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429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429A
CN104859429A CN201410805584.XA CN201410805584A CN104859429A CN 104859429 A CN104859429 A CN 104859429A CN 201410805584 A CN201410805584 A CN 201410805584A CN 104859429 A CN104859429 A CN 104859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vehicle
vertical section
paddling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55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江清
姚剑涛
程华
蔡斌
唐培云
章连萍
李东祥
王芳
尤永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055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94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驾驶室和后桥,后桥具有通气孔,其中驾驶室的地板所在的水平线为涉水线;车灯,车灯设在车体上;吊挂式制动总泵,吊挂式制动总泵设在车体上且位于涉水线的上方;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设在车体上且位于涉水线的上方;发动机,发动机设在车体上;发动机ECU,发动机ECU设在发动机上且位于涉水线的上方,发动机ECU通过线束与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相连;冷却电子风扇,冷却电子风扇设在车体上且位于涉水线的上方;和排气尾管,排气尾管与发动机相连,排气尾管的出口位于涉水线的上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具有涉水深度大、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的涉水深度较小。例如,公交客车的涉水深度为350毫米左右。随着全球变暖,因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城市在雨季时常常发生水漫道路的现象,特别是城市立交桥体系,常发生交通阻断现象,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由于现有的车辆的涉水深度较小,因此导致现有的车辆在涉水时,运行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涉水深度大的优点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驾驶室和后桥,所述后桥具有通气孔,其中所述驾驶室的地板所在的水平线为涉水线;车灯,所述车灯设在所述车体上;吊挂式制动总泵,所述吊挂式制动总泵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在所述车体上;发动机ECU,所述发动机ECU设在所述发动机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所述发动机ECU通过线束与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相连;冷却电子风扇,所述冷却电子风扇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和排气尾管,所述排气尾管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所述排气尾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具有涉水深度大、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灯包括前大灯、侧标示灯和后围灯总成,所述前大灯、所述侧标示灯和所述后围灯总成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进口与所述后桥的通气孔相连,所述导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后处理器,所述后处理器设在所述排气尾管上,所述后处理器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包括:车架,所述后桥设在所述车架上;前围、后围、左侧围和右侧围,所述前围、所述后围、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中的每一个设在所述车架上;以及顶盖骨架,所述顶盖骨架设在所述前围、所述后围、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尾管的出口端向上穿过所述顶盖骨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尾管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第一弯头、第二弯头和第三弯头,所述第三弯头与所述后处理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弯头的一部分向上穿过所述顶盖骨架;以及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通过第一弯头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弯头与所述后处理器的进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束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束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ECU电连接;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中的一个的骨架上,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及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设在所述车辆的风道内,所述水平段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所述水平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上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涉水线的高度在85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包括车体101、车灯、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105、发动机ECU(图中未示出)、冷却电子风扇107和排气尾管1081。
车体101包括驾驶室1011和后桥1012,后桥1012具有通气孔。其中,驾驶室1011的地板所在的水平线为涉水线L。车灯设在车体101上。吊挂式制动总泵103设在车体101上,且吊挂式制动总泵103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设在车体101上,且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
发动机105设在车体101上。发动机ECU设在发动机105上,且发动机ECU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发动机ECU通过线束109与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相连。冷却电子风扇107设在车体101上,且冷却电子风扇107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排气尾管1081与发动机105相连,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
也就是说,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ECU、冷却电子风扇107和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中的每一个的高度高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的高度。
换言之,驾驶室1011的地板与地面间隔预定距离。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ECU、冷却电子风扇107和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中的每一个与地面的距离大于该预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通过将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ECU、冷却电子风扇107和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中的每一个设置在涉水线L的上方,从而当车辆10的涉水深度小于涉水线L的高度时,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ECU、冷却电子风扇107和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中的每一个不会与水接触,因此不会影响车辆10的正常运行。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可以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从而可以扩大车辆10的适用范围,提高车辆10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可以是客车。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具有涉水深度大、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等优点,可以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更好地适应环境。
此外,可以通过对现有的车辆进行改装来得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还具有改装成本低等优点。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10包括车体101、车灯、导管1013、吊挂式制动总泵103、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发动机105、发动机ECU、冷却电子风扇107、排气尾管1081和后处理器1082。
涉水线L的高度在85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换言之,驾驶室1011的地板的高度大于等于850毫米且小于等于1000毫米。也就是说,车辆10的涉水线L的高度大于等于850毫米且小于等于1000毫米,即车辆10可以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度在850毫米至1000毫米(根据设计数据)的深水区。现有的车辆(例如公交客车)的涉水深度只有350毫米左右。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的涉水深度远大于现有的车辆的涉水深度。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车灯包括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
换言之,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的高度高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的高度。也就是说,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与地面的距离大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与地面的距离(该预定距离)。
当车辆10的涉水深度小于涉水线L的高度时,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不会与水接触,以便可以使车辆10能够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
通过将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设置在涉水线L的上方,从而不仅可以使车辆10能够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而且无需对前大灯1021、侧标示灯1022和后围灯总成1023中的每一个进行防水处理,由此可以降低车辆1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如图1-图4所示,车体101包括车架、前围1014、后围1015、左侧围1016、右侧围1017和顶盖骨架1018。后桥1012设在该车架上。前围1014、后围1015、左侧围1016和右侧围1017中的每一个设在该车架上。顶盖骨架1018设在前围1014、后围1015、左侧围1016和右侧围1017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尾管1081的出口端向上穿过顶盖骨架1018。由此可以使车辆10的结构更加合理。排气尾管1081涉水后,会导致排气压力过大,进而会导致发动机105停机,使车辆10失去动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后处理器1082设在排气尾管1081上,后处理器1082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
后处理器1082上的传感器涉水后将影响其使用性能。当车辆10的涉水深度小于涉水线L的高度时,后处理器1082不会与水接触,以便可以使车辆10能够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排气尾管1081可以包括竖直段10811、水平段10812、第一弯头10813、第二弯头10814和第三弯头10815。竖直段10811的下端与发动机105相连。水平段10812的一端通过第一弯头10813与竖直段10811的上端相连,水平段108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弯头10814与后处理器1082的进口相连。后处理器1082大体竖直地设置,后处理器1082的出口与第三弯头10815相连。第三弯头10815的一部分向上穿过顶盖骨架1018。
如图3所示,导管1013的进口与后桥1012的通气孔相连,导管1013的出口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换言之,导管1013的进口的高度高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的高度。也就是说,导管1013的进口与地面的距离大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与地面的距离(该预定距离)。
如果后桥1012的通气孔位于涉水线以下,当车辆涉水后,水将流入后桥1012的牙包,对车辆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将导管1013的进口设置在涉水线L的上方,当车辆10的涉水深度小于涉水线L的高度时,水不会流入到后桥1012的牙包内,从而可以使车辆10能够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线束109位于涉水线L的上方。换言之,线束109的高度高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的高度。也就是说,线束109与地面的距离大于驾驶室1011的地板与地面的距离(该预定距离)。
通过将线束109设置在涉水线L的上方,当车辆10的涉水深度小于涉水线L的高度时,线束109不会与水接触,从而不仅可以使车辆10能够安全地、运行正常地通过深水区,而且无需对线束109以及线束109与发动机ECU和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的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由此可以降低车辆1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有利地,将车辆10的位于底盘处的电器件和线束插接件的防水等级提高到最高级(IP69K)。
图4中的A区域为安装发动机ECU的区域,图4中的B区域为现有的车辆安装发动机ECU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线束109包括第一连接段1091、第二连接段1092、第一竖直段1093、第二竖直段1094和水平段1095。第一连接段1091的一端与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104电连接,第二连接段1092的一端与发动机ECU电连接。
第一竖直段1093和第二竖直段1094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设在左侧围1016和右侧围1017中的一个的骨架上。其中,第一竖直段1093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段109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竖直段1094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段1092的另一端电连接。水平段1095设在车辆10的风道内,水平段1095的前端与第一竖直段1093的上端相连,水平段1095的后端与第二竖直段1094的上端相连。由此可以使线束109布置地更加合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包括驾驶室和后桥,所述后桥具有通气孔,其中所述驾驶室的地板所在的水平线为涉水线;
车灯,所述车灯设在所述车体上;
吊挂式制动总泵,所述吊挂式制动总泵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在所述车体上;
发动机ECU,所述发动机ECU设在所述发动机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所述发动机ECU通过线束与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相连;
冷却电子风扇,所述冷却电子风扇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和
排气尾管,所述排气尾管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所述排气尾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包括前大灯、侧标示灯和后围灯总成,所述前大灯、所述侧标示灯和所述后围灯总成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进口与所述后桥的通气孔相连,所述导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后处理器,所述后处理器设在所述排气尾管上,所述后处理器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
车架,所述后桥设在所述车架上;
前围、后围、左侧围和右侧围,所述前围、所述后围、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中的每一个设在所述车架上;以及
顶盖骨架,所述顶盖骨架设在所述前围、所述后围、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尾管的出口端向上穿过所述顶盖骨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尾管包括:
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
第一弯头、第二弯头和第三弯头,所述第三弯头与所述后处理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弯头的一部分向上穿过所述顶盖骨架;以及
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通过第一弯头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弯头与所述后处理器的进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位于所述涉水线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
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电器控制装置及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ECU电连接;
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左侧围和所述右侧围中的一个的骨架上,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及
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设在所述车辆的风道内,所述水平段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所述水平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上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涉水线的高度在85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CN201410805584.XA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 Pending CN104859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584.XA CN104859429A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584.XA CN104859429A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429A true CN104859429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5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5584.XA Pending CN104859429A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942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092A (zh) * 2007-04-25 2007-09-19 烟台中上汽车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容牵引型电车
US20090261543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Marc-Michel Bodet Compressor unit for a vehic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N101570134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毕强 外接排气管
CN201534570U (zh) * 2009-09-27 2010-07-28 廖茂祥 具有放置动力电池的电池舱的车顶结构
CN102285382A (zh) * 2011-06-07 2011-12-21 山东理工大学 高压电气设备后置式纯电动客车
CN202242798U (zh) * 2011-10-26 2012-05-30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
CN203844540U (zh) * 2014-05-22 2014-09-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桥通气结构
CN203995626U (zh) * 2014-06-10 2014-1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客车
CN203995628U (zh) * 2014-06-10 2014-1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客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092A (zh) * 2007-04-25 2007-09-19 烟台中上汽车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容牵引型电车
US20090261543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Marc-Michel Bodet Compressor unit for a vehic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N101570134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毕强 外接排气管
CN201534570U (zh) * 2009-09-27 2010-07-28 廖茂祥 具有放置动力电池的电池舱的车顶结构
CN102285382A (zh) * 2011-06-07 2011-12-21 山东理工大学 高压电气设备后置式纯电动客车
CN202242798U (zh) * 2011-10-26 2012-05-30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
CN203844540U (zh) * 2014-05-22 2014-09-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桥通气结构
CN203995626U (zh) * 2014-06-10 2014-1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客车
CN203995628U (zh) * 2014-06-10 2014-1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0699U (zh) 车辆及车辆制动灯的控制系统
CN111275972A (zh) 一种基于v2v的汽车换道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2837637B (zh) 汽车危险警报灯控制系统
CN101905714A (zh) 可升降汽车底盘
CN10795860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指示装置
CN104859429A (zh) 车辆
JP4301284B2 (ja)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排水構造
KR20120136720A (ko) 차량 전조등의 빔 패턴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259827A (zh) 一种从驾驶室内进气的副进气道及其控制装置
CN104228554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舱安排
CN203611941U (zh) 一种后视镜和汽车
CN205468511U (zh) 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204077521U (zh) 一种弯道辅助照明角灯
CN207535992U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下板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13746657U (zh) 一种多功能预警防雾灯
CN206204837U (zh) 市政道路推拉式护栏
JP2010090879A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の搭載構造
CN204340636U (zh) 电动车辆
CN201989705U (zh) 汽车
CN203543800U (zh) 一种防止汽车发动机吸气口进水的预警装置
CN202056719U (zh) 防雾辅助照明灯泡
CN213178170U (zh) 一种具有雨水导流功能的汽车灯
CN204895473U (zh) 一种有轨电车车灯装置
CN204978913U (zh) 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
CN213207701U (zh) 一种led汽车前端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