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99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9991A
CN104849991A CN201510042532.6A CN201510042532A CN104849991A CN 104849991 A CN104849991 A CN 104849991A CN 201510042532 A CN201510042532 A CN 201510042532A CN 104849991 A CN104849991 A CN 104849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oner
amount
develop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2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9991B (zh
Inventor
上田哲人
田村博臣
斋藤一矢
关口翔
铃木宏克
小岛恒司
岩崎琢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剂图像形成部通过使得显影剂附着在图像载体上,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显影剂的图像,将为了维持供给到该显影剂图像形成部的显影剂的品质在所设定期间内应转印的显影剂的量称为需要转印量,需要转印量确定部决定该需要转印量,推定作为在所设定期间内实际消耗的显影剂的量的累积消耗量,根据所决定的需要转印量和推定的累积消耗量的大小关系,进行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切换判断,根据切换判断的结果,切换用于切换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废弃和再利用。在能切换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合适地进行该切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回收的调色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用于电子化的信息输出的打印机、传真机、以及用于文书复制的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成为不可缺少的设备。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用激光在感光体鼓等图像载体上作成静电潜像,通过使得带电的调色剂等的显影剂沿着该静电潜像附着,进行显影,在上述图像载体上作成调色剂像。接着,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上,通过一边加热一边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使得附着的显影剂定影在上述转印纸,形成图像。
这样,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暂时使得显影剂作为调色剂像附着在图像载体,通过将附着的该显影剂转印在转印纸,在转印纸形成图像,但是,这时,附着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并不是全部转印在转印纸上。因此,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动作后,需要清洁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
并且,这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通过清洁从图像载体上除去回收的显影剂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但是,由于回收的显影剂还可以使用,因此,若就这样废弃,则从环境保护或运行成本角度考虑,不合适,又,需要频繁更换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存在维持/管理很麻烦的问题。
于是,这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之中,已提出将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再利用的图像形成装置,这为人们所公知。这样,在再利用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能用相同量的显影剂形成更多的图像,从环境保护或运行成本角度考虑,很合适,又,能减少显影剂的废弃量,因此,能避免上述问题。
但是,通常,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因暴露于热、湿气、空气,自然劣化,又,在显影器内使得显影剂在主扫描方向全域遍布,因与运送的显影剂运送螺杆等运送机构摩擦而劣化。因此,若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从与外界隔离的显影剂瓶向显影器补给,则随着时间经过,劣化进展,又,与上述运送机构的驱动量增加一起,劣化进展,因该劣化影响,发生污脏或调色剂脱落等,图像质量降低。
因此,在再利用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尽管从环境保护或运行成本角度考虑很合适,又,能减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的更换频度,维持/管理方便,但从图像载体上回收劣化的显影剂再利用,因此,不能保证图像质量。
这样,在再利用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再利用显影剂得到的效果和保证图像质量处于互偿关系,若追求一方,则另一方成为牺牲。
于是,为了使得通过再利用显影剂得到的效果和保证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合适,对于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实行再利用而将其废弃,还是不废弃地而再利用,进行切换,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判断显影器内的显影剂的劣化处于容许范围内场合,图像质量降低也处于容许范围内,不废弃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而实行再利用。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判断显影器内的显影剂的劣化处于容许范围外场合,图像质量降低也处于容许范围外,对于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实行再利用,在该状态下废弃。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使得通过再利用显影剂得到的效果和保证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合适。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使得通过再利用显影剂得到的效果和保证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合适不充分的问题。这是由于以下原因的缘故: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器内的显影剂的劣化处于容许范围内还是容许范围外的判断,即,对于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实行再利用而就这样废弃,还是不废弃地加以再利用进行切换时的判断,不能合适地进行的缘故。
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的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有时尽管例如显影器内的显影剂实际上劣化到图像质量降低处于容许范围外程度,但判断为能再利用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废弃而实行再利用,或者与此想反,尽管实际上只劣化到图像质量降低处于容许范围内程度,却判断为不能再利用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实行再利用而就这样废弃。
这样,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能合适地实行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不实行再利用而就这样废弃或者不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8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能切换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合适地进行该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得显影剂附着在图像载体上,将形成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之后,回收残留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能切换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需要转印量确定部,显影剂图像形成部通过使得上述显影剂附着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显影剂的图像,将为了维持供给到该显影剂图像形成部的上述显影剂的品质在所设定期间内应转印的显影剂的量称为需要转印量,上述需要转印量确定部决定该需要转印量;
累积消耗量推定部,推定作为在上述所设定期间内实际消耗的显影剂的量的累积消耗量;
切换判断部,根据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和推定的上述累积消耗量的大小关系,进行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切换判断;以及
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切换判断的结果,切换用于切换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废弃和再利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能切换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合适地进行该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构成框图。
图2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框图。
图3简略化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
图4简略化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
图5简略化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的构成。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相对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的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的比例和转印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平滑性的关系的图线。
图7是将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成像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主扫描方向看的透视图。
图8是将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成像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斜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9是将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成像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斜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的功能构成框图。
图11A、11B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实行切换判断处理时的对象期间的决定方法一例。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使用环境的湿度的关系的图线。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使用环境的温度的关系的图线。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和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的关系的图线。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和调色剂的转印速度的关系的图线。
图17是表示混入到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和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的关系的图线。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和混入到该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的关系的图线。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和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的关系的图线。
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显影剂运送螺杆的驱动量的关系的图线。
图21是表示废弃到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的调色剂的量和回收调色剂运送螺杆的驱动量的关系的图线。
图22A~图22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图23A~图23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图24A~图24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图25A~图25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图26A~图26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图27A~图27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形态1
在本实施形态中,用激光在感光体鼓等图像载体上作成静电潜像,通过使得带电的调色剂等的显影剂沿着该静电潜像附着,进行显影,在上述图像载体上作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上,通过一边加热一边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使得附着的显影剂定影在上述转印纸,形成图像,以上述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动作后,清洁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这是由于以下原因: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暂时使得显影剂作为调色剂像附着在图像载体上,通过将附着的该显影剂转印在转印纸,在转印纸形成图像,但是,这时,附着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并不是全部转印在转印纸上。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从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就这样废弃或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进行切换。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要旨之一在于,根据在所设定期间内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或废弃的调色剂总量等的统计信息计算,或根据检测到的作为统计值的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进行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的判断。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合适地判断废弃或再利用回收的调色剂。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切换回收调色剂的废弃和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例如环境保护及运行成本的降低、维持/管理所需要的劳力减少等,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十分合适。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构成。图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构成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除了图1所示硬件构成,还设有用于实现打印、扫描、传真的动力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与一般的服务器或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等相同的构成。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10、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20、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30、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Drive)40、以及I/F50通过总线90连接。又,显示部60、操作部70、以及专用装置80与I/F50连接。
CPU10是运算手段,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动作。RAM20是能高速读取/写入信息的易失性存储介质,CPU10处理信息时作为作业区域使用。ROM30是读取专用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操作系统等的程序。HDD40是能读取/写入信息的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或各种控制程序,应用程序等。
I/F50连接总线90和各种硬件或网络等,进行控制。显示部60是用户用于确认图像形成装置1状态的视觉的用户接口,由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ay)实现。操作部70是键盘或鼠标器等,是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信息的用户接口。专用装置80是在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中用于实现专用功能的硬件。
在这样的硬件构成中,存储在ROM30或HDD40或没有图示的光盘等存储介质的程序读取到RAM20,CPU10根据下载到RAM20的程序进行运算,构成软件控制部。通过组合这样构成的软件控制部和硬件,构成实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的功能块。
下面,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构成。图2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在图2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电连接,用虚线箭头表示转印纸或文书纸束的流向。
如图2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控制器100,供纸台200,打印动力部300,排纸盘400,ADF(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utoDocument feeder)500,扫描动力部600,排纸盘700,显示面板800,以及网络I/F900。又,控制器100包括主控制部110,动力控制部120,图像处理部130,操作显示控制部140,以及输入/输出控制部150。
供纸台200向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动力部300供给转印纸。打印动力部300是图像形成部,通过对于从供纸台200输送来的转印纸实行图像形成输出,绘制图像。作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的具体形态,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机构。通过该打印动力部300绘制图像的已形成图像的转印纸排纸到排纸盘400。打印动力部300由图1所示专用装置80实现。
ADF500将原稿自动输送到作为原稿读取部的扫描动力部600。扫描动力部600是包含将光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的原稿读取部,是光学扫描由ADF500自动输送来的原稿或设置在没有图示的原稿台玻璃的原稿进行读取生成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部。由ADF500自动输送、由扫描动力部600已读取的原稿排纸到排纸盘700。ADF500和扫描动力部600由图1所示专用装置80实现。
显示面板800是视觉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的输出接口,且也作为触摸面板,是用户直接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或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信息时的输入接口。即,显示面板800包含显示用于接受用户操作的图像的功能。显示面板800由图1所示显示部60及操作部70实现。
网络I/F900是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网络与管理者用终端或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等其它设备通信的接口,可以使用Ethernet(登录商标)、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Bluetooth(登录商标)、Wi-Fi(Wireless Fidelity)(登录商标)、FeliCa(登录商标)等的接口。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从通过网络I/F900连接的终端接受委托印刷的图像数据,或要求印刷等的各种控制指令。网络I/F900由图1所示I/F90实现。
控制器100通过组合软件和硬件构成。具体地说,软件控制部构成为将存储在ROM12或HDD14等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操作系统等的控制程序下载到RAM13,根据上述程序,系统控制部11进行运算,由上述软件控制部和集成电路等的硬件构成控制器100。控制器100起着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控制部的功能。
主控制部110起着控制包含在控制器100的各部分的作用,向控制器100的各部分给予指令。又,主控制部110控制输入/输出控制部150,通过网络I/F900以及网络访问其它装置。动力控制部120控制或驱动打印动力部300、扫描动力部600等的驱动部。
图像处理部130根据主控制部110的控制,根据由PDL(页面描述语言,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描述的图像信息,例如,包含在输入的印刷工作中的文书数据或图像数据,生成绘图信息,作为输出信息。该所谓绘图信息是CMYK(Cyan Mgenta Yellow Key Plate)的位图数据等的信息,是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动力部300在图像形成动作中用于绘制需形成图像的信息。
又,图像处理部130对从扫描动力部600输入的摄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图像数据。该所谓图像信息是作为扫描动作的结果物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或通过网络I/F900及网络向其它设备送信的信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直接输入绘图信息,代替图像信息,根据直接输入的绘图信息形成图像输出。
操作显示控制部140在显示面板800显示信息,或将通过显示面板800输入的信息通知主控制部110。输入/输出控制部150将通过网络I/F900及网络输入的信号或指令输入到主控制部110。
下面,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的详细构成。图3简略化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全体构成。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对于从供纸台200供纸的转印纸2,由打印动力部300形成图像后,排纸到排纸盘400。
又,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构成为沿着环状输送手段310排列各色的各成像单元320,是所谓串列型装置。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沿着架设在驱动辊312和从动辊313的输送带311,从该输送带31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顺序配列多个成像单元:C版成像单元320C,M版成像单元320M,Y版成像单元320Y,K版成像单元320K。
上述多个成像单元320C,320M,320Y,320K仅仅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色不同,内部结构相同。C版成像单元320C形成青色图像,M版成像单元320M形成品红色图像,Y版成像单元320Y形成黄色图像,K版成像单元320K形成黑色图像。在以下说明中,具体说明C版成像单元320C,但其它M版成像单元320M、Y版成像单元320Y、K版成像单元320K与C版成像单元320C相同,因此,关于其它M版成像单元320M、Y版成像单元320Y、K版成像单元320K的各构成要素,用M、Y、K符号代替C版成像单元320C的各构成要素,说明省略。
输送带311是架设在驱动转动的驱动辊312和从动辊313的环状带,是由各成像单元(C版成像单元320C,M版成像单元320M,Y版成像单元320Y,K版成像单元320K)形成中间转印图像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312由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该驱动电机、驱动辊312、以及从动辊313使得输送带311移动。
C版成像单元320C由作为感光体的感光体鼓321C、配置在该感光体鼓321C周围的充电器322C、显影器323C、消电器324C、调色剂回收单元325C等构成。
该C版成像单元320C当形成图像时将青色的中间转印图像形成在输送带311。即,C版成像单元320C当形成图像时首先在黑暗中由充电器322C使得感光体鼓321C的外周面均一带电。接着,C版成像单元320C通过使得与青色图像对应的光从光写入装置330C向均一带电的感光体鼓321C照射,进行静电写入,在感光体鼓321C的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C版成像单元320C通过由显影器323C用青色调色剂使得该静电潜像可视像化。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显影器323C起着作为显影剂图像形成部的功能。
C版成像单元320C在感光体鼓321C和输送带311抵接或最接近的位置(以下,称为“前段转印位置”),通过由没有图示的赋能部件使得转印辊340C与感光体鼓321C压接,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输送带311上。通过该转印,在输送带311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即,青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这时,对转印辊340C施加转印偏压,由该转印偏压在前段转印位置的感光体鼓321C和转印辊340C之间形成转印电场,通过该转印电场作用,从感光体鼓321C向输送带311转印调色剂图像。
C版成像单元320C若完成将青色的中间转印图像形成在输送带311上,则由调色剂回收单元325C回收残留在感光体鼓321C外周面上的调色剂,然后,由消电器324C对感光体鼓321C的外周面进行消电,进行用于下次形成图像的准备,例如,进行从由调色剂瓶及调色剂供给机构构成的调色剂供给部350C向显影器323C的青色调色剂的补给等,然后待机。该调色剂回收单元325C如后所述构成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用于切换对于从感光体鼓321C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还是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并且,由切换判断部393进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C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判断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要旨之一。参照图7及图8说明该调色剂回收单元325C的详细构成。
如上所述,通过C版成像单元320C转印到输送带311上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即青色的中间转印图像,由驱动电机、驱动辊312、以及从动辊313使得输送带311移动,输送到此后的M版成像单元320M。M版成像单元320M通过与C版成像单元320C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同的处理,在感光体鼓321M上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将该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合在已经形成的青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转印在输送带311上。通过该转印,在输送带311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即品红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这样,在输送带311上形成青色和品红色的中间转印图像。
形成在输送带311上的青色、品红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进一步顺序输送到Y版成像单元320Y,K版成像单元320K,通过同样的动作,在感光体鼓321Y上形成的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和在感光体鼓321K上形成的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合在已经形成的中间转印图像,转印在输送带311上。通过该转印,在输送带311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即,形成黄色和黑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这样,在输送带311上形成全彩色的中间转印图像。
若这样在输送带311上形成全彩色的中间转印图像,则收纳在供纸台200的转印纸2从最上面顺序由供纸辊210和分离辊对220分离供纸,向着对位辊对230送出。接着,转印纸2在对位辊对230修正歪斜后,由对位辊对230与输送带311的输送时间一致,在其输送路径上输送到转印纸2和输送带311接触的位置或最接近的位置(以下,称为“后段转印位置”)。
这样输送的转印纸2在后段转印位置,由没有图示的赋能部件使得转印辊360与从动辊313压接,形成在输送带311上的全彩色的中间转印图像转印到转印纸2上。由此,在转印纸2的纸面上形成图像。在纸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转印纸2进一步被输送,在定影单元370通过从与图像形成面垂直方向夹入,一边加热一边加压,对图像定影,然后,通过排纸辊对4排纸到排纸盘400。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单元370包括通过一边从与图像形成面垂直方向夹入转印纸2一边转动、用于对转印纸2一边输送一边加压的定影辊371和372。又,在定影辊371的定影面上设有加热元件,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单元370通过该定影辊371加热转印纸2。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单元370由定影辊371及372通过从与图像形成面垂直方向夹入转印纸2,一边加热一边加压,对图像定影。
带清洁器380在后段转印位置的下游侧,C版成像单元320C的上游侧,由与输送带311压接的清洁刮板,刮落附着在输送带311的表面的调色剂,清洁输送带311。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环状输送手段310、成像单元320、光写入装置330、转印辊340、调色剂供给部350、转印辊360、定影单元370、带清洁器380构成打印动力部300。此外,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包括内部控制器390,该内部控制器390控制或驱动包含在打印动力部300的各部分。将参照图10在后文说明内部控制器390的功能构成。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供纸台200上方,安装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根据该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收纳在供纸台200的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的平滑度。
在此,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的详细构成。图5简略化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的构成。如图5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包括光源241,第一受光部242,以及第二受光部243。光源241向转印纸2照射光。由光源241照射的光在转印纸2反射,反射光之中,第一受光部242接受朝与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垂直方向的反射光La(以下,称为“漫反射光”),输出根据受光光量的检测信号。由光源241照射的光在转印纸2反射,反射光之中,第二受光部243接受相对与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垂直方向、反射角与入射角相同的反射光Lb(以下,称为“正反射光”),输出根据受光光量的检测信号。
在这样构成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中,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平滑性越高,比例Rb/Ra越高,其中,Ra为第一受光部242的漫反射光的受光量,Rb为第二受光部243的正反射光的受光量。这时的状态表示在图6。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相对第一受光部242的漫反射光的受光量Ra的第二受光部243的正反射光的受光量Rb的比例Rb/Ra和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的平滑性的关系的图线。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这样构成的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通过检测相对第一受光部242的漫反射光的受光量Ra的第二受光部243的正反射光的受光量Rb的比例Rb/Ra,能高精度地检测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的平滑性。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说明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贝克试验机法或王研式试验机法检测转印纸2的图像形成面的平滑性。
又,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以中间转印图像形成在输送带311上、该中间转印图像转印在转印纸2的方式、即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即使是如图4所示,图像直接形成在转印纸的方式、即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
下面,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调色剂回收单元325的详细构成。图7是将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成像单元32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下从主扫描方向看的透视图。图8是将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成像单元32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下从斜上方看的透视图。关于成像单元320的详细构成已经参照图3作了说明,因此,在图7和图8中主要说明调色剂回收单元325。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调色剂回收单元325由清洁刮板325a、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回收调色剂引导通道325e、分叉通道325f、回收调色剂废弃螺杆325g、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回收调色剂再利用输送通道325i、以及分隔用闸门325j等构成。
清洁刮板325a通过压接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刮取附着在感光体鼓321表面的调色剂,将刮取的调色剂回收到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内。
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将回收到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内的调色剂(以下,称为“回收调色剂”)沿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向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输送。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起着作为回收输送手段的功能。回收调色剂引导通道325e将由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从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输送来的回收调色剂沿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向着分叉通道325f引导。分叉通道325f是从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向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和回收调色剂再利用输送通道325i的分叉点。
回收调色剂废弃螺杆325g将回收调色剂沿着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向着作为用于收纳废弃调色剂的容器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输送。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通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是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废弃时的输送通道。回收调色剂再利用输送通道325i通向显影器323,是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再利用时的输送通道。
分隔用闸门325j设在分叉通道325f,是用于分隔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和回收调色剂再利用输送通道325i的开闭式闸门。当对于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场合,当回收调色剂时,预先关闭分隔用闸门325j,另一方面,当不废弃而再利用场合,当回收调色剂时,预先打开分隔用闸门325j。
在这样构成的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当回收残留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时,首先,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使得清洁刮板325a压接到按图7及图8所示箭头方向转动的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刮取附着在感光体鼓321表面的调色剂,将刮取的调色剂回收到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内。
调色剂回收单元325通过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将回收调色剂沿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c向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输送,使得到达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的回收调色剂,通过回收调色剂引导通道325e沿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向着分叉通道325f引导。
接着,调色剂回收单元325在对于回收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场合,在回收调色剂输送到分叉通道325f前,预先关闭分隔用闸门325j,将回收调色剂作为废弃调色剂,通过回收调色剂废弃螺杆325g沿着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向着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输送,废弃调色剂。
另一方面,调色剂回收单元325在不废弃回收调色剂而实行再利用场合,在回收调色剂输送到分叉通道325f前,预先打开分隔用闸门325j,将回收调色剂作为再利用调色剂,通过重力沿着回收调色剂再利用输送通道325i向着显影器323输送,再利用调色剂。
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调色剂回收单元325构成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用于切换对于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还是不废弃而再利用。
并且,在再利用调色剂被输送来的显影器323中,如图9所示,由于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各自朝着相反方向转动,使得输送来的再利用调色剂与预先充填在显影器323内的显影剂一起在主扫描方向全域遍布地输送。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起着作为显影剂输送手段的功能。由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输送的调色剂在形成图像时通过显影辊323c附着到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显影辊323c起着作为显影手段的功能。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这样的动作再利用回收调色剂。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在与回收调色剂废弃输送通道325h的连结部分,安装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根据由该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量。通过该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正确地推定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量。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正确地推定作为后述的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内部控制器390的功能构成。图10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的功能构成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内部控制器390包括打印控制部391,控制器I/F392,切换判断部393,设定信息存储部394,经过时间检测部395a,驱动量检测部395b,转印量检测部395c,废弃量检测部395d,以及印刷张数检测部395e。
打印控制部391起着控制包含在内部控制器390的各部分的作用,向内部控制器390的各部分给予指令。又,打印控制部391根据从动力控制部120通过控制器I/F392输入的信息,控制或驱动包含在打印动力部300的各部分。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动力部300通过控制器I/F392从动力控制部120取得用于控制或驱动包含在打印动力部300的各部分的信息。
控制器I/F392是内部控制器390用于与动力控制部120通信的接口。
切换判断部393在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进行以下判断:对于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还是不废弃而再利用。这时,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计算或检测不同的两种计数,即计数A和计数B,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判断废弃还是再利用回收调色剂。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控制部391根据该判断结果控制切换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打印控制部391起着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在此,计数A和计数B是根据在所设定期间内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及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等的统计信息计算或检测的统计值,其详细将在后文说明。
这样,由切换判断部393对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判断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要旨之一。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进行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的判断,将其作为要旨之一。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例如环境保护及运行成本的降低、维持/管理所需要的劳力减少等,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十分合适。
在以下说明中,将切换判断部393判断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时的处理设为“切换判断处理”。在后文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处理。
设定信息存储部394存储后文所述的“理想转印速度”。
经过时间检测部395a检测对象期间从开始到结束的经过时间。在此,说明对象期间。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进行切换判断处理时,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进行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的判断。并且,该计数A和计数B如后所述,是根据在所设定期间内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及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等的统计信息计算的统计值。该所设定期间,即,成为用于合计统计信息的对象的期间是对象期间。
该对象期间的决定方法有几种。参照图11A、11B说明其决定方法一例。图11A、11B分别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实行切换判断处理时的对象期间的决定方法一例。图11A、11B所示决定方法为一例,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决定对象期间。
如图11A所示,若发生用于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实行切换判断处理的事件(以下,称为“切换判断事件”),则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决定将上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后到这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的期间作为对象期间。如图11A所示,当过去没有发生过切换判断事件场合,则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决定将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开始补给调色剂后到这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的期间作为对象期间。
又,如图11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若发生切换判断事件,则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决定将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开始补给调色剂后到这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的期间作为对象期间。
下面,如图11A所示,说明以下例子:若发生切换判断事件,则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决定将上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后到这次切换判断事件发生的期间作为对象期间。
驱动量检测部395b检测在显影器323内沿主扫描方向全域遍布地输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对象期间内的驱动量。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谓驱动量是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对象期间内的转数、周向转动距离、驱动时间等。
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在对象期间内通过形成图像实际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以下,称为“累积转印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转印量检测部395c起着作为累积转印量推定部的功能。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能实测通过形成图像实际转印的调色剂的量,因此,当然不能实测其总量。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转印量检测部395c在每次形成图像时计算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的量,将该计算得到的值加算到直到上次的计算值的总量上,在对象期间全期间实行,检测上述“累积转印量”。这时,转印量检测部395c根据包含在从动力控制部120通过控制器I/F392取得的输出信息的图像信息,以及从感光体鼓321向转印纸的调色剂的转印效率,计算上述通过形成图像转印的调色剂的量。
废弃量检测部395d检测在对象期间内实际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的总量(以下,称为“累积废弃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废弃量检测部395d起着作为累积废弃量推定部的功能。这时,废弃量检测部395d在每次调色剂废弃时,根据由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量,将该检测值加算直到上次的检测值的总量上,在对象期间全期间实行,检测上述“累积废弃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起着作为废弃检测传感器的功能。印刷张数检测部395e检测对象期间内印刷的张数。
下面,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处理。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首先,在步骤S1201中,由经过时间检测部395a或驱动量检测部395b检测经过时间或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在步骤S1202中,由废弃量检测部395d检测累积废弃量,在步骤S1203中,由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累积转印量,接着,在步骤S1204中,判断是否发生切换判断事件,若判断为没有发生切换判断事件(步骤S1204的“否”),则返回步骤S1201,重复步骤S1201~S1203步骤。
若切换判断部393判断为发生切换判断事件(步骤S1204的“是”),则进入步骤S1205,根据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94的理想转印速度、在步骤S1201中检测到的经过时间或驱动量、在步骤S1203处理中检测到的“累积转印量”,计算对象期间内必须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以下,称为“需要废弃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切换判断部393起着作为需要废弃量确定部的功能。将在后文详细说明该“需要废弃量”。
切换判断部393将在步骤S1205处理中计算而得的“需要废弃量”作为计数A,在步骤S1206中,判断计数A是否小于/等于0。
若切换判断部393在步骤S1206判断处理中判断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是”),则进入步骤S1207,判断为对于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
这样,当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判断为对于回收调色剂加以再利用(步骤S1207),能判断为再利用的理由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接着,在步骤S1208中,打印控制部391根据切换判断部393的判断结果,控制将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切换到再利用侧。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控制部391在切换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中,控制打开分隔用闸门325j。
另一方面,若切换判断部393在步骤S1206判断处理中判断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否”),则将在步骤S1202处理中检测到的“累积废弃量”作为计数B,在步骤S1209中,比较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
切换判断部393在步骤S1209的比较处理中,成为计数A>计数B场合(步骤S1209的“是”),则进入步骤S1210,判断为对于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实行再利用就这样废弃。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
接着,在步骤S1211中,打印控制部391根据切换判断部393的判断结果,控制将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切换到废弃侧。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控制部391在切换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中,控制关闭分隔用闸门325j。
另一方面,若切换判断部393在步骤S1209的比较处理中,成为计数A≤计数B场合(步骤S1209的“否”),则进入步骤S1207,判断为对于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的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
接着,在步骤S1208中,打印控制部391根据切换判断部393的判断结果,控制将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切换到再利用侧。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控制部391在切换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中,控制打开分隔用闸门325j。
这样,当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否”),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进行废弃(S1210)还是再利用(S207),关于这样判断的理由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其结果,在步骤S1212中,打印控制部391开始形成图像动作,在步骤S1213中,判断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是否处于废弃侧,当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处于废弃侧场合(步骤S1213的“是”),则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作为废弃调色剂,输送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接着,若回收调色剂被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则在步骤S1214中,废弃量检测部395d检测累积废弃量,在步骤S1215中,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累积转印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12中,打印控制部391开始形成图像动作,在步骤S1213中,判断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是否处于废弃侧,当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没有处于废弃侧场合(步骤S1213的“否”),则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作为再利用调色剂,输送到显影器323。接着,若回收调色剂被输送到显影器323,则在步骤S1215中,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累积转印量。
接着,在步骤S1216中,判断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是否断开,若电源没有断开(步骤S1216的“否”),则返回步骤S1201,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若判断为电源断开(步骤S1216的“是”),则结束实行调色剂回收单元325中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时的处理。
下面,说明在图12所示S1205处理中计算得到的“需要废弃量”。通常,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因暴露于热、湿气、大气之中,自然劣化。因此,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瓶补给到显影器,随着时间经过,劣化进展。调色剂瓶内与外界隔离,因此,在以下说明中,调色剂瓶内的调色剂不随着时间经过劣化进展。
又,通常,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在显影器内使得显影剂在主扫描方向全域遍布地输送,因与显影剂输送螺杆的摩擦引起劣化。因此,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瓶补给到显影器,随着显影剂输送螺杆的驱动量增加,劣化进展。
因此,使用这样的调色剂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确保图像质量,调色剂从调色剂瓶向显影器补给后,在直到该调色剂劣化的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应将补给的全部调色剂用于转印。即,使用这样的调色剂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调色剂从调色剂瓶向显影器补给后,在该调色剂的质量得到保证的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应将补给的全部调色剂用于转印。但是,使用这样的调色剂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使用状况不同,不一定能在上述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将其全部用于转印。
于是,使用这样的调色剂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若将在上述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不能用于转印的部分全部废弃,则能常时仅仅将质量得到保证的劣化少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未劣化调色剂”)用于形成图像,由此,能保证图像质量。
这样,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确保图像质量,在上述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没有用于转印的调色剂(以下,称为“劣化调色剂”)在形成图像前应已经被废弃。并且,该应被废弃的调色剂总量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本来意义的“需要废弃量”。
但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反复进行形成图像期间,若显影器内的调色剂的量成为所设定量以下,则从调色剂瓶新补给调色剂,因此,显影器内成为新调色剂和旧调色剂混合状态。因此,实际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仅仅选择在上述所设定时间以内或所设定驱动量以内不能用于转印的调色剂(劣化调色剂)废弃,现实上不可能。
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考虑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部分,一点一点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将相当于该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补给到显影器323内,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劣化调色剂的含有率(以下,称为“调色剂劣化率”)保持为小于保证图像质量的阈值(以下,称为“质量保证阈值”)。这是由于显影器323内的旧调色剂用于转印或被废弃,相当于该部分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置换为新的调色剂。
在以下说明中,将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作为表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质量(劣化程度)的指标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未劣化调色剂的含有率、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带正电调色剂及带弱电调色剂的含有率、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等,作为表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劣化程度的指标。
将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设为调色剂劣化率场合,该调色剂劣化率越高,表示上述劣化程度越高。又,将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设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未劣化调色剂的含有率场合,该含有率越高,表示上述劣化程度越低。又,将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设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带正电调色剂及带弱电调色剂的含有率场合,该含有率越高,表示上述劣化程度越高。又,将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设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带负电调色剂的含有率场合,该含有率越高,表示上述劣化程度越低。又,将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设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场合,该带电量越高,表示上述劣化程度越高。因此,根据表示上述劣化程度的指标,质量保证阈值也变化。
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以预先设定的转印速度以上持续转印调色剂场合,设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保持为小于质量保证阈值,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没有必要废弃。与此相反,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以不足上述所设定的转印速度持续转印调色剂场合,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设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必须废弃。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谓转印速度是指每单位时间,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总量,其单位为“重量/单位时间”,或者是指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每单位驱动量,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总量,其单位为“重量/单位驱动量”。
即,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上述所设定的转印速度作为理想的转印速度(以下,称为“理想转印速度”)预先设定。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实际的转印速度超过该理想转印速度场合,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保持为小于质量保证阈值,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没有必要废弃。与此相反,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实际的转印速度低于该理想转印速度场合,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成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必须废弃。
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必须废弃场合的、在该时刻本来必须废弃的调色剂总量作为“需要废弃量”,计算代替上述本来意义的“需要废弃量”。
下面,说明该“需要废弃量”的具体计算方法。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计算“需要废弃量”时,首先,计算“需要转印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切换判断部393起着作为需要转印量确定部的功能。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计算“需要转印量”,则将其计算而得的“需要转印量”与由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到的“累积转印量”之差作为“需要废弃量”计算。
在此,所谓“需要转印量”是对象期间内应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由上述“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时间)”和上述对象期间中的经过时间的积、或由上述“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驱动量)”和上述对象期间中的驱动量的积计算。即,由“需要转印量”=“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时间)”ד经过时间”,或“需要转印量”=“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驱动量)”ד驱动量”计算。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使用经过时间场合,若将“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时间)”设为Tr1,“经过时间”设为T,“累积转印量”设为W,则由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1×T-W   (1)
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使用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场合,若将“理想转印速度(重量/单位驱动量)”设为Tr2,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设为R,则由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2×R-W   (2)
这样定义的“需要废弃量”作为计数A,当图12所示的切换判断处理时(S1205)由切换判断部393计算。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良好地计算计数A。
“需要转印量”根据上述定义,意味不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通过对象期间,为了将其调色剂劣化率至少保持为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调色剂的转印总量。又,“累积转印量”如上所述,意味对象期间内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这样,“需要转印量”意味不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通过对象期间,为了将其调色剂劣化率至少保持为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调色剂的转印总量。作为计数A计算的“需要废弃量”是上述“需要转印量”和对象期间内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之差。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场合,可以判断没有必要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这是由于“需要废弃量”=0场合,与“需要转印量”相同数量的调色剂在对象期间内被转印,即,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的速度与相当于用于转印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补给的速度相同,因此,即使时间经过或即使驱动量增加,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保持为质量保证阈值。
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场合,可以判断没有必要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但是,这种场合,随着时间经过或随着驱动量增加,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逐渐变低,其结果,比质量保证阈值低。这是由于“需要废弃量”<0场合,超过“需要转印量”的调色剂在对象期间内被转印,即,与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的速度相比,相当于用于转印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补给的速度高。
与此相反,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场合,可以判断有必要废弃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这是由于“需要废弃量”>0场合,不过是不足“需要转印量”的调色剂在对象期间内被转印,即,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的速度比相当于用于转印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补给的速度高,因此,与时间经过或驱动量增加同时,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逐渐增加,成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
并且,“需要废弃量”>0场合的“需要废弃量”意味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从质量保证阈值以上至少减少到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调色剂的废弃总量。即,“需要废弃量”>0场合,假如仅仅“需要废弃量”的调色剂废弃,相当于该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供给,则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从质量保证阈值以上至少减少到质量保证阈值。因此,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良好地计算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从质量保证阈值以上至少减少到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调色剂的废弃总量。
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是”),则进入步骤S1207,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判断为对于回收调色剂,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下面,说明能判断为再利用的理由。
如上所述,“需要废弃量”≤0意味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小于质量保证阈值。这是由于如上所述,“需要转印量”以上数量的调色剂在对象期间内被转印,即,以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的速度以上,相当于用于转印部分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补给。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场合,即,计数A≤0场合,能判断为对于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废弃而实行再利用。根据这样的理由,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是”),则进入步骤S1207,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可以判断为再利用回收调色剂。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加以再利用。
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否”),则进入步骤S1209,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判断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可以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的理由。
如上所述,作为计数A计算的“需要废弃量”意味在对象期间内必须被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尤其,如上所述,“需要废弃量”>0场合,作为计数A计算的“需要废弃量”意味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从质量保证阈值以上至少减少到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调色剂的废弃总量。又,如上所述,作为计数B检测的“累积废弃量”意味在对象期间内被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且“累积废弃量”为“需要废弃量”以上场合,即,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能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已经成为小于质量保证阈值。因此,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判断为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废弃而加以再利用。这是由于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足够量的调色剂已经被废弃,即,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成为小于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量的调色剂已经被废弃,相当于该部分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补给,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小于质量保证阈值。
另一方面,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需要废弃量”>0、且“累积废弃量”小于“需要废弃量”场合,即,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能判断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已经成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因此,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判断为从感光体鼓321外周面上回收的调色剂不加以再利用而就那样废弃。这是由于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已经废弃的调色剂没有达到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从质量保证阈值以上降低到质量保证阈值所必要的量,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成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计数A>0场合,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与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之间具有关联性。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计数A>0场合,能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由于这种理由,计数A>0场合(步骤S1206的“否”),则进入步骤S1209,判断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若计数A>计数B场合(步骤S1209的“是”),则进入步骤S1210,判断为废弃所回收的调色剂,若计数A≤计数B场合(步骤S1209的“否”),则进入步骤S1207,判断为再利用所回收的调色剂。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进行废弃还是再利用。
计数A>计数B场合,即,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为质量保证阈值以上场合,其两者的差,即,(计数A-计数B)意味为了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劣化率成为质量保证阈值所必须废弃的调色剂的总量(以下,称为“要废弃总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这是本发明的要旨之一。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进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合适地切换对于回收调色剂进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例如环境保护及运行成本的降低、维持/管理所需要的劳力减少等,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十分合适。
如上述说明图12所示S1206的“是”场合处理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计数A≤0场合,不管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不废弃地加以再利用,但是,即使计数A≤0场合,即使构成为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但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计数A≤0场合,也可以不判断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而根据已经计算得到的计数A的值,判断对于回收的调色剂,不废弃地加以再利用,因此,能缩短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时的处理步骤。即,图像形成装置1即使当计数A≤0场合,也能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场合,即使在图12所示S1206的“是”场合处理中也需要与S1209相同的判断处理,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需要该处理。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以下例子: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废弃所回收的调色剂,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再利用所回收的调色剂。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废弃所回收的调色剂,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再利用所回收的调色剂。又,也可以构成为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废弃所回收的调色剂,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再利用所回收的调色剂,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维持此时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状态。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以下例子:将“需要废弃量”作为计数A,“累积废弃量”作为计数B,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需要转印量”作为计数A,“累积转印量”和“累积废弃量”的总和(以下,称为“累积消耗量”)作为计数B,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
这是由于如上所述,“需要废弃量”=“需要转印量”-“累积转印量”,比较“需要废弃量”和“累积废弃量”的大小关系与比较“需要转印量”和“累积转印量”+“累积废弃量”的大小关系等价,“累积转印量”+“累积废弃量”=“累积消耗量”。因此,即使这样构成场合,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与回收调色剂的废弃/再利用的判断结果关系,与本实施形态中所说明关系相同。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需要转印量”作为计数A,“累积消耗量”作为计数B,根据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回收调色剂废弃还是再利用,即使这样构成场合,当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废弃所回收的调色剂,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再利用所回收的调色剂。这样构成场合,由于“需要转印量”不会小于0,因此,可以不考虑计数A<0。又,这样构成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根据由转印量检测部395c检测的“累积转印量”和由废弃量检测部395d检测的“累积废弃量”计算“累积消耗量”。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切换判断部393起着作为累积消耗量推定部的功能。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将计数A作为“需要废弃量”=“需要转印量”-“累积转印量”、计数B作为“累积废弃量”的例子,结果,成为比较“需要废弃量”=“需要转印量”-“累积转印量”和“累积废弃量”的大小关系,即使这样定义计数A和计数B场合,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配置在显影剂移动路径的驱动部的驱动量,以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其它驱动部,例如感光体鼓321、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这是由于与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相同,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
实施形态2
在实施形态1中,说明了通过“需要转印量”-“累积转印量”计算作为计数A的“需要废弃量”的例子。该场合,实施形态1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良好地计算计数A。
但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通常根据温度或湿度等使用环境、转印速度等使用状况,劣化进行程度变化。因此,为了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A,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及使用状况(以下,总称为“使用状态”)进行补正。在以下说明中,所谓使用环境是指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A的例子。该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A。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更合适。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对于与实施形态1标以相同符号的构成,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详细说明省略。
首先,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A时的其使用状态。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A时,不一定在所有使用状态下都必须补正,例如,在厂家推荐那样的环境或状况下不需要补正。在本实施形态中,将这样的环境或状况作为基准环境或基准状况(以下,总称为“基准状态”)设定。
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使用状态对于调色剂来说比基准状态良好场合,调色剂的劣化进展比基准状态下缓慢,因此,需要进行相当于该部分的补正。另一方面,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当使用状态对于调色剂来说比基准状态恶劣场合,调色剂的劣化进展比基准状态下快,因此,需要进行相当于该部分的补正。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构成为考虑上述情况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A。
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作为上述补正部分的“补正量”设为C,则考虑用于计算补正前的计数A的式(1)或式(2),由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1×T-W+C   (3)
或由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2×R-W+C   (4)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使用环境的湿度的关系的图线。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不同而变化。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设有没有图示的湿度计,通过该湿度计测定内部或外部的湿度。
因此,通过根据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补正计数A。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在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高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越高,需要废弃量越增加。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设为C11,“在基准环境下的湿度”设为C12,“湿度补正系数”设为C1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湿度补正量”C1:
C1=(C11-C12)×C13   (5)
“湿度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环境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14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的关系的图线。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不同而变化。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设有没有图示的温度计,通过该温度计测定内部或外部的湿度。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补正计数A。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高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越高,需要废弃量越增加。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设为C21,“在基准环境下的温度”设为C22,“温度补正系数”设为C2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温度补正量”C2:
C2=(C21-C22)×C23   (6)
“温度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环境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的关系的图线。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不同而变化。
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从调色剂回收单元325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成为再利用侧场合中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例如转数或周向距离、驱动时间等计算。又,此外,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也可以根据包含在从动力控制部120通过控制器I/F392取得的输出信息的像素信息、以及从感光体鼓321向转印纸的调色剂的转印效率计算。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补正计数A。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越增加,需要废弃量越增加。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设为C31,“在基准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设为C32,“再利用补正系数”设为C3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再利用补正量”C3:
C3=(C31-C32)×C33   (7)
“再利用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调色剂的转印速度的关系的图线。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调色剂的转印速度不同而变化。该转印速度如在实施形态1所定义,具体地说,是对象期间内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累积转印量除以对象期间内的经过时间或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对象期间内的驱动量而得到的值。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补正计数A。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调色剂的转印速度变高而减少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调色剂的转印速度越高,需要废弃量越减少。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设为C41,“在基准状况下的转印速度”设为C42,“转印速度补正系数”设为C4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转印速度补正量”C4:
C4=-(C41-C42)×C43   (8)
“转印速度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17是表示混入到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和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的关系的图线。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和混入到该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的关系的图线。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和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的关系的图线。
如图17所示,混入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不同而变化。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混入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存在随着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高而减少的倾向。这是由于转印纸的平滑度越低,其图像形成面越粗糙,因此,形成图像时,该转印纸的粉易附着到感光体鼓321上。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由图3或图4所示平滑度检测传感器240检测。
又,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根据混入到该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不同而变化。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存在随着混入到该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的增加而变高的倾向。这是由于即使调色剂自身没有劣化,仅仅因转印纸粉混入,产生与调色剂劣化时相同的现象,看作调色剂劣化。
并且,从图17和图18所示关系,如图19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补正计数A。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展度存在随着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高而减少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越高,需要废弃量越减少。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设为C51,“在基准状况下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设为C52,“平滑度补正系数”设为C5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平滑度补正量”C5:
C5=-(C51-C52)×C53   (9)
“平滑度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的调色剂的量补正计数A的方法。于是,首先,说明背景污脏调色剂。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本来理应仅仅在图像部分、即图像区域附着调色剂,在其它部分、即非图像区域不应附着调色剂,但是,实际上,有时在图像部分以外也附着有调色剂。附着在该图像部分以外的调色剂就是背景污脏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没有图示的附着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并且,该背景污脏调色剂由于转印在转印纸上或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必须从计数A减去。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补正计数A。
如上所述,背景污脏调色剂转印在转印纸上或废弃在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随着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增加,使得需要废弃量减少。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设为C61,“在基准状况下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设为C62,“背景污脏调色剂补正系数”设为C6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背景污脏调色剂补正量”C6:
C6=-(C61-C62)×C63   (10)
“背景污脏调色剂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和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的关系的图线。如图2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越变多,需要废弃量越增加。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设为C71,“在基准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设为C72,“显影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系数”设为C7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显影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量”C7:
C7=(C71-C72)×C73   (11)
“显影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的方法。图21是表示废弃到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的量和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的关系的图线。如图21所示,废弃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的量根据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不同而变化。这是由于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越多,回收调色剂越能有效地朝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输送,相当于该部分的多量的回收调色剂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
因此,通过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
如图21所示,废弃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调色剂的量存在随着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高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该补正计数A,使得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越变高,需要废弃量越增加。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的驱动量”设为C81,“在基准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的驱动量”设为C82,“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系数”设为C8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量”C8:
C8=(C81-C82)×C83   (12)
“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驱动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温度、以及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转印速度、转印纸的平滑度、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通过式(3)以及(5)~(12),用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1×T-W+C1+C2+C3+C4+C5+C6+C7+C8
=TR1×T-W+[(C11-C12)×C13]+[(C21-C22)×C23]+[(C31-C32)×C33]-[(C41-C42)×C43]-[(C51-C52)×C53]-[(C61-C62)×C63]+[(C71-C72)×C73]+[(C18-C82)×C83]   (13)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能通过式(4)以及(5)~(12),用下式计算计数A:
计数A=TR2×R-W+C1+C2+C3+C4+C5+C6+C7+C8
=TR2×R-W+[(C11-C12)×C13]+[(C21-C22)×C23]+[(C31-C32)×C33]-[(C41-C42)×C43]-[(C51-C52)×C53]-[(C61-C62)×C63]+[(C71-C72)×C73]+[(C18-C82)×C83]   (13)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A。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说明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补正计数A的方法,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转印纸的粉的量补正计数A,代替上述方法。这样构成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首先由没有图示的对位辊污脏检测传感器检测对位辊对230的污脏程度。该对位辊污脏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对位辊对230的污脏程度的传感器。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检测到的污脏程度换算成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转印纸的粉的量,通过利用图18所示的关系补正计数A。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若将“混入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转印纸的粉的量”设为C91,“混入在基准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转印纸的粉的量”设为C92,“纸粉补正系数”设为C93,则用下式计算作为这时的补正量C的“纸粉补正量”C9,代替“平滑度补正量”C5:
C9=(C91-C92)×C93   (15)
“纸粉补正系数”是预先决定的正的常数,或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温度、以及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调色剂的转印速度、用于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平滑度、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将其作为要旨。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A。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更合适。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配置在显影剂移动路径的驱动部的驱动量,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其它驱动部的驱动量,例如感光体鼓321、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即使这样根据感光体鼓321、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补正计数A场合,其补正方法也与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进行补正场合相同。这是由于与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相同,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又,这样构成场合,各补正系数也可以作为根据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而变化的变数处理。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各补正量的计算式及各补正系数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94。
实施形态3
在实施形态1中,说明了基于由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的例子。该场合,能正确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不一定都设有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这样场合,不能检测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因此,需要用于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的其它方法。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通过计算得到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的例子。该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即使没有设置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也能正确地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能以低成本正确地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合适。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对于与实施形态1标以相同符号的构成,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详细说明省略。
首先,说明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321转印到转印纸上后,通过调色剂回收单元325回收残留在该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转印用调色剂(以下,称为“转印残留调色剂”),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废弃场合。
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若将“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图像面积”设为D11(cm2),“转印用调色剂向每单位面积的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附着量”设为D12(mg/cm2),“转印用调色剂从感光体鼓321向转印纸上的转印率”设为D13(%),则由下式计算转印残留调色剂作为向计数B的加算部分的“转印残留加算量”D1:
D1=D11×D12×(1-D13/100)   (16)
D12及D13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常数,但是,也可以是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能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转印残留加算量”D1。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B。
下面,说明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321转印到转印纸上后,通过调色剂回收单元325回收残留在该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以下,称为“背景污脏残留调色剂”),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废弃场合。在此,说明背景污脏调色剂。本来,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仅仅图像部分附着调色剂,其它部分理应不附着调色剂,但是,实际上,有时在图像部分以外也附着有调色剂。附着在该图像部分以外的调色剂为背景污脏调色剂,以便与上述转印用调色剂区别。
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若将“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图像面积”设为D21(cm2),“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总面积”设为D22(cm2),“转印纸的面积”设为D23(cm2),“背景污脏调色剂向每单位面积的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附着量”设为D24(mg/cm2),“背景污脏调色剂从感光体鼓321向转印纸上的转印率”设为D25(%),则由下式计算背景污脏调色剂作为向计数B的加算部分的“背景污脏残留加算量”D2:
D2=(D22-D23)×D24+(D23-D21)×D24×(1-D25/100)   (17)
D24及D25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常数,但是,也可以是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能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背景污脏残留加算量”D2。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B。
在此,说明上述式(17)的作为第一项的(D22-D23)×D24,以及作为第二项的(D23-D21)×D24×(1-D25/100)。
首先,说明作为第一项的(D22-D23)×D24。第一项中的(D22-D23)表示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相当于形成图像时使用的转印纸的外侧的部分的面积。附着在该部分的背景污脏调色剂不转印在转印纸上。因此,通过(D22-D23)×D24计算关于该部分的背景污脏残留调色剂向计数B加算部分。
接着,说明作为第二项的(D23-D21)×D24×(1-D25/100)。第二项中的(D23-D21)表示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用的转印纸的外侧,且调色剂像成像部分的面积。附着在该部分的背景污脏调色剂转印在转印纸上。因此,通过(D23-D21)×D24×(1-D25/100)计算关于该部分的背景污脏残留调色剂向计数B加算部分。
下面,说明在显影器323调整动作后,通过调色剂回收单元325回收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调整用调色剂,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废弃场合。在此,所谓调整动作,是指例如将一定面积的小片(patch)设定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通过检测每小片的调色剂浓度,调整载置偏压,或用于调整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的浓度的处理控制动作,排出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一部分或全部,从调色剂供给部350向显影器323内补给相当于该部分的新调色剂,使得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维持在小于质量保证阈值,或使其进一步减少的调色剂更新动作等,通常图像形成动作以外,从显影器323向感光体鼓321排出调色剂的动作。通过该调整动作,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为调整用调色剂。即,在本实施形态中,调色剂更新动作作为显影剂更换动作实行。
这种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若将“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总面积”设为D31(cm2),“调整用调色剂向每单位面积的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附着量”设为D32(cm2),则作为调整用调色剂的向计数B的加算部分的“调整用加算量”D3由下式计算:
D3=D31×D32   (18)
D32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常数,但是,也可以是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能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调整用加算量”D3。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B。
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将转印残留调色剂、背景污脏残留调色剂、调整用调色剂作为加算部分计算计数B。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根据式(16)~式(18)由下式计算计数B:
计数B=D1+D2+D3
=[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
D24×(1-D25/100)]+[D31×D32]   (19)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正确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
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越多,越能有效地将回收调色剂向着回收调色剂输送通道325d输送,相当于该部分的多量回收调色剂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根据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不同,向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废弃的调色剂的量变化。因此,这种场合,需要考虑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补正计数B。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若将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设为E1,作为这时的补正系数的“驱动量补正系数”设为E2,则根据式(19),由下式计算计数B:
计数B=(D1+D2+D3)×E1×E2
={[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
D24×(1-D25/100)]+[D31×D32]}×E1×E2   (20)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正确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E2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常数,但是,也可以是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能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B。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B。
又,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即使成为废弃侧,有时也不是回收调色剂全部向着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废弃,其一部分流入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再利用侧。因此,这种场合,仅仅减少实际上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回收调色剂的量。于是,这种场合,需要考虑从废弃侧流入再利用侧部分补正计数B。
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若将作为考虑从废弃侧流入再利用侧部分场合的补正系数的“减少补正系数”设为F,则根据式(20),由下式计算计数B:
计数B=(D1+D2+D3)×E1×E2×F
={[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
D24×(1-D25/100)]+[D31×D32]}×E1×E2×F   (21)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正确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F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常数,但是,也可以是根据使用状态变化的变数。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能根据使用状态补正计数B。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精度更好地计算计数B。
又,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即使成为再利用侧,有时也不是回收调色剂全部向着显影器323输送,其一部分流入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废弃侧。因此,这种场合,仅仅增加实际上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的回收调色剂的量。于是,这种场合,需要考虑从再利用侧流入废弃侧部分补正计数B。
于是,说明考虑从再利用侧流入废弃侧部分补正计数B的方法。首先,说明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成为再利用侧场合的向着显影器323输送的回收调色剂的量。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成为再利用侧场合,向着显影器323输送的回收调色剂的量,采用与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成为废弃侧场合相同方法计算。
即,向着显影器323输送的回收调色剂的量由下式计算:
{[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D’24×(1-D’25/100)]+[D’31×D’32]}×E’1×E’2×F’   (22)
在此,D’、E’、F’相当于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成为废弃侧场合的各常数或变数,例如D’11相当于D11,F’是考虑从再利用侧流入废弃侧部分场合的补正系数。
因此,考虑从再利用侧流入废弃侧部分补正计数B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废弃量检测部395d根据式(21)及式(22),由下式计算计数B:
计数B={[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D24×(1-D25/100)]+[D31×D32]}×E1×E2×F+{[D’11×D’12×(1-D’13/100)]+[(D’22-D’23)×D’24+(D’23-D’21)×D’24×(1-D’25/100)]+[D’31×D’32]}×E’1×E’2×(1-F’/100)   (23)
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更正确地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计算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将其作为要旨。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即使没有设置废弃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26a,也能正确地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能以低成本正确地推定作为计数B的“累积废弃量”。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以低成本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更合适。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配置在显影剂移动路径的驱动部的驱动量,以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其它驱动部例如感光体鼓321、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这是由于与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相同,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
实施形态4
在实施形态1~3中,说明了当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时,比较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例子。该场合,能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
但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通常根据温度或湿度等的使用环境或转印速度等的使用状况,劣化进行程度变化。因此,为了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必须根据使用状态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形态。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根据使用状态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形态的例子。该场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更合适。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对于与实施形态1标以相同符号的构成,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详细说明省略。
首先,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比较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时的比较形态。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时,并不是照原样比较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而是构成为根据使用状态使得状态比较系数α和状态比较系数β变化,比较α×计数A+β与计数B的大小关系。该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如上所述,是作用于计数A的系数,参照图22A~图22I,如后所述,其值根据使用状态预先设定。
并且,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实施形态1说明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即,若将α×计数A+β设为计数A’,则计数A’≤0,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切换判断部393判断为不废弃回收调色剂,而是再利用,当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不对回收调色剂进行再利用,就那样废弃,当计数A’>0,且计数A’≤计数B场合,判断为不废弃回收调色剂,而是再利用。
下面,参照图22A~图22I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使用状态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具体方法。
图22A~图22I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一例。在此,所谓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是指根据使用状态设定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表,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94。
首先,参照图22A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3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化。
因此,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3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变高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越高,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A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越高,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当在比基准环境下的湿度低的湿度下使用场合,比在基准环境下使用场合慢。因此,如图22A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定使得在H≤40环境下,与在基准环境下使用场合相比,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慢。
下面,参照图22B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4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化。
因此,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4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高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越高,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B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在使用环境下的温度越高,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当在比基准环境下的温度低的温度下使用场合,比在基准环境下使用场合慢。因此,如图22B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定使得在T≤20环境下,与在基准环境下使用场合相比,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慢。
下面,参照图22C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5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变化。
因此,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5所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再利用调色剂的量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越增加,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C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量越增加,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
下面,参照图22D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6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调色剂的转印速度变化。
因此,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6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调色剂的转印速度变高而减少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调色剂的转印速度越高,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再利用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D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在使用状况下的调色剂的转印速度越高,计数A’越小,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0,或计数A’≤计数B。
下面,参照图22E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混入到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8所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根据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变化。
因此,根据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8所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存在随着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变多而变高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越多,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E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混入到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越高,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
下面,参照图22F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19所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根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化。
因此,根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19所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表观的劣化进行度存在随着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变高而降低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越高,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再利用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F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越高,计数A’越小,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0,或计数A’≤计数B。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当使用比基准状况下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高的转印纸场合,比在基准状况下场合慢。因此,如图22F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定使得在10≤S下,与在基准状况下场合相比,调色剂的劣化的进行程度慢。
下面,参照图22G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20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化。
因此,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20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越多,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G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越多,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
下面,参照图22H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参照图21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根据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化。
因此,根据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参照图21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越多,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废弃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H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越多,计数A’越大,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计数B。
下面,参照图22I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的方法。如上所述,背景污脏调色剂转印到转印纸或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会对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形态给予影响。
因此,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能使得切换判断部393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于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根据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
如上所述,背景污脏调色剂转印到转印纸或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应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使得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越多,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越容易切换为再利用侧。
因此,该场合,如图22I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使得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越多,计数A’越小,即,设定为易成为计数A’≤0,或计数A’≤计数B。当附着比基准状况下的背景污脏调色剂多的背景污脏调色剂场合,比基准状况下场合多的调色剂转印到转印纸或废弃到废弃调色剂收纳容器326。因此,如图22I所示那样,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定使得在0.3≤B下,与基准状况下场合相比,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容易切换为再利用侧。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在使用环境下的湿度、温度、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中的再利用调色剂的含量、在使用状况下的转印速度、混入到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器323内的调色剂的转印纸的粉的量、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转印纸的平滑度、在使用状况下的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在使用状况下的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在使用状况下的附着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上的背景污脏调色剂的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比较形态,将其作为要旨。由此,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判断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其结果,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更合适地切换对于所回收的调色剂实行废弃还是再利用。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使得通过调色剂再利用的效果和确保图像质量两方面都更合适。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比较α×计数A+β与计数B的大小关系,即,将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为作用于计数A的系数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比较计数A与α×计数B+β的大小关系,即,将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设为作用于计数B的系数。这样构成场合,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分别设定为如图23A~图23I所示。即,这样构成场合,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分别设定为与图22A~图22I所示值相反的倾向。
又,此外,也可以比较α×计数A与β×计数B的大小关系,即,将状态比较系数α设为作用于计数A的系数,状态比较系数β设为作用于计数B的系数。这样构成场合,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分别设定为如图24A~图24I所示。即,这样构成场合,状态比较系数α设定为与图22A~图22I所示值相同的倾向,状态比较系数β设定为与其相反的倾向。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参照图22A~图22I、图23A~图23I、图24A~图24I所说明那样,说明将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预先设定在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的例子。此外,也可以将用于计算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计算式预先设定在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该所谓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是根据使用状态设定用于计算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计算式的表,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94。
在此,图25A~图25I表示比较α×计数A+β与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场合(即,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是作用于计数A的系数场合)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图25A~图25I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这样构成场合,如图25A~图25I所示,用于计算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计算式设定为计算后其值成为与图22A~图22I所示值相同倾向。
又,图26A~图26I表示比较计数A与α×计数B+β的大小关系的场合(即,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是作用于计数B的系数场合)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图26A~图26I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这样构成场合,如图26A~图26I所示,用于计算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计算式设定为计算后其值成为与图23A~图23I所示值相同倾向。
又,图27A~图27I表示比较α×计数A与β×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场合(即,状态比较系数α设为作用于计数A的系数,状态比较系数β设为作用于计数B的系数场合)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图27A~图27I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的一例。这样构成场合,如图27A~图27I所示,用于计算状态比较系数α及状态比较系数β的值的计算式设定为计算后其值成为与图24A~图24I所示值相同倾向。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配置在显影剂移动路径的驱动部的驱动量,说明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回收调色剂输送螺杆325b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形态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其它驱动部,例如,感光体鼓321或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变更计数A和计数B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形态。即使这样根据感光体鼓321或显影辊323c等的驱动量变更比较形态场合,也与根据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变更比较形态场合相同。这是由于与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驱动量相同,显影器323内中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劣化率存在随着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变多而增加的倾向。
又,在图22D~图27D中,作为在使用状况下的调色剂的转印速度Tr,例示每单位时间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mg/sec),即使是显影剂输送螺杆323a及323b的每单位驱动量,因形成图像而转印的调色剂的总量(mg/km)也同样。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得显影剂附着在图像载体上,将形成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之后,回收残留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能切换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需要转印量确定部,显影剂图像形成部通过使得上述显影剂附着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显影剂的图像,将为了维持供给到该显影剂图像形成部的上述显影剂的品质在所设定期间内应转印的显影剂的量称为需要转印量,上述需要转印量确定部决定该需要转印量;
累积消耗量推定部,推定作为在上述所设定期间内实际消耗的显影剂的量的累积消耗量;
切换判断部,根据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和推定的上述累积消耗量的大小关系,进行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切换判断;以及
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切换判断的结果,切换用于切换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废弃和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大于推定的上述累积消耗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废弃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小于推定的上述累积消耗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再利用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等于推定的上述累积消耗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维持上述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需要转印量确定部根据为了维持上述品质在单位时间内应转印的显影剂的量和上述所设定期间中的经过时间的积决定上述需要转印量,或者根据为了维持上述品质、在配置在显影剂移动路径的驱动部仅仅驱动单位驱动量期间应转印的显影剂的量和上述所设定期间中的上述驱动部的驱动量的积决定上述需要转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累积废弃量推定部,推定作为在上述所设定期间内实际废弃的显影剂的量的累积废弃量;以及
累积转印量推定部,推定作为在上述所设定期间内实际转印的显影剂的量的累积转印量;
上述累积消耗量推定部根据所推定的上述累积废弃量和上述累积转印量,推定上述累积消耗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需要废弃量确定部,决定为了维持上述品质在上述所设定期间内应废弃的显影剂的量;
上述切换判断部根据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和0的大小关系,或根据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和所推定的上述累积废弃量的大小关系,进行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切换判断;
上述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切换判断的结果,切换用于切换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废弃和再利用的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废弃和再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为0以下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再利用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大于推定的上述累积废弃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废弃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小于推定的上述累积废弃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再利用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决定的上述需要废弃量等于推定的上述累积废弃量场合,上述切换判断部判断为维持上述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需要废弃量确定部根据所决定的上述需要转印量和推定的上述累积转印量决定上述需要废弃量。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累积废弃量推定部根据检测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而废弃的显影剂的废弃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推定上述累积废弃量。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需要废弃量确定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补正上述需要废弃量。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累积废弃量推定部计算附着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区域的显影剂之中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后残留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的量、附着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非图像区域的显影剂之中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后残留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调整动作附着到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的量的至少某个,推定计算得到的值的总和,作为上述累积废弃量。
14.根据权利要求6至13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累积废弃量推定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补正上述累积废弃量。
15.根据权利要求6至14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累积废弃量推定部根据用于输送从上述图像载体上回收的显影剂的回收输送手段的驱动量、上述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从废弃侧流入再利用侧的显影剂的量、上述废弃/再利用切换机构的从再利用侧流入废弃侧的显影剂的量的至少某个补正上述累积废弃量。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判断部当比较上述需要废弃量和上述累积废弃量的大小关系时,使得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变化的状态变化系数作用于上述需要废弃量和上述累积废弃量的至少某一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判断部参照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设定上述状态比较系数的值的状态比较系数设定表,决定上述状态比较系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判断部参照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设定用于计算上述状态比较系数的值的计算式的状态比较系数计算表,决定上述状态比较系数。
CN201510042532.6A 2014-02-13 2015-01-2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849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5912 2014-02-13
JP2014025912A JP6256077B2 (ja) 2014-02-13 2014-02-1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991A true CN104849991A (zh) 2015-08-19
CN104849991B CN104849991B (zh) 2019-12-27

Family

ID=5377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2532.6A Active CN104849991B (zh) 2014-02-13 2015-01-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6997B2 (zh)
JP (1) JP6256077B2 (zh)
CN (1) CN1048499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290A (zh) * 2018-06-11 2018-11-13 芜湖七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级自由切换自动上墨粉硒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1959B2 (ja) 2016-11-25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17A (en) * 1995-03-06 1998-01-13 Minolta Co., Ltd. Toner replenishment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employs pixel density and toner density information
US20020067932A1 (en) * 2000-11-30 2002-06-06 Yuji Arai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US20050232669A1 (en) * 2004-04-19 2005-10-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66760A (zh) * 2004-10-25 2006-05-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8088B2 (ja) * 1993-09-23 2002-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9054B2 (ja) 2000-08-30 2006-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19309A (ja) 2004-10-20 2006-05-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0908B2 (ja) 2005-06-01 2012-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660A (ja) 2005-09-26 2007-04-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446A (ja) * 2006-01-27 2007-08-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1844A (ja) 2007-05-11 2008-11-20 Ricoh Co Ltd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消費量演算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08552B2 (ja) 2010-02-09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供給方法
JP5804360B2 (ja) 2011-07-04 2015-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0213A (ja) 2011-12-06 2013-06-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48859A (ja) 2011-12-19 2013-08-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17A (en) * 1995-03-06 1998-01-13 Minolta Co., Ltd. Toner replenishment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employs pixel density and toner density information
US20020067932A1 (en) * 2000-11-30 2002-06-06 Yuji Arai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US20050232669A1 (en) * 2004-04-19 2005-10-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66760A (zh) * 2004-10-25 2006-05-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290A (zh) * 2018-06-11 2018-11-13 芜湖七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级自由切换自动上墨粉硒鼓
CN108803290B (zh) * 2018-06-11 2019-12-24 张玲玲 多级自由切换自动上墨粉硒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2740A (ja) 2015-08-24
US20150227108A1 (en) 2015-08-13
CN104849991B (zh) 2019-12-27
JP6256077B2 (ja) 2018-01-10
US9316997B2 (en) 201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9637B2 (en) Management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status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58941B2 (en) Management devi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754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function of predicting device deterioration based on a plurality of types of ope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US7835652B2 (en) Image developing method, ima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6011174A (ja) 記録体異常発生予測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99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US5903797A (en) Monitoring cleaning performance to predict cleaner life
JP3959254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US7801453B2 (en) Adaptive toner gas gauge
JP2012059044A (ja) 保守支援装置
JP20102438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能力回復処理制御方法
JP20071278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
US94424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collected developer rout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868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4999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18176B2 (ja) 状態判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JP2011090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
JP20111664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
US20080232828A1 (en) Adaptive toner gas gauge
JP43762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371A (ja) 記録体搬送不良予測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JP2002323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676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清掃部材寿命予測方法
JP20022364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49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再利用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