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2611B -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2611B
CN104892611B CN201510257381.6A CN201510257381A CN104892611B CN 104892611 B CN104892611 B CN 104892611B CN 201510257381 A CN201510257381 A CN 201510257381A CN 104892611 B CN104892611 B CN 104892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ffeine
reaction
synthetic method
sodium
theophyl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7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2611A (zh
Inventor
黄龙江
吴燕天
李铮铮
滕大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573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2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2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2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2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26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 C07D47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 C07D47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two oxygen atoms
    • C07D47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two oxygen atoms with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in position 1 or 3
    • C07D47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two oxygen atoms with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in position 1 or 3 with methyl radicals in positions 1, 3, and 7, e.g. caffei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茶碱或茶钠与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咖啡因。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产物咖啡因的纯度和收率较高,合成工艺简单,因碳酸二甲酯使用量的减少节约了反应成本,反应的后处理方便简单,无污染,减少了三废的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使咖啡因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咖啡因属于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之一,咖啡因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除了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外,还具有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咖啡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生物合成法以及化学合成法,自从1899年费舍尔化学合成咖啡因以来,化学合成法制备咖啡因就成为了咖啡因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化学合成法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的逐渐降低,其产能也大大提升。目前,咖啡因生产企业的合成路线基本一致,即采用氰基乙酸和二甲脲作为初始原料,经缩合、环合、亚硝化、还原、酰化、甲基化等多步反应制备,而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咪唑氮的甲基化反应。
现有技术中,咖啡因的甲基化反应试剂为硫酸二甲酯,但是采用硫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时,反应产生的废水不仅量大,而且要经复杂的后处理后才能排放,硫酸二甲酯的毒性以及所生成的副产物硫酸单甲酯的潜在致癌性也不符合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趋势。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化学试剂,1992年在欧洲作为非毒性物质注册登记,DMC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CH3-官能团,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碳酸二甲酯可取代传统使用的卤代甲烷、硫酸二甲酯等进行甲基化反应,如名称为《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合成丁香酚甲醚》(《林产化学与工业》2013年4月第33卷第2期,P139-143)公开了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有毒有害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以丁香酚为原料,在固体碱K2CO3催化作用下合成丁香酚甲醚。
本发明采用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和茶钠(或茶碱)制备咖啡因,但是用该方法制备咖啡因,甲基化程度不足,制得的产物咖啡因的收率仅为69.0%左右;如要提高咖啡因的收率,必须加大碳酸二甲酯的用量,碳酸二甲酯的用量加大,生产成本提高,后续处理繁琐,无法实现工业化。因此,为了消除以上缺点,本发明将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茶钠或茶碱进行甲基化反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咖啡因收率低、碳酸二甲酯用量大、成本高和无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合成咖啡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茶碱或茶钠与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咖啡因。茶碱的化学名称为1,3-二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茶钠为茶碱钠盐,原料茶碱或茶钠可由市场购得,也可自行制备,本发明采用的茶碱或茶钠购于西安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制备咖啡因,其反应实际上是在两相体系中完成,增加了反应的难度,甲基化程度不足,反应不完全,导致了咖啡因的收率偏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碳酸二甲酯的用量,碳酸二甲酯用量过大,成本偏高,后处理繁琐,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解决反应体系中的问题,本发明在反应中选择使用相转移催化剂。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催化剂对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可能,具体的反应采用哪种催化剂最合适,需要通过实际试验来确定。
作为优选,相转移催化剂选自聚醚类、环状冠醚类或季铵盐类的一种,其中,聚醚类包括PEG-200、PEG-400或PEG-600,环状冠醚类包括18-冠醚-6、15-冠醚-5或环糊精,季铵盐类包括四甲基卤化铵、四丙基卤化铵、苄基三乙基卤化铵、四丁基卤化铵、三辛基甲基卤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卤化铵或十四烷基三甲基卤化铵。
经过试验发现,本发明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提高了碳酸二甲酯与茶碱或茶钠的接触几率,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的用量大大减少,可以避免硫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反应产生的大量的废水,避免了废水的排放问题;避免硫酸二甲酯的毒性以及所生成的副产物硫酸单甲酯的潜在致癌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趋势,还有利于生产员工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提供的甲基化反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使甲基化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优选,有机溶剂选自石油醚、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二甲苯、三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环丁砜、N-甲基吗啉、乙腈、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当甲基化反应的原料为茶钠时,甲基化反应可以不加碱,当甲基化反应的原料为茶碱时,作为优选,甲基化反应的碱可以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N(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吡啶或甲基哌啶中的一种。
经过试验发现,碳酸二甲酯的用量太少,甲基化程度不够,碳酸二甲酯的用量太大,成本太高,并且很难实现工业化,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碳酸二甲酯与茶碱或茶钠的摩尔比为1:1-5:1,本发明中碳酸二甲酯的用量是现有技术的1/20-1/4,碳酸二甲酯用量大大减少。
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作为优选,相转移催化剂与茶碱或茶钠的质量比为1:100-50:100。
DMC作为亲电试剂,可与亲核试剂发生甲基化反应或甲氧羰基化反应等,DMC与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所示。
DMC参与甲氧羰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为BAc2(碱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DMC参与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为BAl2(碱催化,烷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因此,必须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从而抑制碳酸二甲酯羰基化反应的选择性,提高其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产物的产生,最终提高咖啡因的得率。
为了与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产生协同作用,本发明选择了合适的反应条件,提高其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产物的产生,提高咖啡因的得率,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00-200℃的温度下反应1-12h。
更为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40-180℃的温度下反应4-8h。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茶碱或茶钠与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发生甲基化反应,制得咖啡因。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成咖啡因,有效的提高了咖啡因的收率,收率达到80.9~95.0%,咖啡因的纯度为98.5~99.5%,并且本发明中碳酸二甲酯的用量是现有技术的1/20-1/4,碳酸二甲酯用量大大减少。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所得咖啡因的纯度和收率较高,合成工艺简单,因碳酸二甲酯使用量的减少节约了反应成本,反应的后处理方便简单,无污染,减少了三废的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使咖啡因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当中。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咖啡因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茶碱或茶钠与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咖啡因。
茶碱的化学名称为1,3-二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茶钠为茶碱钠盐,可由市场购得,也可自行制备,本发明采用的茶碱或茶钠购于西安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优选,相转移催化剂选自聚醚类、环状冠醚类或季铵盐类的一种,其中,聚醚类包括PEG-200、PEG-400或PEG-600,环状冠醚类包括18-冠醚-6、15-冠醚-5或环糊精,季铵盐类包括四甲基卤化铵、四丙基卤化铵、苄基三乙基卤化铵、四丁基卤化铵、三辛基甲基卤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卤化铵或十四烷基三甲基卤化铵。
本发明提供的甲基化反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使甲基化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优选,有机溶剂选自石油醚、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二甲苯、三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环丁砜、N-甲基吗啉、乙腈、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当反应原料为茶钠时,可以不使用碱,当反应原料为茶碱时,作为优选,甲基化反应的碱可以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DBU、DBN、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吡啶或甲基哌啶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作为优选,碳酸二甲酯与茶碱或茶钠的摩尔比为1:1-5:1。
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作为优选,茶碱或茶钠与相转移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100-50:100。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00-200℃的温度下反应1-12h。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合成方法中,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40-180℃的温度下反应4-8h。
本发明提供的咖啡因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对产物进行纯化的步骤。具体地,包括对产物进行萃取、干燥、重结晶的步骤。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催化剂的选择
以茶碱为原料,以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不添加催化剂以及分别以PEG-400、PEG-600、15-冠醚-5、四丙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十六烷基三苯基氯化磷以及四苯基溴化磷为催化剂,碳酸钾为碱,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进行甲基化反应,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
表1以茶碱为原料筛选合适的催化剂
表1数据显示,以茶碱为原料在催化的作用下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如果不使用催化剂,仅仅将现有技术中的甲基化试剂硫酸二甲酯改为碳酸二甲酯,其反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避免硫酸二甲酯的毒性以及所生成的副产物硫酸单甲酯的潜在致癌性,符合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趋势,但是反应产物咖啡因的收率仅为69.2%,碳酸二甲酯的用量也很大(是茶碱摩尔用量的20倍),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季胺碱类催化剂四丁基氢氧化铵作用下,咖啡因的收率为50.0%,而碳酸二甲酯和茶碱的摩尔比达到了7.4;在季磷盐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苯基氯化磷或四苯基溴化磷作用下,虽然碳酸二甲酯用量不是很大(于茶碱的摩尔比分别为4.0和2.6),但是咖啡因的收率非常低(分别为55.0%和47.1%),因此季胺碱类和季麟盐类催化剂不能满足咖啡因的工业化合成。
在环状冠醚类相转移催化剂18-冠醚-6、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四丙基氯化铵或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作用下,咖啡因的收率分别为81.0%、80.9%、85.0%,碳酸二甲酯与茶碱的摩尔比低于5.0;在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PEG-400或PEG-600作用下,咖啡因的纯度都达到了99.0%以上,咖啡因的收率为95.0%和92.1%,并且碳酸二甲酯的用量很小(碳酸二甲酯与茶碱的摩尔比低于1.2)。
因此,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催化效果也不尽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选择季铵盐类或环状冠醚类相转移催化剂,咖啡因的收率、纯度均有较大提高,碳酸二甲酯用量减小明显,能够实现咖啡因的工业化生产;而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对本发明的甲基化反应催化效果最好,咖啡因的收率、纯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碳酸二甲酯的用量也最小,最适宜咖啡因的工业化生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选择相转移催化剂为催化剂,既能提高咖啡因的收率,又能有效的减少了甲基化试剂的用量,并且该反应操作简便,既环保又经济,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2催化剂的选择
以茶钠为原料,以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不添加催化剂以及分别以PEG-400、PEG-600、15-冠醚-5、四丙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十六烷基三苯基氯化磷以及四苯基溴化磷为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进行甲基化反应,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
表2以茶钠为原料筛选合适的催化剂
和实施例1类似,表2数据显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茶钠为原料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各不相同,从咖啡因的收率、咖啡因的纯度以及碳酸二甲酯的用量综合考虑,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与现有技术中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本发明选择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甲基化反应,合成咖啡因。
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也不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选择季铵盐类、环状冠醚类或聚醚类为本发明的催化剂,咖啡因的收率、纯度均有较大提高,碳酸二甲酯用量减小明显,其中以聚醚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采用这三类相转移催化剂均能够实现咖啡因的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3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于干燥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7g(0.3mol)碳酸二甲酯和400ml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0.5gPEG200,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80℃,继续保温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92.6%,纯度99.3%。
实施例4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于干燥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碳酸二甲酯33.75g(0.375mol)和400ml有机溶剂二甲苯和3g PEG400,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94.9%,纯度99.5%。
实施例5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于干燥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碳酸二甲酯22.5g(0.25mol)和400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和6g PEG600,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60℃,继续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90.0%,纯度99.8%。
实施例6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于干燥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碳酸二甲酯56.25g(0.625mol)和400ml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和10g18冠醚-6,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00℃,继续保温反应11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1.1%,纯度99.3%。
实施例7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于干燥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碳酸二甲酯22.5g(0.25mol)和400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和12.5g15-冠醚-5,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80℃,继续保温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0.4%,纯度99.7%。
实施例8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50g(0.25mol)茶钠,放入压力反应器中,加入碳酸二甲酯90g(1mol)和15g环糊精,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60℃,继续保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3.5%,纯度99%。
实施例9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63g(0.7mol),17.5g四甲基氯化铵,碳酸钾,石油醚,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10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8.3%,纯度99%。
实施例10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112.5g(1.25mol),正己烷,20g四甲基碘化铵,DBU,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80℃,继续保温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9.9%,纯度99%。
实施例11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27g(0.3mol),22.5g四丙基氯化铵,碳酸钠,正庚烷和吡啶,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00℃,继续保温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6.1%,纯度99.2%。
实施例12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67.5g(0.75mol),25g四丙基溴化铵,DBN,乙酸乙酯,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200℃,继续保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5.9%,纯度99.7%。
实施例13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81g(0.9mol),15g苄基三乙基碘化铵,氢氧化钠,丙酮,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80℃,继续保温反应7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3.6%,纯度99.2%。
实施例14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112.5g(1.05mol),甲基叔丁基醚,5g苄基三乙基溴化铵,甲醇钠,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2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7.7%,纯度99.2%。
实施例15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101.7g(1.13mol),四氢呋喃,8g四丁基氟化铵,磷酸钾,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9.8%,纯度99.2%。
实施例16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51.75g(0.575mol),乙醇,11g四丁基溴化铵,三乙胺,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1.0%,纯度99.2%。
实施例17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72g(0.8mol),叔丁醇,19g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二异丙基乙胺,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3.4%,纯度99.2%。
实施例18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36g(0.4mol),N-甲基吗啉,21g三辛基甲基碘化铵,乙醇钠,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6.9%,纯度99.2%。
实施例19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74.25g(0.825mol),乙腈,23g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哌啶,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7.7%,纯度99.2%。
实施例20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29.25g(0.325mol),甲苯,24g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甲醇钠,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1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4.8%,纯度99.2%。
实施例21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20.25g(0.225mol),甲苯,24g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二异丙基乙胺,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9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90.7%,纯度99.2%。
实施例22咖啡因的制备
准确称取45g(0.25mol)茶碱,加入碳酸二甲酯40.5g(0.45mol),甲苯,24g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磷酸钾,搅拌下将混合物升温至140℃,继续保温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溶液浓缩蒸干,得到粗产品,重结晶后得到纯产品,收率83.0%,纯度99.2%。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茶碱或茶钠与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咖啡因,当甲基化反应的原料为茶碱时,甲基化反应需要加入碱;其中,碳酸二甲酯与茶碱或茶钠的摩尔比为1:1-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选自PEG-200、PEG-400或PEG-600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化反应的有机溶剂选自石油醚、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二甲苯、三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环丁砜、N-甲基吗啉、乙腈、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化反应的碱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DBU、DBN、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吡啶或甲基哌啶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与茶碱或茶钠的质量比为1:100-50: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00-200℃的温度下反应1-12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在140-180℃的温度下反应4-8h。
CN201510257381.6A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2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7381.6A CN104892611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7381.6A CN104892611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2611A CN104892611A (zh) 2015-09-09
CN104892611B true CN104892611B (zh) 2017-03-22

Family

ID=54025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738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2611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2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4691B (zh) * 2015-11-23 2017-03-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环保型半合成咖啡因的制备工艺
CN109232152B (zh) * 2018-10-30 2021-03-12 山东瑞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9,9-二甲基芴的合成新方法
CN109836424B (zh) * 2019-03-12 2022-04-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环保型茶碱钠盐甲基化制备咖啡因的方法
CN112724143B (zh) * 2021-02-07 2022-04-1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由3-甲基黄嘌呤甲基化制备可可碱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9854B1 (de) * 1987-12-10 1994-03-02 Boehringer Ingelheim Kg Verfahren zum Methylieren von Xanthinen
CN1090578A (zh) * 1992-11-10 1994-08-10 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从3-烷基黄嘌呤获得3,7-二烷基黄嘌呤的方法
CN102344451A (zh) * 2011-10-19 2012-02-08 吉林省舒兰合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咖啡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9854B1 (de) * 1987-12-10 1994-03-02 Boehringer Ingelheim Kg Verfahren zum Methylieren von Xanthinen
CN1090578A (zh) * 1992-11-10 1994-08-10 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从3-烷基黄嘌呤获得3,7-二烷基黄嘌呤的方法
CN102344451A (zh) * 2011-10-19 2012-02-08 吉林省舒兰合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咖啡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arative study of C-alkylation, N-alkylation and O-alkylation reactions under microwave an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PTC), employing non-conventional alkylating agents;Upadhyay, Ashok Kumar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stry (Mubai, India)》;20131231;第2卷(第3期);第316-320页 *
Ein einfac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offein.《Zeitschrift fuer Chemie》.1989,第29卷(第7期),第253-254页. *
Helmut Jansen in de Wal et al..Reaktionen mit dimethylcarbonat *
咖啡因甲基化反应工艺思路探索;冯永辉等;《科技传播》;20120229(第04期);第71、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2611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2611B (zh) 一种咖啡因的合成方法
WO2020147861A1 (zh) 一种β-三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CN103044384B (zh) 一种3-氟-1,3 -丙烷磺酸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02295638B (zh) 拉帕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8002988A (zh) 1,2-二(2-(2,6-二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乙烷的制备方法
CN105330600B (zh) 一种瑞戈菲尼的制备方法
CN113402496A (zh) 二甲基乙酰胺在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中的应用
CN108689866B (zh) 一种(r)-3-氨基丁醇的合成方法
CN107935822A (zh) 1,2‑二(2‑(4‑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乙烷的制备方法
CN107098834A (zh) 一种芳香亚磺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53149B (zh) 一种选择性激酶抑制剂Palbociclib的制备方法
CN105061405A (zh) 非马沙坦钾盐三水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4761564A (zh) 脱水糖醚的制备方法
CN103254087B (zh) 依非韦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875520A (zh) 一种氟代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1217791A (zh) 依鲁司他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2911B (zh) 一种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制备方法
CN111116493B (zh) 一种制备Apabetalone的方法、中间体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5889817B2 (ja) 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化剤粉末、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基含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3402364A (zh) 一种三甲基间苯三酚的制备方法
CN108033942A (zh) 联产3,3,3-三氟-1,2-丙二醇与4-三氟甲基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
CN107216302A (zh) 一种氟可拉定的合成方法
CN103848756B (zh) 特立氟胺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6278942B (zh) 一种制备肟醚类杀虫活性化合物高效体的方法
CN114349693B (zh) 一种度鲁特韦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