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4731B -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4731B
CN104904731B CN201410087832.1A CN201410087832A CN104904731B CN 104904731 B CN104904731 B CN 104904731B CN 201410087832 A CN201410087832 A CN 201410087832A CN 104904731 B CN104904731 B CN 104904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agent
bactericidal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78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4731A (zh
Inventor
胡伟群
朱卫刚
陈杰
许天明
张蕊蕊
孔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Corp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78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ZJ5337,第二种活性成分选自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噻酰菌胺和异噻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以上组合,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20:1~1:20。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特别适合用于防治稻瘟病。

Description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在整个水稻生长的时期,在几乎所有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适温,阴天和高湿度的气候带,稻瘟病发生频繁。稻瘟病大流行时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成片绝收,同时大大影响产量和作物的质量,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同作用机理的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方法。目前稻瘟病防治上主要依赖稻瘟灵、三环唑等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防治效果降低,单独施用药量越来越大。同时药剂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药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加重环境污染。因此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将是科学、合理用药的发展需要。
ZJ5337(化学名称: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是中国专利CN201310571013.x报道的七氟异丙基取代的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及其杀菌活性未见公开报道,前期的研究中发现ZJ5337杀菌谱广,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较好的活性,尤其稻瘟病和蔬菜瓜果的白粉病有特效。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化学名称:1,3-二硫戊环-2-亚基丙二酸二异丙酯。通过抑制纤维素酶的形成,而阻止菌丝的进一步生长。对稻瘟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并累积到叶部组织,从而发挥药效,耐雨水冲刷。
三环唑(Tricyclazole),化学名称:5-甲基一1,2,4一三唑并(3,4-b)[1,3]苯并噻唑。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专用杀菌剂,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
稻瘟酰胺(Dimethomorph),化学名称:N-(1-腈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稻瘟酰胺属苯氧酰胺类杀菌剂,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包括叶瘟和穂瘟。
咪鲜胺(Prochloraz),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
噻酰菌胺(Tiadinil),化学名称:3’-氯-4’,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苯胺。噻酰菌胺属于噻二唑酰胺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止病菌菌丝侵入邻近的健康细胞,并能诱导产生抗病基因,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该药剂有很好的内吸性,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并迅速传导到其他部位,适于水面使用,持效期长,对水稻叶瘟和穗茎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异噻菌胺(Isotianil),化学名称:N-(2,6-二甲苯基)-N-(2-甲氧乙酰基)-DL-氨基丙酸甲酯。异噻菌胺(isotianil)是拜耳与住友化学共同研发用来防治稻瘟病的异噻唑类杀菌剂。它的特点在于其并不会对病原菌产生直接的抗菌作用,而是通过激发水稻自身对稻瘟病的天然防御机制达到抵抗稻瘟病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未见ZJ5337与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噻酰菌胺、异噻菌胺复配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ZJ5337,第二种活性成分选自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噻酰菌胺和异噻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以上组合,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20:1~1:20。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优选为12:1~1:12,并进一步优选为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6:1~1:6。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被配制成杀菌剂,当被配制成杀菌剂时,所述杀菌剂含有杀菌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80%,进一步地优选为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5%~80%。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优选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微乳剂。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水分散粒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3~12%、润湿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其余为填料;所述悬浮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分散剂2~6%、润湿剂0.5-5%、增稠剂0~2%、防冻剂0~5%、防腐剂0~0.2%、消泡剂0~0.5%;所述可湿性粉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5~10%、润湿剂0-10%、其余为填料;所述水乳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乳化剂3~10%、溶剂5~30%、稳定剂0~1%、增稠剂0~1%、 防腐剂0~2%;所述微乳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乳化剂15~25%、助乳化剂5~10%、溶剂10~30%、稳定剂0~5%。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防腐剂选自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防腐剂选自甲醇、苯甲酸、苯甲酸钠。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杀菌剂可用于防治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稻瘟病。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杀菌的方法,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向作物及其生长场所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尤其对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生物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由浙江大学生物所提供。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稻苗喷雾接种孢子悬浮液法测定药剂的生物活性。将稻苗培养至2叶1心期待用,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配制成预设浓度的药液,进行喷雾处理,每处理设4次重复。24h后取长满孢子的培养皿,用无菌水轻轻洗取表面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30万个/ml左右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压力(0.1MPa)。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室中(25℃),100%湿度黑暗培养24h后,然后移至85%湿度光暗交替培养,7d后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进行病级调查。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19-2000》,按病指计算防效%。
1)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数少于5个,长度小于1厘米;
3级:叶片病斑数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厘米;
5级:叶片病斑数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数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
2)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共毒系数的计算。以病情指数计算各个处理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系统”3.11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求出回归直线EC50、相关系数。依孙云沛(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获得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
+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80以下),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杀菌组合物对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ZJ5337(A) 11.03 100.00
稻瘟灵(B) 80.66 13.67
三环唑(C) 36.05 30.60
稻瘟酰胺(D) 23.69 46.56
咪鲜胺(E) 12.45 88.59
噻酰菌胺(F) 9.88 111.64
异噻菌胺(G) 16.78 65.73
A+B(20:1) 9.24 119.37 95.89 124.49
A+B(15:1) 6.12 180.23 94.60 190.51
A+B(12:1) 3.52 313.35 93.36 335.64
A+B(6:1) 3.02 365.23 87.67 416.61
A+B(3:1) 3.12 353.53 78.42 450.82
A+B(1:1) 4.08 270.34 56.84 475.66
A+B(1:3) 6.22 177.33 35.25 503.03
A+B(1:6) 9.02 122.28 26.00 470.27
A+B(1:12) 13.44 82.07 20.31 404.06
A+B(1:15) 20.61 53.52 19.07 280.70
A+B(1:20) 25.19 43.79 17.78 246.26
A+C(20:1) 6.03 182.92 96.70 189.17
A+C(15:1) 5.66 194.88 95.66 203.71
A+C(12:1) 3.24 340.43 94.66 359.63
A+C(6:1) 3.06 360.46 90.09 400.13
A+C(3:1) 3.08 358.12 82.65 433.29
A+C(1:1) 2.87 384.32 65.30 588.55
A+C(1:3) 5.03 219.28 47.95 457.32
A+C(1:6) 6.35 173.70 40.51 428.74
A+C(1:12) 9.05 121.88 35.94 339.13
A+C(1:15) 15.33 71.95 34.94 205.94
A+C(1:20) 16.45 67.05 33.90 197.76
A+D(20:1) 5.44 202.76 97.46 208.05
A+D(15:1) 4.66 236.70 96.66 244.87
A+D(12:1) 3.21 343.61 95.89 358.34
A+D(6:1) 2.98 370.13 92.37 400.73
A+D(3:1) 3.01 366.45 86.64 422.95
A+D(1:1) 2.99 368.90 73.28 503.41
A+D(1:3) 4.25 259.53 59.92 433.13
A+D(1:6) 5.11 215.85 54.19 398.29
A+D(1:12) 7.11 155.13 50.67 306.16
A+D(1:15) 11.02 100.09 49.90 200.58
A+D(1:20) 11.45 96.33 49.10 196.18
A+E(20:1) 5.12 215.43 99.46 216.61
A+E(15:1) 4.68 235.68 99.29 237.38
A+E(12:1) 2.99 368.90 99.12 372.16
A+E(6:1) 2.68 411.57 98.37 418.39
A+E(3:1) 2.54 434.25 97.15 447.00
A+E(1:1) 2.56 430.86 94.30 456.93
A+E(1:3) 2.87 384.32 91.44 420.29
A+E(1:6) 3.24 340.43 90.22 377.34
A+E(1:12) 3.87 285.01 89.47 318.57
A+E(1:15) 6.03 182.92 89.30 204.83
A+E(1:20) 6.22 177.33 89.13 198.95
A+F(20:1) 4.79 230.27 100.55 229.00
A+F(15:1) 4.03 273.70 100.73 271.72
A+F(12:1) 2.88 382.99 100.90 379.59
A+F(6:1) 2.59 425.87 101.66 418.90
A+F(3:1) 2.39 461.51 102.91 448.46
A+F(1:1) 2.06 535.44 105.82 505.99
A+F(1:3) 2.28 483.77 108.73 444.93
A+F(1:6) 2.46 448.37 109.98 407.70
A+F(1:12) 3.07 359.28 110.74 324.43
A+F(1:15) 4.57 241.36 110.91 217.61
A+F(1:20) 5.03 219.28 111.09 197.40
A+G(20:1) 4.88 226.02 98.37 229.77
A+G(15:1) 4.21 262.00 97.86 267.73
A+G(12:1) 2.89 381.66 97.36 391.99
A+G(6:1) 2.61 422.61 95.10 444.36
A+G(3:1) 2.34 471.37 91.43 515.54
A+G(1:1) 2.98 370.13 82.87 446.67
A+G(1:3) 3.59 307.24 74.30 413.53
A+G(1:6) 4.47 246.76 70.63 349.39
A+G(1:12) 5.02 219.72 68.37 321.39
A+G(1:15) 5.59 197.32 67.87 290.72
A+G(1:20) 6.07 181.71 67.36 269.76
二、制剂配制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1、水分散粒剂
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等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制剂实施例1:60%ZJ5337·稻瘟灵水分散粒剂
称取20%ZJ5337、40%稻瘟灵、3%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
制剂实施例2:40%ZJ5337·三环唑水分散粒剂
称取20%ZJ5337、20%三环唑、3%TERSPERSE2700、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1%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硅藻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3:78%ZJ5337·稻瘟酰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40%ZJ5337、38%稻瘟酰胺、4%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3%玉米淀粉、3%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4:70%ZJ5337·噻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40%ZJ5337、30%噻酰菌胺、4%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3%玉米淀粉、3%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5:80%ZJ5337·异噻菌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40%ZJ5337、40%异噻菌胺、4%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3%玉米淀粉、3%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6:60%ZJ5337·咪鲜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30%ZJ5337、30%咪鲜胺、3%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
2、悬浮剂
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配料釜中混合均匀,经球磨机或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成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7:40%ZJ5337·三环唑悬浮剂
称取15%ZJ5337、25%三环唑、2%TERSPERSE2500、3%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8:40%ZJ5337·稻瘟灵悬浮剂
称取15%ZJ5337、25%稻瘟灵、2%NNO、2%TERSPERSE2500、0.1%黄原胶、3%白炭黑、5%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9:25%ZJ5337·咪鲜胺悬浮剂
称取15%ZJ5337、10%咪鲜胺、1%TERSPERSE2500、1%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0:60%ZJ5337·稻瘟酰胺悬浮剂
称取30%ZJ5337、30%稻瘟酰胺、1%TERSPERSE2500、1%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1:25%ZJ5337·噻酰菌胺悬浮剂
称取12.5%ZJ5337、12.5%噻酰菌胺、1%TERSPERSE2500、1%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2:15%ZJ5337·异噻菌胺悬浮剂
称取10%ZJ5337、5%异噻菌胺、10%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盐、1%黄原胶、5%氯化钠,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
3、可湿性粉剂
按配方要求,混合后经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13:80%ZJ5337·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称取30%ZJ5337、50%稻瘟灵、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1%K-12、5%白炭黑、高龄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4:65%ZJ5337·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称取60%ZJ5337、5%三环唑、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5:52%ZJ5337·稻瘟酰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4%ZJ5337、48%稻瘟酰胺、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6:60%ZJ5337·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50%ZJ5337、10%咪鲜胺、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7:65%ZJ5337·噻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60%ZJ5337、5%噻酰菌胺、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质量份。
制剂实施例18:80%ZJ5337·异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55%ZJ5337、25%氟啶胺、3%木质素磺酸钙、2%十二烷基硫酸钠、10%白炭黑、高龄土加至100%质量份。
4、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9:15%ZJ5337·三环唑微乳剂
称取5%ZJ5337、10%三环唑、4%TX-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1601#、15%环已酮、5%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搅拌后制得。
制剂实施例20:20%ZJ5337·稻瘟灵微乳剂
称取10%ZJ5337、10%咪鲜胺、5%农乳400#、4%农乳500#、6%农乳1601#、25%环已酮、5%二甲苯、5%异丙醇、3%亚磷酸三苯酯、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搅拌后制得。
5、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21:15%ZJ5337·咪鲜胺水乳剂
称取10%ZJ5337、5%咪鲜胺、3%农乳2201#、1.5%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10%环己酮、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
制剂实施例22:10%ZJ5337·噻酰菌胺水乳剂
称取5%ZJ5337、5%噻酰菌胺、3%农乳2201#、1.5%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10%环己酮、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
制剂实施例23:5%ZJ5337·异噻菌胺水乳剂
称取1%ZJ5337、4%异噻菌胺、2%农乳2201#、3.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Span-60#、1%环氧氯丙烷、30%二甲苯、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
三、田间应用
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业部药检所“GB-T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叶部病害”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 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水稻处于水稻破口期,第二次施药时水稻在齐穗期,水稻稻瘟病主要是穗颈瘟,处于发病初期。本试验共计调查2次,每试验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调查50穗,共调查250穗,调查每丛每穗发病情况,记录病害等级。
1)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三分之一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半瘪);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2)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1)、(2)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2: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试验结果
上述试验数据表明ZJ5337与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噻酰菌胺、异噻菌胺以一定比例混配后,对稻瘟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长势等都正常,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稻瘟病有特效。

Claims (8)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第二种活性成分选自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噻酰菌胺和异噻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以上组合,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20:1~1: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12:1~1:1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6:1~1:6。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被配制成杀菌剂,所述杀菌剂含有杀菌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8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5%~80%。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被配制成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微乳剂。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被用于防治稻瘟病。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3~12%、润湿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其余为填料;所述可湿性粉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5~10%、润湿剂0-10%、其余为填料。
CN201410087832.1A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4904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7832.1A CN104904731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7832.1A CN104904731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731A CN104904731A (zh) 2015-09-16
CN104904731B true CN104904731B (zh) 2017-05-10

Family

ID=5407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7832.1A Active CN104904731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47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9124A (zh) * 1997-06-02 2000-07-05 罗纳-普朗克油化农业株式会社 4-喹啉酚衍生物及以此为有效组分的农业园艺用杀菌剂
CN102239850A (zh) * 2011-04-26 2011-11-16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氟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628639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类含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9124A (zh) * 1997-06-02 2000-07-05 罗纳-普朗克油化农业株式会社 4-喹啉酚衍生物及以此为有效组分的农业园艺用杀菌剂
CN102239850A (zh) * 2011-04-26 2011-11-16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氟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628639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类含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型喹啉类化合物ZJ5337的生物活性;胡伟群等;《农药学学报》;20141231;第16卷(第4期);414-4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731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7186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83228B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森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73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657184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418271A (zh) 一种含氟苯醚酰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82451A (zh) 含有吡菌苯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38697B (zh) 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04731B (zh)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57187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2A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13966743A (zh) 一种含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27B (zh)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04730B (zh)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26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7467052A (zh) 一种含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8782569A (zh) 一种含有灭菌唑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9418270A (zh) 一种含氟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064869A (zh) 一种含嘧菌腙和三环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3070175B (zh) 一种含啶酰菌胺与春雷霉素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2960349A (zh) 一种含有唑菌酯与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8004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5724384A (zh)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7245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815320B (zh) 一种含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0

Address after: 310023 No. 926, Xixi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Ltd.

Co-patentee after: Sinochem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310023 No. 926, Xixi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