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4720B -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4720B
CN104904720B CN201410086973.1A CN201410086973A CN104904720B CN 104904720 B CN104904720 B CN 104904720B CN 201410086973 A CN201410086973 A CN 201410086973A CN 104904720 B CN104904720 B CN 104904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cid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agent
methoxy acrylic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69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4720A (zh
Inventor
胡伟群
陈杰
许天明
张蕊蕊
朱卫刚
孔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69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4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4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和苯氧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所述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20:1~1:20。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特别适合防治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

Description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等病害是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多种主要病害,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危害产量和品质。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同作用机理的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方法。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作为三唑类杀菌剂品种,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很快,单独施用药量越来越大,且用药量大会抑制作物生长。如果连续用药超过三次,很有可能造成作物叶片变小、变硬、变脆、变黑等药害情况。因此将三唑类杀菌剂和其他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将是科学、合理用药的发展需要。
ZJ5337(化学名称: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是中国专利CN201310571013.x报道的七氟异丙基取代的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及其杀菌活性未见公开报道,前期的研究中发现ZJ5337杀菌谱广,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较好的活性,尤其稻瘟病和蔬菜瓜果的白粉病有特效。
嘧菌酯(Az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醚菌酯(Kresoxim-methyl),化学名称:(E)-2-甲氧亚氨基-2-[2-(邻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醚菌酯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持效期长。对苹果和梨黑星病、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和半知菌类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
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化学名称:(E)-2-甲氧亚氨基-N-甲基-2-(2-苯氧苯基)乙酰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广谱、保护和治疗活性兼有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稻瘟病有特效。
现有技术中没有关于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和苯氧菌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菌组合物。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和苯氧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所述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20:1~1:20。
作为优选的方式,上述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2:1~1:12。。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被配制成杀菌剂,当被配制成杀菌剂时,所述杀菌剂含有杀菌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80%,进一步地优选为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5%~80%。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优选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微乳剂。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水分散粒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3~12%、润湿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其余为填料;所述悬浮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分散剂2~6%、润湿剂0.5-5%、增稠剂0~2%、防冻剂0~5%、防腐剂0~0.2%、消泡剂0~0.5%;所述可湿性粉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5~10%、润湿剂0-10%、其余为填料;所述水乳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乳化剂3~10%、溶剂5~30%、稳定剂0~1%、增稠剂0~1%、防腐剂0~2%;所述微乳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1~80%、乳化剂15~25%、助乳化剂5~10%、溶剂10~30%、稳定剂0~5%。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防腐剂选自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防腐剂选自甲醇、苯甲酸、苯甲酸钠。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特别适合被用于防治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两种活性成分具有协同增效方式,杀菌效果好,能够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多种病害,对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有特效;
(2)可实现同时防治多种病害,减缓抗性产生;
(3)用药成本低;
(4)治疗加保护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生物测定
实施例1、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由浙江大学生物所提供。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稻苗喷雾接种孢子悬浮液法测定药剂的生物活性。将稻苗培养至2叶1心期待用,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配制成预设浓度的药液,进行喷雾处理,每处理设4次重复。24h后取长满孢子的培养皿,用无菌水轻轻洗取表面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30万个/ml左右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压力(0.1MPa)。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室中(25℃),100%湿度黑暗培养24h后,然后移至85%湿度光暗交替培养,7d后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进行病级调查。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19-2000》,按病指计算防效%。
1)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数少于5个,长度小于1厘米;
3级:叶片病斑数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厘米;
5级:叶片病斑数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数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
2)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共毒系数的计算。以病情指数计算各个处理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系统”3.11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求出回归直线EC50、相关系数。依孙云沛(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获得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
+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80以下),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对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ZJ5337(A) 11.03 100.00
嘧菌酯(B) 5.32 207.33
醚菌酯(C) 7.66 143.99
苯氧菌胺(D) 3.43 321.57
A+B(20:1) 5.31 207.72 105.11 197.62
A+B(15:1) 3.36 328.27 106.71 307.64
A+B(12:1) 3.09 356.96 108.26 329.73
A+B(6:1) 2.47 446.56 115.33 387.19
A+B(3:1) 2.01 548.76 126.83 432.66
A+B(1:1) 1.52 725.66 153.67 472.23
A+B(1:3) 1.67 660.48 180.50 365.92
A+B(1:6) 1.71 645.03 192.00 335.96
A+B(1:12) 1.82 606.04 199.07 304.43
A+B(1:15) 1.96 562.76 200.62 280.51
A+B(1:20) 2.88 382.99 202.22 189.39
A+C(20:1) 5.46 202.01 102.09 197.87
A+C(15:1) 3.78 291.80 102.75 283.99
A+C(12:1) 3.12 353.53 103.38 341.95
A+C(6:1) 2.77 398.19 106.28 374.65
A+C(3:1) 2.01 548.76 111.00 494.39
A+C(1:1) 1.56 707.05 122.00 579.57
A+C(1:3) 1.73 637.57 132.99 479.40
A+C(1:6) 1.78 619.66 137.71 449.99
A+C(1:12) 1.99 554.27 140.61 394.20
A+C(1:15) 2.57 429.18 141.24 303.87
A+C(1:20) 2.98 370.13 141.90 260.85
A+D(20:1) 4.34 254.15 110.55 229.89
A+D(15:1) 3.11 354.66 113.85 311.52
A+D(12:1) 2.78 396.76 117.04 338.99
A+D(6:1) 2.31 477.49 131.65 362.69
A+D(3:1) 1.76 626.70 155.39 403.30
A+D(1:1) 1.13 976.11 210.79 463.08
A+D(1:3) 1.14 967.54 266.18 363.50
A+D(1:6) 1.22 904.10 289.92 311.85
A+D(1:12) 1.24 889.52 304.53 292.10
A+D(1:15) 1.58 698.10 307.72 226.86
A+D(1:20) 1.96 562.76 311.02 180.94
实施例2、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对番茄早疫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i)由本试验室菌种室保存。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将上述各病原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2/3时,用直径5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成菌块,用接种针将菌块移至预先配制成的含毒PDA培养基中央,然后置于25℃培养箱内培养,每处理重复4次。视CK菌落生长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法用卡尺量取各处理菌落直径cm,求出校正抑制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药效计算: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测两个直径,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大小。按下式求出菌落生长抑制率:菌落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10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表2: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ZJ5337(A) 49.88 100.00
嘧菌酯(B) 52.03 95.87
醚菌酯(C) 177 28.18
A+B(20:1) 30.24 164.95 99.80 165.27
A+B(15:1) 20.87 239.00 99.74 239.62
A+B(12:1) 19.69 253.33 99.68 254.13
A+B(6:1) 14.77 337.71 99.41 339.72
A+B(3:1) 12.34 404.21 98.97 408.43
A+B(1:1) 10.01 498.30 97.94 508.81
A+B(1:3) 12.04 414.29 96.90 427.53
A+B(1:6) 12.35 403.89 96.46 418.71
A+B(1:12) 13.05 382.22 96.19 397.37
A+B(1:15) 19.36 257.64 96.13 268.02
A+B(1:20) 24.05 207.40 96.07 215.89
A+C(20:1) 25.44 196.07 96.58 203.01
A+C(15:1) 18.37 271.53 95.51 284.29
A+C(12:1) 19.01 262.39 94.48 277.73
A+C(6:1) 13.21 377.59 89.74 420.76
A+C(3:1) 12.03 414.63 82.05 505.37
A+C(1:1) 11.11 448.96 64.09 700.52
A+C(1:3) 20.33 245.35 46.14 531.81
A+C(1:6) 29.37 169.83 38.44 441.81
A+C(1:12) 37.09 134.48 33.70 399.01
A+C(1:15) 45.22 110.31 32.67 337.65
A+C(1:20) 53.66 92.96 31.60 294.16
实施例3、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由本试验室菌种室保存。
试验方法:采用芽管长度法,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制成含药平板。分别取20微升孢子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含药平板上;于22℃、黑暗倒置培养10~12h后用显微镜调查孢子芽管的相对长度。每浓度调查5个视野,每视野30~40个孢子。芽管长度大于或等于孢子短径的50%则视为正常萌发。以孢子短径长度为单位“1”,芽管相对长度即为芽管实际长度与孢子短径长度之比。根据各处理芽管平均相对长度计算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孢子芽管相对长度的抑制率,求出药剂对各菌株的EC50值。
芽管相对长度抑制率%=(对照芽管平均相对长度-处理芽管平均相对长度)*100/对照芽管平均相对长度。
表3: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ZJ5337(A) 38.77 100.00
嘧菌酯(B) 18.33 211.51
醚菌酯(C) 21.45 180.75
A+B(20:1) 16.21 239.17 105.31 227.11
A+B(15:1) 15.33 252.90 106.97 236.43
A+B(12:1) 11.03 351.50 108.58 323.73
A+B(6:1) 9.11 425.58 115.93 367.10
A+B(3:1) 7.14 543.00 127.88 424.62
A+B(1:1) 4.77 812.79 155.76 521.84
A+B(1:3) 5.27 735.67 183.63 400.62
A+B(1:6) 5.11 758.71 195.58 387.93
A+B(1:12) 5.98 648.33 202.93 319.48
A+B(1:15) 7.33 528.92 204.54 258.59
A+B(1:20) 9.12 425.11 206.20 206.16
A+C(20:1) 16.21 239.17 103.85 230.32
A+C(15:1) 15.33 252.90 105.05 240.75
A+C(12:1) 11.03 351.50 106.21 330.94
A+C(6:1) 9.11 425.58 111.54 381.56
A+C(3:1) 7.14 543.00 120.19 451.79
A+C(1:1) 4.77 812.79 140.38 579.01
A+C(1:3) 5.27 735.67 160.56 458.19
A+C(1:6) 5.11 758.71 169.21 448.37
A+C(1:12) 5.98 648.33 174.54 371.45
A+C(1:15) 7.33 528.92 175.70 301.03
A+C(1:20) 9.12 425.11 176.90 240.30
实施例4、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复配对大豆锈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试验方法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89-2004》孢子悬浮液接种法。选择长势一致大豆苗,喷雾处理后阴干24h。洗取长满锈病菌大豆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0万个/ml左右的悬浮液,喷雾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灯光下23℃中,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通过防治效果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防效计算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
1)调查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表4:ZJ5337与嘧菌酯、醚菌酯复配对大豆锈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ZJ5337(A) 98.77 100.00
嘧菌酯(B) 41.66 237.09
醚菌酯(C) 50.88 194.12
A+B(20:1) 36.55 270.23 106.53 253.67
A+B(15:1) 30.25 326.51 108.57 300.74
A+B(12:1) 26.44 373.56 110.55 337.93
A+B(6:1) 20.99 470.56 119.58 393.49
A+B(3:1) 15.33 644.29 134.27 479.84
A+B(1:1) 10.02 985.73 168.55 584.85
A+B(1:3) 10.22 966.44 202.82 476.51
A+B(1:6) 11.11 889.02 217.51 408.73
A+B(1:12) 13.25 745.43 226.54 329.05
A+B(1:15) 14.64 674.66 228.52 295.23
A+B(1:20) 17.38 568.30 230.56 246.48
A+C(20:1) 35.22 280.44 104.48 268.41
A+C(15:1) 31.44 314.15 105.88 296.70
A+C(12:1) 25.88 381.65 107.24 355.88
A+C(6:1) 21.38 461.97 113.45 407.22
A+C(3:1) 15.04 656.72 123.53 531.62
A+C(1:1) 12.02 821.71 147.06 558.76
A+C(1:3) 12.34 800.41 170.59 469.20
A+C(1:6) 13.66 723.06 180.67 400.20
A+C(1:12) 14.23 694.10 186.88 371.41
A+C(1:15) 14.87 664.22 188.24 352.86
A+C(1:20) 18.33 538.84 189.64 284.14
二、制剂配制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1、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70%ZJ5337·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称取20%ZJ5337、50%嘧菌酯、3%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造粒步骤制取70%ZJ5337·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40%ZJ5337·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称取10%ZJ5337、30%醚菌酯、3%TERSPERSE2700、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1%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硅藻土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造粒步骤制取40%ZJ5337·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80%ZJ5337·苯氧菌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60%ZJ5337、20%苯氧菌胺、4%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3%玉米淀粉、3%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造粒步骤制取80%ZJ5337·苯氧菌胺水分散粒剂。
2、悬浮剂
实施例4:36%ZJ5337·嘧菌酯悬浮剂
称取30%ZJ5337、6%嘧菌酯、2%TERSPERSE2500、3%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6%ZJ5337·嘧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5:26%ZJ5337·醚菌酯悬浮剂
称取24%ZJ5337、2%醚菌酯、2%NNO、2%TERSPERSE2500、1%乳化剂T-60、0.1%黄原胶、3%白炭黑、5%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6%ZJ5337·醚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6:24%ZJ5337·苯氧菌胺悬浮剂
称取12%ZJ5337、12%苯氧菌胺、1%TERSPERSE2500、1%TERSPERSE2425、0.2%黄原胶、3%白炭黑、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4%ZJ5337·苯氧菌胺悬浮剂。
3、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60%ZJ5337·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称取15%ZJ5337、45%嘧菌酯、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1%K-12、5%白炭黑、高龄土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0%ZJ5337·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65%ZJ5337·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称取60%ZJ5337、5%醚菌酯、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5%ZJ5337·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52%ZJ5337·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4%ZJ5337、48%苯氧菌胺、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凹凸棒土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52%ZJ5337·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4、微乳剂
实施例10:15%ZJ5337·嘧菌酯微乳剂
称取5%ZJ5337、10%嘧菌酯、4%TX-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1601#、15%环已酮、5%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搅拌后制得15%ZJ5337·嘧菌酯微乳剂。
实施例11:13%ZJ5337·醚菌酯微乳剂
称取1%ZJ5337、12%醚菌酯、5%农乳400#、4%农乳500#、6%农乳1601#、25%环已酮、5%二甲苯、5%异丙醇、3%亚磷酸三苯酯、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搅拌后制得13%ZJ5337·醚菌酯微乳剂。
实施例12:15%ZJ5337·苯氧菌胺微乳剂
称取10%ZJ5337、5%苯氧菌胺、6%农乳2201#、5%农乳700#、6%农乳600#、10%环已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甲苯、5%乙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搅拌后制得15%ZJ5337·苯氧菌胺微乳剂。
5、水乳剂
实施例13:15%ZJ5337·苯氧菌胺水乳剂
称取10%ZJ5337、5%苯氧菌胺、3%农乳2201#、1.5%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10%环己酮、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15%ZJ5337·苯氧菌胺水乳剂。
实施例14:16%ZJ5337·嘧菌酯水乳剂
称取6%ZJ5337、10%嘧菌酯、2%农乳2201#、3%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Span-60#、2@乳化剂T-60、1%亚磷酸三苯酯、15%二甲苯、10%环己酮、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16%ZJ5337·嘧菌酯水乳剂。
实施例15:10%ZJ5337·醚菌酯水乳剂
称取5%ZJ5337、5%醚菌酯、2.5%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Span-60#、1%环氧氯丙烷、10%二甲苯、20%环己酮、0.3%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质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10%ZJ5337·醚菌酯水乳剂。
三、田间应用
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业部药检所“GB-T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叶部病害”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水稻处于水稻破口期,第二次施药时水稻在齐穗期,水稻稻瘟病主要是穗颈瘟,处于发病初期。本试验共计调查2次,每试验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调查50穗,共调查250穗,调查每丛每穗发病情况,记录病害等级。
1)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三分之一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半瘪);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2)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1)、(2)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5: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试验结果
实施例2、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124-2004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田位于浙江省德清。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株成龄果树,4次重复,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共施药4次。末次药后14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两株均调查,每株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固定2个新梢,调查全部叶片,记录病害等级。
1)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点整个叶面的10%以下;
3级:病斑面积点整个叶面的11%~25%;
5级:病斑面积点整个叶面的26%~40%;
7级:病斑面积点整个叶面的41%~65%;
9级:病斑面积点整个叶面的66%以上。
2)药效计算方法同田间应用实施例1。
表6: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实施例3、防治大豆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大豆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业部药检所“GB/T17980.89-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大豆锈病”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处于发病初期,一周后施第二次药。每试验小区采用五点取样调查20株,每株调查上中下各4片叶,记录总叶片数和各级病叶数。
1)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2)药效计算方法同田间应用实施例1。
表7:防治大豆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实施例4、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31-2000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点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棚室8m2,4次重复,共施药2次,间隔7天施第二次药。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选二株,每株分上、中、下调查10片叶,分别按下列标准记录发病级数。
1)叶片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2)药效计算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表8: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以上效果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多种病害,尤其对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有特效,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7)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和苯氧菌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所述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20:1~1:20,所述ZJ5337为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ZJ5337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2:1~1:12。
3.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含有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80%。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杀菌剂总重量的5%~80%。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被配制成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微乳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分散粒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3~12%、润湿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其余为填料;
所述可湿性粉剂中各成分质量配比为:杀菌组合物5~80%、分散剂5~10%、润湿剂0-10%、其余为填料。
7.按照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杀菌剂用于防治稻瘟病、番茄早疫病、大豆锈病和梨黑星病的用途。
CN201410086973.1A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4904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973.1A CN104904720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973.1A CN104904720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720A CN104904720A (zh) 2015-09-16
CN104904720B true CN104904720B (zh) 2017-08-08

Family

ID=5407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6973.1A Active CN104904720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472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75662A1 (fr) * 2002-03-08 2003-09-18 Meiji Seika Kaisha, Ltd. Composition fongicide destinee a combattre une maladie du riz
CN1444562A (zh) * 2000-05-30 2003-09-24 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稻瘟病防除剂
CN1668597A (zh) * 2002-07-11 2005-09-14 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生产2,3,6-三烷基-8-氟-4-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02696632A (zh) * 2012-05-31 2012-10-03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28639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类含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4562A (zh) * 2000-05-30 2003-09-24 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稻瘟病防除剂
WO2003075662A1 (fr) * 2002-03-08 2003-09-18 Meiji Seika Kaisha, Ltd. Composition fongicide destinee a combattre une maladie du riz
CN1668597A (zh) * 2002-07-11 2005-09-14 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生产2,3,6-三烷基-8-氟-4-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02696632A (zh) * 2012-05-31 2012-10-03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28639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类含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具有生物活性的喹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田俊锋等;《农药》;20110831;第50卷(第8期);552-557,566 *
胡伟群等.新型喹啉类化合物ZJ5337的生物活性.《农药学学报》.2014,第16卷(第4期),414-4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720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565A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07916B (zh) 一种农业和园艺用杀真菌组合物
CN102640761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7006500A (zh) 包含灭菌丹和吡噻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2715173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104397A (zh)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8896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9418271A (zh) 一种含氟苯醚酰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85055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57179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82451A (zh) 含有吡菌苯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8207985A (zh) 一种水稻田三元除草组合物
CN104904720B (zh) 一种含zj5337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76212B (zh)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79291A (zh)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24824B (zh)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32363A (zh) 含丙环唑和井冈霉素a的农药组合物
CN104823976A (zh) 一种含有溴菌腈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5230627B (zh)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04730B (zh)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49B (zh) 一种含有亚胺唑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8353910A (zh) 一种含有醚唑磺胺酯类化合物和丙硫菌唑的农业杀菌组合物
CN109953027A (zh) 一种含氟苯醚酰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19392A (zh)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72549A (zh) 用于农作物的杀菌组合物及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