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4596B -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4596B
CN104904596B CN201510278782.XA CN201510278782A CN104904596B CN 104904596 B CN104904596 B CN 104904596B CN 201510278782 A CN201510278782 A CN 201510278782A CN 104904596 B CN104904596 B CN 104904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tan
fingers
culture
obovatifoliola
staunton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87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4596A (zh
Inventor
陈乾平
潘丽梅
白隆华
谷筱玉
莫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to CN2015102787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4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4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0.3~1.3mg/L的吲哚丁酸和0.1~0.5g/L的活性炭;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本发明通过组织培养和基质栽培成功栽培了五指那藤这种野生植物。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和时间以及光强度均可以调控,所得五指那藤成活率高,解决了五指那藤的规模化生产,缩短了五指那藤的培育时间。

Description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五指那藤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五指那藤,俗名尾叶那藤、牛藤、木通七叶莲等,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尾叶那藤的干燥藤茎。五指那藤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消肿散毒、散热利尿的作用。用于风湿骨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胃痛、手术后疼痛、跌打损伤、水肿、急性肾炎、尿血及乳腺增生。五指那藤原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区的山谷林缘或山脚灌丛中。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野生资源的采集量逐渐增大,野生五指那藤资源濒临枯竭,因此引种栽培、人工繁殖等将成为有效利用五指那藤资源的新途径,目前未见有关于五指那栽培、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本发明通过建立五指那藤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具有繁殖率高、繁殖速率快等优点,便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满足了中药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首先利用组织培养使五指那藤生长出根,再利用基质栽培五指那藤。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利用红蓝光灯管的组合来调整光强度贯穿在整个五指那藤的组织培养中,提高五指那藤苗的成活率,缩短培育时间。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
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中含有MS、1~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0.5~1.5mg/L的吲哚丁酸;
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中含有MS、0.3~0.6mg/L的α-萘乙酸、1.5~2.5mg/L的TDZ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0~100mg/L的半胱氨酸;
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中含有MS、0.1~0.5mg/L的α-萘乙酸、0.1~0.5mg/L的吲哚丁酸和0.1~0.5g/L的活性炭;
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0.3~1.3mg/L的吲哚丁酸和0.1~0.5g/L的活性炭;
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优选的是,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均含有5g/L的琼脂和30g/L的蔗糖,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
优选的是,所述S6中基质由体积比为3:1:1的塘泥、蛭石和椰糠混合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S1中,选取五指那藤枝条接近顶芽的2~4cm的带节嫩茎段作为无菌外植体。
优选的是,所述S1中,对所述无菌外植体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的过程为:用质量分数为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10min,自来水冲洗15-20min,无菌水润洗两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30-50s,再用添加了2-3滴吐温-20的150mL质量浓度为0.1%升汞消毒5-8min,无菌水冲洗3-5次。
优选的是,所述S2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10: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诱导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8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3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8: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增殖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0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4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壮苗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所述S5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4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
优选的是,所述基质还经过了预处理步骤:将所述基质表面喷洒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体积比为2:1的米醋和烟酸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S6中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时,每相邻的两个生根的五指那藤苗之间的间距为35cm,在基质中培养6-8天后,在所述基质表面喷施营养肥,并在铺设营养肥后的基质表面铺设一层相对湿度为75%的苔藓。
优选的是,所述营养肥为重量比为30:20:1的苔藓、豆渣和发酵菌混合后在55℃下密封发酵6-8天而成。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在五指那藤生长的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既有五指那藤代谢的有害物质,又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要提高五指那藤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生长,吲哚丁酸和活性炭的配合使用,使活性炭有选择性的吸附物质,即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不会吸附有利于五指那藤生长的营养物质。
2、五指那藤在培养基中不同的培养时期,采用数量比不同的红蓝灯管照射五指那藤,当在培养五指那藤的腋芽时,光强度为38umol·m-2·s-1是五指那藤的光饱和点,可保证五指那藤适应弱光的能力,加快五指那藤的生长速率,当得到五指那藤腋芽后,增加蓝光灯管数量,有利于提高五指那藤的色素含量,其中蓝光尤其可调控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五指那藤的气孔开启,加快光合节律,加快五指那藤的生根。
五指那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本发明通过组织培养和基质栽培成功栽培了五指那藤这种野生植物。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且价格便宜。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和时间以及光强度均可以调控,所得五指那藤成活率高,解决了五指那藤的规模化生产,相较于五指那藤的自然生长,缩短了五指那藤的培育时间。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
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中含有MS、1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0.5mg/L的吲哚丁酸;
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中含有MS、0.3mg/L的α-萘乙酸、1.5mg/L的TDZ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0mg/L的半胱氨酸;
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中含有MS、0.1mg/L的α-萘乙酸、0.1mg/L的吲哚丁酸和0.1g/L的活性炭;
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0.3mg/L的吲哚丁酸和0.1g/L的活性炭;在五指那藤生长的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既有五指那藤代谢衬衫的有害物质,又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要提高五指那藤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生长,吲哚丁酸和活性炭的配合使用,使活性炭有选择性的吸附物质,即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不会吸附有利于五指那藤生长的营养物质。
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其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均含有5g/L的琼脂和30g/L的蔗糖,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培养基中的细菌适宜的pH值为6.8-7.4,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为5.8,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滋生,同时能给五指那藤苗提高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中,所述S6中基质由体积比为3:1:1的塘泥、蛭石和椰糠混合而成。利用这三种物质混合的基质,价格低廉,同时可增强五指那藤苗的根系,使五指那藤苗茎粗,苗壮。
其中,所述S1中,选取五指那藤枝条接近顶芽的2cm的带节嫩茎段作为无菌外植体。
其中,所述S1中,对所述无菌外植体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的过程为:用质量分数为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min,自来水冲洗15min,无菌水润洗两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30s,再用添加了2滴吐温-20的150mL质量浓度为0.1%升汞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次。
其中,所述S2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10: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诱导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8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3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8: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增殖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0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4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壮苗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所述S5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4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五指那藤在培养基中不同的培养时期,采用数量比不同的红蓝灯管照射五指那藤,当在培养五指那藤的腋芽时,光强度为38umol·m-2·s-1是五指那藤的光饱和点,可保证五指那藤适应弱光的能力,加快五指那藤的生长速率,当得到五指那藤腋芽后,增加蓝光灯管数量,有利于提高五指那藤的色素含量,其中蓝光尤其可调控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五指那藤的气孔开启,加快光合节律,加快五指那藤的生根。
其中,所述基质还经过了预处理步骤:将所述基质表面喷洒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体积比为2:1的米醋和烟酸组成。烟酸和米醋的共同作用,促进五指那藤苗对矿物质的吸收,提高其生长速率。
其中,所述S6中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时,每相邻的两个生根的五指那藤苗之间的间距为35cm,在基质中培养6天后,在所述基质表面喷施营养肥,并在铺设营养肥后的基质表面铺设一层相对湿度为75%的苔藓。
其中,所述营养肥为重量比为30:20:1的苔藓、豆渣和发酵菌混合后在55℃下密封发酵6天而成。
实施例2
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
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中含有MS、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1.5mg/L的吲哚丁酸;
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中含有MS、0.6mg/L的α-萘乙酸、2.5mg/L的TDZ植物生长调节剂和100mg/L的半胱氨酸;
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中含有MS、0.5mg/L的α-萘乙酸、0.5mg/L的吲哚丁酸和0.5g/L的活性炭;
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1.3mg/L的吲哚丁酸和0.5g/L的活性炭;在五指那藤生长的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既有五指那藤代谢衬衫的有害物质,又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要提高五指那藤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生长,吲哚丁酸和活性炭的配合使用,使活性炭有选择性的吸附物质,即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不会吸附有利于五指那藤生长的营养物质。
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其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均含有5g/L的琼脂和30g/L的蔗糖,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培养基中的细菌适宜的pH值为6.8-7.4,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为5.8,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滋生,同时能给五指那藤苗提高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中,所述S6中基质由体积比为3:1:1的塘泥、蛭石和椰糠混合而成。利用这三种物质混合的基质,价格低廉,同时可增强五指那藤苗的根系,使五指那藤苗茎粗,苗壮。
其中,所述S1中,选取五指那藤枝条接近顶芽的4cm的带节嫩茎段作为无菌外植体。
其中,所述S1中,对所述无菌外植体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的过程为:用质量分数为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10min,自来水冲洗20min,无菌水润洗两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50s,再用添加了3滴吐温-20的150mL质量浓度为0.1%升汞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5次。
其中,所述S2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10: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诱导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8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3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8: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增殖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0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4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壮苗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所述S5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4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五指那藤在培养基中不同的培养时期,采用数量比不同的红蓝灯管照射五指那藤,当在培养五指那藤的腋芽时,光强度为38umol·m-2·s-1是五指那藤的光饱和点,可保证五指那藤适应弱光的能力,加快五指那藤的生长速率,当得到五指那藤腋芽后,增加蓝光灯管数量,有利于提高五指那藤的色素含量,其中蓝光尤其可调控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五指那藤的气孔开启,加快光合节律,加快五指那藤的生根。
其中,所述基质还经过了预处理步骤:将所述基质表面喷洒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体积比为2:1的米醋和烟酸组成。烟酸和米醋的共同作用,促进五指那藤苗对矿物质的吸收,提高其生长速率。
其中,所述S6中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时,每相邻的两个生根的五指那藤苗之间的间距为35cm,在基质中培养8天后,在所述基质表面喷施营养肥,并在铺设营养肥后的基质表面铺设一层相对湿度为75%的苔藓。
其中,所述营养肥为重量比为30:20:1的苔藓、豆渣和发酵菌混合后在55℃下密封发酵8天而成。
实施例3
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
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中含有MS、1.5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1mg/L的吲哚丁酸。
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中含有MS、0.4mg/L的α-萘乙酸、2mg/L的TDZ植物生长调节剂和70mg/L的半胱氨酸。
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中含有MS、0.3mg/L的α-萘乙酸、0.3mg/L的吲哚丁酸和0.3g/L的活性炭。
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0.8mg/L的吲哚丁酸和0.3g/L的活性炭。在五指那藤生长的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既有五指那藤代谢衬衫的有害物质,又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要提高五指那藤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生长,吲哚丁酸和活性炭的配合使用,使活性炭有选择性的吸附物质,即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不会吸附有利于五指那藤生长的营养物质。
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其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均含有5g/L的琼脂和30g/L的蔗糖,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培养基中的细菌适宜的pH值为6.8-7.4,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为5.8,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滋生,同时能给五指那藤苗提高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中,所述S6中基质由体积比为3:1:1的塘泥、蛭石和椰糠混合而成。利用这三种物质混合的基质,价格低廉,同时可增强五指那藤苗的根系,使五指那藤苗茎粗,苗壮。
其中,所述S1中,选取五指那藤枝条接近顶芽的3cm的带节嫩茎段作为无菌外植体。当五指那藤苗的无菌外植体为3cm时,愈伤组织细胞在切口处大量增殖和生长,五指那藤无菌外植体全部分化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78%,减少了五指那藤无菌外植体的褐化和污染现象。
其中,所述S1中,对所述无菌外植体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的过程为:用质量分数为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7min,自来水冲洗17min,无菌水润洗两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45s,再用添加了2滴吐温-20的150mL质量浓度为0.1%升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4次。
其中,所述S2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10: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诱导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8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3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8: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增殖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0umol·m-2·s-1,培养28天;所述S4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壮苗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所述S5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4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五指那藤在培养基中不同的培养时期,采用数量比不同的红蓝灯管照射五指那藤,当在培养五指那藤的腋芽时,光强度为38umol·m-2·s-1是五指那藤的光饱和点,可保证五指那藤适应弱光的能力,加快五指那藤的生长速率,当得到五指那藤腋芽后,增加蓝光灯管数量,有利于提高五指那藤的色素含量,其中蓝光尤其可调控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五指那藤的气孔开启,加快光合节律,加快五指那藤的生根。
其中,所述基质还经过了预处理步骤:将所述基质表面喷洒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体积比为2:1的米醋和烟酸组成。烟酸和米醋的共同作用,促进五指那藤苗对矿物质的吸收,提高其生长速率。
其中,所述S6中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时,每相邻的两个生根的五指那藤苗之间的间距为35cm,在基质中培养7天后,在所述基质表面喷施营养肥,并在铺设营养肥后的基质表面铺设一层相对湿度为75%的苔藓。采用间距为35cm培育五指那藤苗保证了每根五指那藤苗都有充足的养分,在表面施加发酵后的肥料,伴随着大量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代谢的一些有效代谢物质被五指那藤苗吸收后,其中的激素有利于刺激五指那藤苗的生长发育,其中的抗生素能抑制基质中的一些细菌,提高五指那藤苗的存活率。
其中,所述营养肥为重量比为30:20:1的苔藓、豆渣和发酵菌混合后在55℃下密封发酵7天而成。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五指那藤的无菌外植体,选取五指那藤枝条接近顶芽的2~4cm的带节嫩茎段作为无菌外植体;
S2:利用诱导培养基培养无菌外植体,得到腋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中含有MS、1~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0.5~1.5mg/L的吲哚丁酸;所述S2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10: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诱导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8umol·m-2·s-1,培养28天;
S3:利用增殖培养基培养腋芽,得到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中含有MS、0.3~0.6mg/L的α-萘乙酸、1.5~2.5mg/L的TDZ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0~100mg/L的半胱氨酸;所述S3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8: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增殖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0umol·m-2·s-1,培养28天;
S4:利用壮苗培养基培养丛生芽,得到五指那藤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中含有MS、0.1~0.5mg/L的α-萘乙酸、0.1~0.5mg/L的吲哚丁酸和0.1~0.5g/L的活性炭;所述S4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3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壮苗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
S5:利用生根培养基培养五指那藤苗,得到生根的五指那藤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MS、0.3~1.3mg/L的吲哚丁酸和0.1~0.5g/L的活性炭;所述S5中,培养温度为26℃,采用发射红光的第一灯管与发射蓝光的第二灯管按数量比为7:4排布后将光源照射所述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65umol·m-2·s-1,培养21天;
S6:将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均含有5g/L的琼脂和30g/L的蔗糖,所述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基质由体积比为3:1:1的塘泥、蛭石和椰糠混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对所述无菌外植体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的过程为:用质量分数为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10min,自来水冲洗15-20min,无菌水润洗两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30-50s,再用添加了2-3滴吐温-20的150mL质量浓度为0.1%升汞消毒5-8min,无菌水冲洗3-5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还经过了预处理步骤:将所述基质表面喷洒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体积比为2:1的米醋和烟酸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生根的五指那藤苗移栽至基质中培养时,每相邻的两个生根的五指那藤苗之间的间距为35cm,在基质中培养6-8天后,在所述基质表面喷施营养肥,并在铺设营养肥后的基质表面铺设一层相对湿度为75%的苔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肥为重量比为30:20:1的苔藓、豆渣和发酵菌混合后在55℃下密封发酵6-8天而成。
CN201510278782.XA 2015-05-27 2015-05-27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Active CN104904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8782.XA CN104904596B (zh) 2015-05-27 2015-05-27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8782.XA CN104904596B (zh) 2015-05-27 2015-05-27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596A CN104904596A (zh) 2015-09-16
CN104904596B true CN104904596B (zh) 2017-02-22

Family

ID=5407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8782.XA Active CN104904596B (zh) 2015-05-27 2015-05-27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4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4672B (zh) * 2018-03-07 2021-06-15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一种八月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327A (zh) * 2009-12-15 2011-06-15 湖南农业大学 三叶木通果种苗试管快速繁殖方法
CN104585035B (zh) * 2015-01-25 2016-06-08 贵州大学 一种获得三叶木通无菌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596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0109B (zh) 罗汉果的水培方法
CN101940158A (zh) 利用白芨种子快速繁殖小苗的方法
WO2021057476A1 (zh) 一种调控植物代谢物质的光环境调控方法
CN101124891A (zh) 一种组织培养繁殖牛大力种苗的方法
CN105103701B (zh) 南方稻棉轮种田套种紫花苜蓿培肥地力的方法
CN104186057A (zh) 一种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并培育抑菌栽培土的方法
CN104996130A (zh) 一种富硒大蒜的种植方法
CN103975834A (zh) 一种水培空心菜室内生产的技术
CN107455259A (zh) 一种牛大力的培育方法
CN101836542B (zh) 富碘西瓜的栽培方法
CN104273030A (zh) 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方法
CN104303840A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4862249B (zh) 用于制备高净菌力微生物菌肥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3947452B (zh) 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
CN104904596B (zh) 五指那藤的繁殖方法
CN103421695A (zh) 一株共生真菌及其在铁皮石斛组培与种植阶段的应用
CN108812321A (zh) 一种滇黄精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2342248A (zh) 马铃薯茎尖脱毒育种方法及双层培养基
CN109329059B (zh) 一种稻草石蒜组织培养的方法
CN104396511A (zh) 一种西红柿育苗技术
CN109315423B (zh) 一种金钗石斛种子萌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96748A (zh) 一种富硒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9329060B (zh) 以换锦花石蒜鳞茎盘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的方法
CN106358509A (zh) 一种降低长春花猝倒病病害的栽培方法
CN107926508A (zh) 半夏种苗的快速繁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Assignee: Guangxi Jiansen Forestry Development Co.,Ltd.

Assignor: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553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Reproductive Method of Wuzhina Te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0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