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8354A -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 Google Patents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8354A
CN104878354A CN201510017873.8A CN201510017873A CN104878354A CN 104878354 A CN104878354 A CN 104878354A CN 201510017873 A CN201510017873 A CN 201510017873A CN 104878354 A CN104878354 A CN 10487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uel cell
solid oxide
metal connector
oxid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78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树江
李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0178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8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8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体涂层防护领域。将铁素体不锈钢基体经打磨、喷砂等预处理后放入磁控溅射真空镀膜机,按照设定参数进行溅射,得到涂覆基体,将其置于箱式电阻炉中氧化10周,得到具有双层氧化物结构的防护涂层。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所得涂层结构稳定,面比电阻低,有效的阻止了Cr挥发,且附着性好,涂层厚度和成分便于控制,工艺条件稳定。

Description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技术领域
本领域属于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涂层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范围内能源消费中仍然以化石类燃料为主,化石类燃料的利用一般是通过燃烧过程来实现的,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直接利用,或继续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损失高,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导致了酸雨、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世界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世界范围内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广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过程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由于此能量转化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燃料电池系统释放出的污染物比直接燃烧要降低几个数量级。与其它燃料电池相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有如下优点:(1)所用材料均为固体,无电解液泄漏问题,运行安全可靠;(2)可使用多种燃料,如氢气、煤气、天然气或沼气;(3)高温(600-1000℃)下工作加快了反应进行,还可以实现多种碳氢燃料气体的内部还原,同时余热回收利用率高,适于热电联供,能量转化效率高,电池的综合能效高达80%左右。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正积极研究开发SOFC技术。它是一种高效、节能、清洁、安静和可靠的发电装置,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SOFC可以为民用、商业、军事和交通运输等提供高质量的电源,对满足电力需求、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SOFC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许多关键技术,如电池(堆)材料等仍然制约着SOFC的商业化进程。单个SOFC的工作电压只有1V左右,功率有限。为了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需要将若干个单电池以各种方式(如:串联、并联、混联)组成电池堆。目前SOFC电池堆的结构主要有管状和平板型两种,其中平板型以其输出功率密度高和制作成本低而成为SOFC的发展趋势。在平板型SOFC中,连接单电池的连接体材料一方面把各个单电池连接起来,提高SOFC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还把阴极侧的氧化气和阳极侧的燃料气隔离开,由于连接体所处的苛刻工作环境,它们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热膨胀性能与电池堆的其他部件相匹配;(2)良好的稳定性(在氧化和还原气氛中稳定,不与相邻的组元反应或互扩散);(3)良好的电子导电性;(4)良好的热传导性;(5)高密度(不透气);(6)高蠕变强度。可见,连接体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电池堆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在电池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温SOFC(工作温度在1000℃左右),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铬酸镧基(如:La1-x(Sr,Ca)xCrO3)陶瓷适合用于连接体材料,因为它们在氧化和还原气氛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的电导率。但是它们的价格昂贵,脆性高而不易加工。最近的研究发现,通过降低电解质膜的厚度或采用新的具有高的氧离子导电率的电解质膜,可使SOFC的操作温度降至600-800℃,这使金属合金作为连接体材料成为可能。与陶瓷材料相比,金属连接体具有高的电子电导率和热导率,优良的加工性能,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SOFC的操作温度范围内,表面形成Al2O3、SiO2和Cr2O3氧化物层的合金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虽然形成Al2O3和SiO2氧化物层的合金比形成Cr2O3氧化物层的合金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但是Al2O3和SiO2的高温电导率远远低于Cr2O3的高温电导率。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形成Cr2O3氧化物层的合金材料,主要包括三种合金:Cr基合金,Ni基合金和Fe基合金。
然而,形成Cr2O3膜合金的弱点是会引起SOFC阴极Cr中毒。在阴极侧的氧化气氛下,保护性的Cr2O3易生成高价(VI)挥发性的CrO3(g),特别是当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生成高价挥发性的Cr的水合物,如:Cr(OH)2O2(g)等。Cr2O3的挥发不但会加速氧化层的增长,而且会造成Cr(VI)的挥发物向多孔阴极的扩散,在阴极/电解质界面处高价态的Cr挥发物被还原成Cr2O3(s),使得SOFC的电性能下降,加速了电池堆的降解进程。
为了降低和阻止Cr挥发,可在合金表面涂覆有效的防护涂层,涂层在氧化过程中能生成双层氧化物,外层为无Cr、导电的尖晶石结构,内层是连续的富Cr保护膜,这将会显著降低或阻止Cr的挥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防护涂层。发明涂层的主要成分为Mn-Cu合金,在SOFC阴极环境下热暴露后生成双层氧化物结构,内层为富Cr氧化物,外层为(Mn,Cu)3O4尖晶石。该结构与SOFC其他组元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且具有较强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和良好的导电性。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涂层在SOFC阴极环境下氧化10周的氧化增重曲线
图2 本发明涂层在阴极气氛下ASR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3 本发明涂层在800℃阴极环境下氧化10周后的断面形貌及元素线扫描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磁控溅射手段涂覆Mn-Cu合金涂层。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炼制Mn-Cu合金靶材,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
表1 本发明靶材化学成分(wt.%)
元素(wt.% ) Mn Cu
靶材1 46.3 53.7
靶材2 49.5 50.5
靶材3 52.1 47.9
靶材4 54.2 45.8
图1为预处理基体溅射涂层在800℃阴极气氛下(空气中)氧化10周的增重曲线。氧化初期增重较快,说明表层的Mn-Cu合金开始氧化,生成(Mn,Cu)3O4尖晶石;随后氧化速率缓慢,说明生成了保护性的氧化膜;阻止了基体合金的进一步氧化。氧化动力学表明预处理基体涂层在SOFC阴极环境下抗氧化性能良好,并且生成了保护性的氧化物。
图2为预处理基体溅射涂层在阴极环境下面比电阻(ASR)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涂层在阴极环境下长期热暴露后,表面氧化物的导电性能稳定且良好。
图3为预处理基体溅射涂层在阴极环境下氧化10周后的断面形貌及元素线扫描分析,从基体到涂层,Fe和Cr元素含量逐步减少,涂层中Fe和Cr含量几乎趋于零,主要元素为Mn,Cu和O三种元素。表明涂层氧化后生成了双层氧化物结构,外层为(Mn,Cu)3O4尖晶石,内层为富Cr氧化物保护层,并且很好的阻止了Cr挥发。
在合适的溅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优良防护性能的平板式中温SOFC金属连接体用涂层,涂层的热膨胀性能与SOFC其他组元相匹配,在阴极环境下热暴露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并且生成双层氧化物结构,外层的(Mn,Cu)3O4尖晶石可以阻止内部Cr的挥发,表面氧化物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Claims (6)

1.一种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铁素体不锈钢基体进行预处理,然后放入真空室待溅射;
采用磁控溅射的手段制备涂层,工艺参数为:溅射气压 1.0~2.5×10-1Pa,温度200℃,时间120min;
溅射使用靶材为Mn-Cu合金;
将涂覆后的基体悬挂于刚玉坩埚中,在800℃空气气氛下箱式电阻炉中氧化,氧化后得双层氧化物结构,内层为富Cr氧化物,外层为(Mn,Cu)3O4尖晶石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溅射使用的基体需经喷砂,然后预处理1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其电源为直流磁控溅射电源,电流恒定在3.0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溅射过程中,其转架转速为5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Mn-Cu合金靶材的化学成分为(wt.%):Mn 45~55%,Cu 45~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每周需关闭箱式电阻炉一次,待冷却后称重。
CN201510017873.8A 2015-01-14 2015-01-14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Pending CN104878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7873.8A CN104878354A (zh) 2015-01-14 2015-01-14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7873.8A CN104878354A (zh) 2015-01-14 2015-01-14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8354A true CN104878354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4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7873.8A Pending CN104878354A (zh) 2015-01-14 2015-01-14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835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9324A (zh) * 2017-06-08 2017-10-27 江苏科技大学 尖晶石/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1822A (zh) * 2018-04-18 2018-08-24 东北大学 一种磁控溅射法制备(Cu,Fe)3O4尖晶石涂层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73694A (zh) * 2018-10-16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不锈钢连接体表面防护涂层及其制备
CN110184570A (zh) * 2019-06-04 2019-0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10863191A (zh) * 2019-11-27 2020-03-06 东北大学 一种带涂层的金属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6486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东北大学 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0070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sofc连接体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8679A (zh) * 2004-11-30 2007-11-07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用于电触点的钙钛矿或尖晶石表面涂层的带材
CN101679125A (zh) * 2007-04-13 2010-03-24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氧化铬形成基底上的耐高温保护涂层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2653858A (zh) * 2012-05-28 2012-09-0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磁控溅射与后续氧化制备MnCo尖晶石保护膜的方法
CN103946422A (zh) * 2011-11-25 2014-07-23 京瓷株式会社 复合体、集电构件和燃料电池单元装置以及燃料电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8679A (zh) * 2004-11-30 2007-11-07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用于电触点的钙钛矿或尖晶石表面涂层的带材
CN101679125A (zh) * 2007-04-13 2010-03-24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氧化铬形成基底上的耐高温保护涂层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3946422A (zh) * 2011-11-25 2014-07-23 京瓷株式会社 复合体、集电构件和燃料电池单元装置以及燃料电池装置
CN102653858A (zh) * 2012-05-28 2012-09-0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磁控溅射与后续氧化制备MnCo尖晶石保护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烨 等: "不锈钢表面电镀Cu-Mn3O4复合层", 《材料与冶金学报》 *
段晓波 等: "Fe-21Cr合金Cu1.2Mn1.8O4涂层的组织结构与高温性能", 《电源技术:第十一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9324A (zh) * 2017-06-08 2017-10-27 江苏科技大学 尖晶石/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1822A (zh) * 2018-04-18 2018-08-24 东北大学 一种磁控溅射法制备(Cu,Fe)3O4尖晶石涂层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73694A (zh) * 2018-10-16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不锈钢连接体表面防护涂层及其制备
CN110184570A (zh) * 2019-06-04 2019-0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10184570B (zh) * 2019-06-04 2021-11-2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10863191A (zh) * 2019-11-27 2020-03-06 东北大学 一种带涂层的金属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3191B (zh) * 2019-11-27 2021-06-04 东北大学 一种带涂层的金属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6486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东北大学 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6486B (zh) * 2019-12-17 2022-10-28 东北大学 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0070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sofc连接体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8354A (zh) 平板式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用涂层
CN111785974B (zh) 用于硫化物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包覆方法、正极及电池
CN100595951C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极板及其表面碳铬薄膜制备方法
Choi et al. Development of MnCoO coating with new aluminizing process for planar SOFC stacks
CN100342565C (zh) 燃料电池之金属隔板及其抗腐蚀处理方法
CN107275656B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尖晶石/金属连接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9569B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表面改性金属连接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81048B (zh) 高导电耐蚀非晶/纳米晶复合共存的涂层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3985888B (zh) 陶瓷膜燃料电池用连接材料薄膜和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0184570B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US20120064436A1 (en) Interconnecting plate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olid oxide fuel cell using the interconnecting plate
CN102629690B (zh) 燃料电池用铬氮化物改性金属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667859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的制备方法
CN105304917A (zh) 一种中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
CN109037698A (zh) 一种可储能的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4611679B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钛合金双极板纳米晶ZrC/Zr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7318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
CN106571476B (zh) 用于高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的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6486A (zh) 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3471A (zh) 一种等离子体诱导氧化银复合氟化碳的方法及锂一次电池应用
KR20120075258A (ko) 고체 산화물 연료전지 분리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029663A (zh) 金属极板复合涂层、金属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燃料电池
US20210170630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component constituting an interconnector of an hte electrolyser or of an sofc fuel cell
Lau et al. Development of metal-supported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cells via co-sintering
CN113549873A (zh) 一种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双层涂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