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5217A -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5217A
CN104935217A CN201510289647.5A CN201510289647A CN104935217A CN 104935217 A CN104935217 A CN 104935217A CN 201510289647 A CN201510289647 A CN 201510289647A CN 104935217 A CN104935217 A CN 104935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ating speed
control
speed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9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5217B (zh
Inventor
史婷娜
刘昊
夏长亮
耿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896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5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5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5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5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5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电机协同控制领域,为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有效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利用体现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转速权重系数,并且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分成系统转速控制和单元转速控制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具体结构包括六个部分:(1)系统转速值的计算;(2)系统转速控制;(3)单元同步误差计算;(4)单元误差计算;(5)单元转速控制;(6)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多电机协同控制。

Description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电机协同控制领域,特别涉及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领域。具体讲,涉及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轨道交通、造纸、印刷、冶金等工业生产中亟需多电机高性能协同控制技术,多电机协同控制技术也成为科研界研究的热点。
在工业生产中,对于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其系统内各台电机转速的重要程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例如,在部分印刷机系统中,转速基准电机的转速重要程度最高,放卷电机的转速重要程度次之,收卷电机的转速重要程度要小于前两者。系统内各台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高低与电机的功能、安装位置、转速控制精度要求等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多台(三台及以上)电机的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其应用的控制结构主要有主从控制结构和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主从控制结构中第i+1台电机的转速跟随第i台电机的转速,即第i台电机的转速比第i+1台电机的转速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台电机的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但其并未进行量化,并且应用主从控制结构的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在负载扰动下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同步误差;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在每一路单电机的转速控制通道中加入速度补偿器以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这样可以使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在负载扰动下能够获得优于应用主从控制结构下的转速同步性能,但其本质上未对各台电机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加以区分。此外,由两种控制结构自身特性所致,应用这两种控制结构时只能综合调节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并选取相对最优值,其无法对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做到分别调节(即解耦调节)。
为了使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满足高性能要求,学者一般应用现代控制策略(如自抗扰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等)提升单台电机的转速控制性能,进而提升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其本质上是对单电机控制性能的提升,并未解决控制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有效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利用体现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转速权重系数,并且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分成系统转速控制和单元转速控制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具体结构包括六个部分:
(1)系统转速值的计算:设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内一共有n台电机,n为整数且n>2,ωref为系统转速给定值;ωi、ρi、TLi和Ji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实际转速、转速权重系数、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i=1,2,…,n;Fi(s)和Gi(s)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转速环控制器传递函数和电机等效传递函数;Ks和Kt分别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的同步系数和跟踪系数;ωav为系 统转速值,即所有电机转速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的权值为反映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权重系数ρi,其计算公式为:
ω a v = Σ i = 1 n ρ i ω i / Σ i = 1 n ρ i - - - ( 1 )
式中ρi>0,为简化计算取
(2)系统转速控制: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视为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进行系统转速控制,输入为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输出为系统转速值ωav;采用比例控制器,其比例系数为Kt,计算所有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跟踪误差部分et=Ktref-ωav);
(3)单元同步误差计算:针对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对其进行转速补偿以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其补偿环节采用系统转速值ωav作为基准转速,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同步误差部分;以第i台电机为例,其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相应的同步误差部分esi=Ksi-ωav);
(4)单元误差计算: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的误差输入值ei=et-esi
(5)单元转速控制: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根据第(4)部分计算得出的相应误差输入值ei进行转速控制;
(6)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n路单元转速控制组成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同时计算得到每台电机的转速值ωi
采用公式表述为:在忽略电机电流环控制器参数对其转速环的影响,同时认为电机转速在反馈过程中的噪声对转速环控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对第i台电机进行分析:经等效变换,第i台电机仅在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作用下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GIOi(s),仅在负载扰动TLi作用下的扰动-输出传递函数GLOi(s)和仅在其他电机转速ωj作用下的耦合转速-输出传递函数GjOi(s)分别为
G I O i ( s ) = ω i ( s ) ω r e f ( s ) = K t F i ( s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2 )
G L O i ( s ) = ω i ( s ) T L i ( s ) =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3 )
G j O i ( s ) = ω i ( s ) ω j ( s ) = ρ j ( K s - K t ) F i ( s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4 )
其中,Kβi=(1-ρi)KsiKt;j=1,2,…,n且j≠i;ωi(s)、ωref(s)、TLi(s)和ωj(s)分别为时域下的ωi、ωref、TLi和ωj在复频域下的表示方式;由叠加原理,有ωi(s)=GIOi(s)ωref(s)+GLOi(s)TLi(s)+GjOi(s)ωj(s);通过选取不同的Ks和Kt来改变Kβi进而改变系统在负载扰动下的同步误差和跟踪误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与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其考虑到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内各台电机转速的重要程度;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表现为提升了系统在负载扰动下的同步性 能和跟踪性能;改善了系统的静态特性,表现为稳态下系统转速跟踪误差超调小,系统运行更平稳,同时系统同步误差能够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2)本发明针对主从控制结构和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不能对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进行解耦调节的问题,通过设定不同的同步系数和跟踪系数,提高了系统性能调节的自由度。并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能够在较高程度上实现对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
(3)本发明针对应用现代控制策略会增加处理器的计算量,降低算法可移植性的问题,通过提出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使系统内各台电机在应用比例-积分控制策略(PI控制策略)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控制要求,降低了计算量并且便于算法移植。
附图说明
图1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图2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图3两种结构下系统最大转速同步误差ωsm和最大转速跟踪误差ωtm
图中a为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b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图4两种结构下各项系统性能评价函数值。
图中a为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b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图5改进结构下转速权重系数对电机的影响。
图6改进结构解耦调节特性的仿真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下存在的未考虑各台电机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不能解耦调节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该结构通过转速权重系数体现各台电机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并能通过调节结构中的同步系数和跟踪系数来解耦调节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同时,该结构在应用比例-积分控制策略(PI控制策略),即不大量增加处理器计算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体现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转速权重系数,并且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分成系统转速控制和单元转速控制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具体结构包括六个部分:
(1)系统转速值的计算:设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内一共有n台电机,n为整数且n>2,ωref为系统转速给定值(即系统内所有电机的转速给定值);ωi、ρi、TLi和Ji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实际转速、转速权重系数(即该电机转速ωi在系统内的重要程度)、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i=1,2,…,n;Fi(s)和Gi(s)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转速环控制器传递函数和电机等效传递函数;Ks和Kt分别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的同步系数和跟踪系数;ωav为系统转速值,即所有电机转速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的权值为反映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权重系数ρi,其计算公式为:
ω a v = Σ i = 1 n ρ i ω i / Σ i = 1 n ρ i - - - ( 1 )
式中ρi>0,为简化计算取
(2)系统转速控制: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视为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进行系统转速控制,输入为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输出为系统转速值ωav;采用比例控制器(P控制器),其比例系数为Kt,计算所有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跟踪误差部分et=Ktref-ωav);
(3)单元同步误差计算:针对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对其进行转速补偿以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其补偿环节采用系统转速值ωav作为基准转速,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同步误差部分;以第i台电机为例,其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相应的同步误差部分esi=Ksi-ωav);
(4)单元误差计算: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的误差输入值ei=et-esi
(5)单元转速控制: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根据第(4)部分计算得出的相应误差输入值ei进行转速控制;
(6)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n路单元转速控制组成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同时计算得到每台电机的转速值ωi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针对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所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其考虑了各台电机的转速在系统内的重要程度,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提升了系统性能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实现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应用PI控制策略就可达到较高控制精度,计算量小,适用于电机数目较多的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
以下将从传递函数和仿真分析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说明。
(1)传递函数
由于本发明针对电机的转速控制,故在分析过程中忽略电机电流环控制器参数对其转速环的影响,同时认为电机转速在反馈过程中的噪声对转速环控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下n台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图中K为耦合系数。不失一般性,对第i台电机进行分析。经等效变换,第i台电机仅在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作用下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GIOi(s),仅在负载扰动TLi作用下的扰动-输出传递函数GLOi(s)和仅在其他电机转速ωj作用下的耦合转速-输出传递函数GjOi(s)分别为
G I O i ( s ) = ω i ( s ) ω r e f ( s ) = F i ( s ) G i ( s ) 1 + K α i F i ( s ) G i ( s ) - - - ( 2 )
G L O i ( s ) = ω i ( s ) T L i ( s ) = G i ( s ) 1 + K α i F i ( s ) G i ( s ) - - - ( 3 )
G j O i ( s ) = ω i ( s ) ω j ( s ) = K α i · J i J j · F i ( s ) G i ( s ) 1 + K α i F i ( s ) G i ( s ) - - - ( 4 )
其中,j≠i,ωi(s)、ωref(s)、TLi(s)和ωj(s)分别为时域下的ωi、ωref、TLi和ωj在复频域下的表示方式。由叠加原理,可得ωi(s)=GIOi(s)ωref(s)+GLOi(s)TLi(s)+GjOi(s)ωj(s)。
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未体现各台电机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故在相同控制条件下,无论对哪台电机施加负载扰动TLi,只要γ=TLi/TNi(TNi为第i台电机的额定负载转矩)相同,其对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是相同的。即传统结构无法依据各台电机的转速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有差别的调节。此外,当电机的控制器参数被确定后,只能通过调节耦合系数K来综合调节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其无法实现解耦调节。
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下n台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与传统结构不同的是,改进结构中增加了系统转速控制环节,其目的是将所有电机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转速控制,系统转速值为所有电机转速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的权值即为反映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结构中的补偿和反馈环节进行了简化。由于补偿环节采用系统转速作为基准转速,故补偿环节中同样包含各台电机的转速权重信息。不失一般性,对第i台电机进行分析。经等效变换,第i台电机仅在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作用下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GIOi(s),仅在负载扰动TLi作用下的扰动-输出传递函数GLOi(s)和仅在其他电机转速ωj作用下的耦合转速-输出传递函数GjOi(s)分别为
G I O i ( s ) = ω i ( s ) ω r e f ( s ) = K t F i ( s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5 )
G L O i ( s ) = ω i ( s ) T L i ( s ) =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6 )
G j O i ( s ) = ω i ( s ) ω j ( s ) = ρ j ( K s - K t ) F i ( s ) G i ( s ) 1 + K β i F i ( s ) G i ( s ) - - - ( 7 )
其中,Kβi=(1-ρi)KsiKt;j=1,2,…,n且j≠i。ωi(s)、ωref(s)、TLi(s)和ωj(s)分别为时域下的ωi、ωref、TLi和ωj在复频域下的表示方式。由叠加原理,有ωi(s)=GIOi(s)ωref(s)+GLOi(s)TLi(s)+GjOi(s)ωj(s)。
在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下,由式(5)~式(7)可知,各传递函数中均包含Kβi。因Kβi与Ks和Kt均相关,故改进结构可通过选取不同的Ks和Kt来改变Kβi进而改变系统在负载扰动下的同步误差和跟踪误差。与传统结构相比,其增加了调节系统性能的自由度。同时,其在计算系统转速值环节以及速度补偿环节均引入了电机转速权重系数,即考虑到了各台电机的转速权重信息。
(2)仿真分析
为验证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和本文所提的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仿真中采用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中较为典型的三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进行说明。仿真中使用的电机均为永磁同步电机,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
由传统结构和改进结构的结构特性可知,当K=0及Kt=Ks=1时,传统控制结构和改进控制结构均等价于并行控制结构。为更好地体现两种结构下系统的各项性能并进行对比分析,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取K∈[2,16];Kt∈[2,9],Ks∈[11,41]。
仿真中,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PI控制器)作为各台电机的转速环控制器,并采用如下参数整定策略对各台电机的转速环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即令KPi=αsiJi,KIi=(αsii)2Ji,i=1,2,3,其中αsi和ζi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转速环带宽设计值和阻尼系数。仿真中两种控制结构下同一电机的各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一致。
分析过程中,通过系统稳态运行时突加负载后的最大转速同步误差ωsm和最大转速跟踪误差ωtm来直观描述系统性能;通过同步性能评价函数Ws,跟踪性能评价函数Wt和综合性能评价函数Wc来综合评定系统性能。各项性能评价函数数值越小,说明该项性能越优。各项性能评价函数定义如下:
ωsm=max{|ω12|,|ω23|,|ω31|}  (8)
ωtm=max{|ω1ref|,|ω2ref|,|ω3ref|}  (9)
W s = ρ L ∫ t 1 t 2 ( | ω L - ω M | + | ω L - ω S | ) + ρ M ∫ t 1 t 2 | ω M - ω S | - - - ( 10 )
W t = Σ i = 1 3 ( ρ i ∫ t 1 t 2 | ω i - ω r e f | ) - - - ( 11 )
Wc=ηWs+(1-η)Wt,η∈[0,1]    (12) 
式中,t1为突加负载时刻;t2为系统重新稳定时刻,本发明定义为最大转速跟踪误差ωtm达到并保持在0.5%ωref内的时刻;ρL和ρM分别为电机转速权重系数的最大值与中间值,本例中分别对应ρ1和ρ2;ωL、ωM和ωS分别为电机转速权重系数是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电机转速,本例中分别为ω1、ω2和ω3。式(10)体现了不同电机间的转速同步误差对系统影响的不同。系统内其它电机的转速与ωL的差值对系统的影响最大,与ωM的差值对系统的影响次之,这与ωL和ωM的重要程度(即转速权重系数ρL和ρM)相对应。为减小计算量,任意两台电机间的转速差值只计算一次,并与较大的转速权重系数相乘,即仅取对系统影响最大的一项。这样在计算Ws时能够用最简单的多项式做到既包含任意两台电机间的转速同步误差信息,又能在计算过程中反映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不同;η为同步性能权重系数,η越大,说明该系统越重视同步性能。
仿真条件如下:系统转速给定值为600r/min;αsi=50rad/s,ζi=0.707;η=0.7;在t1=0.7s时刻(此前系统空载运行并已经进入稳态)系统突加负载,各台电机加载情况分别为:(Ⅰ)TL1=6Nm,TL2=TL3=0;(Ⅱ)TL1=4Nm,TL2=TL3=0;(Ⅲ)TL3=4Nm,TL1=TL2=0。两种控制结构不同参数下系统的各项性能如图3和图4所示。
分析图3和图4,可得如下结论:
(a)传统结构下,改变K只能同步改变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由于只能进行耦合调 节,故当K增大到一定值时,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改进结构下,在图中所示(但不仅限于)范围内,系统同步性能随着Ks的增大而变好,并且Ks一定时,改变Kt基本不影响系统的同步性能;系统跟踪性能随着Kt的增大而变好,并且Kt一定时,改变Ks基本不影响系统的跟踪性能。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并增加了系统性能调节的自由度。对比传统结构,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并能够大幅度提升系统的跟踪性能。
(b)对电机M1和M3施加相同的负载扰动(情况Ⅱ和情况Ⅲ)。两种情况下系统最大转速跟踪误差分别记为ω和ω。传统结构下,对任意K值,均有ω=ω,即对转速权重系数不同的电机施加相同负载扰动,其对系统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下,对任意确定的Ks和Kt,均有ω,即对转速权重系数不同的电机施加相同负载扰动,电机转速权重系数越大,其对系统的影响越大,与电机转速的重要程度相对应并符合实际应用情况。换言之,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能够通过转速权重系数对各台电机的转速实现有差别的控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由于增大K和Kt都会降低单台电机的相位裕度,故当系统综合性能提升不明显时,应尽量减小K和Kt的取值以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定义系统综合性能评价函数Wc在K=P或Kt=P时的下降率λP和全局下降率λG如下:
λ P = | W c ( P + 1 ) - W c ( P ) P + 1 - P | - - - ( 13 )
λ G = | W c ( P max ) - W c ( P min ) P max - P min | - - - ( 14 )
为简化计算,此处P取整数。由图4数据可以得出,随着K或Kt的增大,λP逐渐减小。当传统结构K≥8及改进结构Kt≥5(取Ks=41)时,λP开始小于λG,即此时系统综合性能Wc的提升速率开始减缓。为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取耦合系数K=8;跟踪系数Kt=5,同步系数Ks=41。
图5和图6中的仿真若不作特殊说明,均取转速给定值为600r/min;同步性能权重系数η=0.7;电机转速环带宽设计值αsi=50rad/s,阻尼系数ζi=0.707;传统结构中的K与改进结构中的Kt和Ks均取上文整定值。
图5为改进结构下对电机M1和M3施加相同负载扰动(情况Ⅱ和情况Ⅲ)时的系统转速图。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时,对电机M1和M3施加相同的负载扰动,ωtm1tm3。即相同控制条件下,电机转速权重系数越大,其对系统转速的影响也越大,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能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有差别控制。
图6为情况Ⅱ时,跟踪系数Kt和同步系数Ks分别取(a)Kt=5,Ks=41;(b)Kt=5,Ks=31;(c)Kt=7,Ks=41这三种情况下系统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波形图。可以看出,保持Ks不变,改变Kt的取值基本不影响系统的同步性能;保持Kt不变,改变Ks的取值基本不影响系统的跟踪性能。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即系统的同步性能仅取决于同步系数Ks,跟踪性仅取决于跟踪系数Kt。即应用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进行解耦调节。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考虑了各台电机的转速权重信息;提升了系统性能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实现系统同步性能和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应用PI控制策略就能够满足系统动、静态性能的要求,计算量小。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适用于电机数目较多的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
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

1.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体现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转速权重系数,并且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分成系统转速控制和单元转速控制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具体结构包括六个部分:
(1)系统转速值的计算:设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内一共有n台电机,n为整数且n>2,ωref为系统转速给定值;ωi、ρi、TLi和Ji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实际转速、转速权重系数、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i=1,2,…,n;Fi(s)和Gi(s)分别为第i台电机的转速环控制器传递函数和电机等效传递函数;Ks和Kt分别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的同步系数和跟踪系数;ωav为系统转速值,即所有电机转速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的权值为反映电机转速重要程度的权重系数ρi,其计算公式为:
ω av = Σ i = 1 n ρ i ω i / Σ i = 1 n ρ i - - - ( 1 )
式中ρi>0,为简化计算取
(2)系统转速控制:将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系统视为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进行系统转速控制,输入为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输出为系统转速值ωav;采用比例控制器,其比例系数为Kt,计算所有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跟踪误差部分et=Ktref-ωav);
(3)单元同步误差计算:针对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对其进行转速补偿以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其补偿环节采用系统转速值ωav作为基准转速,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的同步误差部分;以第i台电机为例,其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误差输入值ei相应的同步误差部分esi=Ksi-ωav);
(4)单元误差计算:计算每台电机转速环控制器Fi(s)的误差输入值ei=et-esi
(5)单元转速控制:每路单电机控制通道根据第(4)部分计算得出的相应误差输入值ei进行转速控制;
(6)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n路单元转速控制组成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同时计算得到每台电机的转速值ω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公式表述为:在忽略电机电流环控制器参数对其转速环的影响,同时认为电机转速在反馈过程中的噪声对转速环控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对第i台电机进行分析:经等效变换,第i台电机仅在系统转速给定值ωref作用下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GIOi(s),仅在负载扰动TLi作用下的扰动-输出传递函数GLOi(s)和仅在其他电机转速ωj作用下的耦合转速-输出传递函数GjOi(s)分别为:
G IOi ( s ) = ω i ( s ) ω ref ( s ) = K t F i ( s ) G i ( s ) 1 + K βi F i ( s ) G i ( s ) - - - ( 2 )
G LOi ( s ) = ω i ( s ) T Li ( s ) = - G i ( s ) 1 + K βi F i ( s ) G i ( s ) - - - ( 3 )
G jOi ( s ) = ω i ( s ) ω j ( s ) = ρ j ( K s - K t ) F i ( s ) G i ( s ) 1 + K βi F i ( s ) G i ( s ) - - - ( 4 )
其中,Kβi=(1-ρi)KsiKt;j=1,2,…,n且j≠i;ωi(s)、ωref(s)、TLi(s)和ωj(s)分别为时域下的ωi、ωref、TLi和ωj在复频域下的表示方式;由叠加原理,有ωi(s)=GIOi(s)ωref(s)+GLOi(s)TLi(s)+GjOi(s)ωj(s);通过选取不同的Ks和Kt来改变Kβi进而改变系统在负载扰动下的同步误差和跟踪误差。
CN201510289647.5A 2015-05-29 2015-05-29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935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647.5A CN104935217B (zh) 2015-05-29 2015-05-29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647.5A CN104935217B (zh) 2015-05-29 2015-05-29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5217A true CN104935217A (zh) 2015-09-23
CN104935217B CN104935217B (zh) 2017-05-17

Family

ID=54122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9647.5A Active CN104935217B (zh) 2015-05-29 2015-05-29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5217B (zh)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133A (zh) * 2015-10-28 2016-01-13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轴协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68073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方法
CN105676897A (zh) * 2016-04-14 2016-06-15 重庆交通大学 多电机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6094881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南京理工大学 垂直发射平台姿态调平的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
CN108322101A (zh) * 2018-01-17 2018-07-24 天津大学 一种模糊自调节的偏差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08591036A (zh) * 2018-04-11 2018-09-2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隔膜计量泵组流体比例投加控制方法
CN109474207A (zh) * 2018-11-22 2019-03-15 天津大学 一种提高多轴运动系统同步性能的控制方法
CN110224639A (zh) * 2019-04-17 2019-09-10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滑模控制器的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CN110365257A (zh) * 2019-08-13 2019-10-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557051A (zh) * 2018-05-15 2019-12-10 天津工业大学 新型无张力传感器多电机自适应卷绕控制方法
CN110752791A (zh) * 2019-10-28 2020-02-04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一拖三作动装置的位置实时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0048057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电机交叉同步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77175A (zh) * 2020-03-12 2020-06-12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交叉耦合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11431440A (zh) * 2020-03-25 2020-07-1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偏差耦合的多电机滑模协同控制方法
CN111525844A (zh) * 2020-05-22 2020-08-11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偏差耦合结构的多电机转速转矩双同步控制方法
CN111564992A (zh) * 2020-06-15 2020-08-21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631315A (zh) * 2020-12-08 2021-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电机协同推进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方法
CN112968632A (zh) * 2021-02-06 2021-06-15 滕琦 一种电动汽车多驱动电机偏差耦合转速同步控制方法
CN113271042A (zh) * 2021-05-18 2021-08-1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固定时间优化协同控制方法
CN113285632A (zh) * 2020-02-19 2021-08-20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90450A (zh) * 2021-09-15 2022-01-04 南京科远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双电机柔性联接传动系统转速同步控制性能的方法
CN114089633A (zh) * 2021-11-19 2022-02-2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多电机耦合驱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362595A (zh) * 2022-03-18 2022-04-15 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粒子群自适应的多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84941A (zh) * 2022-01-13 2022-04-22 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 一种基于openmv的同载体姿态协同系统
CN114442679A (zh) * 2021-12-24 2022-05-06 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 一种多转台姿态协同控制系统
CN114089633B (zh) * 2021-11-19 2024-04-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多电机耦合驱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510A (zh) * 2010-10-19 2011-04-06 上海海事大学 轨道式八轮拖动电动小车定位跟踪控制系统
CN103944459A (zh) * 2014-04-09 2014-07-23 天津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510A (zh) * 2010-10-19 2011-04-06 上海海事大学 轨道式八轮拖动电动小车定位跟踪控制系统
CN103944459A (zh) * 2014-04-09 2014-07-23 天津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晓平 等: "大功率随动试验台多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 《电机与控制学报》 *
彭晓燕 等: "基于改进型偏差耦合结构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133B (zh) * 2015-10-28 2018-07-2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轴协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245133A (zh) * 2015-10-28 2016-01-13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轴协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68073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方法
CN105680733B (zh) * 2016-03-17 2018-05-04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方法
CN105676897A (zh) * 2016-04-14 2016-06-15 重庆交通大学 多电机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5676897B (zh) * 2016-04-14 2018-11-13 重庆交通大学 多电机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6094881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南京理工大学 垂直发射平台姿态调平的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
CN106094881B (zh) * 2016-06-16 2019-03-05 南京理工大学 垂直发射平台姿态调平的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
CN108322101A (zh) * 2018-01-17 2018-07-24 天津大学 一种模糊自调节的偏差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08322101B (zh) * 2018-01-17 2020-10-20 天津大学 一种模糊自调节的偏差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08591036A (zh) * 2018-04-11 2018-09-2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隔膜计量泵组流体比例投加控制方法
CN110557051A (zh) * 2018-05-15 2019-12-10 天津工业大学 新型无张力传感器多电机自适应卷绕控制方法
WO2020048057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电机交叉同步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74207A (zh) * 2018-11-22 2019-03-15 天津大学 一种提高多轴运动系统同步性能的控制方法
CN110224639A (zh) * 2019-04-17 2019-09-10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滑模控制器的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CN110365257A (zh) * 2019-08-13 2019-10-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365257B (zh) * 2019-08-13 2021-08-1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752791A (zh) * 2019-10-28 2020-02-04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一拖三作动装置的位置实时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285632A (zh) * 2020-02-19 2021-08-20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77175A (zh) * 2020-03-12 2020-06-12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交叉耦合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11277175B (zh) * 2020-03-12 2023-05-09 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交叉耦合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11431440A (zh) * 2020-03-25 2020-07-1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偏差耦合的多电机滑模协同控制方法
CN111431440B (zh) * 2020-03-25 2023-10-03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偏差耦合的多电机滑模协同控制方法
CN111525844A (zh) * 2020-05-22 2020-08-11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偏差耦合结构的多电机转速转矩双同步控制方法
CN111525844B (zh) * 2020-05-22 2023-09-08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偏差耦合结构的多电机转速转矩双同步控制方法
CN111564992A (zh) * 2020-06-15 2020-08-21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631315A (zh) * 2020-12-08 2021-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电机协同推进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方法
CN112968632B (zh) * 2021-02-06 2022-09-20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多驱动电机偏差耦合转速同步控制方法
CN112968632A (zh) * 2021-02-06 2021-06-15 滕琦 一种电动汽车多驱动电机偏差耦合转速同步控制方法
CN113271042A (zh) * 2021-05-18 2021-08-1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固定时间优化协同控制方法
CN113271042B (zh) * 2021-05-18 2023-07-0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固定时间优化协同控制方法
CN113890450A (zh) * 2021-09-15 2022-01-04 南京科远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双电机柔性联接传动系统转速同步控制性能的方法
CN114089633A (zh) * 2021-11-19 2022-02-2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多电机耦合驱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089633B (zh) * 2021-11-19 2024-04-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多电机耦合驱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442679A (zh) * 2021-12-24 2022-05-06 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 一种多转台姿态协同控制系统
CN114384941A (zh) * 2022-01-13 2022-04-22 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 一种基于openmv的同载体姿态协同系统
CN114362595B (zh) * 2022-03-18 2022-06-03 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粒子群自适应的多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62595A (zh) * 2022-03-18 2022-04-15 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粒子群自适应的多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5217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5217A (zh) 适用于多电机系统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CN110518846B (zh) 基于惯量辨识的多电机伺服系统自抗扰滑模速度控制方法
CN105610350B (zh) 一种用于双电机伺服系统的消隙同步控制方法
CN110311375B (zh) 一种含多虚拟同步机的微电网暂态稳定性控制方法
CN104242769A (zh) 基于连续终端滑模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复合控制方法
CN105577058A (zh) 基于新型模糊自抗扰控制器的五相容错永磁电机速度控制方法
CN109962495B (zh) 一种超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及抑制方法
CN110705034B (zh)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跟踪控制方法
CN108322101A (zh) 一种模糊自调节的偏差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CN105119307A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高铁牵引网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02930734A (zh) 分布式交通信号相位差控制结构和调整方法
WO2018145498A1 (zh)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自校正控制方法
CN104932250A (zh) 一种新型pi控制器结构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3324828A (zh) 基于运行方式灵敏度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辅助决策方法
CN104135205A (zh) 一种感应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
CN113572199A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构网型换流器平滑切换方法
CN106849075B (zh) 用于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tcsc紧急控制方法
CN116032160A (zh) 一种用于双电机伺服系统的自适应变偏置力矩补偿方法
Liu et al. Hamilton‐based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for the speed and tension system of reversible cold strip rolling mill
CN108873691A (zh) 高速列车广义预测调优控制方法
Huang et al.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servo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variable speeding approach rate
CN112928763A (zh) 基于辅助惯性功率调节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模糊控制方法
CN104444647A (zh) 直线电梯的磁悬浮导向系统稳定运行的控制方法
Fang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neuron PID controller
CN105262379B (zh) 双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