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5974A -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5974A
CN104715974A CN201410697408.9A CN201410697408A CN104715974A CN 104715974 A CN104715974 A CN 104715974A CN 201410697408 A CN201410697408 A CN 201410697408A CN 104715974 A CN104715974 A CN 104715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il
swing arm
electric contactor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74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5974B (zh
Inventor
理查德·安东尼·康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5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5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9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86Means for introducing a predetermined time delay between the initiation of the switching operation and the opening or closing of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a predetermined time delay between the initiation of the switching operation and the opening or closing of the contacts
    • H01H7/16Devices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modify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 H01H47/18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modify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for introducing delay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2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supplying energising current for relay coil
    • H01H47/226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supplying energising current for relay coil for bistable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27Polarised relays in which the movable par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permanent magnet, sandwiched between pole-plates, each forming an active air-gap with parts of the stationary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72Polarised relays comprising rockable armature, rocking movement around central axis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arm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 Control Of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接触器,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至少一动触头以及一双线圈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所述双线圈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第二非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可被驱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定触头与动触头,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感生反向磁通以削弱并稳定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Description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接触器,特别是但不限于应用于现代电表,也就是“智能电表”的线圈驱动的直流开关接触器,在正常的国内市电供电下,通常为100~250V的交流电,具有负载断开保护的功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中电流直流电开关的电接触器,其在短路故障时触头不会熔接。在短路故障时触头熔接的情况下,输出的电流不可计量,若本来应该断开的负载仍然与230V的交流电连接,如此很可能会导致致命的电击。
术语“中电流”是指电流小于或等于120Amps.
另外,还要求精确控制中电流开关的触头的断开与闭合的时间,减少或避免电弧放电损害,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许多电接触器能够实现在额定电流,如100Amps下在大量的开关负载周期内的进行开关切换。开关触头使用合适的银合金,避免形成点焊以及不必要的电弧。承载动触头的活动臂应该设计得容易驱动以便能够断开,并且在额定电流下具有最小自热。
无焊的级别要求非常具有挑战性,无论开关是闭合还是有短路电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短路时单个触头的接触点的电流密度非常高,由此很容易产生点焊。
众所周知地,为减少高电流的自热,单个的活动臂可以分为两个。然而,这样并不能克服随之产生的同步驱动活动臂或闸刀以打开与闭合触头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触头以及驱动器的一系列的不平衡问题,甚至会导致振动以及使触头颤动增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接触器,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至少一动触头以及一双线圈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所述双线圈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第二非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可被驱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定触头与动触头,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感生反向磁通以削弱(temper)并稳定净磁通(nutt flux),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时间使其与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重合或靠近,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电弧放电以及接触侵蚀。尽管下文的描述是关于被称之为“blow-on/blow-off”的触头结构,其原理适用于使用或不使用母线与/或弹性动臂的单个或多个动触头。
优选地,所述双线圈驱动机构包括一磁保持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在第一驱动线圈的作用下使动触头与定触头打开或闭合。所述驱动器的电枢的磁力固定,本案中在凸块的前进位置以及回撤位置,在上述位置时对直流驱动线圈的能量需求降低,减少能源消耗。
优选地,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至所述两线圈的公共接点。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的反馈接线对施加于第一驱动线圈上的驱动电压的振幅的振动自动校正,进而校正触头的动态闭合时间。
优选地,还包括有一母线,所述母线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一导电的动臂设置于所述母线的尾端或靠近母线的尾端设置,所述至少一动触头设置于动臂上。所述母线线对于动臂来说有利于提供反向电流,因此生成斥力推动动触头与定触头紧密闭合。
优选地,所述母线上还连接有另一导电的动臂,所述另一导电的动臂上设有另一动触头。如此可以分担电流,相应地降低了短路情况下的热效应
在多个动臂或者多个闸刀的情况下,所述一动臂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内偏朝向所述至少一定触头倾斜,所述另一动臂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外偏朝向远离所述至少一定触头的方向倾斜。此种设计使得接触斥力与磁力更加平衡。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接触器的触头闭合与打开的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限制或阻止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接触器的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触头闭合与打开的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一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
本发明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一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 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优选地,所述双线圈驱动器为直流双线圈驱动器,所述第一线圈为直流驱动使所述触头打开或闭合。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接触器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包括有可移动的触头组件,图示中触头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与图1类似,图示中电接触器的触头处于闭合的状态。
图3a为图1所示电接触器的触头组件的两活动臂的平面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偏移闭合的动臂在片簧的作用力下侧视图,与一片簧共同构成以做动件。
图4为电接触器的电路图,图式中带有反馈接线的驱动器被驱动使触头闭合。
图5用图形表示电接触器的触头闭合时的附加控制。
图6与图4类似,为电接触器的电路图,图式中带反馈的双线圈单元被驱动使触头打开。
图7与图5类似,用图形表示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时的附加控制。
图8本发明电接触器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包括有可移动的触头组件,图示中触头处于闭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接触器10的第一实施例,为单级结构,包括第一端子12、第二端子14、母线16、以及两动臂18、20。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臂18、20安装在母线16上。
所述第一、第二端子12、14从接触器的壳座22伸出,并且安装于壳座22的基板24或者侧壁26。所述壳座22上的盖子在图示中未显示,以清楚地显示电接触器10的内部结构。
所述第一端子12包括一第一垫衬28以及一固定件30,所述固定件30优选地可以导电,由第一垫衬28向壳座22内延伸。至少一个定触头32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0的末端或靠近固定件30的末端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定触头32为两个。尽管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定触头32被分离设置,设置一长条状的定触头匹配两动臂18、20也是可行的,但如此设置可能会增加触头材料的用量,并非最优。
所述第二端子14与第一端子12相分离,包括由壳座22延伸并电性连接至母线16的第二垫衬34。
所述母线16为一体结构的细长刚性导电条,材料通常为金属,所述第二垫衬34设置于 壳座22的一侧壁36上或靠近该侧壁36设置,所述母线16由第二垫衬34朝向壳座22的另一相对侧壁38延伸。为进一步增加长度以利于动臂18、20的热平衡,所述母线16远离第二垫衬34的尾端40弯曲至一第一端面42或靠近该第一端面42,所述固定件30优选地由第一端面42向外延伸。
所述两动臂18、20与所述母线16的尾端40或靠近尾端40的位置相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方式,如电焊、硬焊、铆接、或者甚至可以是键合,使动臂18、20与母线16电性连通。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两动臂18、20包括一共同的端部44以及由所述端部44向外延伸的纵长本体46,所述端部44与所述母线16连接,所述本体46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每一动臂18、20的另一端形成一头部48,所述头部48上设置有动触头50。
所述两动臂18、20共同的端部44朝向壳座22的第一端面42弯曲,以与母线16尾端40的弯曲相配合。所述弯曲可以部分延伸至所述动臂18、20的本体46。然而,所述本体46优选地至少绝大部分呈直线状延伸。另外,所述两动臂18、20优选地呈共面设置或基本上呈共面设置,如此在两动臂18、20与母线16之间形成同样预定宽度的间隙,也就是说,在所述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在打开状时,两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之间形成同样预定宽度的间隙。
每一动臂18、20的纵长本体46在端部44与头部48之间形成柔性部52。每一动臂18、20的柔性部52靠近母线16平坦的本体54设置,并可以随母线16弯曲的尾端40相应地弯曲延伸。
尽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臂18、20并非一定由导电材料,如铜制成,而是由导线、电缆等导体连动接触头50,本实施例中,要求在面对面设置的的母线16与动臂18、20之间生成斥力,如此优选地所述动臂18、20为导电的。
重要的是,所述触头顶层的银合金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经受长时间的开关切换,减少接触侵蚀。现有技术中,触头为8mm直径的双金属,其顶层为0.65~1.0mm的银合金,该种结构会耗费大量的银。
为解决在高短路负荷情况下触头之间点焊的问题,顶层可以使用特定的混合物,本实施例中在银合金的基体内添加有氧化钨的添加物。在顶层基体内添加氧化钨的添加物具有多个重要的作用与优点,如使顶层结构更均相,烧蚀表面更为均匀,但是不会形成很多富银区域,以此减少或防止点焊。所述氧化钨添加物使熔池的总体温度在开关切换点上升,进一步阻碍点焊产生。由于所述氧化钨添加物作为顶层结构的一部分,总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添加物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为降低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的打开与闭合操作过程,所述两动臂18、20其中之一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内偏朝向相应的一定触头32倾斜,而另一个动臂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外偏朝向远离相应的一定触头32的方向倾斜。
所述内偏的动臂58设置为其正常或自然闭合时的触点压力为100~150gF。
优选地,所述外偏的动臂60可以被驱动闭合,在此情况下的超程压力为200~250gF。
使用一驱动器64控制触头组件62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64包括一直流马达66,所述马达66为梭形电枢旋转马达,含有一直流双线圈单元68。所述马达66的转子或者电枢72的一驱动臂70控制一滑动单元74的移动,所述滑动单元74凸出形成有一可线性滑动的凸块76,所述凸块76在所述马达66的作用下可以在一壳体78内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提升动触头50、定触头32在打开(释放)与闭合(做动)操作的平衡,也减小电弧放电以及触头颤动的危害,直流线圈的驱动与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同步或非常接近,如图5、图7中箭头A所示。
为此,所述驱动器64如此设置,双线圈单元68的单个线圈80受直流驱动脉冲驱动,驱动脉冲为某一极性时驱动所述凸块76前进,而在驱动脉冲为相反的极性时使凸块76回撤。
所述双线圈单元68的另一非驱动线圈82反馈接线至双线圈单元68的公共接点84。
为控制所述内偏与外偏的动臂58、60,所述滑动单元74的凸块76包括有一锁定件86并承载有一做动件88。本实施中所述锁定件86可以是一悬臂结构,抵靠所述内偏的动臂58靠近的端部,优选地与动臂58上相应的动触头50分离一定距离。
如图3b所示,所述做动件88可以是一片簧。为便于片簧88与外偏的动臂60之间的连接,一凸出件90由外偏的动臂60的头部48朝向所述滑动单元74延伸,所述凸出件90与相应的动触头50非常靠近,其可以呈柄状或舌状。由图3a可以看出,所述凸出件90最优地呈L形,包括一自由端92,所述自由端92位于或靠近一越过所述内偏的动臂58的纵向上边缘的平面。
所述片簧88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74或壳座22上,当向前驱动所述凸块76时,所述片簧88促使外偏的动臂60朝向其对应的定触头32移动,并带有前述的超程压力。
所述做动件88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可以是承载于所述凸块76上的另一凸块,其可与下方的凸出件90作用驱动所述外偏的动臂60与其对应的定触头32闭合。所述做动件88还可以是盘簧。
当所述外偏的动臂60的头部48与所述内偏的动臂58采用同样的组接与控制方式时,所述做动件88也可以省略。 
为降低所述驱动器64的能量消耗,所述转子或电枢72可以通过磁力保持在其中一个或 两个相应的转动位置,所述两个转动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滑动单元74的前进与回撤的状态。
使用时,所述驱动器64的梭形电枢旋转马达66被驱动,使其转子或者电枢72转动至第一磁保持状态,而所述凸块76前进至其第一状态,即触头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使用极性为P1的直流电激励所述双线圈单元68的驱动线圈80,同时非驱动线圈82反馈接线,如图4所示,非驱动线圈82的反馈接线FC会感生反向的磁通F1,如此以抵消并维持双线圈单元68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闭合的时间DD使其变化至与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重合或靠近,如图5所示。
相应地,由图5可以看出,通过精确地配置所述线圈、以及反馈接线的作用力与磁通,以及据此使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的闭合操作延时,如图5中阴影部分X1所示,电弧放电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接触侵蚀能量得以减少甚至杜绝,延长了接触寿命或者提升了疲劳寿命。可能产生的触头颤动,如图中Y1所示,同样迁移至与过零点A重合或靠近,进一步提升了闭合状态下的接触时长以及鲁棒性。
在触头闭合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内偏的动臂58,在没有使其分离的作用力时,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自然地与相应地定触头32靠近。由于片簧88作用于所述弹性的凸出件90,所述外偏的动臂60,以及前进的凸块76,到达闭合位置。
由于所述动臂18、20相对于所述母线16大致呈平行设置,反向电流在所述动臂18、20与母线16之间形成斥力,在所述相斥的应柔性部52靠近动触头50位置,如此导致所述动臂18、20向上翘起,远离所述母线16,增强闭合触头的闭合作用力。
在高的短路电流时,所述柔性部52生成相当大的磁性斥力,使动臂18、20进一步弯曲并由此形成更大的闭合作用力。由于动臂18、20完全产生的磁性斥力,还可能会使所述动触头50相对于所述定触头32倾斜,导致接触滑动,可以进一步避免或减小点焊的发生。
当所述梭形电枢旋转马达66由直流驱动使转子或电枢72转动至第二磁保持状态,所述凸块76回撤至其第二状态,即触头打开状态,所述锁定件86,本实施例为悬臂结构,作用于所述外偏的动臂60的凸出件90上,由于所述锁定件86的作用力与做动件88的闭合作用力相反,所述外偏的动臂60处于突出打开的趋势。与此同时或随即,所述凸块76回撤使所述锁定件86带开所述内偏的动臂58,断然地使所述内偏的动臂58上的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之间的接触断开。
相对于所述闭合操作,对所述双线圈单元68的驱动线圈80施加极性为P2的反向直流电,同时非驱动线圈82反馈接线,如图6所示,非驱动线圈82的反馈接线FC会感生反向的磁通F2,如此以抵消并维持双线圈单元68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打开的时间DD使其变化至与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重合或靠近,如图7所示。
因此,由图7可以看出,通过精确地配置所述线圈、以及反馈接线的作用力,以及据此使动触头50与定触头32的闭合操作延时,如图7中阴影部分X2所示,电弧放电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接触侵蚀能量得以减少甚至杜绝,延长了接触寿命或者提升了疲劳寿命。可能产生的触头颤动,如图中Y2所示,同样迁移至与过零点A重合或靠近,进一步提升了打开状态下的接触时长以及鲁棒性。
以一具体实施例为例,标准的或现有的触头打开与闭合时间包含5~6毫秒的动态延时,主要是所述被磁力保持的电枢72脱开耗费时间。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动态延时被略微地延长至7~8毫秒,以与下一或随后的交流负载的波形的过零点A更为接近或一致。
图8所示为本发明电接触器10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器10同样包括一可移动的触头组件62,所述触头组件62包括母线16、内偏的动臂158、外偏的动臂160、以及定触头32,所述动臂与母线16连接,动臂上设置与定触头32相应的定触头32。所述触头组件62安装于一带有符合要求的第一端子12、第二端子14的壳体内。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要求特别苛刻,要求额定电流达到120Amps。在短路电流为10K.Amps rms时,经受四个完整负载周期后为允许的安全熔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拉的多个闸刀或动臂厚度较薄,劈开的两动臂18、20共享电流,热力参数足够,在负载短路的半个周期内,不会产生过热失去弹性。
ANSI要求短路时承受四个完整的负载周期,是IEC规范所要求的半个周期的8倍。动臂18、20的热力参数应当足够承受额外产生的热量(I2R),避免过热或失去弹性,仍然能被所述驱动器64驱动。
每一动臂158、160包括叠设的至少两导电层100,有效地形成层压的动臂。本实施例中为重叠的三层结构,但是三层以上应该也是可以的。所述各层100优选地由同样的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为金属,如铜。当然,所述各层100也可以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
至少其中一层100,优选地为所有层100,均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单层结构的动臂18、20要薄。从而,第二实施例中层压结构的动臂158、160的整体厚度可能会比第一实施例的动臂18、20大很多,相应地能承受更强的热效应,降低动臂18、20的挠性力。大概地,三层结构相对于双层结构其的挠性力大约会降低2/3。
所述各层100的纵向宽度与横向长度相当或大致相当。所述各层100由动臂18、20共同的端部44向头部48延伸,在所述端部44各层100通过铆接、铜焊、或电焊的方式相互相连。 优选地,每一动触头50与所述叠合层100的相应的一头部48互相啮合。
所述各层100在纵向上没有进一步的连接,这样有利于散热。然而,如有需要在纵向上也可以再进行连接,如铆接。
上述实施例的优点得益于驱动器64,其以两种极性的电流激励单个直流驱动线圈80使所述凸块76前进或回撤,同时非驱动线圈82反馈接线。然而,所述优点也可以通过对双线圈单元68的其中一线圈优选地加以负极性的直流驱动使凸块76前进,而另一线圈优选地加以负极性的直流驱动使凸块76回撤来实现。在此种情况下,所述双线圈单元68通过一串联的电阻R连接至公共接点84。
尽管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关于劈开的动臂,如成对的平行的臂或闸刀,所述驱动器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电流驱动单个直流驱动线圈使凸块前进或回撤,同时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以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动态延时,其可以应用于前述的单片式或多层构成的层压式动臂。
另外,尽管劈开活动臂形成一内偏的动臂与一外偏的动臂是优选方式,但也可是一个以上的偏向的动臂与一个以上的偏离的动臂。
此外或者,虽然上述驱动器优选地为梭形电枢旋转马达,但也可采用其它任何合适的驱动机构。例如,可以是一双磁锁电磁驱动器。
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接触器,利用偏向的动臂与偏离的动臂平衡并减小电接触器的驱动负荷。还提供一种更为平衡有效的推拉式多闸刀装置。所述直流双线圈单元可以简化为导线,如铜导线。
本发明由于形成多个动臂或闸刀,还可以降低自热。例如,对于100Amps的电流,具有一对动臂或闸刀的装置,每一动臂或闸刀只分担50Amps的电流。而层压结构还会使热效应进一步减轻。现有触头在大电流以及完全短路电流下的熔接可以被有效避免。
通过设置固定的母线,两并排设置的活动臂的合闸电流的方向相同,使活动臂与靠近的母线之间的磁性斥力最大化,所述母线承担了反向的全部负载电流。特别在超高电流时,使用此种“blow-on”技术,所述触头被维持紧密闭合。
既然负载侧的触头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是在额定电流为100Amps、电压为230V的交流市电下,如果所述电流为0V,也就是无极性,线圈驱动与交流负载的波形不同步,触头闭合与打开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或者会发生在达到最大电压之前,这样会引发长时间的电弧、产生严重的接触侵蚀、并且缩短疲劳寿命。为减少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接触器,其具有直流双线圈驱动,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电流激励单个直流驱动线圈使触头闭合与打开,并且另一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动态延时。尽管以上描述为具有单一直流驱动线圈的直流双线圈驱动单元,所述双线圈驱动单元也可以是交流驱动,相应地所述驱动 线圈为交流驱动线圈。
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是用来指定固有的特征、整体、步骤或者部件,但并给是排出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部件、或者特征、整体、步骤以及部件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而在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可以结合在同一个实施例中。反之,为简洁地描述本发明在同一实施例中多个技术特征,可以独立存在或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
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接触器,包括:
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至少一定触头;
一第二端子;
至少一动触头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以及;
一双线圈驱动机构,所述双线圈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第二非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可被驱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定触头与动触头,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感生反向磁通以削弱并稳定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圈驱动机构包括一磁保持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在第一驱动线圈的作用下使动触头与定触头打开或闭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反馈接线至所述两线圈的公共接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驱动线圈的反馈接线对施加于第一驱动线圈上的驱动电压的振幅的振动自动校正。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母线,所述母线与第二端子电性连接,一导电的动臂设置于所述母线的尾端或靠近母线的尾端设置,所述至少一动触头设置于动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上还连接有另一导电的动臂,所述另一导电的动臂上设有另一动触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动臂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内偏朝向所述至少一定触头倾斜,所述另一动臂是预成型的并被施加预紧力,自然地外偏朝向远离所述至少一定触头的方向倾斜。
8.一种控制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的电接触器的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
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
9.一种限制或阻止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的电接触器的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
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10.一种控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一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
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控制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
11.一种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一双线圈驱动器的一第一线圈,使一电接触器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以及
感生反向磁场穿过反馈接线的一第二线圈,抵消并稳定驱动器的净磁通,从而使触头打开与闭合的延时时间得以控制到或靠近相应的负载交流电流的过零点。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圈驱动器为直流双线圈驱动器,所述第一线圈为直流驱动使所述触头打开或闭合。
CN201410697408.9A 2013-11-26 2014-11-26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5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320863.2A GB2520575A (en) 2013-11-26 2013-11-26 Electrical contactor
GBGB1320863.2 2013-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974A true CN104715974A (zh) 2015-06-17
CN104715974B CN104715974B (zh) 2019-05-03

Family

ID=4991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740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5974B (zh) 2013-11-26 2014-11-26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83283B2 (zh)
EP (1) EP2881962B1 (zh)
CN (1) CN104715974B (zh)
ES (1) ES2622149T3 (zh)
GB (1) GB2520575A (zh)
PL (1) PL288196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00128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CN113421794B (zh) * 2021-06-24 2022-07-12 福州大学 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自适应分断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88527A (en) * 1961-11-03 1965-06-08 Int Standard Electric Corp Relay timing circuits
US3447041A (en) * 1967-02-03 1969-05-27 Honeywell Inc Condition responsive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US20040080388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Rainer Schmelz Bounce-reduced relay
US7064638B1 (en) * 2000-07-13 2006-06-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switch
CN103198959A (zh) * 2012-01-09 2013-07-10 德昌电机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6134A (en) 1990-08-08 1991-05-14 Amp Incorporated Driver circuit for single coil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SI9300215A (sl) 1992-05-15 1993-12-31 Siemens Ag Priprava s kontaktno vzmetjo za rele za prevajanje in preklapljanje velikih tokov
GB2299896B (en) * 1995-04-11 2000-03-08 Mckean Brian As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ermanent magnet bistable actuators
WO1998040898A2 (en) * 1997-03-08 1998-09-17 Blp Components Limited Two pole contactor
GB2374218A (en) 2001-04-06 2002-10-09 John Russell Fielden Switch & switching circuit
DE112005002227T5 (de) 2004-09-30 2007-10-04 Dialight BLP Ltd., Newmarket Elektrische Kontaktgeb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88527A (en) * 1961-11-03 1965-06-08 Int Standard Electric Corp Relay timing circuits
US3447041A (en) * 1967-02-03 1969-05-27 Honeywell Inc Condition responsive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US7064638B1 (en) * 2000-07-13 2006-06-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switch
US20040080388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Rainer Schmelz Bounce-reduced relay
CN103198959A (zh) * 2012-01-09 2013-07-10 德昌电机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3198958A (zh) * 2012-01-09 2013-07-10 德昌电机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3197107A (zh) * 2012-01-09 2013-07-10 德昌电机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接触器与电表组件及接触器与壁箱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1962B1 (en) 2017-04-05
GB2520575A (en) 2015-05-27
EP2881962A2 (en) 2015-06-10
PL2881962T3 (pl) 2017-09-29
CN104715974B (zh) 2019-05-03
EP2881962A3 (en) 2015-08-05
US9583283B2 (en) 2017-02-28
GB201320863D0 (en) 2014-01-08
US20150145619A1 (en) 2015-05-28
ES2622149T3 (es)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1314B (zh) 电接触器、可移动的触头组件及使用电接触器的方法
CN104851752B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电接触器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
CN104282497B (zh) 电接触器
TWI644335B (zh) 電接觸器、防止電觸點在閉合時發生故障的方法、提高電觸點閉合效果的方法、以及減少觸點磨損的方法
CN105047482A (zh) 电接触器及电接触器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控制方法
CN103971955B (zh) 并联切换开关的触点组件
CN107924791A (zh) 电力开闭装置
JPWO2005041231A1 (ja) 電気接点開閉デバイスおよび消費電力抑制回路
CN104715974A (zh) 电接触器及控制其触头延时闭合与打开的方法、限制或阻止触头颤动与燃弧时间的方法
CN208706552U (zh) 一种开关
CN205845862U (zh) 一种断路器的软联结
KR20130048083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 러너
CN108648962A (zh) 一种低发热高寿命电磁继电器衔铁结构
CN218385027U (zh) 继电器
CN108470660B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JP4838783B2 (ja)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ー用電磁継電器
CN209766331U (zh) 一种高寿命的电磁继电器
CN2394318Y (zh) 微型大功率磁锁继电器
CN208157342U (zh) 一种磁吸脱扣机构
CN104658813B (zh) 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和导电夹的连接结构
CN115206735A (zh) 具有分离式燃弧触头和接触触头的拍合式继电器
CN109243930A (zh) 一种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