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根据简化后的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利用RBF神经网络设计滑模姿态控制器具体过程为:
(1)、取滑模函数s为:
c为对角阵,是待设计参数;e是卫星姿态误差;卫星的期望姿态角Θd为0,误差e=Θd-Θ=-Θ,Θ为卫星的实际姿态角;
(2)、联立式(2-5)和式(2-6)得:
(3)、设计姿态控制器的基本形式为:
(4)、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未知的非线性项F进行逼近:
取hj(x)为 的高斯基函数形式,则:
F=W*Th(x)+ε (2-9)
式中,x=[x1,x2,…,xr]T为是神经网络的r维输入向量,cj为RBF神经网络中第j个节点的中心向量,cj=[cj1,cj2,…,cjr]T;bj>0为节点j的基宽值,b=[b1,b2,…,bm]T;h(x)=[h1(x),h2(x),…,hj(x),…hm(x)]T为m×1维神经网络径向基向量,m为隐层数;为m×3理想网络权值阵;ε=[ε1,ε2,ε3]T为神经网络逼近误差,且εi有界,i取1、2、3表示卫星的X、Y和Z三通道;将未知的非线性项F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
(5)、将公式(2-9)的网络输入取为则网络输出的估计值为:
其中,是权值的估计值;或分别为卫星的X、Y和Z三通道权值的估计值;
(6)、将网络输出的估计值引入姿态控制器u即公式(2-8)中:
(7)、将控制器代入式(2-7)得
式中,
(8)、取第一个Lyapunov函数V1为:
式中,γ>0为常数;
将V1对时间求导得:
其中,si为s1、s2或s3;为或
(9)、取自适应律为:
则
如果令η′>|Di|+|εi|,则有系统全局渐近稳定;其中,Di为D1、D2或D3;
于是,滑模姿态控制器表示为: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进一步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符号函数η′sgn(s),削弱抖振对姿态控制器的影响具体过程为:
(1)、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η′sgn(s),令
H=η′sgn(s) (2-18)
式中,H=[H1,H2,H3]T,Hi=η′sgn(si);理想情况下有:
此时的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第i个通道的理想权值向量, 为或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的神经网络逼近误差,εf=[εf1,εf2,εf3]T;εfi为εf1、εf2或εf3;xfi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的神经网络输入;xfi为xf1、xf2或xf3;i取1、2、3表示卫星的X、Y和Z三通道;Hi=H1、H2或H3;
(2)、根据η′sgn(s)的形式,将网络的输入取为xfi=si;H的估计值为:
式中,为理想权值的估计值;设计姿态控制器为:
式中, 表示εf的估计值;
(3)、将上述控制器代入(2-7)得:
式中, 为或为或
(4)、取第二个Lyapunov函数V2为:
式中,γf和γc为常数且大于0;将V2对时间求导得
(5)、取自适应律为
则
令η′>|Di|+|εi|,有系统全局渐近稳定;
得到削弱抖振后的滑模姿态控制器即最终完整的姿态控制器表示为:
式中,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挠性卫星自适应神经网络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的:
为了抑制挠性模态振动和天线转动扰动,维持卫星姿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采用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和RBF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设计了RBF神经网络滑模姿态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对符号函数进行逼近,用以削弱抖振的影响。
研究卫星姿态问题,采用如下坐标系:
(1)地心惯性坐标系OiXiYiZi
坐标系原点取在地心处,OiXi轴沿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线指向春分点,OiZi轴指向北极方向,与地球自转轴重合,OiYi轴与OiXi轴和OiZi轴构成的平面垂直并形成右手系。
(2)轨道坐标系OXoYoZo
原点取在卫星质心处,OXo轴沿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指向卫星前进方向,OZo轴沿当地铅垂线指向地心,OYo轴与OZo轴和OXo轴组成的平面形成右手系。卫星对地定向时将轨道系作为参考系。
(3)卫星惯性参考坐标系OXrYrZr
坐标原点取在卫星质心处,OXr、OYr、OZr轴指向特定方向,形成惯性坐标系。卫星惯性定向时将此坐标系作为参考系。
(4)本体坐标系OXbYbZb
坐标原点同样取在卫星质心处,OXb轴指向飞行方向,OZb轴垂直指向星体对地安装面,OYb轴垂直于OZb轴与OXb轴构成的平面并形成右手系。将OXb、OYb、OZb分别称作卫星的滚动轴、俯仰轴、偏航轴。
根据上述定义给出如所示的坐标系位置关系图如图6所示。
采用混合坐标法建立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含有两块帆板和一根运动天线的姿态动力学方程有以下形式:
附件模态方程为:
其中,ωs=[ω1,ω2,ω3]T∈R3为本体系相对于惯性系且投影分解在本体系中的姿态角速度矢量;Is∈R3×3为星体转动惯量阵;u∈R3是由执行机构提供的星体三个通道控制力矩矢量,可由飞轮、动量轮、推力器等提供;d∈R3为卫星所受的干扰力矩,包括环境干扰和部件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力矩等;ωa∈R3为天线相对于其支撑臂坐标系的角速度即天线转动角速度;Ia∈R3×3为天线转动惯量阵;Ta∈R3是天线转动驱动控制力矩;ηk∈Rn为挠性模态坐标,n为模态阶数,k为附件编号,k=1、2时表示两帆板,k=3表示天线;ξk和Ωk为n维对角阵,分别表示附件的阻尼比和模态频率;Fsk∈R3×n为附件振动与星体转动耦合系数;Rsa∈R3×3为天线与星体转动耦合系数;Fa∈R3×n为天线转动与天线臂振动耦合系数;符号表示如下的反对称矩阵,有与类似的形式。
采用欧拉角描述卫星姿态,并考虑X-Y-Z转序,相应的转动姿态角分别为滚动角俯仰角θ和偏航角ψ。卫星作惯性定向飞行时,ωs可以表示为
得到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为
如图7所示为带有运动天线的卫星结构示意图。其中坐标系OXbYbZb为卫星本体坐标系,OXa1Ya1Za1为天线支撑臂坐标系,OXaYaZa为天线本体坐标系。假设天线安装在卫星本体偏航轴负方向,初始时刻天线面朝向本体俯仰方向,天线本体Xa轴与本体滚动轴方向相反,天线支撑臂坐标系与天线本体系初始时刻指向完全相同,中心在星体与支撑臂连接处。根据以上设定,Ia、ωa可以详细表述为:
Ia∈R3×3为天线相对于其自身本体坐标系的转动惯量阵;
ωa∈R3为天线相对于其支撑臂坐标系的角速度;
天线具有两个自由度分别为绕本体Xa轴的转动和绕Za轴的转动,转动的角度称为俯仰角α和方向角β。考虑天线运动方式为先作方位运动后作俯仰运动,则
于是,天线转动的方程为
(1)忽略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模态附件方程中与模态相关的高阶耦合项并化简,可得
式中,
D为干扰及不确定性的总和,且D有界,F为未知的非线性项。考虑卫星惯性定向飞行,且采用小角度假设,则卫星角速度ωs近似等于姿态角速度有
期望姿态角Θd为0,误差e=Θd-Θ=-Θ,取滑模函数为:
式中,c>0,c为对角阵,是待设计参数;e是卫星姿态误差;卫星的期望姿态角Θd为0,误差e=Θd-Θ=-Θ,Θ为卫星的实际姿态角;则根据式(3-10)和(3-11)可得
设计姿态控制器为
式中,sgn(s)=[sgn(s1),sgn(s2),sgn(s3)]T,η′为待设计参数且η′>0,F为未知的非线性项,需要采用RBF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逼近。其中,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Neural Network)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单隐层的三层前馈网络,其结构如图8所示,
hj(x)取为 的高斯基函数形式,则
F=W*Th(x)+ε (3-14)
式中,x=[x1,x2,…,xr]T为网络输入向量,cj为RBF神经网络中第j个节点的中心向量,cj=[cj1,cj2,…,cjr]T;bj>0为节点j的基宽值,b=[b1,b2,…,bm]T;h(x)=[h1(x),h2(x),…,hj(x),…hm(x)]T为m×1维向量,m为隐层数,为m×3理想网络权值阵,ε=[ε1,ε2,ε3]T为网络逼近误差,且εi有界,将未知的非线性项F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网络输入取为则网络输出的估计值为
其中,是权值的估计值; 或分别为卫星的X、Y和Z三通道权值的估计值;
引入估计值的姿态控制器为
将控制器带入式(3-12)得
式中,
取如下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式中,γ>0为常数。将上述李雅普诺夫函数对时间求导得
取自适应律为
则
令η′>|Di|+|εi|,其中i取1、2、3表示第i个通道,则有系统全局渐近稳定。
完整姿态控制器表示为
(2)式(3-22)中的控制器有符号函数项η′sgn(s),该符号函数将使系统控制量产生抖振。在干扰及不确定性的上界|Di|,相应参数η′也较大,导致抖振更加严重。所以应该继续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符号函数,使控制量连续化,从而削弱抖振的影响。
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η′sgn(s),令
H=η′sgn(s) (3-23)
式中,H=[H1,H2,H3]T,Hi=η′sgn(si)。理想情况下有
此时的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第i个通道的理想权值向量, 为或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的神经网络逼近误差,εf=[εf1,εf2,εf3]T;εfi为εf1、εf2或εf3;xfi为逼近符号函数时的神经网络输入;xfi为xf1、xf2或xf3;i取1、2、3表示卫星的X、Y和Z三通道;Hi=H1、H2或H3;根据η′sgn(s)的形式,将网络的输入取为xfi=si;H的估计值为:
式中,为理想权值的估计值;设计姿态控制器为
将上述控制器代入(3-12)得
式中, 为或为或
取第二个Lyapunov函数V2为:
式中,γs和γc为常数且大于0。将V2对时间求导得
取自适应律为
则
令η′>|Di|+|εi|,有系统全局渐近稳定。
完整的姿态控制器表示为
式中,
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中考虑帆板和天线的前5阶模态,考虑环境干扰力矩,具体参数如下:
卫星主惯量:Ix=15000,Iy=6000,Iz=13000(kg·m2);
飞轮时间常数:τx=0.1,τy=0.1,τz=0.1;
帆板模态频率:Ω=diag(0.290;0.740;1.492;1.865;3.798)×2π(rad/s);
阻尼比:ξ=diag(0.0262 0.0267 0.0397 0.0259 0.0178);
耦合系数:
初始姿态:
天线惯量:Ia=diag[8;8;1](kg·m2);
挠性耦合系数:
转动耦合系数:
天线转动耦合系数:
控制参数:逼近sign函数前c=diag(0.05;0.08;0.06),η=0.00012;
逼近sign函数后c=diag(0.05;0.08;0.06)。
RBF神经网络参数:两次估计分别采用6-5-1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r=6、m=5和1-5-1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r=1、m=5),第一次估计(逼近sign函数前)高斯基函数参数取ci=[-0.2,-0.02,0,0.02,0.2]T,bj=0.5,γ=30;第二次估计(逼近sign函数后)高斯基函数参数取ci=[-0.05,-0.03,0,0.03,0.05]T,bj=0.05,权初值为0,γ=30,γs1=γs2=3,γs3=4,γc=30。
天线仅作俯仰运动,初始时刻俯仰角α为0°,并绕俯仰轴在±60°的范围内匀速扫描,速度为1°/s。
采用式(3-22)所示的逼近sign函数前的RBF神经网络滑模姿态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如图2和3所示。
采用式(3-32)所示的逼近sign函数后的RBF神经网络滑模姿态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如图4和5所示。
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姿态控制系统最终均趋于稳定,并且有效抑制了天线转动所带来的扰动。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sign后,有效削弱了抖振,且姿态精度与稳定度都达到了10-4量级,在50s之前系统呈振荡趋势,是由于逼近sgn函数初始时段内存在一定的逼近误差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