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8560B - 车辆遮阳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遮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8560B
CN104908560B CN201510104372.3A CN201510104372A CN104908560B CN 104908560 B CN104908560 B CN 104908560B CN 201510104372 A CN201510104372 A CN 201510104372A CN 104908560 B CN104908560 B CN 104908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bearing components
support shaft
main part
vis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43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8560A (zh
Inventor
原口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wa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8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8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遮阳板,其包含支撑轴(120)和遮阳板主体(110)。所述遮阳板主体(110)包含:轴承构件(140);框架(170);加强板(180);以及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其在除了所述轴承构件(140)的一部分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布置在所述加强板(180)的两侧。所述轴承构件(140)包含防止所述第一垫片(191)和所述第二垫片(192)的移位的移位防止部(142,143),并且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布置在所述轴承构件(140)的沿支撑轴(120)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以便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中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垫片(191)和所述第二垫片(192)之间。

Description

车辆遮阳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减小车辆遮阳板的遮阳板主体的厚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地,构成车辆遮阳板的遮阳板主体包含:轴承构件,其由树脂形成且包含支撑支撑轴的轴承部;垫片,其由聚氨酯泡沫形成,且布置在轴承构件的两侧。在近几年,已经要求减小遮阳板主体的厚度。然而,尽管垫片的厚度可被减小到一定程度,但是在减小轴承构件的厚度上存在限制。如此,在轴承构件的外周缘的附近形成台阶,而这导致遮阳板主体的恶化的外观(外部样子)。鉴于此,能够想到使用一种在轴承构件的两侧中的每一侧都没有被垫片覆盖的构造。利用这种构造,在遮阳板的厚度减小的同时,可改善外观。公开号为62-234721的日本专利申请(JP 62-234721 A)公开了一种遮阳板主体,该遮阳板主体包含由树脂形成的轴承构件以及固定至该轴承构件的主体。主体是使用聚氨酯泡沫形成的非中空的形状,且主体的外表面被硬的鞘状部覆盖。
在JP 62-234721 A中公开的遮阳板主体中,轴承构件的两侧中的每一侧都没有被主体覆盖,因此可减小遮阳板主体的厚度。然而,遮阳板主体的强度为不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遮阳板主体的厚度,同时确保所述遮阳板主体的足够强度的技术。
依照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遮阳板包含: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的支撑轴;以及围绕所述支撑轴的长轴线在收纳位置和使用范围之间能够旋转的遮阳板主体。所述遮阳板主体包含轴承构件、框架、加强板以及垫片。所述轴承构件支撑所述支撑轴。更具体地,所述轴承构件包含轴承部,所述轴承部支撑所述支撑轴,以便所述支撑轴围绕支撑轴的长轴线能够旋转。轴承构件典型地由树脂形成。框架固定至轴承构件且弯曲以具有环状。框架典型地由金属形成。加强板布置在弯曲以具有环状的框架的内部。加强板典型地由硬纸板形成。垫片包含布置在加强板的两侧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布置在除了轴承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典型地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包含轴承部的主体部的侧面典型地对应没有布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轴承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存在加强板没有布置在轴承构件的沿支撑轴的纵向的至少一侧的情况。例如,在框架的端部从与支撑轴侧相反的侧(即,从下面)安装至轴承构件的情况中,加强板没有布置在轴承构件的沿支撑轴的纵向的两侧中的一侧上,框架的端部布置在所述一侧。在加强板没有布置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的情况中,如果外力沿与遮阳板主体的侧面交叉的方向(即,厚度方向)施加至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则第一垫片和/或第二垫片可在厚度方向上移位。当第一垫片和/或第二垫片在厚度方向上移位时,遮阳板主体的外观恶化。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案中,防止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在厚度方向上移位的移位防止部设置在轴承构件的在支撑轴的纵向上的至少一侧。移位防止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移位防止部的布置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的一部分”的侧面不包含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的“轴承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中。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案中,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没有布置在轴承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的侧面上,且由此遮阳板主体的厚度可减小。而且,框架和加强板布置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且由此可确保足够的强度。而且,移位防止部设置在轴承构件的在支撑轴的纵向上的至少一侧,以便移位防止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因此,防止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在厚度方向上的移位是可能的。因此,防止遮阳板主体的外观的恶化是可能的。
依照本发明的所述方案,可减小遮阳板主体的厚度,同时确保遮阳板主体的足够的强度。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产业意义,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同样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且沿图1的箭头看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且沿图1的箭头看的剖视图;
图4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轴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沿由图4的箭头V指示的方向看的视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截取且沿图6的箭头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5,将描述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图1至图3示意地示出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的整体构造。图1是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且示出了遮阳板主体110布置在挡风玻璃侧以便遮阳板主体110的侧面沿基本上竖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且沿图1的箭头看的剖视图,且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且沿图1的箭头看的剖视图。
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包含板的形式的遮阳板主体110、将遮阳板主体110连接至车辆的支撑轴120、以及安装支架130。支撑轴120具有圆形横截面,且形成为具有由沿大体竖直方向延伸的竖轴部120a以及沿大体水平方向延伸的横轴部120b构成的大体L形。竖轴部120a经由安装支架130安装至车辆。在实施例中,竖轴部120a可旋转地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的右前角部。
在这个说明书中,当遮阳板主体110如图2所示地布置且从乘员侧观看时,横轴部120b的纵向被称为“左右方向”,并且与横轴部120b的纵向交叉的方向被称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左右方向上的竖轴部120a侧被称为“右侧”,而与在左右方向上的竖轴部120a相反的一侧(即,支撑轴111侧)被称为“左侧”。在上下方向上的横轴部120b侧被称为“上侧”,而与在上下方向上的横轴部120b相反的一侧被称为“下侧”。而且,与遮阳板主体110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被称为“前后方向”或“厚度方向”。
通过使遮阳板主体110围绕横轴部120b的纵向轴线旋转,遮阳板主体110的位置可在收纳位置与使用范围(遮光范围)之间改变,其中,在所述收纳位置,遮阳板主体的侧面沿车厢的顶棚面布置,在所述使用范围,遮阳板主体110可阻挡光穿过玻璃(挡风玻璃和侧面玻璃)进入。横轴部120b对应本发明的“支撑轴”。
另外,遮阳板主体110具有在上边缘部的自由端侧(左侧)的支撑轴111。该支撑轴111可被钩状件(未示出)保持,该钩状件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的前侧。支撑轴111被钩状件保持,以便在车厢的顶棚面的前侧的位置,遮阳板主体110的位置可从收纳位置向使用范围稳定地改变,或从使用范围向收纳位置稳定地改变。尽管未示出,但是梳妆镜设置在遮阳板主体110的侧面之一上。
遮阳板主体110包含轴承构件140、框架170、加强板180、垫片、以及外壳195。
图4和图5示出在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中所用的轴承构件140。图4是轴承构件140的正视图,以及图5是沿由图4的箭头V指示的方向所见的视图。轴承构件140由树脂形成,且包含主体部141、以及移位防止部142和143。主体部141是设置有轴承部150和夹子160的部分。主体部141的两个侧面都形成为大体平行的。轴承部150支撑横轴部120b,以便横轴部120b能够旋转,且轴承部150分别布置在沿横轴部120b的纵向分离的两个位置(图4中仅仅示出一个轴承部150)。当遮阳板主体110的从收纳位置起的旋转角度等于或小于收纳角度时(即,当遮阳板主体110处于收纳范围时),夹子160产生用于沿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推动遮阳板主体110的推力。另一方面,当遮阳板110的从收纳位置起的旋转角度大于收纳角度时(即,当遮阳板主体110处于使用范围时),夹子160产生用于将遮阳板主体110保持在旋转停止位置的保持力。
如图5所示,移位防止部142形成在主体部141的左侧(在与竖轴部120a相反的侧),并且移位防止部143形成在主体部141的右侧(在竖轴部120a侧)。换句话说,移位防止部142布置在轴承构件140的左侧,而移位防止部143布置在轴承构件140的右侧。移位防止部142和143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比主体部141薄,且布置在主体部141的沿厚度方向的大体中央处。如图2所示,轴承构件140设置有插入孔141a和141b,框架170的端部172和173分别插入插入孔141a和141b。插入孔141a朝向下侧(与横轴部120b相反的侧)且朝向左侧(与竖轴部120a相反的侧)开口,且形成为具有大体L形状。插入孔141b朝向下侧(与横轴部120b相反的侧)且朝向右侧(竖轴部120a侧)开口,且形成为具有大体L形状。
框架170包含主体部171、端部172和173,以及空间形成部174和175。主体部171沿遮阳板主体110的外周缘弯曲。端部172和173形成为具有大体L形状。端部172和173从下面(从与横轴部120b相反的侧)分别插在轴承构件140的L状插入孔141a和141b中,且然后被固定。在实施例中,卷边法被用来将端部172和173相应地固定在轴承构件140的插入孔141a和141b中。因此,框架170在端部172和173固定至轴承构件140的状态下形成环。
在实施例中,凹状空间170a和170b形成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在左右方向(横轴部120b的纵向)上的两侧上。凹状空间170a和170b分别形成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与空间形成部174之间,以及主体部141与空间形成部175之间。凹状空间170a和170b朝向上侧(横轴部120b侧)开口。在实施例中,空间形成部174布置在轴承构件140的左侧(在与竖轴部120a相反的侧)且倾斜,以便在空间形成部174和上边缘(在横轴部120b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轴承构件140的方向增加(在右侧的距离比在左侧的距离长)。因此,朝向横轴部120b侧开口的凹状空间(凹部)170a形成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左侧上,以便凹状空间170a布置在框架170的空间形成部174与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之间。空间形成部175布置在轴承构件140的右侧(在竖轴部120a侧),且倾斜,以便在空间形成部175与上边缘(在横轴部120b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轴承构件140的方向增加(在左侧的距离比在右侧的距离长)。因此,朝向横轴部120b侧开口的凹状空间(凹部)170b形成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右侧,以便凹状空间170b布置在框架170的空间形成部175与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之间。在实施例中,轴承构件140的移位防止部142(143)布置在空间170a(170b)中。移位防止部142(143)的至少一部分需要布置在空间170a(170b)中。
加强板180由硬纸板形成,且布置在框架170的内部。
如图3所示,垫片包含布置在加强板180的沿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在实施例中,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布置在除了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更具体地,如由图5的阴影线指示地,当沿遮阳板主体110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布置在移位防止部142和143的两侧上,移位防止部142和143形成在轴承构件140的沿厚度方向的大体中央处。另外,如图4的阴影线所指示地,当从遮阳板110的侧面观看时,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布置在除了主体部141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所述侧面中的每一个由主体部141与轴承构件140的移位防止部142和143之间的界线包围。
在实施例中,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布置在除了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换句话说,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没有布置在主体部141的侧面上。因此,可减小布置有轴承构件140的区域的厚度。另外,布置有轴承构件140的区域的厚度能够基本上等于没有布置轴承构件140的区域(布置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的区域)的厚度。因此,在布置轴承构件140的区域与没有布置轴承构件140的区域之间的界线附近不形成台阶部。因此,改善了遮阳板主体110的外观(外部样子)。而且,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沿横轴部120b的纵向的两侧上,朝向上侧(横轴部120b侧)开口的凹状空间170a和170b由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与框架170的空间形成部174和175形成。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空间170a和170b中的每一个中。因此,如图2所示,在通过手指或类似物施加外力F至空间170a和170b(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在横轴部120b的纵向上的两侧形成)之一的上边缘(横轴部120b侧)的情况中,压入量可被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约束,且原始形状通过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的回复力回复。因此,例如,防止外壳195的皱折的产生是可能的。而且,如图5所示,在朝向沿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外力F通过手指或类似物施加至空间170a和170b(其在轴承构件140的主体部141的在横轴部120b的纵向上的两侧形成,且加强板180没有布置在空间170a和170b中)之一的情况中,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的在厚度方向上的移位可通过布置在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之间的移位防止部142或143防止。因此,防止遮阳板主体110的外观的恶化是可能的。而且,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没有布置在布置有横轴部120b的区域中,并且由此,横轴部120b可容易地插在轴承构件140的轴承部150中。
接下来,参考图6和图7,将描述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图6是依照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200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且示出了遮阳板主体210布置在挡风玻璃上以便遮阳板主体210的侧面沿基本上竖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截取且沿图6的箭头看的剖视图。除了空间形成部和凹状空间(凹部)没有设置在轴承构件240的主体部241的右侧(在竖轴部120a侧),实施例中的遮阳板主体21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主体110相同的构造。换句话说,遮阳板主体210具有与图3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遮阳板主体210包含轴承构件240、框架270、加强板280、垫片(图7中示出第二垫片292)、以及外壳(未示出)。在依照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200中使用的轴承构件240与在依照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中使用的轴承构件140相似,因为轴承构件240包含具有轴承部的主体部241;以及在主体部241的在横轴部120b的纵向上的两侧上形成的移位防止部242和243。移位防止部242和243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比主体部241薄,且均布置在主体部241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大体中央处(参考图5)。在实施例中,在依照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和依照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200中使用共同的轴承构件。因此,移位防止部243可不设置在依照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200中使用的轴承构件240中。框架270包含主体部271、端部272和273、以及空间形成部274。主体部271沿遮阳板主体210的外周缘弯曲。端部272和273形成为具有L形状。端部272和273从下面相应地插在轴承构件240的L状插入孔241a和241b中,且然后被固定。因此,在端部272和273固定至轴承构件240的状态下,框架270形成环。
空间形成部274布置在轴承构件240的左侧(与竖轴部120a相反的侧),且倾斜,以便在空间形成部274与上边缘(在横轴部120b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轴承构件240的方向增加(在右侧的距离比在左侧的距离长)。因此,朝向横轴部120b侧开口的凹状空间(凹部)270a形成在轴承构件240的主体部241的左侧上,以便凹状空间270a布置在框架270的空间形成部274与轴承构件240的主体部241之间。移位防止部242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空间270a中。
除了可由形成在轴承构件的主体部的右侧(在竖轴部120a侧)的空间获得的效果,依照该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200具有与依照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没有限制于在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构造作出修改、添加、删除。如轴承构件,可使用具有各种构造中的任何构造或各种形状中的任何形状的轴承构件。布置移位防止部的位置不限制于轴承构件的在横轴部的纵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没有布置加强板等且垫片(第一垫片和/或第二垫片)可通过外力沿厚度方向移位的位置可选择作为布置移位防止部的位置。只要空间形成部能够形成朝向横轴部侧开口的凹状空间(凹部)以便凹状空间布置在空间形成部和轴承构件的主体部之间,框架的空间形成部就可以形成任何合适的形状。可不设置框架的空间形成部。框架的端部的形状和轴承构件的插入孔的形状可适当地改变。另外,各种固定方法可用作用于将框架的端部固定至轴承构件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中的每一个均可独立地被使用,或合适选择的构造可结合地使用。
本发明可如下文所描述地构造。当从遮阳板主体的侧面看时,框架可包含空间形成部,所述空间形成部布置在轴承构件的在支撑轴的横轴部的纵向上的至少一侧上,以便朝向支撑轴侧(上侧)开口的空间由框架的空间形成部和轴承构件的主体部形成,且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中的至少一个可布置在空间中。通过这种构造,在外力从支撑轴侧施加至布置空间形成部的位置的情况下,压入量可被布置在布置有空间形成部的位置中的垫片约束,且原始形状通过垫片的回复力回复。因此,例如,防止外壳的皱折的产生是可能的。移位防止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空间中。通过这种构造,例如,在沿厚度方向的外力或来自支撑轴侧的外力施加至布置在轴承构件的主体部的沿支撑轴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上的空间的情况下,防止垫片的移位以及外壳的皱折的产生是可能的。

Claims (5)

1.一种车辆遮阳板,其包含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的支撑轴(120)、以及围绕所述支撑轴(120)的长轴线在收纳位置和使用范围之间能够旋转的遮阳板主体(110;210),所述车辆遮阳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板主体(110;210)包含:支撑所述支撑轴(120)的轴承构件(140;240);框架(170;270),其固定至所述轴承构件(140;240)且弯曲,以当从所述遮阳板主体(110;210)的侧面观看时具有环状;加强板(180;280),其布置在所述框架(170;270)的内部;以及第一垫片(191)和第二垫片(192;292),其在除了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一部分的侧面之外的区域中,布置在所述加强板(180;280)的两侧;并且
所述轴承构件(140;240)包含防止所述第一垫片(191)和所述第二垫片(192;292)的移位的移位防止部(142,143;242,243),并且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242,243)布置在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沿所述支撑轴(120)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以便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242;243)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垫片(191)和所述第二垫片(192;29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轴承构件(140;240)包含主体部(141;241),所述主体部包含轴承部(150),所述轴承部支撑所述支撑轴(120),以便所述支撑轴(120)围绕所述支撑轴(120)的所述长轴线能够旋转;并且
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侧面是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所述主体部(141;24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242,243)比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所述主体部(141;241)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框架(170;270)包含:空间形成部(174,175;274),当从所述遮阳板主体(110;210)的所述侧面看时,所述空间形成部布置在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沿所述支撑轴(120)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以便朝向上侧开口的凹状空间(170a,170b;270a)由所述框架(170;270)的所述空间形成部(174,175;274)以及所述轴承构件(140;240)的所述主体部(141;241)形成;并且
所述第一垫片(191)和所述第二垫片(192;292)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凹状空间(170a,170b;270a)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所述移位防止部(142,143;242,243)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凹状空间(170a,170b;270a)中。
CN201510104372.3A 2014-03-11 2015-03-10 车辆遮阳板 Active CN104908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909A JP6276615B2 (ja) 2014-03-11 2014-03-11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4-047909 2014-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8560A CN104908560A (zh) 2015-09-16
CN104908560B true CN104908560B (zh) 2018-12-25

Family

ID=5407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4372.3A Active CN104908560B (zh) 2014-03-11 2015-03-10 车辆遮阳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76615B2 (zh)
CN (1) CN104908560B (zh)
MX (1) MX2015002940A (zh)
MY (1) MY175596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1873A (ja) * 2007-03-08 2008-09-25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4925A (ja) * 1986-02-10 1987-08-13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
JPH04257729A (ja) * 1991-02-08 1992-09-11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
JP3408865B2 (ja) * 1994-07-05 2003-05-19 株式会社ネオックスラボ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1873A (ja) * 2007-03-08 2008-09-25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02940A (es) 2015-09-10
CN104908560A (zh) 2015-09-16
JP6276615B2 (ja) 2018-02-07
MY175596A (en) 2020-07-01
JP2015171836A (ja)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985B (zh) 罩组件
US20180204538A1 (en) External light dimm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834068B2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
KR20160048588A (ko) 도로반사경
CN104908560B (zh) 车辆遮阳板
US9758023B2 (en) Spring for sun visor and support device for sun visor
US20090230716A1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KR20190057929A (ko) 차량용 기능을 갖춘 블라인드
JP5651349B2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6543513B2 (ja) 車両用バイザ装置
JP6941635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0179793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7030460A (ja) サンバイザ
CN220076266U (zh) 罩体组件、透光组件及车辆
JP3176245U (ja) ピンポイントサンバイザー
KR20130075857A (ko) 내비게이션 보호용 차광 커버
JP2018177101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US20140191530A1 (en) Motor vehicle cockpit with an instrument unit and a shadow region
CN204701559U (zh) 一种屏幕手动可调的车载mp5
CN203727142U (zh) 遮阳板安装组件、遮阳板总成和车辆
KR101508856B1 (ko) 자동차용 클러스터 계기판
CN204870474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总成及汽车
KR100521687B1 (ko) 자동차용 선 바이저
KR101202423B1 (ko) 차량용 선바이저
JP5244401B2 (ja) 車両用ミラ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