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3980A - 电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3980A
CN104903980A CN201380069450.XA CN201380069450A CN104903980A CN 104903980 A CN104903980 A CN 104903980A CN 201380069450 A CN201380069450 A CN 201380069450A CN 104903980 A CN104903980 A CN 104903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wire
signal conductor
wire
drai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94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M·格罗斯
J·A·加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SA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SAS filed Critical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SAS
Publication of CN104903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61Flat or ribbon cabl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电缆可以构造成电连接到由基板承载的触垫。所述电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电信号导体以及至少一个例如一对导电排扰线。电缆中的排扰线可以限定构造成面对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排扰线可以限定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沿直线测量的大于0.12mm的宽度。至少一根辅助线材可以附接至至少一根排扰线。辅助线材可以构造成附接至基板。

Description

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电缆组件可用于将一个电部件电连接到另一个电部件。例如,如图1A所示,电缆组件10可以包括基板12(如印刷电路板14)、一组电缆16,该组电缆包括多根电缆18,电缆18构造成安装到基板12,以便与基板12的各导电基线电通信。基板12包括基板本体20,其限定一对相反的表面,例如上表面20a和沿横向方向T与上表面20a隔开的相反下表面20b。基板本体20还可以限定构造成与互补电部件配合的后端20c和沿大致垂直于横向方向T的纵向方向L与后端20c隔开的相反前端20d。基板本体20还可以限定沿大致垂直于横向方向T和纵向方向L的侧向方向A彼此隔开的相反侧20e。
仍参考图1A,上、下表面20a和20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可支撑相应多个电触垫22。触垫22可以构造为电连接至电缆18的相应一个。触垫22可以与由基板本体20承载或位于基板本体20中的一根或多根电迹线电通信,并因而可以与基板12的互补触垫电通信。因此,安装到触垫22的电缆18可以与互补触垫电通信,并因而可以与同互补触垫配合的互补电部件电通信。特别地,电缆18的近端24可以限定被安装到触垫22的相应一个上的安装端。
按照图示的实施例,触垫22由基板12的下表面20b支撑。每个触垫22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隔开并且可以设置成靠近前端20d。触垫22可以包括多个信号触垫22a和多个接地触垫22b。信号触垫22a和接地触垫22b可以按排R1来布置。在排R1中,信号触垫22a和接地触垫22b可以按重复的信号-信号-接地模式、接地-信号-信号模式,或信号-接地-信号模式来布置。信号触垫22a和接地触垫22b还可以按重复的信号-信号-接地-接地模式、接地-信号-信号-接地模式(图1A),或信号-接地-信号-接地模式来布置。
继续参考图1A,基板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共同的接地元件,例如接地元件26。如图所示,共同的接地元件26可以是被承载在基板本体20的下表面20b上的电层(多个)。接地元件26可以与触垫22电绝缘。按照图示实施例,接地元件26可以设置在沿纵向方向L比触垫22更靠近前端20d的位置。接地触垫22b可以通过承载在基板本体20的表面20b上一根或多根电迹线或在基板本体20中位于表面20a和20b之间的电层共连到接地元件26。
参考图1A-C中,电缆18可以均包括至少一个导体28(诸如一对信号携带导体28a),和包围各信号携带导体28a的至少一部分的电绝缘信号层30。每根电缆18还可以包括包围信号携带导体28a的相应绝缘层30的导电接地护套32。接地护套32可以构造成电连接到安装电缆18的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接地平面。例如,各电缆18的接地护套32可以构造成与基板12的接地元件26接触,使得各电缆18的接地护套32经由接地元件26被连接到基板12的接地平面。在这点上,接地护套32可以提供到地面的电路径,或者从相应电缆18的接地护套32到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接地平面的接地路径。每根电缆18还可以包括外层34,外层34是电绝缘的,并且包围相应的接地护套32。例如,绝缘层30可以设置于绝缘层34中。绝缘层30和34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绝缘层30和34可以由任何合适的介电材料构成,如塑料。导体28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构成,如铜。
除了信号导体28a之外,电缆18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地导体,如排扰线28b。排扰线28b可以与接地护套30结合使用或独自使用。排扰线28b可由外层34包围。当接地护套存在时,排扰线28b也可以由接地护套32包围。
电缆18可以构造为安装到触垫22,例如在其相应近端24。因此,电缆18可以与相应的互补触垫22电通信。每根电缆18可以以各种方式安装到基板12上。例如,每根电缆18的绝缘层30和34和接地护套32的一部分可以在近端24从相应的导体28去除,以便露出导体28。作为选择,电缆18可被制造成使得导体28从绝缘层30和34和接地护套32向外纵向延伸,以便露出导体28。露出的导体28可以在近端24安装到相应的触垫22,例如通过将导体28焊接到触垫22。例如,信号携带导体28a可以限定露出的信号安装部36a,使得安装部36a从绝缘层沿纵向方向L延伸并且终止于近端24。信号安装部36a可以安装到信号触垫22a上。同样,排扰线28b可以限定露出的排扰安装部36b,使得安装部36b从绝缘层沿纵向方向L延伸并且终止于相应的近端24。排扰线28b的安装部36b可以安装到接地触垫22b上。
参考图1B,示出的电缆18可以具有30的美国线规(AWG)。该30AWG电缆中的图示信号导体28a具有约0.25mm的直径D1,并且图示排扰线28b具有0.2mm的直径。参考图1C,示出的电缆18可以具有26的AWG。因此,图1C示出的该26AWG电缆中的图示信号导体28a具有0.4mm的直径D2,并且图示排扰线28b具有0.2mm的直径。
在将高速信号电缆连接到基板时,电缆的绝缘层可以被去除,从而露出信号导体。这些暴露的信号导体可以导致电磁干扰,例如串扰。减轻这种电磁干扰是令人期望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电缆可以构造成电连接到由基板承载的触垫。所述电缆可以包括电绝缘体以及第一电信号导体和第二电信号导体,第一电信号导体和第二电信号导体中每个的相应部分可以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内。所述电缆还可以包括第一排扰线和第二排扰线,其具有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内的相应部分,并且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使得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之间。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以是细长的,并且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可以限定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相反表面的外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相反表面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所述电缆还可以包括导电辅助线材,其限定外周,所述外周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至少所选一个的外周。例如,所述辅助线材可以附接至排扰线,使得当电缆电连接至由基板承载的触垫时辅助线材和排扰线两者可以抵接基板。
附图说明
前面的发明内容部分以及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当结合附图来阅读时可以更好地被理解,其中附图示出了用于说明目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手段。在附图中:
图1A是包括传统电缆的示例性电组件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两种传统线缆的截面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的另外两种传统线缆的剖面正视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方式具有连接到排扰线上的辅助线的电缆的安装部的剖面正视图;和
图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具有形成的排扰线的电缆的安装部的剖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已经认识到,改变各种构造中的排扰线的尺寸和/或形状会减少高速信号电缆中的串扰。特别地,申请人已经认识到,增加排扰线的宽度可以减少电缆组件中的串扰和/或可以增加电缆组件的密度。虽然本文参考优选实施方式和/或优选方法描述了各种构造,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已经使用的词语是描述和说明的词语,而不是限制性的词语,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并不旨在限于这些细节,而是意欲扩展至本文所描述的电缆的所有结构、方法和/或用途。受益于本说明书的教导的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电缆实施多种变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改变,例如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
首先参考图2,按照一实施方式,电缆100可以构造成电连接到由基板106承载的触垫。电缆组件101可以包括电缆100和基板106,基板106承载多个信号触垫和设置在信号触垫的其中一些之间的接地触垫,每个电信号导体102可以被安装到相应的信号触垫,并且每根排扰线104可以被安装到相应的接地触垫。例如,电缆组件10中的电缆18可以构造为电缆100。电缆组件101可以包括电缆100和基板106,诸如印刷电路板。电缆100可以包括电绝缘体、有一部分设置在绝缘体内的至少一个电信号导体、和有一部分设置在绝缘体内的至少一根排扰线。如图所示,电缆100包括沿第一或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一对导电信号导体102。电信号导体102可以在大致垂直于侧向方向A的第二或纵向方向L上是细长的。电缆100还可以包括导电排扰线104,如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排扰线104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隔开并且与该对信号导体102隔开使得该对电信号导体102沿侧向方向A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排扰线之间。虽然电缆100在本文示出为在两根排扰线之间具有两个信号导体,但是应当理解,电缆100可以根据需要来构造。例如,一个或多个信号导体和一个或多个接地导体可以布置在电缆100中,以便除了图示的接地-信号-信号-接地顺序之外沿一方向形成其它顺序,如信号-信号-接地,接地-信号-信号,信号-接地-信号,信号-信号-接地-接地,接地-信号-信号-接地模式,或信号-接地-信号-接地。
电缆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102(例如一对信号导体102),导电信号导体102限定圆柱体,以便在由侧向方向A和横向方向T限定的平面中限定大致圆形的横截面。直径d可以限定信号导体102的大致圆形的横截面的直径。直径d可以为至少0.12毫米(mm)且小于1.0mm。例如,而非限制,电缆100可以具有36、30、26或22的美国线规(AWG),并且直径d可以分别为约0.13mm、0.25mm、0.4mm或0.64mm。电缆100还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信号导体102相邻设置的至少一根导电排扰线104,例如按照图示实施方式的一对排扰线104。至少一根排扰线10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构造成面对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102(诸如第一和第二信号导体102)的第一表面或内侧面104a。至少一根排扰线104的至少一部分还可以限定与内侧面104a相反的第二表面或外侧面104b。至少一根排扰线104(如按照图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可以限定从相应的内侧面104a到相应的外侧面104b沿直线测量的排扰距离DD。排扰线104还可以限定外周116。因此,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的每根可以限定具有内侧面104a和外侧面104b的外周116,内侧面104a和外侧面104b沿侧向方向A彼此隔开,可以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相反面104a和104b。
电缆100可以包括第一电绝缘体(如图1所示的外层34),其沿该至少一根排扰线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包围至少一根排扰线104。例如,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可以分别沿其相应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被相应的第一绝缘体基本上包围。电缆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绝缘体(如图1所示的绝缘信号层30),其沿该至少一个信号导体102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基本上包围该至少一个信号导体102。例如,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导体102可以分别沿其相应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被相应的第二绝缘体基本上包围。至少一个信号导体102和至少一根排扰线104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相邻,并且排扰线104和信号导体102中的每个可以限定沿大致垂直于侧向方向A的纵向方向L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绝缘体延伸的相应的安装部。信号导体102的直径d可以在其相应的安装部沿大致垂直于侧向方向A和纵向方向L的第三或横向方向T被测量。直径d和排扰距离DD可以在相应的安装部沿侧向方向A被测量。第一和第二绝缘体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第二绝缘体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内,例如,第二绝缘体构造为信号层30且第一层例如构造为外层34。作为选择,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可以构造为相同的绝缘体,因此排扰线104和信号导体102两者的相应安装部可以从相同的绝缘体延伸。
排扰线104可以包括可以由排扰线104的沿纵向方向L从绝缘层延伸出以便露出排扰线104的那些部分限定的相应安装部。安装部因此可以安装到基板106上的相应电触头。当排扰线104不由电缆100的绝缘层包围时,排扰线104可以露出。安装部以及因而排扰线104可以限定可以沿纵向方向L跨越安装部的安装长度ML。参考图1,安装长度ML可以沿纵向方向L从接地护套32延伸出到达近端24。作为选择,当在例如没有接地护套的情况下构造电缆100时,安装长度ML可沿纵向方向L从绝缘层34延伸到近端24。排扰线104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有部分)可以限定排扰距离DD。
继续参考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构造为电连接至基板106的电缆100可以包括电绝缘体、第一和第二信号导体102、以及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信号导体102和每根排扰线104的各部分可以设置在绝缘体内。排扰线104可以沿第一或侧向方向A隔开使得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导体102沿侧向方向A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之间。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的每个可以沿第二或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并且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每个可以限定具有第一表面104a和第二相反表面104b的外周116,第一表面104a和第二相反表面104b沿侧向方向A彼此隔开。电缆还可以包括限定外周114的导电辅助线材108,该外周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至少所选一个的外周116。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的至少所选一个可以限定从绝缘体沿纵向方向L延伸出的安装部,并且辅助线材108可以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至少一个的安装部的外周116。因此,安装部可以限定构造成面对信号导体102的第一表面或内表面104a。安装部还可以限定与内表面104a相反的第二表面或外表面104b。
按照图2示出的图示实施方式,辅助线材108可以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至少所选一个的内表面104a。作为选择,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第一表面或内表面108a,其可以附接至排扰线104中至少一个的外表面104b。辅助线材108还可以限定第二表面或外表面108b,其与内表面108a相反并且与内表面108a隔开辅助距离AD。辅助线材108还可以限定第三表面或底面108C,其构造为抵接或附接到基板106。按照图示实施方式,外表面108b可以附接至至少一根所选排扰线104的内表面104a。排扰线104的安装部的内表面104a和外表面104b可以间隔开排扰距离DD。按照图示实施方式,排扰距离DD可以基本上等于辅助距离AD。可以认识到,排扰距离DD和辅助距离AD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辅助距离可以大于排扰距离DD或小于排扰距离DD。将进一步认识到,辅助线材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何合适的附接机构电连接至排扰线,如焊接、焊料熔接、施加导电粘合剂、灌入导电材料,或它们的组合。辅助线材108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物理地附接至排扰线104。例如,排扰线和辅助线材可以经由排扰线和辅助线材之间的公共衬垫或中间导电部件间接地附接至彼此。
按照图示的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的所选一个和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宽度W(也可以称为最大宽度W),该宽度从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所选一个的外表面104b延伸到附接至所述所选一个排扰线104上的辅助线材108的内表面108a。作为选择,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的所选一个和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宽度W,该宽度从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所选一个的内表面104a延伸到附接至所述所选一个排扰线104上的辅助线材108的外表面108b。因此,可以说,第一和第二排扰线104中所选一个和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等于排扰距离DD和辅助距离AD之和的沿侧向方向A的最大宽度W,并且该最大宽度可以大于直径d。按照图示实施方式,宽度W可以至少等于直径d。宽度可以大于0.12mm且小于1.5mm,例如0.15mm或1.3mm。
参考图3中示出的图示实施方式,排扰线104可以限定宽度W,并且宽度W可以大于0.12mm且小于1.5mm,例如在36AWG电缆中为大约0.15mm或者在22AWG电缆中为大约1.3mm。例如,至少一根导电排扰线104可以与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102相邻地设置,其中至少一根排扰线的至少一部分限定构造成面对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104a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04b。按照图示实施方式,当从相应第一表面104a到相应第二表面104b沿直线测量时,至少一根排扰线104可以限定大于0.12mm且小于1.5mm的宽度W,例如大于0.2mm且小于1.3mm。例如,当电缆100具有30的AWG时,宽度W可以大于0.2mm。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缆100可以具有22的AWG并且宽度W可以大约为1.3mm。如图所示,电缆100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信号导体102,其分别沿所述直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导电排扰线104之间。
仍参考图3,按照图示实施方式,宽度W可以限定基本上椭圆形的横截面的长轴,然而可以认识到排扰线104不限于限定椭圆形的横截面。图3所示的排扰线104能够利用压缩技术来形成,因此它们可以被称为压缩或成形的排扰线。
还参考图2,可以认识到宽度W和直径d可根据需要而改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宽度W增大时两个信号导体对102之间沿侧向方向A的距离不会改变,从而减少串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宽度W增大时两个信号导体对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从而增加电缆100的密度(例如,减小信号对之间的距离)。按照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电缆100包括附接至排扰线104的第二辅助线材108,尽管可以理解的是,电缆100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为具有任何数量的辅助线材。例如,可以理解的是,仅仅一根辅助线材108可以根据需要附接至每一根排扰线104。此外,可以认识到,辅助线材108可以根据需要附接到彼此上。
宽度W可以大于0.12mm且小于1.5mm,例如大于0.2mm且小于1.3mm,例如0.5mm或1.0mm。例如,而非限制,宽度W可以约为0.4mm。这样的宽度可以由沿侧向方向A并排的两根0.2mm的排扰线来实现,例如排扰线104和辅助线材108。并排的排扰线可限定大于0.12mm的宽度W,例如如果中间导电部件被置于排扰线之间。作为选择,参考图3,这样的宽度可以由一根0.4mm的排扰线来实现。可以认识到,虽然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示出了仅仅一根辅助线材108在每根排扰线104上的堆叠,但是一根或多根辅助线材,例如2、3、4或5根辅助线材可以沿侧向方向A以任何期望的布置被堆叠。辅助线材108可以与排扰线104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特性,从而辅助线材可以称为排扰线。此外,可以认识到,辅助线材108可以根据需要附接至排扰线104的其它表面上。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如下长度,即该长度是排扰线104的安装部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有部分)。因此,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如下长度,该长度基本上等于排扰线104安装部的长度。因此,排扰线104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有部分)可以承载至少一根辅助线材108。此外,辅助线材108可以骑跨排扰线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有部分)。因此,辅助线材108可以限定如下长度,该长度基本上等于辅助线材108所附接的至少一根所选排扰线104的安装部的长度。
仍参考图2,制造构造为电连接至基板106并包括至少一根排扰线104和至少一个信号导线102的电缆100的方法可以包括定义排扰线104的用于面对至少一个信号导体102的第一表面。排扰线104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可以被定义。至少一根导电辅助线材可以附接至排扰线的第二表面,以便限定从排扰线的第一表面到辅助线材的表面沿直线所测量的最大宽度。宽度可以大于0.12mm且小于1.5mm,例如大于0.2mm且小于1.3mm。当辅助线材附接至排扰线时,辅助线材的所述表面可以与排扰线的第一表面相反。辅助线材可以物理地附着到排扰线上,诸如根据需要通过焊料熔接或通过使用各种其它粘合剂。
可以认识到,用于减少串扰的方法可以包括制造如上所述的电缆。此外,可以认识到,用于提高电缆的密度的方法可以包括如本文描述的那样限定排扰线和/或辅助线材。例如,与排扰线和信号导体在传统电缆中彼此的间隔相比,排扰线和信号导体在本文描述的电缆中可以间隔更紧密,而与传统电缆中存在的串扰相比实现非更多的串扰(例如更少的串扰)。
虽然本文参考优选实施方式和/或优选方法描述了电缆组件,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已经使用的词语是描述和说明的词语,而不是限制性的词语,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并不旨在限于这些细节,而是意欲扩展至本文所描述的电缆保持壳体的所有结构、方法和/或用途。受益于本说明书的教导的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电缆组件实施多种变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改变,例如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
例如,应该认识到,用于使用一根或多根排扰线来减少例如电缆组件中的信号导体之间的串扰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那样增大排扰线的宽度的方法。同样地,应该认识到,用于提高电缆的密度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那样增大排扰线的宽度。电缆且因此电缆组件可以包括用于加宽排扰线的装置。例如,电缆可以包括:用于将第一电信号导体和第二电信号导体的相应部分设置在绝缘体内的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排扰线的相应部分设置在绝缘体内的装置;以及用于将第一和第二排扰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使得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导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排扰线之间的装置。第一和第二排扰线可以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是细长的,并且第一和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可以限定具有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第一和第二相反表面的外周。电缆且因此电缆组件可以包括用于将辅助线材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排扰线中至少所选一个的装置。例如,辅助线材可以限定可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排扰线中至少所选一个的外周。
此外,电缆且因此电缆组件可以包括用于限定电缆的排扰线的第一表面和排扰线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装置。电缆可以包括用于将第一表面构造成面对电缆中的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的装置。电缆还可以包括如下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导电辅助线材附接至排扰线的第二表面以便限定从第一表面到辅助线材的表面沿直线测量的宽度,该宽度大于0.15毫米。

Claims (22)

1.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绝缘体;
第一电信号导体和第二电信号导体,其各自的相应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内;
第一排扰线和第二排扰线,其具有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内的相应部分,并且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使得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中的每个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之间,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是细长的;以及
导电辅助线材,其限定外周,所述外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至少所选一个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辅助线材在第二方向上是细长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所选一个限定沿第二方向从所述绝缘体延伸出的安装部,并且所述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安装部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限定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相反表面的相应外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相反表面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安装部限定构造成面对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第二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1)所述辅助线材限定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辅助线材的第一表面相反并且与所述辅助线材的第一表面隔开辅助距离的第二表面,并且2)所述安装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隔开排扰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安装部限定构造成面对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1)所述辅助线材限定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辅助线材的第一表面相反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表面,所述辅助线材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隔开辅助距离,并且2)所述安装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隔开排扰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排扰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辅助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中的每个限定从所述绝缘体延伸的安装部,并且限定直径;并且
第一排扰线和第二排扰线中的所选一个和辅助线材限定等于排扰距离和辅助距离之和的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安装部限定长度,所述辅助线材限定与所述安装部的长度基本上相等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所选一个限定长度,并且所述辅助线材限定与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长度基本上相等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辅助线材限定构造成附接至基板的第三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二辅助线材,所述第二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所选一个的另一个的外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仅仅一根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
基板,其承载多个信号触垫和设置在所述信号触垫的多个之间的接地触垫,所述第一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导体中的每个安装到相应的信号触垫,并且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安装到相应的接地触垫。
17.一种电缆,其构造成电连接到由基板承载的触垫,所述电缆包括:
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其构造成附接至基板;以及
至少一根导电排扰线,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相邻地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排扰线的至少一部分限定构造成面对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根排扰线限定从相应的第一表面到相应的第二表面沿直线测量的大于0.2毫米(mm)且小于1.5mm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其中,所述宽度约为0.4m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还包括第一导电信号导体和第二导电信号导体,其分别沿所述直线设置在第一导电排扰线和第二导电排扰线之间。
20.一种制造电缆的方法,所述电缆构造成电连接至基板,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和至少一根导电排扰线,所述方法包括:
定义所述至少一根排扰线的用于面对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以及
将导电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至少一根排扰线的第二表面,以便限定从第一表面到所述辅助线材的表面沿直线测量的宽度,所述宽度大于0.2毫米(mm)且小于1.5m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根排扰线包括第一排扰线和第二排扰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信号导体包括第一导电信号导体和第二导电信号导体,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信号导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信号导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仅仅一根导电辅助线材附接至所述第一排扰线和所述第二排扰线中的每个。
CN201380069450.XA 2012-12-31 2013-12-13 电缆组件 Pending CN1049039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47424P 2012-12-31 2012-12-31
US61/747,424 2012-12-31
US14/089,125 US9741465B2 (en) 2012-12-31 2013-11-25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14/089,125 2013-11-25
PCT/US2013/074985 WO2014105461A1 (en) 2012-12-31 2013-12-13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3980A true CN104903980A (zh) 2015-09-09

Family

ID=5101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450.XA Pending CN104903980A (zh) 2012-12-31 2013-12-13 电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41465B2 (zh)
EP (1) EP2939249A4 (zh)
JP (1) JP6333850B2 (zh)
CN (1) CN104903980A (zh)
WO (1) WO20141054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6165B2 (en) 2012-12-31 2018-05-08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WO2016149266A1 (en) 2015-03-18 2016-09-22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TWI746561B (zh) 2016-05-31 2021-11-2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纜線終端
CN206194393U (zh) * 2016-10-10 2017-05-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
JP6834732B2 (ja) * 2017-04-12 2021-02-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US10193262B2 (en) * 2017-05-22 2019-01-2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n insulator wafer
TW202315246A (zh) 2017-08-03 2023-04-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總成及製造其之方法
JP6939704B2 (ja) * 2018-05-25 2021-09-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US10643766B1 (en) * 2018-10-22 2020-05-05 Dell Products L.P. Drain-aligned cab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TW202029225A (zh) 2018-12-17 2020-08-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纜線終端
US11437762B2 (en) 2019-02-22 2022-09-06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7310548B2 (ja) * 2019-10-31 2023-07-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の配置構造体
CN113744925A (zh) * 2021-09-29 2021-12-03 广东诠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设置信号传输线及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2799A (zh) * 1999-05-13 2002-06-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平衡传送屏蔽电缆
CN2504732Y (zh) * 2001-04-10 2002-08-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
JP2002334615A (ja) * 2001-05-07 2002-11-2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複合電線及び電線付コネクタ
US20040154826A1 (en) * 2002-01-29 2004-08-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Flat shield cable
JP2005135839A (ja) * 2003-10-31 2005-05-26 Hitachi Cable Ltd 差動ケーブル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WO2012039736A1 (en) * 2010-09-23 2012-03-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8125A (en) 1982-07-06 1984-12-11 Brand-Rex Company Coaxial cab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091610A (en) * 1990-09-19 1992-02-25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High impedance electrical cable
JPH08223735A (ja) 1995-02-15 1996-08-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線の端部処理方法
US6288372B1 (en) 1999-11-03 2001-09-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 cable having braidless polymeric ground plane providing fault detection
JP2002184540A (ja) 2000-12-15 2002-06-28 Hitachi Ltd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021157B2 (ja) 2001-04-25 2007-1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芯シールド電線のシールド処理方法
US6540559B1 (en) 2001-09-28 2003-04-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 pattern
US6734362B2 (en) * 2001-12-18 2004-05-11 Ludlow Company Lp Flexible high-impedance interconnect cable having unshielded wires
JP4044766B2 (ja) 2002-02-04 2008-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4193396B2 (ja) 2002-02-08 2008-12-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伝送用メタルケーブル
JP3975102B2 (ja) 2002-03-29 2007-09-1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伝送ケーブル
US6689958B1 (en) * 2002-07-18 2004-02-10 Parlex Corporation Controlled impedance extruded flat ribbon cable
WO2004015822A1 (ja) 2002-08-08 2004-02-19 Fujikura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ブル
JP2004079439A (ja) 2002-08-21 2004-03-11 Fujikura Ltd 伝送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90316U (en) * 2003-03-05 2004-06-01 Je-Jia Jang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cable
US6976869B1 (en) * 2004-06-08 2005-12-2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7358443B2 (en) * 2005-09-21 2008-04-15 Tower Manufacturing Braided cord with conductive foil
JP2008108699A (ja) 2006-08-15 2008-05-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線のアース処理構造およびアース処理方法
JP5508614B2 (ja) 2009-03-13 2014-06-04 株式会社潤工社 高速差動ケーブル
US7999185B2 (en) 2009-05-19 2011-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able with spirally wrapped shielding
EP2475818B1 (en) * 2009-09-11 2014-07-30 NV Bekaert SA Oval steel cord of the m+n structur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val core wire
US8267718B2 (en) 2010-04-07 2012-09-18 Panduit Corp. High data r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JP5276224B2 (ja) 2011-03-04 2013-08-28 株式会社潤工社 伝送ケーブル、多芯伝送ケーブル及び信号の伝送方法
US9966165B2 (en) * 2012-12-31 2018-05-08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2799A (zh) * 1999-05-13 2002-06-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平衡传送屏蔽电缆
CN2504732Y (zh) * 2001-04-10 2002-08-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
JP2002334615A (ja) * 2001-05-07 2002-11-2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複合電線及び電線付コネクタ
US20040154826A1 (en) * 2002-01-29 2004-08-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Flat shield cable
JP2005135839A (ja) * 2003-10-31 2005-05-26 Hitachi Cable Ltd 差動ケーブル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WO2012039736A1 (en) * 2010-09-23 2012-03-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507867A (ja) 2016-03-10
WO2014105461A1 (en) 2014-07-03
EP2939249A1 (en) 2015-11-04
JP6333850B2 (ja) 2018-05-30
US9741465B2 (en) 2017-08-22
US20140182890A1 (en) 2014-07-03
EP2939249A4 (en)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3980A (zh) 电缆组件
CN104903979A (zh) 电缆组件
CN101743667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385477B2 (en) High speed edge card connector
CN2588500Y (zh) 具有接地构造的线缆
CN105051978B (zh) 电缆组件
KR101678234B1 (ko) 동축 케이블 하네스
US20020157865A1 (en) Flexible flat circuitry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JP4166599B2 (ja) コネクタ接続部品及び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US9444192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US7507127B2 (en) Cable attachment, cabl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assembly
TWI596995B (zh) 印刷電路板
TW201242199A (en) An innovative cable termination scheme
KR101901461B1 (ko) 커넥터
US8814593B2 (en) Connecting element for data lines
TW201142299A (en) Probe card
CN104956449A (zh) 具有带导电涂层的绝缘导线的互连电缆
JP2012049035A (ja) 結線構造及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275816A (zh) 互联线缆连接器
US8062066B1 (en) Signaling cable with flexible metallic shielding
JPH0414858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