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3577A -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3577A
CN104843577A CN201510119529.XA CN201510119529A CN104843577A CN 104843577 A CN104843577 A CN 104843577A CN 201510119529 A CN201510119529 A CN 201510119529A CN 104843577 A CN104843577 A CN 104843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block
suspender
hanger
leading screw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95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宝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95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35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3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3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所述吊具包括:吊具本体(111);吊耳(112),其与吊具本体(111)连接,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滑块(116,117),其以可沿着夹紧-松弛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111)上;以及滑块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111)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块运动而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2)。在本发明的吊具中,通过滑块来夹持箱型工件,进而吊起箱型工件。相比现有技术中以缠绕为主的方式来固定箱型工件的技术方案而言,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与强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尤其是用于吊装箱型工件的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吊带、链条等构件来固定箱型工件。
图1所示的吊具采用吊带3来固定箱型工件。先用吊带3以缠绕或捆绑等方式固定箱型工件2,而后通过吊钩1钩住吊带3而吊起箱型工件2。通常箱型工件周边为锐利角,尖锐的金属边会切割吊带,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吊带容易被割破。因此,需要经常检查吊带,以避免吊带断裂而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吊带寿命短,维护及更换成本高。
若用吊链代替吊带来吊装箱型工件,虽然能够克服吊带易破损的缺点,但金属吊链与箱型工件之间易打滑。吊装时,箱型工件稍微晃动,便有可能会出现危险事故,尤其对于偏心的箱型工件,吊装难度与危险程度更大。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耳,其与吊具本体连接,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滑块,其以可沿着夹紧-松弛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以及滑块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块运动而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
优选地,所述滑块调节机构为丝杠调节机构。所述滑块通过螺母与丝杠接合,通过丝杠的转动而直线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所述滑块调节机构的驱动下相互移近或远离。
优选地,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其包括螺旋方向相反且相互一体连接的第一丝杠子段及第二丝杠子段,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杠子段螺旋接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子段螺旋接合,所述第一丝杠子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直线运动,所述第二丝杠子段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直线运动;以及调节手柄,其与所述双向丝杠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双向丝杠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移近或远离。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置有双向丝杠止挡件,所述双向丝杠止挡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并与双向丝杠接合,用于防止所述双向丝杠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杠子段和第二丝杠子段具有相同的螺距。
优选地,所述吊具包括吊耳调节组件,所述吊耳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吊耳与所述吊具本体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吊耳在夹紧-松弛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吊具本体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吊耳调节组件包括:
吊耳调节丝杠,所述吊耳调节丝杠用于驱动所述吊耳做直线运动;
丝杠止挡件,其固定设置在吊具本体上并与所述吊耳调节丝杠接合,用于防止所述吊耳调节丝杠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以及
吊耳调节手柄,其与所述吊耳调节丝杠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吊耳调节丝杠转动。
优选地,所述吊具本体包括竖直延伸且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成一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端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引导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对运动,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边与水平边,所述竖直边的上部以可滑动方式支撑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水平边沿着夹紧方向延伸,用于插入箱型工件外侧的相应接合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块在其与所述箱型工件接触的部位处设置有橡胶层。
优选地,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调节丝杠和第二调节丝杠,其中,第一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第二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二滑块,所述吊耳固定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吊具。
在本发明的吊具中,通过滑块来夹持箱型工件,进而吊起箱型工件。相比现有技术中以缠绕为主的方式来固定箱型工件来说,采用夹持的方式来吊起箱型工件具有如下优点:不会由于箱型工件边角的尖锐而对吊带造成损坏;此外滑块不会与箱型工件之间产生打滑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吊具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吊带形式吊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吊具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吊具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吊钩 117 第二滑块
2 箱型工件 118 第一侧板
3 吊带 119 第二侧板
111 吊具本体 120 双向丝杠止挡件
112 吊耳 121 调节手柄
113 丝杠止挡件 122 双向丝杠
114 吊耳调节手柄 123 主体联接螺栓
115 吊耳调节丝杠 124 第一端板
116 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耳、滑块调节机构以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吊耳与吊具本体连接,并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所述滑块调节机构设置在吊具本体上。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以沿着夹紧-松弛方向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吊具本体上,并在滑块调节机构的驱动下相互移近或远离,以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
在本发明的吊具中,通过滑块来夹持箱型工件,进而吊起箱型工件。相比现有技术中以缠绕为主的方式来固定箱型工件来说,采用夹持的方式来吊起箱型工件具有如下优点:不会由于箱型工件边角的尖锐而对吊带造成损坏;此外滑块不会与箱型工件之间产生打滑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吊具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吊具的剖视示意图。图2双向箭头所示方向为松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夹紧方向。
图2和图3所示的吊具包括吊具本体111、吊耳112、丝杠止挡件113、吊耳调节手柄114、吊耳调节丝杠115、第一滑块116、第二滑块117、双向丝杠止挡件120、调节手柄121、双向丝杠122以及主体联接螺栓123。吊耳112与吊具本体111连接,用于与天车之类的起吊装置连接。
参见图2和图3,吊具本体111大体呈长方体形状,包括第一侧板118、第二侧板119(图中与第一侧板相对的一侧的侧板)、第一端板124以及第二端板(图中与第一端板相对的一侧的端板)。其中,第一侧板118以及第二侧板119相互平行设置,且竖直延伸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成一体。具体地,所述可拆卸方式为螺纹件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通过主体联接螺栓123相互连接。参见图2,主体联接螺栓123沿第一侧板118以及第二侧板119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可以理解的是,主体联接螺栓123的具体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参见图2,第一端板124和第二端板垂直于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第一端板124位于第一侧板118以及第二侧板119的一端(左端),第二端板位于第一侧板118以及第二侧板119的另一端(右端)。也就是说,吊具本体111大体呈箱状结构,从而有利于增加吊具本体本身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侧板118、第二侧板119、第一端板124和第二端板垂直于水平面,即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在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上设置有导轨。导轨用于支撑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并引导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的相对运动。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的重量以及起吊的箱型工件2的重量均由所述导轨承受,而无需双向丝杠来承受。双向丝杠仅仅用于驱动滑块相对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导轨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一侧板118上,或单独设置在第二侧板119上。此外,导轨与侧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与第一侧板118和/或第二侧板119一体成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轨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至第一侧板118和/或第二侧板119。导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够支撑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并引导其在夹紧-松弛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即可。
双向丝杠122、双向丝杠止挡件120以及调节手柄121构成滑块调节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相互移近或远离,以使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
双向丝杠122平行于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且水平延伸。有利的是,双向丝杠122贯穿吊具本体111的两端,即贯穿第一端板124和第二端板。
双向丝杠122包括相互一体连接的两个丝杠子段:第一丝杠子段和第二丝杠子段。这两个丝杠子段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相互连接,其中,第一丝杠子段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做直线运动,第二丝杠子段用于驱动第二滑块做直线运动。采用双向丝杠的方式使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同步运动而靠近或者远离,能够缩短调节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之间距离所需的操作时间。
有利的是,第一丝杠子段和第二丝杠子段具有相同的螺距。从而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具有相同的运动速度与相同的运动距离,便于实现整个吊具的对称设置。
调节手柄121设置在双向丝杠122的左端,双向丝杠止挡件120设置在双向丝杠122的右端。可以理解的是,调节手柄121与双向丝杠止挡件120的位置可以互调。
调节手柄121用于驱动双向丝杠122旋转,进而使得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在双向丝杠122的轴线方向上的线性运动,由此,实现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的靠近或分开。
双向丝杠止挡件120其固定设置在吊具本体111上,并与双向丝杠122接合,用于防止双向丝杠122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双向丝杠止挡件120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的阻止轴向位移功能即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在双向丝杠122的两端处设置止挡件,通过抵靠双向丝杠122的两端而实现双向丝杠122的轴向定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双向丝杠的一端带有径向凸起部,止挡件与径向凸起的轴向两侧配合,同时在两个方向上限制双向丝杠的轴向运动。
第一滑块116及第二滑块117由滑块调节机构驱动,能够在吊具本体111上沿着夹紧-松弛方向相对运动,以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2。具体地,第一滑块116带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双向丝杠122的第一丝杠子段螺旋接合,所述第二滑块也通过螺母与双向丝杠122的第二丝杠子段螺旋接合。从而,在双向丝杠122转动时,带动第一滑块116及第二滑块117做直线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块116及第二滑块117的转动受到限制。
第一滑块116安装在双向丝杠122的一侧上,例如安装在第一丝杠子段上。第二滑块117安装在双向丝杠122的另一侧上,例如安装在第二丝杠子段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位置可以互换。
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在其与箱型工件2接触的部位处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的防腐蚀性以及摩擦系数较高,因此,有利于提高夹持时的摩擦力,并延长滑块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2,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大体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边与水平边,竖直边的上部以可运动方式支撑在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的导轨上。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与导轨之间的具体支撑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导轨能够支撑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并引导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的相对运动即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滑块在其竖直边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支撑在导轨的水平支撑面上,以降低相对运动的阻力。在另一备选实施例中,滑块在其竖直边的顶部处设置有通孔,且通过所述通孔套接在圆形截面的轨道上。在再一备选实施例中,滑块的竖直边的上部两侧带有水平弯折部分,所述水平弯折部分的下表面与导轨的上表面滑动接合;或者所述水平弯折部分通过滚轮支撑在导轨上。
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的水平边向内侧延伸,即沿着夹紧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一滑块116的水平边向右侧延伸,第二滑块117的水平边向左侧延伸。在夹持工件时,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的水平边插入箱型工件外侧的相应接合槽内。可以理解的是,箱型工件2的相应接合槽大体上水平延伸,且其高度略大于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的水平边的厚度。这样,在夹持与起吊工件时,无需对箱型工件的侧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夹持力,而是通过水平边对箱型工件作用一个向上的力来起吊箱型工件。
吊耳调节丝杠115、丝杠止挡件113以及吊耳调节手柄114用作吊耳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吊耳相对于吊具本体111在夹紧-松弛方向上的位置。以适应箱型工件重心相对于吊具中心的偏置。
参见图2,吊耳调节丝杠115平行于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且水平延伸。也就是说,吊耳调节丝杠115在平行于夹紧-松弛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有利的是,吊耳调节丝杠115贯穿吊具本体111的两端,即贯穿第一端板124和第二端板。吊耳调节丝杠115用于驱动吊耳112在平行于夹紧-松弛方向的方向上做直线运动。
丝杠止挡件113安装在吊耳调节丝杠115的一端处,吊耳调节手柄114安装在吊耳调节丝杠115的另一端上。可以理解的是,吊耳调节手柄114与丝杠止挡件113的位置可以互调。丝杠止挡件113其固定设置在吊具本体111上并与吊耳调节丝杠115接合,用于防止吊耳调节丝杠115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丝杠止挡件113与上述的双向丝杠止挡件120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结构。吊耳调节手柄114用于驱动吊耳调节丝杠115转动,即以旋转吊耳调节手柄114的方式来驱动吊耳调节丝杠115转动。
采用上述吊耳调节组件,能够使吊耳112在夹紧-松弛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吊具本体运动,以适应箱型工件重心相对于吊具中心的位置偏离。
下面对上述的吊具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将吊耳112与起吊装置连接,例如,将吊耳连接至桁车上的吊钩。
然后,使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在滑块调节机构的驱动下夹持箱型工件2。具体地,旋转调节手柄121,使双向丝杠122旋转,带动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运动,使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相对靠近滑动,直至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的水平边插入箱型工件2的相应接合槽内。在整个旋转调节手柄121的过程中,双向丝杠止挡件能够防止双向丝杠122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
最后,通过桁车起吊该箱型工件2。当箱型工件2的重心相对于吊具中心偏置时,吊具将倾斜。此时,通过操作吊耳调节手柄114,使吊耳112相对于吊具本体运动,使得吊耳112运动至箱型工件2重心的正上方。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调节丝杠和第二调节丝杠。第一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第二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二滑块。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而独立调整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使得第一滑块距吊具本体中部的距离不等于第二滑块距吊具本体中部的距离,也就是说,能够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处于不对称分布状态,从而适应重心偏心的箱型工件。
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省略图示实施例中的吊耳调节丝杠115、丝杠止挡件113以及吊耳调节手柄114所构成的吊耳调节组件。即在该备选实施例中,吊耳能够固定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两个相对运动的滑块来夹持(或固定)箱型工件,也可以采用单个滑块相对于一个固定件(另一侧的夹持件)运动来夹持(或固定)箱型工件。在单个滑块的情况下,该滑块以可沿着夹紧-松弛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与固定设置在吊具本体上的固定件配合而夹持箱型工件。所述固定件的形状也可以为上述的L形。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夹持的含义是指:将箱型工件相对于夹具固定,从而能够通过吊具来吊起箱型工件。也就是说,滑块不对箱型工件作用夹紧方向的力的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采用齿轮-齿条结构来代替丝杠结构实现滑块直线运动。还可以采用气动或液压方式来驱动滑块的夹持与释放运动。但丝杠驱动方式是优选的:丝杠传动结构具有自锁性,在丝杠不转动时,滑块(其上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螺母)不能滑动,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夹持箱型工件的稳定性,出人意料地提高吊运箱型工件时的安全性。
将上述吊具应用于诸如轮式起重机、港口固定起重机等起重设备中,能有效地提高了吊运箱型工件时的安全系数。有利的是,所述吊具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装至所述起重设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具本体(111);
吊耳(112),其与吊具本体(111)连接,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
滑块(116,117),其以可沿着夹紧-松弛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111)上;以及
滑块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111)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块运动而夹持或释放箱型工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所述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在所述滑块调节机构的驱动下相互移近或远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
双向丝杠(122),其包括螺旋方向相反且相互一体连接的第一丝杠子段及第二丝杠子段,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杠子段螺旋接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子段螺旋接合,所述第一丝杠子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直线运动,所述第二丝杠子段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直线运动;以及
调节手柄(121),其与所述双向丝杠(12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双向丝杠(122)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相互移近或远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子段和第二丝杠子段具有相同的螺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调节组件,所述吊耳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吊耳(112)与所述吊具本体(111)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吊耳在夹紧-松弛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吊具本体(111)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调节组件包括:
吊耳调节丝杠(115),所述吊耳调节丝杠(115)用于驱动所述吊耳(112)做直线运动;
丝杠止挡件(113),其固定设置在吊具本体(111)上并与所述吊耳调节丝杠(115)接合,用于防止所述吊耳调节丝杠(115)在其自身轴向上运动;以及
吊耳调节手柄(114),其与所述吊耳调节丝杠(115)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吊耳调节丝杠(115)转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具本体(111)包括竖直延伸且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成一体的第一侧板(118)、第二侧板(119)、第一端板(124)以及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18)和所述第二侧板(119)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板(124)和所述第二端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118)和所述第二侧板(119);所述第一端板(124)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118)和所述第二侧板(119)的一端;所述第二端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118)和所述第二侧板(119)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侧板(118)和/或所述第二侧板(119)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滑块(116)和第二滑块(117),并引导所述第一滑块(116)和所述第二滑块(117)的相对运动,并且
所述第一滑块(116)和所述第二滑块(117)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边与水平边,所述竖直边的上部以可滑动方式支撑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水平边沿着夹紧方向延伸,用于插入箱型工件外侧的相应接合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在其与所述箱型工件(2)接触的部位处设置有橡胶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调节丝杠和第二调节丝杠,其中,第一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第二调节丝杠用于驱动第二滑块,所述吊耳固定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
10.一种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
CN201510119529.XA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Pending CN1048435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9529.XA CN104843577A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9529.XA CN104843577A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3577A true CN104843577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9529.XA Pending CN104843577A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357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806A (zh) * 2017-03-14 2017-06-09 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卷筒装置
CN109607372A (zh) * 2019-02-12 2019-04-12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具
CN111069896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舵销拂配的调平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73944A (zh) * 2020-10-29 2021-01-0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智能化快速解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806A (zh) * 2017-03-14 2017-06-09 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卷筒装置
CN106807806B (zh) * 2017-03-14 2018-08-31 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卷筒装置
CN109607372A (zh) * 2019-02-12 2019-04-12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具
CN109607372B (zh) * 2019-02-12 2024-01-05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具
CN111069896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舵销拂配的调平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73944A (zh) * 2020-10-29 2021-01-0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智能化快速解构装置及方法
CN112173944B (zh) * 2020-10-29 2022-08-3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智能化快速解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3577A (zh) 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CN102431607B (zh) 一种用于车门输送线的吊装夹紧装置
RU2547664C2 (ru)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е подъ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очн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используемого пр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203045200U (zh) 吸盘吊装装置及板件拼焊物流输送系统
CN102371458A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202264048U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115922085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焊接装置
CN113775189B (zh) 一种弧形玻璃幕墙的安装调节结构
CN109514633B (zh) 一种蜂窝纸板切割装置
CN204248311U (zh) 一种永磁平板装配车
CN205713305U (zh) 无避让停车设备
CN216972992U (zh) 一种铁路线路部件更换导向定位装置
KR100785599B1 (ko) 철도차량용 대차 프레임 회전장치
JP2010007228A (ja) 荷吊り装置
CN114715777A (zh) 一种轨道部件吊装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CN104746103A (zh) 一种阳极导杆移动升降台车
CN210316650U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105804451A (zh) 无避让停车设备
CN208394581U (zh) 一种电梯吊顶
CN205419483U (zh) 一种双向导程吊运夹具
KR200483416Y1 (ko) 벽체에 복수의 의장품이 설치된 내부공간에서 활용되는 승강장치가 설치 가능한 이동용 지지장치
CN114193462B (zh) 天轨通过机构、地轨通过机构、轨道通过装置及机器人
CN219652469U (zh) 吊装装置和吊装系统
CN104384808B (zh) 一种永磁平板装配车
CN113753738B (zh) 自锁式钩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