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1752B -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1752B
CN104851752B CN201510067157.0A CN201510067157A CN104851752B CN 104851752 B CN104851752 B CN 104851752B CN 201510067157 A CN201510067157 A CN 201510067157A CN 104851752 B CN104851752 B CN 104851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wing arm
electric contactor
contact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7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1752A (zh
Inventor
理查德·安东尼·康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51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1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1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1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一种电接触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元件,固定元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一第二端子;一导电的动臂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动臂上设有一动触头,以及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中央的磁铁、分别设于磁铁的两侧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一能被磁力吸引的摆动电枢、以及一驱动件,摆动电枢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设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销,驱动件与摆动电枢的端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臂;激励所述第一线圈时,第一线圈退磁、第二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一方向移动;激励所述第二线圈时,第二线圈退磁、第一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一线圈,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二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触器,特别是(但不限于)应用于现代电表,也就是“智能电表”的交流开关接触器。使电表在正常的国内市电供电下(通常为100~250V的交流电),具有负载断开保护的功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中电流交流电开关的电接触器,其在短路故障时触头不会熔接。在短路故障时触头熔接的情况下,输出的电流不可计量,若本来应该断开的负载仍然与230V的交流电连接,如此很可能会导致致命的电击危害。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该电接触器的开关元件,和/或相关用于降低接触侵蚀、电弧放电和/或点焊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许多电接触器能够在额定电流,如100Amps下在大量的开关负载周期内的进行开关切换。开关触头使用合适的银合金,避免形成点焊。承载动触头的臂应该设计得容易驱动以便能够断开,且在额定电流下具有最小自热。
很多电表规范要求在电表的使用年限内在额定电流下开关切换不发生熔接。然而,其还要求在中度短路故障时,触头不发生熔接且必须在下一次脉冲驱动时打开。在更严重的完全短路故障时,规定触头要保持熔接安全。换句话说,在完全短路期间,动触头必须保持完整,不得发生爆炸也不得释放出任何危险的熔融材料,直到保险丝熔断或者断路器切断市电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所述短路时间通常为市电的半个振动周期,但是在一些特定领域,要求短路时间为4个完整的振动周期。
在欧洲以及许多其它国家,遵照IEC 62055-31规范,主流的表断式电源为单相230V、100Amps(最近为120Amps)的交流电。安全技术方面则满足其它相关规范如UL 508、ANSI C37.90.1、IEC 68-2-6、IEC 68-2-27、IEC 801.3。
现有许多中电流的表断式接触器符合IEC规范,包括承受短路故障以及在使用年限内达到额定电流。限制因素可能还与特定的国家有关,其交流市电的额定电流低谷时为40~60Amps,峰值则上升到100Amps(最近最大峰值为120Amps)。对于这些情况的电表,其基本的断路要求需要一种结构紧凑且坚固耐用的电接触器,可以很容易地被安装在电表的表壳内。
IEC 62055-31规范的情况更为复杂。电表被设计并标示为多个类型中的一种,所述类型代表电表所能承受的短路故障的级别,通过一定的测试来评定,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或批文。电表承受的短路故障的级别与电表的标称额定电流无关。
通常地,电枢或柱塞用作驱动机构,被驱动以控制触头的打开或闭合。然而,一个驱动器仅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驱动,用于多极的电接触器的驱动是存在问题的。
一些电接触器使用一楔形元件同时驱动平行或大致平行设置的多个活动臂,所述楔形元件卡掣于活动臂之间,使活动臂分离并使两触头同时打开。此种结构在相互作用时使活动臂的形态为非平行,其优点是可以是活动臂之间的斥力最大化,增强接触压力。然而,将活动臂设置为非平行结构更为合适,可以使活动臂之间的斥力最大化,在相互作用时增大接触压力。但是此种结构的活动臂,不能通过单一方向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另外,电流开关的触头的断开与闭合的时间要求进行精确控制,以减少或避免电弧放电损害,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振动电枢式驱动机构的电接触器,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接触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一第二端子;一导电的动臂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动臂上设有一动触头,以及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中央的磁铁、分别设于磁铁的两侧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一能被磁力吸引的摆动电枢、以及一驱动件,所述摆动电枢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设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销,所述驱动件与摆动电枢的端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臂;激励所述第一线圈时,第一线圈退磁、第二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一方向移动;激励所述第二线圈时,第二线圈退磁、第一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一线圈,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二方向移动。
本发明电接触器的驱动机构可以转动,因此结构紧凑,同时设置两驱动件,每一驱动件与电枢的一端连接,如此两动臂在相对的方向上升降,使触头同时闭合或打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在一公共端相连接。
两线圈相连使得第二线圈被激励时第一线圈产生反向磁通,使触头闭合延时至与过零点相应,减小触头的接触侵蚀、
优选地,所述动臂为闸刀开关,包括有多个闸刀,如3个闸刀。
优选地,所述动臂包括至少两导电的覆盖层,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以减小挠力。
将动臂分为多个闸刀,分担电流,其中一个先于其它与定触头接触,可以在大电流是有效避免或降低电焊的发生。
优选地,还包括另一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另一动臂、另一驱动件,所述另一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摆动电枢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另一动臂,摆动电枢靠向第一线圈时驱动所述另一动臂沿第一方向移动,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时驱动所述另一动臂沿第二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触头闭合时,反向电流流过所述两动臂,产生斥力促使触头打开。
如上所述本发明电接触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驱动,使得动臂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在动臂之间形成反向电流,进而生产反向磁场,在触头闭合时动臂之间形成斥力,使得触头的接触力增强。
优选地,所述摆动电枢包括两摆臂,所述两摆臂之间呈钝角。
电枢如此设置使得其摆臂被驱动并定位,而另一没有被限定位置的摆臂仍然在另一线圈的磁场内。
优选地,还包括一激励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一驱动电路输出驱动脉冲。
优选地,还包括一激励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通过一驱动电路输出驱动脉冲。
所述电接触器可以是直流驱动或交流驱动,驱动机构通过反馈可以被调整至与负载波形的过零点相应,降低触头电弧放电所产生的危害。
优选地,所述驱动脉冲为截断波形,以减小触头之间的侵蚀能量,所述驱动脉冲的截断波形为半个周期的电流波形或1/4周期的电流波形。
优选地,其中一线圈被激励时,另一线圈产生感生磁场,生成反向磁通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与负载电流的过零点重合或靠近。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串联,其中一线圈被激励、另一线圈产生感生磁场。
所述截断的半个周期或1/4周期的驱动脉冲限制了触头闭合时颤动的侵蚀能力。最佳地为1/4周期的驱动脉冲,使得触头不会在负载电流的最高点之前闭合,避免产生巨大的有害的接触侵蚀能量。
一种开关元件,包括一导电的挠性动臂,所述动臂包括若干闸刀,至少其中一闸刀为主闸刀另一为副闸刀,所述每一闸刀的末端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动触头,所述至少一主闸刀被施加预紧力,主闸刀上的动触头相对副闸刀上的动触头偏向定触头,在使用时所述主闸刀上的动触头先于副闸刀上的动触头与定触头闭合。
优选地,所述动臂包括有3个闸刀,其中1个为主闸刀,两个为副闸刀。
采用主闸刀与副闸刀可以分但电流,由此降低电焊的发生以及自热的产生。动臂采用3闸刀结构可以减少触头使用的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但仍然符合ANSI关于5K.Amps12K.Amps短路电流的要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已种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励一双线圈驱动机构的第一线圈,使第一线圈的磁通减小、第二线圈的磁通增加,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使得触头闭合或打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的激励电流为半个周期或1/4周期的截断电流波形,以减小触头之间的侵蚀能量。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接触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接触器触头打开时的平面图,为显示内部结构所述电接触器的盖子未示出。
图3为图2所示电接触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接触器的横向剖视图,由图3所示驱动机构的位置剖开。
图5为图2所示电接触器的动臂的侧视图,所述动臂上设有3个闸刀。
图6与图2类似,为电接触器触头闭合时的平面图。
图7a~7e为图3所示驱动机构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8用图形表示在正向1/2周期的驱动脉冲下,电接触器触头闭合时的延时控制。
图9与图8类似,用图形表示在负向1/2周期的驱动脉冲下,电接触器触头打开时的延时控制。
图10为正向1/4周期的驱动脉冲下电接触器触头闭合时的延时控制。
图11与图10类似,为负向1/4周期的驱动脉冲下电接触器触头打开时的延时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本发明电接触器10的一双极结构实施例。所述电接触器10可以但不限于是斥力电接触器(repulsion contactor)。虽然以下是对双极电接触器进行描述,但其改进同样可以应用于单级或更多极的电接触器。
所述电接触器10包括第一、第二出线端子12a、12b,以及第一、第二馈电端子14a、14b。每一端子12a、12b、14a、14b从电接触器10的壳座16伸出,并且安装于壳座16的底板20或者侧壁22,每一端子12a、12b、14a、14b的末端34形成有端子头18。为清楚地显示电接触器10的内部结构,所述壳座16上的盖子在图示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出线端子12a与第二馈电端子14b分别包括第一出线端盘24a与第二馈电端盘26b,所述第一出线端盘24a与第二馈电端盘26b分别由一固定件28朝向壳座16内延伸。较佳地,所述固定件28可以导电。每一固定件28上设有一定触头30,所述两定触头30分别朝向第二出线端子12b与第一馈电端子14a。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14a与第二出线端子12b分别包括第一馈电端盘26a与第二出线端盘24b,所述第一馈电端盘26a与第二出线端盘24b以悬臂方式相对地分别由一动臂32,即第一动臂32a与第二动臂32b延伸。在每一动臂32的末端34或靠近其末端34的位置上设有至少一动触头36。
所述第一出线端子12a与第一馈电端子14a上的定触头30与至少一动触头36构成一触头对38a;所述第二出线端子12b与第二馈电端子14b上的定触头30与至少一动触头36构成另一触头对38b。
重要的是,所采用的触头的银合金顶层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经受长时间的开关切换,减少接触侵蚀。现有技术中,触头为8mm直径的双金属,其顶层为0.65~1.0mm的银合金,该种结构会耗费大量的银。
为解决在高短路负荷情况下触头之间点焊的问题,顶层可以使用特定的混合物,本实施例中在银合金的基体内添加有氧化钨的添加物。在顶层基体内添加氧化钨的添加物具有多个重要的作用与优点,如使顶层结构更均相,烧蚀表面更为均匀,但是不会形成很多富银区域,以此减少或防止点焊。所述氧化钨添加物使熔池的总体温度在开关切换点上升,进一步阻碍点焊产生。由于所述氧化钨添加物作为顶层结构的一部分,总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添加物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每一动臂32分为3个闸刀40a、40b、40c,每一闸刀40a、40b、40c上设有一单独的动触头36a、36b、36c,如图5所示。每一闸刀40a、40b、40c于设有动触头36a、36b、36c的末端34向外延伸有一挠性的柄42a、42b、42c,较佳地,所述第一闸刀40a比第二、第三闸刀40b、40c宽。在所述动臂32的内端44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6,用于将所述动臂32连接至对应的盘24b、26a上。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严格要求额定电流达到200Amps。在短路电流为12K.Amps rms时,经受四个完整负载周期后为允许的安全熔接。此外,要能承受5K.Amps rms的中度短路电流,触头在六个完整的负载周期后不能发生点焊。
每一动臂32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的覆盖层,以此形成多层结构的动臂,每一层的厚度较佳地小于单层结构的动臂,如此可以承受更大的自热,有效降低点焊的发生。
在所述第二出线端子12b与第一馈电端子14a之间倾斜地延伸形成有一加强件48,所述加强件48较佳地为不导电的绝缘件,与所述端子12b、14a之间没有电性连接。每一动臂32在预紧力的下偏向所述加强件48,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示电接触器10在初始状态下,触头打开。
在所述电接触器10的壳座16内靠近第二出线端子12b与第二馈电端子14b设置有一双线圈70、72驱动机构50。所述壳座16的两侧分别定义为触头侧52与驱动侧54,所述动臂32所在的一侧即为触头侧52、所述驱动机构50所在的一侧即为驱动侧54,如图3所示。
所述驱动机构50较佳地包括一铁轭56,所述铁轭56包括一大致呈方形的薄基板58,所述基板58形成有的方形的外表面60与内表面62。沿所述驱动机构50的横向中心轴L,由所述外表面60向下延伸有一堆叠式永久磁铁64,所述中心轴L的两侧定位为驱动机构50的左侧66与右侧68。所述磁铁64优选地为稀土永磁铁64。应当理解地,除了本实施例的堆叠式结构,所述磁铁64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的永磁件。
在所述基板58的外表面60的左侧66设有第一驱动线圈70、右侧68设有第二驱动线圈72。每一线圈70、72包括一圆柱状的铁芯74a、74b,所述铁芯74a、74b上紧密缠绕有螺旋状的导线76a、76b。
所述铁轭56还包括有一底板78,所述底板78的形状与基板58大致相同,底板78形成有外表面80与内表面82,所述内表面82与磁铁64以及线圈70、72的外边缘相抵。
所述底板78的外表面80设有一对应中心轴L的支点84,所述支点84包括一可自由转动的销钉86,所述销钉86由两盖帽88固定在底板78上。
所述销钉86上连接有一摆动电枢90,电枢90以所述销钉86为轴心转动。所述电枢90包括一体连接的两摆臂92,所述两摆臂92在中点处连接,每一摆臂92的本体96相对另一摆臂92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每一摆臂92对应位于驱动机构50的左侧66或右侧68,分别被定义为左摆臂92a与右摆臂92b。
所述驱动机构50与动臂32之间还连接有左、右滑动驱动件98a、98b,每一驱动件98a、98b包括一长条状的本体100,所述本体100具有第一端102与第二端104,所述第一端102上形成有两凸起106,用于与电枢90的一摆臂92的自由端108枢接,所述第二端104上设有一带槽的升降器110,用于与动臂32上一相应的柄42a、42b、42c枢接。
所述第一柄42a与升降器110靠近所述驱动件98a、98b的第二端104相连,确保所述第一动触头36a先于第二、第三动触头36b、36c与所述定触头30相触碰。
所述左驱动件98a与左摆臂92a的自由端108、以及由所述第一馈电端子14a延伸的第一动臂32a的末端34相做动;所述右驱动件98b与右摆臂92b的自由端108、以及由所述第二出线端子12b延伸的第二动臂32b的末端34相做动。
所述第一、第二线圈70、72可以被分别激励,因此可以被顺次激励以有效驱动所述电枢90。在线圈70、72没有被激励时,所述磁铁64产生的磁通穿过所述驱动机构50的左、右两侧66、68。在此情况下,所述电枢90在左侧66或右侧68均不会有强的作用力。
图2与图6分别示出电接触器10在触头打开与闭合的状态,图示中示出左驱动件98a与右驱动件98b的动作,驱动所述动臂32a、32b上的柄42a、42b、42c。
激励某一线圈70、72导致该线圈70、72以及该线圈70、72所在左侧66或右侧68的铁轭56退磁,相应地驱动机构50的右侧68或左侧66的磁通增大,进而使位于相对的右侧68或左侧66的摆臂92被吸引靠向另线圈70、72,如此形成顺序地动作,如图7a至7e所示。
如图7a至7e所示,使用时第二线圈72被激励,使右侧68的磁通减小或消除、左侧66的磁通相应增大,左摆臂92a被吸引靠向第一线圈70并被限位在左侧66,所述左驱动件98a将朝向触头侧52向上滑动,驱动所述第一动臂32a。
由于所述摆动电枢90绕支点84转动,右摆臂92b将被驱动远离第二线圈72,右驱动件98b向下滑向驱动侧54,如此向下拉动所述第二动臂32b,如图7a所示。
同时向上推动第一动臂32a与向下拉动第二动臂32b使动触头36与对应的定触头30接触,两触头对38a、38b闭合。在触头闭合过程中,第一动触头36a稍微先于第二、第三动触头36b、36c与对应的定触头30接触。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流载荷是分布于闸刀40a、40b、40c之间,第二、第三动触头36b、36c的接触延时会有效降低点焊的发生。
当第一线圈70被激励,驱动机构50的左侧66退磁或磁通降低,电枢90的左摆臂92a与第一线圈70分离,如图7b所示。
激励第一线圈70使右侧68的磁通增大,右摆臂92b被吸引靠向所述第二线圈72并在右侧68被限位,所述右驱动件98b向上滑向触头侧52,推动所述第二动臂32b上移,如图7c所示。
同时,所述左摆臂92a将被驱动远离第一线圈70,左驱动件98a向下滑向驱动侧54,拉动第一动臂32a下移,使得动触头36脱开与定触头30的接触,触头对38a、38b打开。
之后再次激励第二线圈72,使右侧68退磁,电枢90的右摆臂92b与第二线圈72分离,如图7d所示。相应地,第一线圈70的磁通增大,吸引左摆臂92a靠向第一线圈70并限位,如图7e所示,构成一完整的驱动周期。
所述驱动机构50的线圈70、72的激励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
首先,第一线圈70的绕线76a的输出端可以通过一公共端112与第二线圈72的绕线76b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两绕线76a、76b以同样的方向分别绕设于对应的铁芯74a、74b上,相向设置,且相互串联。每一线圈70、72可以分别由直流脉冲驱动,所述直流脉冲由一直流电源配合一驱动电路产生,以形成上述摆动。
另外,所述驱动机构50在强力驱动下快速摆动,所述直流脉冲可以替换为交流脉冲。所述绕线为串联连接,因此所述两线圈70、72可以由一交流脉冲驱动,所述交流脉冲可以是交流电源配合一驱动电路产生。所述交流脉冲的正向的周期使第二线圈72励磁及退磁、触头闭合;负向的周期使第一线圈70励磁及退磁、触头打开。
虽然所述线圈70、72较佳地串联连接,但也可以其它方式连接达到同样或大致相同的效果。
使用交流脉冲驱动的优点在于:当任一线圈70、72被激励而退磁或降低磁通时,另一线圈70、72产生感生磁场,生成反向磁通,对电枢90的转动其形成抑制作用,所述抑制作用使得触头闭合延时、稳定,其大小与电压振幅成正比。
另外,通过使用截断波形的驱动脉冲,如1/2周期驱动脉冲、1/4周期驱动脉冲等,触头闭合时电弧放电导致的接触侵蚀能量可以被大幅降低。
图8及图9所示的驱动脉冲为1/2周期、图10及图11所示的驱动脉冲为1/4周期,通过精确配置线圈、反馈接线的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触头打开的延时,触头打开的时间可以被控制迁移至与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A重合或靠近,电弧放电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接触侵蚀能量X1得以减少甚至杜绝,延长了接触寿命或者提升了疲劳寿命。可能产生的触头颤动Y1,同样迁移至与过零点A重合或靠近,进一步提升了打开状态下的接触时长以及鲁棒性。
以一具体实施例为例,标准的或现有的触头打开与闭合时间包含5~6毫秒的动态延时,主要是所述电枢90脱开耗费时间。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动态延时被略微地延长至7~8毫秒,以与下一或随后的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A更为接近或一致。动态延时与过零点A的重叠或靠近将使的电弧放电以及侵蚀能量减少。所述交流驱动脉冲较佳地为1/2周期驱动脉冲。
如果所述电接触器10使用在大范围的供电电压下,所述动态延时DD在不同的电压下变化可能会非常大。电压越高,对电枢90的驱动越快。如此,在半个周期的驱动脉冲内,可能产生的动态延时DD非常短,其可能导致在达到最大负载电流之前形成紧密接触。
如果在高的或更高的交流电源电压下,产生的动态延时是短暂的,随之产生的接触侵蚀能量X1非常大。而大的接触侵蚀能量X1可能会损坏所述触头,缩短其使用寿命。
所述接触侵蚀能量X1可以通过对所述线圈70、72使用截断波形的激励电流进一步减少。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使用1/4周期的驱动脉冲替换半个周期的驱动脉冲。在此情况下,所述1/4周期的驱动脉冲在达到最大负载电流之前不会启动驱动线圈70、72。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延时驱动方法。
通过使用截断波形的驱动脉冲,本实施例为1/4周期,触头的闭合绝不会先于达到最大负载电流之前发生。然而,将控制电路作为驱动器的电源的一部分,在时间轴上,电流波形被截断的程度可以被精确地选择,最佳地依据最大负载电流、所要求的触头打开、闭合的作用力以及延时时间、以及在触头打开以及闭合过程中触头的电弧放电和/或侵蚀能量。因此,尽管1/4周期的驱动脉冲与最大负载电流一致是较佳选择,但在最大负载电流之前或之后截断驱动脉冲,对输出激励电流给驱动机构50的控制器来说都是有利的。
所述动态延时DD仍然优选地与过零点A同步或接近,以进一步将接触侵蚀能量最小化。不过,当同时还采用截取波形的驱动脉冲时,相对于半个周期的驱动脉冲,动态延时DD可以通过更可控的方式实现。
虽然以上是使用截断波形的交流驱动脉冲,也可使用截断波形的直流驱动脉冲,在一些情况下对减少电弧放电和/或能量侵蚀更为有利。
尽管以上仅描述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可以据此想到其它实施方式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例如,所述电枢的支点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一销钉,通过端盖安装在铁轭的底板上,其它任何适合的转动机构都可以用于所述电接触器中,提供同样的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器的定触头为一体式触头结构,可以与多个动触头相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相应地采用多个定触头,减少所述定触头所使用的材料。
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是用来指定固有的特征、整体、步骤或者部件,但并给是排出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部件、或者特征、整体、步骤以及部件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而在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可以结合在同一个实施例中。反之,为简洁地描述本发明在同一实施例中多个技术特征,可以独立存在或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
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电接触器,包括:
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
一第二端子;
一导电的第一动臂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动臂上设有一动触头,以及;
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中央的磁铁、分别设于磁铁的两侧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一能被磁力吸引的摆动电枢、以及一驱动件,所述摆动电枢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设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销,所述驱动件与摆动电枢的端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臂;
另一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二动臂、另一驱动件,所述另一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摆动电枢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动臂;
激励所述第一线圈时,第一线圈退磁、第二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驱动所述第一动臂沿第一方向移动;激励所述第二线圈时,第二线圈退磁、第一线圈的磁通相应增加,吸引所述摆动电枢靠向第一线圈,驱动所述第一动臂沿第二方向移动;
摆动电枢靠向第一线圈时驱动所述第二动臂沿第一方向移动,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时驱动所述第二动臂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触头闭合时,所述第一及第二动臂流过反向电流,产生斥力促使第一及第二动臂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在一公共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臂为闸刀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臂包括有多个闸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臂包括有3个闸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臂包括至少两导电的覆盖层以减小挠力。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电枢包括两摆臂,所述两摆臂之间呈钝角。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激励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一驱动电路输出驱动脉冲。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激励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通过一驱动电路输出驱动脉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为截断波形,以减小触头之间的侵蚀能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的截断波形为半个周期的电流波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的截断波形非为1/4周期的电流波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线圈被激励时,另一线圈产生感生磁场,生成反向磁通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与负载电流的过零点重合或靠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串联,其中一线圈被激励、另一线圈产生感生磁场。
15.一种控制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激励一双线圈驱动机构的第一线圈,使第一线圈的磁通减小、第二线圈的磁通增加,摆动电枢靠向第二线圈使得触头闭合或打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串联,第一线圈被激励时第二线圈产生感生磁场。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激励电流为截断波形,以减小触头之间的侵蚀能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的截断波形非为半个周期的电流波形。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的截断波形非为1/4周期的电流波形。
CN201510067157.0A 2014-02-13 2015-02-09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Active CN104851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1402560.5A GB201402560D0 (en) 2014-02-13 2014-02-13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tactors
GBGB1402560.5 2014-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1752A CN104851752A (zh) 2015-08-19
CN104851752B true CN104851752B (zh) 2019-04-05

Family

ID=50440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7157.0A Active CN104851752B (zh) 2014-02-13 2015-02-09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8173B2 (zh)
CN (1) CN104851752B (zh)
DE (1) DE102015101994A1 (zh)
GB (1) GB201402560D0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2600B1 (fr) * 2015-10-16 2017-12-22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Compteur electrique. procede de commande d'une ouverture et d'une fermeture d'un organe de coupure du compteur electrique.
JP6471678B2 (ja) * 2015-10-29 2019-0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触片ユニット及びリレー
JP6414019B2 (ja) * 2015-10-29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458705B2 (ja) 2015-10-29 2019-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N106531554B (zh) * 2016-11-08 2019-03-12 仲大卫 接触器的无弧分断装置、接触器及无弧分断方法
US10276335B2 (en) * 2017-01-27 2019-04-30 Carling Technologies, Inc. High voltage DC relay
DE202019103631U1 (de) * 2019-07-02 2019-07-10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Federbasiertes Kontaktsystem für die Schaltfunktion einer durch elektrischen Strom betriebenen Schalteinrichtung
DE102019117804B4 (de) * 2019-07-02 2021-08-12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Schalteinrichtung mit einem elektrischen Kontaktsystem
US11676786B2 (en) * 2020-04-09 2023-06-1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ontactor open time
WO2022127627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可降低温升的继电器动簧及继电器
USD1020657S1 (en) * 2021-03-30 2024-04-02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Relay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1551A (en) * 1958-07-02 1962-04-24 Texas Instruments Inc Electrical switch structures
US3497841A (en) * 1967-08-30 1970-02-24 Arthur E Wood Jr Magnetic latch relay
US4259652A (en) * 1979-04-30 1981-03-31 Eltra Corporation Reversing relay for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
JPH02278628A (ja) * 1989-04-18 1990-11-14 Omron Corp 継電器
US5117209A (en) * 1990-01-12 1992-05-26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554774A (ja) * 1991-08-21 1993-03-05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US5515019A (en) * 1992-05-15 1996-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power relay
CN201498435U (zh) * 2009-05-14 2010-06-02 南通乐利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过零动作磁保持继电器
CN103038850A (zh) * 2010-07-28 2013-04-10 沙尔特宝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3493166A (zh) * 2011-02-11 2014-01-01 Clodi公司 具有x-驱动电机的双稳态电磁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9699A (en) * 1936-11-09 1939-03-07 Charles F James Three-way switch
US2446299A (en) * 1944-02-14 1948-08-03 Guardian Electric Mfg Co Interlocking relay
US2458939A (en) * 1944-06-13 1949-01-11 Gen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US2467720A (en) * 1944-09-28 1949-04-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US2564246A (en) * 1948-01-03 1951-08-14 Rotax Ltd Electromagnetic reversing switch
US2542945A (en) * 1948-03-24 1951-02-20 Rojas Francisco Antonio Jaimes Safety electromagnetic circuit breaker
US2755354A (en) * 1953-03-16 1956-07-17 Allen Bradley Co Interlocked switch actuators
BE544224A (zh) * 1955-01-07
BE560797A (zh) * 1956-09-14
US2846542A (en) * 1956-11-13 1958-08-05 North Electric Co Relay structure
US2955174A (en) * 1957-12-02 1960-10-04 American Mach & Foundry Electrical relays
US3001049A (en) * 1959-11-30 1961-09-19 Leach Corp Magnetic latch
US3321722A (en) * 1964-10-21 1967-05-23 Leach Corp Relay with adjustable armature
US3534307A (en) * 1969-02-13 1970-10-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omagnetically or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magnetically-latched relay
FR2346847A1 (fr) 1976-04-02 1977-10-28 Thomson Csf Relais electromecanique etanche polarise
US4286244A (en) * 1980-02-29 1981-08-25 Leach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for a latch relay
DE3378805D1 (en) * 1982-07-06 1989-02-02 Nec Corp Transfer-type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S61218025A (ja) * 1985-03-25 1986-09-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有極リレ−
JPS61218035A (ja) * 1985-03-25 1986-09-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有極電磁石
US4747010A (en) * 1987-04-16 1988-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device
EP0593599B1 (de) * 1991-07-09 1995-02-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es umschaltrelais
DE4219933A1 (de) * 1992-06-17 1993-12-23 Siemen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S5359305A (en) * 1992-06-15 1994-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GB2299896B (en) 1995-04-11 2000-03-08 Mckean Brian As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ermanent magnet bistable actuators
DE19606884C1 (de) * 1996-02-23 1997-04-30 Schrack Component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DE19606883C1 (de) * 1996-02-23 1997-04-30 Schrack Component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mit kombinierter Kontakt- und Rückstellfeder
US5994987A (en) * 1998-05-15 1999-11-30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ontac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overload relays
JP3709847B2 (ja) * 2002-01-23 2005-10-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静電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985628B2 (ja) * 2002-08-09 2007-10-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FR2853761A1 (fr) * 2003-04-14 2004-10-15 Radiall Sa Relais electromagnetique
JP4466506B2 (ja) * 2005-08-12 2010-05-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H698492B1 (de) * 2006-03-20 2009-08-31 Elesta Relays Gmbh Relais.
US7477119B2 (en) * 2007-03-02 2009-01-13 Good Sky Electric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659800B2 (en) * 2007-08-01 2010-02-09 Philipp Gruner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DE102008057555B4 (de) * 2008-11-15 2010-08-12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is mit Flip-Flop-Feder
US8330564B2 (en) * 2010-05-04 2012-12-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witching devices configured to control magnetic fields to maintain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5624431B2 (ja) * 2010-11-08 2014-1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GB201200331D0 (en) * 2012-01-09 2012-02-22 Dialight Europ Ltd Improvements in switching contactors (II)
CN103295847B (zh) * 2012-03-01 2016-12-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继电器
GB2511569B (en) 2013-03-08 2015-05-06 Christopher John Stanton Improved switch and associated methods
GB2517137B (en) * 2013-07-11 2021-04-14 Johnson Electric Int Ag Electrical contactor
GB201407705D0 (en) * 2014-05-01 2014-06-18 Johnson Electric Sa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tact set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1551A (en) * 1958-07-02 1962-04-24 Texas Instruments Inc Electrical switch structures
US3497841A (en) * 1967-08-30 1970-02-24 Arthur E Wood Jr Magnetic latch relay
US4259652A (en) * 1979-04-30 1981-03-31 Eltra Corporation Reversing relay for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
JPH02278628A (ja) * 1989-04-18 1990-11-14 Omron Corp 継電器
US5117209A (en) * 1990-01-12 1992-05-26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554774A (ja) * 1991-08-21 1993-03-05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US5515019A (en) * 1992-05-15 1996-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power relay
CN201498435U (zh) * 2009-05-14 2010-06-02 南通乐利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过零动作磁保持继电器
CN103038850A (zh) * 2010-07-28 2013-04-10 沙尔特宝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3493166A (zh) * 2011-02-11 2014-01-01 Clodi公司 具有x-驱动电机的双稳态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28428A1 (en) 2015-08-13
CN104851752A (zh) 2015-08-19
US9548173B2 (en) 2017-01-17
DE102015101994A1 (de) 2015-08-20
GB201402560D0 (en)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1752B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CN104681358B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限制其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US9484172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sets
CN204230167U (zh)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WO2018086366A1 (zh) 接触器的无弧分断装置、接触器及无弧分断方法
RU2630781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переклю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реле, включающее в себя ферромагнитный или магнитный якорь, имеющий конусообразный участок
EP2881962B1 (en) Electrical contactor
CN212625400U (zh) 一种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结构
CN102983546A (zh) 可实现过零点合、分的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
CN204680631U (zh) 一种断路器的分励脱扣装置
CN106504950A (zh) 转换式磁保持继电器
CN104124102A (zh) 一种新型电气化铁道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05028867U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分断型控制与保护开关
CN102024634B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
CN203644669U (zh) 双间隙桥式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
CN115206735A (zh) 具有分离式燃弧触头和接触触头的拍合式继电器
CN202142480U (zh) 断路器
CN104851761A (zh) 一种断路器的分励脱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