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880A -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9880A
CN104919880A CN201480005061.5A CN201480005061A CN104919880A CN 104919880 A CN104919880 A CN 104919880A CN 201480005061 A CN201480005061 A CN 201480005061A CN 104919880 A CN104919880 A CN 104919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hannel condition
virtual carrier
measurement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0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9880B (zh
Inventor
若林秀治
马修·威廉·韦布
森岡裕一
史蒂芬·特鲁洛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19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9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电信系统中提供关于信道条件的反馈的装置和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是包含可调谐的收发器的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仅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传输。基站将配置信令传输至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以指示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应当针对不同频率测量信道条件。终端设备通过将其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在不同频率位置进行信道条件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测量来做出响应。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向基站传送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信息可包括针对不同频率位置所测量的信道条件的表示或对应的信道条件测量满足预定义的选择标准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位置的表示。基站随后以考虑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的方式调度用于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移动)电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报告无线电信系统中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和第四代移动电信系统(诸如基于3GPP定义的UMTS和长期演进(LTE)架构的那些)能够支持比前几代移动电信系统提供的简单语音和消息服务更复杂的服务。
例如,使用由LTE系统提供的改进的无线电接口和增强的数据速率,用户能够享受高数据速率应用,例如先前仅经由固定线路数据连接可用的移动视频流和移动视频会议。因此,对部署第三代网络和第四代网络的需求强烈,并且预计这些网络的覆盖区域,即能够接入到网络的位置迅速增加。
第三和第四代网络的预期广泛部署产生了设备类别和应用的并行开发,这并非利用了可用的高数据速率,而是利用强健的无线电接口和覆盖区域的日益广泛性。实例包括所谓的机器类型通信(MTC)应用,其以相对不频繁的基础上传输少量数据的半自主或者自主无线通信设备(即,MTC设备)为代表。实例包括所谓的智能电表,其例如位于消费者住宅内并且周期性地将关于例如煤气、水、电等的公用事业的用户消耗的信息传回至中央MTC服务器。例如,可在相应的标准,例如ETSI TS 122 368V10.530(2011-07)/3GPP TS 22.368version 10.5.0Release 10)[1]中找到关于MTC类型设备的特征的信息。MTC类型终端设备/MTC类型数据的一些典型特征可包括如以下特征:诸如低移动性、高延迟容许误差、小数据传输、非频繁传输和基于组的特征、策略和寻址。
虽然例如MTC类型终端的终端可方便地利用由第三代移动电信网络或者第四代移动电信网络提供的广覆盖区域的优势,但是目前仍有缺陷。与传统的第三代终端设备或者第四代终端设备(例如智能电话)不同,MTC类型终端优选地相对简单和廉价并且能够在相对低的资源上操作(例如,低功耗)。由MTC类型终端执行的功能的类型(例如,收集并且将数据报告回来)不需要进行特别复杂的处理,并且此外,通常来说不是时序要求严格的。然而,第三代移动电信网络和第四代移动电信网络通常在无线电接口上采用先进的数据调制技术,其可是功耗大的并且需要更多复杂的和昂贵的无线电收发器来实施。在智能手机中包括这样复杂的收发器通常是合理的,因为智能手机通常需要功能强大的处理器执行典型的智能手机型功能。然而,如以上指出的,现希望使用能够利用低的资源使用量操作的相对廉价和更简单的设备使用LTE型网络来通信。为此,已提出所谓的“虚拟载波”。
下文进一步更详细地论述虚拟载波的一些特性。然而,简单的总结来说,某些类别的设备(诸如MTC设备)支持通信应用,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不频繁的间隔传输少量数据,并且因此可比传统LTE设备显著地简化。典型的LTE通信设备可包括能够从跨全载波带宽的LTE下行链路帧接收并且处理数据的高性能接收器单元。然而,这类接收器单元对于仅需要传输或者接收少量数据的设备可能过度复杂。因此,限制LTE网络中能力减小的MTC类型设备在的广泛部署的实用性。因而,已经提出提供一种能力减小的设备(诸如MTC设备),该能力减小的设备具有与可能传输到设备的数据量更为相当的更简单的接收器单元。而且,如上所述,希望包括能够节省通信设备的功耗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或通信设备的特征。
在传统移动电信网络中,通常在频率载波(第一频率范围)内将数据从网络发送至通信设备,其中,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可大致跨越频率载波的全部带宽。通常,通信设备不能在网络内操作,除非通信设备可接收和解码跨越整个频率载波的数据,即,由给定电信标准定义的最大系统带宽,并且因此,实际上可排除使用具有降低带宽能力收发器单元的通信设备利用这类载波操作。
然而,根据之前提出的虚拟载波概念,包括传统载波(“主载波”)的通信资源元素子集被定义为“虚拟载波”,其中主载波具有某个带宽(第一频率范围)并且其中虚拟载波具有与主载波的带宽相比减少的带宽(第二频率范围)。在通信资源元素的虚拟载波集上单独传输用于能力减小的设备的数据。因此,可使用复杂度或能力减小的收发器单元(即,其比要求在网络中操作的另外收发器具有更窄的操作带宽的收发器)接收和解码在虚拟载波上传输的数据。
设置有复杂度或者能力减小的收发器单元的设备(以下被称之为“能力减小的设备”)通过使用其全能力的一部分(即,其全能力的能力减小的集)可操作或者其可被构造成没有传统LTE型设备(以下统称为传统LTE设备)复杂和昂贵。因此,因为提供该虚拟载波允许使用具有较不昂贵和较不复杂的收发器单元的通信设备,所以用于MTC类型应用的这类设备在LTE型网络内的部署变得更具吸引力。
传统的LTE型网允许通过基站的调度器进行所谓的链路适配。链路适配允许基站以考虑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的信道条件的方式修改其传输特性。例如,当将信道条件与信道条件差时相比,可使用更高的数据速率。链路适配的重要方面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如较好建立的,终端设备可测量下行链路通信的信道质量并且将其作为CQI报告向基站回报。基站然后可基于CQI报告执行链路适配。
现有的LTE标准为CQI报告提供两种类型的带宽。一个已知为宽带CQI并且另一个已知为子带CQI。对于宽带CQI,针对载波的全带宽建立单个CQI值并且向基站报告单个CQI值。对于子带CQI,全带宽实际上被分为一个以上的子带,并且针对每个子带建立CQI值。宽带CQI方法是简单的并且提供紧凑的信令,然而子带CQI方法可允许调度器考虑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例如,与频率有关的衰落)。
发明人已认识到,在虚拟载波的上下文中例如通过CQI测量和报告考虑信道条件时可应用具体考虑。原则上,在虚拟载波上操作的终端设备可根据与在传统载波内用于传统CQI测量和报告相同的原则在虚拟载波内实现CQI测量和报告。然而,根据虚拟载波技术,基站调度器原则上可能将虚拟载波从一个频率带移动至另一个频率带,例如因为现有虚拟载波频率带经受不佳信道条件。然而,目前不存在用于为基站调度器提供允许基站调度器确定其是否适于将虚拟载波从一个频率移动至另一个频率的信息的机制。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报告无线电信系统中的信道条件的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操作终端设备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包括可调谐的收发器,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将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进行在不同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以及将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包括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信道条件的测量包括噪声的测量和/或干扰的测量。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传送至基站的信息包括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表示。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基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选择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传送至基站的信息包括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传送至基站的信息进一步包括: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传送至基站的信息包括与满足预定义的标准的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位置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传送至基站的信息包括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用于无线电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包括一系列时隙,并且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非连续的时隙中进行针对不同频率位置的连续信道条件的测量。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在比物理层更高的层上的信令将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将从多个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物理层信令将从多个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各信道条件的测量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报告中发送被传送至基站的信息。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资源分配消息,多个资源分配消息表示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将被用于发送信道条件报告的各信道条件报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的收发器来接收多个资源分配消息的不同资源分配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进行多个信道条件测量所在的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的表示。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收发器应当基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而重新调谐至由基站选择的频率位置的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包括可调谐的收发器,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将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进行在不同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测量,以及将从多个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操作基站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其中,多个终端设备包括包含可调谐的收发器的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通过从由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将其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进行在不同频率位置处的信道条件测量而获得的多个信道条件测量所导出的信息;以及在以考虑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的方式选择的频率上调度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的后续下行链路传输。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包括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信道条件的测量包括噪声的测量和/或干扰的测量。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包括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包括:通过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以考虑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方式从系统频率带宽内选择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进一步包括优选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测量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包括:与满足预定义标准的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位置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包括与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的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无线电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包括一系列时隙,并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在不同的时间和频率传输参考信令以允许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基站在不同的时间和频率传输参考信令以允许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在非连续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连续信道条件的测量。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在比物理层更高的层上的信令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利用物理层信令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在与多个信道条件测量的各信道条件测量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报告中的信息。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基站将多个资源分配消息传输至终端设备,多个资源分配消息表示将由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信道条件报告的各信道条件报告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针对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的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传输多个资源分配消息的不同资源分配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向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传输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应当继续进行在不同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测量的表示。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基站传输对于在系统频率带宽内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的表示,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应当在不同频率位置进行多个信道条件测量。
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基站将指示传输至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以指示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应当将其收发器重新调谐至与为后续下行链路传输选择的频率对应的频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电信系统中的基站,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其中,多个终端设备包括包含可调谐的收发器的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基站被配置为: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通过从由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将其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进行在不同频率位置处的信道条件测量而获得的多个信道条件测量所导出的信息;以及在以考虑从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的方式选择的频率上调度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的后续下行链路传输。
应当理解,上述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及其他方面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方面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视情况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组合,,而不是只有上述特定的组合。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似的部分设置有相应的参考标号,并且附图中:
图1提供了示出传统移动电信网络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提供示出了传统LTE无线电帧的示意图;
图3提供了示出传统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子帧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4提供了示出传统LTE“预占(camp-on)”过程的示意图;
图5提供了示出虚拟载波插入其中的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子帧的示意图;
图6提供了示出用于预占到虚拟载波的适配的LTE“预占”过程的示意图;
图7提供示出了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子帧的示意图;
图8提供示出了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示意图;
图9提供示出了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子帧的示意图;
图10提供了示出虚拟载波插入其中的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子帧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提供了示出LTE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位置信号的定位的示意图;
图12提供示出了其中两个虚拟载波在主载波带内改变位置的一组子帧的示意图;
图13A至图13C提供了示出已插入虚拟载波的LTE上行线路子帧的示意图;
图14提供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设置的适配LTE移动电信网络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电信网络架构;
图16和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方法的信令梯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地,在可被称为“虚拟载波”的在“主载波”带宽内操作的上下文中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共同未决英国专利申请号码GB1101970.0[2]、GB 1101981.7[3]、GB 1101966.8[4]、GB 1101983.3[5]、GB 1101853.8[6]、GB 1101982.5[7]、GB 1101980.9[8]、GB 1101972.6[9]、GB 1121767.6[10]和GB 1121766.8[11]中描述虚拟载波的概念,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读者可引用这些共同未决的申请来获取更多的细节,但为了便于参考,也在这里提供虚拟载波概念的概述。
传统的网络
图1提供示出根据LTE原理操作的无线电信网络/系统100的一些基本功能的示意图。图1中的各个元件及其相应的操作模式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由3GPP(RTM)主体管理的相关标准中被定义,并且还在有关该主题的许多书本中进行了描述,例如,Holma H.and Toskala A[12]。
网络包括连接至核心网络102的多个基站101。每个基站均提供覆盖区域103(即,小区),在其内可将数据传递至终端设备104和从终端设备104传递数据。数据经由无线电下行链路从基站101传输到它们各自覆盖区域103内的终端设备104。数据经由无线电上行链路从终端设备104传输到基站101。核心网络102经由相应基站101向和从终端设备104路由数据并且提供诸如验证、移动性管理、计费等的功能。
诸如根据3GPP定义的长期演进(LTE)架构布置的那些的移动电信系统使用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的接口,用于无线电下行链路(所谓的OFDMA)和无线电上行链路(所谓的SC-FDMA)。图2示出基于OFDM的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帧201的示意图。LTE下行链路无线电帧从LTE基站(称为增强的节点B)传输并且持续10ms。下行链路无线电帧包括十个子帧,每个子帧持续1ms。在LTE帧的第一子帧和第六子帧中传输主同步信号(PSS)和次同步信号(SSS)。主广播信道(PBCH)在LTE帧的第一子帧中传输。以下将更详细地论述PSS、SSS以及PBCH。
图3是示出示例性传统下行链路LTE子帧的结构的网格的示意图。子帧包括在1ms期间传输的预定数量的符号。每个符号均包括跨下行链路无线电载波的带宽分布的预定数量的正交子载波。
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子帧包括14个符号和在20MHz带宽上散布的1200个子载波。用于在LTE中传输的用户数据的最小分配是在一个时隙(0.5个子帧)上传输的包含十二个子载波的资源块。为清晰起见,在图3中,未示出每个单独的资源元素,而是子帧网格内的每个单独的框对应于在一个符号上传输的十二个子载波。
图3以影线示出了用于四个LTE终端340、341、342、343的资源分配。例如,用于第一LTE终端(UE1)的资源分配342在五个有十二个子载波的块(即,60个子载波)上延伸,用于第二LTE终端(UE2)的资源分配343在六个有十二个子载波的块上延伸等。
控制信道数据在子帧的控制区域300(通过图3中的虚线阴影指出)中传输,控制区域包括子帧的前n个符号,其中,对于3MHz或更大的信道带宽来说n可在一个和三个符号之间变化,并且其中,对于1.4MHz的信道带宽来说n可在两个和四个符号之间变化。为了提供具体实例,以下描述涉及具有3MHz或更大的信道带宽的主载波,因此n的最大值为3。在控制区域300中传输的数据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以及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传输的数据。
PDCCH包含指示子帧的哪些符号上的哪些子载波已被分配给特定的LTE终端的控制数据。因此,在图3中所示的子帧的控制区域300中传输的PDCCH数据将指示UE1已经被分配由参考标号342所标识的资源块,UE2已经被分配由参考标号343所标识的资源块等。
PCFICH包含指示控制区域大小(即,在一个和三个符号之间)的控制数据。
PHICH包含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指示先前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是否已成功地被网络接收。
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的中心带310中的符号被用于包括主同步信号(PSS)、次同步信号(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信息的传输。该中心带310通常是72个子载波宽(对应于1.08MHz的传输带宽)。PSS和SSS是一旦被检测到则允许LTE终端设备实现帧同步并且确定传输下行链路信号的增强节点B的小区身份的同步信号。PBCH承载有关小区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主信息块(MIB),主信息块(MIB)包括LTE终端用来正确接入该小区的参数。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传输到各个LTE终端的数据可在子帧的其他资源元素中传输。以下提供对这些信道的进一步说明。
图3还示出了包括系统信息并且在R344的带宽上延伸的PDSCH的区域。传统的LTE帧将同样包括参考信号,为了清楚,其在下面进一步论述,但未在图3中示出。
LTE信道中的子载波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网络的配置而变化。通常此变化是从包含在1.4MHz信道带宽内的72个子载波变成包含在20MHz信道带宽内的1200个子载波(如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在PDCCH、PCFICH和PHICH上传输的数据通常分布跨子帧的整个带宽的子载波上,以提供频率分集。因此,为了接收和解码控制区域,传统的LTE终端必须能够接收整个信道带宽。
图4示出了LTE“预占”处理,即,由终端进行的处理使得其能够对由基站经下行链路信道发送的下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使用该处理,终端可识别包括小区的系统信息的传输的部分,并且因此解码小区的配置信息。
如图4中可看出的,在传统的LTE预占过程中,终端首先使用中心带中的PSS和SSS与基站同步(步骤400),并然后解码PBCH(步骤401)。一旦终端执行了步骤400和步骤401,则终端与基站同步。
对于每个子帧,终端随后解码分布在载波320的整个带宽上的PCFICH(步骤402)。如上所述,LTE下行链路载波可高达20MHz宽(1200个子载波),并且因此,为了解码PCFICH,LTE终端必须具有接收和解码在20MHz带宽上的传输的能力。在PCFICH解码阶段,使用20MHz载波频带,终端操作在比与同步和PBCH解码有关的步骤400和步骤401过程中(R310的带宽)大很多的带宽(R320的带宽)。
然后,终端确定PHICH位置(步骤403)并且解码PDCCH(步骤404),尤其用于识别系统信息传输以及用于识别其资源分配。终端使用资源分配以定位系统信息并定位其在PDSCH中的数据以及通知其在PUSCH上已被授予的任何传输资源。系统信息和UE-特定资源分配两者都在PDSCH上传输并且在载波频带320内调度。步骤403和步骤404还要求终端在载波频带的整个带宽R320上操作。
在步骤402至步骤404中,终端解码包含在子帧的控制区域300中的信息。如上所述,在LTE中,上述提及的三个控制信道(PCFICH、PHICH和PDCCH)能够在载波的控制区域300中找到,其中,控制区域在范围R320上延伸并且占用如上所讨论的每个子帧的前一个、前二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在子帧中,控制信道通常不使用控制区域300内的所有资源元素,而是它们分散在整个区域上,从而LTE终端必须能够同时接收整个控制区域300以解码三个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
然后,终端可对PDSCH进行解码(步骤405),PDSCH包含系统信息或对该终端传输的数据。
如上所述,在LTE子帧中,PDSCH通常占用既不在控制区域中也不在由PSS、SSS或PBCH所占用的资源元素中的资源元素组。图3所示的分配给不同移动通信终端(UE)的资源元素块340、341、342、343中的数据与整个载波的带宽相比具有较小的带宽,但为了解码这些块,终端首先接收跨频率范围R320分散的PDCCH,以确定该PDCCH是否指示PDSCH资源已被分配给UE并应当被解码。一旦UE已经接收到整个子帧时,则其可解码在由PDCCH表示的相关联频率范围内(如果有)的PDSCH。这样例如,上述的UE1解码整个控制区域300并且随后解码在资源块342中的数据。
虚拟下行链路载波
某些类别的设备,例如MTC设备(例如,如上所述的智能电表等半自主或者自主无线通信设备)支持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不频繁的间隔传输少量数据的通信应用并且由此比传统LTE终端复杂度小很多。在许多情形中,为诸如那些终端的低能力终端提供例如具有能够在全载波带宽上从LTE下行链路帧接收和处理数据的传统高性能LTE接收器单元,对于仅需要传递少量数据的设备而言可能过度复杂。因此,这可能限制在LTE网络中的低能力MTC类型设备的广泛部署的实用性。相反,优选的是,为低能力终端(诸如MTC设备)提供与可能传输至终端的数据量更加相称的更加简单的接收器单元。如以下陈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在传统OFDM型下行链路载波(即“主载波”)的传输资源内提供“虚拟载波”。不同于在传统OFDM型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的数据,可接收和解码在虚拟载波上传输的数据,而无需处理下行链路主OFDM载波的全部带宽。因此,可使用降低复杂度的接收器单元接收和解码在虚拟载波上传输的数据。
图5提供示出LTE下行链路子帧的示意图,该LTE下行链路子帧包括插入到主载波中的虚拟载波。
与传统LTE下行链路子帧保持一致,前n个符号(在图5中n为三)形成控制区域300,控制区域300被保留用于例如在PDCCH上传输的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传输。然而,从图5可以看出,在控制区域300的外侧,LTE下行链路子帧包括在该实例中位于中心带310下面的资源元素组,该资源元素组形成虚拟载波501。如在下面进一步说明的,虚拟载波501被适配为使得在虚拟载波501上传输的数据可被视为与在主载波的剩余部分中传输的数据逻辑上不同,并且可无需解码所有的来自控制区300的控制数据的情况下被解码。尽管图5示出了虚拟载波占用中心带下面的频率资源,但通常,虚拟载波可占用其他频率资源,例如,在中心带之上或包括中心带的频率资源。如果虚拟载波被配置为与由主载波的PSS、SSS或PBCH使用的任何资源或由主载波传输的任何其他信号重叠,主载波上操作的该终端设备将要求校正操作并且期望在已知的预先确定的位置找到,虚拟载波上的信号可被设置为使得主载波信号的这些方面被保持。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虚拟载波501上传输的数据在受限带宽上传输。这可以是小于主载波带宽的任何合适的带宽。在图5中示出的实例中,虚拟载波在包括12个子载波的12个块(即,144个子载波)的带宽(相当于2.16MHz传输带宽)上传输。因此,使用虚拟载波的终端仅需要配备能够接收和处理在2.16MHz带宽上传输的数据的接收器。这使低能力终端(例如MTC类型终端)能够设置有简化的接收器单元但是依然能够在OFDM型通信网络操作,而如以上说明的,其通常需要终端配备有能够接收和处理在整个信号带宽上的OFDM信号的接收器。
如上说明的,在例如LTE的基于OFDM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数据以子帧为基础被动态地分配以在子帧的不同子载波上传输。因此,在每个子帧中,网络将那些符号的那些子载波包括了与那些终端有关的数据作为信号发送(即下行链路分配信令)。
如从图3可以看出,在传统下行链路LTE子帧中,该信息在子帧的第一个符号或一些符号期间在PDCCH上传输。然而,如之前说明的,在PDCCH中传输的信息散布在子帧的整个带宽并且因此不能被具有简化的仅能够接收降低带宽的虚拟载波的接收器单元的移动通信终端接收。
因此,如从图5中可以看出,虚拟载波的最后的符号可被保留为虚拟载波的控制区域502,其用于传输指示虚拟载波501的哪个资源元素已分配给使用虚拟载波的用户设备(UE)的控制数据。在一些实例中,包括虚拟载波控制区域502的符号的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例如三个符号。在其他实例中,虚拟载波控制区域502的大小可以不同,例如在一个和三个符号之间变化,正如控制区域300的情况一样。
虚拟载波控制区域可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例如在虚拟载波的前几个符号中。在图5的实例中,这可意味着将虚拟载波控制区域定位在第四、第五以及第六个符号上。然而,将虚拟载波控制区域的位置固定在子帧的最后的符号可能是有用的,因为虚拟载波控制区域的位置不会根据主载波控制区域300的符号数量而变化。这可以帮助简单化由接收虚拟载波上的数据的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的处理,因为如果已知其将始终位于子帧的最后n个符号中,则终端无需确定每个子帧的虚拟载波控制区域的位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虚拟载波控制符号可参考在单独子帧中的虚拟载波PDSCH传输。
在一些实例中,虚拟载波可定位在下行链路子帧的中心带310内。因为被PSS/SSS和PBCH占用的资源将包括在虚拟载波区域内而不是剩余主载波PDSCH区域中,所以这可帮助降低由于在主载波带宽内引入虚拟载波所引起的对主载波PDSCH资源的影响。因此,例如,根据预期的虚拟载波吞吐量,虚拟载波的位置可根据是否选择主载波或虚拟载波来承载PSS、SSS以及PBCH的开销而适当地选择为存在于中心带的内部,或存在于中心带的外部。
虚拟载波“预占”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在传统LTE终端可在小区内开始传输和接收数据之前,其首先预占到小区。可为使用虚拟载波的终端提供适配的预占处理。
图6示出示意性示出预占处理的流程图。图6中示出两个分支。在总标题“虚拟载波”下示出与旨在使用虚拟载波的UE相关联的处理的不同步骤。在总标题“传统LTE”下示出的步骤与旨在使用主载波的UE相关联,并且这些步骤与图4中的步骤对应。在这个实例中,预占过程的前两个步骤400,401对于虚拟载波和主(传统LTE)载波两者为共同的。
参考图5中示出的实例子帧说明虚拟载波预占处理,在图5的子帧中,具有144个子载波的带宽的虚拟载波插入到具有与1200个子载波对应的带宽的主载波的操作带宽内。如上所述,具有比主载波带宽更小的操作带宽的接收器单元的终端不能完全解码主载波的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数据。然而,具有仅十二个子载波的十二个块(即,2.16MHz)的操作带宽的终端的接收器单元可接收在该示例性虚拟载波502上传输的控制和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在图6的实例中,尽管虚拟载波终端可如下所述地从MIB提取附加信息,但是用于虚拟载波终端的前几个步骤400和步骤401与图4中示出的传统预占处理相同。两种终端类型(即虚拟载波终端和主/传统载波终端)都可使用PSS/SSS和PBCH与使用在主载波内的72个子载波中心带上承载的信息的基站同步。然而,然后传统LTE终端通过进行PCFICH解码步骤402继续该处理,处理需要能够接收和解码主载波控制区域300的接收器单元,而预占到小区以在虚拟载波上接收数据的终端(其可被称作“虚拟载波终端”)执行步骤606和607。
在另一实例中,与重新使用与主载波设备的步骤400和401相同的传统初始预占处理相反,可为虚拟载波设备提供单独的同步和PBCH功能。
在步骤606,如果在主载波内提供任何虚拟载波,则虚拟载波终端使用特定虚拟载波步骤定位虚拟载波。以下进一步论述如何执行该步骤的各种实例。一旦虚拟载波终端定位了虚拟载波,则虚拟载波终端能够访问虚拟载波内的信息。例如,如果虚拟载波反映(mirror)传统LTE资源分配方法,则虚拟载波终端可继续解码虚拟载波内的控制部分,控制部分例如可指示虚拟载波内的哪些资源元素已被分配用于特定虚拟载波终端或用于系统信息。例如,图7示出已被分配用于子帧SF2的虚拟载波330内的资源元素350至352的块。然而,没有要求虚拟载波终端遵循或反映传统LTE处理(例如,步骤402至404),并且,针对虚拟载波预占处理,可例如非常不同地实施这些步骤。
当进行步骤607时,不考虑虚拟载波终端遵循类似LTE步骤或不同类型的步骤,然后虚拟载波终端可在步骤608解码分配的资源元素并且从而接收通过广播虚拟载波的基站传输的数据。步骤608中解码的数据可包括例如包含网络配置细节的系统信息的其余部分。
如果下行链路数据使用传统LTE在主载波中传输,尽管虚拟载波终端不具有解码和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带宽能力,但其仍可访问主载波内的具有有限带宽的虚拟载波,同时重新使用初始LTE步骤。步骤608也可以类似LTE的方式或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多个虚拟载波终端可共享虚拟载波并且具有被分配以管理如图7中SF2示出的共享的虚拟载波的授权,或者在另一个实例中,虚拟载波终端可具有分配用于其自己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整个虚拟载波,或者虚拟载波可仅针对特定数量的子帧被全部分配给虚拟载波终端等。
因此,为虚拟载波预占处理提供很大的灵活度。例如,存在调整重新使用或反映传统LTE步骤或处理之间的平衡的能力,从而降低终端复杂度和实施新元件的需要,并且增加新虚拟载波特定方面或实施,从而潜在地优化窄带虚拟载波的使用,因为LTE已被着眼设计有更大频带的主载波。
下行链路虚拟载波检测
如上所述,在虚拟载波终端可接收和解码虚拟载波上的传输之前,虚拟载波终端应当定位(在主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内)虚拟载波。对于虚拟载波存在和位置确定可使用若干替代方案,这些替代方案可独立或者以组合实现。在下面讨论这些选择中的一些。
为便于虚拟载波检测,可将虚拟载波位置信息提供给虚拟载波终端,使得如果存在任何虚拟载波,虚拟载波终端能够更容易定位虚拟载波。例如,这种位置信息可包括在主载波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虚拟载波的表示,或者主载波当前没有设置任何虚拟载波的表示。该位置信息还可包括虚拟载波的带宽(例如以MHz或者资源元素的块)的表示。可替代地,或者组合地,虚拟载波位置信息可包括虚拟载波的中心频率和带宽,从而为虚拟载波终端给出任何有效虚拟载波的位置和带宽。在每个子帧的不同频率位置处找到虚拟载波的情况下,例如,根据伪随机跳频算法,位置信息能够例如指示伪随机参数。这种参数可包括起始帧和用于伪随机算法的参数。使用这些伪随机参数,然后对于任何子帧,虚拟载波终端可知道可在哪里找到虚拟载波。
在实施中,虚拟载波终端的变化不大相关联的特征(与传统LTE终端相比较)将包括PBCH内虚拟载波的位置信息,PBCH已在主载波中心带中承载主信息块或MIB。如图8中示出的,MIB由24位(3位用于表示DL带宽,8位用于表示系统帧数或SFN,并且3位与PHICH配置相关)组成。因此,MIB包括可用于承载关于一个或多个虚拟载波的位置信息的10个备用位(spare bit)。例如,图9示出了实例,PBCH包括MIB和用于将任何虚拟载波终端指向虚拟载波的位置信息(“LI”)。
可替代地,可在中心带中在PBCH的外部提供虚拟载波位置信息。其可例如始终在PBCH之后并邻近于PBCH提供。通过在中心带中并在PBCH的外部提供位置信息,传统PBCH无需为了使用虚拟载波而修改,但如果有虚拟载波的话,虚拟载波终端可容易地找到位置信息以检测虚拟载波。
如果提供了虚拟载波位置信息,则其可设置在主载波中的任何地方,但是在中心带中提供它可能是有利的,例如因为虚拟载波终端可将其接收器配置为在中心带上操作,并且虚拟载波终端随后不需要为了找到位置信息而调整其接收器设置。
根据所提供的虚拟载波位置信息量,虚拟载波终端可调整其接收器以接收虚拟载波传输,或者其可以在如此之前要求另外的位置信息。
例如,如果虚拟载波终端被提供有指示虚拟载波存在和/或虚拟载波带宽但不指示关于精确虚拟载波频率范围的任何细节的位置信息,或如果虚拟载波终端未被设置有任何位置信息,则虚拟载波终端能够扫描虚拟载波的主载波(例如,执行所谓的盲搜索处理)。可基于不同的方法来针对虚拟载波扫描主载波,一些方法将在以下呈现。
根据第一种方法,虚拟载波可能仅被插入在某个预先确定的位置,如图10中举例示出的四个位置的实例。然后虚拟载波终端针对任何虚拟载波扫描四个位置L1至L4。如果并当虚拟载波终端检测虚拟载波时,其然后可如上所述“预占”到虚拟载波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在该方法中,虚拟载波终端可被预先提供有可能的虚拟载波位置,例如它们可作为网络特定设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可通过试图解码在虚拟载波上的特定物理信道来实现虚拟载波的检测。例如,通过在解码数据上的成功循环冗余校验(CRC)指示的这种信道的成功解码将表示虚拟载波的成功定位。
根据第二种方法,虚拟载波可包括位置信号,使得扫描主载波的虚拟载波终端可检测到这种信号以识别虚拟载波的存在。在图11A到图11D中示出了可能位置信号的实例。在图11A至图11C的实例中,虚拟载波定期地发送任意的位置信号,使得扫描位置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的终端将检测到该信号。“任意的”信号在此指包括本身不承载任何信息或不旨在被解译,而是仅包括虚拟载波终端可检测到的特定信号或模式的任何信号。这个可以例如是在整个位置信号上的一系列正比特、在位置信号上的0和1的交替、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任意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位置信号可由相邻资源元素的块构成或可由不相邻的块形成。例如,它可定位在虚拟载波的“顶部”(即上限频率)处的每个其他资源元素块。
在图11A的实例中,位置信号353在虚拟载波330的范围R330上延伸并且始终在子帧内的虚拟载波中的相同位置找到。如果虚拟载波终端知道在虚拟载波子帧中哪里可找到位置信号,则其可针对位置信号通过仅扫描子帧内的该位置来简单化它的扫描过程。图11B示出了相似实例,其中,每个子帧在该子帧的端部包括含有两个部分的位置信号354:一个在虚拟载波子帧顶部拐角并且一个在虚拟载波子帧的底部拐角。例如,如果虚拟载波终端预先不知道虚拟载波的带宽,则这种位置信号可能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便于虚拟载波频带的顶部和底部频率边缘的清楚检测。
在图11C的实例中,在第一个子帧SF1中,而不是在第二个子帧SF2中设置位置信号355。例如可以为每两个子帧设置位置信号。可选择位置信号的频率以调整减少扫描时间和减少开销之间的平衡。换言之,设置的位置信号越多,终端检测虚拟载波所花费的时间越短,但开销越多。
在图11D的实例中,设置位置信号,该位置信号不是如图11A至图11C中的任意信号,而是包括虚拟载波终端的信息的信号。当虚拟载波终端扫描虚拟载波时,虚拟载波终端可检测到该信号,并且该信号可包括关于例如虚拟载波带宽的信息或任何其他虚拟载波相关的信息(位置或非位置信息)。当检测到该信号时,虚拟载波终端从而可检测到虚拟载波的存在和位置。如图11D中示出的,如同任意的位置信号,可在子帧内的不同的位置处找到该位置信号,并且位置在每个子帧的基础上可变化。
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大小的动态变化
如上所述,在LTE中,组成下行链路子帧的控制区域的符号数量根据需要传输的控制数据的数量而动态地改变。通常,该变化在一个符号与三个符号之间。参照图5,可以理解的是,主载波控制区域的宽度变化将引起对于虚拟载波可用的符号数量的相应变化。例如,如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控制区域是三个符号的长度并且在该子帧内存在14个符号时,则虚拟载波为十一个符号长。然而,如果在下一子帧内,主载波的控制区域降低至一个符号,则在该子帧内将有十三个符号可用于虚拟载波。
当将虚拟载波插入到LTE主载波中时,如果接收虚拟载波上的数据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使用主载波控制区域未使用的所有的可用符号,则它们需要能够确定每个主载波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符号的数量,以确定该子帧中的虚拟载波中的符号的数量。
通常地,在PCFICH内的每个子帧的第一符号中发信号告知形成控制区域的符号的数量。然而,PCFICH通常分布在下行链路LTE子帧的整个带宽上并且因此在仅能够接收虚拟载波的虚拟载波终端不能接收的子载波上传输。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区域可能在其上延伸的任何符号被预定为虚拟载波上的空符号,即,虚拟子载波的长度设置为(m-n)个符号,其中,m是子帧中的符号的总数量,并且n是控制区域的符号的最大数量。因此,资源元素从不在任一给定子帧的前n个符号期间被分配用于在虚拟载波上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尽管实现此实施方式很简单,但是因为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已少于符号的最大数量时的子帧期间,在虚拟载波中存在未使用的符号,所以将会是极其低效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虚拟载波自身中明确地发信号告知主载波的控制区域中的符号数量。一旦已知主载波控制区域中的符号数量,可通过从子帧中的符号的总数减去该数量计算出虚拟载波符号的数量。
在一个实例中,通过虚拟载波控制区域中的特定信息位给出主载波控制区域大小的明确指示。换言之,明确的信令消息插入在虚拟载波控制区域502中的预定位置。适配为接收虚拟载波上的数据的各个终端已知该预定位置。
在另一实例中,虚拟载波包括预定信号,预定信号的位置指示主载波的控制区域中的符号的数量。例如,可在三个预定资源元素的块中的一个上传输预定信号。当终端接收子帧时,终端扫描预定信号。如果在第一资源元素块中找到预定信号,则这指示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包括一个符号;如果在第二块资源元素中找到预定信号,则这指示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包括两个符号;以及如果在第三块资源元素中找到预定信号,则这指示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包括三个符号。
在另一实例中,虚拟载波终端被设置为首先假设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大小是一个符号来尝试解码虚拟载波。如果这不成功,虚拟载波终端假设主载波的控制区域大小是两个来尝试解码虚拟载波等,直至虚拟载波终端对虚拟载波成功地进行解码。
下行链路虚拟载波参考信号
如本领域中所知,在基于OFDM的传输系统中,例如LTE,通常保留遍及子帧的符号中的多个子载波来用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参考信号通常在遍及跨信道带宽以及OFDM符号的子帧分布的子载波上传输。参考信号以重复模式设置并且可被接收器用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条件。这些参考信号还通常被用于其他目的,例如确定所接收的信号功率指示的度量(metric),自动频率控制度量和自动增益控制度量。在LTE中,各个子帧内的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的位置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在各个终端的接收器处是已知的。
在传统的LTE下行链路子帧中,存在为了不同目的而传输的许多不同的参考信号。一个实例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向所有的终端广播。小区特定参考符号通常在它们出现在其上的每个传输天线端口上,被插入每第六子载波上。因此,如果虚拟载波被插入LTE下行链路子帧中,即使虚拟载波具有一个资源块的最小带宽(即,十二个子载波),虚拟载波将包括至少一些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
在各个子帧内提供了足够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使得接收器不需要准确地接收每个参考信号以解码在子帧中传输的数据。然而,如将能理解的,接收的参考信号越多,通常接收器能够越好地对信道响应进行估计,并且由此通常将越少的错误引入到从子帧解码的数据中。因此,为了保持与接收主载波上的数据的LTE通信终端的兼容性,根据一些示例虚拟载波实施,将包含传统LTE子帧中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位置被保留在虚拟载波中。由在虚拟载波上操作的终端设备能够为了测量虚拟载波上的信道条件的目的,而可与传统(常规)终端设备为了测量主载波上的信道条件的目的使用参考符号实际上相同的方式使用这些参考符号。
如将理解的,与接收在子帧的整个带宽上的各个子帧的传统LTE终端相比较,被设置为仅接收虚拟载波的终端接收减少数量的子载波。因此,能力减小的终端在更窄频率范围上接收更少的参考信号,这可能导致生成较低精确性的信道估计。
在一些实例中,简化的虚拟载波终端可具有需要较少参考符号来支持信道估计的较低移动性。然而,在一些实例中,下行链路虚拟载波可包括附加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以提高能力减小终端可生成的信道估计(信道条件测量)的精确度(即,与主载波上的其他区域相比,可能具有参考符号在虚拟载波上的更大密度)。
在一些实例中,相对于传统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的位置,附加的参考承载子载波的位置被系统性地散置,从而当与来自现有参考信号承载子载波的参考信号结合时,增加信道估计的取样频率。这允许能力减小终端在虚拟载波的带宽上生成信道的改善的信道估计。在其他实例中,使得附加的参考承载子载波的位置被系统性地放置在虚拟载波的带宽边缘处,从而增加虚拟载波信道估计的插值精度。
替代性虚拟载波配置
因此,目前为止,例如,如图5中示出的,就已在其中插入单个虚拟载波的主载波而言,为了示例起见已主要描述了虚拟载波实施例的实例。然而,如以上参考图10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可考虑虚拟载波的多个位置。此外,参考在图10中示意性呈现的四个潜在实例位置,在一些情况下,仅可使用多个位置中的一个支持虚拟载波;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使用一个以上的位置同时支持一个以上的虚拟载波。也就是说,在图10中的频带标签L1中可支持第一虚拟载波VC 1,在频带标签L2中可支持第二虚拟载波VC 2,并且在频带标签L3和频带标签L4中可支持相应的第三虚拟载波VC 3和第四虚拟载波VC 4。例如,在图12中示出了主载波可支持一个以上虚拟载波的另一实例。图12示出了其中两个虚拟载波VC 1(330)和虚拟载波VC 2(331)同时设置在主载波320内的实例。在这个实例中,例如,两个虚拟载波可根据伪随机算法改变在主载波频带内的位置。然而,在其他实例中,两个虚拟载波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或支持更多虚拟载波的更多个)可始终在主载波频率范围内的相同频率范围中找到(例如,在与图10中表现的位置一致的位置),或可根据不同的机制而改变位置。在LTE中,相对于虚拟载波的带宽,主载波内的虚拟载波的数量原则上仅受主载波的大小限制。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考虑的是,主载波内的太多虚拟载波可能不适当地限制可用于向传统LTE终端传输数据的带宽,并且因此运营商可根据例如传统LTE用户/虚拟载波用户的比例决定主载波内的虚拟载波的数量。
在一些实例中,可动态地调整有效虚拟载波的数量,使得该数量符合传统LTE终端和虚拟载波终端的当前需要。例如,如果没有连接虚拟载波终端或如果有意限制它们的接入,则网络可被设置为开始在之前为虚拟载波保留的子载波内调度向LTE终端数据传输。如果有效的虚拟载波终端数量开始增加,可使该处理颠倒。在一些实例中,设置的虚拟载波的数量可响应于虚拟载波终端的存在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如果存在于网络或网络的范围中的虚拟终端的数量超过阈值,则在主载波中插入额外的虚拟载波。网络元件和/或网络运营商由此可在任何适当的时候激活或者解激活虚拟载波。
例如图5中示出的虚拟载波在带宽中是144个子载波。然而,在其他实例中,虚拟载波可以是12个子载波至1188个子载波之间的任意大小(对于具有1200个子载波传输带宽的载波)。因为在LTE中,中心带具有72个子载波的带宽,所以在LTE环境中的虚拟载波终端优选具有至少72个子载波的接收器带宽(1.08MHz),使得虚拟载波终端能够解码中心带310,因此,72个子载波虚拟载波可提供便利的实施选项。利用包括72个子载波的虚拟载波,虚拟载波终端不必调整预占虚拟载波的接收器带宽,因此可降低执行预占处理的复杂度,但是,不需要使虚拟载波与中心带具有相同的带宽,如上所述,基于LTE的虚拟载波可以是12至1188个子载波之间的任意大小。例如,在一些系统中,具有小于72个子载波的带宽的虚拟载波可被认为是浪费虚拟载波终端的接收器资源,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其可被认为是通过增加对传统LTE终端可用的带宽来减少虚拟载波对主载波的影响。因此可将虚拟载波的带宽调整为达到复杂性、资源利用、主载波性能和虚拟载波终端的要求之间期望的平衡。
上行链路传输帧
截至目前,已主要参考下行链路讨论了虚拟载波,然而在一些实例中,虚拟载波也可插入上行链路中。
在频分双工(FDD)网络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在所有的子帧中都是有效的,反之在时分双工(TDD)网络中,子帧可以被分配至上行链路、至下行链路,或者进一步被子划分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部分中。
为了发起到网络的连接,传统LTE终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进行随机接入请求。PRACH位于上行链路帧中的预定资源元素块中,其位置在下行链路上告知的系统信息中通知到LTE终端。
另外,当存在要从LTE终端传输的等待的上行链路数据,并且终端并非已具有任何分配给它的上行链路资源时,其可以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PRACH。然后在基站处做出关于是否向做出请求的终端设备分配任何上行链路资源的决定。然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在下行链路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传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通知到LTE终端。
在LTE中,从各个终端设备的传输被约束为占用帧中的一组连续资源块。对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从基站接收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授权将指示哪组资源块将被用于传输,其中,这些资源块可位于信道带宽内的任何地方。
由LTE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使用的第一资源位于信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两者处,其中,每个PUCCH传输占用一个资源块。在第一半子帧中,该资源块位于一个信道边缘处,并且在第二半子帧中,该资源块位于相对的信道边缘处。随着需要更多的PUCCH资源,从信道边缘向内以连续的方式分配额外的资源块。因为PUCCH信号是码分多路复用的,所以LTE上行链路在相同资源块中可容纳多个PUCCH传输。
虚拟上行链路载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上述虚拟载波终端还可设置有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能力减小的发送器。虚拟载波终端被设置为在减小的带宽上传输数据。能力减小的发送器单元的设置提供了与通过为以下设备类型提供具有能力减小的接收器单元所实现的那些相对应的优势,例如,该设备类别被制造有与例如MTC类型应用一起使用的减少的能力。与下行链路虚拟载波一致,虚拟载波终端在主载波(其具有比减小带宽的虚拟载波更大的带宽)内的减小的子载波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这在图13A中示出。如从图13A可以看出,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一组子载波形成主载波1302内的虚拟载波1301。因此,虚拟载波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所跨的减小带宽可被认为是虚拟上行链路载波。
为了实现虚拟上行链路载波,服务虚拟载波的基站调度器确保授权给虚拟载波终端的所有上行链路资源元素是落在虚拟载波终端的能力减小的发送器单元的减小带宽范围内的子载波。对应地,服务主载波的基站调度器通常确保授权给主载波终端的所有上行链路资源元素是落在被虚拟载波终端占用的该组子载波的范围之外的子载波。然而,如果针对虚拟载波和主载波的调度器同时实施、或具有共享信息的装置,则在虚拟载波调度器指示终端设备在虚拟载波上未使用的一些或所有虚拟载波资源时的子帧期间,主载波调度器然后可将来自虚拟载波区域内的资源元素分配至主载波上的终端设备。
如果虚拟载波上行链路结合遵循与LTE PUCCH相似的结构和操作方法的物理信道,其中,用于该物理信道的资源被预期为在信道边缘,则对于虚拟载波终端,这些资源可被设置在虚拟载波带宽的边缘,而不是在主载波的边缘。这样是有利的,因为其将保证虚拟载波上行链路传输保持在减小的虚拟载波带宽之内。
虚拟上行链路载波随机接入
根据传统LTE技术,不能确保PRACH在分配给虚拟载波的子载波内。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站在虚拟上行链路载波内提供第二PRACH,其位置可经由虚拟载波上的系统信息告知给虚拟载波终端。这在图13B中举例示出,其中,PRACH 1303位于虚拟载波1301内。因此,虚拟载波终端在虚拟上行链路载波内的虚拟载波PRACH上发送PRACH请求。PRACH的位置可在虚拟载波下行链路信令信道中告知(signaled)给虚拟载波终端,例如在虚拟载波上的系统信息中。
然而,在其他实例中,如图13C中举例示出的,虚拟载波PRACH 1303位于虚拟载波的外部。这在虚拟上行链路载波内留下更多空间用于虚拟载波终端的数据传输。如以前一样,虚拟载波PRACH的位置被告知给虚拟载波终端,但是为了传输随机接入请求,虚拟载波终端将它们的发送器单元重新调谐到虚拟载波PRACH频率,这是因为其在虚拟载波的外部。当上行链路资源元素已被分配时,发送器单元随后重新调谐到虚拟载波频率。
在虚拟载波终端能够在虚拟载波外的PRACH上传输的一些实例中,主载波PRACH的位置可被告知给虚拟载波终端。然后虚拟载波终端可仅使用传统主载波PRACH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因为需要分配更少的PRACH资源,所以这个方法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基站正在相同PRACH资源上接收来自传统LTE终端和虚拟载波终端两者的随机接入请求,则基站需要设置有用于区分来自传统LTE终端的随机接入请求和来自虚拟载波终端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机制。
因此,在一些实例中,在基站处实施时分分配,借此,例如在第一组子帧上,PRACH分配对虚拟载波终端是可用的并且在第二组子帧上,PRACH分配对传统LTE终端是可用的。因此,基站能够确定在第一组子帧期间所接收的随机接入请求源自虚拟载波终端并且在第二组的子帧期间所接收的随机接入请求源自传统LTE终端。
在其他实例中,没有设置机制来防止虚拟载波终端和传统LTE终端两者同时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然而,被常规地用于传输随机接入请求的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被划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虚拟载波终端专门使用,并且第二组被传统LTE终端专门使用。因此,基站可仅通过查明随机接入前导码属于哪一组来确定随机请求是源自传统LTE终端还是虚拟载波终端。
示例架构
图14提供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设置的适配LTE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系统包括连接至核心网络1408的适配的增强节点B(eNB/基站)1401,其向在覆盖区域(小区)1404内的多个传统LTE终端1402和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传送数据。当与包括在传统LTE终端1402中的收发器单元1406的能力相比时,每个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具有可调谐的收发器单元1405,收发器单元1405包括能够在降低的带宽上接收数据的接收器单元和能够在降低的带宽上发送数据的发送器单元。
适配的eNB 1401被设置为使用如以上参考图5描述的包括虚拟载波的子帧结构传输下行链路数据,并且使用如参考图13B或图13C描述的子帧结构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因此能够使用如上所述的上行链路虚拟载波和下行链路虚拟载波接收和传输数据。
如以上已说明的,因为降低复杂度的终端1403在上行链路虚拟载波和下行链路虚拟载波上接收和传输跨降低的带宽的数据,收发器单元1405接收和解码下行链路数据以及编码和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而需要的复杂度、功耗和成本与传统LTE终端中提供的收发器单元1406相比降低。
当从核心网络1408接收要被传输到小区1404内的一个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时,适配的eNB 1401被设置为确定数据是前往传统LTE终端1402还是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这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实现。例如,前往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的数据可包括指示数据必须在下行链路虚拟载波上传输的虚拟载波标记。如果适配的eNB 1401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将被传输到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则包括在适配的eNB 1401中的适配的调度单元1409确保在下行链路虚拟载波上将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到考虑中的能力减小的终端。在另一个实例中,网络被设置为使得虚拟载波逻辑上独立于eNB。更具体地,虚拟载波可被设置为对于核心网络呈现为独特的小区,使得核心网络不知道虚拟载波具有与主载波的任何关系。正如它们对于传统小区,向/从虚拟载波简单地路由数据包。
在另一个实例中,在网络内合适的点处执行数据包检查以将流量路由至合适载波或从合适载波(即,主载波或虚拟载波)路由流量。
在又一个实例中,从核心网络到eNB的数据在用于特定终端设备的特定逻辑连接上传送。eNB设置有指示哪个逻辑连接与哪个终端设备相关联的信息。还在eNB处提供指示哪些终端设备是虚拟载波终端并且哪些是传统LTE终端的信息。该信息可由虚拟载波终端最初已使用虚拟载波资源连接的事实导出。在其他实例中,虚拟载波终端被设置为在连接过程期间向eNB指示它们的能力。相应地,eNB可基于终端设备是虚拟载波终端还是LTE终端将数据从核心网络映射到特定的终端设备。
当调度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资源时,适配的eNB 1401被设置为确定被调度资源的终端是能力减小的终端1403还是传统LTE终端1402。在一些实例中,如上所述,这是通过使用技术分析在PRACH上传输的随机接入请求来区分虚拟载波随机接入请求和传统随机接入请求来实现的。在任何情况下,当在适配的eNB 1401处确定由能力减小的终端1402做出随机访问请求时,适配的调度器1409被设置为确保上行链路资源元素的任何授权在虚拟上行链路载波内。
在某些实例中,插入在主载波内的虚拟载波可用于提供逻辑上独特的“网中网”。换言之,经由虚拟载波传输的数据可被视为逻辑上和物理上与通过主载波网络传输的数据不同。虚拟载波因此可用来实现所谓的专用消息网络(DMN),其“叠加”在传统网络上并且用来将消息数据传送到DMN设备(即,虚拟载波终端),例如MTC类别的设备。
虚拟载波的其他实例应用
已陈述了在共同未决的英国专利申请号GB 1101970.0[2]、GB1101981.7[3]、GB 1101966.8[4]、GB 1101983.3[5]、GB 1101853.8[6]、GB 1101982.5[7]、GB 1101980.9[8]和GB 1101972.6[9]、GB 1121767.6[10]和GB 1121766.8[11]中描述的种类的虚拟载波的概念,现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虚拟载波概念的一些其他扩展。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信系统1500。该实例中的电信系统1500广泛地基于其中实现如上所述的虚拟载波的LTE-型架构。因此,电信系统1500的操作的许多方面是已知的和理解的,并且为简便起见,在此不再进行详细地描述。本文中没有具体描述的电信系统1500的操作的方面可根据任何已知的技术实现,例如根据先前提出的支持虚拟载波的具有适当的变形的当前LTE-标准。
电信系统1500包括耦接至无线电网络部分的核心网络部分(演进分组核心)1502。无线电网络部分包括耦接至多个终端设备的基站(演进-节点B)1504。在该实例中,示出了两个终端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1506和第二终端设备1508。当然应当认识到,实际上,无线电网络部分可包括服务跨各个通信小区的大量终端设备的多个基站。然而,为简便起见,图15中仅示出了单个基站和两个终端设备。
如同传统的移动无线电网络,终端设备1506和终端设备1508被设置成将数据传送至基站(收发器站)1504以及从基站(收发器站)1504传送数据。基站进而可通信地连接至核心网络部分中的服务网关S-GW(未示出),服务网关被设置为执行对经由基站1504向电信系统1500中的终端设备进行的移动通信服务的路由和管理。为了维持移动性管理和连接性,核心网络部分1502还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未示出),其基于存储在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中的用户信息来管理增强分组业务EPS、与操作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1506、终端设备1508的连接。核心网络中其他的网络组件(为简单起见也未示出)包括:策略计费和资源功能PCRF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GW,PDN-GW提供从核心网络部分1502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例如,因特网)的连接。如上所述,除被修改为提供根据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广义上,图15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500的各种元件的操作是常规的。
在该实例中,假设第一终端设备1506是主要使用与无线电接口的主载波分量关联的资源与基站1504通信的传统智能电话型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1504包括用于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单元1506a和被配置为控制智能电话1506的控制器单元1506b。控制器单元1506b可包括处理器单元,该处理器单元被适当地配置/编程为使用用于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设备的传统编程/配置技术来提供期望的功能。收发器单元1506a和控制器单元1506b在图15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单元的功能可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例如,使用单个适当编程的集成电路。如将理解的,智能电话1506将通常包括与其操作功能关联的各种其他元件。
在该实例中,假设第二终端设备1508是使用与无线电接口的虚拟载波分量关联的资源与基站1504通信的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设备。此外,例如如图10和图12示意性呈现的,针对此实例假设基站1504能够在主载波内的不同频率位置处支持多个虚拟载波,并且第二终端设备1508是频率可调谐的,使得其能够选择性地操作在虚拟载波频率的不同频率。如上所述,机器类型通信终端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可通常以传送少量数据的半自主无线通信设备或者自主无线通信设备为特征。实例包括所谓的智能电表,例如智能电表可位于消费者的家中并且向中央MTC服务器周期性地回传有关例如煤气、水、电等的公用事业的消费者的消耗数据的信息。MTC设备在一些方面可被视为能够由具有相对低的服务质量(QoS)(例如,就延迟方面而言)的相对低的带宽通信信道所支持的设备。在此假设图15中的MTC终端设备1508是这种设备。
如同智能电话1506一般,MTC设备1508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单元1508a,以及被配置为控制MTC设备1508的控制器单元1508b。收发器单元1508a是可调谐的,使得该收发器单元可被调谐为在基站的总操作带宽内的不同频率位置处的其操作带宽内接收来自基站的通信。控制器单元1508b可包括用于根据如以下进一步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功能的各种子单元。这些子单元可实施为分立的硬件元件或者控制器单元的适当配置的功能。因此,控制器单元1508b可包括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被适当地配置/编程为使用用于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设备的传统编程/配置技术提供本文所描述的期望的功能。为便于呈现,收发器单元1508a和控制器单元1508b在图15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理解的是,可遵循本领域的惯例以不同方式提供这些单元的功能,例如,使用单个适当编程的集成电路。应理解,MTC设备1508通常将包括与其操作功能关联的各种其他元件。
基站1504包括用于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单元1504a,以及被配置为控制基站1504的控制器单元1504b。如上所述,基站1504的收发器单元1504a被配置为支持主载波内的多个虚拟载波。控制器单元1506b可再次包括各种子单元,诸如用于根据如以下进一步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功能的调度单元。这些子单元可实施为分立的硬件元件或者控制器单元的适当配置的功能。因此,控制器单元1504b可包括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被适当地配置/编程以使用用于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设备的传统编程/配置技术提供本文所描述的期望的功能。为便于呈现,收发器单元1504a和控制器单元1504b在图15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理解的是,可遵循本领域的惯例以不同方式提供这些单元的功能,例如,使用单个适当编程的集成电路。应当认识到,基站1504将通常包括与其操作功能关联的各种其他元件。
因此,基站1504被配置为在与无线电信系统的主载波关联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链路1510上与智能电话1506通信数据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无线应用系统的虚拟载波关联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链路1512上与MTC设备1508通信数据,并且其中,支持第二无线电通信链路的虚拟载波是由基站1504支持的多个虚拟载波中的一个。如上所述,在此假设基站1504被配置为根据支持主载波和虚拟载波的基于LTE的通信的既定原则,在第一无线电通信链路1510上与智能电话1506进行通信。
图15中示意性示出的无线电信系统1500的重要面是基站被配置为在基站的总操作带宽内的不同位置处的虚拟载波上传送数据(即,基站支持不同频率位置处的多个虚拟载波)。为了具体实例的原因,本文中假设基站与20MHz的总操作带宽关联,并且支持使用每一个具有1.4MHz的受限频率带宽的四个虚拟载波与能力减小的设备(诸如MTC类型终端设备1508)通信。此外,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四个虚拟载波处于20MHz的总操作带宽上均匀地分布的固定频率位置处。因此,在这个实例中,基站支持第一虚拟载波VC 1,以距其总20MHz带宽的下边缘2.5MHz的频率位置为中心;第二虚拟载波VC 2,以距主带宽的下边缘7.5MHz的频率位置为中心;第三虚拟载波VC 3,以距主带宽的下边缘12.5MHz的频率位置为中心;以及第四虚拟载波VC 4,以距主带宽的下边缘17.5MHz的频率位置为中心。应当理解,这些值简单地表示一个示例实施例,但在其他实例中,可存在不同数量的虚拟载波和/或虚拟载波可贯穿主载波带宽不同地分布。在图15中示出的实例中,假设基站1504最初使用与第一虚拟载波VC 1关联的频率资源与MTC设备1508通信。因此,MTC终端设备1508的可调谐的收发器1508a被适当地调谐至与虚拟载波VC 1关联的频率位置。MTC终端设备1508当前可仅在虚拟载波VC 1上操作,因为这是MTC设备在预占过程期间找到的第一虚拟载波,或因为MTC设备被配置为始终最初预占到虚拟载波VC 1,或因为基站之前指示MTC设备在这个特定虚拟载波上操作。例如,基站可被配置为最初将不同的MTC终端设备分配至不同的虚拟载波,以管理/平衡在不同的虚拟载波上进行装载并且为各个MTC设备提供关于他们应当使用哪个虚拟载波的合适指令信令,例如在初始附加过程期间交换的信令。
因此,图15表示MTC设备1508通过在与基站支持的第一虚拟载波VC 1关联的频率位置处的受限带宽频率载波上与基站进行通信,而在无线电信系统1500内操作的情况。在这个虚拟载波上的MTC设备的操作可很大程度上遵循之前提出的用于在虚拟载波上操作的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的构思,但是根据如以下进一步论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操作具有修改。
如之前对于虚拟载波实施方式提出的,在基站1504和MTC设备1508之间的通信在许多方面可广泛遵循传统的LTE型技术(或在根据其他标准操作的无线电信系统的上下文中的对应技术)。例如,可通过MTC设备使用在虚拟载波带宽内的参考信令来测量存在于基站和MTC设备之间的信道条件,并且MTC设备可向基站报告测量指示(例如,针对虚拟载波的CQI型报告)。因此,基站可设置有关于针对虚拟载波的信道条件的信息以允许基站虽然在受限带宽内,但以广义上与传统的LTE型通信相同的方式,在虚拟载波上执行关于与MTC设备通信的链路适配。
发明人已认识到,实际上,不适用于传统的LTE操作模式的虚拟载波操作的一方面是用于将MTC设备从在一个虚拟载波上被服务切换至在另一个虚拟载波上被服务的潜能。例如,参考在虚拟载波VC 1上服务MTC设备1508的上述特定实例,原则上存在MTC设备1508进行通信时将载波切换至在此特定实例中支持的四个虚拟载波中的另一个的潜能。发明人已认识到,这允许实际上作为可施加的另一水平的潜在链路适配,以优化在基站和MTC设备之间的通信。为了利用这种可能性,发明人已开发一种方法,该方法允许在更宽的系统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上操作的MTC设备来测量系统带宽内不同位置处的信道条件,并且提供从这类测量导出的信息至支持基站。因此,当调度用于支持MTC设备的频率位置时,这可允许基站考虑在系统带宽内不同频率位置处所测量的信道条件。例如,基站可基于所测量的信道条件选择特定虚拟载波频率以用于与MTC设备通信。
图16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的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和通过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的信令梯形图。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和终端设备与图15中示意性表示的基站1504和终端设备1508对应,其中终端设备1508使用虚拟载波VC 1最初附接至基站。
图1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令从基站1504已确定终端设备应当测量信道条件的点开始。例如,这可能是因为基站被配置为根据预定义的调度来请求该测量,或许因为基站已识别到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受到目前使用的虚拟载波上的不佳信道条件的影响(例如,基于在虚拟载波的带宽内报告的传统LTE型信道条件)。
因此,在图16中表示的第一步骤S1中,基站1504将信令传输至MTC设备1508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执行信道条件测量。如上所述,假设终端设备最初在虚拟载波VC 1上操作,并且因此由基站在VC 1上将此信令相应地发送至MTC设备。指令信令S1可包括配置信息以辅助终端设备。例如,在步骤S1中发送的指令信令可包括基站想要终端设备测量信道条件所在的频率位置的表示。例如,这些指示可提供为期望进行测量的特定子载波频率的表示,或通过参考一个或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来提供,例如,通过参考由基站支持的某些预定义虚拟载波频率的索引。例如,在上面描述的其中基站支持可能被称为VC 1、VC 2、VC 3和VC 4的四个虚拟载波的情况下,配置消息可包括基站想要终端设备对其执行信道条件测量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索引1至4的表示。例如,通过基站传送的关于进行测量的其他信息可包括进行测量所需的带宽的表示(例如,在此这不是固定的)。在其他实例中,除了基站应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发起信道条件测量和报告的表示之外不存在额外配置信息。在这类情况下,例如,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为以预定义方式执行测量(例如,在附近实施例中,通过对由基站支持的所有虚拟载波频率进行测量)。对于在图16中示意性表示的实例,假设基站指示终端设备对基站在这个示例实施例中支持的所有四个虚拟载波进行信道条件测量。在图16的步骤S1中发送的信令可根据无线电信系统中用于从基站向终端设备传送控制信息的任何传统技术来传输。
在图16表示的步骤S2中,基站向终端设备传送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终端设备随后应当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以报告从已指示进行的测量导出的信息。应当理解,将延迟用于所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计时(timing,时刻)从而允许终端设备有时间执行所指示的测量。因此,以与传统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可能是适当的,例如针对较高层控制信令的任何建立的技术可被用来传送终端设备报告关于该测量所用资源的表示。如同在步骤S1中表示的信令,在步骤S2中表示的这个信令可使用用于传送在实施虚拟载波的无线电信网络中的控制信息的已建立的技术而在虚拟载波VC 1上发送。
已接收执行信道条件测量的表示并且已确定将进行信道条件测量的频率位置(或基于从基站接收的配置信息、或根据预定义的固定方案),终端设备继续进行如在图16的步骤S3至步骤S9中示意性表示的这些测量。因此,在步骤S3中,终端设备测量针对VC 1的信道条件。这是终端设备最初调谐到的虚拟载波。可根据任何传统技术测量针对VC 1的信道条件。例如,依靠参考信令测量以建立针对VC 1的CQI参数。在这个实例中,假设仅针对虚拟载波带宽VC 1建立单个CQI(即,与宽带CQI对应)。在完成测量之后,终端设备在存储器中存储结果的表示并且继续图16中表示的步骤S4。
在步骤S4中,终端设备调谐它的收发器以与第二虚拟载波VC 2的频率位置对应。当终端设备收发器重新调谐至与VC 2对应的频率位置时,终端设备继续在步骤S5中测量针对VC 2的信道条件并且在存储器中记录结果。此外,通常可根据用于测量无线电信系统中的信道条件的传统的技术进行这个测量。例如,测量包括通常方式的所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和噪声的测量(噪声加干扰的测量)。终端设备继续在步骤S6中以相同的方法重新调谐自身至与虚拟载波VC 3对应的频率位置,并且在步骤S7中测量针对VC 3的信道条件并且在步骤S8中重新调谐自身至与虚拟载波VC4对应的频率位置,并且在步骤S9中测量针对VC 4的信道条件。
如图16的步骤S10示意性地所示,在完成针对感兴趣的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测量之后,终端设备将其收发器重新调谐回至与虚拟载波VC 1对应的频率位置。
因此,在图16中表示的步骤S10之后,终端设备已顺次地测量针对每个虚拟载波VC 1、VC 2、VC 3和VC 4的信道条件,在存储器中存储对应的测量结果的指示,并且将其收发器重新调谐回至虚拟载波VC 1。如图16的步骤S11示意性地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从测量中导出信息并且在信道条件测量报告中将此信息传送至基站。在步骤S2中针对上行链路通信分配至终端设备的资源上发送这种通信。
从终端设备传送至基站的信息根据不同的示例实施例可是不同的。对于图16中表示的特定实例,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从各信道条件测量确定哪个虚拟载波频率位置与最佳信道条件关联,并且将此以及对应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表示传送至基站。也就是说,在步骤S11中表示的信令中所传送的信息和终端设备已选择作为与来自已经测量的那些信道条件的最佳信道条件相关联虚拟载波的频率位置的表示以及那些信道条件的哪个是最佳信道条件的表示对应。额外的信息(诸如进行相关测量的时间的表示)也可被传送至基站。因此,通过终端设备确定为与最佳信道条件关联的频率位置的表示可被视为终端设备所选频率建议以用于随后的虚拟载波操作的表示。
如步骤S12示意性地所示,一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该信息,基站就以考虑该信息的方式做出针对终端设备的调度决定。例如,如果终端设备最初在VC 1上操作,但是在图16的步骤S11中传送的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从其测量中确定虚拟载波VC 3提供更好的信道条件,则基站可确定针对终端设备的未来调度应当移动至虚拟载波VC 3。如果基站根据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中确定终端设备可能在一个不同的虚拟载波上更好地被服务,并且此外,基站能够在那个虚拟载波上支持终端设备(即,存在在所建议的虚拟载波上支持移动终端的能力),基站可为终端设备提供指令信令以指示终端设备移动至所选择的虚拟载波。在图16中通过步骤S13发信令示意性地对此进行表示。可根据用于无线电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令的任何建立的技术发出此信令。
一接收到这类指令,终端设备就可根据传统技术重新调谐其收发器并且附接到所选择的虚拟载波,并且从而开始在新选择的虚拟载波上操作(在图16中未示出)。
因此,图16的方法表示一种技术,借此,具有带宽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为基站提供与比终端设备的操作带宽的频率更宽范围频率上的信道条件有关的反馈,从而允许基站确定如果其移动操作在不同的虚拟载波频率上,终端设备是否可更好地被服务(例如,就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而言)。
当然应当理解,在图16中表示的操作可根据其他实施例以各种方法来修改。
例如,不是终端设备将哪一个被测量的虚拟载波频率位置与最佳信道条件关联的表示传送至基站,而是终端设备可在与图16中的步骤S11对应的步骤中将从测量导出的不同和/或额外的信息传送至基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已完成与多个不同潜在虚拟载波位置关联的信道条件的测量的终端设备可将各信道条件测量的表示传送至基站。也就是说,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并且被传送至基站的信息可包括各测量的表示(或各测量的子集),例如就用于每个测量的CQI型参数而言的参数化。这为基站提供了允许基站本身选择最合适虚拟载波用于终端设备的信息。这种方法为小区中负责总调度的基站提供能够帮助优化由基站支持的小区内总体性能的更多的信息。例如,如果基站例如由于超容量而在与最佳信道条件关联的虚拟载波上不能容纳终端设备,则基站反而可考虑将终端设备移动至具有第二最佳信道条件的虚拟载波。如果终端设备仅报告具有最佳信道条件的单个虚拟载波,则这种方法将不容易地成为有用的。然而,仅报告具有最佳信道条件的单个虚拟载波的终端设备的优点是降低了待交换的数据量和降低基站的处理要求(因为终端设备处理信道条件测量来确定待使用的最佳虚拟载波)。中间的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报告与虚拟载波的各信道条件测量的子集有关的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可传送哪个虚拟载波频率位置被确定为具有最佳信道条件和第二最佳信道条件(并且或许第三最佳信道条件和第四最佳信道条件等)的表示,而不是传送涉及被确定为具有最佳信道条件的虚拟载波频率位置的信息。在另一实例中,终端设备可传送哪个虚拟载波频率位置与满足一些预定义标准的所测量的信道条件关联的表示,例如,哪个频率位置的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参数超过预定义的性能阈值。
此外,应当理解,其他示例实施例可不包括图16中表示的所有步骤和/或可包括以不同方法执行的对应步骤。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传送的信息可在单个消息步骤中从基站传送至终端设备。在其他实例中,可不提供诸如在步骤S2中表示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而是,终端设备1508可在步骤S1中接收的指令下简单地执行测量,并且一旦完成测量(即,在图16中的步骤S10之后),则终端设备可在那个阶段请求上行链路资源以允许其在步骤S11中将从测量导出的信息发送至基站。例如,在完成信道条件测量和导出将被传送至基站的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在那个阶段通过传统调度请求过程来请求资源,例如使用RACH过程。替换地,在步骤S2中表示的信令可在随后的阶段提供。例如,基站可被配置为对终端设备发送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以在完成测量之后用于报告从测量导出的信息。例如,基站可发送与图16的步骤S1中表示的信令对应的信令以发起信道条件测量,并且然后,在允许终端设备进行测量经过给定的时段之后,基站可发送与在步骤S2中表示的信令对应的信令。
在又一实例中,没有与步骤S1和步骤S2对应的信令。相反,例如,终端设备1508可被配置为发起与从图16中表示的操作的步骤S3开始的那些步骤对应的测量步骤而没有来自基站的指令。例如,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为根据预定义的调度或因为终端设备本身识别到在目前使用的虚拟载波上的信道条件已经劣化来执行那些步骤。当终端设备完成其测量时,终端设备可以通常的方法请求上行链路资源以允许其将已进行测量和从测量导出信息的事实传送至基站。在其他实例中,可暗示地、而不是明确地传送诸如在图16的步骤S1和/或步骤S2中表示的信令。例如,不是发送与图16中的步骤S2对应的信令,而是无线电信系统可被配置使得一接收与步骤S1对应的信令,终端设备1508就基于由基站在发送指令的信号来发起测量和报告处理时使用的资源,来导出将被用于报告从该测量导出的信息的上行链路资源。
根据图16的方法,在进行信道条件测量和向基站报告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之间存在延迟。例如,终端设备将通常在进行测量之间需要一些时间重新调谐其收发器。因此,虽然可与在给定子帧中传输参考符号相关联地进行图16中的步骤S3,但之后在后续子帧中能够进行VC 2信道条件的测量(图16中的步骤S5)之前,在终端设备将其收发器重新调谐至VC 2(图16中的步骤S4)时可能存在一个子帧或两个子帧的延迟。由此,针对图16的实例中的所有四个虚拟载波的测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能需要近似10个子帧来执行。在此,信道条件迅速地改变此延迟可意指对于有效链路适配来说报告信道条件信息太缓慢。然而,发明人已认识到,可能与虚拟载波操作关联的终端设备的类别经常将是处于半固定安装的低移动性设备,对于低移动性设备较不可能涉及快速改变信道条件。
因为在许多虚拟载波实实施例中,期望不需要快速信道条件报告(因为信道条件将比通常具有更高移动性的传统设备更稳定),所以发明人也认识到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采用信道条件信息的更高层报告。传统CQI型报告基于第一层(物理层)信令交换。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6的步骤S11中传送的信息可利用更高层的信令传送,例如RRC信令或MAC信令。例如,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的传送可在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的RRC消息中实现,新定义的信息元素包括根据邻近实施例的用于传送信息的各种字段。例如,信息元素可包括用于表示终端设备优先选择的VC频率位置(索引)和关联的信道条件测量的字段和/或用于表示对对应虚拟载波位置的信道条件测量的表示的至少一个子集的字段。如上所述,可根据特定频率而言或者根据与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关联的索引来限定虚拟载波位置。在另一实例中,对应信息可被导入MAC标头。
因为可采用例如基于确认信令的传统重传协议,所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使用用于表示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的更高层(即,比物理层更高)信令的一个优点是更高传输可靠性的潜能。与如果潜在大量终端设备都使用层1(L1)报告进行报告信道条件而可能另外存在的情况相比,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是降低物理层信令、相应地降低干扰。
如上所述,期望快速改变信道条件将经常较不涉及通常期望在虚拟载波上操作的终端设备型,使得与使用如上所述的更高层信令的报告关联的延迟不是问题。
然而,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优选比利用图16中表示的方法所实现的更快地报告针对不同潜在虚拟载波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基于这一点,图17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信道条件报告的可替换方法。
图17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的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通过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的信令梯形图。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和终端设备也与诸如图15中示意性表示的基站1504和终端设备1508对应,其中终端设备1508最初使用虚拟载波VC 1附接至基站。
如同在图16中表示的实例,图17中示出的信令从基站1504已确定终端设备应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测量信道条件的点处开始。
在图17中表示的第一步骤T1中,基站1504为终端设备1508提供指令以进行所期望的信道条件测量。该步骤与图16中的对应步骤S1类似,并且将根据图16中的对应步骤S1理解。在这个实例中,配置信息可包括基站想要终端设备针对所表示的不同潜在虚拟载波频率位置的数量来测量信道条件的次序的表示。
在第二步骤T2中,基站为终端设备1508提供在虚拟载波VC 1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指示。这可根据广义上传统的技术来提供,例如用于分配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报告信道条件的资源。
在第三步骤T3中,终端设备测量在VC 1上的信道条件。该步骤与图16中的对应步骤S3类似,并且将从图16中的对应步骤S3理解。
在第四步骤T4中,终端设备使用在步骤T2中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向基站发送信道条件报告。例如,可以与在LTE型电信网络中的传统非周期的CQI报告紧密对应的方式进行此报告。
在步骤T5中,基站确定在VC 1上的信道条件是否是可接受的。如果在步骤T5中基站从所报告的VC 1的信道条件中确定信道性能足以满足目前的调度需要,则可停止在图17中表示的处理并且终端设备可简单地继续以通常的方式在虚拟载波VC 1上被服务。然而,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确定所报告的VC 1的信道条件不足够好并且终端设备应当继续测量针对其他虚拟载波的信道条件以了解他们是否更好。关于被认为足够好的决定将取决于邻近实施例例如考虑针对终端设备的即将来临的调度要求,并且具体地,这些即将来临的调度要求将怎样较好地服务在具有所测量的信道条件的信道上。决定了在虚拟载波VC 1上的信道条件不足够好地提供期望水平的性能、或仅稍微足够好使得在不同频率位置处操作的不同虚拟载波上可获得显著更好的性能,基站在步骤T6中传送待测量的下一个虚拟载波上(在这个实例中,虚拟载波VC 2)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指示。在终端设备目前调谐至的虚拟载波VC 1上发送这种分配。
一接收到在虚拟载波VC 2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终端设备就将此解释为其应当继续测量在VC 2上的信道条件的指示,并且如步骤T7和步骤T8示意性地所示,终端设备将其收发器调谐至虚拟载波VC 2的频率位置并且测量在这个信道上的信道条件。例如,这些步骤T7和步骤T8一般地可与图16中所示且如上所述的步骤S4和步骤S5相同的方式执行。
在步骤T9中,以与对VC 1执行的步骤T4类似的方式,终端设备使用在步骤T6中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向基站发送从在VC 2上执行的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道条件报告。
在步骤T10中,基站确定在VC 2上的信道条件对于支持具有期望水平性能的终端设备的需要是否是可接受的。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从所报告的VC 2的信道条件中确定信道能力不足够好,例如因为在VC 2上的信道条件比在VC 1上的信道条件更差或仅最低限度地更好。
因此,以与步骤T6类似的方式,基站在步骤T11中传送待测量的下一个虚拟载波上(在这个实例中,虚拟载波VC 3)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指示。在终端设备目前调谐至的虚拟载波VC 2上发送这种分配。
一接收到在虚拟载波VC 3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终端设备就将此解释为其应当继续测量在VC 3上的信道条件的指示,并且如步骤T12、步骤T13和步骤T14示意性地所示,终端设备继续进行此,并且向基站回报。针对VC 3执行的步骤T12、步骤T13和步骤T14与在之前的反复操作中针对VC 2执行的步骤T7、步骤T8和步骤T9类似,并且将从在之前的反复操作中的针对VC 2执行的步骤T7、步骤T8和步骤T9来理解。
在步骤T15中,基站确定在VC 3上的信道条件对于支持具有期望水平性能的终端设备的需要是否是可接受的。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从所报告的VC 3信道条件中确定信道性能将不足够好,例如因为在VC 3上的信道条件比在VC 1上的信道条件更差或仅最低限度地更好。
只要基站继续确定所连续报告的不同虚拟载波的信道条件不具有将移动站移动至新虚拟载波频率位置的优势(或直至已经考虑所有潜在频率位置),就重复进行与步骤T11至步骤T15对应的进一步的步骤迭代。在图17中表示的处理从已经执行大量的这些迭代并且基站从所报告的针对虚拟载波VC N-1的信道条件中刚刚确定此虚拟载波的信道性能也不足够好的点继续,例如因为在VC N-1上的信道条件比在VC 1上的信道条件更差或仅最低限度地更好。
因此,以与步骤T6和步骤T11类似的方式,基站在步骤T16中传送待测量的下一个虚拟载波(在这个实例中,虚拟载波VC N)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指示。在终端设备目前调谐至的虚拟载波VC N-1上发送这种分配。
如同步骤T7至步骤T9以及步骤T11至步骤T14,移动站继续将其收发器调谐至虚拟载波VC N(步骤T17),以测量在虚拟载波VC N上的信道条件(步骤T18)并且向基站报告这些信道条件(步骤T19)。
在步骤T20中,以与步骤T5、步骤T10和步骤T15对应的方式,基站确定在VC N上的信道条件对于支持具有期望水平性能的终端设备的需要是否是可接受的。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基站确定所报告的VC N的信道条件是足够的并且将终端设备移动至虚拟载波VC N将是有利的。如上所述,对于视为有利于将终端设备移动至新虚拟载波时的信道条件的阈值将取决于邻近的实施例(implementation at hand)。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确定新虚拟载波在满足预定性能要求的同时可支持这些要求,则基站可考虑即将来临的调度要求用于终端设备,并且决定将终端设备移动至新虚拟载波。在一些其他情况下,如果新虚拟载波与所测量的信道条件关联,所测量的信道条件比目前使用的虚拟载波的信道条件好了一定阈值量,则基站可简单地被配置为将终端设备移动至新虚拟载波。
确定将终端设备从虚拟载波VC 1实际上移动至虚拟载波VCN是有利的之后,基站可将此传送至终端设备。在图17的实例中,由于基站不向终端设备发送由终端设备用于在该虚拟载波上报告测量信道条件时使用的不同虚拟载波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事实,而实际上以暗示的方式将此向移动站传送。相反,根据图17的方法,基站简单地进行步骤T21以根据用于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传统技术(例如利用在与终端设备目前调谐至的虚拟载波VC N关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信令)为终端设备提供在VC N上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此外,在步骤T22中,基站将对应用户平面数据传送至在虚拟载波VC N上的移动站(例如利用在与终端设备目前调谐至的虚拟载波VC N关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信令)。因此,步骤T21和步骤T22表示在虚拟载波VC N上操作的正常虚拟载波下行链路,使得终端设备实际上已从虚拟载波VC 1移动至虚拟载波VC N,因此由于VC N上的信道条件的改善,基站确定这为终端设备提供操作上的改善。
原则上,最初虚拟载波VC 1可被发现为(transpire)可获得的最佳虚拟载波。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迭代如上所述的所有潜在虚拟载波频率位置而基站确定没有任何新虚拟载波频率位置表示对VC 1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已经考虑可替换的虚拟载波,或一旦已经考虑可替换的虚拟载波的子集而没有找到具有改善信道条件的虚拟载波,则基站可简单地指示终端设备重新调谐至VC 1(或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为在测量所有其他虚拟载波频率位置之后自动地重新调谐至VC 1)以在虚拟载波VC 1上继续操作。
因此,图17表示另一种方法,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通过该方法估计不同频率位置范围的信道条件,以帮助基站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应当从一个虚拟载波频率位置移动至另一个虚拟载波频率位置。
还应当理解,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对图17中表示的方法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顺次分配用于每个信道条件报告的上行链路资源(步骤T2、步骤T6、步骤T11和步骤T16)的实施方式。在此方法中的每个测量和报告在某些程度上反映用于在LTE型无线电信网络中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报告个别信道条件测量的传统技术。然而,LTE型无线电信网络也支持在物理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信道条件报告,并且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反映用于报告个别测量条件的这种方法。因此,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报告从针对每个虚拟载波的个别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的上行链路资源可在与在连接终端设备的同时而保留的物理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关联的资源上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没有必要为每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提供个别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也就是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以不存在与图17中表示的步骤T6、步骤T11和步骤T16对应的任何步骤。相反,可根据在PUCCH上的信道条件报告的一般技术提前保留用于报告个别信道条件测量的上行链路资源。在这些情况下,可存在不同的技术允许终端设备确定其是否应当移动以测量下一个信道条件。例如,然而在图17中,终端设备基于诸如T6接收上行链路分配消息而确定其应当重新调谐并且进行另一个信道条件测量,在其他例中,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为简单地继续测量不同虚拟酸序列上的信道条件,直至其接收与在图17中的步骤T1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测量虚拟载波信道条件的次序可是不同的。例如,如果虚拟载波相对紧密地隔开,并且基站认识到一个虚拟载波具有不佳的信道条件,则基站可指示终端设备重新调谐至频率上不相邻的虚拟载波。
此外,并且这也适用于在图16中表示的实施方式,根据一些实例,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为测量无需与预定义的虚拟载波位置关联的频率位置范围的信道条件。例如,移动终端可测量在贯穿无线电信系统的总操作带宽上的各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例如,可利用内插/外插技术生成与潜在虚拟载波频率位置对应的在其他位置处的预测信道条件。
应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修改。
此外,尽管本发明实施方式已参考LTE移动无线电网络进行了描述,将理解的是,本发明可适用于其他形式的网络,例如GSM、3G/UMTS、CDMA 2000等。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MTC终端可由用户设备(UE)、移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代替。此外,虽然术语基站已经与eNodeB互换使用,但是应当理解,这些网络实体之间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因此,描述了无线电信系统中用于提供关于信道条件的反馈的装置和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是包括可调谐的收发器的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仅使用比系统频率带宽更小并且在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传输。基站将配置信令传输至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以指示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应当测量不同频率的信道条件。终端设备通过将其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针对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进行不同频率位置处的信道条件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来做出响应。能力减小的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将从信道条件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基站。信息可包括对于不同频率位置的所测量信道条件的表示、或对于对应信道条件测量满足预定义选择标准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位置的表示。基站随后以考虑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信息的方式调度用于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
本发明的进一步具体和优选的方面在所附独立和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应理解的是,除了在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那些组合之外,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结合。
参考文献
[1]ETSI TS 122 368 V10.530(2011-07)/3GPP TS 22.368version10.5.0(Release 10)
[2]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70.0
[3]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81.7
[4]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66.8
[5]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83.3
[6]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853.8
[7]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82.5
[8]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80.9
[9]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01972.6
[10]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21767.6
[11]UK patent application GB 1121766.8
[12]Holma H.and Toskala A,“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based radio access”,John Wiley and Sons,2009

Claims (38)

1.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操作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所述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可调谐的收发器,所述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小并且在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从所述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在所述不同频率位置进行信道条件的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以及
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不同频率位置包括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的测量包括噪声的测量和/或干扰的测量。
4.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表示。
5.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来选择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优选频率位置的表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优选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表示。
8.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与满足预定义标准的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位置的表示。
9.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的表示。
10.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无线电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包括一系列时隙,并且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所述信道条件的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非连续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连续信道条件的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在比物理层更高的层上的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物理层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15.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中的各信道条件的测量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报告中发送被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表示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将被用于发送所述信道条件报告中的各信道条件报告的多个资源分配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被调谐至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的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多个资源分配消息的不同资源分配消息。
18.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所在的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不同频率位置的表示。
19.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收发器应当被重新调谐至由所述基站基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信息而选择的频率位置的表示。
20.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基站,所述基站被设置为使用跨越系统频率带宽的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可调谐的收发器,所述可调谐的收发器被配置为使用比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小并且在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受限频率带宽从所述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收发器顺序地调谐至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并且在所述不同频率位置进行信道条件的测量,以提供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以及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不同频率位置包括多个预定义的频率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的测量包括噪声的测量和/或干扰的测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表示。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来选择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优选频率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优选频率位置的表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优选频率位置的信道条件的测量的表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与满足预定义标准的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位置的表示。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的表示。
29.根据权利要求2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用于所述无线电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包括一系列时隙,并且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所述信道条件的测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在非连续的时隙中进行不同频率位置的连续信道条件的测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利用在比物理层更高的层上的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利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33.根据权利要求2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利用物理层信令将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导出的所述信息传送至所述基站。
34.根据权利要求2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在与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中的各信道条件的测量对应的多个信道条件报告中发送被传送至所述基站的所述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表示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将被用于发送所述信道条件报告中的各信道条件报告的多个资源分配消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使得利用被调谐至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不同频率位置的所述收发器来接收所述多个资源分配消息的不同资源分配消息。
37.根据权利要求2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所述多个信道条件的测量所在的所述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所述受限频率带宽的所述不同频率位置的表示。
38.根据权利要求2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收发器应当被重新调谐至由所述基站基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信息而选择的频率位置的表示。
CN201480005061.5A 2013-01-16 2014-01-13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4919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300807.3 2013-01-16
GB1300807.3A GB2509912B (en) 2013-01-16 2013-01-16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PCT/GB2014/050079 WO2014111695A1 (en) 2013-01-16 2014-01-13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virtual carrier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channel condi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9880A true CN104919880A (zh) 2015-09-16
CN104919880B CN104919880B (zh) 2018-09-11

Family

ID=4775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061.5A Active CN104919880B (zh) 2013-01-16 2014-01-13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9794956B2 (zh)
EP (1) EP2946623B1 (zh)
JP (1) JP6251754B2 (zh)
KR (1) KR102180830B1 (zh)
CN (1) CN104919880B (zh)
ES (1) ES2710527T3 (zh)
GB (1) GB2509912B (zh)
TR (1) TR201901656T4 (zh)
WO (1) WO201411169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40A (zh) * 2015-11-30 2018-01-02 合同会社紫光技研 使用气体放电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和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8024245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上报及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08886782A (zh) * 2016-03-31 2018-11-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大载波带宽的系统的高效操作
CN110999193A (zh) * 2017-08-16 2020-04-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适配终端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85289A (zh) * 2018-07-11 2021-02-19 索尼公司 通信管理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管理方法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0140A (en) 2013-01-24 2014-07-30 Sony Corp Virtual carrier for reduced capability wireless devices
EP3694135B1 (en) 2013-10-31 2023-05-1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16117981A1 (ko) * 2015-01-23 2016-07-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R3033120B1 (fr) * 2015-02-19 2018-03-02 Sigfox Proced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entre un reseau d'acces et un terminal a portee d'une pluralite de stations de base dudit reseau
JP6276425B2 (ja) * 2015-05-08 2018-02-0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信号を送信又は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US11399370B2 (en) 2016-03-31 2022-07-26 Mediatek Inc. Virtual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for wireless systems with large carrier bandwidth
US10972951B2 (en) * 2016-05-10 2021-04-06 Sony Corporation Anchor base station, slave cell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235493B (zh) 2017-02-01 2023-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设计
EP3998789A4 (en) * 2019-07-12 2023-08-0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7599A (en) * 1976-08-02 1981-09-01 Motorola, Inc.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anual and automatic scanning electronic channel selection
US4328581A (en) * 1980-06-20 1982-05-04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daptive HF communication system
GB9217524D0 (en) * 1992-08-18 1992-09-30 Shaye Communications Ltd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US5726978A (en) * 1995-06-22 1998-03-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ystem
US5825814A (en) * 1996-04-19 1998-10-20 Pinoak Digital Corporation High speed, high and medium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91622A (en) * 1997-08-22 1999-11-23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hannel measurements
US6212384B1 (en) * 1997-09-29 2001-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sign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6484027B1 (en) * 1998-06-15 2002-11-1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US7596378B1 (en) * 1999-09-30 2009-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handling in a hybrid GSM/CDMA network
US6697626B1 (en) * 1998-11-30 2004-02-24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sing channel loading statistics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search for a new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34386B1 (en) * 1998-12-31 2002-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ower output in transceivers
US6625200B1 (en) * 1999-01-25 2003-09-23 Ericsson Inc. Multi-stage CDMA synchronization with parallel execution
US6343386B1 (en) * 2001-04-10 2002-02-05 Terry Chou Padding member for a pair of swimming goggles
US20030125047A1 (en) * 2001-12-31 2003-07-03 Syncomm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updating a set of candidate frequency channels d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radio port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260393B2 (en) * 2003-09-23 2007-08-2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ommunication unit scan tim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539507B2 (en) * 2003-11-21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7047006B2 (en) * 2004-04-28 2006-05-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narrowband signals within a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50119590A (ko) * 2004-06-16 2005-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 장치 및 방법
US7299042B2 (en) * 2004-07-30 2007-11-20 Pulse-Link, Inc. Comm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60128308A1 (en) * 2004-12-10 2006-06-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power bluetooth page and inquiry scan
JP4455389B2 (ja) * 2005-04-01 2010-04-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09956B2 (en) * 2005-08-2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US7684467B2 (en) * 2005-10-28 2010-03-23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Performing blind scanning in a receiver
KR101230802B1 (ko) * 2006-02-17 2013-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지시자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EP2256977B1 (en) * 2006-04-14 2012-12-19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on at least one frequency subband
US8787840B2 (en) * 2006-05-10 2014-07-22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and system employing wideband signals for RF wakeup
EP2020822B1 (en) * 2006-05-16 2020-04-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894503B2 (en) * 2006-08-16 2011-02-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flexible channel allocation in an ultra wideband (UWB)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24809B2 (en) * 2006-11-22 2011-04-1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provide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US8797889B2 (en) * 2007-04-13 2014-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L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QI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49831B2 (en) * 2007-05-30 2010-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55795B (zh) * 2007-07-24 2013-06-19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方法
US8422443B2 (en) * 2007-08-07 2013-04-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78362B1 (ko) * 2007-08-10 2015-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귀환데이터 전송방법
DE102007038839A1 (de) 2007-08-16 2009-02-19 Deutsche Post Ag Transportbehälter mit Fördersystem; Verfahren zum Entladen von Transportbehältern
US20090170500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194765B2 (en) * 2008-05-05 2012-06-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54864B2 (en) * 2008-08-08 2011-11-08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for fast synchronization and frequency hop sequence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8107887B2 (en) * 2009-02-27 2012-01-3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Narrowb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fining narrowband wideband channels in unused wideband channels
US8811350B2 (en) * 2009-03-13 2014-08-19 Lg Electronics Inc. Handover performed in consideration of uplink/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 setup
JP5452705B2 (ja) * 2009-03-17 2014-03-26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pusch)における定期的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送信の構成
US9209933B2 (en) * 2009-06-11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atching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system
US9036572B2 (en) * 2009-06-11 2015-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57336B1 (en) * 2009-07-21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42145B2 (en) * 2009-08-14 2015-01-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mplant access in the medical implant communications service band
EP2498531B9 (en) * 2010-01-12 2017-08-23 ZTE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8614981B2 (en) * 2010-01-29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channe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US9220028B2 (en) * 2010-02-12 2015-12-2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measurements
KR101871707B1 (ko) * 2010-04-02 2018-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피드백 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GB2479534B (en) * 2010-04-12 2014-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10250917A1 (en) 2010-04-12 2011-10-13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ntralized Allocation of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237984B (zh) * 2010-05-0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s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US9826425B2 (en) * 2010-06-21 2017-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8553563B2 (en) * 2010-08-13 2013-10-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limit reporting of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KR101759584B1 (ko) * 2010-08-16 2017-07-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dt 정보 보고 포맷 및 시간 스탬프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US8976655B2 (en) * 2010-09-16 2015-03-10 Vasona Networks Inc. Evaluating a capacity of a cell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014025B2 (en) * 2010-10-04 2015-04-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se st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24307B2 (en) * 2010-10-13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betwe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independent serving sect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496061B2 (ja) 2010-11-02 2014-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GB2487757B (en) 2011-02-03 2015-11-04 Nvidia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B2487782B (en) 2011-02-04 2015-05-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8513B (en) * 2011-02-04 2015-06-24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n
GB2487906B (en) * 2011-02-04 2015-02-25 Wireless Tech Solutions Llc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8B (en) 2011-02-0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9B8 (en) 2011-02-04 2015-01-21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7B (en) 2011-02-04 2015-08-2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780B (en) 2011-02-04 2015-01-14 Sca Ipla Holdings Inc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
US8433318B2 (en) * 2011-04-14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 band-scanning by a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05668B2 (en) * 2011-04-28 2013-12-1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Common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CN103650562B (zh) * 2011-05-16 2019-04-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与系统之间的干扰有关的方法和布置
CN102868500A (zh) * 2011-07-07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终端和基站
US9209888B2 (en) * 2011-09-27 2015-12-08 Rivada Research,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explosion proof video and communication relay module
JP5195994B2 (ja) 2011-10-13 2013-05-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式によ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161331B2 (en) * 2011-11-04 2015-10-13 Futurwei Technologies, Inc. Positioning enhanc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PL2592873T3 (pl) * 2011-11-14 2019-09-30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usprawniania urządzeń niskokosztowej komunikacji mtc w systemie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GB2497743B (en) 2011-12-19 2017-09-2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GB2497742B (en) * 2011-12-19 2017-02-22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US8660542B2 (en) * 2011-12-20 2014-02-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frequencies among multiple talkgroups
US20130194997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Fujitsu Limited Low Power Narrowband Operation By An Endpoint
US9380521B2 (en) * 2012-03-09 2016-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ell selection for narrowband terminal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4365060B (zh) * 2012-05-08 2018-05-1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在协作多点传输中报告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US9332452B2 (en) * 2012-05-30 2016-05-03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30337806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Yair Barash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cann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N104584670B (zh) * 2012-08-23 2019-04-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装置到装置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EP2941079A4 (en) * 2013-01-25 2016-03-16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CARRIER AGGREGATION TRANSMISSION
DK2987363T3 (en) * 2013-04-15 2017-05-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ell searc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40A (zh) * 2015-11-30 2018-01-02 合同会社紫光技研 使用气体放电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和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7535040B (zh) * 2015-11-30 2019-09-13 合同会社紫光技研 光源装置的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和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8886782A (zh) * 2016-03-31 2018-11-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大载波带宽的系统的高效操作
CN108024245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上报及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10999193A (zh) * 2017-08-16 2020-04-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适配终端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193B (zh) * 2017-08-16 2022-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适配终端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85289A (zh) * 2018-07-11 2021-02-19 索尼公司 通信管理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管理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12385289B (zh) * 2018-07-11 2024-04-09 索尼公司 通信管理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管理方法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1754B2 (ja) 2017-12-20
KR102180830B1 (ko) 2020-11-19
US20180007705A1 (en) 2018-01-04
EP2946623B1 (en) 2019-01-02
GB2509912A (en) 2014-07-23
GB2509912B (en) 2018-08-15
KR20150106410A (ko) 2015-09-21
CN104919880B (zh) 2018-09-11
US9794956B2 (en) 2017-10-17
US10420125B2 (en) 2019-09-17
US20150334730A1 (en) 2015-11-19
WO2014111695A1 (en) 2014-07-24
JP2016509792A (ja) 2016-03-31
ES2710527T3 (es) 2019-04-25
EP2946623A1 (en) 2015-11-25
TR201901656T4 (tr) 2019-02-21
GB201300807D0 (en)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59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9431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delin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19880A (zh)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CN110730510B (zh) 用于在免授权频带中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RU2582334C2 (ru)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традиционную основную 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7196751B (zh) 用于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RU2596595C2 (ru)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обычную хост-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9565862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发送方法和设备
RU2595268C2 (ru)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обычную хост-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RU2595271C2 (ru)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традиционную основную 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7371184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US202100040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662968A (zh) 电信系统和方法
CN104685954A (zh) 电信系统和方法
CN105210321A (zh) 通过位于小区覆盖扩展区域中的mtc设备接收信息的方法
CN104937867A (zh) 考虑机器类型通信的小区间干扰协调
KR20150093156A (ko) Lte에 대한 그룹 기반의 pdcch 능력
KR102229854B1 (ko) 채널 상태의 측정을 기반으로 기계 타입 통신을 위한 가상 캐리어를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동 통신 기지국
CN102595604B (zh) 一种基站向终端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10034906A (zh) 用于新无线电的数据调制与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EP366813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2528104A (ja) 非免許帯域で送信を行う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装置
US20190239253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655263A (zh) 在非许可频带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20210069110A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 bwp(대역폭 파트)를 기초로 물리 채널 및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