WBGT值等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100。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硬件构成等。
图2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通信终端100具有:控制部10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4、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6、无线通信动作部110、天线112、扬声器124、驱动器126、显示部128以及触控面板130。
控制部102例如由CPU(中央处理器)构成。控制部102按照存储于ROM104的程序(例如,用于实现后述图4等所示的通信终端100的动作的程序)执行软件处理,由此控制通信终端100具有的各种功能。
ROM104由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其存储控制部102如上所述控制各种功能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RAM106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其用作控制部102为了进行各种处理而暂时存储数据的工作区域。
无线通信动作部110例如使用无线电射频(RF:RadioFrequency)电路或基带(BB:基带)电路等构成,并具有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及接收电路通过控制部102在动作状态(活动)和停止状态(不活动)之间切换。无线通信动作部110通过天线112进行基于BLE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
扬声器124基于来自控制部102的声音数据输出报警等声音。驱动器126将基于从控制部10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向显示部128输出。显示部128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128按照从驱动器126输出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例如,图1所示的WBGT值或“警戒”等这样的图像)。
触控面板130是配置于显示部128的上面的用于输入用户的操作内容的界面。触控面板130例如内置有图未示的透明电极,当用户的手指等接触触控面板130时,将电压产生变化的位置检测作为接触位置,将该接触位置的信息作为输入指示向控制部102输出。
接着,说明通信终端100的控制部102的主要功能构成。如图2所示,控制部102作为数据发送部151(第二数据发送部)、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152、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153以及变更部154发挥功能。 
数据发送部151在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在对数据进行发送的时刻即连接/事件的时刻,使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处于动作状态,并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包含表示例如1次这样的延迟关闭次数(特定次数)的延迟关闭值(特定信息)的数据。延迟关闭次数是后述的延迟次数以下的次数。数据发送部151在发送数据之后,使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处于停止状态。然后,数据发送部151在经过不发送数据的期间即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再次与上述同样地发送数据。数据发送部151以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间隔间歇地反复执行上述数据发送。
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152判定是否满足减少延迟关闭次数的第一变更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变更条件设定为例如是在当检测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之后第一期间(例如,1分钟)以内。第一变更条件不限于上述条件。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变更条件设定为,例如根据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来选择表示高速响应需要的显示项目等。
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153判定是否满足增加延迟关闭次数的第二变更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变更条件设定为,例如在检测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之后经过第二期间(例如,3分钟)。此外,第二变更条件不限于上述条件。例如,也可以将二变更条件设定为,根据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选择了表示不需要高速响应不需要的显示项目等。
变更部154在数据被数据发送部151间歇发送时,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152判定为满足第一变更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将表示1次这 样的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变更为表示0次这样的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此外,延迟关闭次数例如也可以从2次变更为1次,从2次变更为0次。而且,变更部154在数据被数据发送部151间歇发送时,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153判定为满足第二变更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将表示0次这样的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变更为表示1次这样的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此外,延迟关闭次数可以例如从一次变更为两次,从0次变更为两次。当变更部154变更了延迟关闭值时,包含变更后的延迟关闭值的数据通过数据发送部151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间歇发送。
图3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具有控制部202、ROM204、RAM206、无线通信动作部210、天线212、操作部220、驱动器226、显示部228以及传感器部230。
控制部202例如由CPU构成。控制部202通过按照ROM204中存储的程序(例如,用于实现后述图4等所示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动作的程序)执行软件处理,由此控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具有的各种功能。
ROM204由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控制部202如上所述控制各种功能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RAM206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用作控制部202为了进行各种处理而暂时存储数据的工作区域。
无线通信动作部210例如使用无线电射频(RF:RadioFrequency)电路或基带(BB:基带)电路等构成,并具有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通过控制部202在动作状态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无线通信动作部210通过天线212进行基于BLE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
操作部220例如包括开关等,用于输入电源的接通和/或断开等用户的操作内容。
驱动器226将基于从控制部20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向显示部228输出。显示部228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228按照从驱动器226输出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例如,图1所示的表示温度、相对湿度、WBGT值等数值的 图像等)。
传感器部230具有:例如使用测温电阻元件或热电偶等构成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例如使用高分子膜构成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定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周围温度,即设置有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场所的温度,并将表示测定结果的数据发送给控制部202。湿度传感器测定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周围的相对湿度,即设置有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场所的相对湿度,并将表示测定结果的数据发送给控制部202。
接着,说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控制部202的主要的功能构成。如图3所示,控制部202作为数据接收部251、数据发送部252(第一数据发送部)、接收限制部253、设定部254、限制解除部255以及发送条件判定部256发挥功能。 
数据发送部251在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建立连接之后,与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的时刻即连接/事件的时刻相对应地,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接收电路处于动作状态,并接收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数据接收部251在接收数据之后,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接收电路处于停止状态。然后,数据接收部251与通信终端100接下来发送数据的时刻、即连接/事件的时刻,再次与上述同样地接收数据。数据接收部251在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间隔间歇地反复执行上述数据的接收。此外,数据接收部251在如后所述被接收限制部253限制数据接收的期间,将不能接收数据。
数据发送部252在数据被数据接收部251接收之后,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发送电路处于动作状态,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数据发送部252在发送数据之后,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发送电路处于停止状态。此外,数据发送部252在如后所述发送条件判定部256判定为不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时,将不能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
接收限制部253限制数据接收部251对数据的接收,直至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由控制部202设定的延迟次数(限制次数)。延迟次数是在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连接时通信终端100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所表示的延迟次数(例如,2次)的范围内由控制部202特定的次数,是控制部 202限制被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次数。延迟次数通过由控制部202例如在RAM206的规定区域内设置的延迟计数器中存储延迟计数值来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接收限制部253如下进行控制:每达到连接/事件的时刻对延迟关闭计数器中存储的延迟计数值进行递减(减1),直至延迟计数值为“0”之前,接收限制部253不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
设定部254读取由数据接收部251接收的数据中包含的表示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并根据该延迟关闭值,例如通过对设置在RAM206的规定区域中的延迟关闭计数器存储延迟关闭计数值,而设定延迟关闭次数(特定次数)。延迟关闭次数是用于解除基于接收限制部253的限制(数据接收部251对数据的接收的限制)的次数。
限制解除部255当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由设定部254设定的延迟关闭次数时,解除接收限制部253进行的限制,使数据接收部251能够接收数据。数据接收部251接收数据,但只要没有来自通信终端100的请求,数据发送部252不发送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接收限制部253每当达到连接/事件的时刻对存储于延迟关闭计数器中的延迟计数值进行递减(减1),当延迟计数值为“0”时,接收限制部253进行的限制解除。
发送条件判定部256根据由数据接收部251接收的数据,判定是否满足用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发送条件判定部256当由数据接收部251接收的数据包结构中的有效负载部的数据值是例如“0”这样的表示为空的数据值时,不需要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而判定为不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而且,发送条件判定部256当由数据接收部251接收的数据包结构中的有效负载部的数据值是表示为空的数值值以外的数据值时,判定为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
接着,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
如图4所示,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以一定期间的间隔间歇地向通信终端100发送广告(步骤S10)。广告是指为了使通信终端100能够找到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或者使通信终端100能够与环境信息 测定装置200连接,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通知通信终端100自身存在的识别信息。广告(advertisement)也被称作“广告包(advertise packet、advertisement packet或advertising packet)”。另外,广告的发送称为“发广告(advertise或advertising)”。
通信终端100例如根据为了测定环境信息由用户对触控面板130进行的操作,执行用于接收广告的接收动作处理(步骤S11)。在步骤S11中,通信终端100扫描广告,并接收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广告。当在步骤S11中接收到广告之后,通信终端100执行用于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连接的连接动作处理(步骤S12)。在步骤S12中,通信终端100进行处理,使得在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延迟值、表示连接/事件的时刻的值、表示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值等,然后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连接请求信号。
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执行接收从通信终端100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的连接动作处理(步骤S13)。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在执行步骤S13的处理之后,读取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表示连接/事件的时刻的值、表示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值等,并根据读取的值,执行对设置在RAM206的规定区域中的计数器等的各缓存器设定计数值等值的计数器等设定处理。由此,通信终端100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建立连接。
在执行步骤S12以及步骤S13的处理并且通信终端100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终端100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收发(步骤S14)。通过进行步骤S14的数据收发,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温度、相对湿度、WBGT值等数据或报警信号。
这里,详细说明在步骤S14中在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进行的以前的数据的收发。
图5是表示步骤S14的数据收发动作的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14中,通信终端100在连接/事件(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A1(DATA_PDU)(步骤S21a)。
而且,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应于连接/事件的时刻,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A1(步骤S21b)。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 收数据A1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B1(DATA_PDU)(步骤S21c)。通信终端100对应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B1的时刻,接收由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数据B1(步骤S21d)。
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开始步骤S21b的处理开始时(开始接收数据A1时)到步骤S21c的处理结束时(结束发送数据B1时)的期间,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Active)。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步骤S21c的处理结束之后(数据B1的发送结束之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也处于非活动状态(Inactive)。
此外,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开始后述的步骤S22b、S23b、S24b、S25b…的处理时到步骤S22c、S23c、S24c、S25c…的处理结束时的期间,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也处于活动状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步骤S22c、S23c、S24c、S25c…的处理结束之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也处于非活动状态。
通信终端100在经过了连接/事件的时刻至连接/事件/间隔(ConnectionEventInterval;ConnInterval)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A2(步骤S22a)。另外,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应于连接/事件的时刻,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A2(步骤S22b)。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数据A2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B2(步骤S22c)。通信终端100对应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B2的时刻,接收由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数据B2(步骤S22d)。如此,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反复执行上述动作(步骤S23、步骤S24、步骤S25…),以一定期间的间隔间歇进行数据A3、A4、A5…、B3、B4、B5…的收发。
而且,在步骤S14中,在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中有时进行称为外设鄙视动作(也称为“延迟动作”或“延迟”)的控制。所谓外设鄙视动作是指,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在步骤S12的连接动作处理时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表示的延迟次数的范围内,连续不接收从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接收限制)的控制。外设鄙 视动作例如当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电池剩余量变少时被设定并执行。通过进行外设鄙视动作,抑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电力消耗。
图6是表示在步骤14中执行以往的外设鄙视动作的数据收发动作的图。此外,图6表示执行2次连续不接收数据的外设鄙视动作(延迟次数是2次外设鄙视动作)的情形。如图6所示,在步骤S14中,通信终端100在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C1(DATA_PDU)(步骤S31a)。
而且,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应于连接/事件的时刻,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C1(步骤S31b)。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数据C1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D1(DATA_PDU)(步骤S31c)。通信终端100对应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D1的时刻,接收由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数据D1(步骤S31d)。
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开始步骤S31b的处理时(开始数据C1的接收时)到步骤S31c的处理结束时(结束数据D1的发送时)的期间,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步骤S31c的处理结束之后(数据D1的发送结束之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处于非活动状态。
此外,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开始后述的步骤S34b的处理时到步骤S34c的处理结束时的期间,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步骤S34c的处理结束之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也处于非活动状态。
通信终端100在经过连接/事件的时刻到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C2(步骤S32a)。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通过外设鄙视动作,不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C2(步骤S32b)。由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接收数据C2,因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因此,通信终端100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接收数据。 
通信终端100还在经过连接/事件的时刻到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C3(步 骤S33a)。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通过外设鄙视动作,不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C3(步骤S33b)。
通信终端100还在经过连接/事件的时刻到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C4(步骤S34a)。另外,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对应于连接/事件的时刻,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C4(步骤S34b)。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数据C4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D4(步骤S34c)。通信终端100对应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D4的时刻,接收由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数据D4(步骤S34d)。
通信终端100还在经过连接/事件的时刻到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之后的连接/事件的时刻,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C5(步骤S35a)。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通过外设鄙视动作,不接收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C5(步骤S35b)。如此,通信装置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反复执行上述动作进行数据的收发。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的动作。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的控制部102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该通信处理由读出并执行预先存储于ROM104内的程序的控制部102执行。
通信终端100的控制部102例如启动环境信息测定用应用之后,开始图7所示的通信处理。
首先,控制部102例如获取为了测定环境信息由用户对触控面板130进行的操作作为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连接请求(步骤S101)。
控制部102执行用于接收广告的广告接收动作处理(步骤S102)。步骤102中,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102扫描广告,判定是否接收到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广告,当判定为未接收广告时,经过预先确定的轮询周期的期间之后,再度扫描广告。控制部102反复执行上述动作直至接收广告。
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102的处理之后,执行用于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连接的连接动作处理(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02进行使连接请求信号包含延迟值或表示连接/事件的时刻的 值、表示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值等的处理之后,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连接请求信号。如此,控制部102作为通过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包含表示延迟次数的延迟值等的连接请求信号来指定延迟(收发是不需要的)的延迟指定部(收发不需指定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延迟值是表示延迟次数2次的“010(3比特)”的值。延迟值不限于表示延迟次数2次的值,也可以是表示1次或3次以上的值。此外,在后述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用户进行延迟值更新操作,例如,也可以将包含变更后的延迟值的延迟值更新信号发送给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
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103的处理之后,将“000(3比特)”作为发送给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中包含的延迟值(Latency_off値),设定(存储)于RAM106中设置的延迟关闭缓存器中(步骤S104)。
这里,说明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包结构。图8A是表示数据包结构的图。数据具有由16比特组成的头部301(Header)和存储有数据值的有效负载部302(payload)。头部301包含由3比特组成的字段311(RFU-1)和由5比特组成的字段312(Length)。字段311(RFU-1)是用于保存延迟值的区域。字段312是用于保存表示有效负载部302中保存的数据值的比特长度的数据值的区域。头部301包含由3比特组成的字段(RFU-2),该字段(RFU-2)可以是用于保存延迟关闭值的区域。而且,字段311(RFU-1)和字段(RFU-2)双方也可以是用于保存延迟关闭值的区域。
图8B是表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値)的设定例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准备“000(3比特)”、“001(3比特)”和“010(3比特)”这3个延迟关闭值。例如,“000(3比特)”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值。“001(3比特)”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值。“010(3比特)”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值。延迟关闭次数不限于0次~2次,也可以为3次以上。这种情况下,准备“011(3比特)”、“100(3比特)”、“101(3比特)…”这样的延迟关闭值即可。当在后述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中发送数据时,RAM106中设置的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被保存于数据的字段311。此外,通过执行步骤S104的处理,在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000(3比特)”作 为延迟关闭值,因此“000(3比特)”被保存到紧接启动后发送的数据的字段311中。
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104的处理之后,执行数据收发处理(步骤S105)。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控制部102首先判定是否是连接/事件的时刻。当在步骤S151中判定为不是连接/事件的时刻时(步骤S151:否),控制部102反复执行步骤S151的处理直至达到连接/事件的时刻。 
当在步骤S151中判定为是连接/事件的时刻时(步骤S151:是),作为数据发送部151(接收控制信息发送部)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处于活动状态,并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包含延迟关闭值的数据(步骤S152)。此外,在步骤S152中,控制部102将RAM106中设置的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保存于数据的字段311,并发送数据。如此,控制部102将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延迟关闭值)与其他数据值一起发送给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
接着,控制部1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步骤S153)。在步骤153中,当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数据时,控制部102接收该数据。 
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153的处理之后,判定是否接收到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的数据(步骤S154)。当在步骤S154中判定为接收到数据时(步骤S154:是),控制部102更新显示部128的显示画面(步骤S155)。在步骤S155中,控制部102例如如图1所示将WBGT值“25℃”或“报警”这样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8的显示画面上。当WBGT值“25℃”或“报警”这样的图像已显示在显示部128的显示画面上时,例如,可以还显示“未变化”这样的图像。
当执行步骤S155的处理之后或在步骤S154中判定为未接收数据时(步骤S154:否),作为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152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2判定是否满足第一变更条件(步骤S156)。在步骤S156中,控制部102例如是在检测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之后1分钟这样的第一期间以内时,判定为满足第一变更条件,即需要高速响应。当 在步骤S156中判定为满足第一变更条件时(步骤S156:是),作为变更部154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2变更RAM106中设置的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减少延迟关闭次数(步骤S158)。
在步骤S158中,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延迟关闭值“010(3比特)”时,控制部102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延迟关闭值“001(3比特)”覆写到延迟关闭缓存器。由此,变更延迟关闭值。而且,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延迟关闭值“001(3比特)”时,控制部102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延迟关闭值“000(3比特)”覆写到延迟关闭缓存器。由此,变更延迟关闭值。而且,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延迟关闭值“000(3比特)”时,控制部102使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保持不变。
此外,在步骤S158中,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延迟关闭值“010(3比特)”时,可以变更为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延迟关闭值“000(3比特)”。
当在步骤S156中判定为不满足第一变更条件时(步骤S156:否),作为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153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2判定是否满足第二变更条件(步骤S157)。在步骤S157中,控制部102例如在检测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之后经过3分钟这样的第二期间时,判定为满足第二变更条件,即需要增加延迟关闭次数来抑制电力消耗。
当在步骤S157中判定为满足第二变更条件时(步骤S157:是),作为变更部154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2变更RAM106中设置的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値),增加延迟关闭次数(步骤S159)。
在步骤S159中,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延迟关闭值“000(3比特)”时,控制部102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延迟关闭值“001(3比特)”覆写到延迟关闭缓存器。由此变更延迟关闭值。而且,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延迟关闭值“001(3比特)”时, 控制部102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延迟关闭值“010(3比特)”覆写到延迟关闭缓存器。由此变更延迟关闭值。而且,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延迟关闭值“010(3比特)”时,控制部102使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保持不变。
此外,在步骤S159中,当延迟关闭缓存器中设定的延迟关闭值是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延迟关闭值“000(3比特)”时,可以变更为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延迟关闭值“010(3比特)”。
执行步骤S158的处理之后,并执行步骤S159的处理之后,或者在步骤S157中判定为不满足第二变更条件时(步骤S157:否),控制部1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1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处于不活动状态(步骤S160)。执行步骤S160的处理后,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151的处理。
例如,当通过用户对触控面板130的操作选择了切断时或选择了结束环境信息测定用应用时,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结束。执行步骤S105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2使通信处理结束。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动作。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控制部202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通信处理由读出并执行预先存储于ROM204内的程序的控制部执行。
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控制部202例如在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20操作使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之后,开始图10所示的通信处理。
首先,控制部202执行广告发送处理(步骤S201),广告发送处理进行以一定期间的间隔间歇向通信终端100发送广告的广告发送。控制部202执行步骤S201处理之后,执行接收从通信终端100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的连接动作处理(步骤S202)。控制部102执行步骤S202的处理之后,读取在步骤S202中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或表示连接/事件的时刻的值、表示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值等,并根据读取的值,执行将计数值等值设定于RAM206的规定区域中设置的计数器等各缓存中的计数器等设定处理(步骤S203)。图11表示各缓存器的设定例。
在步骤S203中,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202根据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010(3比特)”,如图11所示,将表示延迟次数为2次的“2”作为延迟次数值(lat值)设定于延迟次数缓存器(lat)。在后述步骤S204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执行过程中,例如,可以从通信终端100接收包含变更后的延迟值的延迟值更新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延迟值更新信号中包含的延迟值,变更延迟次数值。
而且,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202将表示延迟次数为2次的“2”作为延迟计数值(C_lat值)的初始值设定于延迟计数器(C_lat)中。因此,刚与通信终端100连接之后,进行延迟次数为2次的外设鄙视动作。此外,可以将表示延迟次数为1次的“1”作为延迟计数值(C_lat值)的初始值设定于延迟计数器(C_lat)中,并进行延迟次数为1次的外设鄙视动作,也可以将表示延迟次数为0次的“0”作为延迟计数值(C_lat值)的初始值设定于延迟计数器(C_lat)中,不进行外设鄙视动作。
而且,控制部202根据表示连接请求信号中包含的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值,将“3秒”作为间隔期间设定于间隔计数器(C_connint)。间隔期间不限于3秒,也可以设定为比3秒短的期间,也可以设定为比3秒长的期间。
而且,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202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2次的“2”作为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的初始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C_latoff)中。此外,可以将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1次的“1”或者表示延迟关闭次数为0次的“0”作为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的初始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C_latoff)中。如此,控制部202作为通过将计数值等值设定于各缓存器中来设定与通信终端100之间的延迟的延迟设定部(收发不需设定部)发挥功能。
控制部202执行完步骤S203的处理之后,执行数据收发处理(步骤S204)。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步骤S204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控制部202首先判定是否是连接/事件的时刻(步骤S251)。当在步骤S251中判定为不是连接/事件的时刻时(步骤S251:否),控制部202反复执行步骤S251的处理直至达到连接/事 件的时刻。
当在步骤S251中判定为是连接/事件的时刻时(步骤S251:是),作为发挥接收限制部253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判定延迟计数值(C_lat值)是否是“0”(步骤S252)。当在步骤252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不是“0”时(步骤S252:否),控制部202对延迟计数值进行递减(减1)(步骤S253)。执行完步骤S253的处理之后,作为限制解除部255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判定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是否为“0”(步骤S254)。当在步骤S254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不为“0”时(步骤S254:否),控制部202对延迟计数值进行递减(减1)(步骤S255)。
而且,当在步骤252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为“0”时(步骤S252:是),作为数据接收部251(接收控制信息接收部)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并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步骤S257)。如此,作为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控制部202与其他数据值一起,对延迟关闭值进行接收。执行完步骤S257的处理之后,作为设定部254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通过在步骤257中接收的数据的头部读取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并根据读取的延迟关闭值,将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中(步骤S258)。在步骤S258中,例如,当延迟关闭值为“001(3比特)”时,控制部202将“1”作为延迟关闭计数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此外,当延迟关闭值为“000(3比特)”、“010(3比特)”时,与上述相同,将延迟计数值“0”、“2”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
执行完步骤S258的处理之后,作为数据发送部252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发送电路处于活动状态,并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步骤S259)。执行完步骤S259之后,控制部202将延迟计数值(C_lat值)例如设定(覆写)为“2”(步骤S260)。由此,延迟次数设定为2次。此外,在步骤S260中,控制部202例如可以根据电池剩余量,将延迟计数值(C_lat值)设定为“0”~“2”的任一值。
而且,当在步骤254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为“0”时(步骤254:是),作为数据接收部251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 接收电路处于活动状态,并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步骤S261)。如此,在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延迟关闭次数时,解除基于步骤S252的“否”判定的数据接收限制,通过数据接收部251接收数据。执行完步骤S261的处理之后,作为设定部254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通过在步骤S261中接收的数据的头部读取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并根据读取的延迟关闭值,将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C_latoff)(步骤S262)。在步骤S262中,与步骤S258的处理相同,将延迟计数值“0”、“1”和“2”中的任一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中。
如此,控制部202通过步骤S258的处理或者步骤S262的处理设定延迟关闭计数值。然后,在步骤S254判定延迟关闭计数值是否为“0”,当延迟关闭计数值为“0”时,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因此,控制部202起到接收控制部的功能,作为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控制部202根据延迟关闭值对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进行接收控制。
当执行完步骤S262的处理后,作为发送条件判定部256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02判定是否满足用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条件(步骤S263)。在步骤S263中,控制部202读取有效负载部的数据值,当该数据值例如是“0”这样的表示为空的数据值时,判定为不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而且,当有效负载部的数据值是“0”这样的表示为空的数据值以外的数据值时,控制部202判定为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当在步骤S263中判定为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时(步骤S263:是),控制部202执行步骤S259的处理并发送数据。而且,当在步骤S263中判定为不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时(步骤S263:否),控制部202不执行步骤S259的处理。因此,控制部202不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
执行完步骤S255的处理之后,并执行完步骤260的处理之后,或者,当在步骤S263中判定为不满足数据发送条件时(步骤S263:否),控制部202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处于非活动状态(步骤S265)。控制部202执行完步骤S265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251的处理。
例如,当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20的操作选择了切断时或选择了电源关闭时,步骤S204的数据收发处理结束。执行完步骤S204的处理之后,控制部202使通信处理结束。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数据收发的时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中涂黑的条表示有效负载部不为空的条,涂白的条表示有效负载部为空的数据(空数据)。
在连接/事件CE1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2”的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1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2”,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为“2”。
在连接/事件CE2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2”的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由于延迟计数值和延迟计数值不为“0”,所以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2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1”,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为“1”。
在连接/事件CE3中,与连接/事件CE2相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不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3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0”,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4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1”的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因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4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2”,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为“1”。
在连接/事件CE5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延迟计数值和延迟关闭计数值不为“0”,不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5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1”,延迟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6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数据作为延迟关 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因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并且,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接收到的数据不为空数据,判定为满足数据发送条件而向数据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6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2”,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7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然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接收到的数据不为空数据,判定为满足数据发送条件而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7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2”,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8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空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所以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空数据。但是,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接收到的数据为空数据,判定为不满足数据发送条件而不向数据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8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1”,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9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空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所以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空数据。然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接收到的数据为空数据,判定为不满足数据发送条件而不向数据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9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0”,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在连接/事件CE10中,通信终端100将包含“0”的空数据作为延迟关闭值(Latency_off值)进行发送。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由于延迟计数值为“0”,所以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空数据,之后,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通过连接/事件CE10时的处理,环境信息测定装置 200的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为“2”,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
接着,参照图14说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收发电路的活动期间。
如图14所示连接/事件的开始时刻,即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实际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DATA_PDU)的时刻,称为锚点(AnchorPoint)。通过执行上述通信终端100的连接动作处理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连接动作处理,在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连接/事件的时刻被同步设定。然而,由于在通信终端100具有的CPU的时钟时间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具有的CPU的时钟时间之间发生不一致,在对应于连接/事件的开始时刻使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接收电路处于动作状态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有可能未能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因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在比连接/事件的开始时刻提前窗口扩大期间α的时刻使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接收电路处于动作状态。
窗口扩大期间α例如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窗口扩大期间α(秒)={[通信终端100具有的CPU的时钟精度(ppm)+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具有的CPU的时钟精度(ppm)]/1000000}*从上次锚点开始的经过期间(秒)。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从上次锚点开始的经过期间越长,窗口扩大期间α越长。当执行外设鄙视动作时,窗口扩大期间α变长,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收发电路全体的活动期间变长。因此,当执行外设鄙视动作时,与不执行外设鄙视动作时相比,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中数据收发一次所消耗的耗电量变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比延迟次数少的延迟关闭次数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能够接收数据。如果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接收数据,则接收该数据的时刻成为锚点。由此,与不设定延迟关闭次数的情况相比锚点增加,因此能够抑制窗口扩大期间α变长。因此,能够抑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中数据收发一次所消耗的耗电量。
如上说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例如,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258或步骤262中将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C_latoff)中,由此设定延迟关闭次数。即使在步骤S252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C_lat值)不为“0”时,当在步骤S254中判定为延迟关闭计数值(C_latoff值)为“0”时,则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即,即使在外设鄙视动作中限制数据的接收时,根据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延迟关闭值,也解除数据的接收限制,并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因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中数据的接收被通信终端100控制,因此能够防止通信终端100的响应速度被限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例如,当在步骤S263中判定为不满足数据发送条件时(步骤S263:否),不向通信终端100发送数据。由此,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无线通信动作部210的收发电路的活动期间变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在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间隔间歇地反复执行数据发送。发送的数据中包含表示比延迟次数少的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由此,当限制由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次数达到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的延迟关闭值所表示的延迟关闭次数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解除数据的接收限制。因此,能够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同时,限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接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例如,在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执行过程中,在步骤S156或步骤S157中判定是否满足第一变更条件或第二变更条件这样的变更条件,当判定为满足变更条件时,在步骤S158或步骤S159中变更延迟关闭值。然后,向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发送包含变更后的延迟关闭值的数据。因此,能够控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接收频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例如,在步骤S105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执行过程中,在步骤S156中判定是否满足第一变更条件,当判定为满足第一变更条件时,在步骤S158中变更延迟关闭值以减少延迟关闭次数。另外,在步骤S157中判定是否满足第二变更条件,当判定为满足第二变更条件时,在步骤S159中变更延迟关闭值以增加延迟 关闭次数。因此,能够提高或者降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发送频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通信终端100在连接/事件/间隔的期间的间隔间歇地反复执行数据发送。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中包含有表示延迟关闭次数的延迟关闭值。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例如图12所示在步骤S258或步骤S262中将延迟计数值设定于延迟关闭计数器,由此设定延迟关闭次数。即使在步骤S252中判定为延迟计数值不为“0”时,当在步骤S254中判定为延迟关闭计数值为“0”时,也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即,即使在外设鄙视动作中限制数据的接收时,根据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延迟关闭值,也解除数据的接收限制,并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00的数据。当限制由通信终端100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次数达到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的延迟关闭值表示的延迟关闭次数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解除数据的接收限制。因此,能够在通信终端100与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同时,限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接收,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数据接收被通信终端100控制,因此能够防止通信终端100的响应速度被限制。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由作为主设备的通信终端100和作为从设备的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构成。然而,无线通信系统1不限于由通信终端100进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构成。例如,可以将具有检测不当侵入的传感器的警报装置设为从设备,由该警报装置和通信终端100构成无线通信系统1。另外,例如,可以将具有测定花粉量的传感器的花粉测定装置设为从设备,由该花粉测定装置和通信终端100构成无线通信系统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智能手机设为主设备,但成为主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不限于智能手机。例如,可以将基于BLE的能够无线通信的手表等设为主设备,将具有邮件接收功能的智能手机或便携电话等设为从设备。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当智能手机等接收邮件时,能够将有邮件显示于手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63中,读取有效负载部的数据值,当该数据值是例如“0”这样的表示为空的数据值时,判定为不满足数据发送条件。然而,判定是否满足数据发送条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读取存储于数据的头部301的字段312(长度)中的数据值,该数据值例如是“0”这样的表示存储于有效负载部302中的数据值的比特长度的数据值时,判定为不满足数据的发送条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延迟关闭值保存于头部301的字段311(RFU-1)中,但延迟关闭值的保存区域不限定于头部301。例如,也可以将延迟关闭值保存于有效负载部302的规定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当达到连接/事件的时刻时,对存储于延迟计数器中的延迟计数值和存储于延迟关闭计数器中的延迟计数值递减(减1),判定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然而,判定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每当达到连接/事件的时刻,对存储于延迟计数器中的延迟计数值和存储于延迟关闭计数器中的延迟关闭计数值递增(加1),由此判定由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
而且,本发明的通信终端100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能够使用通常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而不依赖于专用装置。例如,可以通过由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通信终端100的功能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功能。用于实现通信终端100的功能和环境信息测定装置200的功能的程序可以存储于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SD(安全数字)存储卡、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VD(数字化通用磁盘)、BD(蓝光(注册商标)盘)、HDD(硬盘驱动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计算机。此外,控制部或通信部可以是一个结构,也可以是多个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部,其根据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接收限制部,其直到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用以限制数据接收的限制次数为止,限制所述数据接收部对数据的接收;
设定部,其设定包含在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比所述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以及
限制解除部,其在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特定次数时,解除基于所述接收限制部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发送条件判定部,其在所述限制解除部解除基于所述接收限制部的限制之后,根据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数据,判定是否满足用于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条件,
所述数据发送部在所述发送条件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数据发送条件时,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3.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发送部,其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包含表示比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的数据,
所述限制次数是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限制对由所述数据发送部间歇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次数,
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对由所述数据发送部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进行限制的次数达到包含在所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特定次数时,解除所述数据的接收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变更条件判定部,其在所述数据发送部间歇发送所述数据时,判定是否满足对所述特定次数进行变更的变更条件;以及
变更部,其在所述变更条件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变更条件时,将所述特定信息变更为表示变更规定数后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
所述数据发送部发送包含由所述变更部变更后的所述特定信息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条件判定部包括:
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作为所述变更条件,其对是否满足减少所述特定次数的第一变更条件进行判定;以及
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作为所述变更条件,其对是否满足增加所述特定次数的第二变更条件进行判定,
所述变更部在根据所述第一变更条件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变更条件时,将所述特定信息变更为表示减少规定数后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
在根据所述第二变更条件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二变更条件时,将所述特定信息变更为表示增加规定数后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发不需设定部,其设定不需要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收发;
接收控制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以及
接收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控制来自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接收。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发不需指定部,其对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指定不需要进行收发;以及
接收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步骤,其接收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步骤,其根据在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数据,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接收限制步骤,其直至由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用以限制数据接收的限制次数为止,在限制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对数据的接收,;
设定步骤,其设定包含在由所述数据接收步骤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比所述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以及
限制解除步骤,当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特定次数时,解除所述接收限制步骤中的限制。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步骤,其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间歇地发送包含表示比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
所述限制次数是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限制对在所述数据发送步骤中间歇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次数,
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对所述数据发送步骤中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进行限制的次数达到包含在所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特定次数时,解除所述数据接收的限制。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不需设定步骤,其设定不需要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收发;
接收控制信息接收步骤,其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以及
接收控制步骤,其根据所述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控制来自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接收。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不需指定步骤,其对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指定不需要进行收发;以及
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步骤,其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对不需要收发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
12.一种从设备,其与主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主设备间歇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部,其根据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数据;
接收限制部,其直至由所述主设备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用以限制数据接收的限制次数为止,限制所述数据接收部对数据的接收;
设定部,其设定包含在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比所述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以及
限制解除部,其在所述主设备间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特定次数时,解除基于所述接收限制部的限制。
13.一种从设备,其与主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延迟设定部,其设定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延迟;
接收控制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主设备接收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以及
接收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控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数据的接收。
14.一种主设备,其与从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发送部,其向所述从设备间歇发送包含表示比限制次数少的特定次数的特定信息的数据,
所述限制次数是所述从设备限制对由所述数据发送部间歇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次数,
所述从设备在对由所述数据发送部间歇发送的数据的接收进行限制的次数达到包含在所接收的所述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所表示的特定次数时,解除所述数据的接收限制。
15.一种主设备,其与从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延迟指定部,其对所述从设备指定延迟;以及
接收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向所述从设备发送对延迟时的接收进行控制的信息。
CN201510121835.7A 2014-03-19 2015-03-19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Active CN104936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7215A JP6417687B2 (ja) 2014-03-19 2014-03-19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スレーブ装置、及びマスター装置
JP2014-057215 201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130A true CN104936130A (zh) 2015-09-23
CN104936130B CN104936130B (zh) 2018-09-07

Family

ID=54123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835.7A Active CN104936130B (zh) 2014-03-19 2015-03-19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648486B2 (zh)
JP (1) JP6417687B2 (zh)
CN (1) CN1049361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878A (zh) * 2017-05-02 2018-11-13 株式会社巨晶片 通信终端装置、信息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及信息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78385A (ja) * 2015-03-18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46327A (ja) * 2016-09-12 2018-03-2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7272784B2 (ja) 2018-12-04 2023-05-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工場内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7961A1 (en) * 2001-02-28 2002-11-14 Haartsen Jacobus C.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D hoc wireless piconets
CN1404338A (zh) * 2001-08-16 2003-03-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数据改变/更新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
US20090180457A1 (en) * 2006-03-31 2009-07-16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CN10273948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索尼公司 通信模块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3017B2 (en) * 2004-01-30 2010-01-26 Stmicroelectronics N.V. Bluetooth sniff mode power saving
JP5141181B2 (ja) * 2007-10-23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141547A (ja) * 2007-12-05 2009-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lan基地局、無線lan端末、及び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
JP5402185B2 (ja) * 2009-04-1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充電監視装置、電気自動車、およびサーバ
CN102474279B (zh) * 2009-07-23 2015-03-25 诺基亚公司 当作为蓝牙低功耗设备运行时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US8737917B2 (en) * 2009-07-24 2014-05-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ual-mode bluetooth low energy device
US8493992B2 (en) * 2010-02-04 2013-07-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related WiFi and USB protocols and oth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JP2012142877A (ja) 2011-01-06 2012-07-26 Panasonic Corp 無線通信機器
GB201115791D0 (en) * 2011-09-13 2011-10-26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JP5978901B2 (ja) * 2012-10-09 2016-08-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4171543A1 (ja) * 2013-04-19 2014-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7961A1 (en) * 2001-02-28 2002-11-14 Haartsen Jacobus C.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D hoc wireless piconets
CN1404338A (zh) * 2001-08-16 2003-03-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数据改变/更新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
US20090180457A1 (en) * 2006-03-31 2009-07-16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CN10273948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索尼公司 通信模块和通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878A (zh) * 2017-05-02 2018-11-13 株式会社巨晶片 通信终端装置、信息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及信息通信方法
CN108810878B (zh) * 2017-05-02 2022-06-10 株式会社巨晶片 通信终端装置、信息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及信息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48486B2 (en) 2017-05-09
JP2015180009A (ja) 2015-10-08
JP6417687B2 (ja) 2018-11-07
US20150271819A1 (en) 2015-09-24
US20160262002A1 (en) 2016-09-08
CN104936130B (zh) 2018-09-07
US9936374B2 (en)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278B (zh) 非连接态测量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169135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831207B2 (ja)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04936130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从设备及主设备
JP633026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90013678A (ko) 정보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및 비접촉 ic카드 기기
US94454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ipheral apparatus, and central apparatus
US20120096561A1 (en) Ic chi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oftware module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52602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196814A1 (en) Mobile station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CN109618396B (zh) 无线通信装置、电子钟表、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96383A (zh) 无线通信装置、电子表、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EP2838213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JP2009225194A (ja) 携帯端末装置、無線機、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置き忘れ防止プログラム
JP4888312B2 (ja) 無線lan端末および無線制御方法
JP4951607B2 (ja)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制御方法
JP652886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00131062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전류 절감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9126100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958641B (zh) 一种移动终端wifi数据收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JP7156323B2 (ja) 電子時計、時刻修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882320B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KR100687611B1 (ko) 슬립 모드 상태의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절전 기능을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13254430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7118487A (zh) 电子设备及其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