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0167U -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0167U
CN204230167U CN201420381734.4U CN201420381734U CN204230167U CN 204230167 U CN204230167 U CN 204230167U CN 201420381734 U CN201420381734 U CN 201420381734U CN 204230167 U CN204230167 U CN 204230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part
electric
contact
motion cantilever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17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理查德·安东尼·康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0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0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01Means for preventing or breaking contact-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magnetic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H01H15/102Operating parts comprising cam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电接触器,包括一个第一端部(12)一个第二端部(16),和一偏压装置。第一端部包括电导体固定件(14),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34);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18)和从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20,22),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36);奇数个运动悬臂件彼此相对,使可动触点(36)在固定件的两侧并与固定触点(34)对齐。该两极电接触器,包括上述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用于电接触器中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包括: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和设置在所述运动悬臂件之间的固定件。

Description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接触器,特别是(但不限于)一种应用于现代电电度表(电量表)中的高电流开关接触器,即所谓的“智能电度表”,以在普通家用供电干线电压(通常是100V至250V交流电)中执行负载断开功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个高电流开关的接触器,该开关在短路时故障状态下要求触点不发生熔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个两极电接触器、一个移动电接触器装置、一种在触点闭合状态下防止或限制电接触器故障的方法和一种通过防止或限制旋转加紧来改善触点闭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触点熔焊故障状态下,电接触器为”自由”的未计量电流提供了处所。当负荷始终处于电源电压状态下,可能发生危险的电击事故。希望对电路负载进行安全的断开。 
目前现有的电接触器能够在100安培或200安培附近令人满意地切换标称电流以进行相当多次的循环切换。开关通过带有添加物的防止熔焊的特殊银合金触点来承受这些。开关的边缘或臂部设置为能够容易地被驱动以执行开关功能,同时将相关标称电流的自身发热损失降低到最小。 
大部分电电度表标准不仅规定符合要求的标称电流下持续开关而不发生触点熔焊的寿命,还要求在适度短路故障状态下触点也不会熔焊,并必须能在收到下一个执行驱动脉冲后断开。在较高的“完全短路”状态下,开关触点可以熔焊,但必须保持未受损坏。换句话说,在“完全短路”期间,融 化物质不可以出现爆炸或溅射现象,直到保险丝断开或断电器掉脱使负载安全地与电源断开。这个短路承受期间必须长达AC交流电源六个周期。 
对于南美的电电度表,家用二相电源通过重型街侧应用转换器提供的三线电缆提供处所,每相电相对于地线为115V,互相相位差为180度。对于115V交流电上的中型负载来说,每个计量相位通过环形主线向各处插座分配电能。然而,所有的大功率负载,例如洗衣机、烘干机、取暖器、泳池加热器和空调,通过两相230V交流电连接,最大负载为200安培。这样,电度表需要稳固的200安培两级接触器以在需要时执行负载断开功能。 
在欧洲和其它多数地区,主流供电方式是单相220V交流电和100安培,一些接近120安培,以符合IEC62055031规范。在南美和其它少数地区使用相等系统,供电方式为两相230V和200安培。后者主要遵循ANSIC12.1测量规范。还有其它一些规范作出了安全性限定,例如UL508,ANSIC37.90.1,IEC68-2-6,IEC68-2-27,IEC801.3。 
BLP元件公司申请的英国专利GB2413703提供了一种双片方案,平行可移动的弹簧铜片包括与对应固定触点相反的可移动触点。两个相对弹簧铜片穿过固定触点彼此对齐。在一个基本100安培开关中,应用两个弹簧铜片和两个固定铜片,形成总共四个触点,每个平行片流过50安培电流。 
在另一个标称电流设置中,组成200安培开关,每个弹簧铜片再分成两个装有弹簧的子片,每个子片在每个端部设置可移动触点。每个子片为一对当中的一个,穿过对应支撑固定触点的固定终端元件,彼此对齐并相反设置。这样每个开关包括八个触点,一个二极两相负荷断开接触器从而总共包括十六个触点。 
这样的铜片分担电流方式显著降低了触点排斥力以达到更稳定的开关,更小的发热,在高标称和短路状态下不会熔焊。 
此高电流200安培两级电度表负荷断开触点带来的问题是片体和触点的 数量问题。片体的增加需要更高质量的电导体材料(这里使用铜),触点数量的增加要求更佳的银触点,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 
GB2413703专利使用简单的平行弹簧铜双片结构的方式受限于几何尺寸和双片套件彼此相对片体之间的距离。每个双片套件在分担的高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之间磁吸引力,抵消触点的排斥力。这使得触点在短路故障状态下保持闭合。接触器壳体内空间有限,将双片套件安装为正确抵消力的比例以得到详细配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200安培开关设计中,可以应用相反对齐的子片组以达到需要的开关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寻求在负载断电设置上提供一种改进,尤其应用于200安培在ANSIC12.1规定的电接触器,符合结构要求、寿命和短路承受能力,同时在片体和触点能够适用电导体性能不高的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构思,一种电接触器,包括一个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一个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所述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向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固定电触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奇数个运动悬臂件或悬臂片设置在固定件附近使得每个开关的触点总数减少,从而使得电导体材料减少。 
较佳地,第一数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第二数量个运动悬臂件与所述第一数量个悬臂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所述运动悬臂件的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在本方案中,所述固定件的第 一侧设置两个运动悬臂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设置一个运动悬臂件与所述两个运动悬臂件相对。较佳地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通过在固定件两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总长度匹配,开关得到平衡。 
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长度短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每一个运动悬臂件的横向长度。由于运动悬臂件为奇数和开关平衡的要求,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数量多的悬臂件比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窄。 
较佳地,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一末端延伸件向所述可动触点的远离方向延伸。这使得每个运动悬臂件的末端相应位置受到偏压,从而对应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位置更加均匀。该方案中,每个末端延伸件相对于可动触点向外偏折。这样协助其与运动悬臂件远离可动触点的部分的旋转力相抵。所述旋转力会导致可动触点起翘。 
较佳地,电接触器还包括一执行器装置,所述执行器装置包括偏压装置以对每个末端延伸件的向外弯折进行偏压。偏压装置包括沿着运动悬臂件纵向移动的直立件。在使用时,偏压装置借助运动悬臂件远端相互吸引的力与可动触点远端的旋转相抵。 
执行器装置还包括一楔状件,所述楔状件设置为分离运动悬臂件从而断开触点,所述楔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使运动悬臂件分离,处于第二位置时使运动悬臂件能够自由移向所述固定件。虽然楔状件为较佳实施例,其它能够使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离一预定距离的合适的分离件均可适用。 
较佳地,执行器装置包括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相对运动悬臂件移动,所述偏压装置和楔状件设置在滑动座上,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其间。这种对可动触点两侧的定位协助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均匀接触。 
电接触器可以包括一双锁存电磁执行器以驱动触点断开或闭合。执行器的锁存允许脉冲电驱动,从而降低能量损耗。双锁存设置使得执行器能够驱 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断开和闭合。双锁存电磁执行器较佳地包括铁氧体磁铁件。而且,可以使用两个或以上的磁铁件。铁氧体磁铁性价比较高,使得设备在同样可靠性和寿命条件下成本更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构思,提供一种电接触器,所述电接触器包括:一个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一个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多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包括可动触点和末端延伸件,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远离端体部位置,所述末端延伸件距离运动悬臂件的距离小于距离可动触点的距离;所述运动悬臂件设置为至少大部分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两侧与固定触点对齐。一偏压装置;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向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离开第一触点的部位互相靠近,所述偏置装置对末端延伸件在离开第一触点的位置进行偏压从而抑制起翘,从而保持触点之间的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构思,提供一种两极电接触器,所述两极电接触器包括:第一端部组和第二端部组;一个第一端部组的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一个第一端部组的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所述第一端部组的第二端部的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一个第二端部组的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一个第二端部组的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所述第二端部组的第二端部的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 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反电流形成相斥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固定电触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较佳地,第二端部包括一对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一侧和单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另一侧。这样减少了触点数量,从而节省了材料。 
较佳地,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 
所述一对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较佳地小于所述单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这使得顶层材料使用的减少,而顶层材料往往是贵金属,例如银。 
较佳地,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一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所述末端延伸件向所述可动触点的远离方向延伸。本方案中,两极电接触器还包括一执行器装置以断开和闭合触点,所述执行器装置包括一可动偏压件,所述可动偏压件与所述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向外弯折趋势相抵。 
所述电接触器包括一双锁存电磁执行器以驱动触点断开或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构思,提供一种用于电接触器中的可动电触点装置,所述可动电触点装置包括: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和设置在所述运动悬臂件之间的固定件,每个所述运动悬臂件设置第一触点,所述固定件上在每一侧设置第二触点以与第一触点啮合,这样使得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较佳地,其中两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一侧和一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另一侧,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其中所述两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小于所述一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 
每个运动悬臂件在离开第一触点位置设置一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 
较佳地,所述运动悬臂件平行伸展,其中第一触点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构思,提供一种防止电触点在闭合时发生故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运动悬臂件相对第一触点的远端设置末端延伸件;设置一个可动偏置件,在可动触点与对应固定触点闭合时移向抵向每个末端延伸件的偏置位置;这样,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向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相互吸引,可动电触点远端设置在末端电触点远端从而防止触点发生故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个构思,提供一种控制旋转加紧从而提高电触点闭合效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电连接器相对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电触点的远端设置末端延伸件;设置一个可动偏置件,在可动触点与对应固定触点闭合时移向抵向每个末端延伸件的偏置位置,这样,当触点闭合时,产生相吸力使相对运动悬臂件互相吸引,以使第一触点相对第二触点形成翘起趋势,第一电触点远端的末端延伸件与第一触点翘起的趋势相抵,从而保持触点之间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个构思,提供一种减少触点磨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可动电触点装置预压一或多个第一运动悬臂件,以在其可动电触点与对应固定件支撑的第一固定电触点闭合时使电触点超前,同时预压一或多个第二运动悬臂件对应第一运动悬臂件设置,以在其可动电触点与对应固定件支撑的第二固定电触点闭合时使电触点滞后。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出了一个两极电接触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 
图2a是图1所示电接触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b是电接触器中的双锁存电磁执行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接触器控制触点开闭; 
图3是电接触器中的执行器和触点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其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图4是图3中触点装置中的电导体可动臂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触点装置中的电导体可动臂的末端示意图,其中插入固定端部件; 
图6是电接触器中触点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其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以各种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附图中的部件大小和特点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和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并不是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制。 
首先参阅附图,第一实施例下的两极电接触器10包括两个第一端部12,两个第二端部16和一个执行器24。每个第一端部12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固定件14。每个第二端部16包括端体18,从端体18伸出多个导体材料制成的背向设置的运动悬臂件(运动件或可动臂)20和22,运动悬臂件20和22夹着固定件14。执行器24相对固定件14移动运动悬臂件20和22。 
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6设置在壳体28的基座26上。在图中其外罩已被省略。每个第一端部12的第一端部焊盘30和每个第二端部16的第二端部焊盘32从壳体基座26相反端的位置间隔伸出。 
导体固定件14从第一端部焊盘30的近端垂直伸出并包括设置在壳体基 座内的弯曲状的纵向长度,该长度终止于执行器24或其附近。 
每个固定件14的末端位置或末端附近位置设置多个固定电触点34.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36的数量是奇数,为三个。两个固定触点34a较佳地设置在外侧,一个固定触点34b较佳地设置在内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部的固定触点34a横向间隔设置在单个内部固定触点34b的外部,这些触点大致位于固定件14的纵向长度的中间。 
固定触点34的最少数量是三个,但是更多奇数个固定触点的数量在必要时同样适用。 
每个第二端部16上的端体18包括位于或邻近于它的自由末端的第二端部焊盘32,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悬臂片)20和22较佳地垂直或基本垂直从端体18的近端伸出。该实施例中,运动悬臂件20和22与端体18的近端或近端附近通过铆钉或焊接连接。但是,第二端部16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别的合适的方式互相连接。 
运动悬臂件20和2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是奇数,为三个,每个运动悬臂件包括可动电触点36,可动电触点36沿着运动悬臂件一部分设置并与其自由末端相隔一定距离。每个固定电触点36设置在所对应的运动悬臂件20和22中点和自由末端之间,并面向对应固定触点34设置。 
运动悬臂件对20设置在固定件14的外侧,与运动悬臂件对相对设置的运动悬臂件单体22设置在固定件14的内侧。运动悬臂件对20的每个悬臂件包括一个横向长度,该横向长度小于运动悬臂件单体22的横向长度。较佳地,运动悬臂件对20的总长度与运动悬臂件单体22的横向长度相同或基本相同。 
较佳地,运动悬臂件单体22的可动电触点36a比运动悬臂件对20的可动电触点36b尺寸更大。 
每个运动悬臂件20和22同样设置为弯曲状,包括沿着长度一部分设置 并靠近对应可动电触点36的倾斜肩部38。肩部38和每个运动悬臂件20,22的近端之间设置吸引弹性体40。 
末端延伸件45向每个运动悬臂件20和22远端延伸并形成一个端部。末端延伸件45较佳地是一个细长柄状物并朝着远离对应的固定件14方向向外弯折,末端延伸件45的横向长度较佳地小于每个运动悬臂件20和22的横向长度,以最优化地抵消吸引弹性体40造成的感应弯曲。 
执行调整器24包括双锁存电磁螺线管执行器42和两个滑动座44,双锁存执行器42包括两段式壳体46,其内设置相对间隔设置螺管线圈48,顶层和底层设置盘状铁氧体磁铁50,可驱动柱塞52运载驱动臂(或驱动栓)54。 
执行器壳体46的尺寸设置为能够紧密塞进壳体基座26的执行器隔舱56。一端设置电子输入连接器58以连接向电连接器10中馈电的输出连接器。 
两段式壳体46包括第一壳部46a和第二壳部46b,第一壳部46a和第二壳部46b较佳地设置为长方体并基本包括U形以容纳对应的螺线管线圈48。外形设置成拉深状和端部开口使得铁氧体磁铁50提供较佳的磁通量布局,同时减少动力损失。这样,锁存端之间的驱动臂54的运动反馈在可驱动柱塞52通过标称电压下的螺线管线圈48的驱动得到优化。 
滑动座44设置在壳体基座26上的执行器隔舱56两边,每个滑动座44包括分隔件60和驱动件62。分隔件60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直立细长楔状元件,设置在滑动座44的横向端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更多地与其中一个横向端部相抵。楔状元件64设置为向运动臂20和22施力,使得触点34和36分开至一个预定间隙。 
驱动件62在该实施例中是一个直立细长栓体或滚轴。这样两个驱动件62设置在滑动座44的横向端部的相对的拐角处或拐角附近。 
滑动座处于适当位置时,双锁存执行器42的驱动栓54收容在每个滑动座44的侧壁上形成的栓槽68中。固定件14的一部分在滑动座44上方延伸 并处于驱动件62之间,与楔状件64保持距离。这使得固定触点34设置在驱动件62和楔状件64的平面间。 
可动臂20和22从滑动座44另一端上方延伸,其肩部38相对设置在楔状件64两侧,末端延伸件45对应它们各自的驱动件62设置。这使得可动触点36设置在驱动件62和楔状件64的平面之间,并面对对应的固定触点34设置。 
装置运行时,双锁存执行器42被驱向壳体基座26的第一终端部位70第一锁存位置,这样奇数个可动触点36和固定触点34闭合。由于可动臂20和22没有被预压或原本地被弹簧压向对应固定触点34,滑动座44的运动导致驱动件62前行从而迫使触点34和36闭合。 
触点34和36之间的受力凭借可动臂20和22平行设置而得到增强,同时,弹性体40在短路故障电流下产生互相吸引。 
然而,这个吸引力借助可动臂20和22的弹性潜在地使可动触点36相对固定触点34翘起,从而引起不平行的位置,称之为触点擦消。有鉴于此,向外偏折的末端延伸件45设置在可动触点36的远端,通过支点或偏置方式与对应的驱动件62相抵,最终抵消前述旋转翘起效果。 
当双锁存执行器42被驱向壳体基座26的第二终端部位72第二锁存位置,滑动座44的滑动导致楔状元件64运动至与肩部38契合,同时撤回驱动件62,从而使触点34和36断开。 
末端延伸件45可移动并可以通过驱动件62偏压,以防止或限制触点闭合时可能出现的故障。当短路电流非常高时,譬如交流电峰值,可动臂20和22的弯曲程度足够大使得彼此接触,从而使可动触点36从对应固定触点34上弹起。这造成开关暂时地断开并可能伴随灾难性的爆炸后果,还包含潜在粘焊风险。驱动件62在末端的设置配合可动臂20和22的向外预压使驱动件62将可动触点36引向与固定触点34确定而可控的啮合位置,同时保 证触点34和36处于闭合位置。这样触点装置74的寿命得到提高,同时减少触点34和36剥落的可能性。 
与现有技术的双片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运动悬臂件20和22借助末端延伸件45及驱动件62的运用可以变得更短,更窄和更薄,这样相对现有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导体材料。这样的运动悬臂件20和22的标称开关电阻低至0.1毫欧姆以内,这是现有技术的双片结构设置的电阻值的一半。 
由于使用改进的运动悬臂件20和22降低了电阻值,第一和第二端部12和16各自的端部焊盘30和32的材料厚度从传统加工的较厚坯料变为较薄的褶皱坯料以迎合标准的厚度要求。这样减少了电导体材料的体积同时保持焊盘和焊盘之间小于0.2毫欧姆的电阻值。 
楔状件64较佳地设置为将运动悬臂件20和22开启至0.6mm到1.0mm的预设范围内,以达到电压故障的触点断开要求。驱动件62较佳地将预设在每个触点上的加紧力设为大于或等于500克力。 
对于使用的多对触点以分摊标称或短路故障状态下的电流的设置而言,所使用的触点包括足够的顶层银合金厚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得能够抵御费力的开关切换和附上的灰尘,以此减少摩擦损耗。前述的使用十六个触点的现有技术使用的顶层银合金的厚度在8mm直径的双金属触点中处于0.65mm至1.0mm范围中。这就导致可观的贵金属成本。 
所以,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电触点10适用奇数个背向运动悬臂件20和22以减少触点34和36的数量,电触点10包括超前或滞后步骤。在该设置中,每个较宽的运动悬臂件22(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固定件14内侧)设置为开关超前悬臂,较窄的运动悬臂件20(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固定件14外侧)设置为开关滞后悬臂。 
这样,运动悬臂件22的较宽可动触点36的直径可以设置为8mm,顶层银区域76设置为0.8mm。但是,只要运动悬臂件20和22的热质量足够, 运动悬臂件20的较小可动触点36的直径可以设置为6mm,顶层银区域78设置为0.4mm。既然开关滞后悬臂20不承受负荷电流的冲击,损耗为最小限度,这样顶层材料可以在不损失性能和寿命的前提下缩减尺寸。 
使用驱动件62和/或运动悬臂件20和22的预压设置,超前/滞后的开关流程能够被预先制定,这样在双锁存执行器42的脉冲驱动期间,在单个的超前运动悬臂件22的可动触点36与固定触点34b的闭合和运动悬臂件组20的可动触点36与对应固定触点34a的闭合之间采用限定的分段时间延迟。 
前述的电连接器中的触点装置包括奇数个运动悬臂件20和22(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和固定件。该触点装置可以包括配合单极电接触器的单个滑动座的执行器一起运行。 
运动悬臂件可以设置为预先闭合或断开。若是预压至触点闭合状态,分隔件则在触点断开时偏压运动悬臂件至分开。若是预压至触点断开状态,分隔件则偏压运动悬臂件以增加闭合触点之间的力。 
虽然末端延伸件较佳地从固定件向隔离件内部运动,末端延伸也可以是直的。这样,虽然驱动件较佳地是滚轴状,其它合适的偏置装置同样适用,同时也可以适用单个偏压装置从固定件两侧向可动臂施压。 
还有,触点装置运用两个较窄可动臂设置在固定件一侧,和一个较宽可动臂设置在另一侧。但是其它奇数数量和设置同样可以适用。例如,三个较窄可动臂设置在固定件一侧,两个较宽可动臂设置在另一侧。 
虽然所有的实施例都采用楔状元件以偏压可动臂和触点使其在两极连接器中向外运动闭合电路,其它合适的执行隔离功能或闭合电路功能的装置同样可以适用。例如,在动臂的肩部内侧设置栓状物或轴状物。 
一般来说,将动臂分离或压迫的元件可以与固定连接在螺线管柱塞上的滑动座一体成型,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尺寸和行程以达到所要求的开关闭合/断开功能。然而,也可以使用直接作用在动臂上的执行器设置方案。 
直接作用在动臂上的元件可以通过任何方便的执行设备移动。任何合适的动力均可适用,例如滑动座可以由电机驱动,也可以由其它包括手动杠杆在内的机械装置驱动。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运用奇数个可动臂以达到减少电导体材料损耗和降低电阻目的的电接触器。该电接触器中的触点装置在固定触点载体的一侧设置第一数量个可动触点,并在固定触点载体的另一侧设置第二数量个可动触点。在每一侧设置相匹配的横向长度,触点装置保持着平衡。同时,在闭合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可动臂滞后于超前可动臂闭合,一些可动触点的顶层材料厚度得到减少。通过在动臂上设置末端延伸件,还可以得到更可控的触点闭合力,同时防止触点故障。通过对远端延伸件用驱动件进行偏压和支撑,可动触点对于对应的固定触点的定位得到加强。动臂尺寸的降低也形成更小的壳体,必要时在电磁执行器中使用铁氧体磁铁以降低成本并允许双锁存设置的应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构思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器包括: 
一个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 
一个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 
所述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 
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向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固定电触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第一数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第二数量个运动悬臂件与所述第一数量个悬臂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所述运动悬臂件的第二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设置两个运动悬臂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设置一个运动悬臂件与所述两个运动悬臂件相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长度短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每一个运动悬臂件的横向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一末端延伸件向所述可动触点的远离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每个末端延伸件相对于可动触点向外弯折。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电接触器还包括一执行器装置,所述执行器装置包括偏压装置以对每个末端延伸件的向外弯折进行偏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偏压装置包括沿着运动悬臂件纵向移动的直立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偏压装置在触点闭合时通过迫使运动悬臂件末端互相靠近的施力使得与所述可动触点的末端旋转相抵。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执行器装置还包括一楔状件,所述楔状件设置为分离运动悬臂件从而断开触点,所述楔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使运动悬臂件分离,处于第二位置时使运动悬臂件能够自由移向所述固定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执行器装置包括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相对运动悬臂件移动,所述偏压装置和楔状件设置在滑动座上,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其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电接触器包括一双锁存电磁执行器以驱动触点断开或闭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双锁存电磁执行器包括铁氧体磁铁件。 
15.一种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器包括: 
一个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 
一个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多个电导体运动悬 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包括可动触点和末端延伸件,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远离端部体位置,所述末端延伸件距离运动悬臂件末端的距离小于可动触点距离运动悬臂件末端的距离; 
所述运动悬臂件设置为至少大部分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两侧与固定触点对齐; 
一偏压装置; 
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向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离开第一触点的部位互相靠近,所述偏压装置对末端延伸件在据第一触点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偏压从而抑制起翘,从而保持触点之间的平行设置。 
16.一种两极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电接触器包括: 
第一端部组和第二端部组; 
一个第一端部组的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 
一个第一端部组的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 
所述第一端部组的第二端部的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 
一个第二端部组的第一端部,包括一个电导体固定件,所述电导体固定件相反两侧设置固定触点; 
一个第二端部组的第二端部,包括端部体和从所述端部体延伸出的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每个运动悬臂件的远离端体部位置设置可动触点; 
所述第二端部组的第二端部的奇数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彼此相对,使得它们的可动触点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齐; 
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反电流形成相斥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固定电触 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第二端部包括一对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一侧和单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另一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所述一对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小于所述单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每个运动悬臂件设置一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所述末端延伸件向所述可动触点的远离方向延伸。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所述两极电接触器还包括一执行器装置以断开和闭合触点,所述执行器装置包括一可动偏压件,所述可动偏压件与所述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向外弯折趋势相抵。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极电接触器,其中所述电接触器包括一双锁存电磁执行器以驱动触点断开或闭合。 
23.一种用于电接触器中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电触点装置包括:奇数个电导体运动悬臂件和设置在所述运动悬臂件之间的固定件,每个所述运动悬臂件设置第一触点,所述固定件上在每一侧设置第二触点以与所述第一触点啮合,这样使得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电流形成相吸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靠近,从而增加固定电触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其中两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一侧和一个运动悬臂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另一侧,所述固定件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与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运动悬臂件的横向总长度相等。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其中所述两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小于所述一个运动悬臂件上的可动触点。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其中每个运动悬臂件在离开第一触点位置设置一向外弯折的末端延伸件。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动电触点装置,其中所述运动悬臂件平行伸展,其中第一触点相对设置。 
CN201420381734.4U 2013-07-11 2014-07-10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Active CN2042301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312462.3 2013-07-11
GB1312462.3A GB2517137B (en) 2013-07-11 2013-07-11 Electrical conta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0167U true CN204230167U (zh) 2015-03-25

Family

ID=4908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9336.2A Active CN104282497B (zh) 2013-07-11 2014-07-10 电接触器
CN201420381734.4U Active CN204230167U (zh) 2013-07-11 2014-07-10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9336.2A Active CN104282497B (zh) 2013-07-11 2014-07-10 电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6068B2 (zh)
CN (2) CN104282497B (zh)
GB (1) GB2517137B (zh)
MX (1) MX346889B (zh)
TW (1) TWI6355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49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6096B (en) * 2013-07-11 2021-04-14 Johnson Electric Int Ag Electrical contactor
GB201402560D0 (en) * 2014-02-13 2014-04-02 Johnson Electric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tactors
GB201407705D0 (en) * 2014-05-01 2014-06-18 Johnson Electric Sa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tact sets
US9799475B2 (en) * 2016-01-12 2017-10-24 Dongguan Sanyou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GB2563553B (en) * 2016-04-01 2021-11-03 Johnson Electric Int Ag Movable contact arm set for switching contactor
CA3226062A1 (en) * 2022-02-01 2023-08-10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Relay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87772A (en) * 1933-01-03 1935-01-15 Gustav A Eberhardt Electric socket plug
US2199599A (en) * 1939-06-29 1940-05-07 Stambaugh Sherwoo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558188A (en) * 1947-03-12 1951-06-26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Contact actuating mechanism
US2907848A (en) * 1958-03-10 1959-10-06 Hart Mfg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GB936142A (en) * 1958-12-30 1963-09-04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tact systems for electrical switchgear
US3346710A (en) * 1965-07-12 1967-10-10 Plastics Inc High voltage visible oil switch
US3643202A (en) * 1970-03-06 1972-02-15 James A Coon Quick release female plug
US3689856A (en) * 1971-09-15 1972-09-05 T Bar Inc Switch having opposed dome and flexible bifurcated contacts
US3842228A (en) * 1973-08-27 1974-10-15 Us Navy Circuit breaker assembly with interposed wedge non-conductor and complementary housing arc-prevention structure
FR2432777A1 (fr) * 1978-07-31 1980-02-29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pour des extremites de barres omnibus disposees dans une gaine
US4597619A (en) * 1983-08-29 1986-07-01 G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4618199A (en) * 1985-08-30 1986-10-21 Pfaff Wayne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US5021760A (en) * 1989-10-03 1991-06-04 Clu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Solenoid switch contact and mounting assembly
JP3360771B2 (ja) * 1994-02-08 2002-12-2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US5805039A (en) * 1995-08-07 1998-09-08 Siemens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Inc.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DE19715261C1 (de) * 1997-04-12 1998-12-10 Gruner Ag Relais
US6244904B1 (en) * 1998-01-16 2001-06-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ttaching conductors to speaker leads
US6885185B1 (en) * 1998-12-01 2005-04-26 Itron Electricity Metering, Inc. Modular meter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ology
DE19945407A1 (de) * 1999-09-22 2001-04-05 Harting Automotive Gmbh & Co Batterieklemme
US7265652B2 (en) * 2001-07-10 2007-09-04 Yingco Electronic Inc. Controllable electronic switch
US7833034B2 (en) * 2004-04-30 2010-11-16 Dialight Blp Limited Electrical contactor
DE102005049798A1 (de) * 2005-10-14 2007-04-2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lemme für Leiterplatten
US8395464B2 (en) * 2008-05-30 2013-03-12 Itron, Inc. Actuator/wedge improvements to embedded meter switch
US8658921B2 (en) * 2011-10-20 2014-0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tility meter service switch
GB201200331D0 (en) * 2012-01-09 2012-02-22 Dialight Europ Ltd Improvements in switching contactors (II)
GB201200332D0 (en) * 2012-01-09 2012-02-22 Dialight Europ Ltd Improvements in switching contactors
GB2517137B (en) * 2013-07-11 2021-04-14 Johnson Electric Int Ag Electrical contac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49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17137B (en) 2021-04-14
CN104282497B (zh) 2018-10-26
TWI635522B (zh) 2018-09-11
GB201312462D0 (en) 2013-08-28
US20150015349A1 (en) 2015-01-15
GB2517137A (en) 2015-02-18
TW201505058A (zh) 2015-02-01
US9136068B2 (en) 2015-09-15
CN104282497A (zh) 2015-01-14
MX346889B (es) 2017-04-04
MX2014008407A (es) 2016-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0167U (zh) 可动电触点装置、电接触器及两极电接触器
CN204230168U (zh) 电接触器及用于电接触器的可动电触点装置
EP2613332B1 (en) Switching contactor
CN102129942B (zh) 用于限流型塑壳断路器的活动式接触器组件
EP239428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AU200933941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CN104851752B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EP2427897B1 (en) Electricity meter contact arrangement
US9053885B2 (en) Bistable high-performance miniature relay
CN105047482A (zh) 电接触器及电接触器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控制方法
CN104681358B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限制其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CN102867684A (zh) 用于电表的由锁存器起动的继电器
CN103198980B (zh) 改进的大电流开关接触器
WO2017059821A1 (zh) 触头系统、和包括触头系统的接触器
US8279027B2 (en) Magnetic latching actuator
CN102412075A (zh) 电动双向转换器
CN201927550U (zh) 换向接触器
CN104715974A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CN220041728U (zh) 一种触点接触结构及具有其的低压电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03312185U (zh) 一种电磁式交流接触器
CN107993896A (zh) 一种具有电磁操作机械保持的机构
CN115206735A (zh) 具有分离式燃弧触头和接触触头的拍合式继电器
CN101702381B (zh) 重合器的剩磁机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剩磁机构
CN204696049U (zh) 触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