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2066B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22066B CN104922066B CN201510363252.5A CN201510363252A CN104922066B CN 104922066 B CN104922066 B CN 104922066B CN 201510363252 A CN201510363252 A CN 201510363252A CN 104922066 B CN104922066 B CN 1049220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ulsion
- cucurbitacin
- oil
- consumption
- glycer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01%~0.1%、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20%~40%、大豆磷脂0.8%~1.6%、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2%~2.4%、甘油5%~20%、维生素E0.005%~0.1%及余量的水。该葫芦素乳剂可显著提高葫芦素在乳剂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的药用制剂,具体是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素(Cucurbitacins)为葫芦素类成分混合物的通称,主要来自葫芦科植物,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以保肝、抗肝炎和细胞毒作用尤其引人注目。该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结构为:
葫芦素B(CuB):R1-OH,R2-=O,R3-H,R4-Ac,Δ23,24;
异葫芦素B(异CuB):R1-=O,R2-OH,R3-H,R4-Ac,Δ23,24;
葫芦素D(CuD):R1-OH,R2-=O,R3-H,R4-H,Δ23,24;
葫芦素E(CuE):R1-OH,R2-=O,R3-H,R4-Ac,Δ1,2,Δ23,24;
葫芦素I(CuI):R1-OH,R2-=O,R3-H,R4-H,Δ1,2,Δ23,24。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C2、C3、C19、C24位的羟基化,C3的羰基,C1~C2之间的双键,C23~C24之间的双键以及C25位羟基的乙酰化。另外,葫芦素衍生物还包括葫芦素糖苷等。
从结构式中不难看出,该类化合物存在多个不饱和键和/或酯键,这导致葫芦素类成分易被氧化和/或水解,即葫芦素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光、水、高温等条件破坏。
市场上已有的以葫芦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制剂为片剂和胶囊剂,主要用于湿热毒盛所致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因为两种制剂中的葫芦素均是以粉末形式入药,且葫芦素是疏水性药物,导致已有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葫芦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为此,研究人员尝试将葫芦素制成乳剂,以克服现有固体制剂存在的不足,如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葫芦素口服脂质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431331.7)等。该研究从制剂角度进行了稳定性研究,并得到了物理稳定性(乳剂抗冻融、耐高温灭菌等)良好的葫芦素乳剂,但经考察发现,该口服脂质纳米乳剂中葫芦素的化学稳定性欠佳。
稳定性是对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药物若分解变质,轻则药效降低,重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其发挥安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此外,稳定性直接决定保质期长短,过短的保质期无疑会升高废药率,造成极大浪费。因此,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稳定的葫芦素乳剂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的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该乳剂与现有葫芦素固体制剂相比,不但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更显著提高了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安全有效,服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01%~0.1%、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20%~40%、大豆磷脂0.8%~1.6%、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2%~2.4%、甘油5%~20%、维生素E 0.005%~0.05%及余量的水。
上述的水为蒸馏水。
为解决现有葫芦素固体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发明人曾经研究并制得了葫芦素的乳剂(专利申请号:201110431331.7),但经长期6个月的放置,发现该乳剂中葫芦素的含量下降率高达约8%,难以达到药品质控标准要求。因此,又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添加抗氧剂(稳定剂)等常规方法提高葫芦素稳定性。但结果发现,向处方中加入常规用量的常用抗氧剂(维生素E、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及依地酸钙钠等)、pH调节剂(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惰性气体(如氮气)等,均无法解决葫芦素乳剂化学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不断摸索中,发明人惊喜地发现,当以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或大豆油(LCT)为油相时,增加油相及甘油的用量至特定范围(油溶剂20%~40%,甘油5%~20%)可明显提升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甘油在乳剂中用作抗冻剂已有报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将其用作稳定剂,特别是葫芦素的稳定剂至今没有任何公开或报道。
虽然单独以维生素E为稳定剂无法使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达到要求,但在上述两者配合的前提下,辅以维生素E可对乳剂中的葫芦素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所述乳剂,在显著提高葫芦素稳定性的同时,很好的兼顾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高温灭菌或反复冻融对本发明乳剂没有明显影响。
众所周知,随着油相比例的不断加大,乳剂的粘度及粒径也会随之增大,而乳剂过粘或粒径过大会降低制剂(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和患者的顺应性。而上述特定用量的油溶剂既辅助提高了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又未到达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的程度,可兼顾葫芦素、制剂的稳定性和乳剂临床应用的依从性。这有效弥补了葫芦素片剂、胶囊剂生物利用度低、副作用明显的缺陷及葫芦素乳剂化学稳定性差的不足,并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易于服用的药物选择。
上述的葫芦素选自葫芦科植物、十字花科、玄参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数本科植物或真菌中提取的四环三萜化合物,为单体葫芦素B或葫芦素E,或以葫芦素B为主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葫芦素A、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D、葫芦素E、葫芦素BE、葫芦素I、葫芦素Q、葫芦素S、双氢葫芦素A、双氢葫芦素B、双氢葫芦素C、双氢葫芦素D、双氢葫芦素E、双氢葫芦素I、双氢葫芦素Q、双氢葫芦素S、异葫芦素A、异葫芦素B、异葫芦素C、异葫芦素D、异葫芦素E、异葫芦素I、异葫芦素Q、异葫芦素S和其糖苷中的一部分。
本发明乳剂所述的葫芦素用量为0.005%~0.0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0.01%;所述的大豆磷脂用量为1.0%~1.4%,进一步优选为1.2%;所述的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用量为1.8%~2.4%,进一步优选为2.4%;所述的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的用量优选为25%~35%,特别优选为25%~35%的中链甘油三酸酯;所述的甘油用量优选为5%~10%;所述的维生素E的优选用量为0.005%~0.02%。该优选配比可使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乳剂中葫芦素的化学稳定更佳。
实验结果表明,所述的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的用量在25%~40%范围内时,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均具有明显提高,但考虑到服用过多油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用量优选为25%~35%。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25%、大豆磷脂1.2%、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2.4%、甘油6%、维生素E0.01%及余量的水。通过经典恒温法预测该优选实施例制得乳剂的有效期,结果保质期可达3年,说明所述乳剂中葫芦素非常稳定。
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30%、大豆磷脂1.6%、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8%、甘油8%、维生素E0.01%及余量的水。
再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30%、大豆磷脂1.2%、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2.4%、甘油10%、维生素E0.01%及余量的水。
本发明所述的乳剂可通过本领域常规工艺制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乳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称取葫芦素、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大豆磷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和维生素E组成油相;称取甘油,溶于处方量的蒸馏水中组成水相,将两相分别加热至50~80℃,待油相中物质完全溶解后,在持续搅拌的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继续搅拌,制得初乳;补加蒸馏水至总量,均质,即得。
上述的均质可选用常规设备完成,如微射流仪或均质机。根据乳剂的平均粒径确定均质次数。
上述方法进一步为:称取葫芦素、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大豆磷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和维生素E组成油相;称取甘油,溶于处方量的蒸馏水中组成水相;将两相分别加热至约60℃,待油相中物质完全溶解后,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继续搅拌约10min,制得初乳;加蒸馏水至总量,均质,分装,密封,灭菌,即得。
为了更好的保证葫芦素在乳剂中的稳定性,该方法还可以有充氮的步骤,即分装后、加塞前充氮,再密封。
所述的灭菌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灭菌方法,如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选用该法灭菌时,需在灭菌后冷水喷淋使乳剂迅速降至室温。
发明人还对本发明所述乳剂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经6个月加速稳定性考察,葫芦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较目前长期放置6个月含量就下降8%的葫芦素乳剂来说,本发明所述乳剂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发明人通过实验考察了乳剂中影响葫芦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再次重申:以下实验只是本发明研制过程中众多实验中的列举性实验,并未涵盖发明人为本发明所做的全部实验,目的仅仅在于用以下数据来阐述不同条件对本发明乳剂中葫芦素稳定性的影响。
一、不同稳定剂对乳剂中葫芦素稳定性的影响
1、供试样品:按表1—3中处方1—18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不含灭菌步骤)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
表1不同稳定剂及用量的葫芦素乳剂的处方A
表2不同稳定剂及用量的葫芦素乳剂的处方B
表3不同稳定剂及用量的葫芦素乳剂的处方C
2、实验方法:将制得乳剂经100℃流通蒸汽破坏3h,测定破坏前后葫芦素B含量,以含量下降百分率为快速筛选指标,考察不同稳定剂及用量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葫芦素B含量下降百分率=(破坏前葫芦素B含量-破坏后葫芦素B含量)/破坏前葫芦素B含量×100%
葫芦素B含量下降百分率越小,说明葫芦素乳剂越稳定。
通过下述条件测定乳剂中葫芦素B的含量。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SB-C18柱,(150mm×4.6mm,5μm,安捷伦)
流动相:乙腈-水(50:50,v/v)
检测波长:228nm 柱温:30℃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葫芦素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乙腈(2:3,v/v)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3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葫芦素乳剂500mg于10mL棕色量瓶中,加入甲醇-乙腈(2:3,v/v)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过0.22μm有机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即得。
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不同品种及用量的抗氧剂无法解决葫芦素乳剂化学稳定性差的问题。详见表4。
表4不同稳定剂及用量考察结果
二、本发明的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处方筛选
因添加常用稳定剂、调节pH、充氮等常规方法均无法提供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而乳化剂体系(大豆磷脂与RH40)是乳剂物理稳定的重要基础,用量不便调整,因此,发明人尝试了调整油溶剂及甘油用量,即处方26—28,以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
实验方法:同实验一。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单独增加油相或甘油的用量对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当二者用量同时增加时,葫芦素含量下降幅度明显降低,说明二者之间或二者与其他组分可能产生了协同作用,从而得到该意外而可喜的结果。详见表5。
表5处方筛选及结果
三、油相用量的筛选实验
1、供试样品:按表6中处方29—33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
表6不同中链甘油三酸酯(MCT)用量葫芦素乳剂的处方
2、实验方法:同实验一。
3、实验结果:结合实验二处方28及本次实验数据,不难看出,随着油相用量的增加,供试样品经过100℃流通蒸汽破坏3h对应的含量下降百分率持续降低。特别是当油溶剂用量达到20%(w/w)以后,葫芦素含量下降率降低尤为明显。油溶剂用量从10%增长至30%时,含量下降百分率由17.3%降为4.3%,该效果是极其显著的,说明存在特定用量甘油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中链甘油三酸酯的用量可有效提高乳剂中葫芦素的稳定性。详见表7。
表7不同中链甘油三酸酯(MCT)用量对葫芦素的影响结果
四、油相种类的筛选实验
1、供试样品:按表8中处方34—38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
2、实验方法:同实验一。
3、实验结果:实验发现,本次考察的6种油中除了大豆油外,其他各种油与特定用量的甘油配合均没有提高乳剂中葫芦素稳定性的效果,但大豆油对乳剂中葫芦素的保护作用仍不及中链甘油三酸酯,详见表8。而且,玉米油制得的乳剂物理稳定性差,无法经受低温冻融试验。
表8不同油相的葫芦素乳剂的处方
五、甘油用量的考察实验
1、供试样品:按表9中处方39—44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
表9不同甘油用量的葫芦素乳剂的处方
2、实验方法:同实验一。
3、实验结果:实验发现,甘油用量在5%~20%之间时,与特定用量的MCT配合,均可起到稳定乳剂中葫芦素质量的作用,但当用量超过20%时,制剂粘度开始增加。综合葫芦素稳定性及甘油用量两方面考虑,5%~10%用量的甘油更为适当。详见表10。
表10不同油相对葫芦岛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为了验证本发明乳剂的稳定性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大量重复性的实验,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一些实验是SPC(大豆磷脂)或RH40的用量比例稍有浮动,另一些是制备方法的细微调整,包括实施例2—10,结果表明,上述变化对本发明所述乳剂中葫芦素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由于篇幅所限,上述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相关数据在此不再赘述。
六、本发明葫芦素乳剂的毒性实验
1、供试样品:按表8中处方26—32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葫芦素市售片剂。
2、实验方法:取体重为18~22g的昆明种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葫芦素市售片剂组、葫芦素口服乳剂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按葫芦素B 5.0mg·kg-1的剂量灌胃对应的制剂,连续7天,给药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率,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记录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并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各组小鼠的爬杆时间,以给药后各组小鼠的生存率、体质量变化、爬杆时间等为主要指标,比较葫芦素片剂与葫芦素乳剂对小鼠毒性的大小。
3、实验结果
(1)生存率分析结果见表11。
表11给药剂量为5.0mg/kg时各组小鼠的生存分析
由结果可知,5.0mg·kg-1给药7天,葫芦素片剂组小鼠出现死亡个体,导致葫芦素片剂组的生存率降至50%,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葫芦素乳剂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个体,生存率为100%,结果表明,葫芦素乳剂对小鼠的毒性显著小于葫芦素片剂。
(2)各组小鼠按葫芦素B 5.0mg·kg-1的剂量每天给药一次,连续7天,体质量变化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给药剂量为5.0mg/kg时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
由结果可知,在给药期间,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一直呈增长趋势;葫芦素乳剂组小鼠体质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还是有一定差距,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葫芦素片剂组而言,给药期间,小鼠体质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葫芦素乳剂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3)各组小鼠按5.0mg·kg-1连续给药7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将长60cm,直径1cm的有机玻璃棒悬挂于离地1m高的支架上,将小鼠头朝上放在有机玻璃棒上,使其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记录小鼠由于肌肉疲劳从有机玻璃上跌落下来的时间。第三次跌落时终止试验,累计三次的时间作为爬杆时间,结果见表13。
表13给药剂量为5.0mg/kg时各组小鼠的爬杆时间
由结果可知,葫芦素乳剂组小鼠的爬杆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相比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葫芦素乳剂组,葫芦素片剂组小鼠在给药7天后,爬杆时间明显减少,这又从体能变化变化方面说明了葫芦素片剂组和葫芦素乳剂组对小鼠毒性的大小为:葫芦素片剂组>葫芦素乳剂组。
综上各方面均说明,相比于市售葫芦素片剂,本发明制备的葫芦素乳剂具有减毒的作用。
七、本发明葫芦素乳剂的药效实验
1、供试样品:按表8中处方26—32及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葫芦素市售片剂。
2、实验方法:液氮中取出保种的S180细胞冻存管,迅速置于37℃温水中复苏。将复苏的S180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腹腔内(每只0.2mL),7天后,无菌条件下抽取乳白色粘稠腹水,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肿瘤细胞活度大于95%,加生理盐水稀释成细胞混悬液,调整稀释倍数,使细胞混悬液的瘤细胞数为1.8×107cells·mL-1。将肿瘤细胞混悬液接种于正常小鼠右前腋下的皮下组织,每只小鼠接种0.1mL,共接种30只。
将30只接种S180肿瘤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葫芦素市售片剂组(CuB-T,0.25mg·kg-1)、葫芦素口服乳剂低剂量组(CuB-E-L,0.125mg·kg-1)、中剂量组(CuB-E-M,0.25mg·kg-1)和高剂量组(CuB-E-H,0.50mg·kg-1)。各组小鼠均于接种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天,给药期间每天称量小鼠体质量,每隔两天测量肿瘤长径(a)和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V),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进行爬杆试验,之后将小鼠拉断颈锥处死,完整剥离皮下肿瘤并称重。以体质量、肿瘤体积、重量抑瘤率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葫芦素口服乳剂药效进行评价。
3、实验结果
(1)S180荷瘤小鼠给药后,体质量变化结果见表14。
表14抗S180肿瘤实验中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
由结果可知,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均有所增长,NS组体重增长最快,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给药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现出增长趋势,NS组体质量于第12天后增长迅速,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各组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V=0.5×a×b2,mm3)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见表15。
表15抗S180肿瘤实验中各组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变化
由结果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有所增长,接瘤第15天,肿瘤体积大小顺序为:NS组>CuB-T组>CuB-E-L组>CuB-E-M组>CuB-E-H组。
(3)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将小鼠拉断颈锥处死,完整剥离皮下肿瘤,称重。根据公式:重量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计算重量抑瘤率,结果见表16。
表16抗S180肿瘤实验中各组小鼠的重量抑瘤率结果
由重量抑瘤率结果可知,重量抑瘤率大小为:CuB-E-H组>CuB-E-L组>CuB-E-M组>CuB-T组,CuB-T及CuB-E均能有效抑制S180肿瘤;但低、中、高剂量CuB-E的抑瘤率均显著地大于CuB-T组,低、中、高剂量的CuB-E对S180肿瘤的重量抑瘤率并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各方面均说明,相比于市售葫芦素片剂,本发明制备的葫芦素乳剂显著提高了葫芦素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处方:
制备方法:称取处方量的葫芦素、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大豆磷脂和维生素E组成油相;称取处方量甘油溶于处方量的蒸馏水中组成水相,将两相分别加热至约60℃。待油相中物质完全溶解后,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继续搅拌约10min,制得初乳。加蒸馏水至总量,用微射流仪在14000psi均质3次后,分装于西林瓶中,加塞,加铝盖密封,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冷水喷淋使乳液迅速降至室温,即得本发明所述乳剂。
实施例2
处方: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两相分别加热至约50℃。待油相中物质完全溶解后,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继续搅拌约15min,制得初乳。加蒸馏水至总量,用均质机在17000psi均质3次。
实施例3
处方:同实施例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乳剂分装后、加塞前进行充氮。
实施例4
处方: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加热温度为约70℃。
实施例5
处方: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加热温度为约80℃。
实施例6
处方: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处方: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8
处方: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处方: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实施例10
处方: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以上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13)
1.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05%~0.05%、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20%~40%、大豆磷脂0.8%~1.6%、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2%~2.4%、甘油5%~20%、维生素E 0.005%~0.05%及余量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葫芦素用量为0.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的用量为25%~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豆磷脂用量为1.0%~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豆磷脂用量为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用量为1.8%~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用量为2.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油用量为5%~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E用量为0.005%~0.02%。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25%、大豆磷脂1.2%、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2.4%、甘油6%、维生素E 0.01%及余量的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30%、大豆磷脂1.6%、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8%、甘油8%、维生素E 0.01%及余量的水。
12.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葫芦素0.01%、中链甘油三酸酯30%、大豆磷脂1.2%、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2.4%、甘油10%、维生素E 0.01%及余量的水。
13.权利要求1所述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为:称取葫芦素、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或大豆油、大豆磷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和维生素E组成油相;称取甘油,溶于处方量的水中组成水相,将两相分别加热至50~80℃,待油相中物质完全溶解后,在持续搅拌的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继续搅拌,制得初乳;补加水至总量,均质,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63252.5A CN104922066B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63252.5A CN104922066B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22066A CN104922066A (zh) | 2015-09-23 |
CN104922066B true CN104922066B (zh) | 2017-08-01 |
Family
ID=5410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63252.5A Active CN104922066B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2206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8620A (zh) * | 2005-06-03 | 2005-11-23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可过滤除菌的葫芦素乳剂及制备方法 |
TW200840591A (en) * | 2007-04-03 | 2008-10-16 | Ya Sheng Co Ltd | The applications of Cucurbitacins i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
TW200946140A (en) * | 2008-05-05 | 2009-11-16 | Jiangsu Accion Biotech Corp | Stable-type Cucurbitacin medicinal liquid compositions |
CN103169656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葫芦素口服脂质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35555A (zh) * | 2013-12-27 | 2014-04-23 | 德立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葫芦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
CN104546713A (zh) * | 2015-02-11 | 2015-04-29 | 德立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6-26 CN CN201510363252.5A patent/CN1049220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8620A (zh) * | 2005-06-03 | 2005-11-23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可过滤除菌的葫芦素乳剂及制备方法 |
TW200840591A (en) * | 2007-04-03 | 2008-10-16 | Ya Sheng Co Ltd | The applications of Cucurbitacins i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
TW200946140A (en) * | 2008-05-05 | 2009-11-16 | Jiangsu Accion Biotech Corp | Stable-type Cucurbitacin medicinal liquid compositions |
CN103169656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葫芦素口服脂质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35555A (zh) * | 2013-12-27 | 2014-04-23 | 德立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葫芦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
CN104546713A (zh) * | 2015-02-11 | 2015-04-29 | 德立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葫芦素口服脂质纳米乳剂的处方;程晓波 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0731;第29卷(第7期);第497页左栏1-2段,右栏第1段,第498页"2.1 葫芦素口服脂质纳米乳剂的制备"部分 * |
注射用葫芦素B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优化;李墨 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0131;第25卷(第1期);全文 * |
葫芦素脂肪乳剂成形性影响因素考察;张利 等;《中南药学》;20040430;第2卷(第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22066A (zh) | 2015-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37609B2 (en) | Natural suspending agent including a synergistic blend of xanthan gum and konjac powder for oral pharmaceutical suspensions | |
RU2716218C2 (ru) | Состав для инъек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жировой эмульсии кабазитаксела,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 |
CN101703468A (zh) | 维生素e油纳米乳制剂与制备方法 | |
CN103070871A (zh) | 一种氟维司群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4796110A (zh) | 一种不含乙醇的难溶性药物浓缩液以及由其制备的胶束溶液 | |
EP2862575A1 (en) | Application of piceatannol-3'-o-b-d-glucopyranoside in preparation of medicaments for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 block | |
CN1985851B (zh) | 含有蟾酥提取物的脂质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22066B (zh) | 一种含有葫芦素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11622B (zh) | 一种治疗疼痛的联合用药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 | |
CN100386078C (zh) | 尼莫地平乳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 |
CN1919339B (zh) | 含有蛋白的葫芦素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772361A (zh) | 多西他赛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9758423A (zh) | 使用维生素k1脂肪乳注射液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 | |
CN108066339A (zh) | 一种帕瑞昔布钠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2824307A (zh) | 注射用丙泊酚药物组合物 | |
CN106074366B (zh) | 治疗脑外伤及脑手术后意识障碍的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32744A (zh) | 一种供注射用的前列地尔冻干乳剂组合物 | |
CN104771360A (zh) | 一种蒿甲醚纳米乳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07747A (zh) | 黄芪总皂苷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9806226A (zh) | 维生素k1脂肪乳注射液的用途 | |
CN1241555C (zh) | 榄香烯脂肪乳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 |
CN104688835B (zh) | 大黄炭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727721A (zh) | 一种盐酸贝那普利、风信子油纳米乳抗高血压药物 | |
CN102697723B (zh) | 一种甲基斑蝥胺脂肪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98078A (zh) | 一种麝香酮喷鼻微乳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