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240A -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9240A
CN104919240A CN201480004472.2A CN201480004472A CN104919240A CN 104919240 A CN104919240 A CN 104919240A CN 201480004472 A CN201480004472 A CN 201480004472A CN 104919240 A CN104919240 A CN 104919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
layer
heat transfer
transfer inhib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44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9240B (zh
Inventor
久万刚
今井周三
熊崎敦
岩井雅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Tochigi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Tochigi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Tochigi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2740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6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9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9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2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 F16L59/029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lay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6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the apertures going through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e.g. expanded metal, perforated layer, slit layer regular cells B32B3/1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2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continuous web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4Punching, slitting or perf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20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8Means for preventing radiation, e.g. with metal f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4Punching, slitting or perforating
    • B32B2038/047Perf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76Polyester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2Condu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4Insul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07Running or continuous length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281Struck out portion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281Struck out portion type
    • Y10T428/24289Embedded or interlock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根据通过将金属蒸镀片和网交替地层叠而构成的隔热部件,难以在满足要求的隔热特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隔热片具备: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以及突出部,比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并至少在表面含有树脂。

Description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将在聚酯树脂片的两面上真空蒸镀有铝的金属蒸镀薄膜和用聚酯的纤维编成的网交替地层叠而构成的隔热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低辐射率层和低热传导层交替地重叠的层叠隔热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78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通过将金属蒸镀片和网交替地层叠而构成的隔热部件,难以在满足被要求的隔热特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片具备: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以及至少表面包含树脂的突出部,比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第1热传导抑制层含有树脂。
也可以是,上述隔热片在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突出部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开口是将第1辐射热反射层及第1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上述隔热片也可以在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的与开口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将第1辐射热反射层及第1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其他贯通孔。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片具备: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个面侧,并反射辐射热;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以及突出部,比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至少在表面中含有树脂;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突出部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片具备: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个面侧,并反射辐射热;第2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以及突出部,比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至少在表面中含有树脂;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突出部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开口是将第1辐射热反射层、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突出部具有沿着贯通孔的内壁延长、将第1热传导抑制层与第2热传导抑制层接合的接合部。
上述隔热片也可以是,在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的与开口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将第1辐射热反射层、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其他贯通孔。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第1热传导抑制层具有树脂层;第2热传导抑制层具有包含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突出部由树脂层及无纺布层的各自的材料的混合物形成。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突出部是不进入到形成在无纺布层上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片具备: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以及突出部,通过使第1热传导抑制层中含有的树脂熔解而堆积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或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来形成,该突出部的至少表面含有树脂。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上述隔热片还具备:第2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以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具有包含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突出部通过除了树脂以外也使树脂纤维也熔解而堆积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来形成。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突出部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开口是将第1辐射热反射层、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突出部通过树脂及树脂纤维熔解而形成,具有沿着贯通孔的内壁延长、将第1热传导抑制层和第2热传导抑制层接合的接合部。
在上述隔热片中,也可以是,突出部是不进入到形成在无纺布层上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部件通过将上述隔热片夹着突出部层叠多个而形成。
也可以是,多个隔热片包括具有第1贯通孔的第1隔热片、和与第1隔热片对置配置且具有第2贯通孔的第2隔热片;第1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在多个隔热片的层叠方向上设在不重叠的位置。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层叠片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该层叠片具有抑制热传导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和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的第1辐射热反射层,包括如下工序,即,通过使第1热传导抑制层中含有的树脂熔解而使树脂堆积到层叠片的至少一个面上,从而形成比上述至少一个面突出的至少表面含有上述树脂的突出部。
上述制造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工序中,在上述层叠片的上述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开口并且将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层叠片还具有配置在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的第2辐射热反射层、和配置在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的第2热传导抑制层;第2热传导抑制层具有树脂层;在工序中,在将层叠了第1辐射热反射层、第1热传导抑制层及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第1片与包括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第2片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从第1片的与层叠第2片的面相反的面侧或从第2片的与层叠第1片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刺入后抜出,从而形成将第1片及第2片贯通的贯通孔作为开口,通过由热针的拔刺而熔融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树脂层的树脂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树脂层的树脂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将第1片与第2片接合,通过由热针的拔刺而熔融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树脂层的树脂及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树脂层的树脂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形成沿着贯通孔的边缘的突出部。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上述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多个隔热片夹着突出部层叠来制造隔热部件的工序。
另外,上述发明的概要没有列举本发明全部必要特征。此外,这些特征组的子组合也可以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2是层叠了多个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的隔热部件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3是制造隔热片的热针加工装置的概略图的一例。
图4是表示隔热片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用来对关于贯通孔的数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来对关于贯通孔的数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将无纺布片的密度及热针的针径改变来测量隔热片的隔热特性的结果的一例的表。
图8是表示关于形成在评价用的试样的隔热片上的贯通孔的数值的测量结果的一例的表。
图9是表示关于形成在评价用的试样的隔热片上的贯通孔的高度H的测量结果的一例的表。
图10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1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2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3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4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5是有关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片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
图16是表示具有测量贯通孔及其他贯通孔的隔热片的隔热特性的结果的一例的表。
图17是表示具有开口及其他贯通孔的隔热片的隔热特性的结果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有关权利要求书的发明。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的全部都在发明的解决手段中并不是必须的。
图1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300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隔热片300具备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金属蒸镀片100具有树脂层102、金属层104及106。
金属层104配置在树脂层102的一个面侧,金属层106配置在树脂层102的另一面侧。金属层104及106也可以通过在树脂层102的两面上蒸镀金属而形成。此外,金属层也可以仅在树脂层102的某一个面上形成。
树脂层102通过热塑性树脂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等。从熔点、吸水性、金属的蒸镀性、断裂强度、重量或成本等的观点看,优选的是使用聚酯类的材料。树脂层102是抑制热传导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或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例。
作为构成金属层104及106的金属,例如可以使用铝、金、银、铜、镍等。从垂直红外线反射率、蒸镀的容易度、蒸镀膜的均匀性、重量或成本等的观点,优选的是使用铝作为金属。金属层104及106是反射辐射热的第1辐射热反射层或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一例。
向树脂层102蒸镀金属的方法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也可以通过连续式或批量式真空蒸镀机,通过电热加热、溅镀、离子电镀、离子束等进行。金属层104及106的厚度没有被特别限定,优选的是100埃以上1000埃以下。通过使金属层104或106的厚度为100埃以上,能够进一步抑制从金属层104或106透过的红外线量,进一步抑制隔热特性的下降。此外,通过使金属层104及106的厚度成为1000埃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金属层104及106中的热传导率的增加,此外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施工时因弯折等造成的裂纹的发生。
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优选的是3μm以上100μm以下。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更优选的是6μm以上50μm以下。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为3μm以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在金属层104或106中发生褶皱。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为6μm以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在金属层104或106中发生褶皱。此外,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为100μm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重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抑制向无纺布片200接触的接触面积的增加,进一步抑制隔热特性的下降。此外,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为50μm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重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抑制向无纺布片200接触的接触面积的增加,进一步抑制隔热特性的下降。
另外,金属层104及106的厚度可以通过用四点式低电阻计(DiaInstruments制LORESTA EP)计测面电阻值、使用面电阻值和金属膜固有电阻值计算蒸镀膜厚来得到。金属蒸镀片100的厚度可以通过JIS L 1913的6.1项的方法来测量。
无纺布片200具有包括树脂纤维的树脂层。无纺布片200也可以具有将树脂纤维多重地重合的构造。树脂纤维也可以用热塑性树脂形成。作为挠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等。从熔点、吸水性、伸缩性、断裂强度、重量或成本等的观点,优选的是使用聚酯类树脂。无纺布片200是抑制热传导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或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例。
无纺布片的密度(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的是2g/m2以上15g/m2以下。无纺布片的密度(单位面积的质量)更优选的是3g/m2以上15g/m2以下。为了防止热传导,优选的是密度较低、即单位面积的质量较轻,无纺布片的密度更优选的是3g/m2以上10g/m2以下。如果使无纺布片的密度为2g/m2以上,则夹着无纺布片的金属蒸镀片彼此更不易接触,所以是优选的。如果将无纺布片的密度设为3g/m2以上,则夹着无纺布片的金属蒸镀片彼此更难以接触,所以是优选的。如果将无纺布片的密度设为15g/m2以下,则隔热特性变得更好,所以是优选的。另外,无纺布片的密度(单位面积的质量)可以用JIS L 1913的6.2项的方法测量。
隔热片300具备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的贯通孔302。贯通孔302是开口的一例。隔热片300还具备沿着贯通孔302的外周形成的突出部304。突出部304至少在表面上包含树脂。另外,除了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的贯通孔302以外,隔热片300也可以还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上具备作为将金属蒸镀片100贯通而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的孔的开口。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上的开口的周围,也可以具有沿着开口的边缘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此外,除了将金属蒸镀片100贯通而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的孔以外,隔热片300也可以还具备在周围没有形成突出部的其他贯通孔。
突出部304也可以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101突出。突出部304也可以比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201突出。突出部304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101突出高度H。
隔热片300具有多个贯通孔302及多个突出部304。并且,可以通过将隔热片300夹着多个突出部304层叠多个来构成隔热部件。隔热部件也可以通过将隔热片300例如重叠从1片到1000片、从2片到100片、或3片到75片来构成。由于突出部304从金属蒸镀片100的面101突出,所以突出部304作为隔热片300间的支柱发挥功能。因而,能够防止层叠的隔热片300彼此在突出部304以外接触。并且,由于突出部304在表面中包含树脂,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因隔热片300彼此接触带来的热传导,能够使隔热片300的隔热特性提高。突出部304也可以表面被树脂覆盖。
无纺布片200可以是将树脂纤维多重地重合的构造,所以在树脂纤维间形成有空隙。由此,根据突出部304的形状或大小,在将多个隔热片300层叠的情况下,突出部304有可能进入到在相邻的隔热片300的无纺布片200中形成的空隙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突出部304不发挥作为支柱的功能,导致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的下降。
所以,突出部304优选的是形成为完全不进入到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中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例如,使突出部304的直径比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中的空隙的最大径大。由此,能够防止突出部304进入到无纺布片200的空隙中。并且,能够防止在将多个隔热片300层叠的情况下通过隔热片300彼此接触而发生热传导、隔热特性下降的情况。此外,通过使用无纺布片200,能够实现隔热片300的轻量化,由此,能够防止通过层叠多个隔热片300而构成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的下降并实现轻量化。
另外,突出部304只要作为隔热片300间的支柱发挥功能以使隔热片300彼此不接触就可以,所以突出部304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部304的一部分例如前端部分不进入到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中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即,突出部304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部304的至少一部分不进入到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中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
这里,贯通孔302也可以通过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合的状态下、从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刺入后抜出来形成。贯通孔302也可以通过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合的状态下从与金属蒸镀片100的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刺入后抜出来形成。另外,贯通孔302也可以通过热针的拔刺以外的方法形成。
进而,通过使包含在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的树脂溶解,使树脂堆积到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及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沿着贯通孔302的边缘形成突出部304。例如通过由热针熔解的包含在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的树脂的一部分,形成沿着贯通孔302的外周的突出部304。由此,突出部304由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含有的材料的混合物形成。
此外,突出部304具有沿着贯通孔302的内壁延长的延长部306。延长部306将贯通孔302的内壁覆盖,作为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接合的接合部发挥功能。突出部304及延长部306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合的状态下,在从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或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刺入后拔出的过程中形成。
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重合的状态下将热针拔刺而形成贯通孔302。并且,通过由热针熔融的构成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的树脂的一部分,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熔接。进而,通过由热针熔融的构成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的树脂的一部分固化在贯通孔302的周缘部上,形成突出部304。
图2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300层叠了多个的隔热部件400的局部剖面图的一例。隔热部件400通过将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层叠而构成。这里,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具有贯通孔302A、302B、302C、302D及302E。在将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重合的情况下,贯通孔302A、302B、302C、302D及302E作为用来将残留在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之间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通路发挥功能。由此,能够使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之间的间隙成为真空状态,能够使隔热部件400的隔热特性提高。
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具有通过热针形成的多个贯通孔。但是,在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的各自上形成的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是不形成为使各自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防止至少一部分的贯通孔相互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能够进一步抑制红外线经由贯通孔穿过。另外,贯通孔也可以使用熔射、激光加工等热针以外的方法形成。
例如,形成在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上的各个贯通孔302A、302B、302C、302D及302E也可以设定于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处。由此,即使在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的各自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红外线经由贯通孔302A、302B、302C、302D及302E穿过。由此,几乎没有因在隔热片300A、300B、300C、300D及300E上分别形成多个贯通孔带来的隔热部件400的隔热特性的下降。
形成于隔热片上的至少一部分的贯通孔也可以形成在与形成于相邻的其他隔热片上的至少一部分的贯通孔不重叠的位置。即,只要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的下降被抑制,形成于隔热片上的一部分的贯通孔也可以形成在与形成于相邻的其他的隔热片上的一部分的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另外,所谓不重叠的位置,只要是形成在隔热片上的全部的贯通孔中的至少70%以上的贯通孔处于与形成在相邻的其他的隔热片上的贯通孔不重叠的位置就可以。
这里,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低辐射率层和低热传导率层交替地层叠的情况下,低辐射率层彼此经由由固定物质形成的贯通孔接触,隔热特性有可能下降。
相对于此,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300,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作为隔热片300间的支柱发挥功能。因而,即使将多个隔热片300层叠,也能够减少金属蒸镀片100彼此接触,能够抑制隔热特性下降。另外,在突出部比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减少金属蒸镀片100彼此接触的情况,能够抑制隔热特性下降。
此外,例如通过由热针的拔刺使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含有的树脂的一部分熔解,能够由熔解的树脂的一部分在贯通孔的周围部形成突出部304。由于在突出部304的至少表面含有树脂,所以突出部304几乎不会促进隔热片300间的热传导。由此,通过将隔热片300夹着多个突出部304层叠,能够防止伴随着隔热片300彼此接触的隔热特性的下降。
此外,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片300,通过由热针的拔刺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含有的树脂的一部分熔融,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熔接。由此,能够抑制隔热片300的重量的增加。
例如,在通过由热针的拔刺在隔热片300上形成多个贯通孔、将多个隔热片300层叠而构成隔热部件400的情况下,容易将残留在隔热片300间的空气向外部挤出,容易使隔热片300间成为真空状态。并且,例如通过由热针的拔刺在隔热片300上形成多个贯通孔,能够通过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熔接的工序来实现在隔热片300上形成多个贯通孔的工序以及在隔热片300上形成突出部304的工序。由此,能够使隔热片300的生产性提高。
图3表示制造隔热片300的热针加工装置的概略图的一例。热针加工装置具备输送辊10及20、热针辊40和刷辊50。在热针辊40上以交错状配置有多个热针。
将热针辊40的温度加热到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中含有的树脂的熔点以上。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在重合的状态下穿过热针辊40与刷辊50之间,将热针穿刺到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中,形成多个贯通孔。
这里,也可以在刷辊50侧配置金属蒸镀片100,在热针辊40侧配置无纺布片200,从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侧将热针刺入。由此,能够抑制通过设在刷辊50的表面上的刷与无纺布片200缠绕而生产性下降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在刷辊50侧配置无纺布片200,在热针辊40侧配置金属蒸镀片100,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侧将热针刺入。另外,在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侧将热针刺入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代替刷辊50而使用橡胶辊等不与无纺布片200缠绕的辊。
图4是表示隔热片300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层叠的状态下,通过使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穿过热针辊40与刷辊50之间,从无纺布片200侧将热针穿刺,形成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贯通的多个贯通孔(S100)。
通过用热针使从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熔解的树脂熔接在多个贯通孔的内壁上,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接合(S102)。进而,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上,通过从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熔解的树脂沿着多个贯通孔302的外周形成多个突出部304(S104),将热针从无纺布片200侧拔出(S106)。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重合的状态下将热针拔刺,能够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接合而形成多个贯通孔302,再沿着多个贯通孔302的外周形成多个突出部304。
此外,通过将用上述那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多个隔热片夹着突出部304层叠,能够制造隔热部件400。
图5表示从金属蒸镀片100侧观察隔热片300的部分放大图的一例。在隔热片300上,以交错状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贯通孔302通过一边在Y方向上输送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一边将热针穿刺而形成。由此,贯通孔302成为具有沿着Y方向的长轴的椭圆形状。从贯通孔302a到相邻的贯通孔302b及贯通孔302c的距离分别是距离D1及距离D2。沿着与输送方向成直角的X方向配置的贯通孔302b与贯通孔302c之间的距离是距离X。沿着与输送方向平行的Y方向配置的贯通孔302a与贯通孔302d之间的距离是距离Y。
图6表示贯通孔302的放大图的一例。与输送方向平行的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是长度H1,与输送方向垂直的贯通孔302的短轴的长度是长度H2。
图7表示改变无纺布片200的密度及热针的针径而测量隔热片300的隔热特性的结果。
在该隔热特性的测量中使用的金属蒸镀片的树脂层是东丽制的Lumirror CX40的聚酯薄膜。使用通过在该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铝而得到的金属蒸镀片。在隔热特性的测量中使用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型的聚酯制的湿式无纺布。在表中,无纺布密度为15g/m2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15的湿式无纺布。无纺布密度为8g/m2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8的湿式无纺布。无纺布密度为5g/m2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5的湿式无纺布。
热针也可以形成为尖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状。热针也可以是从尖端朝向热针的轴向变粗的圆锥形状。图7中的热针的针径表示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方向向基端侧离开了7mm的距离的部分的外径。另外,在热针的截面是椭圆形的情况下,热针的针径表示该部分的椭圆的长轴长。热针也可以在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重叠的层叠片上,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向向基端侧穿刺到0.5mm至6.5mm的位置,在层叠片上形成贯通孔。
用作为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日本电子制JSM-T20观测形成在隔热片300上的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及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上的空隙的最大径,通过图像处理进行测量。更具体地讲,准备5个将无纺布片200的表面的一部分以边长5mm的四方形切取的试样,将这些试样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倍率200倍摄像,从摄像的图像中包含的空隙中确定容纳在空隙内的圆为最大的空隙,测量容纳在所确定的空隙中的最大的圆的直径作为最大径。
一边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叠的状态下以约20m/min的线速度输送,一边用300℃的热针依次形成贯通孔302。另外,热针的间隔为17mm。隔热片300切割为宽度1000mm、长度630mm到730mm左右,将切割后的隔热片300层叠,进行一边的宽度1000mm部位的缝制,然后卷绕到直径200mm的卷绕棒上,准备由25层的隔热片300构成的隔热部件。
表中的贯通孔的长轴长表示对在以各个条件构成的10片试样的隔热部件上形成的多个贯通孔中的、从各自的1片试样的隔热片任意地选择了1个的贯通孔测量的长轴长的平均值。
此外,将准备的隔热部件插入到JECC Torisha公司制的蒸发式热量计试验机中,通过测量液体氮(LN2)的蒸发量来测量侵入热量(W/m2),将其测量结果作为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测量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1)温度条件:77K(低温侧)/300K(高温侧)
(2)真空度:1×10-3Pa~1×10-5Pa
(3)计测时间:从隔热部件的中间层温度达到饱和(Δ1℃/1h)状态且蒸发氮气量的每1小时平均值达到饱和(Δ10cc/1h)状态起24h
(4)计测间隔:20sec
(5)在氮气的流量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堀场STEC(日文:堀場エスペック)制质量流计SEF-405(标准流量范围500SCCM,流量精度±1%)
(6)在氮气的温度计测中使用的仪器:CHINO制JIS1级鞘型K热电偶
(7)数据记录器:KEYENCE制NR-1000
另外,表中的隔热特性表示对由25层的隔热片构成的隔热部件测量的侵入热量的平均值。此外,表中的与作为以往法表示的隔热特性对应的试样,是通过层叠25层在东丽制的Lumirror CX40的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了铝的金属蒸镀片、与以聚酯制的厚度200μm左右的纤维编成的网眼数90/cm2左右的网而构成的隔热部件。
这里,可以使无纺布片的空隙最大径变小,防止突出部304埋入到无纺布片的空隙中。但是,由于能够进一步抑制无纺布片的密度的增加、进一步抑制金属蒸镀片与无纺布片的接触面积的增加、进一步抑制隔热特性的下降,所以优选的是不使无纺布片的空隙最大径过小。
此外,通过使贯通孔302的直径变大、使突出部304的直径变大,能够防止突出部304埋入到无纺布片空隙中。但是,由于能够进一步抑制红外线放射热从贯通孔302穿过、进一步抑制隔热特性的下降,所以优选的是不使贯通孔302的直径过大。
因而,在与以往法的试样的隔热特性比较的情况下,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熔环径)优选的是50~2000μm的范围,并且无纺布片的空隙最大径优选的是50~500μm的范围。进而,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熔环径)更优选的是50~1700μm的范围,并且无纺布片的空隙最大径更优选的是50~400μm的范围。此外,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熔环径)更加优选的是300~1700μm的范围,并且无纺布片的空隙最大径更加优选的是60~400μm的范围。此外,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熔环径)也可以是50~1000μm的范围。
图8是表示关于形成在评价用的试样的隔热片300上的贯通孔的数值的测量结果的一例的表。表中的各个数值是关于图5及图6所示的参数的值。在关于贯通孔的数值的测量中,使用茉莉特斯制的数字示波器。
在评价用的试样的隔热片300中使用的金属蒸镀片100的树脂层是聚酯薄膜(东丽制Lumirror CX40)。并且,通过在该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铝而形成金属蒸镀片100。另外,AL蒸镀薄膜的厚度是9μm。此外,无纺布片200是作为聚酯制的广濑制纸制05TH-5(单位面积的质量:5g/m2)。进而,用于形成贯通孔302的热针的针径是0.7mm。此外,试样的隔热片300的隔热特性是0.63W/m2
在试样的隔热片300上形成的贯通孔302间的距离X的平均值是25.12。进而,距离Y是22.62。距离D1的平均值是16.88mm。此外,距离D2的平均值是16.90。贯通孔的长轴的长度H1的平均值是1.21mm,短轴的长度H2的平均值是0.44mm。贯通孔的面积的平均值是0.438mm2。每1m2的贯通孔的数量是3520个。每1m2的贯通孔的面积是1531mm2。进而,作为每1m2的贯通孔所占的比例的开口率是0.15%。
如果考虑图7所示的测量结果,则热针的针径优选的是0.1mm~3.0mm,更优选的是0.1mm~2.4mm。此外,无纺布密度优选的是2g/m2~20g/m2,更优选的是2g/m2~15g/m2
如果考虑图7及图8所示的测量结果,则在至少在上述条件下构成的隔热部件的情况下,距离X及距离Y优选的是10mm~50m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20mm~30mm的范围。距离D1及距离D2优选的是5mm~40m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10mm到20mm的范围。贯通孔的长轴的长度H1优选的是50μm~4000μ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50μm~2000μm的范围,更加优选的是300μm~1700μm的范围。贯通孔的短轴的长度H2优选的是20μm~1000μ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40μm~800μm的范围。贯通孔的短轴的长度H2也可以是70μm以下,还可以是55μm以下。此外,贯通孔的开口率优选的是0.05%~1.1%,更优选的是0.10%~0.50%。贯通孔的开口率更加优选的是0.10%~0.20%。
图9是表示关于在用于图8所示的测量的评价用的试样的隔热片300上形成的贯通孔的高度H的测量结果的一例的表。这里,如图1所示,高度H表示距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101的高度。
高度H通过从将层叠了形成有由热针带来的贯通孔的AL蒸镀片和无纺布片而成的1层隔热片、和层叠了没有形成由热针带来的贯通孔的AL蒸镀片和无纺布片而成的9层层叠片层叠的情况下的厚度A,减去将层叠了没有形成由热针带来的贯通孔的AL蒸镀片和无纺布片而成的10层的层叠片层叠的情况下的厚度B来计算。
厚度A及厚度B是将三丰制的高度尺(最小刻度1μm,测量压力0.3N)固定到三丰制的支架(测量台58mm,平面度1.3μm以下)上,在将10层层叠片夹在测量台与26mm×76mm×厚度3±0.1mm(平面度2μm以下)的玻璃板间的状态下分别在测量压力0.24±0.01KPa下测量的。另外,将形成有贯通孔的层叠片从测量加压侧层叠到第5层,测量与没有形成贯通孔的隔热片的差。测量的结果是,形成在试样的隔热片300上的贯通孔302的高度H的平均值是32μm。
如果考虑图9所示的测量结果,则优选的是,至少在以上述条件构成的隔热部件的情况下,贯通孔的高度H比5μm高。此外,通过使贯通孔的高度H为250μm以下,能够使层叠多个隔热片300而构成的隔热部件的厚度更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在树脂层102的两面上蒸镀了金属层104及金属层106的金属蒸镀片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金属蒸镀片100也可以使用使金属层仅蒸镀到一个面上的片。例如,也可以通过在树脂层102的一个面侧层叠金属层104、在树脂层102的与层叠金属层104的面相反的面侧层叠无纺布片200来构成隔热片300。并且,也可以形成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的贯通孔302,在贯通孔302的周围形成比金属层104的与层叠树脂层102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从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侧将热针拔刺来形成贯通孔302及突出部30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通过将热针拔刺而形成贯通孔302及突出部304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侧将热针拔刺,如图10所示那样形成比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此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除了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以外,还形成比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5。
进而,也可以不使用无纺布片200,而是例如在对聚酯薄膜等的树脂层的两面或单面蒸镀了金属的金属蒸镀片的两面或单面上通过树脂形成多个突出部,通过将形成了突出部的多个金属蒸镀片层叠来形成隔热部件。突出部既可以如上述那样通过热针的拔刺与贯通孔一起形成,也可以通过将形成突出部的树脂等的材料涂敷到金属蒸镀片的两面或单面上等其他的方法形成。此外,隔热片300也可以具有沿着贯通孔302的外周形成的突出部305、和与贯通孔302独立的通过树脂形成的其他突出部。另外,该其他突出部也可以通过涂敷树脂等的材料等的方法形成。
如图12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树脂层102的一个面上蒸镀了金属层104的金属蒸镀片103上形成不将金属蒸镀片103贯通的开口303、在开口303的周围形成突出部304,来构成隔热片。开口303形成在金属层104的与层叠树脂层102的面相反的面上。开口303将金属层104贯通,不将树脂层102贯通。突出部304沿着开口303的边缘,比金属层104的与层叠树脂层102的面相反的面突出而形成。开口303也可以通过将调整了刺入金属蒸镀片103的深度以便不贯通该金属蒸镀片103的热针拔刺来形成。此外,金属蒸镀片103也可以在金属层104的与层叠树脂层102的面相反的面的与开口303不同的位置上具有将树脂层102及金属层104贯通的其他贯通孔307。由此,在夹着突出部304将多个金属蒸镀片103层叠的情况下,即使开口303不将金属蒸镀片103贯通,也能够经由其他贯通孔307使多个金属蒸镀片103间的间隙成为真空状态。
如图13所示,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一个面上层叠了无纺布片200的隔热片300也可以具有贯通孔302及开口303。贯通孔302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在贯通孔302的周围,沿着贯通孔302的边缘,形成有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开口303形成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上,将金属蒸镀片100贯通,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在开口303的周围,沿着开口303的边缘,形成有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这样,隔热片300也可以通过在将隔热片300贯通的孔及不贯通的孔的周围分别形成突出部304来构成。另外,贯通孔302及开口303也可以通过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将长度不同的热针拔刺来形成。
如图14所示,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一个面上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隔热片300也可以具有贯通孔302及其他贯通孔307。贯通孔302及其他贯通孔307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在贯通孔302的周围,沿着贯通孔302的边缘,形成有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另一方面,在其他贯通孔307的周围不形成突出部。这样,隔热片300也可以具有沿着边缘形成有突出部304的贯通孔302、和没有形成突出部304的其他贯通孔307。贯通孔302也可以通过从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或无纺布片200的与层叠有金属蒸镀片100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拔刺来形成。其他贯通孔307也可以利用冲切加工、激光加工等的方法来形成。
如图15所示,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一个面上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隔热片300也可以具有开口303及其他贯通孔307。开口303形成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上,将金属蒸镀片100贯通,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在开口303的周围,沿着开口303的边缘,形成有比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有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04。此外,隔热片300也可以在金属蒸镀片100的与层叠无纺布片200的面相反的面的与开口303不同的位置处具有将金属蒸镀片100及无纺布片200贯通的其他贯通孔307。开口303也可以通过将调整了刺入的深度以便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的热针拔刺来形成。其他贯通孔307也可以利用冲切加工、激光加工等的方法来形成。
另外,关于在图13~图15所示那样的隔热片300中使用的金属蒸镀片100,也可以使用仅在一个面上蒸镀有金属层的金属蒸镀片。并且,也可以在金属蒸镀片的蒸镀有金属层的面侧形成突出部304,在金属蒸镀片的与蒸镀有金属层的面相反的面侧配置无纺布片300。
图16表示将具备在周围具有突出部304的贯通孔302和在周围不具有突出部的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的隔热特性测量的结果。
在该隔热特性的测量中使用的金属蒸镀片的树脂层是东丽制的Lumirror CX40的聚酯薄膜。使用通过在该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铝而得到的金属蒸镀片。在隔热特性的测量中使用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型的聚酯制的湿式无纺布。在表中,无纺布密度为5g/m2的无纺布片是广濑制纸制的05TH-5的湿式无纺布。
图16中的热针的针径表示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向向基端侧离开了7mm的距离的部分的外径。另外,在热针的截面是椭圆形的情况下,热针的针径表示该部分的椭圆的长轴长。热针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叠的层叠片上,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向向基端侧从0.5mm穿刺到6.5mm的位置,在层叠片上形成贯通孔。
用作为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日本电子制JSM-T20观测形成在隔热片300上的贯通孔302的长轴的长度H1及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上的空隙的最大径,通过图像处理进行测量。更具体地讲,准备5个将无纺布片200的表面的一部分以边长5mm的四方形切取的试样,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倍率200倍将这些试样摄像,从摄像的图像中包含的空隙中确定容纳在空隙内的圆为最大的空隙,测量容纳在所确定的空隙中的最大的圆的直径作为最大径。
一边在将金属蒸镀片100与无纺布片200重叠的状态下以约20m/min的线速度输送,一边用300℃的热针依次形成贯通孔302。另外,热针的间隔为17mm。隔热片300切割为宽度1000mm、长度630mm到730mm左右。
在切割出的隔热片300上,使用野中制作所制的螺旋冲头形成其他贯通孔307。以75mm间隔以格状形成其他贯通孔307。其他贯通孔307的直径是1mm。形成每1m2有152个的其他贯通孔307。作为每1m2的其他贯通孔307所占的比例的开口率是0.05%。作为每1m2的贯通孔302及其他贯通孔307所占的比例的开口率是0.20%。
将形成了贯通孔302及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层叠,进行一边的宽度1000mm部位的缝制,然后向直径200mm的卷绕棒卷绕,准备由25层隔热片300构成的隔热部件。
表中的贯通孔302的长轴长表示在以各个条件构成的10片试样的隔热部件上形成的多个贯通孔302中的、从各自的1片试样的隔热片任意地选择了1个的贯通孔302测量的长轴长的平均值。
此外,将准备的隔热部件插入到JECC Torisha公司制的蒸发式热量计试验机中,通过测量液体氮(LN2)的蒸发量来测量侵入热量(W/m2),将其测量结果作为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测量在与得到了图7所示的测量结果的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另外,表中的隔热特性表示对由25层隔热片构成的隔热部件测量的侵入热量的平均的值。此外,与作为表中的以往方法表示的隔热特性对应的试样是通过将在东丽制的Lumirror CX40的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了铝的金属蒸镀片和用聚酯制的厚度200μm左右的纤维编成的网眼90/cm2左右的网层叠25层而构成的隔热部件。
如图16所示的测量结果那样,通过除了贯通孔302以外还具有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隔热特性的隔热部件。
图17表示测量具备在周围具有突出部304的开口303和在周围不具有突出部的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的隔热特性的结果。
在该隔热特性的测量中使用的金属蒸镀片及无纺布片与得到了图16所示的测量结果的金属蒸镀片及无纺布片相同。
用于形成开口303的热针的长度的5mm。图17中的热针的针径表示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向向基端侧离开了30μm的距离的部分的外径。另外,在热针的截面是椭圆形的情况下,热针的针径表示该部分的椭圆的长轴长。热针在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重叠的层叠片上,从热针的尖端沿着热针的轴向向基端侧穿刺到30μm的位置,在层叠片上形成将金属蒸镀片100贯通、不将无纺布片200贯通的开口303。
形成在隔热片300上的开口303的长轴的长度H1及形成在无纺布片200上的空隙的最大径的测量方法是与得到图16所示的测量结果的情况相同的方法。
在将金属蒸镀片100和无纺布片200重叠的状态下,一边以约20m/min的线速度输送,一边用300℃的热针依次形成开口303。另外,热针的间隔为17mm。隔热片300切割为宽度1000mm、长度630mm到730mm左右。
在切割出的隔热片300上,使用野中制作所制的螺旋冲头形成其他贯通孔307。以45mm间隔以格状形成其他贯通孔307。其他贯通孔307的直径是1mm。形成每1m2有450个其他贯通孔307。作为每1m2的其他贯通孔307所占的比例的开口率是0.14%。
将形成了贯通孔302及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层叠,进行一边的宽度1000mm部位的缝制,之后向直径200mm的卷绕棒卷绕,准备由25层的隔热片300构成的隔热部件。
表中的开口303的长轴长表示在以各个条件构成的10片试样的隔热部件上形成的开口303中的、从各自的1片试样的隔热片任意地选择了1个的开口303测量的长轴长的平均值。
此外,将准备的隔热部件插入到JECC Torisha公司制的蒸发式热量计试验机中,通过测量液体氮(LN2)的蒸发量来测量侵入热量(W/m2),将其测量结果作为隔热部件的隔热特性。测量在与得到了图7所示的测量结果的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另外,表中的隔热特性表示对由25层隔热片构成的隔热部件测量的侵入热量的平均的值。此外,与作为表中的以往方法表示的隔热特性对应的试样是通过将在东丽制的Lumirror CX40的聚酯薄膜的两面上真空蒸镀了铝的金属蒸镀片和用聚酯制的厚度200μm左右的纤维编成的网眼90/cm2左右的网层叠25层而构成的隔热部件。
如图17所示的测量结果那样,通过具有开口303及其他贯通孔307的隔热片300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隔热特性的隔热部件。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多种多样的变更或改良。根据权利要求书,添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形态也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应留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表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及阶段等的各处理的执行顺序没有特别明示“比……靠前”、“之前”等,此外,只要不是在后面的处理中使用前面的处理的输出,就能够用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也不意味着必须以该顺序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3 金属蒸镀片
102 树脂层
104、106 金属层
200 无纺布片
300 隔热片
302 贯通孔
303 开口
304 突出部
305 突出部
306 延长部
307 其他贯通孔
400 隔热部件
H1 贯通孔的长轴的长度
H2 贯通孔的短轴的长度

Claims (25)

1.一种隔热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
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以及
至少表面包含树脂的突出部,比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含有上述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热片在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
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是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及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热片在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的与上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及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其他贯通孔。
6.一种隔热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
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个面侧,并反射辐射热;
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以及
突出部,比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至少在表面中含有树脂;
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
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7.一种隔热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
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个面侧,并反射辐射热;
第2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
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上述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以及
突出部,比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突出,至少在表面中含有树脂;
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
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是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具有沿着上述贯通孔的内壁延长、将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与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接合的接合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热片在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的与上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其他贯通孔。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具有树脂层;
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具有包含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由上述树脂层及上述无纺布层的各自的材料的混合物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是不进入到形成在上述无纺布层上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
14.一种隔热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热传导抑制层,抑制热传导;
第1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以及
突出部,通过使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中含有的树脂熔解而堆积到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或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来形成,该突出部的至少表面含有上述树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热片还具备:
第2辐射热反射层,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以及
第2热传导抑制层,配置在上述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具有包含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
上述突出部通过除了上述树脂以外也使上述树脂纤维熔解而堆积到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来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在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开口;
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是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第2辐射热反射层及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贯通的贯通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通过上述树脂及上述树脂纤维熔解而形成,具有沿着上述贯通孔的内壁延长、将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和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接合的接合部。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是不进入到形成在上述无纺布层上的空隙中的形状或大小。
20.一种隔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隔热部件通过将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片夹着上述突出部层叠多个而形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隔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隔热片包括具有第1贯通孔的第1隔热片、和与上述第1隔热片对置配置且具有第2贯通孔的第2隔热片;
上述第1贯通孔和上述第2贯通孔在上述多个隔热片的层叠方向上设在不重叠的位置。
22.一种隔热片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层叠片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该层叠片具有抑制热传导的第1热传导抑制层和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一面侧并反射辐射热的第1辐射热反射层,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即,通过使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中含有的树脂熔解而使上述树脂堆积到上述层叠片的至少一个面上,从而形成比上述至少一个面突出的至少表面含有上述树脂的突出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中,在上述层叠片的上述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开口并且将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片还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另一面侧的第2辐射热反射层、和配置在上述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与层叠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面相反的面侧的第2热传导抑制层;
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具有树脂层;
在上述工序中,在将层叠了上述第1辐射热反射层、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及上述第2辐射热反射层的第1片与包括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第2片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从上述第1片的与层叠上述第2片的面相反的面侧或从上述第2片的与层叠上述第1片的面相反的面将热针刺入后抜出,从而形成将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贯通的贯通孔作为上述开口,通过由上述热针的拔刺而熔融的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上述树脂层的上述树脂及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上述树脂层的上述树脂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将上述第1片与上述第2片接合,通过由上述热针的拔刺而熔融的上述第1热传导抑制层的上述树脂层的上述树脂及上述第2热传导抑制层的上述树脂层的上述树脂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形成沿着上述贯通孔的边缘的上述突出部。
25.一种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将用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多个隔热片夹着上述突出部层叠来制造隔热部件的工序。
CN201480004472.2A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919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4089.XA CN105946321A (zh)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以及隔热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3948 2013-01-11
JP2013003948 2013-01-11
PCT/JP2014/000046 WO2014109288A1 (ja) 2013-01-11 2014-01-08 断熱シート、断熱材、断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4089.XA Division CN105946321A (zh)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以及隔热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9240A true CN104919240A (zh) 2015-09-16
CN104919240B CN104919240B (zh) 2017-04-05

Family

ID=5116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4472.2A Active CN104919240B (zh)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CN201610274089.XA Pending CN105946321A (zh)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以及隔热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4089.XA Pending CN105946321A (zh) 2013-01-11 2014-01-08 隔热片以及隔热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9446B2 (zh)
EP (1) EP2944858B1 (zh)
JP (2) JP5734526B2 (zh)
CN (2) CN104919240B (zh)
WO (1) WO201410928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9766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以及隔热构件
CN110001160A (zh) * 2019-04-02 2019-07-12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耐高温的多层复合隔热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2670A (zh) * 2018-03-23 2020-11-06 株式会社钟化 绝热片、绝热材料和绝热片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7047B2 (ja) * 2014-08-27 2018-08-0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67610B2 (ja) * 2016-02-12 2020-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断熱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230343A1 (ja) * 2017-06-16 2020-04-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断熱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積層断熱シート
JP7340734B2 (ja) 2018-03-30 2023-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断熱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断熱シート、ならびに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CN111712666B (zh) * 2018-03-30 2022-05-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隔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217328A1 (en) 2018-05-07 2019-11-1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l and polymer based flow meters
US11668613B2 (en) 2019-05-06 2023-06-0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A type block co-polymers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flow meters
US11912807B2 (en) 2020-03-25 202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osite for sensing heat or infrared light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751A (ja) * 1981-11-05 1983-05-12 星子 幸男 積層断熱材の積層方法
JPH08238716A (ja) * 1995-03-03 1996-09-17 Inax Corp 保温シート
CN102105735A (zh) * 2008-09-10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5633A (zh) * 2012-05-31 2012-10-03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 高剪切力三层聚烯烃防腐保温钢管及其制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59232A (zh) * 1956-07-16
FR1378150A (fr) * 1963-09-18 1964-11-13 Comp Generale Electricite Dispositif d'isolation thermique
FR2884589B1 (fr) * 2005-04-15 2007-06-08 Icopal Sas Soc Par Actions Sim Isolant mince reflechissant pour sous-toitur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t isolant
GB2452059A (en) * 2007-08-22 2009-02-25 Hunt Tech Ltd Breathable insulation with infrared reflective coating
CN101736819A (zh) * 2008-11-18 2010-06-16 张灿 一种屋顶墙面隔热建材及其制造方法
JP5877647B2 (ja) * 2011-03-10 2016-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液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751A (ja) * 1981-11-05 1983-05-12 星子 幸男 積層断熱材の積層方法
JPH08238716A (ja) * 1995-03-03 1996-09-17 Inax Corp 保温シート
CN102105735A (zh) * 2008-09-10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5633A (zh) * 2012-05-31 2012-10-03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 高剪切力三层聚烯烃防腐保温钢管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9766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以及隔热构件
CN108239766B (zh) * 2016-12-26 2022-01-0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以及隔热构件
CN111902670A (zh) * 2018-03-23 2020-11-06 株式会社钟化 绝热片、绝热材料和绝热片的制造方法
CN111902670B (zh) * 2018-03-23 2022-07-01 株式会社钟化 绝热片、绝热材料和绝热片的制造方法
CN110001160A (zh) * 2019-04-02 2019-07-12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耐高温的多层复合隔热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4858B1 (en) 2019-11-27
CN104919240B (zh) 2017-04-05
EP2944858A1 (en) 2015-11-18
CN105946321A (zh) 2016-09-21
JP5734526B2 (ja) 2015-06-17
JP5758555B1 (ja) 2015-08-05
JP2015143574A (ja) 2015-08-06
US20150314552A1 (en) 2015-11-05
WO2014109288A1 (ja) 2014-07-17
US10099446B2 (en) 2018-10-16
EP2944858A4 (en) 2017-02-15
JPWO2014109288A1 (ja)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9240A (zh) 隔热片、隔热部件、隔热片的制造方法及隔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Su et al. High‐performance two‐ply yarn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 yarns dotted with Co3O4 and NiO nanoparticles
KR101254908B1 (ko) 전자파 차단 시트
CN104885257B (zh) 制造具有纳米纤维和微米纤维成分的单层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
JP6364771B2 (ja) 炭素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のガス拡散電極、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炭素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複合シート
CN104871341B (zh) 具有纳米纤维和微米纤维成分的通用单层锂离子电池隔膜
KR20080098026A (ko) 필터용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082365B2 (ja) フィルター用不織布
EP3243947B1 (en) Non-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producing method and acoustic absorbent
DE102012018387B4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textilen thermoelektrischen Generators
EP2716800A1 (en) Polyphenylene sulfide fibers and nonwoven fabric
JP2007152216A (ja) フィルター用不織布
JP2017127832A (ja) フィルター用不織布
EP4130370A1 (en) Non-woven fabric for supporting solid electrolyte, and solid electrolyte sheet
JP6940287B2 (ja) 炭素繊維不織布積層体
CN111902670B (zh) 绝热片、绝热材料和绝热片的制造方法
TWI634987B (zh) 導電性不織布及使用於該導電性不織布之熔噴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Voyer Flexible and conducting metal-fabric composites using the flame spray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ion batteries
WO2013084591A1 (ja) 空気電池
JP2007216586A (ja) 積層両面導通フィルム
JP2020017615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シート
JP2016107562A (ja) 露出良導体を両面に備えたシート
EP1449948A1 (en) Carbon fiber nonwoven band-shaped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