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6889A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6889A
CN104876889A CN201410068220.8A CN201410068220A CN104876889A CN 104876889 A CN104876889 A CN 104876889A CN 201410068220 A CN201410068220 A CN 201410068220A CN 104876889 A CN104876889 A CN 104876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compound shown
hydrochloric acid
degrees cels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8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6889B (zh
Inventor
王学海
李莉娥
许勇
乐洋
夏庆丰
郭涤亮
黄璐
肖强
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ompany limited of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Ren Fu Pharmaceutical Group Stoc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 Fu Pharmaceutical Group Stock Co filed Critical Ren Fu Pharmaceutical Group Stock Co
Priority to CN2014100682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6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6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6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6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6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式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1)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2)将式4所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还原反应,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3)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路线短,起始原料廉价易得,所有中间体易于纯化且后处理简单,产物纯度高、收率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合成米拉贝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米拉贝隆(即式1所示化合物),化学名为(R)-2-(2-氨基-1,3-噻唑-4-基)-4’-[2-[2-(2-羟基-2-苯乙基)氨基]乙基]苯乙酰胺,其由日本安斯泰来公司开发,2011年9月在日本首次上市,2012年6月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膀胱过度活动症。
相关技术中,EP1440969A公开以R-羟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还原、再还原,最后再与2-氨基-4-噻唑乙酸缩合反应得到米拉贝隆,该方法利用到缩合剂,后处理比较麻烦,另外,利用剧毒的硼烷,环境不友好。EP1559427A也是以R-羟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与上述专利几乎相同,只第一步缩合利用原料胺盐酸根不同,碱不同而已。
目前相关的制备米拉贝隆的技术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原料来源困难并且价格昂贵、利用到昂贵及剧毒的硼烷、缩合产品纯化困难、收率低等,因此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因此,目前制备米拉贝隆的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合成路线短、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后处理简单、质量好、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米拉贝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与合成工艺。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接触”应做广义理解,其可以是任何能够使得至少两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将两种反应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根据需要,可以在搅拌下,将需要进行接触的反应物进行混合,由此,搅拌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机械搅拌,即在机械力的作用下进行搅拌。
在本文中,“式N所示化合物”在本文中有时也称为“化合物N”,在本文中N为1-6的任意整数,例如“式2所示化合物”在本文中也可以称为“化合物2”。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对硝基苯乙胺)为原料,经开环反应以便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将式4所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还原,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式5所示化合物与式6所示化合物反应以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米拉贝隆),三步反应总收率70%。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米拉贝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包括以下步骤:(1)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2)将式4所示化合物进行硝基还原反应,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3)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发明人发现,利用本发明的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备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即米拉贝隆),其而该方法合成路线短、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后处理简单、获得的米拉贝隆质量好、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的条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有效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一有机溶剂中,碱性条件下,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选自1,4-二氧六环、乙腈和丙酮的至少一种,优选1,4-二氧六环;所述碱性条件通过有机碱或无机碱调制,优选无机碱。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机碱为选自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至少一种,优选碳酸钾;所述有机碱为选自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至少一种。由此,有利于减少副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及式4所示化合物的产率,进而提高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效率和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95~1.1,优选1∶1。反应投料的温度控制在0℃~40℃,优选15℃~30℃;反应温度控制在40℃~80℃,优选55℃~65℃;反应时间控制在8~24h,优选10~13h。由此,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能够在最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副反应少,反应效率及式4所示化合物的产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1)中,用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以式2所示化合物: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95~1.1投料,溶于1,4-二氧六环中,加入碳酸钾,并控制投料温度为0℃~40℃;投料完毕后,升温至40℃~80℃,反应8~24h。反应完后,进行后处理,即得式4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步骤(1)中,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l)和碳酸钾(20.7g,0.15mol)溶于1,4-二氧六环100ml,加入式3所示化合物(16.6g,0.1mol);投料完毕后,加热至60℃,反应12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二氧六环,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式4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将式4所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还原反应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接触,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其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接触的条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灵活选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二有机溶剂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接触。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短链醇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短链醇类为选自异丙醇、甲醇和乙醇的至少一种,优选乙醇。由此,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和目标产物的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式4所示化合物和铁粉的摩尔比为1∶1.1~3.0,优选1∶1.4~1.8。还原反应投料温度为0℃~30℃,优选15℃~25℃;发生反应的温度为50℃~80℃,优选55℃~65℃;发生还原反应的时间为1~5h,优选2~4h。由此,式4所示化合物和铁粉能够在最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副反应少,反应效率及目标产物的产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将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反应,式4所示化合物、铁粉、浓盐酸按照摩尔比为1∶(1.1~3.0)∶(2.0~3.0)投料,投料温度控制在0℃~30℃,慢慢滴加浓盐酸,发生还原反应1~5h,反应完后,后处理得式5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步骤(2)中,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l)溶于200ml乙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8.4g,0.15mol),加热至60℃,滴加浓盐酸(20ml,0.24mol)搅拌3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得式5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的条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在酸性条件及缩合剂作用下,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其中,所述酸性条件通过无机酸调制,所述无机酸为选自盐酸和硫酸的至少一种,优选盐酸;所述缩合剂为选自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四氟硼酸盐(TBTU)、O-(7-氮杂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HATU)和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HBTU)的至少一种,优选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由此,有利与提高反应效率及目标产物的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式5所示化合物与式6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1∶0.9~2,优选1∶1~1.1;式5所示化合物与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1~2,优选1∶1~1.3;缩合反应温度为10~35℃,优选20~30℃。由此,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能够在最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副反应少,反应效率及目标产物的产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3)中,将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加入水,搅拌下,室温条件下慢慢滴加浓盐酸,再加入EDCI,室温继续搅,再用氢氧化钠调至碱性,过滤,干燥得米拉贝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步骤(3)中,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15.8g,0.1mol)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EDCI(21.01g,0.11mol),室温搅拌1h,再用1.5M(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的米拉贝隆固体。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米拉贝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的合成工艺路线短,起始原料廉价易得,所有中间体易于纯化且后处理简单,产物纯度可达99%,三步反应的总收率70%,成品质量达到药典最新标准,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为米拉贝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本方法采用将式2所示化合物与对硝基苯乙胺开环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法中的将R-羟基苯乙酸,经过缩合,再将酰胺经硼烷还原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将式4所示化合物制备由原来的2步反应减少为本发明的1步反应,大大的提高了产物的收率,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避免剧毒化学品,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杂质的介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室温下,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l)和碳酸钾(20.7g,0.15mo1)溶于100ml的1,4-二氧六环中,再加入对硝基苯乙胺(16.6g,0.1mol),加料完毕后,加热至60℃,反应12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二氧六环,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4.0g,即为式4所示化合物,收率84.1%。
分析数据为:
1H-NMR(CDCl3,400MHz):δ8.10-8.20(m,2H),δ7.41-7.24(m,7H),δ4.70(d,1H),δ2.80-3.10(m,5H),δ2.74(d,1H).
实施例2
室温下,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l)和碳酸钠(15.9g,0.15mol)溶于100ml的乙腈中,再加入对硝基苯乙胺(15.8g,0.095mol),加料完毕后,加热至55℃,反应10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乙腈,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3.8g,即为式4所示化合物,收率83.4%。
实施例3
室温下,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l)和碳酸氢钠(12.6g,0.15mol)溶于100ml的丙酮中,再加入对硝基苯乙胺(18.26g,0.11mol),加料完毕后,加热至65℃,反应13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丙酮,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3.0g,即为式4所示化合物,收率80.6%。
实施例4
室温下,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1)和三乙胺(15.18g,0.15mo1)溶于100ml的1,4-二氧六环中,再加入对硝基苯乙胺(16.6g,0.1mo1),加料完毕后,加热至40℃,反应8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二氧六环,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3.5g,即为式4所示化合物,收率82.3%。
实施例5
室温下,将式2所示化合物(12g,0.1mo1)和N,N-二异丙基乙胺(19.39g,0.15mo1)溶于100ml的1,4-二氧六环中,再加入对硝基苯乙胺(16.6g,0.1mo1),加料完毕后,加热至80℃,反应24h后,过滤,浓缩除去大部分二氧六环,慢慢加入到500ml水中,析晶,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3.4g,即为式4所示化合物,收率82.0%。
实施例6
室温下,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1)溶于200ml乙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8.4g,0.15mo1),加热至60℃,滴加浓盐酸(20ml,0.24mo1),搅拌3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5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加入200ml正己烷后,打浆至固体,过滤,干燥,得棕色固体23.3g,即为式5所示化合物,收率90.3%。
分析数据为:
1H-NMR(DMSO-d6,400MHz):δ7.30-7.38(m,4H),δ7.24-7.29(m,1H),δ6.96-7.02(m,2H),δ6.62-6.67(m,2H),δ4.64-4.67(m,1H),δ3.55(br,2H),δ2.87-2.92(m,3H),δ2.65-2.70(m,3H).
实施例7
室温下,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1)溶于200ml甲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7.84g,0.14mo1),加热至55℃,滴加浓盐酸(18.3ml,0.22mo1),搅拌2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5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加入200ml正己烷后,打浆至固体,过滤,干燥,得棕色固体22.4g,即为式5所示化合物,收率86.8%。
实施例8
室温下,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1)溶于200ml乙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10.08g,0.18mol),加热至65℃,滴加浓盐酸(23.3ml,0.28mol),搅拌4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5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加入200ml正己烷后,打浆至固体,过滤,干燥,得棕色固体23.2g,即为式5所示化合物,收率89.9%。
实施例9
室温下,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l)溶于200ml乙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8.4g,0.15mol),加热至50℃,滴加浓盐酸(20ml,0.24mo1),搅拌5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5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加入200ml正己烷后,打浆至固体,过滤,干燥,得棕色固体23.0g,即为式5所示化合物,收率89.1%。
实施例10
室温下,将式4所示化合物(28.6g,0.1mol)溶于200ml异丙醇中,机械搅拌下,加入铁粉(8.4g,0.15mol),加热至80℃,滴加浓盐酸(20ml,0.24mol),搅拌1h后,冷却,过滤,浓缩,加入5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油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浓缩至干,加入200ml正己烷后,打浆至固体,过滤,干燥,得棕色固体22.9g,即为式5所示化合物,收率88.7%。
实施例11
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15.8g,0.1mol)溶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5分钟,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EDCI(21.01g,0.11mol),室温搅拌1h,再用1.5M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36.76g,即为式1所示化合物(米拉贝隆)固体,收率92.6%。
分析数据为:
1H-NMR(DMSO-d6,400MHz):δ9.80(br,1H),δ7.46-7.48(m,2H),δ7.27-7.32(m,4H),δ7.10-7.20(m,1H),δ7.00-7.03(m,2H),δ6.80(s,2H),δ6.27(s,1H),δ5.19-5.22(m,1H),δ4.57-4.61(m,1H),δ3.44(s,2H),δ2.62-2.76(m,2H),δ2.50-2.60(m,4H),δ1.90(s,1H).
实施例12
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14.22g,0.09mol)溶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5分钟,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四氟硼酸盐(32.11g,0.1mol),20摄氏度下搅拌1h,再用1.5M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6.36g,即为米拉贝隆固体,收率66.4%。
实施例13
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31.6g,0.2mol)溶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5分钟,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O-(7-氮杂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49.43g,0.13mol),30摄氏度下搅拌1h,再用1.5M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8.58g,即为米拉贝隆固体,收率72.0%。
实施例14
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23.7g,0.15mol)溶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5分钟,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45.5g,0.12mol),35摄氏度下搅拌1h,再用1.5M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9.02g,即为米拉贝隆固体,收率73.1%。
实施例15
将式5所示化合物(24.3g,0.1mol)和式6所示化合物(15.8g,0.1mol)溶于500ml水中,室温搅拌5分钟,慢慢滴加10g浓盐酸,再加入EDCI(21.01g,0.11mol),10摄氏度下搅拌1h,再用1.5M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11,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35.89g,即为米拉贝隆固体,收率9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合成式1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
(2)将式4所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还原反应,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
(3)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第一有机溶剂中,碱性条件下,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
任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选自1,4-二氧六环、乙腈和丙酮的至少一种,优选1,4-二氧六环,
任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条件通过有机碱或无机碱调制,优选无机碱,
任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无机碱为选自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至少一种,优选碳酸钾;所述有机碱为选自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95~1.1,优选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使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于40~80摄氏度优选55~65摄氏度下,反应8~24小时优选10~1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接触,以便获得式5所示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第二有机溶剂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接触,
任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短链醇类,所述短链醇类为选自异丙醇、甲醇和乙醇的至少一种,优选乙醇,
任选地,在步骤(2)中,式4所示化合物、铁粉和盐酸的摩尔比为1∶1.1~3.0∶2.0~3.0,优选1∶1.4~1.8∶2.2~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铁粉和盐酸在50~80摄氏度优选55~65摄氏度下反应1~5小时优选2~4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酸性条件及缩合剂作用下,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接触,
任选地,所述酸性条件通过无机酸调制,所述无机酸为选自盐酸和硫酸的至少一种,优选盐酸,
任选地,所述缩合剂为选自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四氟硼酸盐、O-(7-氮杂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和O-(苯并三氮唑-1-基)-二(二甲胺基)碳鎓六氟磷酸盐的至少一种,优选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式5所示化合物、式6所示化合物和所述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0.9~2∶1~2,优选1∶1~1.1∶1~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使式5所示化合物和式6所示化合物在10摄氏度~35摄氏度优选20摄氏度~30摄氏度下反应1小时。
CN201410068220.8A 2014-02-27 2014-02-27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4876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220.8A CN104876889B (zh) 2014-02-27 2014-02-27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220.8A CN104876889B (zh) 2014-02-27 2014-02-27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6889A true CN104876889A (zh) 2015-09-02
CN104876889B CN104876889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94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8220.8A Active CN104876889B (zh) 2014-02-27 2014-02-27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688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126A (zh) * 2020-04-03 2020-07-24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米拉贝隆的制备方法
KR20210073972A (ko) * 2019-12-11 2021-06-21 주식회사 다산제약 (r)-2-((4-아미노페네틸)아미노)-1-페닐에탄올의 신규한 제조방법
CN113816864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r)-2-羟基-n-[2-(4-氨基苯基)乙基]-2-苯乙胺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21204T3 (es) * 1997-10-17 2004-12-16 Yamanouc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Derivados de amidas o sales de los indicados derivados.
US7342117B2 (en) * 2001-10-30 2008-03-11 Astellas Pharma Inc. α-form or β-form crystal of acetanilide derivative
CN103193658A (zh) * 2013-04-18 2013-07-10 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r)-2-对硝基苯乙胺基-1-苯乙醇及其盐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LOSED ANONYMOUSLY: "PREPARATION OF MIRABEGRON, IT’S INTERMEDIATES, A CRYSTALLINE FORM OF MIRABEGRON AND A CRYSTALLINE FORM OF MIRABEGRON MONOHYDROCHLORIDE", 《IP.CPM》 *
唐启东: "米拉贝隆( mirabegron)",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73972A (ko) * 2019-12-11 2021-06-21 주식회사 다산제약 (r)-2-((4-아미노페네틸)아미노)-1-페닐에탄올의 신규한 제조방법
KR102350458B1 (ko) 2019-12-11 2022-01-12 주식회사 다산제약 (r)-2-((4-아미노페네틸)아미노)-1-페닐에탄올의 신규한 제조방법
CN111440126A (zh) * 2020-04-03 2020-07-24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米拉贝隆的制备方法
CN111440126B (zh) * 2020-04-03 2023-11-28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米拉贝隆的制备方法
CN113816864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r)-2-羟基-n-[2-(4-氨基苯基)乙基]-2-苯乙胺的制备方法
CN113816864B (zh) * 2020-06-18 2024-03-29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r)-2-羟基-n-[2-(4-氨基苯基)乙基]-2-苯乙胺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6889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8462A (zh) 一种制备异噁唑啉类中间体及异噁唑啉的方法
CN104876890A (zh) 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CN101967092A (zh) 2,6-二甲基苯氧乙酸的合成方法
CN104876889A (zh)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1357911A (zh) 合成(z)-2-(α-甲氧亚胺)呋喃乙酸铵的方法
CN101296896A (zh) 盐酸加巴喷丁的制备方法
CN113387881B (zh) 一种3-氨基异烟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CN105037139A (zh) 一种2-苯基丙酸制备方法
WO2010023679A2 (en) Preparation of triclopyr, its intermediate and butoxyethyl ester
CN102898328B (zh) 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7118073A (zh) 二醇催化制备二氯卤代烷的方法
CN114539343B (zh) 一种甘氨胆酸的制备方法
CN104725279B (zh) 一种N‑Boc‑联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6187940A (zh) 一种一锅法制备非布司他的方法
CN101704788B (zh) 2-丁基-1,3-二氮杂螺环[4.4]壬烷-1-烯-4-酮的制备方法
CN104098502B (zh) 一种(S)-α-羟基-γ-N-邻苯二甲酰氨基丁酸的合成方法
CN108715576B (zh) 一种3-乙氧基-4-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CN1035874C (zh) 1-氨基-1-氰氨基-2,2-二氰基乙烯钠盐的制备
CN102391170A (zh) 一种n,n-二烯丙基-5-甲氧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5348133A (zh) 合成n-脂肪酰基氨基酸的方法
CN108821966B (zh) 一种合成3,3`-(1,4-亚苯基)双戊二酸的方法
CN113087654A (zh) 哌啶-4-丁胺的制备方法
CN101759556B (zh) 一种酮洛芬的合成方法
CN116640089A (zh) 一种n-boc-4-氨基-4-羧酸哌啶的合成方法
CN103113305B (zh) 一种地巴唑及其盐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29

Address after: 430075 C7 Building, 666 High-tech Avenue, Dongh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company limited of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Humanwell Pharmaceutical Group No. 666 43007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Avenue

Patentee before: Ren Fu Pharmaceutical Group stock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